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大唐-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诡异的现象,令迷信的阿拉伯人感到十分恐惧,很多人都趴在地上进行祈祷,祈求阿拉对他们进行保佑。
飞艇终于飞到了城头的上方,李候看到下面趴着的阿拉伯人,心中暗笑,他拿起一个炸药包,点燃了扔了下去。
一阵剧烈的爆炸之后,城墙上的守军死伤惨重,活着的人有的继续趴着祈祷,机灵的拔腿就跑,很快城墙上就没了人影。
李候降低了高度,派了一队飞虎军官兵,顺着绳子登上了城楼。
李候没有跟着下去,他指挥着飞艇朝着城中的王宫飞去。
当李候来到王宫的上空的时候,德兰卜已经接到了城破的消息,而且当天空中的飞艇出现的时候,王宫的守卫们都跑得差不多了。
李候在空中喊道:“德兰卜哈里发听着,唐军已经进入了城里,请你立即下令投降,避免生灵涂炭,唐军将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德兰卜看到军心涣散,知道大势已去,下令投降了。
唐军顺利的占领了全城。
这时,侯君集突然后悔了,他不准备让出大马士革其他的城区了,他要独吞。
哈罗德已经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他坐在帐篷里,无所事事,和哈立德等人玩从长安学来的斗地主。
突然,有人来报告,说大马士革的城头上,已经换上唐军的旗帜。
哈罗德和哈立德大吃一惊,觉得此事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是进攻大马士革的第一天,他们原本打算几个月以后才能够攻克大马士革,没想到现在就已经被唐军攻下了。
这唐军也太厉害了!
哈罗德和赫马尔来找侯君集,让他兑现三家以前的约定。
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唐国土
大马士革的城门,堆积了很多沙袋,唐军刚进城不久,大门还没有清理出来,因此哈罗德和赫马尔无法从大门进入大马士革城里。
其实,这也是侯君集特地安排的,他这是要给哈罗德和赫马尔的军队进入大马士革设置障碍。
哈罗德和赫马尔是从云梯上爬进大马士革城里的,他们所带的人就没有几个,首先从气势上就减弱了不少。
侯君集没有在王宫接见他们,而是一个普通的院落里和他们见面。
哈罗德和赫马尔从这两件事儿上,就感到今天的事情恐怕不会那么顺利,接着,他们看到了他们最不愿见到的一个场面,和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德兰卜。
德兰卜是哈罗德和赫马尔的杀父仇人,他们攻打大马士革,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杀掉德兰卜为老哈里发报仇。
然而,德兰卜却堂而皇之立站在侯君集的旁边。
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德兰卜已经别无选择,他只有投靠唐朝,现在也只有依靠侯君集了。
侯君集答应向皇上保举他为郡王,而且,答应他在他原来他统治的地区,保留叙利亚地区以自治区的形式存在,仍然由他担任自治区第一把手。
在侯君集出征之前,李并不要求他打下整个的阿拉伯帝国,只是让他消耗他们的实力,保留三方势力,让他们无力对大唐构成威胁。
大唐刚刚打下了整个东南亚和南亚大陆,还有吐蕃,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移民去进行同化,阿拉伯地区地方太大,人口也太多了,而且宗教色彩太过严重,进行汉化教育十分困难。
成吉思汗以区区百万的蒙古人,曾经建立了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结果不到百年,就烟消云散了。
大唐现在的情况,比成吉思汗面临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这些年来,大唐拓土开疆,新征服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汉民族的人口,同化起来已经十分吃力了,如果再进行征战,去占领广大的新的地区,到头来,很有可能将原来占有的地区,一并失去。
侯君集在军事上是大神级别的人物,但是政治智慧相对缺乏。
李担心侯君集好大喜功,在侯君集出征之前,特地给他进行了交待。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哈罗德和赫马尔看到德兰卜,立刻暴怒起来,他们拔出腰刀,就要来杀德兰卜。
高仙芝和在场的大唐将军们,急忙上前拦住。
哈罗德红着眼睛说道:“候将军,你为什么袒护这个奸贼?”
赫马尔也怒道:“候将军,请你把他交出来,我们要报杀父之仇。”
侯君集说道:“他不是什么奸贼,他现在已经加入了大唐,是大唐忠实的臣子了。除了大唐帝国以外,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他进行处置。”
哈罗德急眼了,怒道:“侯将军,难道你一定要袒护这个奸贼,和我们作对吗?”
侯君集说道:“我已经说了,他现在是大唐的臣子,我是大唐帝国的军人,对他负有保护的责任。因此,我不允许任何人对他进行伤害。”
哈罗德说道:“就为了这么一个奸贼,你难道还要和我们开战吗?”
侯君集笑道:“大唐帝国从来不惧任何人的威胁,你要想开战,候某随时奉陪。”
赫马尔相对冷静一些,他看到侯君集的态度,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他现在关心的是,能够得到事先约定的利益。
他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暂时不提了。侯将军,请你打开城门,让我们的军队进城。”
侯君集摇摇头说道:“这不可能,大马士革现在是大唐帝国的领土,怎么能够让外**队进入呢?”
哈罗德说道:“候将军,你怎么不讲信誉呢,咱们事先约定的,大马士革的东区和北区,归我和赫马尔所有。请你履行约定,将大马士革的北区和东区交给我们。”
侯君集说道:“咱们之前是曾经有过约定,但是,那是说我们占领了敌方控制的大马士革。
现在不同了,在我们占领之前,德兰卜深明大义,他已经带领着这里的臣民,加入了大唐帝国。
我只是大唐的一个臣子,没有权利将大唐的国土,私自授予别人,这对于我来说,可就是叛国罪了!
还请二位王子殿下,体谅我的难处。在这里,候某谢过了。”
说着,侯君集对他们躬身施了一礼。
哈罗德急眼了,他指着侯君集的鼻子说道:“侯君集,你就是个小人,出尔反尔,还要不要脸了?”
侯君集听他出口不逊,立马拉下脸来,说道:“王子殿下,请你慎言。”
房间里,大唐的将军们,都一个个的手握着刀柄,怒视着哈罗德。
赫马尔知道,要想进入大马士革,已经是不可能了。他现在担心的是,侯君集翻脸,将他和哈罗德扣下。
他说道:“候将军,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进入大马士革了,我们就告辞了。”
侯君集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殷勤的说道:“两位王子殿下,我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一起喝几杯吧。”
哈罗德现在也回过味儿来,他说道:“候将军,我在军中还有要务要进行处理,改天我来请侯将军吧。”
说到这里,他特意说到:“等到了长安,我和我姐姐希娜皇妃,一起宴请侯将军。”
他现在也担心侯君集翻脸,提起希娜,让侯君集有所顾忌。
侯君集很遗憾的说道:“二位王子,难得前来做客,实在是太可惜了,既然二位不便停留,侯某也就不再勉强了,送客。”
哈罗德和赫马尔施礼后,匆匆离去。
看到他们出门,高仙芝说道:“大帅,为什么不干脆将他们扣下,扣下了他们,阿拉伯人群龙无首,咱们在大马士革的军队有50万人,再加上德兰卜的阿拉伯军队,完全可以一举击溃他们的军队,这样,就可以彻底的削弱他们的实力。”
德兰卜巴不得除掉哈罗德和赫马尔,他说道:“大帅,如果和他们开战,我愿意作为唐军的先锋。”
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平来临
侯君集摇摇头说道:“你们的意见很好,但是,在没有得到皇上授权的情况下,咱们做臣子的,还是不要擅作主张为好!”
再说哈罗德和赫马尔出城之后,两人十分愤慨,共同的感受,令两人亲近了不少。
哈罗德说道:“三哥,父亲的仇难道就这样算了?”
赫马尔恨恨地说道:“德兰卜这个奸贼,,我恨不得一刀劈了他。
可是,该死的侯君集,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他袒护着那个奸贼,咱们有什么办法?”
哈罗德说道:“咱们的仇人就在眼前,城里还有那么多财宝,难道就这样算了?”
他实在是不甘心放弃大马士革里惊人的财富。
赫马尔眼看着就要得到财宝了,却被侯君集独吞了,自然也是一肚子火气。他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哈罗德说道:“我手下的将士们,拼死拼活打到了这里,都等着进城去发财呢,要是就这样退走,我实在是无法跟将士们交待。”
赫马尔也存在这个问题,如果就这么算了,他手下的将士们恐怕也不会答应的。
他问道:“你有什么具体打算?”
哈罗德原本想说,两人兵合一处和唐军争夺大马士革,可是他想想唐军恐怖的兵力和战斗力,说出来的变成了谈判。
他说道:“咱们做出和唐军作战的态势,逼着他们交出德兰卜,退一步说,即使他不肯这样做,让他们分给咱们一部分财宝,咱们好跟将士们交待不是?”
赫马尔有点担心,因为此举,惹恼了侯君集,双方真的开战,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恐怕都会失去。而且,他一直都在征战,需要休养生息,不想和唐朝这样强大的敌人再打起来。
他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建议咱们还是和他谈判,咱们毕竟和他并肩作战这么久了,他现在占了大马士革,总得给咱们一些补偿才行。再说了,今后的边界也要划分一下。”
他说这话的时候,明显的没有底气。他也是没有办法,谁让自己的实力弱呢。
哈罗德也有些不甘心,可是这是无奈之举。他也只好同意了。
两人商量了一番,统一了的口径。然后,他们屯兵城外,派出代表来和侯君集谈判。
对于哈罗德和赫马尔的要求,侯君集肯定是不答应,但是他们赖着不走,侯君集也不想真的和他们开战,他给了他们一些粮食,然后派人向皇上请示。
太极殿,李的书房。
李把侯君集的奏章给大家传看了以后,征求大家的意见。
魏征说道:“皇上,自从您登基以后,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这些年来,大唐开疆拓土,国土的面积,已经扩大了一倍不止,新征服的地区,需要进行安抚,恢复生产,还要进行移民和汉化教育。
就是这些地区,大唐要将它们进行同化,没有几十年的光景,几代人的努力,恐怕都没有办法完成,再继续征战下去,即使打下更多的土地,大唐也消化不了了。
因此,臣建议,停止对外战争,全力搞好国内建设。”
高静明说道:“是啊,皇上,现在唐朝太大了,臣管户部,那些州以上的地名,臣都记不过来了。
除了中原地区,新征服的地区,各方面的管理都需要加强,再继续扩大疆域,的确是有些不适宜了。”
李问李靖,说道:“大将军有什么看法?”
朝廷终止争战,军人的地位势必降低,这牵扯到很多将军们的利益,因此,军方的态度很重要。
李靖明白皇上的意思,他说道:“皇上,老臣年事已高,现在就盼望着能够进入和平年代,安安生生的颐养天年。”
李点点头说道:“我的看法和大家一致,贪多嚼不烂。
我的意见是,停止一切对外战争,全力以赴搞好国内建设。
至于阿拉伯地区的事情,我的意见是,保留波斯,叙利亚地区就按照侯君集的意见,设立自治区。和哈罗德和赫马尔签订和平协议。”
643年8月,唐朝和波斯、阿拉伯哈罗德和赫马尔签定了和平协定,唐朝进入了和平年代。
这件事对于李个人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大唐和波斯以及哈罗德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了友好国家,水仙和希娜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和平协定签署以后,哈罗德派人将希娜的母亲送到了长安城。
战争结束了,这些年来因为战争,唐朝保持了正规军180万人,仆从军260万人,战争结束后,朝廷大批裁军,全**队只保留了65万人。朝廷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李自从不再考虑战争的问题,觉得日子过得轻松多了。
644年的春节到了,李来到唐朝已经整整12个年头了。
长孙皇后的立政殿。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长孙皇后伫立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飞雪,口中吟诵的却是春日的景色。
这首名曰《春游曲》的诗,是李世民写给长孙皇后的。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夫妻情深,自从李世民去世以后,长孙太后就变得阴郁起来,她时常缅怀和李世民相处的情景,还有就是惦念自己的子女。
这时,她的贴身侍女蕊红进来说道:“太后娘娘,长沙王殿下来了。”
“儿臣参见母后。”李治行礼说道。
长孙太后十分高兴,她说道:“你从长沙回来了,孩子们呢,跟你一起回来了吗?”
李治说道:“都回来了,六哥同意我搬回长安城里了,继续担任海军研究所长。”
长孙皇后十分高兴,她说道:“皇上对你很关照,要好好感谢他。不过,你是海军研究所长,在长安怎么研究啊?”
李治说道:“海军研究所这些年来,培养出了很多的技术骨干,现在已经用不着儿臣亲自去做具体的项目了。儿臣只是负责管理工作,进行一下指导就行了。”
长孙皇后说道:“你还是找你六哥,给你安排一些其它的工作,不要无所事事才好。”
“儿臣记住了。”李治说道。
李治说道:“母后,今天我不是一个人来的,请您看看,这是谁来了?”
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人。长孙皇后看到此人,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第五百三十章
第五百三十章,无线电和报纸
“母后。”来人声音颤抖的说道。
“乾儿。”长孙太后激动地叫道。
来人竟然是废太子李承乾。
接着李承乾的身后出现了他的妻子苏氏和儿子李象。
长孙太后十分惊喜。一家人嘘寒问暖,热闹了一阵儿之后,说起了事情的缘由。
自从李承乾被废黜之后,李派人将他们一家安置在云州。
最初的时候,李承乾随时担心自己家人会遭到毒手。可是李对他们一家确实很照顾。
云州郡王府分给他们一家一座庄园和100亩土地。并且在云州糖厂给了他们一点儿股份,生活上还是比较富足的。
所有与官府打交道的事情都不用他们操心,云州郡王府派出专人对他们进行服务。使得他们一家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骚扰。李承乾一家在云州过的很平静。
这次李借着庆祝对阿拉伯战争胜利的机会,对李承乾进行特赦,给予他一个一等伯爵的身份,并且给他安排了个长安师范学院副院长的职务,全家迁回了长安城。
从古至今,废太子的命运都是横死,唯独李承乾有了一个好的结局。
李打心眼儿里敬重长孙太后。他把李泰的一家也接回了长安,生活上给予了照顾。
长孙太后十分感慨,从内心感激李。
李为了照顾长孙太后的长孙一脉,给了长孙太后一项权益。让她每年可以推荐五个名额的官员,用于安插长孙一脉的子弟。
长孙太后是个识大体的人,在李世民当政的时候她就不插手政务。现在他依旧回绝了李,不参与朝廷的用人制度。
在这点上,李更加敬重长孙太后的为人了。
李胸怀宽广,曾经反对他的人中,大臣张玄素、长孙无忌、褚遂良,被征服外邦的几乎所有君主,他都给予了他们出路。
从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开明的时代。
在21世纪,无线电台这种老古董,除了在一战和二战的影视剧中可以见到,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
然而,在大唐,却是李研制的通讯工具的首选。
李治自从回到长安,就接受了研制电台的任务。按照李提供的图纸,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电台终于研制成功了。
太极殿,李的办公室。
李和魏征、李靖等朝廷重臣,都聚集在办公室里。围着桌子上的一部电台。采纱亲自操作着电台。
随着红灯闪烁,采砂带着耳机,听着里面传来的信号,并且在纸上写下了一串串的数字。电信的内容不多,很快就结束了。
采纱对照着密码本,迅速翻译出来上面的内容。
李接过来看了一眼,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把电报稿交给了魏征。
魏征看完后激动的念道:“我是李治,我现在在长安县城。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
魏征念完后更加激动。他握紧拳头,再次大声说道:“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
大家也都十分激动,跟着他一起高呼起来。
李靖激动的说道:“皇上,有了这个电台,边境上再发生战事,咱们就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再也不用手忙脚乱的仓促应对了。指挥起去部队了来,那就更加便捷了。”
电台的发明,对朝廷来说,能够随时掌握千里之外的动态,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在军事上的作用就更不必说了。对于工农业商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影响极大。
这个事件在大唐,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
随着电台的发明,朝廷每天都可以收到各地的动态,中书省每天进行摘要,送给皇帝陛下,已及有关部门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朝廷的办事效率。
与此同时,电台的发明,还催生了一个很牛叉的行业电报员。
由于电台是朝廷严格管控的物资料,州以上的地区才能够配发两部电台。电报员儿也只能够配备很少的人,这些人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想当时电报员,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轮得到的。
唐朝有钱的人多的是,他们想利用电台进行联络,都肯花大价钱。可是电台十分忙碌,发一个电报都德要有州刺史亲自批准才可以,一般人根本就轮不上的。
但是电报员有时可以偷偷利用闲暇时间干点儿私活。于是他们就成了奇货可居的人物了。
不久以后,朝廷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加强了管理。
李原本想在每个州,都建立民间电报局,却遭到大臣们,尤其是军方将领的一致反对。
他们认为,电台是大唐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绝对法宝,不能扩散到民间,防止流失到国外。
李靖等军方将领还提议,趁着唐朝掌握着这样先进的通讯工具,再次发动战争,更加增添了胜利的把握。
李同意加强电台的管理,但是否决军方的战争提议。
这天,李拿着的新闻简报,想起了后世的报纸。
李决定办一份官方的报纸,作为大唐朝廷的喉舌,宣传朝廷的政策法规。
他和魏征商量了以后,魏征大力支持,并且建议,大唐只能够允许朝廷独自办报。防止别人利用报纸,对朝廷进行攻击。
李同意了这个观点。大唐民风纯朴,不能让负能量的东西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魏征干脆提议,由他自己主抓报纸,进行新闻监察。
李同意了他的请求。
大唐的报纸不久就开始发行了。魏征请李题名命名为“大唐日报”。
大唐日报一共八个版面,设置朝廷政策法规、政治、军事、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板块。还有各地要稳闻等地方玩快。最后还设立的一个娱乐版块儿,介绍皇家动态、各地趣闻、诗歌、音乐。美术等栏目。
大唐日报,每日排班出来以后,以电报的形式拍发为到各地州以上的大唐日报分社。在当地的印刷厂印刷发行。
第五百三十一章 币制改革和银行
魏征为了这件事,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他也十分满意自己的成就。
太极殿,李的办公室。
魏征和高静明一起来见李。
魏征首先汇报了报纸的编撰、审查、发行的情况,以及各地的反响。大唐日报的发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高静明则汇报了大唐日报带来的其他效果。
高静明说道:“皇上,大唐日报的发行,给大唐768个州带来了245367个工作岗位,并且带动了造纸业、印刷业和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朝廷也增加了新的税收收入。向这样的全国性行业,多搞一些,尽管户部更忙了,臣也心甘情愿。”
李赞扬了他们取得的成就,然后说道:“你们来的正好,我正好有事情要找你们商量呢。”
魏征问道:“皇上,什么事情?”
李说道:“待会儿再说。”接着,他对外面喊道:“杨康,你派人去吧马周和李凝儿找来。”
不久以后,李凝儿和马周就过来了。
李今天要和他们谈论的是关于货币改个的事情。
大唐流通的货币是铜钱,对于支付小额的交易,铜钱还是比较适用的,但是,用于支付大宗交易,就显出了使用铜钱的弊端了。
不说别的,就是皇宫每天买菜,就要用马车拉着一大箱子的铜钱。对于商人们来说,就更加不方便了。他们长途贩运,经常需要拉着整马车的铜钱,对于那些大型的商队,通常需要好几辆马车甚至更多马车运输铜钱。占用了很多人力物力不说,沿途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
铜钱的存放也是个大问题,户部就有几个大仓库专门用来储存铜线,清点起来十分麻烦。说不好听的,有人从中偷走一部分,要想查出少了多少,就得清查个十天半个月的。
使用铜钱还有一个巨大的麻烦,那就是制造铜钱需要大量的铜料。大唐的铜的产量有限,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铜料,铜钱的制作数量有限,已经赶不上大唐飞速发展的经济的需求了。
户部多次找李,要求增加铜料的供给,为此户部和其他部门已经产生了不小的纠纷。
李说道:“今天召集你们来,是要研究货币改革的问题。”
他刚说到这里,高静明就已经开始叫苦,又提出给户部增加铜料供应,增加铜钱的铸造量。
李说道:“这个问题先放一放,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的意见是,将金银引进流通领域,规定金、银、铜钱的支付比例为50000:1000:1。这样就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和支付手段,减小了用于支付的货币的体积,也便于携带。”
高静明说道:“皇上,臣早有这个想法了,要是这样,那可就方便多了。”
马周担心地说道:“可是,这个问题需要慎重,以往没有这样的先例,百姓们能不能接受,恐怕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魏征说道:“这个不是什么问题,这件事情,并不存在和百姓争利的问题,原本民间私下就有约定俗成的金银交易,只要朝廷规定了兑换比率,百姓们应该可以接受的。
再说了,咱们不还有大唐日报吗?”
一提起大唐日报,魏征就满脸的得意,他说道:“咱们在大唐日报上进行宣传,很快就能够推广下去。”他说的有道理,大唐日报的影响力很大,百姓们对朝廷有信心,对于大唐日报的宣传都十分信服。
对于支付比例的问题,大家意见不一致,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最终采纳了高静明的意见,金银和铜钱的比例为30000:1500:1。
马周提议,为了使用方便,金银不以重量为交换依据,但是要按照相应的重量制成金银币。这个意见大家也都同意了。
接下来,李提出了银行的概念,他首先对大唐的重臣们进行了关于银行知识的科普。
关于银行的概念,对于这些真正的唐朝人来说,就是一件脑洞大开的事情,大臣们惊异于李的奇思妙想,也看出了此举对于朝廷控制国家财政的好处,以及对于发展大唐经济的帮助。大家一致同意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原本李还想提出纸币制度,但是这样做步子迈的有些太大了。对于社会上很多地区还处于以物易物的阶段,纸币很可能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李提出了一个过渡的办法,实行银票制度。
这个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热议,高静明首先就表示了赞成,他马上就指出,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举措,在国家实行银行制度的情况下,只要是设立银行的地区,再也不必携带大量的实物钱财,实在是太方便了。
马周也表示赞成。他说道:“臣负责税收,每年两次外地的税款要运到长安,数量巨大,不仅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路途上生怕出事,每到这个时候,臣都是睡不着觉的,有了银行和银票,到时候,各地派人携带着银票,不显山不漏水地送到长安,实在是太方便了。
皇上,臣为皇上的这个提议赞一个。”
马周说的有点激动起来。
经过充分讨论,李决定,李凝儿辞去大唐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职务,担任新成立的大唐国家银行行长职务,负责筹办大唐国家银行。
李凝儿上任之后,召集工业部、商业部官员以及部分商人进行座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商人们尤其是对于银票制度感兴趣,这个方式大大便利了他们这些商人的长途贩运活动。
在李和大唐臣子们的努力下,大唐的发展日新月异,举国上下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李银的心情很好,每天都充满了干劲。
然而,有一件事情令人烦躁。淘宝系统越来越不靠谱了,经常联系不上了。
这天,失踪了一个月的淘宝系统终于露面了。
李正在书房看书,系统出现了,他说道:“陛下,实在是不好意思,最近宇宙间的环境越来越糟糕了。咱们之间的联系恐怕在很长时间内,都会是这种状态了。”
李理解地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们也不必勉强,只要你们能够平安,暂时就这样吧。”
第五百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