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临天下-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令荀攸十分担忧,他只能期待徐晃能及时杀到,夺回上邽县,现在上邽县还没有消息,而汉军却开始进攻上方谷了,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荀攸心事重重,夏侯惇却没有想那么远,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前方的汉军身上,观察良久,他回头对荀攸道:“探子说敌军只有三万人进攻,现在又是晚上,军师觉得刘璟会有诡计吗?”

    荀攸轻轻叹了口气,“坦率说,我也不知道,木门寨居然失守了,现在我没有了信心,这是汉军的第一次进攻,我想刘璟一向是谋定而后动,他如果没有把握,应该不会在夜间进攻,他必然是有所倚凭,我们千万不能大意。”

    “难道是汉军推动的小车吗?”

    夏侯惇忽然想起斥候的报告,在汉军队伍最前面是一千辆小车,不知是何物,他顿时有些紧张起来,”军师,莫非汉军又发明了什么新式武器不成?”

    不仅夏侯惇,几乎所有曹军对汉军层出不穷的各种新式武器都极为头大,很多大将都要求学习汉军,也开设匠学,以研制新式武器,江东开办匠学失败了,但曹操却于今年年初在武昌开办了匠学。

    想到这,夏侯惇也不管什么新式武器了,他咬牙发狠道:“不管是他们有什么倚凭,在我们的霹雳车前,一切都化为齑粉。”

    夏侯惇大喊一声,“巨石准备!”

    三十架巨型投石机吱吱嘎嘎拉开了,曹军士兵将百余斤重的巨石放进铁兜中,这时,夏侯惇的目光投向了大寨旁的眺望塔,四丈高的眺望塔如果有火光亮起,那就意味着敌军进入了射程之内,夏侯惇就等待着这一刻。

    就在这时,眺望塔上燃亮了火把。

第二卷江夏 第668章 上方谷(上)

    刘璟立马在弩兵之后,远远注视着上方谷口的曹军大寨,尽管月色黯淡,但依然能隐隐看见矗立在大营中的几十架投石机,俨如一排狰狞的怪兽军队。

    今天将是汉军主力北攻的第一战,这一战对他至关重要,关系到数万将士的士气和后续战略计划,他必须在曹操抵达冀城之前夺取上方谷,取得地理上的优势,这样就算他一时难以攻下冀城,他也能继续在渭水谷地立足。

    如果没有马钧的新式投石机,他也只能用强攻的手段,不计代价夺取上方谷,而现在有了新型投石机,他的损失至少将减少一半,此刻,他对新式投石机充满了期待。

    这时,王平奔了上来,抱拳行礼道:“启禀州牧,投石机都已装备完毕,确认无误,随时可以击发!”

    刘璟又看了看远处黑黝黝的曹军大寨,点了点头,下达了命令,“可以发射!”

    两百架小型投石机吱吱嘎嘎拉开了,所有的抛竿都拉成了弓形,投兜中放置着装在陶罐中的油胶,就在这时,曹军中的投石机轰然发动了,三十几块巨石腾空而起,形成一排黑点,呼啸着砸向汉军阵地。

    巨石轰然落地,气势骇人,激起一片尘土,黄埃弥漫,尽管巨石只砸到四百步外,但巨石翻滚数十步远,只距离汉军军政不足五十步,铺天盖地的尘土扑面而来。

    “发射!”

    王平大声喝令,士兵们用火把点燃了油胶,陶罐外面也涂上了油胶;顿时连整个陶罐也燃烧起来。

    两百团蓝色火焰熊熊燃烧,蓦地发射出去,只见空中火光点点,向曹军大营飞射而去,油胶的优势立刻显示出来,它在空中不会熄灭,也不会轻易从细颈陶罐中泼洒出来,它们在空中翻滚,直扑向曹军大寨。

    “汉军火攻!”

    曹军士兵纷纷大喊起来,荀攸也看见了漫天的火点,他顿时大吃一惊,汉军竟然能从四百余步外投射出火罐,但不等他细想,火罐已经到了头顶,几十名曹军亲卫纷纷冲上前举盾抵抗,保护住荀攸和夏侯惇。

    只听一片噼噼啪啪的声响,陶罐纷纷落地,这种陶罐是专门为火攻制作,陶壁薄如纸,轻轻一敲便碎,但这一次泼洒出来的并不是火油,而是一团团油浆,连同燃烧的陶罐碎片;四处飞溅;一只火罐会溅出数十、甚至上百只火团。

    它们击中了寨墙、投石机、眺望塔和士兵群,曹军大营内顿时四面起火。

    夏侯惇急得大喊:“快快灭火!”

    曹军使用火油也很有些年头了,他们对于灭火也有丰富的经验,知道不能用水来灭火油,而是必须用泥沙才能灭火,每座曹军大营内都特地准备了大量的灭火泥沙,无数士兵将一筐筐泥沙倾倒在燃烧的油胶点上,并用乱踩灭火。

    但这只是将落到地面的火点灭了,而砸中投石车和营寨外墙上的油胶却无法灭掉,这时,第二批火罐再次呼啸而至,陶罐碎裂,无数火点飞溅,火借风势,数架巨型投石机被烈火吞没了,营寨上也燃起了熊熊大火,浓烟弥漫,很多曹军士兵也被燃烧的油胶沾上,恐惧得大喊大叫,亡命奔逃,或在地上打滚。

    “军师,这边危险,快退下去吧!”夏侯惇急得大喊。

    荀攸却似乎充耳不闻,他蹲下身,用一把匕首挑开泥土,从下面挖出一团油胶,他凝视片刻,又嗅了嗅,眼中变得异常严峻,汉军不仅有了远距离的投石武器,而且火油也和从前不一样了,这种火油像胶状,泼溅开来,便是一团团在燃烧。

    荀攸回头对夏侯惇令道:“换火球回击对方!”

    在一片火光中,曹军也不再使用巨石,而是改用巨大的火球,用浸油火布裹成的大球,曹军士兵点燃了火球,三十架巨型投石机一齐发射,只见三十只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向数百步外的上方谷内砸去。

    火球的效果和巨石完全不同了,一只只巨大的火球落地后,又高高弹起,飞出百余步,砸向人员密集的汉军,汉军士兵发一声喊,纷纷趴在地上,尽管如此,巨大的火球还是砸翻了二十几架投石机,近百名士兵受伤,汉军队伍中出现了一片片小小的骚乱。

    刘璟却不为所动,他面无表情地望着远处已经开始熊熊燃烧的曹军寨墙和数架巨型投石机,冷冷下令道:“继续攻击!”

    数千重盾军在大将雷铜的率领下冲到了投石机前,他们用重盾结成盾墙,保护投石机,百余名马钧弟子也跑上来修理被砸翻的投石机。与此同时,曹军的又一轮进攻开始了,巨大的火球呼啸着飞来,砸在盾墙上,越过了投石机阵地,弹向更远的弩军,每一只巨火球飞来,都会引起汉军一阵骚乱。

    而汉军的火罐也密集地射入了曹军大营,火光四溅,令曹军士兵顾此失彼,随着眺望塔在烈火焚烧中轰然倒下,营寨中越来越多的设施和武器被点燃,已经有过半的巨型投石机被大火吞没,一段十余丈长的寨墙被烧焦,失去了支撑而轰然倒塌。

    百步外,曹军大寨中的帐篷都已收拾干净,荀攸怔怔地望着一架架巨型投石机被点燃,被烧焦倒下,他知道,一旦曹军大寨的防御被破坏,就是汉军大举进攻之时。

    他低低叹了口气,回头对夏侯惇道:“夏侯将军,准备集结兵力和汉军血战吧!他们很快就要进攻了。”

    夏侯惇点点头,“军师请去后寨吧!这边我来指挥,就算刘璟杀进来,我也要让他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回头喝令道:“速将军师送去后寨!”

    荀攸和十几文官被送去了后寨,两万曹军开始集结,前面是三千弩兵,排列成三排,此时寨墙已完全被大火吞没,无法在寨墙上防御,只能等寨墙倒塌,汉军冲进大营后,再用强大的箭阵阻击对方。

    随着最后一架巨型投石机倒下,曹军威力最大的巨石阵也为之消失,刘璟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喝令道:“骑兵破寨,重甲步兵准备,擂鼓出击!”

    山谷内轰隆隆的战鼓声骤然响起,鼓声震天动地,汉军阵型迅速变化,由守势转为攻势,两支骑兵从左右杀出,各有千余人,战马疾奔,向敌军大寨冲去,而刘虎率领的三千重甲步兵也换到了最前方,他们迅速列队,以百人为一排,一共三十排,紧随着骑兵,在进攻战鼓声中,一步步向五百步外的曹军大营走去。

    后面是两万长矛军,长矛如林,杀气冲天,军队步履整齐,如波浪起伏,踏着节奏,在大将马超率领下,缓缓向前推进。

    汉军骑兵用长索拉塌了一片片曹军营墙,随着数百丈营墙轰然倒地,宽阔的大营腹地显露出来,远远可以看见两百外密集的曹军士兵,他们也严阵以待,一场惨烈的恶战即将拉开序幕。

    。。。。。。。。

    随着寨墙的轰然倒下,曹军迎来的并不是骑兵的冲击,而是汉军重甲步兵的出现,双方交战多年,早已彼此了解,夏侯惇知道重甲步兵的厉害,这是刘璟用了近十年时间才打造出来一支劲旅,不知耗费了多少钱粮,一把斩马刀就超过一户农家的财产。

    尽管重甲步兵的出现在夏侯惇的意料之中,但当他们真的出现,还是让夏侯惇十分紧张,这时,副将臧霸上前低声道:“将军,重甲步兵甲胄厚实,不惧弓箭,用弩箭压阵恐怕没有效果。”

    夏侯惇何尝不知,对付重甲步兵,只有用床弩,可惜床弩都安装在寨墙上,也被大火一起烧毁了,他一时无计可施,臧霸又道:“不如直接用长矛军上,和敌军鏖战,以免弩兵无谓的损失。”

    臧霸的建议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夏侯惇沉吟片刻道:“且射两轮弩箭再退!”

    人总是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夏侯惇也不例外,或许密集强劲的弩箭真能给重甲步兵带来一定的杀伤,他喝令道:“弩箭准备!”

    三千支军弩刷地抬起,冰冷的箭尖对准了越来越近的敌军重甲步兵,重甲步兵百人一排,并肩而行,一手执斩马长刃,一手举盾牌,步履沉重而缓慢地一步步向前推进。

    在最早时,重甲步兵并不用盾牌,他们的重甲足以抵抗普通弓弩的射击,但经过长期战斗,汉军也发现重甲步兵也并非泼水不进,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身上的甲胄还是抵挡不住弩箭的射击。

    一是在三十步内,密集强劲的弩箭可以射穿重甲,其次便是头部,盔甲一体,但留有视孔和呼吸孔,箭矢太密集,还是容易被射中头部的视孔和呼吸孔,汉军有过这样的教训。

    所以最后重甲步兵也开始执盾,盾牌是用浸油过的双层牛皮覆盖在枣木板上,非常轻巧,举着它并不费力,尽管盾牌也挡不住强大的弩箭集发,但它却是一个极好的缓冲。

    重甲步兵越来越近,锋利的斩马刀在火光映照下闪闪发光,杀气腾腾,可惜夏侯惇并不知道三十步内可以射穿重甲的秘密,在重甲步兵距离弩阵还有五十步时,这是一般战役中最有效的射击距离,夏侯惇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三千支弩箭同时发射,密集的弩箭如暴风骤雨般呼啸射来,强大的死亡之气令人窒息,刘虎大喝一声,头排的百名重甲步兵同时举起了盾牌,身体半蹲,稳住下盘,只听一片刺耳的击打声,劲力强大的弩箭竟将他们手中的盾牌击打得粉碎,却没有伤害到任何一人。

    “杀!”刘虎挥刀大吼。

    三千重甲步兵齐声高喊,“杀啊!”他们一跃而起,开始飞奔,双手执锋利的战马刀向曹军弩阵猛扑而来。

第二卷江夏 第669章 上方谷(下)

    重甲步兵虽然步履沉重,行走缓慢,但一旦奔跑起来却又势不可挡,他们眨眼间便冲到二十步外,此时曹军弩兵再上弦已来不及,纷纷后撤,夏侯惇大喝一声,长矛军杀上去。

    三万长矛军霍地举起了长矛,列队上前,向狂风般杀来的重甲步兵迎战而上,‘轰!’一声巨响,两支军队激烈地撞在一起,随即血雾弥漫,肢体横飞,哀嚎声、惨叫声响彻大营,仅仅只是一击,便有一百多名曹军被劈死。

    重甲步兵像一只沉重而犀利的狼牙大棒,一连杀透了三层曹军方阵,砍杀数百人,凌厉不可挡的势头才终于被曹军的长矛挡住,这时,第一排重甲士兵退下,第二排杀出,双方短兵相接,激战在一处。

    但曹军军营十分宽阔,重甲步兵只是占据其中一小部分,就在曹军准备从侧面对重甲步兵进行包围攻击之时,马超率领两万长矛军杀了过来,正好截断了侧面杀来的曹军,双方在另一面展开激战。

    此时是四更时分,月色昏暗,这刘璟特地选择的时机,汉军轮番在武都县大营进行了长达近两年的夜战训练,早已习惯了夜战,而且两军的盔甲都有所不同,汉军左臂绑有白布,在夜间也能分辨。

    这原本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激战,甚至曹军还略略占优,但三千重甲步兵无疑是破局者,他们以一击五,拖住了近一万五千曹军,这样便是两支长矛军的激战出现兵力不平衡,汉军占据了五千人的优势。

    夏侯惇正嘶声力竭指挥战斗,这时,他的亲兵忽然一片大喊:“将军,危险!”

    夏侯惇一转头,却见一名银盔大将从斜刺里杀了过来,此人长得极为雄壮,白马银枪,威风凛凛,正是号称天下第三猛将的锦马超,夏侯惇只有一目,待马超近前他才认出,顿时大吃一惊,但马超没有给他脱身的机会,大喝一声,”夏侯贼,拿命来!”

    他催马疾冲而至,挺枪便刺,锐利的枪尖刹那间便到了眼前,夏侯惇见无法脱身,只得硬着头皮举枪格挡,大铁枪反手向马超刺去,两人战马盘旋,在战场上激战在一处,激战十几个回合,夏侯惇渐渐支持不住,却又躲避不开马超快如暴风疾雨般的攻击,眼看要抵挡不住,夏侯惇心中叫苦,暗暗忖道:‘莫非我也要象妙才一样死在陇西吗?’

    这时,臧霸见势不妙,催马疾奔而至,眼前夏侯惇要被马超长枪刺中,情急之下,臧霸抢过一支长矛,猛地向马超投掷而去,就马超即将一枪将夏侯惇刺于马下时,长矛从斜刺里飞射而至,眨眼到了面前,不容不理,马超无奈,只得挥枪击飞了长矛。

    但夏侯惇却抓住了这一瞬间的机会,纵马疾奔,冲出了马超控制的战圈,马超大怒,“夏侯贼休走!”

    他催马急追,马速疾快,长枪已距离夏侯惇后心不到一尺,夏侯惇的亲兵们见形势危急,一拥而上,数十件兵器杀向马超,挡住了马超的前路,马超勃然发怒,挥舞长枪,如梨花纷飞,左右挑刺,只片刻,数十名夏侯惇的亲兵都被他刺翻在地。

    但夏侯惇却逃过一劫,他马不停蹄,急向后军奔去,渐渐被军队淹没了,马超左右找不见夏侯惇,心中着实恼火,大喝一声,杀进了曹军最密集之处,如猛虎如羊群,所向披靡,勇不可挡,连臧霸也不敢掠其锋芒,胆战心惊地远远避开。

    这时,一名牙将奔上前,对臧霸大喊道:“将军,敌军重甲步兵太犀利,前锋死伤惨重,已快顶不住了!”

    臧霸大吃一惊,催马飞奔上前,只见大营西面的曹军出现了崩溃迹象,三千重甲步兵仿佛杀疯了一般,地上血流成河,残碎的尸体堆积如山,曹军前锋的数千长矛兵被杀得节节败退,哭喊连天,已经有士兵脱战逃跑了。

    臧霸心急如焚,一回头,只见长矛军阵的两千右翼稍空,没有遭到敌军进攻,情急之下,臧霸令道:“右翼军队杀去前锋,给我顶上去。”

    旁边一名牙将急道:“将军,右翼不能空缺,太危险。”

    臧霸大吼一声:“前军要崩溃了,你还管这么多,立刻去报告主将,让他调后备军补充右翼。”

    “可是主将在哪里?”

    臧霸一指后方,“他刚才后撤了,去后面找他,快去!”

    这名牙将调转马头向后面奔去,臧霸对奔上来的右翼大喊道:“跟我来,顶住前锋!”

    两千长矛军呐喊着跟随臧霸冲向前锋,顶住了犀利的重甲步兵,使即将要崩溃的前锋阵脚又稳定了下来,但由于原本护卫右侧的两千长矛军临时调去前锋,这样便使曹军长矛阵型的双翼变成了单翼。

    汉军是由刘璟亲自指挥,他却没有直接参加作战,而在千余名侍卫的严密护卫下,立马在一处高地,冷冷地观察战场的进展,这时他发现西面曹军长矛军阵的右侧出现了防御漏洞。

    按照正常的作战,作为主帅的夏侯惇应该及时将预备后军调上去填充右翼,偏偏夏侯惇被马超杀败,脱离了指挥中心,没有能及时得知右翼被调走,也就没有能及时补上这个漏洞。

    曹军西面大阵的右翼短暂消失,使曹军主力右侧没有了防御,而这个致命的漏洞却被刘璟发现了;战机往往是一瞬而过;就看主帅能否果断抓住;这是决定整场战役的关键。

    刘璟当即对马岱喝令道:“骑兵速击西面曹军右翼!”

    “遵令!”

    马岱抱拳接令,回头对两千骑兵大喊道:“弟兄们跟我上!”

    他纵马疾奔,一马当先,后面两千骑兵紧紧跟随,冲进了曹军大营,直杀西面曹军主力右侧,没有了右翼军队防御,两千汉军骑兵杀进了曹军大阵,使曹军阵型顿时混乱起来,很快,骑兵如犀利的战刀,将曹军主力一切为二。

    这时,刘璟再次下令,“命刀盾军左右出击,包围西面敌军前锋。”

    雷铜立刻率三千刀盾军冲击军营,分兵两路杀到了西面曹军左右两侧,对曹军前锋形成了包围之势,

    曹军前锋约有五千人,正苦苦和重甲步兵鏖战,此时他们后面被汉军骑兵切断,而汉军刀盾军从左右两边杀来,便形成了对曹军前锋的包围之势,臧霸立刻意识到了不妙,再不突围,他们就要被包围全歼。

    他立刻大喊道:“向右侧突围!”

    五千长矛军停止了和重甲步兵的鏖战,跟着臧霸向由右面突围,这时,刘璟看出了敌军的突围企图,便冷笑一声令道:“放敌军突围,骑兵从后面掩杀!”

    两千包围右侧的刀盾军撤开了,让出了一段空缺,惊恐万分的五千曹军前锋蜂拥而出,此时曹军士兵们已被重甲步兵杀得胆寒心战,一旦出现逃离之势,没有人再愿意整军回击,他们没命地向北奔逃,丢盔卸甲,俨如山崩海溃一般,臧霸大惊,大声喝喊,“停住,不准逃,给我停住!”

    他连杀十几名逃兵,却挡不住数千人逃命,这时,两千汉军骑兵从后面掩杀而来,加速了曹军崩溃之势,五千军队的崩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使得各线作战的曹军都纷纷无心恋战,跟着溃军逃命了,汉军尾追掩杀,投降者不可计数。

    偏偏此时,夏侯惇率领两千后备军赶来补充临时消失的右翼,但他来晚了,曹军已形成全面溃败之势,夏侯惇见势不妙,也调转马头向后营奔去

    曹军在上方谷一共有三座大营,呈品字型分布,后两座军营几乎是紧靠在一起,但和前营却相距数里。

    被汉军攻下的是前营,当夏侯惇率万余名残兵败将逃向后营,荀攸已率领两万曹军在路上等待接应他们了,荀攸并没有赶去救援夏侯惇,固然是因为军营无法容纳太多军队作战,但更重要是荀攸知道前营已守不住,与其造成更多军队崩溃,不如严正以待,稳住后营。

    接应军队的到来,使惶恐的曹军终于得以平静,夏侯惇也稍稍松一口气,上前对荀攸惭愧道:“在下无能,没有能顶住敌军的进攻,兵败下来。”

    “将军不必自责,这一战刘璟准备已久,加之他有新式投石机,使我们的防御没有发挥作用,才导致此败,非将军之过也!”

    话虽这样说,但夏侯惇心中还是不安,他又小心翼翼问道:“不知我们能否守住后营?”

    荀攸半晌没有说话,最后叹息一声,“我们尽力而为吧!”

    这个表态让夏侯惇心冷了半截,连荀攸都没有把握,看来情况确实有些不妙,这时,荀攸吩咐左右,“请夏侯将军去大帐休息!”

    夏侯惇满怀心事地走了,曹军士兵也迅速向后营撤退,荀攸负手望着远处军营,眼中愈加严峻。

    他又转头向东望去,他最担心的还是上邽县的情况。

第二卷江夏 第670章 第二战线

    汉军占领了前营,两万长矛则列队在通往后营的路上,对曹军可能会到来的反扑严阵以待,而数万大军开始迅速进驻,数千士兵则在忙碌地筑营,巩固对前营的占领。

    对于汉军而言,现在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要继续进攻后营,而是要彻底占领前营这处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刘璟站在大营后门的眺望塔上,远远望着数里外的曹军后营,这时,天色已麻麻亮,可以清晰地看见大队曹军正缓缓撤回后营,可以看见后营黑黝黝的寨墙,以及寨墙上密密麻麻的曹军士兵。

    “州牧,我们几时进攻后营?”旁边马岱小声问道,他摩拳擦掌,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可能会让你失望了。”

    刘璟微微一笑,回头望着他反问道:“为什么要进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是更有意义?”

    “可是”

    马岱总觉得不太对劲,上方谷的战略位置如此重要,曹军怎么会轻易放弃?他心中百思不得其解,刘璟负手一笑,“最迟两天后,曹军必会放弃上方谷撤军。”

    渭水河谷,一支万余人的汉军正在疾速向西行军,这是从上邽县出来的汉军,目标是二百里外的冀城,由大将赵云率领,这也是汉军占领上邽县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上方谷被曹军堵死的情况下,从上邽县打开一个渭水河谷的出口,这样汉军便能进入渭水河谷,对上方谷的曹军施压。

    这一带地势平坦,人口稠密,到处是大片的农田,一望无际,可以说渭水河谷是整个陇西的精华,一旦占领了渭水河谷,也就控制了陇西的经济及粮食命脉。

    赵云军队已经行军了一天一夜,渐渐靠近了冀城,这时,两名斥候骑兵从西面疾奔而至,奔至赵云面前禀报道:“启禀都督,冀城就在二十里之外,防御十分严密,城门紧闭,据说城内已无民居,全部是军队。”

    赵云点了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渭水河谷一路都有曹军的烽燧,他的军队过来时烽燧已点燃,冀城肯定有了充分的准备,事实上他也并不是为了进攻冀城。

    冀城墙高城阔,他们没有任何攻城武器,怎么可能攻下冀城,但他们却可以断绝冀城和上方谷的粮道,可以进攻上方谷的后方重地祁北堡。

    赵云立刻下令道:“军队掉头向南,去祁北堡!”

    一万军队调头向南,向上方谷方向浩浩荡荡杀去,到下午时,汉军抵达了祁北堡,这里便是祁山道的终点,正好位于上方谷和冀城的中间,南北两条官道在这里交汇,曹军为了便于粮食运输,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军城,作为粮食和军资的中转站,城中存储了大量粮食和兵甲,有一千军队守卫。

    尽管赵云军队攻打冀城不现实,但攻打祁北堡却是轻而易举,当赵云军队抵达城堡,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在城堡东面两里临时扎下军营,等待天黑的到来。

    祁北堡已点燃了求援的烽火,三柱浓烟直冲天际,同时向冀城和上方谷求援,一向平静无忧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堡中守将名叫张横,是夏侯惇的心腹部将,官任副校尉,汉军的突然杀至使他紧张异常,整整一个时辰,他都站在城墙上观察敌军的动静。

    汉军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在两里外驻扎下来,这让他略略心安,但曹军很快发现,汉军从远处森林内采来大量树木,这又让张横紧张起来,他意识到,今晚汉军很可能就会发动对军城的进攻

    夜幕渐渐降临,夕阳早已落下,最后一丝晚霞也开始消褪了,天边泛着淡青色,雾一般的暗黑色开始笼罩这片盆地。

    赵云和刘正站在一处高地眺望这座军城,祁北堡位于一条河流的南面,这条河流向东注入渭水,上邽县就在这里河流的下游,只是有高山峡谷阻拦,汉军无法直接沿河过来,只能先绕到冀城,再南下祁北堡。

    祁北堡高约两丈六尺,没有护城河,位于一座平缓的丘陵之上,地势稍高,从大军进攻的角度上看,夺下这座军城并不容易,这一点刘璟当初派他们东进时也考虑到了,特地派刘正的鹰击军跟随他们前往。

    对于鹰击军而言,攀上这座城池问题并不大,况且只是一座周长六里的小城,刘正指着城池对赵云道:“东面和南面的地势稍微平缓,我们可以从这两边进攻,我准备投入五百人,足以对付城上的守军,但我需要将军派弩兵掩护。”

    赵云笑着点点头,“这个没有问题,我们派四千弩军掩护你,刘将军准备什么时候进攻?”

    刘正回头看了看正在空地上准备上城竿的手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他便笑道:“半个时辰后发动进攻!”

    赵云当即回头对传令兵道:“传令给冷苞将军,命他准备四千弩兵,半个时辰后出发!”

    汉军的上城竿其实是一种简单的攀城工具,主要用在没有护城河或者壕沟的小规模城池,祁北城就是最适合这种攻城方式的一座军城。

    汉军从森林内采伐来数百根杉木,这些杉木生长多年,高七八丈,但汉军只截取其中四丈,这种木头最大的特点是笔直坚韧,然后在木杆两端打入无数的小木楔,便于士兵在杉木上攀爬,然后前端再装上铁钩,另一端削尖,可以插入泥土固定,实际上就是一架独木梯。

    对于普通士兵而言,这种独木梯难以攀爬,可对鹰击军而言,攀爬这种独木梯简直易如反掌,他们早训练得比猿猴还要灵巧,一共准备了一百根上城竿,平均五人一根,最关键就是第一个人,他是能否登城成功的关键,所以必须选用最精锐的鹰击军士兵担任首攻,一般都是由伍长担任。

    半个时辰后,冷苞率领四千弓弩手,分兵两路赶赴东城和南城,他们刚刚进入百步内,城头顿时鼓声大作,一千曹军向下射箭。乱箭齐发,阻挡汉军继续向前。

    这时,汉军也敲响了战鼓,四千弩军同时向城头射箭,箭如飞蝗,密集的箭矢呼啸射向城头。

    汉军弓弩手四倍于敌军,形成的强大箭雨很快便将曹军压制住,使他们无法抬头,而就在这时,五百鹰击军扛着百根上城竿疾奔而上,片刻便奔至城下,首攻士兵一手执盾,另一手抱着上城竿的前端,而另外四人抱着后端奔跑,他们配合十分默契。

    就在五百鹰击军士兵奔至城下时,汉军的鼓声停止了,这就是停止射箭的命令,四千弩军霎时间都停止了射击,几千双眼睛注视着鹰击军攻城,他们看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

    只见每根上城竿的五个人一起向前用力狂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