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大唐-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足,开始撒起娇来。

    李孝恭哈哈大笑。

    两天后,云中大将军府。

    大将军李靖接到了梁王李的密信,大喜过望。他马上写了军报,派人快马送往长安。他本人也离开了云中,前往与薛延陀部对峙的新洲。

    再说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对于出兵攻打大唐,他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在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派来的使者监督下,他按照约定出兵9万,其中7万人集结到了边境,2万人部署到了边境与王庭的中间位置。

    在前线统兵的是他的表弟阿史那亮洪。

    在阿史那亮洪出征前,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就交代他,决不能和唐军主力硬拼,要见机行事,尽量使用小部队,分散进入大唐抢劫。

    大部队的行动,一定要等到局势明朗了再行动。主要就是看看薛延陀部和铁勒部的进展,在做决定。总之,有便宜就占,不行就撤军。

    明天就是28号了,突利部统兵元帅阿史那亮洪,派出了两个千人队,共分为5队,提前潜伏到边境附近,准备在明天早上,进行试探性进攻。

    侯君集率领着唐军大队人马,契哲罗的小舅子麻含古带领下,押着一名突利部的联络官,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突利部的领地。

    草原上不像内地,到处是村庄和城镇,也没有关隘,基本上没有人烟。大军的行动就遇不到什么阻碍。

    沿途也会遇到一些小的部落,在突利部联络官的帮助下,唐军冒充铁勒部的援军,这些部落也没有拦截他们。大军顺利地开向了突利部的王庭。

    这时,李等人经过长途行军,已经来到了突利部的王庭。

    突利部的王庭,坐落在敖木特湖边。在这里,因为有敖木特湖的存在,环境很好,突利部的王庭在此地已经14年了,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居住地。

    在此地居住着2万多户部众,是突利部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了。

    在突利部使者的带领下,李等人顺利地来到了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汗帐。

    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看到铁勒部的长老胡尔勒突然来访,不禁很吃惊。

    他简单地和胡尔勒寒暄了几句,就请他们暂时休息,他叫上使者单独了解情况。

    听完了使者的介绍,阿史那什钵大吃一惊,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铁勒部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而且,唐军已经越过了铁勒部和突利部的边境,正在朝着他们的王庭奔来。突利部突然成为了腹背受敌,眼看着就是灭顶之灾。

    突利部的主力远离王庭,调回来已经来不及了。

    阿史那什钵一面迅速征召王庭里的男子入伍,准备抗击唐军,一面和几位长老商量对策。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大唐谈条件。

    不久,阿史那什钵和几位长老,一起会见了铁勒部的长老胡尔勒等人。

    胡尔勒首先介绍了铁勒部的情况,告诉他们,铁勒部新可汗决定,接受大唐的册封,从此臣属大唐。铁勒部将允许大唐的军队通过铁勒部的领地。并且,必要时出兵配合唐军。

    阿史那什钵代表长老们提出,如果大唐能够像对待铁勒部一样,为他们提供粮食,他们愿意停止和大唐敌对,并接受大唐的册封。

    这时,扮作胡尔勒亲随的梁王李,亮明了身份。他代表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突利部的条件。

    突利部可汗阿史那什钵答应,立即从边境撤军,将主力部署到突利部和薛延陀部的边境上,防止薛延陀人进入突利部的领地。并且,允许唐军经过突利部的领地进入薛延陀的领地。

    至此,整个的新狼王计划全部完成了。

    接下来的战争进程,就与李无关了。他原本想跟着侯君集一起去打败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过一过战争的瘾。后来想想,不放心契乌云,决定还是去帮助契乌云除掉仇人契哲科。老婆的事情比较重要。

    当天晚上,李等人返回铁勒部,在半路上遇见了侯君集的大军,他告诉了侯君集和突利部谈判的结果,让侯君集不必再去铁勒部的王庭,可以直接插向西北方向,直奔薛延陀的王庭。

    三天后,李等人返回了铁勒部王庭。

    铁勒部王庭,契乌云的汗帐。

    看到李,契乌云十分惊喜。一阵亲热过后,她问道:“老公,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李把她抱在自己的腿上,亲吻着她的俏脸说道:“宝贝,老公我不放心你,担心你吃亏,于是就回来了。”

    契乌云用手抚摸着他的脸,感激地说道:“老公,你真好。”

    李笑道:“必须的。我的老婆我当然要心疼的。”

    两人黏黏糊糊的,说着小情侣之间的悄悄话。

    亲热过后,李说道:“我这次回来,是帮助你来对付契哲科的,这家伙十分阴险,我怕你对付不了。”

    契乌云十分感动,她说出了一番话,令李大吃一惊。

第一百二十章 契苾乌云的手段

    契乌云告诉了李一个消息:契哲科已经死了!

    望着契乌云喜滋滋的样子,李吃惊地问道:“怎么死的?”

    契乌云就给他讲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李走后,契乌云就将所有以前和契哲科走得近的千户以上的人,都谈了一次话。明确告诉他们,让他们表明态度。

    这些人当中,大部分人都是墙头草,他们原来紧跟契哲科,就因为他是可汗。现在风向变了,他们早就想巴结新可汗呢,现在有了机会,他们立即向契乌云表示效忠。

    剩下的少部分人,契乌云恩威并施,也基本上使他们不敢再支持契哲科了。

    很快,铁勒部的大小头目,没有人愿意和契哲科来往了,生怕跟着他倒霉。所谓“门前冷落鞍马稀”,就是契哲科面临的现实状况。

    铁勒部军队的士兵平时都是牧民,战时拿起刀枪就是战士。不过,也有一支6000人的常备军,这就是中军。中军共分3个队,每队2000人,契哲罗就是队长之一。其余两名队长是契哲科的死党。

    除了中军以外,还有一支350人的可汗卫队,卫队总管就是那位被抓住的兀立克。

    契乌云把中军和可汗卫队的头目全部换掉,减除了契哲科的羽翼,使他基本上成为了孤家寡人。

    契哲科以前就是铁勒部的长老,现在他不当可汗了,仍然是长老的身份,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谋害契何力的时候,身边都是他的亲信,这些人是不会出来作证的。

    契乌云刚刚担任可汗,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铁勒部的稳定。因此,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随便对他下手。可是,她在契章等人的帮助下,很快想出了对付他的办法。

    他们也演出了一幕精彩的大戏。

    铁勒部的监狱。

    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建筑,他们用来关押犯人的地方就是一些破旧的毡房,外面派人看守。

    契哲科的侍卫总管兀立克,自从去接薛延陀部的使者被活捉后,刚开始的时候是在王庭外面关押。契乌云上台后,以他们勾结薛延陀人的罪名,将他和一些小头目关押到了监狱里。

    这天,兀立克等人正在无聊地闲扯,打发时间。忽然,门开了,从外面推进来一个大汉,摔倒在地上。兀立克一看,是契哲罗。他身上有血渍,看来是挨打了。

    大家都知道,契哲罗是背叛了当初的契乌云公主,把狼王献给了契哲科的,契乌云当上了可汗,他现在的下场是明摆着的。

    兀立克等人现在和契哲罗同病相怜,忙将他让到草堆上坐下,递给他一碗水喝。

    契哲罗坐起来,骂了契乌云一番,然后说道:“可汗(契哲科)很关心你们,他正在设法营救你们。”

    兀立克等人很感激地说道:“我就知道可汗(契哲科)不会忘记了咱们的。”

    契哲罗对一个士兵说道:“你到门边看着点。”那个士兵就到了毡房门口,仔细地倾听外面的动静。

    兀立克见状,知道他是有秘密的事情要说,于是,他和众人把契哲罗围了起来。

    契哲罗脱下靴子,撕开了里面的里子,取出了一封密信,上面只有四个字“见令行事。”兀立克接过来一看,认识,是契哲科的笔迹。

    兀立克精神一振,问道:“可汗(契哲科)有何吩咐?”

    契哲罗说道:“可汗(契哲科)已经安排好了,今天夜间举事,他已经联系好了几位长老,一起行动。可汗(契哲科)给咱们的任务是,攻击汗帐,杀死契乌云。

    可汗(契哲科)说了,事成之后,他回复汗位。你们就是开国功臣,必当重奖。”

    兀立克等人十分兴奋,都躺下休息,保持体力,就等着夜幕降临。

    凌晨时分,关押兀立克等人的毡房门口,突然传来了几声惨叫,声音不大,好像是被人堵住了嘴。片刻之后,几名契哲罗手下的士兵提着血淋淋的弯刀进来了。

    一个小头目说道:“队长,快,可汗(契哲科)派我们来救你们,他吩咐让你们按令行事。”

    兀立克等人出了毡房,就看到地上堆着一堆兵器,几十名士兵还牵着一大群马匹。兀立克等人捡起兵器,上了马背,跟着契哲罗直扑契乌云的汗帐。

    契哲罗和兀立克等人来到了契乌云的汗帐附近,发现那里没有特别的戒备,像平时那样,只有十几名侍卫把守。

    契哲罗带头冲了过去,防守的士兵们看到了刺客,大声喊道:“有刺客,快来人啊!”随即上前迎敌。

    契哲罗和兀立克等人人多势众,很快就击退了守卫,即将冲进汗帐。

    就在这时,一支巡逻队“恰好”路过附近,他们听到喊声,立刻就冲了过来。接着,到处都响起了喊叫声:“抓刺客!”“保卫大汗!”

    契哲罗见状不妙,说了声:“可惜了。”接着对兀立克等人说道:“可汗(契哲科)已经安排了接应,快跟我来。”说着带头逃走。兀立克等人紧随其后。

    契哲罗逃走的方向,正是契哲科的大帐。

    这时,留在铁勒部保护契乌云的杨康,从契乌云的大帐里出来,拿着一个火把,把大帐的一角点燃了,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契哲科听到了喊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请,就来到帐篷外查看。就在这时,左丞相真德南跑了过来,他急切地说道:“可汗,快走。”

    契哲科问道:“出了什么事请?”

    真德南说道:“兀立克等人劫狱,去刺杀契乌云了,说是奉了您的命令。”

    契哲科说道:“我没有下这个命令啊?”

    正在这时,兀立克等人跑了过来,后面是浩大的喊杀声。

    真德南说道:“现在已经说不清了,契乌云本来就要对您不利,这下还不借题发挥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别犹豫了,走吧。”

    契哲科现在别无选择,一咬牙,上了马,朝着西北方向逃去。契哲罗和兀立克等人紧随其后。

    这时,追兵过来了,为首的就是契哲罗的小舅子麻含古,他有意控制着马速,慢慢地追击着,嘴上却不停地大喊:“不要放走了反贼!”

第一百二十一章 幸亏是自己人

    第二天,所有人都知道了契哲科夜间行刺契乌云、造反逃走的消息,那些原来和他走得近的长老和首领们,生怕牵连了自己,都跑到汗帐,向契乌云表示效忠。

    至此,契哲科彻底失去了在铁勒部的影响力。

    再说,契哲科等人逃出了王庭,生怕被追兵追上,一路狂奔,一直跑出了不下百里,看不到追兵的影子,才停了下来。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契哲科这才发现,身后跟随他的人只剩下了兀立克、契哲罗,以及十几名士兵。左丞相真德南没有跟来。

    契哲科坐在地上,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他就这样成为了丧家之犬。他问道:“兀立克,你为什么要去刺杀契乌云?”

    兀立克问道:“不是您下达的命令吗?”他指着契哲罗说道:“是他拿来了您的亲笔信,说要照令执行的呀?”

    契哲科忽然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圈套!左丞相真德南,还有这个契哲罗,都是隐藏在他身边的奸细。所谓的亲笔信,一定是真德南仿造的。

    他喝道:“兀立克,把他拿下。”他手指着契哲罗。

    不等兀立克站起来,他的身后闪出了一个士兵,一刀砍在了他的后背上。兀立克惨叫一声倒了下去。接着,契哲罗和士兵们都亮出了兵器,对准了契哲科。

    契哲罗笑道:“契哲科,你终于明白了。你猜的没错,丞相大人也是我们的人。你这个奸贼,丞相大人是草原上公认的智者,他怎么会效忠你呢?你也配?”

    契哲科面如死灰,一言不发。

    契哲罗说道:“乌云可汗有令,让你老老实实交代谋害先可汗(契何力)父子的事情,你配合的话,给你留个全尸。”

    契哲科没有抵抗,他如实交代了谋害契何力父子的经过,并亲笔书写了供状。他说道:“事情是我做的,请乌云可汗,看在都是契一族的份上,放过我的家人。”

    契哲罗说道:“乌云可汗仁慈,她已经说了,不会连累其他人的,你就放心上路吧。”

    说完,两个强壮的士兵上来,用弓弦绞死了契哲科。

    在汗帐里,李听完了契乌云的故事,心中很是震撼。自己的狼王计划,只是因为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才能进行。而整个事件中,大长老契章、左丞相真德南和契哲罗等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就连眼前的这个漂亮妮子,也不能小觑。

    幸好,这些人是自己人。李心中暗暗庆幸。

    李笑道:“乌云宝贝,恭喜你大仇得报。来,香一个。”说着,又亲吻了她的俏脸。

    契乌云容光焕发,又娇羞无比,她真诚地说道:“这一切,都应该感谢你呀。”说着,含情脉脉地望着李。

    这一刻,契乌云是无比的漂亮,无限的娇羞,看得李有点发傻了。这时,他发现自己实在是为她着迷了。

    他心道:“这妮子真是个狐狸精,简直是要人命啊!”他真诚地说道:“乌云,我回去后,马上就让我父皇,给咱们赐婚。”

    契乌云惊喜万分,一下子投入了他的怀中。

    抱着她的娇躯,他的身子像着了火似的,他实在是忍不住了,想和她圈圈叉叉。

    正在这时,那个死杜荷在外面喊道:“哥,大长老来了。”

    李这个难受呀,他恨不得出去踹死这个煞风景的家伙。

    契乌云急忙离开了他的怀抱,简单收拾一下,恢复了可汗的端庄气派。她说道:“请大长老进来吧。”

    跟随大长老契章进来的,还有左丞相真德南、长老胡尔勒和契哲罗。

    在相互行礼时,李真诚地说道:“各位长老、丞相大人、哲罗叔叔(他跟着契乌云叫的),您们真是大智大勇,能够和你们相识,是我的荣幸。”

    经过了并肩作战,大家也都很喜欢这位年轻的王爷。真德南说道:“王爷的奇思妙想,真是令人佩服。”

    接下来,大家讨论了草原上的局势。

    大家都清楚,这次战争过后,薛延陀部肯定是要被瓦解的,大唐也不会允许铁勒部和突利部继续在草原上发展壮大,形成对大唐新的威胁。铁勒部的出路在哪里,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李来到草原,真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民族生活的艰辛。他们逐草而居,靠天吃饭,一切的收入来源就是牲畜。其它各种物资都十分匮乏,抵御天灾的能力很差。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劫掠中原人的恶习。一个字“穷!”

    要彻底解决大唐与他们的矛盾,靠武力是不行的,打不过,他们就跑了,一旦羽翼丰满,他们又会来祸害大唐。要想长治久安,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定居。

    对于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内迁。

    大唐人口稀少,只有1500万,土地辽阔,安置几百万人不成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内迁,对他们进行同化,既解决了人口问题,又消除了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李提出了这个想法,大家讨论了一番,觉得是解决问题的选项之一。不过,这件事情太大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决定的。

    最后,李提出返回大唐,督促后续的粮食调运问题。

    12月8日,李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途。

    12月22日早上,长安城。

    把守长安城北门的官兵们,懒洋洋地眯着眼睛,享受着阳光带来的一丝温暖的感觉。突然,远处传来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城楼上的伍长眼尖,他看到一个信使快马驰来,背上插的是红旗。“红旗报捷!”他一下子激动起来。大唐与草原部族开战已经24天了,长安城的军民都在等着边关的消息,最期盼的就是捷报了。

    “让开,快让开。”城门口的官兵们驱赶着行人,为信使让路。

    转瞬之间,信使已经来到了城门口。信使风尘仆仆,年轻的脸庞透着倦容,双目却是炯炯有神。他不等守城官兵询问,就大声喊着:“边关大捷。李靖大破敌军,歼敌10万。侯君集直捣王庭,生擒薛延陀部可汗夷男!”

    信使一路狂奔,一路大声报捷。

    不久,长安城里人声鼎沸,还响起了锣鼓声和爆竿(竹)声。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捷

    此时,正值早朝。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们都听到了外面的喧哗声。

    李世民问道:“外面喧哗,出了什么事?”

    他话音未落,兵部的一位郎中(从五品上)手捧着边报进来了,他声音颤抖着说道:“大捷啊,皇上!”

    大殿里一阵喧哗。

    李世民接过奏章用眼睛一扫,兴奋地说道:“好啊!好消息!李靖传来捷报,已经击败了薛延陀的主力,歼敌10万。侯君集袭占了薛延陀王庭,俘虏了薛延陀贵族和部众3万余人,并且,在突利部的配合下,活捉了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彻底解决了薛延陀的势力。”

    李靖在军报里简单介绍了战事的经过。

    原来,在11月28号那天,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亲自统帅16万大军,兵分两路直扑新洲的礼县和新洲城。

    一开始的时候,薛延陀军进展顺利,轻易地就拿下了礼县,却发现礼县就是一座空城。气得夷男可汗下令烧毁了礼县。

    接下来,薛延陀军进攻新洲城,却遇到了唐军的顽强抵抗。他们发现,新洲城墙已经明显地加高加固了。经过三天的攻击,薛延陀军死伤惨重,没有任何进展。

    除了进攻新洲以外,薛延陀军还分兵四处劫掠。令他们意外地的是,小的村庄空无一人,大一点的村镇都加固了城防,里面都有正规的唐军重兵驻守。薛延陀军几乎一无所获。

    此时,夷男可汗才发现,唐军早有准备。他不知道的是,由于唐军不在需要对付突利和铁勒部,已经在新洲一线,集结了25万大军。并且,援军还在不断地赶来。

    陇右道行军总管英国贞武公李绩,指挥着唐军扼守坚城,迟滞薛延陀军的进攻,同时调集骑兵向其两翼移动。

    12月6号,侯君集成功袭占了薛延陀部王庭。薛延陀军开始撤退,李绩指挥大军全线反击,薛延陀军且战且退。

    12月10日,大将军李靖亲率谯国襄公柴绍所部6万唐军,借道突利部,包抄了薛延陀军后路,薛延陀军腹背受敌,军心动摇,其主力被唐军歼灭。

    12月17日,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率领残兵1万,逃往突利部,企图借道突利部,翻越阴山,逃往漠北。

    就在他们到达突利部边境的时候,迎面遇见突利部大军。他们不仅不让夷男通过,还向他们放箭,逼迫他们退走。夷男等人转向西北,此时,他的手下纷纷逃散,只剩下不到3000人了。路上遇到包抄过来的侯君集,夷男被其擒获。

    这样算下来,整场战争只用了19天就结束了。捷报传到长安,用了5天时间,这才到了12月22号。

    大唐以仅仅不到3万人的损失,成功地击败了草原联军33万人的进犯。并且彻底瓦解了薛延陀的势力,收服了突利部和铁勒部。

    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唐太宗李世民和全体大臣们,都感到好像是在做梦。

    大家都还记得去年的事情,薛延陀部族可汗夷男逼娶大唐安宁公主,耀武扬威的嚣张样子。这才一年时间,他竟然成为了大唐的阶下囚。

    大臣们都很吃惊,以往的战争,那一次不打个几个月都分不出结果来,劳民伤财,国力衰退,几年都缓不过劲来。

    尤其是这次战争,草原部族联军出兵33万,这么大的规模,大家都准备着即使打赢了战争,也要过很久的苦日子了。

    没想到战争却仅仅打了19天,就结束了,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大家都在想,这李靖和侯君集也太能打了。

    “皇上万岁!”大臣们都向李世民表示祝贺。

    这样大的胜利,是要在祈天殿举行祭祀,长安城全体贵族参加,由唐太宗亲自敲响祈天,告慰先祖,然后昭告天下的。

    狂欢,整个长安城都成了欢乐的海洋。

    再说梁王李,他慢悠悠地在路上走着,直到12月25号,才回到了长安城。

    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他并没有马上去见李世民,而是悄悄地来到了监察御史魏征的家里。

    梁王李说出了自己的来意,魏征很吃惊,两人密谈了半夜。

    魏征在送李出门的时候,认真地说道:“殿下,您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说服皇上。”

    第二天上午,早朝后,魏征请求单独面见皇上。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魏征说道:“皇上,这次大捷,消除了来自草原的战争威胁。可喜可贺,可是,像以往那样管理草原部族的办法,是不行的。

    远的不说,几年前的竭利,如今的夷男,过几年说不定又会出现一个有能力的草原英主,到时候,还是会构成对大唐的威胁。

    因此,再也不能对草原进行松散的管理了,必须将草原纳入大唐的版图。”

    李世民觉得魏征说道有道理,可是草原地域广大,部族众多,难以管理,要想控制草原,就要在草原上驻军,驻军就有粮草供应等许多问题,这就和大唐现行的府兵制有冲突。

    李世民决定,把魏征的提议交给大臣们讨论,让他们提出意见,以奏章的形式上报。

    李在返回长安的路上就想好了,解决草原的问题的办法。不过,他这次的狼王计划,功劳太大了。他不想锋芒太过耀眼,于是,准备把功劳分出去一部分。

    历史上,对草原实行中央集权和自治管理并行的办法,就是魏征提出来的,牧民内迁也是在他的提议下实行的,确保了草原上100多年的安定,直到安史之乱后,草原上才出现了动荡。但是,在当时魏征提出来的时候,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既然历史上大唐朝廷能够解决的问题,李就不打算参与了。于是,他就找到了魏征。魏征与他的思想不谋而合,就由他出面去说服李世民。

    李之所以先去找魏征,是因为他要是去见李世民,李世民一定会询问草原上的情况。有了魏征的提议在先,李顺势敲敲边鼓就行了。

    当天下午,李求见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李求见,大喜,说道:“快宣他进来。”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家宴

    李来到了李世民的书房门口,看到守在门口的李世民的侍卫首领马宣良,说道:“马总管,你的部下很能干,周攀这次表现很好,立了大功,本王会为他们请功的。”

    马宣良说道:“感谢殿下,上次我手下的那些牺牲的人的抚恤金,他们的家人都已经收到了。皇上正在等您呢,快进去吧。”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世民看到六儿子李,满心欢喜。等他请安后,说道:“来,快坐下。”

    他打量着李,说道:“黑了,也瘦了,辛苦了。”

    看到李世民慈祥的面孔,听着他关心的话语,李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他心里一酸,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他说道:“谢谢父皇关心,儿臣不辛苦。”

    李世民看到他那个样子,心里也很感动,他心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以前对他关心得太少了,对他经常是责骂、处罚,鼓励他的话几乎都没有说过。实在是委屈他了。”想到这里,他的眼角也湿润了。

    他说道:“儿,这次你去草原,成功地说服了铁勒部和突利部,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大捷,你当是首功。”

    李连忙说道:“父皇,此次大捷,是您领导的好,儿臣只是按照您英明的决策,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谈不上什么功劳。主要的功劳还是靠大将军他们浴血奋战取得的,首功应该是大将军和侯君集将军他们的。”

    李世民笑道:“儿,你就不要谦虚了。李靖和侯君集都在奏章里,对你大加赞扬,推你为首功。我看,这个首功你是跑不掉的。”

    李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已经在父皇心中,确立了地位。担心的是,自己风头太劲,会遭人猜忌,今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他想推掉功劳,可是,看到李世民兴奋的样子,他不忍心扫他的兴,于是没有再推辞,准备以后找机会再说。

    李世民问了一些铁勒部和突利部的情况,接着就魏征的提议,询问他的意见。李就把他和魏征事先商量好的,结合着草原上的情况,谈了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心中认为,魏征的提议是对的,此时,就已经拿定了主意。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

    李世民问道:“你回来后,见了你母妃了吗?”

    李说道:“儿臣一回来,就来向您汇报了,还没有去呢。”

    李世民兴致极高,说道:“走,咱们现在去你母妃那里,一起吃个饭,好好聊聊。”

    杨妃娘娘居住的承晖殿。

    “娘娘,皇上和梁王殿下要过来在您这儿吃晚饭。您准备一下。”一个小太监跑过来给杨妃娘娘报信儿。

    “谢谢你了,刘公公。菊香,看赏。”杨妃娘娘高兴地说道。

    “谢娘娘赏赐。”小太监拿着赏赐走了。

    杨妃娘娘很久没有看到小儿子李了,听说李世民也要过来,就想着全家团聚,于是派人去喊蜀王李恪一起过来吃晚饭。

    不久,李世民和李过来了。

    当李给杨妃娘娘行过礼以后,杨妃娘娘就搂住他的头,含着眼泪说道:“儿,你最近跑到哪儿去了,让母妃担心死了。”

    李世民笑道:“是我派他去了草原,今天才刚刚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