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大唐-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唐要让四方来贺。”

    这首屠洪纲演唱的《精忠报国》气势恢宏,无比豪迈。李将其中的“中国”两字改成了“大唐”字样,感觉十分贴切。

    他以前爱唱clok,嗓音浑厚有力,很到位地唱出了精忠报国的雄浑气势。

    大唐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这首歌非常能够引起将士们的共鸣。将士们听得热血沸腾,一个个握紧拳头,不知道要去打谁,才能够发泄出来。

    李靖和房玄龄也听得心潮澎湃,此刻他们的眼前,都浮现出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战争画面。他们也一字一句地跟着将士们一起学唱。

    大唐版的《精忠报国》迅速风靡了整个大唐。

    李世民听说了以后,派人把李叫来,亲自听他演唱。然后,李世民亲自根据曲调谱写出了曲谱,让宫廷乐师们演奏,他自己亲自演唱了多次。

    最后,李世民下令,将《精忠报国》定为了大唐军歌,规定军队集会必须演唱。

    随着这首军歌的出笼,梁王李的名气进一步上升了。

    李成乾、李恪和李泰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

    长孙无忌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了,他心道:“同样的一件事,怎么对太子来说就是个负担,在梁王那里就能够出彩呢?唉。”

    东宫。

    太子太傅张玄素对太子李成乾说道:“殿下,你真是错失了一个机会。你当初上任的时候,只知道监督将士们训练,想尽快出成绩,没有关心将士们的需求。

    梁王殿下却从皇上那里获得了许可,不仅杜荷、尉迟宝琪获得了提升,所有的特种部队的官兵都得到了好处,这一下就收买了多少的人心?

    更加重要的是,他在军队中维护皇上的形象,弄出了个什么军规、军歌,获得了皇上的大力赞赏,你今后可要多动脑子想想啊。”

    李成乾十分郁闷,他每天几乎听到的都是责备的声音,这个太子当得实在是太痛苦了。他心情不好,有些不耐烦地说道:“知道了,张师傅。”

    最近,梁王李实在是太忙了。

    对于特种兵的技能,李实在是不熟悉,他只是从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特种兵部队有个大概的了解,这要是真的让他来训练部队,他还真是很为难的。

    他给特种兵选拔留出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里,他和杜荷每天研究资料,总结特种兵训练内容,很多战术动作,他就和杜荷切磋交流。

    好在他们都有很好的武术底子,掌握起来很快。

    这一晃已经半个月了,他早把答应老婆们回家的事情给忘了。

    这天,军营门口值班的军官进来报告,说军营门口有人找梁王殿下。

    李问道:“什么人?”

    值班军官说道:“来人不让说,还是您自己去看看吧?”

    杜荷说道:“什么人这么大的架子?还要司令亲自去迎接。”

    李说道:“走。出去看看。”

    军营门口,里里外外的有很多人,一个个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门外的几位来客。

    这几位一个个貌似天仙,正是梁王李的几位王妃。在梁王府上,没有什么高低区别,除了契乌云是正妃以外,其他的都是侧妃。府上的人称呼她们也都是王妃。

    看到李出来,几位夫人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了。半个月不见了,这些女人们一个个都泪眼婆娑的,把梁王的衣服都快湿透了。

    李凝儿哭道:“梁王哥哥,你说话不算数,不是说好了每七天回府一次吗?这都快一个月了,不带这样的。”

    阿史那晴带着眼泪笑道:“就是,凝儿妹妹说得对。你现在是将军了,一个将军说话不算数,怎么能够带兵呢?”

    这时,杜荷说道:“哥,王妃们说得对。你说话要算数,今天必须回去。”

    王妃们一听,都觉得杜荷今天算是说了句人话。对他的观感一下子好了起来。

    杜荷的话还没完呢,他说道:“我家田甄也想我了,今天我也回家。”

    梁王府。

    李就在家待一个晚上,四位夫人要怎么安排就成了问题,他问道:“今天晚上谁陪我呀?”

第二百二十七章 能抢干嘛要买

    “一二一”,随着一阵口令声,李跑在一队士兵的最前面。

    自从进入军营以来,每天他都跟着士兵们一起出操。

    那些贵族子弟们看到李这个样子,也没有人敢偷懒了。

    不久以前,淘汰赛进行完了。3000名特种兵候选人,只留下了1500人。

    对于被淘汰的1500人,李给了他们三种选择:

    其一,回到原部队,特种兵司令部给他们出具优秀士兵推荐信,推荐他们在原部队提拔使用。其二,直接退伍,特种兵司令部为其出具优秀士兵证明,推荐到地方政府或者国有企业任职。其三,继续留队两个月,参加补考,能够达到特战队选择标准,可以继续留在特战队服役。

    总的来说,平稳地解决了落选士兵的问题。

    留下的士兵编成了一个总队,3个大队,下面也是三三制编队。

    李再特战司令部住了三个月,训练工作全部理顺了,杜荷和尉迟宝琪等一大批军官都能够负起责任,部队的训练管理都正常进行了。李就离开了特战司令部,回到了研究所工作。

    5月3号,李满了18岁。

    就在他过完生日的第二天,程处默回来了,送来了一马车东西。

    随后,李叫上工部尚书皇甫睿带着这些东西进宫了。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父皇,成了。”李高兴地说道。

    程处默和杨康从一个箱子里,取出来一堆东西,逐一摆放在桌子上。

    李世民一看,“嗬”,是各种纸张,有制图纸、宣纸、书写纸、图画纸、水彩画纸、素描画纸、木炭画纸、双红纸、条纹书写纸、帐页纸、毛边纸、皮画纸、水写纸、油画坯纸、还有卫生用纸等十几种。

    古代造纸业不发达。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代表了当时的最高造纸技术。但是产量低,质量次,价格很高,无法普及。

    李世民拿起毛笔,在纸上逐一写了起来。

    “好,好纸啊!”李世民兴奋地说道。

    皇甫睿给李世民介绍了各种纸张的用途。

    李世民问道:“产量如何,价格如何,百姓们用得起吗?”

    皇甫睿说道:“造纸可用的原料品种很多,一是针叶树木材,如落叶松、红松、马尾松、樟子松等;二是阔叶树木材,如杨木、桦木、桉木等;三是草类植物:如芦苇、竹子、芒秆、麦草、稻草、龙须草、高粱秆、蔗渣等;四是韧皮纤维类,如亚麻、黄麻、洋麻、檀树皮、桑皮、棉秆皮等。

    这些东西随处可见,来源充足,价格很低。因此造纸的成本很低,造出来的纸张价格也很便宜。百姓用得起的。

    至于产量,这个皇上也可以放心,梁王殿下设计了工业化生产模式,也不是问题。”

    接着李世民拿起一根细细的木棍,问道:“这是什么?”

    李说道:“父皇,这叫铅笔。”说着,递给他一支削好了的铅笔。

    李世民拿着铅笔,就像拿着毛笔一样在纸上写字,虽然写出了字来,但是很别扭。

    李笑道:“父皇,您可以这样握笔。”说着,给他示范了一下。

    李世民拿着铅笔再次试写,这次就觉得很方便了。

    接着,李拿起橡皮,把李世民写的字,擦下去了几个。李世民拿起橡皮,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写一个字,就擦一个字,说道:“这个也不错,便于改错,还节约纸张。”

    接着,他问道:“这个铅笔和橡皮的价格如何?”

    李说道:“铅笔笔芯主要原料是石墨,大唐多得是,价格很便宜。只是这个橡皮,主要的原料是橡胶。目前橡胶主要产地是林异(越南)和真腊(老挝、柬埔寨)一带,这个是商人从那里购买来的,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价格就很高了。”

    李世民说道:“这个简单,朕下令,让林异国王大批进贡就是了。”

    李笑道:“父皇,还有几个办法,其一,是在岭南靠近东南沿海地区种植橡胶树,不过,这个需要一定的年限。其二,就是干脆派兵把林异打下来,把工厂直接建设到那里。林异的好东西可不仅仅是橡胶呢。能抢干嘛要买呢?”

    李世民哈哈大笑,说道:“你小子,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对,等咱们的军制改革完成了,军队训练磨合完成后,就对外用兵!到时后,我还派你去,就像对付西域那样,把它并入大唐。”

    李说道:“父皇,人们提起战争,总认为是劳民伤财,其实不然,对外战争,如果目标合适,战术得当。是可以大发其财的。等有空了,儿臣想好好跟您谈谈这个问题。”

    李世民说道:“好,等军制改革彻底完成后,就专门讨论对外用兵的问题。”

    皇甫睿听着他们的他们的谈话,心道:“这还真是父子两个,一样的霸道。”

    李世民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后来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扩张战争。

    李世民说道:“这件事暂时保密,工部要秘密建设工厂,大量囤积纸张,铅笔以及黑板和粉笔等物,等候朝廷的使用。”

    皇甫睿说道:“臣遵旨。”

    接着他说道:“皇上,梁王殿下还发明了一项功在社稷的好东西,请你过目。”

    李世民说道:“什么东西,呈上来。”

    程处默抱着一个小箱子放在了桌子上。

    不久,李世民大笑起来,说道:“好,这回,我看看那些家伙还怎么嚣张,朕把他们连根拔起!”

    第二天,梁王府。

    孔颖达从马车上下来,就看到梁王李在门口迎接自己。

    “师父,您来了。”李恭恭敬敬地说道。

    孔颖达也拱手还礼,笑道:“殿下,不知道你找老臣何事?不管什么事,中午得请老臣喝酒啊。”自从两人课堂较量之后,又一起研究拼音开始,相互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了。孔颖达十分欣赏梁王,早已经成为了他坚定的支持者。

    李上前一步,搀扶着他的手臂说道:“师父,好事。喝酒的事情没问题,不过,我保证今天的事情,比喝酒要好得多。”

    孔颖达身体健硕,用不着被搀扶,可是他十分享受梁王对他恭敬的态度。他高兴地说道:“还有更好的事情吗,老臣很好奇啊。”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兴奋的孔颖达

    孔颖达满手的油墨,干活时出汗了,忍不住用手背去擦,就这样,脸上也不免粘上了油墨。

    可是,这老头满脸兴奋,手就停不下来。

    在一旁伺候的采纱,不忍心打断他,等他停下来后,才端来了一盆温水,请他洗手。老头儿兴奋得满脸通红,借着洗脸,洗去了眼角的泪水。

    这已经是今天老爷子第二次流泪了。

    当他看到那一叠叠各色的纸张和铅笔的时候,他就激动得流泪了。等他看到活字印刷术的时候,老头再一次眼眶湿润了。

    他亲自进行排版,印刷出不少他自己的文章,看到那清晰整洁的文章,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孔颖达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知道因为纸张和印刷术的匮乏和落后,社会上的书籍有多昂贵和稀少。大部分人都读不起书,推广教育事业实在是太艰难了。

    唐朝主要是采用雕版印刷。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李搞不出现代凸版印刷,就指导工部高出了木活字、铜活字和转轮排字,这也是大唐印刷技术的革命性的突破。

    孔颖达和李讨论了一个上午。中午就留下吃午饭。

    席间,李说道:“师父,父皇要干一件大事他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基础教育,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教育,对于已经错失了机会的成年人也要进行扫盲,他的心愿是在他有生之年,在全大唐范围内,彻底消除文盲。

    这件事,他让我推荐一个领头的人,我想推荐您来干,不知道您愿不愿意?”

    孔颖达十分激动,他站起来说道:“这也是臣的心愿,臣愿意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

    李说道:“师父请坐,既然如此,我有一个计划。咱们这样……”

    孔颖达听完后说道:“请殿下放心,老臣马上照办。”

    不久,孔颖达辞去了贵族学校校长的职务,称病告老还乡了。

    长安的人们生活照旧,很快就忘记了这位活跃在文化界的大儒。

    一个月以后。云州郡王府。

    孔颖达对云州郡王契乌云说道:“郡王,老臣已经休息了三天了,皇上交代的事情,咱们现在就开始干吧。”

    契乌云说道:“好,孔师父。梁王殿下来信说了,一切照您的吩咐办,我会全力配合的。”

    孔颖达说道:“你推荐两个县,我要实地考察一下,然后挑选一个,作为试点。”

    契乌云说道:“好的,我派王府负责教育的官员陪同您考察。”

    孔颖达说道:“你就让他们准备吧。我们明天就出发。”

    契乌云说道:“孔师父,还有一件事,想请您帮忙。”

    “你说吧,什么事?”孔颖达问道。

    “武,你过来。”随着契乌云的叫声,武走了进来。

    契乌云说道:“孔师父,这位是梁王殿下的未婚妻武,今年还未满13岁,正是需要教育的时候。梁王殿下恳请孔师父能够收她为徒弟。同时,也让她在您在云州的期间照顾您的生活起居。”

    李对于武这个妖孽,认为必须要好好管教,不让她有心理发展畸形的机会。可是一般人是对付不了她的,于是就想起了威严的孔颖达。

    孔颖达一看武,一副机灵的样子,从心里就喜欢,于是说道:“既然是梁王殿下的托付,老臣就不推辞了。”

    契乌云说道:“武,还不赶紧给孔师父行礼?”

    武没有意见,上前两步,跪下行了拜师礼。

    武为什么就这么听话呢?

    原来,武每天跟着契乌云学习。契乌云是梁王正妃,又是云州郡王,气度高贵,自有一种威势。武觉得不自在,于是她就选择了孔颖达,觉得这个老头应该好对付一些。

    对于契乌云来说,武真是令她费心的,这丫头刁钻古怪,比起李凝儿来,难对付的不是一点半点。武给她的感觉是,人很乖巧,但是太机灵了。你让她往东,她也往东,但是却会往西拐一下。

    让武跟着孔颖达为徒,并不是李的主意,而是契乌云看到孔颖达以后,临时想起来的。

    李给她讲过孔颖达的厉害,她就想着正好把这两个妖怪放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去头疼吧。

    第二天早上,孔颖达等人在郡王府卫队长麻含古(契哲罗的小舅子)护卫下出发了。

    武和孔颖达同乘一辆马车,前往长青县。

    李接到契乌云的来信,忍不住大笑起来,他对杜荷说道:“哈哈,这下,两个妖怪凑到了一起,可有好戏看了。”

    杜荷不明白,问道:“什么两个妖怪?”

    李笑道:“你说孔师父厉害不,像不像个妖怪?”

    杜荷想起孔颖达,心里就发怵。他点点头说道:“厉害,像,他就是个老妖怪。那另外一个妖怪是谁?”

    李笑道:“就是我家那个武。”

    杜荷和武只有一面之缘,对她的印象不错,他说道:“你那个未过门的小媳妇,挺好的嘛。”

    李笑道:“这就是她的厉害之处了。行了,不跟你说了,好期待呀。”

    果然,不久以后,孔颖达就开始头疼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妖怪斗法

    “师父您喝茶。”

    “师父您累了吧,我给您捶捶背吧。”

    一路上,武对孔颖达十分照顾,老爷子望着她一片真诚的模样,很快就喜欢上这个机灵殷勤的丫头。

    孔颖达说道:“好了儿,今天该讲第二课了。”孔颖达每天给武规定要讲两堂课。

    武可不愿意这么长那个时间听这些枯燥的说教,她现在在设法让老头子把课程变成一节。

    昨天,她以肚子疼为理由,躲过了一课。

    武说道:“好呀,师父,昨天晚上,徒儿考虑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会儿总是在想它,可是就是想不明白,您先教给徒儿吧?”

    孔颖达说道:“好呀,什么问题,你说说看?”

    武说道:“师父,徒儿昨晚梦见一只母鸡在下蛋,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这个蛋是老母鸡生的,可是这个老母鸡又是鸡蛋里面孵化出来的,您说说,到底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

    “这……”,孔颖达做的都是教化万民的大学问,生活中的这些琐碎的事情,他还真没有注意到。

    孔颖达很有教学经验,他对于学生出难题,自然有办法对付。他向来的办法是置之不理,说现在是上课,你的问题以后再说,然后接着上课。

    可是他刚刚收了这个徒弟,不知道她是不是在出难题,就盯着武的眼睛看,想看看她的真实想法。一般的学生,被他的牛眼一瞪,立刻就会原形毕露了。

    武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用无比崇敬的眼神望着孔颖达。孔颖达看不出任何的问题。他感觉压力很大,觉得自己刚刚当上武的老师,不能让这孩子失望,于是说道:“这是个哲学问题,你让为师想想。”

    武说道:“那好,师父,徒儿就不打搅您了,您一个人慢慢想,徒儿下去走走。”

    孔颖达觉得她在跟前,被那双大眼睛盯着,压力很大。就说到:“也好,你就下去走走吧。”

    武下了马车,来到麻含古的马前,说道:“小辫子叔叔,儿想骑马。”

    武来到云州时间不短了,和麻含古很熟悉了。麻含古很喜欢这个嘴甜又聪明的女孩,自然是处处都让着她,他笑道:“好,你骑吧。”说着,下了马,把缰绳递给了她。

    马车里,孔颖达反复在想,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说先有鸡不对,说先有蛋也不对,他现在有点糊涂了。

    外面不时传来武快活的咯咯笑声,令老爷子压力更大了。

    今天的课算是上不成了。

    老爷子暂时也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来。武就当没有这回事一样,依旧对老爷子殷勤,绝口不提此事。

    考察了半天,他们就在沿途的村庄住下了。

    夜间,老爷子继续考虑这个问题。

    第二天,继续考察。路上又要开始上课了。孔颖达说道:“你昨天提出的问题,的确很有深度,不过,这难不住师父我的。”

    武满脸期待地说道:“哎呀,师父,您真是太厉害了,快跟徒儿说说。”

    孔颖达说道:“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答,是这样的,这个母鸡生了这个鸡蛋,肯定是先有了鸡,然后才有了蛋。

    那么你会问,这个母鸡也是鸡蛋浮出来的,那么就是先有蛋了。

    事情不是这样的。我打个比方来说,你刚生出来的时候没有名字,然后你父母给你取了名字。然后,你才叫武对吧。

    你还有个小名叫儿,人们听到儿,都知道是你武的小名。没人会说这是那个婴儿的小名。所以说,是先有了武,然后才有了儿。

    鸡的名字是人给起的,第一只鸡在人们没有给它取名为‘鸡’的时候,它不叫‘鸡’,只有它叫‘鸡’了以后,人们才管它生的蛋,叫‘鸡’蛋。所以,是先有鸡,后有蛋的。”

    孔颖达不愧是唐代大儒,辩证法运用得很有创造性。他的解释虽然不能够完美地解释生物进化理论,可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是很符合辩证法的。

    武美丽的大眼睛,睁得更圆了,里面满是崇敬之情,她说道:“哇,师父,您真是太有学问了。徒儿为有您这样的师傅,骄傲极了!”

    面对着如此真诚的赞美,孔老爷子的心中满是喜悦。

    老爷子一高兴,原来的授课的计划给忘了,就开始给武讲开了,他以前的那些他认为精彩的经历。

    下午,总算是给武讲了一节课。

    第三天,该上第二堂课了。

    武说道:“师傅,您这么有学问,徒儿刚刚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在您讲课之前,先给徒儿解决了吧?”

    孔颖达一听,怎么又有问题了,他有心不理会她了,可是,看到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的期待的目光,老爷子觉得还是给她解决了为好。于是,他问道:“什么问题,你说吧?”

    武说道:“昨天,小辫子叔叔问我,一棵树上有十只鸟,他用弓箭射中了一只,问我树上还剩几只鸟,我就答不上来。您能够告诉我答案吗?”

    孔颖达笑道:“这个问题很好解答啊。”

    武说道:“那您告诉我答案吧。”

    孔颖达说道:“一棵树上有十只鸟,一只被打死了,其它的鸟儿受到惊吓,自然飞走了,答案就是一只不剩了。”

    “不对啊,师父,我就是这么跟他说的,可是小辫子叔叔说我答错了。”

    孔颖达问道:“没错啊,他说你错在哪儿?”

    “小辫子叔叔说道:“那棵树很大,有三只鸟儿在很远的一头,没有看见有鸟儿被射中了,它们就没跑,因此树上还剩下了三只。

    还有,他说那只被射中的鸟儿挂在树上了,没有掉下来,树上就还有四只鸟,还有……”

    “行了,别说了。”孔颖达打断了她,说道:“他还会说树上的鸟儿中还有几个傻子,不知道害怕,因此也没有飞走,是吧?”

    武睁大眼睛惊讶地说道:“哎呀,师父,您太厉害了,他就是这么说的。”

    孔颖达说道:“你别听他瞎说,他这就是狡辩。不过,这里面也有个辩证法的问题。首先……”

    孔颖达给她讲了半天,结果课就没有上成。

    第四天,第二堂课,被武事先收买麻含古,以找孔颖达请教事情为由也给搅黄了。

    就这样,第二堂课总是上不成。孔颖达习惯了,也就不再上第二堂课了。

    孔颖达就被武的殷勤和自己对她的一点点纵容,给打败了。

    武则天的厉害就在于,她总是能够取得别人的好感,然后利用别人对她的好感,得寸进尺。她利用别人对她习惯性的忍让,一点点地占上风。

    大唐的江山,就是这么被唐高宗李治一点点地给让没了!

    考察结束了,孔颖达最终选定了长清县,作为教育示范县。

第二百三十章 皇上要干什么

    长孙无忌最近很郁闷。这么多年来,他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之一,而且是排在最前面的,李世民对他从来都是知无不言的,甚至他后宫里的私事,也是可以和他谈论的。

    可是,将近半年的时间了,皇上好像在和梁王李密谋着什么,知情的人不多,就连他这个从小玩大的密友,也不告诉。

    根据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李世民要做的事情,一定是针对什么人的,也就是说,他要隐瞒的事情一定是不想让某些人知道,那些人就是要倒霉的人了。

    立政殿。

    “妹妹,你说皇上在干什么?他不会是不信任我了吧?”长孙无忌说道。

    “哥哥,你想多了。皇上我了解,他要做的事情,一定是你插不上手、或者暂时插不上手的事情,和对你的信任无关。”长孙皇后说道。

    长孙皇后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就是她从来不干政。有时候李世民高兴了跟她说朝廷上的事情,她总是阻止他,不让他说。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皇上除了这件事情,平时仍然对我十分信任,谈论其他事情时都征求我的意见。”

    “哥哥,你就别想了。既然这样,他不愿意你知道,你就千万别打听,反正他要做的事情,也不会是针对咱们的。”长孙皇后说道。

    长孙无忌说道:“妹妹说的是。那我就提醒太子一下,让他也别打听此事。”

    “哥哥,我已经提过醒了。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长孙皇后说道。

    东宫。

    太子李成乾说道:“张师傅,你说六弟经常去父皇那里,他们在干什么呀?程处默悄悄离开了长安,最近悄悄回来了,然后和六弟一起去了父皇那里。

    他也没有跟我打招呼,又悄悄地离开长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子太傅张玄素听到这里,吓了一跳,他说道:“殿下,这些事情,你是如何知道的?你在皇上身边有内线?这可是犯忌的事情啊!

    如果被皇上知道了,可不得了的。臣劝你赶紧停止做这样的事情。”

    李成乾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又不是有意这样做的,是有人看到了,主动来告诉我的。再说了,我又对父皇没有恶意。只是想着提前知道父皇在做什么,好帮助他做事啊。”

    张玄素实在是无语了。心道:“

    这个太子爷总想着做一些漂亮的事情,在皇上面前证实自己的才能。可是他的心思没有放在好好做事上,总是把劲儿使在了这些污七八糟的地方,总想着投机取巧。这样怎么能够把事情做好呢?

    梁王殿下做事扎扎实实的,事情做得一件比一件漂亮。太子殿下要是有梁王殿下的一半才智,我这个老师就好当了。”

    李成乾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就派人去请梁王到东宫来。

    不料,梁王李却没来,他对太子派去的人说了一句话,让他转述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