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大唐-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满心欢喜,握住他的大手,放在了自己的胸口,她喃喃的说道:“大哥哥,谢谢你给儿带来的幸福!”

    李很享受这样的感觉,正想和她温存一番。外面传来杨康的声音:“杜司令,皇上正在处理机密要事,请你过一会儿再进去。”

    李不禁一阵苦笑,他摇摇头说道:“杜荷这家伙,和当年一样,一到关键时候,就来煞风景。”

    他看到武整理好了头发和衣服,对外面说道:“杜荷,进来吧。”

    杜荷进来后,看到武,嬉笑着说道:“我来的不是时候,要不然我先离开,你们继续?”

    武红着脸说道:“你这个死杜荷。大哥哥,我先出去了,你们谈吧。”

    武走后,杜荷坐下说道:“哥,按照您的意见,朝廷所有部长以上的重臣,我都派飞虎军加强了保护。

    不过,这样的保护,实在是太被动了,最好能够掌握对手的动向,主动出击,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说道:“这件事,武已经安排了,时机成熟了,你们飞虎军就配合他们,打掉那些阴谋分子。”

第四百八十一章 展开

    泉盖苏文来到朝鲜半岛,开始找他原先的部下谈话,当面进行策反。

    在此之前,泉盖苏文和白智香子达成了协议,和李佑一起前往原高句丽地区进行策反。

    泉盖苏文并不信任白智香子,他之所以答应了他们的条件,是因为他对局势有着自己的判断。

    朝廷和吐蕃的战争陷入僵局,再加上波斯的局势不稳,朝廷在这上面很容易陷入泥潭,走上当年隋炀帝的老路。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政局发生动荡,朝廷走向分裂,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高句丽复国也是可能的。

    泉盖苏文政治经验丰富,他不是个轻易会冒险的人,但是遇到机会,他也会牢牢的把握住。

    经过了反复认真的思考,他想出了一个进退自如的办法。

    首先,他答应了白智香子等人的要求,去策反原高句丽的上层人物,同时他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李。

    泉盖苏文这次在出发后,派他的管家金哲瀚向李报告了他的行踪。

    他向李报告,说李佑要他策反高句丽人造反,却隐瞒了白智香子等人的真正身份。

    他的意图是假戏真做,他可以大大方方的去策反他原来的高句丽的部下,而不必担心事情泄露后,他有什么后果。

    因为他承诺李,他这样做是为了给朝廷提供叛乱分子的信息。这如何向朝廷汇报?汇报到什么程度?他都可以灵活掌握。

    他在高句丽活动,掌握了部分实力,就可以静观其变,如果白智香子占了上风,朝廷真的出现了分裂,他就顺势竖起反帜,恢复高句丽的江山。

    如果朝廷占了上风,他就可以顺势出卖李佑和白智香子等人,同样会因为平叛有功,而提高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至于李佑,就是个二货,他被白智香子等人答应拥立他为皇帝的忽悠冲昏了头脑,自觉自愿的上了贼船。

    泉盖苏文在高句丽常年执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回到高句丽以后,很快有不少的高句丽旧部向他表示了投靠。

    此时,在洛阳、太原、襄阳、抚州和吕城等地的门阀世家,也都做好了暴动的准备。

    大家都在等。

    他们等的就是朝廷的大军开拔的消息。

    长安城北,灞桥。

    李亲自率领文武大臣,送大军出征。

    长安地区出动的兵力有长安驻军骑兵第36师、骑兵第37师,长安武警总队,飞虎军第1、3、5、6旅,总兵力55000人。

    这些部队出发后,长安城的驻军,只剩下了飞虎军的两个旅,长安武警一个支队,以及长安军区机关,留守处,军事学院等部队,总兵力两万一千人。

    其实,整个关内道也就剩下了这些部队了。

    混在送行的人群中的哈罗德,看到大军出发,深深地为阿拉伯帝国捏了一把汗,担心阿拉伯人在波斯战场上吃亏。

    送行的人群中,长孙顺德的人、白智香子的人和泉盖苏文的人,分别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主人。

    从长安出发的部队,由杜荷统一领导。他们预定的进军路线是长安、固原、武威、安西都护府、波斯帝国。

    与此同时,全国各大军区的部队也踏上了开往前线的征程。

    朝鲜军区的部队,在牛劲达的率领下,开往鸭绿江边,前锋已经进入了辽东半岛。

    洛阳军区的部队也踏上了征程。

    白智香子亲眼看到洛阳军区的部队出发了,几天后,她接到了来自长安方向的消息,长安的驻军也已经出发前往波斯了。

    白智香子心中兴奋,她和长孙顺德商量了一番,就来找李恪。

    “李郎,想通了吗?”白智香子说道。

    李恪说道:“这件事风险太大,你们有把握吗?”李恪这几天已经想好了对策。

    白智香子说道:“朝廷在吐蕃吃了败仗,侯君集已经被打回了怒江以东地区,苏定方的部队也退回了昆仑山以北地区。

    阿拉伯人在波斯那里大军压境。

    朝廷无奈,抽调了全国的兵力,已经开往吐蕃和波斯,国内到处都十分空虚,即使都城长安,也只剩下了两万人马,起兵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我们的人马,全国加起来有数十万人,仅仅洛阳地区,就可以动员不下10万人,你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等到你把大旗一树,就说你父皇李世民是被李害死的,李是篡位者,这种情况下,还怕天下人不响应你吗?”

    李恪对外面的局势并不了解,听到她的话,心里真的有些担忧,觉得李好大喜功,竟然把全国的兵力,都开往边境线,实在是有些危险。

    在这一刹那之间,李恪有些心动了,觉得自己有可能登上帝位。

    但是,他想想李那鬼神难测的智力,过去朝廷里李成乾、李泰、长孙无忌、褚遂良、包括自己在内,全部都是败在了他的手下。

    就凭白智香子、长孙顺德等人,想推翻团结一心的大唐朝廷,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恪心里打定了主意,要和白智香子等人周旋,寻找机会脱身。

    他说道:“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这件事还是要小心为妙。”

    白智香子觉得李恪有些动心了,说道:“李郎,我希望你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我们大家都推举你当皇帝,你要是能当上了皇帝,我就一心一意的在你身边服侍,你就答应了吧。”

    李恪仍然有些犹豫。

    白智香子说道:“这件事你还是主动答应的好。

    你想想看,无论你是否答应,长孙顺德他们都会以你的名义,发布讨伐李的檄文。因此,无论你答应与否,朝廷都会视你为反叛,这个罪名,你是无论如何也洗不清了。

    再说了,如果你不答应,长孙顺德等人认为你没有价值,恐怕你也难逃他们的迫害。

    与其如此,还不如争取主动,对这件事情进行主导,还有一定的胜算。”

    李恪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再容我想两天。”

第四百八十二章 推动

    白智香子并不着急,她需要朝廷大军走远,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她笑道:“没问题,我相信你会想通的。”

    接着,她说道:“你先安心在这里住着,保重身体,没事了我会过来陪你。”

    自从得知了白智香子等人反叛的阴谋,李恪心里已经对她产生了恐惧感,对她的身体也没有了那种**,不过他不敢表露出来,嘴上说道:

    “好啊,我等着你。”

    好在白智香子实在是没有兴趣来陪伴他。否则的话,通过李恪情绪的变化,就能够知道他的真实思想。

    长孙顺德的心腹骑兵35师师长刘文忠,按照长孙顺德的计策,故意推迟了部队出发的时间,使自己部队的行军序列,排到了最后。

    出了洛阳百里之后,在绳池县刘文忠就将主力夜间行军,悄悄地回到了洛阳城的军营里。

    从长安城出来的唐军部队,先头部队骑兵第36师过了眉县,正要向陈仓城进发,杜荷亲自过来,下令停止前进。

    不久以后,各部留下少数部队,由各部的副职率领,大张旗鼓的继续向陈仓前进,主力悄悄地向北转到了麟游县,十几天后,他们悄悄出现在洛阳北面的孟津县的山林里。

    李玩的也是瞒天过海之计,唐军主力根本就没有开往前线。

    博弈的双方,现在都在等待。等待的滋味是最难熬的。

    时间对于李来说很不利,长孙顺德等人等不到唐军主力走远,是不会冒然发动叛乱的。

    可是唐军主力的瞒天过海,规模如此之大,要想长期隐蔽,极其困难。

    李必须要在短时间内,逼着长孙顺德等人动起来。

    大朝会,太极殿正殿。

    大朝会通常在每个月的月底召开一次,这次大会是临时召开的,在长安城的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侯爵以上的勋贵,全部参加了这次朝会。

    今天的朝会,一上来就透着不寻常的气味。

    刚进大殿,很多大臣都发现了一个久违的身影现任益阳司马褚遂良。

    朝会开始了。

    李说道:“今天的朝会,讨论朝廷的土地问题。首先由土地部汇报这次全国土地普查的事情。”

    土地部长王焕兴出班汇报,他首先把全国土地普查的结果,宣读了一遍。然后说道:

    “皇上,这次在土地普查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营私舞弊,隐瞒土地真实数据的情况。臣建议,派遣监察部门进行严查。”

    褚遂良出班说道:“皇上,臣弹劾邳国襄公长孙顺德在担任洛阳军区司令期间,指使洛阳地方官府,利用狭乡迁宽乡的机会,营私舞弊,贪墨国家大量的土地。”

    狭乡迁宽乡,是指朝廷在实行均田制的过程中,要将部分人从土地较少的“狭”乡,迁移到土地较多的“宽”乡。来保证新增人口,获得均田制规定的土地数量。

    从“狭”乡迁移出去的人口,他在原有的地方,要进行销户,原有的土地要进行上交,然后到了新的“宽”乡,领取新的土地。

    褚遂良发现,很多地区的官员,在里面做手脚,他们勾结世家或者那些大地主,虚报人口,不仅在“宽”乡获得了土地,原本的“狭”乡的土地,也没有上交。

    官员们收受了贿赂,朝廷的土地落入了世家,或者一些大地主手中。

    褚遂良指出,还有很多土地落入了长孙顺德的亲戚的手中。

    武出班说道:“皇上,臣在配合土地部进行土地普查期间,也发现了不少类似情况,有些朝廷官员勾结氏族大家,吞没了大量的朝廷土地。”

    李大怒,说道:“朝廷人口激增,实行均田制,本身就已经很困难了,很多百姓都分不到土地。

    朝廷拓土开疆,牺牲了那么多将士,才换来了土地,竟然被他们这些蛀虫,以各种手段贪墨,实在是该杀。

    立刻派人传长孙顺德回长安,把问题交代清楚,如果确实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办。”

    魏征出班说道:“皇上,根据土地部的数据,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他们不从事生产,很多的土地都荒废了。

    而广大的百姓,却没有土地进行耕种,这种现象,严重的阻碍了朝廷的经济发展,臣建议,要进行土地改革。”

    魏征说完后,不少大臣出来附和。

    李旦出班说道:“臣是朝廷的大臣,每个月都领取了丰厚的俸禄,朝廷给了臣1200亩封地,臣愿意上交给朝廷。”

    李旦这一带头,很多人也表态要上交封地。

    李高兴的说道:“好啊,众位爱卿深明大义,体谅朝廷的难处。

    在这里,朕也表态,朕的皇子们全部取消封地,改为领取俸禄。

    关于土地改革的事情,由于宁志牵头,土地部、皇家内政调查局配合,拿出一个具体的土地改革方案,上报中书省,而后经过朝会讨论实施。”

    于宁志、王焕兴和武说道:“臣等遵旨。”

    李故意在大朝会上,宣布了要追查长孙顺德的事情,以及要进行土地改革的消息。

    参加朝会的长孙顺德的党羽,以及各门阀氏族的子弟,迅速将这个消息送出了长安。

    不久,长孙顺德接到了消息,他急忙叫来了白智香子。

    长孙顺德说道:“夫人,事情有变化,没有想到,突然冒出了个褚遂良,他在大朝会上弹劾我。

    皇上已经下旨,要召我回到长安,我一旦回到了长安,恐怕就再难出来了。不行的话咱们就提前动手吧。”

    白智香子说道:“现在朝廷的大军,还没有走远,我看这样,朝廷来人,要是找到了你,你就称病,再拖延他几天。

    只要朝廷的大军,能够有20天的行程,咱们起兵后,他们接到通知,再返回来,至少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这样时间就足够了。

    现在长安城出发的军队,已经出发14天了,你就再拖上六天,六天后咱们准时起兵。”

    长孙顺德点点头说道:“也只好如此了。”

    白智香子说道:“我这就派人潜入长安,这里一起兵,他们就在长安城刺杀大臣,有机会就刺杀李,制造混乱。”

第四百八十三章 变数

    武派人严密监视洛阳方向的动静,然而,长孙顺德等人就是没有动静。

    杜荷的数万大军,隐藏在山林里,心中更是焦急。这些天来,这一带已经有不少的百姓,进入了这一区域,被唐军暂时扣押了。

    长此以往,消息是一定会走漏的。

    程咬金是了解朝廷的全盘计划的,他有一件为难之事他的二夫人崔氏是唐朝排名第三的门阀世家的长女。

    这次朝廷土地改革的主要对象,就包括河东崔氏。崔氏家族在河东道、关内道、淮南道等地拥有土地数十万亩。

    朝廷的土地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触及到了崔氏的利益。他们一旦失去了土地,仅仅成为了有钱的富家翁,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将极大的降低。

    总体上来说,他们的利益是受到了损害。

    程咬金也想维护崔氏的利益,可是,朝廷的决心是不可抗拒的,自己身为国公,是唐朝的顶级权贵,维护朝廷,损失部分利益,和对抗朝廷而失去一切,这个账程咬金还是算得过来的。

    程咬金担心崔氏一族卷入长孙顺德等人的谋反案件,于是就向夫人崔氏询问。

    程咬金说道:“夫人,朝廷要实行土地改革的事情,岳父大人怎么说?”

    崔氏说道:“我们崔氏的土地,是多少代人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朝廷要是拿走,我们肯定是不愿意的。”

    程咬金说道:“夫人,朝廷土改的决心很大,这件事是无法逆转的,我虽然算不上皇上绝对的心腹,也是皇上信任的人之一。

    朝廷对咱们家不薄,咱们这一代享尽荣华富贵不算,咱们的孩子朝廷也很重用,咱们还是要配合朝廷的好。”

    崔氏说道:“老爷,失去了土地,族里的子侄们很多人会没事可做,手里拿着朝廷的补贴款,用不了多久,就会花光了,很多人都会成为破落户,我们崔氏家族也会散架了。”

    程咬金说道:“朝廷不是拿走全部的土地,每个人按照均田制的标准,还会留下一块土地,而且这件事儿,朝廷决心一下,没得商量,你赶紧亲自回去,动员他们服从朝廷的决定。”

    崔氏说道:“拥有土地,不光是咱们崔氏一族,天下这么大,氏族这么多,朝廷勋贵的手中也都有大批的土地,我就不信朝廷能够把这些人手中的土地全部征收了。”

    程咬金说道:“你可千万别这么想,皇上的儿子,都没有了封地,皇上的心腹李旦、杜荷都主动捐出了自己的土地,我也向皇上表态了,要把我名下的土地,也交给朝廷。

    有些话我不能跟你说的太细,但是,你听我的没错,你现在赶紧赶回河东,见到岳父大人,劝他不要做任何反对朝廷的事情,务必务必,否则的话,你们整个崔氏,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程咬金的催促下,崔氏夫人赶回河东去劝说崔氏的族长。

    长孙太后原本就是个谨慎的人,李世民死后,她做事更加谨小慎微。

    李世民时代,她们长孙一脉,势力庞大,她原本就十分担心,会令新的皇上忌惮。长孙无忌脱离了朝廷中枢,去了安西都护府。长孙太后就心安了不少。

    对于长孙顺德等人,长孙太后也经常敲打他们,让他们做事收敛。

    长孙顺德退休之后,她松了一口气。可是她听到了风声,说长孙顺德离开了长安,去了洛阳。褚遂良又弹劾长孙顺德贪腐。她就十分担心长孙顺德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对于长孙顺德,长孙太后十分了解。她的这位叔叔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在李世民时代,他可以呼风唤雨,趾高气扬。

    现在,换上了李,长孙一脉的势力大不如从前,和以前的状况相比反差很大。长孙太后才担心他产生邪念。

    这天,长孙太后来到东宫。

    “皇帝,我有事情要和你单独谈谈。”长孙太后说道。

    “好,请到我的书房去说吧。”李说道。

    来到书房后,李吩咐杨康不要让人来打搅。他说道:“母后,您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长孙太后说道:“皇帝,我的叔叔长孙顺德,受到了弹劾,这件事情我听说了。

    我想说的是,他如果犯了法,那是他咎由自取,只能受到朝廷法律的制裁,可是,我不想因为他牵扯到更多的长孙一脉的子侄进去。

    我想召集长孙一脉的人来长安开个会,让他们配合朝廷的土改工作。”

    长孙太后不愧是深明大义之人,她这样做,既减少了朝廷的麻烦,又能够挽救长孙一脉的人。

    李说道:“好啊,母后,您尽管按照您的意思去做吧。不过,长孙顺德的事情,您就不要过问了。

    这件事,朝廷的监察部门已经插手,咱们都得避嫌。”

    长孙太后说道:“好,我明白了。”

    李很欣赏她的做法,谋反的事情毕竟牵扯的人越少越好。

    长孙皇后召集长孙一脉的人,都是长安城以及周边的人,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其它地方的长孙一脉的族人。

    长孙太后不清楚李的计划,这件事情对于李的行动没有什么影响。

    程咬金的夫人崔氏就不同了。

    崔氏来到河东自己娘家,见到了父亲崔氏族长崔炳胜。

    崔氏说道:“父亲,对于朝廷即将开始的土改,您是咱们看的?”

    崔炳胜说道:“崔氏家族兴盛至今,主要的根基就是土地,它是崔氏的主要经济来源。原本崔氏的商业,也是崔氏的一条重要经济来源。

    朝廷大力发展工商业,崔氏的商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现在,就更加依赖土地了。

    如果再失去了土地,崔氏家族就没有了根基,将彻底走向衰败!

    因此,我和族里长老们商量过,要对朝廷的这个土地政策,进行抵制。”

    崔氏大惊失色,她说道:“父亲,您打算怎么做?”

    崔炳胜已经参与到了长孙顺德等人的计划中了,他不敢对女儿说出真相,于是说道:“随大流,我想反对这件事的人有很多,大家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崔氏听出来事情不对,她急切地说道:“父亲,您可万万不能冲动,朝廷早就已经有了准备,如果崔氏家族参与了什么反对朝廷的事情,等待咱们的就是灭顶之灾啊。”

    崔炳胜问道:“你听到了什么消息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 突破口

    崔氏说道:“咬金没有透露具体的情况,但是他再三叮嘱我,让我赶回来对您进行劝阻,让您不要参与到任何反对朝廷事情当中去。

    女儿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朝廷肯定是已经察觉了什么事情,并且做好周密的准备,您千万不要做出任何冒险的举动。”

    崔炳胜听到这里,暗自心惊。他心道:“程咬金这么急着让女儿回来告诉自己,一定是长孙顺德等人暴露了。要是朝廷提前有了准备,这件事恐怕还真的危险了。”

    他现在十分头疼,因为崔氏的长老之一崔明会已经去了洛阳。

    怎么办?

    崔炳胜陷入了沉思。他现在十分为难。

    如果朝廷占了上风,崔氏家族参与了长孙顺德等人的事情,必然遭到灭顶之灾!

    可是,如果长孙顺德等人赢了,他没有参与其中,崔氏的下场也是同样的。

    现在,崔氏走到了十字路口,必须作出选择了。

    崔炳胜问道:“咬金就只说这些,没有其他的提示了吗?”

    崔氏说道:“没有,不过,这样的暗示还不够清楚吗?”

    崔炳胜又陷入了沉默。

    崔氏看到父亲犹豫,建议道:“父亲,不行的话,您就亲自去问问咬金?”

    崔炳胜点点头说道:“好吧,我马上动身,前往长安。”

    宿国公府。

    “岳父大人,您能来长安,实在是太好了。”程咬金高兴地说道。

    “贤婿,我有要紧的事情问你。”崔炳胜说道。

    程咬金说道:“您请讲。”

    “你让莹儿去找我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崔炳胜试探着说道。

    “岳父大人,您今天能够来俺这里,说明您心里都清楚。咱们明白人不说暗话,您是俺的岳父,咱们是一家人,有些话俺也就跟你明说了。

    现在朝廷正在和吐蕃人作战,波斯那里也出现了一点状况。有人趁机想闹事,那可真是打错了算盘。

    太宗皇帝英明神武,他的儿子当今皇上,比起太宗皇帝高出不止一筹。

    俺自认为聪明,但是比起当今皇上,就是十个俺绑在一起,都不是对手。其他人想和皇上作对,纯粹是作死。

    这么跟您说吧,皇家内政调查局可不是吃干饭的,那些想闹事的人的情况,已经基本上被掌握了。

    岳父大人,俺不知道您在这件事情上,参与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有的话,你现在立刻悬崖勒马,崔氏家族还有救,否则的话,就是神仙也救不了崔氏家族。”

    崔炳胜听到这里,心里就全明白了,长孙顺德等人的阴谋,已经被别人掌握了。在这种情况下,长孙顺德等人不可能有胜算。

    他考虑再三,终于说道:“贤婿,事情不妙啊,我恐怕惹上了麻烦。”他把长孙顺德等人等人的阴谋一五一十地抖了出来。

    听完他的话,程咬金满头都是冷汗,他说道:“多亏了您说了实话,否则的话……”他不敢想象后果。

    东宫。

    程咬金不敢怠慢,连夜求见李。

    听完了程咬金的汇报,李欣慰的说道:“很好,崔氏不参与其中,是件好事,否则的话,我会感到很为难的。”

    听到这里,程咬金心中更是惊惧不已原来,皇上早已经知道崔氏家族参与了其间。

    李表示,朝廷不会追究崔氏的责任,将来在实行土改的时候,朝廷会在政策上对崔氏给予关照。

    程咬金问道:“皇上,现在情况都清楚了,可以动手了吧?”

    李点点头,说道:“有了崔氏的供状,已经坐实了长孙顺德等人的谋反事实,可以行动了。”

    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下达了清剿叛党的命令。

    洛阳城北孟津县。

    杜荷终于等到了命令,他立刻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发。

    洛阳。

    这天上午,白智香子和长孙顺德商量,决定今天下午正式起事。

    长孙顺德去召集军事将领开会,布置行动计划。白智香子兴奋地去见李恪。

    “李郎。”白智香子亲切地说道。

    李恪说道:“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白智香子说道:“朝廷的大军已经远去,今天正式在洛阳起兵,大家拥立你为皇帝。这是讨逆文书,你看一下。”

    李恪接过文书,之间上面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我李恪自今日起,即位大唐皇帝,国号顺德。

    李逆者,亲手害死太宗皇帝篡位,罪大恶极。

    朕现在发布讨逆诏书,号召天下臣民讨伐李逆……

    白智香子兴奋的说道:“李郎,等打下了长安,你坐上皇帝宝座,臣妾愿意做你的皇后,整天陪伴着你。”

    李恪现在看着白智香子,心里全然没有了以前的激情,而是深深的恐惧和厌恶。

    不久,长孙顺德派人来报,说洛阳讨逆军召开出征大会,请李恪前去讲话。

    对于李恪来说,真正的考验来了。

    李恪说道:“我先方便一下。”

    白智香子派几名士兵跟着李恪来到厕所。

    李恪蹲在那里,心急如焚,他知道自己只要是在叛军面前公开一露面,谋逆的罪名,就再也洗不脱了。

    他一咬牙,挥手打破自己的鼻子,流出鲜血,然后倒在地上,滚动了几下,“昏”了过去。

    外面的士兵听到动静,看到李恪这种样子,捏着鼻子把他抬了出去。

    白智香子看到李恪的样子,心中怀疑他捣鬼,让士兵给他掐人中,但是李恪就是没有反应。

    白智香子只好让人把他抬进房间,她不放心,心生一计,对着一名士兵低语了几句。

    一个士兵说道:“夫人,这件事该怎么办?”

    白智香子说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去请教一下国公爷。”说完,脚步声渐渐远去,人却躲在了一边。

    不一会儿,一个士兵假装走了进来,说道:“国公爷说了,他要是醒不过来,也就没用了,就把他杀了算了。”

    另外一个士兵说道:“行,我去。”说着,他“沧浪”一声拔出了腰间的横刀,走进了屋子。

    这个士兵拿起瓢水,浇在了李恪的脸上,李恪仍然没有反应。

    士兵嘴里嘟囔着,说道:“看来,这家伙真是醒不了了。”说着,举起横刀砍了下去。刀锋擦着李恪的头皮砍在了地上。

    李恪在心中判断,这个时候,他们是不会杀自己的,因为他李恪还有价值。他咬着牙硬装了下去。

    这个士兵,看看他没有反应,就走了出去。

    李恪听到他在外面说道:“夫人,他真是昏了过去,没有反应。”

    白智香子说道:“你们看好他,等他醒了过来告诉我。”

第四百八十五章 洛阳兵变

    洛阳,河南道观察使衙门。

    不久前,河南道监察使、各州县主要官员接到通知,说蜀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