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临天下-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音刚落,身后忽然传来一片惨叫和战马的悲嘶,两人同时向后望去,只见两边树林内箭如疾雨,曹军骑兵人仰马翻,最前面的数百人悉数被射倒。

    刘备目瞪口呆,只听四周传来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喊杀声震天,两边伏兵四起,从南北两面向曹军杀去,突来的袭击使曹军乱成一团,争先恐后向西奔逃。

    树林数百士兵簇拥着一员大将杀出,只见此人铁甲金盔,胯下白马如龙,手执方天画戟,杀气腾腾,正是荆州牧刘璟,他在此率一万军队伏击曹军,却在最后关头救了刘备一命。

    “皇叔,别来无恙乎!”

    刘璟大笑上前,他借刀杀人,只是想除去刘备的势力,而并非是要刘备的命,至少在抗曹大业上,他还需要刘备,刘备有衣带诏,又是大汉皇叔,有刘备在,他们抗击朝廷大军也就名正言顺。

    否则以地方军队对抗朝廷大军,他们名不正言不顺,纵然大败曹军,也会背上叛逆之名。

    这一点刘璟非常清楚,历史上刘备已穷途末路,孙权为何要和他结盟?不就是为了一个名份、为了获得大义吗?

    刘备做梦也没想到刘璟会救自己,他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惭愧,连忙深施一礼,“备今日逃脱性命,蒙公子大恩也!”

    刘璟见关平去远处牵马,便关切地问道:“皇叔可有去处?”

    刘备叹息一声,“今日既逃脱大难,心已万念皆灰,准备去武陵郡养老,终此残生。”

    “皇叔何必言不由衷呢?”刘璟似笑非笑地望着刘备。

    刘备脸一红,摇摇头道:“我不懂贤侄此话的意思?”

    “大丈夫屡败屡战,坚忍不拔,岂能因小战而丧气,皇叔这十几年遭遇多少挫折,可曾放弃过心中抱负?今日虽小败,难道真的就没有翻身机会了吗?”

    刘备低头沉默片刻,他又抬起头注视刘璟的眼睛,“贤侄,你有话就直说吧!我们之间不必再试探。”

    “皇叔果然是明白人。”

    刘璟微微一笑,“皇叔既不喜我兄长赵云,不如让他跟随我,我们恩怨两清,作为回报,我可助皇叔取益州,如何?”

    刘备一愣,随即按耐不住心中的狂喜,“贤侄此话当真?难道你不想要益州吗?”

    刘璟一笑,“我当然也想要益州,我只是先让皇叔,如果皇叔取不了益州,我再来取,不过兄长先还给我!”

    刘备心中一热,若能得益州,莫说赵云,就算是诸葛亮,他可以不要了,他举起手掌,“我答应你,不过我们须击掌为誓!〃

    刘璟也举掌笑道:“我有言在先,若皇叔取不了益州,我来取之!”

    “好,我们一言为定!”

    两人重重一击掌,这就算立下了誓言,刘璟翻身上马,高声问道:“子龙将军何在?”

    这时张飞杀出重围,被关平接应过来,他身披三箭,浑身浴血,跌跌撞撞奔至,气喘吁吁对刘备道:“大哥,子龙还在后面,好像被曹军包围了!”

    刘璟大吃一惊,策马向曹军奔去,此时曹军前军已败,后军却铺天盖地杀来,刘璟率军一路追杀,杀出数里。

    刘璟远远便看见了赵云被数千曹军包围,左右突杀,他已明显地人困马乏,无法再突出重围。

    赵云已筋疲力竭,后背三道伤口迸裂,血流过多,眼前一阵阵发黑,若不是曹操下令生擒,他早被乱箭射死。

    这时,十几名大将围住赵云,众将皆被赵云杀得胆颤心寒,谁也不敢上前,大将马延厉声高喊:“赵云,丞相对你已仁至义尽,你还不肯下马投降吗?”

    赵云惨然一笑,“想不到我赵云纵横天下,今日竟然死在此处!”

    他调转枪头,向自己的咽喉刺去,就在这时,只听一声长啸从远方传来,俨如潜龙出渊,一名白马大将如暴风骤雨般冲来,快疾如电,瞬间冲进了曹军重围,赵云蓦地回头,渐渐的,他的眼睛湿润了。

    刘璟眼见赵云要自杀,他急得目眦皆裂,大吼一声,“挡我者死!”方天画戟如山崩地裂般扫去,十几颗人头被拍得稀烂,战马疾奔,长戟挥杀,只见四肢横飞,内脏漫天,只片刻,曹军士兵如稻草一般被他杀死近百人,脑浆四溢,肢体残破,死状惨烈万分。

    雪白的战马被鲜血染成赤红色,刘璟俨如杀魔再世,吓得曹军士兵魂飞魄散,拼命向两边连滚带爬,如劈波斩lang般杀开一条道路,马延见刘璟瞬间杀至眼前,不由大吃一惊,举刀便砍,刀刚举起,他的人头却飞起一丈,脖腔鲜血喷溅而出,吓得四周十几名大将纷纷后退,刘璟戟尖一挑,将马延尸体挑飞。

    “大哥,换马!”

    赵云强打精神,奋力换了一匹马,刘璟见他伤势严重,不再恋战,调头向重围外冲去,曹军士兵吓得再次拼命向两边躲闪,唯恐靠近这个杀魔,眼前出现了一条两丈宽的通道。

    刘璟仰天大笑,领着赵云一前一后冲出重围,向接应而来的江夏军奔去。

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东使者

    遭遇到江夏军阻击,曹军前锋被迫向后撤军数里,江夏军也迅速撤离,这时曹操被大军簇拥而至,一名牙将上前禀报道:“启禀丞相,前面遭遇江夏军伏击,不知有多少军队?刘备和赵云都已被江夏军救走。”

    曹操心中惊疑,居然出现江夏军,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这一定是竟陵县过来的军队。

    这时徐晃骑马飞奔而至,在马上大声禀报道:“丞相,是刘璟亲率大军拦截,估计有数万人,现在已经向东撤退,请问丞相,我们是否要追赶?”

    曹操回头看了一眼程昱,“仲德的意思呢?”

    程昱沉吟一下道:“竟陵县紧靠汉水,刘备必然已被送上大船,这一带我们地形不熟,水泽众多,若贸然追击,一旦陷入埋伏,就得不偿失了。”

    曹操对刘璟颇有几分忌惮,他也不敢贸然追击,便点点头,“仲德说得不错,拿下江陵方是战略之重。”

    他立刻对徐晃令道:“江夏之军既然已退,可暂且不管,传令先锋调头南下,占领江陵!”

    仅仅一刻钟后,十万曹军调转方向,浩浩荡荡向江陵城杀去。

    。。。。。。。。。竟陵县军营,江夏军已经撤回,刘璟背着手在一座大帐前不安地来回踱步,赵云伤势很重,流血过多,虽然刘璟也知道赵云身体强壮,没有伤及要害,不会轻易死去。

    但关心则乱,没有确切消息,刘璟一颗心始终悬在嗓子眼里。

    这时,军医走了出来,对刘璟笑道:“张太守配制的保命丸果然神奇,赵将军已经睡熟,气色开始回转,呼吸也顺畅,应该无恙了。”

    刘璟长长松了口气,又问道:“那他的伤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赵云身中两刀一枪,两刀都砍在背上,一枪刺在腿上,刘璟有点担心他的武艺是否会受影响,军医摇摇头,“都是轻伤,没有伤及筋骨,最多两个月就能痊愈,请州牧放心!”

    刘璟掀开帐帘向帐内看了看,只见赵云背朝内,正沉沉而睡,隐隐可听见他低微的鼾声,刘璟一颗心终于放下,又对军医吩咐道:“要随时观察他的伤情变化,有情况立刻向我禀报。”

    “州牧放心,卑职会全力以赴。”

    刘璟便离开赵云寝帐,返回自己大帐,这时,一名士兵来禀报,“启禀州牧,孙权派了一名使者过来,在帐外求见。”

    刘璟一怔,孙权居然派使者来了,他带着数十名亲兵快步走出大营,只见在营门口站着一名文士,正是当年见过的陆绩,身后还跟着十几名江东士兵。

    刘璟大笑,“原来是公纪兄,我们多年未见了。”

    陆绩当年被蔡瑁所抓,倍受折磨,虽然后来放回江东,但一条腿却留下残疾,走路跛瘸,成为他毕生之恨。

    陆绩连忙上前躬身道:“在下是奉吴侯之命来见州牧。”

    “公纪兄请进营再谈吧!”

    刘璟将陆绩请进自己大帐,又命士兵上茶,两人分宾主坐下,刘璟这才问道:“不知吴侯现在何处?”

    “我下船时,吴侯座船已到柴桑,估计现在已到了蕲春县。”

    说到这里,陆绩又压低声音道:“传闻周都督和程普将军不和,吴侯担心内部矛盾激化,影响到抗曹大计,所以赶来蕲春郡处理此事。”

    刘璟也知道周瑜和程普不和,不过这种事情一纸调令便解决了,有必要专门跑一趟吗?或许孙权是顺道来鼓舞士气,也很有可能。

    “吴侯有信给我吗?”

    陆绩笑了笑道:“吴侯只是让我传达口信,请州牧去蕲春会面,共商抗曹大计。”

    刘璟笑着点点头,“既然吴侯诚心邀请,我自然会去。”

    这时陆绩又小心翼翼问道:“我在路上听说曹军主力杀去了江陵,不知现在刘皇叔情况如何?”

    这时刘璟忽然反应过来,陆绩之所以在竟陵县出现,并不是来找自己,他其实是去江陵,不过正好在竟陵县遇到自己,难怪他没有孙权给自己的信。

    这倒不是孙权忽视自己,而是陆绩的任务是去江陵,应该是另有人去武昌给自己送信。

    刘璟淡淡一笑,“刘皇叔就在我这里,如果公纪兄要见他,我可以把他请来!”

    他立刻吩咐帐门口亲兵,“去把刘皇叔请来!”

    陆绩吓了一跳,原来刘备就在这里,他心中暗暗后悔,他身上有孙权给刘备的亲笔信,这让他怎么交给刘备?陆绩一时无计可施。

    片刻,刘备被请进了大帐,他情绪十分低落,他刚刚得到逃亡士兵带来的消息,庞季和王桀已经献城投降了曹军,他的妻儿都落入曹军之手。

    这让刘备遭遇沉重打击,他年过半百才得一子,现在儿子落入曹军之手,竟让他有一种万念皆灰的感觉。

    刘备进帐,陆绩连忙起身见礼,刘璟给他介绍道:“这位是吴侯派来的使者,从柴桑过来,准备去江陵拜访皇叔,不料发生了变故,便暂停竟陵县。”

    刘璟没有为难陆绩,坦率地告诉刘备,孙权使者是来找他,而非是找自己。

    陆绩顿时松了口气,不由暗暗感激刘璟,也一阵脸红,原来刘璟已经看透了他,他只好装傻,连忙上前施礼,“在下吴郡陆公纪,参见皇叔!”

    刘备勉强打起精神笑道:“我曾见过令尊,令尊人品文采皆令人敬重,贤侄一表人才,颇有令尊神采。”

    陆绩父亲陆康,原是庐江太守,人脉颇广,和刘备有过交往,陆绩谦虚道:“皇叔过誉了,小侄相差父亲甚远,有自知之明。”

    两人寒暄几句,便坐了下来,刘备先问刘璟道:“不知州牧可有云长的消息?”

    刘璟摇摇头,“暂时不知,我已派斥候去打探消息了,若有消息,我会立刻告诉皇叔。”

    “多谢贤侄。”

    刘备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轻信了庞季和王桀之言,他心中忍不住一阵懊恼,庞季和王桀不过是支持刘琦,而并非他刘备,自己却把他们视为心腹,实属不智。

    刘备心中叹口气,又问陆绩道:“贤侄从东而来,可遇到我家军师?”

    陆绩又偷偷看了一眼刘璟,见他在一旁喝茶,神色淡然,仿佛自己之事和他无关,虽然很难开口,但有些话他又不得不说。

    他取出孙权的信呈给刘备,又道:“诸葛先生现在就在吴侯船上,吴侯命我来见皇叔,希望皇叔能去蕲春县会晤,共商抗曹大计。”

    刘备看了一遍信,孙权在信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要成为三家抗曹联盟的首领,所以才邀请刘备去蕲春县。

    刘备深谙人情世故,怎么会不明白孙权的意思,他当然也支持孙权为首领,只是他现在在刘璟的地盘里,他得给刘璟这个面子。

    刘备叹息一声,“感谢吴侯盛情邀请,只是江陵大变,备之手下四分五裂,当务之急,我要整合队伍,蕲春那边就暂时由孔明先生全权代表。”

    刘备说的是实话,关羽下落不明,江陵已经渡了一万五千军队过江,由孙乾和糜芳率领,他很担心这两人控制不住军队,所以他现在急于过江,那是他最后的资本。

    陆绩明白刘备难处,江陵大变,他也急于回去向主公禀报,又说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刘璟和刘备把陆绩送出军营,刘璟又命人安排一艘船,直接从汉水送陆绩返回蕲春县。

    但就在陆绩刚走,关羽的消息终于传来。

    关羽救援江陵失败,率军撤到宜都郡,和简雍汇合,这个消息令刘备喜出望外,他不再耽误,立刻带着张飞和关平连夜出发,赶去宜都郡和关羽汇合,他们可以从宜都渡江,转道前往武陵郡。

    夜幕中,刘璟来到了赵云的大帐,赵云已经醒来,独自一人坐在大帐前的一块石头上,呆呆地望着北方的天空。

    刘璟不敢打扰他,站在他身后不远处,静静地望着赵云孤独的背影,赵云已经三十八岁,依然无妻无子,孤身一人,想想也令人心酸。

    “他已经走了吗?”赵云没有回头,声音低沉地问道。

    刘璟默默点头,“他们半个时辰前走了。”

    “没有留下什么话给我吗?”赵云又问道。

    刘璟心中有些不忍,便慢慢走上前道:“皇叔请我转告你,让你安心养伤,不用担心他。”

    “是吗?”

    赵云摇了摇头,“你不用安慰我,我心里明白,甚至连翼德和关公子都不能来看我一眼,他怎会让你转告。”

    刘璟默然无语,虽然刘备答应放弃赵云,但至少表面上应该表现出一点感激之意,让张飞或者关平来代劳都可以,毕竟赵云是在万马军中救他。

    但刘备却断然不睬,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备心中对赵云的恨意,这不是和自己达成协议能解释。

    赵云惨然一笑,“我不惜性命赶来救他,九死一生,他却如此冷漠,让人寒心之极,还不如就战死在沙场。”

    刘璟轻轻拍了拍赵云的肩膀,柔声道:“大丈夫只求问心无愧,你已仁至义尽,其他不必在意,只管安心养伤。”

    “你说得对!”

    赵云强作笑颜道:“大丈夫只求问心无愧,我对他无愧于心,又何必在意他对我如何?”

    虽然这样说,但泪水却再一次从赵云眼中涌了出来。

第343章 夜访诸葛

    江陵城外,一万多江陵士兵放下了武器,脱去盔甲,身着布衣列队而站,每个人都垂头丧气,不安地等待着曹军的正式收编。

    在他们身后则是一队队虎豹骑兵,杀气腾腾地看守着降卒,而在队伍前面,庞季和王桀带着数十名将领已等待多时。

    在降卒的对面,十万曹军已摆列成数个巨大方阵,旌旗招展,铺天盖地,当数千骑兵簇拥着曹操出现在队伍前面之时,十万曹军雷鸣般的高呼起来,“丞相千岁!”声音如山崩地裂,响彻大地。

    曹操身着金盔金甲,在队伍中异常显眼,他微微一摆手,队伍顿时鸦雀无声,庞季和王桀带着几十名将领快步走上前,跪在曹操面前,“南郡别驾庞季、参军王桀拜见丞相。”

    曹操翻身下马,笑呵呵把两人扶起,“两位使君心向朝廷,为朝廷分忧解难,不愧是股肱之臣,两位使君不负我,我也绝不负二位。”

    庞季和王桀深深施一礼,”谢丞相之恩!”

    曹操又对几十名将领笑道:“各位将军是我大汉的中流砥柱,都不愿效忠逆贼,我定会禀明天子,给各位将军加官进爵!”

    众将大喜,纷纷道:“愿为丞相效力!”

    曹操见他们倒是明白人,不由微微一笑,目光落在他们身后一名妇人身上,准确说,是妇人手中抱着的一名婴儿,婴儿只有半岁,正是刘备的儿子刘禅。

    庞季明白曹操的意思,连忙上前从妇人手中接过襁褓,递给了曹操,“就是这孩儿!”他低声道。

    曹操见刘禅长得白胖可爱,熟睡正香,不由得意地笑道:“汝父负我之恩,汝切莫学他!”

    妇人是刘禅的ru娘,她忽然上前跪下哀求道:“我家老爷就只有这条血脉,恳求丞相饶他性命!”

    曹操把刘禅递给她,笑道:“我和他父亲乃是兄弟之交,皇叔之子就是我的儿子,我怎会害他,以后他由我来恩养。”

    ru娘把刘禅紧紧抱在怀中,连连磕头谢恩,“谢丞相大恩!”

    曹操又问道:“皇叔两位夫人何在?”

    庞季连忙道:“都在城中,皆安然无恙!”

    曹操点了点头,吩咐左右道:“可把他们母子三人送去邺都,以皇叔之俸禄恩养,胆敢上门骚扰者,立斩不赦!”

    虽然抓获了刘备妻儿,但其手下如关羽、诸葛亮等人的家眷都已过江,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曹操随即下令大军进城,十万大军列队浩浩荡荡向江陵城开去。

    但曹操最关心的还是战船,他没有进城,而是直接来到了码头上,在江面上停泊着无数战船,夏侯渊在一旁向曹操禀报道:“启禀丞相,卑职已经清点过,共有战船千余艘,其中其中千石以上战船超过七百艘。”

    旁边程昱笑道:“连下数天大雨,让战船无法南渡,这就是天意,是上天要让丞相成功!”

    “确实是天意啊!”

    曹操捋须感叹道:“南郡数年未下此大雨,却在我军南下时发生,这就是上天的安排。”

    他又问夏侯渊,“船夫和水军情况如何?”

    “江陵降卒皆是水军,另外船夫有五千余人,人数不足无法驾驭船只。”

    曹操立刻回头对曹洪道:“派人去四处征集船夫,无论老少皆要上船,务必在十天之内征集三万船夫。”

    “卑职遵命!”曹洪匆匆而去。

    这时曹操凝视对岸,又问夏侯渊道:对岸情况如何?”

    “回禀丞相,对岸军队百姓都已仓惶撤去武陵郡,但两百多艘战船无法带走,皆被我军缴获。”停一下,夏侯渊又请示道:“不过他们携带老弱,撤军速度极慢,要不要卑职率骑兵追上去?”

    曹操摇了摇头,“刘备已不足为虑,刘璟才是我们成败关键,命士兵们休整十日,十日后将乘船东征。”

    “丞相,微臣倒有一个想法。”程昱小心翼翼道。

    “什么想法?”

    “微臣觉得不如在江陵练兵两个月,这里江面开阔,非常适宜练兵,让士兵们适应长江水路后再东征不迟,而且微臣知道江陵存粮很少,我们也需要从樊城运粮过来。”

    程昱毕竟在樊城镇守了半年多,比曹操更了解南方水战,从江陵乘船去江夏,莫说水战,恐怕士兵们连长途乘船都承受不了。

    更重要是,刘备已经江陵存粮运走大半,现在的存粮根本就无法支撑十万大军的消耗,这一点曹操显然没有想到。

    曹操毕竟征战多年,尽管程昱说得很含蓄,他还是立刻醒悟过来,他的急切差点坏了大事,他立刻点点头,“若不是仲德提醒,我险些做出错误决策,就依你的建议,在江陵练兵两个月。”

    。。。。。。。蕲春县,孙权船队已经抵达三天,但孙权始终不提将军队迁移到邾口之事,也不提将程普调走,除了同意和荆州达成火油贸易外,其余军队部署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种不安的气氛笼罩着江东军。

    入夜,鲁肃带着几名随从骑马从县城里出来,向停靠战船的码头奔去,渐渐靠近码头,立刻被巡哨士兵发现,他们纷纷举弩,对准了奔来的骑马人,有士兵大声喝令:“站住,否则放箭了!”

    骑士停住马匹,黑暗中鲁肃回应道:“是我,鲁副都督。”

    原来是自己人,士兵收起军弩,一名屯长上前施礼,“不知是鲁副都督到来,卑职得罪了。”

    鲁肃点了点头,“这是汝等职责,不必自责。”

    “多谢鲁副都督,卑职告辞!”

    巡哨走了,鲁肃很快来到江边,这里停泊着一溜小船,正好看见一名童子在江中打水,鲁肃笑问道:“孔明先生在吗?”

    话音刚落。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从船里出来,拱手笑道:“我今天刚得一壶好酒,子敬便闻到味来了么?”

    此人正是诸葛亮,他之所以赶来见孙权,是因为江陵很多官员和武将,都不愿意参与抗曹,甚至包括刘备,他也有一种坐收渔利的想法。

    但诸葛亮深知,如果他们不参与这次联军抗曹,那么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他们就没有话语权。

    所以他极力主张参与联盟,并说服了刘备,赶来见孙权,和孙权商议刘备军队参与抗曹的具体细节。

    诸葛亮将鲁肃请进船舱,船舱不大,腰都直不起,但收拾得很干净,灯光柔和明亮,铺着软席,在角落里放着几十卷竹简书。

    两人对桌而坐,小童取来一壶酒和两只酒盏,又上了两盘下酒小菜,给他们各斟了一杯酒,鲁肃关切地问道:“孔明还在为江陵之事烦忧吗?”

    此时诸葛亮已经知道了江陵发生之事,使他心情黯然,一连两天他都不愿见任何人,当然,私交朋友除外。

    鲁肃是他好友之一,他二十岁时曾来江东游学,认识了鲁肃、周瑜等江东俊杰。

    诸葛亮叹息一声,“这件事是刘璟放水在先,曹操布局在后,庞季等人背叛在三,可惜我不在江陵,否则曹操之计何以得逞。”

    “不过江陵虽失,但皇叔和主要将领都在,而且尚保住了部分实力,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诸葛亮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摇摇头道:“我们不谈此事了,徒添烦恼,说说你们的事吧!这些天怎么突然安静下来,气氛有点诡异啊!”

    “我来找你就是为了此事。”

    鲁肃压低声音道:“曹操秘密派使者送给吴侯一封信,我也是今天才得知这封信的内容。”

    “信中是什么内容?”诸葛亮也有些好奇地问道。

    “曹操在信中保证三到五年内不进攻江东,并加封吴侯为吴公,条件就是江东撤军回东吴。”

    这让诸葛亮也吃了一惊,江东之所以积极抗曹,就是因为担心唇亡齿寒,一旦曹军攻破荆州,就会顺江而下,进攻江东,现在曹操承诺三到五年内不进攻江东,这就是釜底抽薪,使江东没有了被进攻的危险,这样一来,江东还有心抗曹吗?

    “这件事张昭知道吗?”

    “送信之事他应该知道,但信的内容他肯定不知,否则这群文官早就闹。。。。”

    说到这,鲁肃猛然想起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尴尬,“这封信的内容现在只有我知晓,吴侯下午把我找去,就是和我商议此事。”

    “那吴侯是什么态度呢?”

    “吴侯举棋不定,我看得出,吴侯有点动摇了。”

    鲁肃的眼中露出忧虑之色,现在吴侯有点动摇了,如果张昭率领文官集体反对,反曹联盟十之**要崩塌,以江夏一地,怎么抵挡曹操三十万大军进攻?

    更让鲁肃担心的是,一旦曹军吞并荆州,水军实力必然大涨,那时曹军从东面和北面两个方向夹攻江东,江东必亡。

    想到这鲁肃又急又气道:“吴侯怎么能如此目光短浅?曹操答应缓攻三年,他很明显是想利用这三年平定张鲁、马腾和刘璋,没有了盟友,他就会调头大举进攻江东。”

    “这话子敬告诉吴侯了吗?”

    “给他说了,但他却没有任何反应。”鲁肃长长叹了口气。

    这时诸葛亮冷冷笑了起来,“吴侯恐怕是在考虑,趁曹操攻打马腾或者张鲁之时,反过来吞并荆州,他在刘璟身上没有完成的夙愿,改在曹操身上完成。”

    鲁肃脸色大变,吴侯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他没有告诉诸葛亮,却被其一言料中。

    诸葛亮察言观色,他见鲁肃脸色大变,便知道自己猜到了真相,孙权果然是有这个想法。

    诸葛亮又继续冷笑道:“如果吴侯真是这样考虑,恐怕他就太小看刘璟了。”

第344章 诱惑和顾虑

    “孔明,你这话是何意?”鲁肃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我能猜到的事情,江夏那边也一样能猜到,如果江东要撤军,那么刘璟必然会投降曹操,他会反过来攻灭江东,曹操可以三年不攻打江东,但我相信,曹操在信中一定没有包括刘璟。”

    诸葛亮的话使鲁肃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长长叹了口气道:“我本人是坚决支持抗曹,但现在形势极为严峻,所以我才来找你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办?”

    诸葛亮沉思片刻道:“我在想,吴侯为何要把信的内容告诉你,甚至连张昭和周瑜都没有说,子敬,难道你真不明白吴侯的意思吗?”

    鲁肃低头想了片刻,缓缓摇头道:“我真不明白吴侯的用意。”

    诸葛亮注视着鲁肃的目光道:“我觉得吴侯是想通过你,把这件事泄露给刘璟,他想试探一下刘璟的反应。”

    “那他可以直接告诉刘璟。”

    “不!完全不一样,如果由吴侯告诉刘璟,他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由你泄露,他就有回转的余地,吴侯是聪明人吗?”

    “吴侯当然是聪明人,可惜遇到我这个傻瓜,竟不能领会上意。”鲁肃自嘲地笑道。

    诸葛亮微微笑了起来,“因为吴侯知道你会来找我,你来我这里应该有人看见了吧!”

    鲁肃惊得目瞪口呆,确实是有人看见了,他忽然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心中顿时不舒服起来,吴侯怎么能这样算计自己?

    自己找诸葛亮商量也是为了江东,难道自己还会出卖江东不成?

    鲁肃忍住心中的不快问道:“依你的意思,我应该把这件事告诉刘璟吗?”

    诸葛亮点点头,“不管吴侯是不是想试探刘璟,但我认为,要解决眼前这个联盟危机确实只能靠刘璟,只有他才能真正劝服吴侯。”

    鲁肃毅然下定了决心,“好吧!我这就派人去武昌。”

    。。。。。。。孙权的临时行辕设在蕲春县内,是一座占地二十亩的大宅,原本是一个大商人的宅子,因为孙权的到来,商人临时搬走,把宅子让给孙权。

    花园里的一座小楼内灯火通明,这里是孙权的书房,他坐了十几天的船,着实不想再坐船了,此时孙权坐在一张小桌后,闭着眼听一名巡哨屯长的禀报。

    “卑职在半个时辰前,在诸葛亮的座船旁确实遇到了鲁副都督,他带着几名随从,非常匆忙,似乎和诸葛亮事先并没有约好。”

    这名屯长正是之前鲁肃遇到的巡哨屯长,他的任务是监视诸葛亮,刚刚被孙权召来询问鲁肃的情况。

    “我知道了,你退下吧!继续监视诸葛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