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大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了李的张罗,研究所很快就布置好了,可是,并没有马上开张。作为研究所实际的负责人,李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要说服老顽固孔颖达。
孔颖达是大唐贵族学校的老师,他的来头可太大了。
他是孔圣人的后裔,在隋朝就是有名的学者。贞观年间,担任过祭酒等官职,深得唐太宗的信任和尊敬。
孔颖达编订的《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从而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过程。他是一个对中国经学具有总结和统一之功的大经学家。
孔颖达今年年近60岁,身材高大,额头宽阔,环形豹眼,鼻嘴大,下颌留着一尺多长的花白胡须,大嗓门,声音洪亮,十分威严。
他耿直、为人严谨古板,一身正气,加上学问深厚,口齿伶俐,说话不留情面,就连李世民都畏惧他三分。
现在他担任着太子的老师,同时还是大唐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的掌门人兼任贵族子弟教师。
三害都是贵族子弟学校的学生,也是被孔颖达训斥最多的人。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李早早起床,强忍住睡眠不足的恶心,来到了学校。
李不想招惹孔颖达,原本也可以不去招惹他。他身负皇命,退学不需要去征求孔颖达的意见了。可是,他现在不得不去面对这个老顽固了。
原来,听说了李可以不上学了,李旦和杜荷羡慕得口水都流下来了,他们也想结束上学的苦日子,坚决要求追随李,要到大唐科研所工作。
昨天一整天,李旦和杜荷都缠着李,甚至说他不讲江湖道义,要跟他绝交。逼着他去说服孔颖达那个倔老头,也放他们两个退学。
李无奈,只好来到了学校。
贵族子弟学校位于皇宫西北角的鸿儒殿,学生有李世民的皇子,皇女,还有朝廷勋贵的子弟,差不多近百人。
按照年龄段,8岁以下的幼童单独为小龄班,下午授课。上午是大龄班,总共62个学生。
李提前来到学校,先去找孔颖达沟通,想私下说服他。
到了孔颖达的办公室门口,李恭恭敬敬地说道:“孔师父好,学生李求见。”
“进来吧。”办公室里传来了威严洪亮的声音。
李腿肚子有点转筋,战战兢兢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远处,躲在墙角的李旦和杜荷,也替李捏了一把汗。他们担心李被赶出来。
果然,李进去不久,就传出来孔颖达的大嗓门:“胡闹,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你给我出去。”
“糟了,哥被轰出来了,完蛋了,咱们想退学没戏了。”杜荷说道。
“咦,怎么回事,没动静了。”李旦看到李没出来,觉得有点起死回生的希望。
不料,那里又发出了那震耳欲聋的咆哮:“哈哈,狂妄的小子,就凭你,好,我答应你,只要你能赢了我,我就答应你的要求。”这是孔颖达的声音。
“我相信孔师父一言九鼎。”这是李弱弱的声音。
不久,李出来了。
李旦和杜荷急忙凑上去。李旦问道:“哥,没打你吧。”
李惊魂未定地说道:“没有。不过,我的腿有点哆嗦,快扶我一把。”说着,就快要倒下了。
第四十三章 课堂风波
三害回到了教室里,一进门,就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怜悯的眼神望着他们,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就连李的亲哥李恪,都觉得脸上无光,懒得看李一眼。
只有太子李承乾长孙冲和程处默是满脸担忧的神色。
原来,李和孔颖达的谈话,被上茅厕蹲坑的五皇子李佑听见了。李佑15岁,是阴妃的儿子,封号宜阳王。
李佑也是个祸害,但是,和三害不是一伙的。他和李打架也不是一次了,见面都不说话。
李佑跑回教室后,对着同学们喊道:“诸位同学,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李那货,不知死活,要挑战孔师父,哈哈,他要跟孔师父比学问。哈哈哈,笑死我了。”
学生当中,很多人和三害都不对付,也都盼着看他们的笑话。
太极殿里,今日早朝无事,早早就散了。唐太宗想起来,今天早上没有见到几个儿子,就问道:“太子他们在干什么?”
首领太监王德说道:“回皇上,今天是太子爷他们开学的日子。”
李世民忽然想起李说要说服孔颖达的事情来了,他现在对六儿子李充满信心,此刻,他童心大起,想看看李如何对付孔颖达这个倔老头,于是就叫王德去喊长孙无忌等人,一起去学校看热闹。
鸿儒殿,贵族子弟学校。
“师父来啦!”随着一位眼尖的学生的喊声,学生们迅速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学渣一般都坐在后排的角落里,后排靠近窗户的角落,自然是三害的落脚点。
“师父好。”学生的班长自然是太子李承乾了,他看到孔颖达进来,急忙带着学生们向他行礼。
孔颖达站在讲台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学生,眼光所到之处,没人敢和他对视。
出于礼貌,学生们的目光所在的位置,都是自己总结出来的,那就是盯着孔师父那一尺长的胡子的末端,既避开了师父目光的攻击,又显示了自己的礼貌。
孔颖达的目光扫呀扫,终于扫到了三害所在的角落,停了下来。强大的攻击力,令三害的后背发麻,接着是流汗。他们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在了师父手中那宽厚的戒尺上。
终于,孔颖达停止了扫射,咳嗽一声,开始了他新学期的必须演讲。
他说道:“同学们,年过完了,开学了。你们必须收心了,要好好学习。下面,我要重申一下学校的纪律。”接下来,他就将了10个必须遵守,14个不准违犯和18种处罚规定,统统重复了一遍。
这帮皇子和勋贵子弟不是那么好管教的,下马威是必须的!
学生们今天没有以往那样觉得恐怖,因为他们有期待,盼望着孔师父和三害交锋,然后看一出三害受罚的好戏。
不料,孔颖达根本就没有提那回事,人家拿起书就开讲了。人家是大儒,是大学问家,根本就不会和三害这样的小娃娃计较。也不会和李比试。
这下,全体同学都很失望,李旦和杜荷更加失望了。大家都趁着孔师父没有注意到的时候,眼睛偷瞄着李。
李心里也有些庆幸,他也没有胆量和孔颖达在大庭广众之下较量。他琢磨着,等下课以后,找机会单独再和孔颖达谈谈。
而且,他常年来习惯了学生生涯,马上就要离开了,他也有点留恋。于是,他正襟危坐,准备最后再听一次课。
“哎呦!”
突然,课堂上传来了一声尖叫。大家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只见李站了起来,呲牙咧嘴地正要打人。
原来,李旦看到李不管他们的事情了,对杜荷一使眼色,两人同时伸手在李的屁股上,狠狠地拧了一下,疼的李一下子蹿了起来。
“李,你在干什么?”孔颖达怒视着李,同时,右手中的戒尺,习惯性的在左手轻轻敲着,发出渗人的“啪啪”声。
李不敢怒视孔师父,他就怒视着陷害他的李旦和杜荷。
李旦和杜荷都是一副讨好的笑脸,在底下用手指着孔颖达的方向,示意他上去帮助他们说退学的事情。
这时,孔颖达已经朝着这里走来。
除了太子李承乾等人,几乎所有的同学们,都是一副兴奋的摸样,认为一场好戏就要开始了。
在孔颖达多年的积威下,李的腿肚子又开始转筋了。他不敢正视孔师父,低着头,却感受到了其他同学们的目光。他微微抬眼,就看到了同学们那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李怒了。除了孔师父,学生们他可是一个也不怕的。
“想看我笑话?我呸!”李心道。他勇敢地抬起头来,迎着孔颖达骇人的目光,声音虽低,然而却是坚定地说道:“师父,您上课前和我的约定,算数吗?”
孔颖达略微吃惊,然后想起了上课前李说要与自己比试的事情。他瞪了李一会儿,忽然笑了。他说道:“看来,你是当真的了。”
李说道:“不假!学生希望您说话算数!”
孔颖达没有理他,对着同学们说道:“李说他现在有学问了,我已经教不了他了。哈哈,还说要和我比试,你们说,我要不要和他比试一下?”
魏王李泰原本就瞧不起李,加上上次李等人帮助太子李承乾,让他在教坊里丢了面子的事情,更是对李印象恶劣。他说道:“师父,学生以为,您应该和他比试一下,好好教训一下这个狂妄的小子!”
魏王的死党杜荷的哥哥杜构,马上帮腔说道:“李泰同学说得对,李竟敢对师父您不尊重,就是应该好好地教训他的。”
五皇子李佑直接说道:“师父,拿戒尺抽他!”
其他的同学们也是一阵鼓噪,纷纷要求教训李。
除了李承乾等人,没有出声附和的,还有一些女同学,她们虽然保持淑女形象,没有参与鼓噪。可是,眼中的神情,也暴露了她们唯恐天下不乱的热切期盼。毕竟,她们在学校里压抑已久了,李挑战师父,令她们觉得痛快。
这时,李的哥哥李恪说话了。他说道:“李,你太狂妄了,还不赶紧向师傅道歉,否则,母妃也饶不了你的。”
李恪这是在站队。他要表明态度,他是支持孔颖达的,免得以后被孔颖达惦记上。
这时,太子李承乾说话了。
第四十四章 挑战
李承乾最近对李十分满意,这次他又沾光当上了大唐科研所的所长。他对这个职务很乐于接受。
太子是一国储君,听起来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力无边。实际上,太子是最尴尬的一个职务。尤其是他有李世民这样一个强势的父皇。
作为太子,李承乾不仅要承受来自李世民极其严格的要求、天下官员和百姓的期许,还有来自其他皇子的巨大压力。
他没有实权,只是一个应声筒。李世民交给什么事情,就干什么,而所有的事情,都是他牵头,下面已经有李世民安排好的大臣具体操办,他也就是个摆设。
大唐科研所是个新生事物,那些成精的大臣们也插不上手,具体负责的是自己的六弟李,给他的压力很小。而且,据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透露,科研所研究的内容非同小可,一旦成功,将是改变大唐民生的巨大功劳。
李承乾听说李也推荐了自己,来担任这个所长。他现在已经开始把李当成了自己人了。
看到眼前李的窘况,李承乾自然要来帮上一把。他说道:“李同学只是要向师父讨教一些问题,没有要冒犯您的意思,就请师父您不要责罚他,指点他一下就行了。”
这时,一个清脆尖细的声音说道:“师父,太子哥哥说得对,李哥哥是好人,他没有冒犯您的意思,您就不要责罚他了。”
大家顺着声音一看,只见是一个10岁出头的女孩儿,她有着一张粉扑扑的小脸,大眼睛,不太显眼的的双眼皮,秀气的小鼻子。
引人注目的是,她小嘴一张,露出里面一对儿尖利的小虎牙。给大家的感觉是,要是被她咬上一口,一定会很疼的。
她穿着一身淡紫色的衣裙,整个人干净、精神,让人一看就有亲近和想去呵护的感觉。
李一看,乐了,原来是李旦的妹妹,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小女儿李凝儿,封号是河曲县主。(大唐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亲王的女儿称郡主,郡王的女儿称县主)
李凝儿是李孝恭的掌上明珠,开心果,鬼精鬼精的。
李凝儿原本就是三害的为数不多的粉丝,自从李送给她奶糖、塑料发卡和小镜子以后,她就成了李的铁杆粉丝了。现在看到李遇难,自然要跳出来英雄救男了。
李现在心情好了,也镇定下来了,他要沉着面对挑战,不能在粉丝面前丢人。
李大大方方地说道:“师父,学生不是想冒犯您,只是学生近来得到了一位世外高人的指点,学业有了进步,所以,想和您讨教一下。”
孔颖达笑道:“好,我就看看你跟你的高人师父学了些什么?”说完,他向着讲台走去,头也不回地说道:“你跟我来。”
两人站在讲台上,孔颖达问道:“我以前跟你讲的功课你都会了吗?”
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孔颖达是儒学大家,教授给弟子们的课程主要就是儒学十三经里面的东西。他考较李的自然也是这里面的东西。
李说道:“请出题。”
“你给我背背《左传》。”孔颖达说道。
“隐公。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李打开百度,照本宣科,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孔颖达不禁微微点头。
李接着往下背:“也礼非,事凶豫。唉及不生吊,尸及不死赠……”
“错了,错了。”李佑迫不及待地跳起来喊道。“师父,他背错了。”
“你才错了呢?!李哥哥是倒着背的,原文是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李凝儿比李佑跳得更高。
接着,她对李佑说道:“你真笨,这都听不出来!”
原来,李为了显摆,直接就倒背起来。
李佑闹了个大红脸,萎顿下去。
孔颖达看到李果然是学会了自己所教授的东西,对他有了点好感。
他说道:“嗯,不错,果然是进步不小。好,我问你,你是会背了,那么这其中的意思你都明白吗?”
李说道:“请师父出题。”
孔颖达是儒学大家,他对儒学自然是进行过深入研究,颇有心得。可是,李从百度上搜来的文章,是无数个砖家叫兽研究了上千年的精华,自然比孔颖达高明许多。
孔颖达一连出了几个题目,李立刻给出了精辟的讲解。
孔颖达原本就大的眼睛,此时睁得更大了,成了名副其实的豹眼。他瞪着李不说话,目光有些呆滞。
李看着那张威严的大脸,感觉有些狰狞。他害怕地倒退了一步。
同学们呢也都认为,孔师父要发飙了。
魏王李泰、杜构、李佑等人兴奋得双目大张。好期待呀,戒尺要“啪啪啪”了。
太子李承乾、长孙冲、程处默都不忍心往下看了。好难过呀,戒尺要“啪啪啪”了。
李凝儿不忍心看了,一双小手捂住了眼睛,手指露出了个缝,没办法,猫咪有好奇心呀。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孔颖达在自己的几案前坐下来,对着李说道:“你也坐下吧。”他右手指指,示意他坐在自己面前。
台下的同学们发出了一阵惊叹声:原来三害之首,如此厉害!竟然让德高望重的孔师父也重视了起来。
李现在心里有底了,他高傲地扫视了台下的同学一眼,坐了下去。
可惜,他的屁股还没坐稳,立马就又跳了起来!
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大儒
李刚刚坐下,唐太宗带着长孙无忌、房玄龄走了进来。
原来,唐太宗和两位重臣早就来到的教室门外,偷听里面的动静。外面毕竟听不太清楚,天气又寒冷,干脆就进来了。
李等人都急忙站起,给李世民行礼。
孔颖达是老师,他站着给李世民行礼。这是他在课堂上的特权,也体现了李世民对他的尊重。
李世民笑道:“都起来吧,今天,朕和长孙大人、房大人也来听听。我们只带着耳朵,你们继续吧。”
太子等人急忙腾出了一些位置,让李世民等人坐下。
孔颖达说道:“皇上,刚才臣考较了李的学问,的确是大有长进,现在臣履行若言,由李出题考较臣了。”
接着,他对李说道:“你出题吧。”
李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随便出个问题就可以难住孔颖达,比如数理化的题目,可是,这些学问在大唐是被视作奇淫技巧的,没有说服力。
只有在孔颖达最擅长的经史子学方面,折服了他,才能真正地令他心服口服。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对于五经,历朝历代研究者甚多,给出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为了给出五经一个统一的答案,唐太宗下令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因国子祭酒孔颖达年辈在先,名位独重,故由他负责此事。
《五经正义》真正编成,是在孔颖达去世以后,朝廷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后,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颁行。流传全国,在各级学校和民间发挥作用,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用他自己的思想,没有人不会不佩服自己的。此时,《五经正义》处于研究初期,又是孔颖达主持的。
李决定用孔颖达的研究成果对付孔颖达。
李说道:“师父,学生认真考证了五经,认为现在的五经中存在着许多歧义,因此想跟您谈谈对五经的看法。”
孔颖达点头说道:“好,我洗耳恭听。”说这话的时候,他心里不以为然,不相信一个毛孩子能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语气中难免带有些轻视的意味。
“五经中,周易……”李打开百度,照本宣科地念起了《五经正义》中的文章。
一开始,孔颖达身子后仰,防止李的吐沫星子喷到自己。听着听着,他的身子坐直了,接着脑袋离李的嘴越来越近,完全忽视了李的今天早上,因为起的晚了,没有刷牙的气味。
孔颖达觉得李讲的,就是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不,比自己还要高明和全面。他望着眼前的小屁孩,忽然觉得他值得自己重视了。
李世民、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是研究五经的大家,他们的表情和孔颖达也差不多。至于台下的学生们,早就已经听得大张着嘴,口水砸在地上啪啪响了。(夸张)
李滔滔不绝地讲着,李世民的眼神越来越惊喜,硕大的手掌不自觉地举起来,又要敲到李的脑袋上了。
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早已经发现了父皇的举动。可是,他不敢躲闪,被龙爪打一下,那是荣耀呢!
果然,“啪”的一声,李下意识地眼一闭。没事儿!
原来,李世民坐得位置离他有一段距离,打不着,这一掌拍在了书桌上。
“好小子!真有你的!”李世民忍不住赞道。
“啊?”全体学生们都目瞪口呆。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令他们大跌眼镜,平时威严嚣张的孔师父,竟然恭恭敬敬地给李行了个礼。说道:“梁王殿下,臣拜服了。”
孔颖达是真正的大儒,他并没有因为李和他比试,而觉得失去了面子。他真诚地对李世民说道:“皇上,恭喜您了,梁王殿下的才学出众,臣的确是教不了他了。”
听到这里,李旦和杜荷不禁大喜,看来自己今后可以天天逃学了。
长孙无忌说道:“恭喜皇上,梁王殿下的才学,臣也佩服。”
李受到了夸奖,开始烧包了。他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个建议,或许对教学有帮助。”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好,你说吧。”
李拿过自己的笔记,在上面写写画画,不久,就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到,原本的笔记上面,多了一些奇怪的小点,然而,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小点,整个笔记上的文章,变得异常的清晰起来。
他强忍住激动,把笔记递给了孔颖达,说道:“孔师父,你来看看。”
孔颖达看了一会儿,脸上的表情变化多端,疑惑、惊讶、惊喜,感慨。十分精彩!
“这,这……”他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满篇的文章,看上去密密麻麻的,让人有密集阵恐惧症的感觉。
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不仅仅是阅读不便,而且因为断句位置的不同,语句的意思就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李说道:“这叫标点符号,为了让大家理解它的重要性,我讲一个小故事吧。”
说完,他就讲了一个故事。
传说有一个才子,为农人家写新年吉语:“今年好霉气全无财帛进门养猪个个大老鼠个个瘟做酒缸缸好做醋滴滴酸”,没有加上标点,有人读为:“今年好霉气,全无财帛进门;养猪个个大老鼠,个个瘟;做酒缸缸好做醋,滴滴酸。”
农人听了,气得要死,质问这位才子。才子用笔加上标点,成为:“今年好,霉气全无,财帛进门;养猪个个大,老鼠个个瘟,做酒缸缸好,做醋滴滴酸”,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农人的怒气不但消了,而且哈哈大笑。
李的故事,通俗易懂,引起了大家的一阵哄笑。
孔颖达恭恭敬敬地向李行了个礼,说道:“梁王殿下,我认输了,请你教我这个标点符号,我会向大唐所有读书人推广的。”
李世民说道:“好,这件事要尽快进行,省的朕每天为审阅奏章时,断句费力。李,你和孔师父负责此事。”
“儿臣遵旨。”“臣遵旨。”李和孔颖达一起回答。
唐太宗问道:“李,你还有什么建议,都说出来吧。”
第四十六章 少年太子党
李心想,自己说一件事情,就多一个差事,还是别说了吧。于是说道:“儿臣暂时没有其他的建议了。”
没想到,李世民说道:“嗯,《五经正义》的事情,你也要帮助孔师父,随时把你的建议提供给他。”
孔颖达说道:“对,臣建议,《五经正义》的编纂,由梁王殿下负责,臣在一旁襄助。”
“别呀!”李有点急了。他说了粮食,就成了研究所长;说了标点符号,就要负责推广。这谈了谈五经,就又要成了编撰委员会主任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李推辞到:“父皇,《五经正义》的编纂,还是孔师父负责的好。孔师父是真正的大儒,德高望重,儿臣愿意在一旁襄助。”
“好吧。就这样吧。”李世民说道。说完,他就准备走了。
“咔、咔”,这时,李旦在一旁一个劲儿地咳嗽,提醒李他和杜荷的事情。
“父皇,孩儿有个请求。”李说道。
李世民心情很好,说道:“你说吧。”
李说道:“儿臣的研究所是初创阶段,需要帮手,儿臣已经和孔师父约定好了。想让李旦和杜荷到研究所帮忙。至于他们的学习,由儿臣来负责。”
李世民望着孔颖达,说道:“这件事,由孔师父负责,只要他没意见。朕就同意了。”
孔颖达说道:“皇上,臣相信梁王殿下的能力,不会耽误李旦和杜荷的学习的。臣同意了。”
“还有我呢。”这时,李凝儿跳出来了。
李旦赶忙说道:“小妹,你搞什么乱,我是和梁王殿下去工作。你就别闹了。”他生怕自己和杜荷的事被她搅黄了。
李凝儿不理他,冲着李说道:“梁王哥哥,我要你教我不行吗?”说着,大眼睛一个劲儿对着他放电。意思是,刚才我还帮助了你呢。
李担心他和李旦走了,她留在学校受欺负,于是说道:“父皇,加上她吧。”
李凝儿是个机灵鬼儿,她马上就过来拉住了李世民的一只胳膊,一个劲儿摇晃,说道:“皇上伯伯,孩儿想和哥哥一起,跟着梁王哥哥学习,绝不会贪玩的。您就答应了吧。”
李说道:“父皇,您放心,儿臣保证把他们三个培养出来。”
“好吧。朕同意了,不过,你们要回去说服你们的父母,这我就管不了了。”
“谢谢皇上(伯伯)。”三个孩子一齐欢呼起来。
这下,其他的学生们羡慕的口水直流,他们也想跟着李一起去。可惜,他们没有人家三害那样的交情。
终于离开学校了,三害和李凝儿都感觉一阵恍然。出了皇宫大门,杜荷提议找地方去喝酒。
李说道:“算了吧。你们不上学了,总要跟家里说吧,尤其是你,杜荷,要不要我跟着你一起回家去说?”
李话音刚落,李凝儿马上说道:“梁王哥哥,你不用担心,我说什么,父王都会同意的。”言语之间充满了得色。
李旦说道:“放心吧,我沾小妹的光,没问题。”
杜荷有点发愁,他母亲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他说道:“我家里有点麻烦,弄不好要挨揍的。”
李说道:“我跟你一起去吧。”
杜荷摇头说道:“你去不行,我娘以前就让我离你远点呢。说我跟着你就不学好。”
以前,三害名声确实有问题,杜荷的母亲认为是李带坏了杜荷。
李旦建议到:“要不,咱们回去让孔师父写个证明?”
“好主意。”杜荷说道:“我母亲看到孔师父的证明,肯定会同意的。”
说起再返回学校去开证明,三害却都不愿意回去面对孔颖达。李说道:“凝儿,这里你面子最大了,你去一趟吧。”
李凝儿受到信任,很高兴,她说道:“没问题,你们等着我。”说着,一蹦一跳地走了。
李凝儿还没走进皇宫,就看见太子李承乾等人出来了。原来,今天因为李这么一闹腾,学校的课是上不下去了。孔颖达决定放假。明天再正式开始上课。
李承乾等人决定来找三害等人喝酒,顺便谈谈科研所的事情。
李承乾看到李凝儿,问道:“表妹,你干什么去?”
李凝儿就把找孔颖达开证明的事情说了。
现在,李承乾发现三害是个优质潜力股,有意结交他们。于是说道:“表妹,你不用去了,我亲自去杜府一趟。”
众人来到了三害跟前,李承乾说了自己的意思。
太子能够主动向三害示好,他们都很高兴。大家约定,太子李承乾和杜荷先到杜府去说服杜母。其他人到鸿德楼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