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鹰扬拜占庭-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原皇子枪骑兵,组成崭新的“科马洛伊骑射团”(其余同样安置下来务农放牧),这支人数最多的骑兵团统领官职务,高文让人惊奇地交给了年轻的盖亚。桑萨瓦尔。
但并不难理解,现在高文麾下最为精强的战力便是塔尔苏斯的骑兵们:具装骑兵团内里对女凯撒的信仰心是最为热忱浓厚的,即便他们大部分先前都是群布洛瓦、诺曼底等地的东征落魄骑士、军士们;乌古斯骑射团是遵循加齐传统的,他们是用战利品配给权和采邑养着的群狼;所以高文最为亲重的还是红手骑兵两个团,现在又多了科马洛伊骑射团,而盖亚身为叛臣卡列戈斯之孽子,与弟弟奈克瑟斯一样现在被大主保人拔擢重用,此后必将对大主保人奉为亲父般的存在。这也是高文掌控麾下军力的必要手段。
随后,通往阿菲永的阵势当中,又多了支科马洛伊骑射团。
此刻城中,蓬头垢面斗篷被荆刺划得破破烂烂的布雷努斯,一马当先冲到了自己的行宫当中。
抱着孩子的黛朵正站在台阶上,看到丈夫全然归来后汪然流涕,又是喜悦又是牵挂又是激动,而后布雷努斯三步做两步走上来,和妻儿相拥起来,不断亲吻着黛朵和孩子的脸颊,感谢主的庇佑。
“父亲呢!”黛朵急忙询问说。
布雷努斯摇摇头,而后带着惊恐和羞惭,“泰提修斯在决战时忽然带着右翼逃跑,我得到皇帝陛下的旨意前去重整,但却被高文击溃冲垮,然后。。。。。。高文的军队在当晚射雷火、出动精锐披甲武士突袭,陛下的车垒全线溃败。。。。。。我也全力跑回这里,希望你们母子都平安。”
“科萨将军保护着我和赛奥多利,一切都很好。”黛朵回答说。
这时,科萨出现在庭院的走廊上。
黛朵便忽然言语里带着诡异,“这么说帝国战败,全是泰提修斯的卑劣所致。而他的身后,应该是有人在指使。”
而布雷努斯也若有所思,踱到了廊柱边背对着所有人,沉默了会儿便直接说到,“黛朵,皇帝陛下真的不知道是生是死,不过他若是来到阿菲永城的话,我的罪责和泰提修斯是相同的。一旦父亲问责的话,你将失去丈夫,赛奥多利将失去父亲。”而后满脸胡须的布雷努斯返身,忽然抓住紫衣公主的手,“为了消弭我的罪愆,黛朵、科萨你把我给送往皇都里去接受审讯和惩处吧?”
黛朵当即抬起脚,狠狠抽了丈夫个耳光,接着又拥吻了他,“还交什么?高文马上说不准就要杀到这里,而父亲。。。。。。他的威信和御座差不多都崩塌了,死着和活着有什么区别。。。。。。我的约翰兄长现在占据皇都,泰提修斯肯定是往那里去夺取布拉赫纳宫和皇城,那个独眼而恶心的拉丁伯爵雷蒙德怕是也要自立占据劳迪西亚,西奥多罗那个逆贼也正在朝着比提尼亚进军。。。。。。科穆宁宫殿就要塌了,哪怕是栖息在树头和下水道里的夜枭和老鼠都要为自己做打算。。。。。。我那可恶淫邪的姐姐阿帕忒马上就要得意了,但丈夫啊我决定和你站在一起,在马上高文兵临城下的时候我愿意接受最屈辱的条件来和他媾和。然后我伴着你和赛奥多利保住非拉多菲亚姆和整个富饶密西亚平原,精心隐忍等待着时机。”
“可是,安娜。杜卡斯会不会放过我们!?”布雷努斯焦灼不安。
“有点决断力我的丈夫!现如今最优的方案就是最不坏的,没有最好的,只能如此。”黛朵叱责道。
这时科萨将军也借机而上,“两位殿下,奥普希金、色雷斯松地区粮食丰裕,我们还有近二百万民众和数千麾下士兵愿意向您效忠,再加上士麦那的明矾矿出产来获得意大利海洋城邦的支持,和皇都内部诸多贵人的支持——只要能和高文达成分界的和平协议,将来也是能有作为的。”
“高文也是凡人,阿帕忒也是凡人。你是布雷努斯家族的优秀继承人,我是尊贵的紫衣公主,又有密西亚平原、大门德雷斯河和弗里吉亚山脉作为屏障,怎么得也有和对方将来一较高低的资本。”黛朵也不断给丈夫打气,“至于我的父亲。。。。。。如果他战死在逃亡途中那只能说是最好的结局,我们便能取得面为帝国皇帝复仇的道义旗帜,若是他逃去比提尼亚的话,将来于皇都内也免不了要有场内讧和血斗,我们也可静观为上。”紫衣公主说起这些,脸庞上满是轻描淡写般的冷酷。
这时,几名戍防的士兵急匆匆跑到行宫的门外,大声汇报说,“敌人的军队如潮水般,已逼近城东的郊野之上了!”(未完待续。)
第109章 肉还是放在餐盘里端上来比较好
阿菲永要塞,位于整个平野上孤立高耸的石灰岩上,海拔足有六百尺,可以俯瞰控制周围的草地和通道,它本是东罗马帝国的戍防地,后来被罗姆苏丹攻占后又增设了城堞,其下的岩石自远处望去宛如金色丝带流转——这便是著名的“弗里吉亚黄金大理石”产地,也是古代罗马的异教皇帝们修筑宫殿林苑最喜欢的材料原产地。此外,阿菲永到菲罗梅隆一带地区,还是富庶的大麦、家畜产地,并且是交通普鲁萨(现土耳其的布尔萨)、劳迪西亚(现土耳其的代尼兹利,所以不用再问我地理位置了)、非拉多菲亚姆(现土耳其的阿克希萨尔,也是古代版的‘费城’,别再一遍遍问我为什么小亚会有塞琉西亚和费城,什么塞琉西亚应该在伊拉克,为什么不问美国咋会有法国的奥尔良呢)及阿塔利亚诸处的通衢之所。
在这座要塞里当然站得高,自然也望得远。刚刚收拢了一两千败兵的布雷努斯和科萨,在雉堞上望见高文方涌来的如云阵势:三千多精强的骑兵,打着无数旌旗,后方旷野上数千红手旅团步兵正护送着扬起满天灰尘的车队滚滚而来,中央位置还有布雷努斯十分惧怕的火熊炮,现在它们安静地躺在巨大的车板上,用许多牛马牵拉着,十分壮观而醒目。
讲道理,高文的火熊炮击穿平地上的城市型墙壁当然不在话下,因为这类城墙大多是周长可观但厚度堪忧,只要不是运气太差,几门对着轰击的话,两到三日直接就能打穿个大窟窿让步兵冲入进去了。但对付崎岖山地上的要塞或君士坦丁堡狄奥多西城墙那样的“史前怪兽”还是力不从心的,前者的话炮口很难调节仰射,围城炮阵地也很难布设;而后者的墙壁想要击穿它,就好比用玻璃弹珠像打通现代的水泥墙那样困难。
好在布雷努斯、科萨包括黛朵都吓破了胆,皇帝的数万雄兵都被火熊炮一轮齐射惊得失序溃逃,我们这些人够干什么的?(其实皇帝失败主要还是泰提修斯的叛卖,和其后帝国诸多栋梁的不战而逃,及高文方的抵近突击,火熊炮起得恫吓效果远超实际效果——但现在布雷努斯是不会考虑到这些的)
此外皇帝先前的军政区域布置,看似聪明但也犯了大蠢,因为雷蒙德的封地劳迪西亚恰好卡在阿菲永和非拉多菲亚姆之间,本来皇帝是想让双方互相牵制的,但而今雷蒙德已经逃归劳迪西亚去了,加上其和布雷努斯向来不睦,“那个独眼拉丁伯爵会不会把我们出卖给高文?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就等于坐困阿菲永,哪里都去不了,连和谈的资格都没有,就要全部戴上镣锁被送去塔尔苏斯了。”由是黛朵恨恨而惊慌地假设到。
很快,在围城阵地的绯帐内,高文就接待了科萨将军,也是和谈使者。
科萨来到绯帐外的时,便看到了架设在低矮台车上的火熊炮,闪着青色的微光,这是高文有意摆在旁边的,效果也很好,因为科萨很快提出一揽子的“卖地方案”:
帝国佩尼帕瑟巴斯托斯希望和塔尔苏斯大主保人结为“兄弟之邦”,互相奥援;
帝国紫衣公主愿和塔尔苏斯凯撒恢复姐妹情分,宫廷友好往来;
高原地带,佩尼帕瑟巴斯托斯愿将阿菲永全域割让给塔尔苏斯大主保人;
阿塔利亚湾地带,佩尼帕瑟巴斯托斯愿将阿拉尼亚割让给塔尔苏斯大主保人;
双方约定以阿塔利亚河(现土耳其的阿克苏河)为界限,此后互不侵犯;
三日后,佩尼帕瑟巴斯托斯让渡出阿菲永的城堡,取道阿塔利亚的海路返归非拉多菲亚姆城去。
高文端坐在座位上,左边是导师马格伦迪乌斯。普拉尼,右边是负责叙述记录的机要官菲拉克托斯,在听取了科萨将军卑谦的和谈要求后,便和年长导师交头接耳番,随后高文欠欠身,洪亮而无耻地要求:
“菲罗梅隆战场上,我战死了近两千名旅团士兵和边民,他们的抚恤金和安葬费是笔非常大的数目。此外还有许多驮兽病累身亡,射击的铁铳和铜炮炸裂需要修补(科萨心想这也怪我咯),为此塔尔苏斯今年秋季的财政将十分困难拮据。所以贵方的和谈条件并不符合我的期望。”
“这已经是底限了。”
高文摊摊手,很善解人意地说,“你看我俩之间的地图沙盘便明白,既然你方已献出阿菲永,那么等于整个潘非利亚军区的皮西迪亚(现土耳其的布尔杜尔地区,古罗马曾在此处建立皮西迪亚行省)、费尔纳和阿塔利亚,都被分割在尊敬的佩尼帕瑟巴斯托斯阁下所在的治理范围外,将来这么一大片都是飞地,只有通过海路才能往来,中间挡着雷蒙德的劳迪西亚和希拉波利斯,你方治理起来也非常痛苦对吧?所以我建议不如这样,反正皮西迪亚、阿塔利亚将来不是被我吞并,就是被雷蒙德窃取,不妨直接统统割让给我,我答应追加个好处,那就是当佩尼帕瑟巴斯托斯和任何方发生摩擦冲突时,我愿意提供一个旅团外加一千名边民的军力援助,无偿的,如何?”
这下科萨彻底难堪、震惊和恼怒了,“可是这样的话,等于将整个传统的潘非利亚军区给割让了啊!”
座椅上的高文没有恼火,只是很和善地提醒道,“没问题的,因为现在想要让我和我的军队在阿菲永城放过贵方,就必须要拿出合适重量的肉来——只要答允这个条件,此后我和雷蒙德的领地隔着阿菲永,您和雷蒙德的隔着大门德雷斯河,双方将其夹在中间,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不是吗?”
“可是这样无异于自己带着锋利的刀来宰割肉。”
“所以最好的情况是你们将肉烹饪好后端在盘子里主动交到我的手中比较好,谁叫我另外只手还有把锋利的刀呢?”高文很诚恳地抚着胸膛。
“容缓些时日,毕竟现在皇帝的舰队司令官阿萨西都斯还在阿塔利亚城固守着。”
“放心,我的旅团会将他驱逐出去的。”
“那就不必急于一时,尊敬的大主保人。”科萨借机说到。
“肉凉了后再入腹,便解不了饿。”高文的回答更让科萨愕然。(未完待续。)
第110章 阿塔利亚湾
最后在无耻恫吓和火熊炮的炮管震慑下,科萨也只能接受了所有条件。
据说听到这个条件,先前“不惜一切代价和屈辱也要媾和”的紫衣公主黛朵。科穆宁也流下了懊悔和不堪的泪水。
三日后,阿菲永山堡唯一往下的蜿蜒道路上,帝国佩尼帕瑟巴斯托斯和他妻子,包括三百名扈从士兵和科萨将军(其余的士兵大多被高文收编去了),迎着黯然的日光,缓缓顺着吕卡士河谷,直接朝着非拉多菲亚姆城退去。高文不允许他们走南下的阿塔利亚,但为表示对黛朵的善意保护(她已经够伤心的了),大主保人又派出了乌古斯骑射团担当卫护工作,以免布雷努斯和黛朵遭受独眼伯爵雷蒙德的伤害。
同时早已在边界上待机的吉麦吉斯旅团迅猛南下,穿过皮西迪亚的高原山区,向海滨阿塔利亚扑去。而高文也带着两个红手骑兵团,放弃对皇帝的追袭,伴随吉麦吉斯旅团一道进军,“梅洛监管红手旅团和盖亚的科马洛伊骑兵团留在阿菲永稳住局势,并在尼基塔斯党的协助下,安定通往费尔纳山堡的局势,并开始配给田产和牧场。”
在彼处,高文直接将丰饶的山林河泽和四处出产金色大理石的矿产收入塔尔苏斯凯撒的财库当中,并准备让奴工们前来看管出产,但高文为了招揽流民也开出了优惠政策,那即是将山林河泽“开放”三年:但凡是圣俸农民持证,都可以在开放日来捕鱼、打猎,或砍伐树木建造聚居点;而公社农民也享受这样的优惠,但是还要承担供养民军的盾牌税。至于大批战俘和流民们如何选择,是当圣俸农民还是公社农民?高文将决定权交给他们自己,不加过多干涉,只有诱导。
同时高文还将六处广袤的草场占据,两处赐予了立下功勋的哈吉布父子,两处赠送给了始终默默支持自己的卡勒阿迪欧夫人英格丽娜。梅萨迪尼,最后两处则当作礼物送给女儿海伦娜。
“前二者的草场马上引入优质的安格拉斯羊,英格丽娜此后要扩展毛纺作坊,来外贸和供应军队所需。我女儿的草场则蓄养鸡蛋和牛黄油,设备我来投资,将来她自己的冠冕哪怕价值五千枚金币,凭这里的产业也足够自支,海伦娜成年后当然能风风光光嫁出去,谁都不能轻视她。”当然,高文也挂念到了圣妹,特意要求同样送去一批安格拉斯羊去梅利泰内的保罗共和国内,让圣妹也能雨露均沾。
为心爱的女人和后代安排好一切后,胡须已经很长的高文,继续开始艰难的征服了,他和格里高尔并辔,带领着骑兵和步兵列着漫长的队形,在皮西迪亚的山区披荆斩棘着,越过费尔纳山堡后前方便是托罗斯山脉的西段,到处是山峰、峭壁和嶙峋的岩石,天空的长云不断投下大片大片的暗影,将山印染成了藏青色,不久在山坡下发觉了片片雪白升腾着热气的小湖泊,士兵们便欢呼着列队走下,换班戍防四周,空闲下来的便和大主保人一起泡温泉,来疏散前些日子行军的疲累!
繁星下,高文骑着马踱到湖边,木扎非阿丁和迪姆开始在旁边的草地上围起火塘,并指挥卫队支起绯帐。随后大主保人将手里的骑矛插在地上,扶着其跳下马鞍,也迫不及待解下了衣甲,跳入热水湖当中。
“顿时所有疲累都完全消散了。”高文哈哈笑着,接着抬头看着山之间的沉沉星河,好像触手可及,“皇帝陛下这时候不清楚在做什么。。。。。。还在逃着吗?”想到这里,高文转过来,靠在湖边石头上,随手捡起根草枝在上面边比画边思忖,“科穆宁皇帝一路在溃败,并没有重新收拢军力的机会,我留下的科马洛伊骑射团依旧在阿菲永、菲罗梅隆地带搜剿皇帝的败兵。那么,如果皇帝没在半路上遭逢不测的话,他穿过弗里吉亚山地,直接去劳迪西亚或非拉多菲亚姆当然是最优的路线,但他对雷蒙德和布雷努斯已丧失信任,不会自蹈险地的;还有条路线便是穿过狭长的干旱峡谷,要七天乃至更长时间抵达多利拉爱姆城,再去普鲁萨或尼西亚,普鲁萨据说被泰提修斯占据了,这个劓鼻将军果然有一套,这样等于封住了海峡和高原间的咽喉地带,看来他是对皇帝起杀心了,同时也会支持他的新主子在皇都夺权。皇帝不蠢的话,不会去普鲁萨,而会前去尼西亚,那里有他最信任的大太监小鸟坐镇,还能收拢比提尼亚和帕弗拉哥尼亚的军队重振旗鼓。”
高文就这样叽叽咕咕着,直到马格伦迪乌斯也全身**踏入了热湖水当中,“那样的话,帝国会完全四分五裂,科穆宁会自相哄斗的。”导师这样说到,惊觉的高文即刻欠身表示恭敬——这老人家可真值得钦佩,在山路上坐着肩舆始终跟在自己马后出谋划策。
这位长者却斜着眼睛,看了下扶着岩石的高文,虽然热气腾腾,但还是一览无余,“我很好奇我孙女儿为什么不沉迷于你?”
“您也雄风犹存。”高文很礼貌地回应说,这会儿许多士兵都光着臀部,铺满了周围几个湖面,到处是欢声笑语。
“不行啊不行,到现在还为普拉尼孤微的后代而忧心。”导师长者十分谦逊,而后又解释道,“这可不怪我,都怪我那不成器而早逝的儿子,他和他最喜欢的漂亮妻子结婚后,居然恪守起基督神圣的婚姻起来,所以只留下阿格妮丝一个女儿就双双感染疫病离去了——对了,马上帝国的局势是这样的。。。。。。”
高文和导师长者在热水里讨论了很久。
次日军队继续朝阿塔利亚推进,又行军了两日,山势忽然缓和下来,伸向海边的土地上变得平缓的,也远远近近矗立着许多集镇和小堡垒。
这里便是阿塔利亚湾的农耕和商贸地带,它们背靠托罗斯山脉,面向着大海,也是个狭长的新月形领地,而阿塔利亚城恰好位于新月的西侧起点处,此处林木、造船、橄榄等产业十分发达兴盛,在过去更是东罗马帝国的舰队基地所在地。
大约十多名普洛尼亚骑士打着小旗,从对面的低地走了上来。
高文和所有将官幕僚,骑马立在红手大旗下等待着他们。
“鄙人是阿克罗鲍利忒斯。”
“鄙人是贝库斯。”
当先两名普洛尼亚骑士翻身下马,跪拜在高文眼前,“我们愿意归顺大主保人的旗下,引导大军进攻阿塔利亚。”(未完待续。)
第111章 Pronoia(上)
高文很热情地招唿了二位,当得知整个地区的二十多名普洛尼亚地产的监税人(其实就等同于伊克塔采邑骑士),连带所属的近千名私兵都愿意投款时,不由得大为赞赏,便亲切地询问说“你们都没参加过菲罗梅隆的战役?”
“是的。。。。。。我们奉命驻防该地和东侧滨道的阿拉尼亚堡,没能参加先前的那场激战。”两位骑士回答说。
“那真是太好,因为参与菲罗梅隆战役的皇帝方上千名普洛尼亚骑兵,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战死了。现在诸位安然无恙,真的是太好。”高文反复热情地表述道,搞得阿克罗鲍利忒斯和贝库斯两位十分尴尬也非常畏惧。
接下来大主保人直接在阿塔利亚城堡前的阔野上搭起营地,继续对所有来降的普洛尼亚骑士说到,“你们都是得到皇帝陛下或佩尼帕瑟巴斯托斯殿下的监税许可文书,在这里各自拥有份田产或其他什么收入,这些全都记录在帝国皇都的praktika(普洛尼亚地产档案)里,是不是?”
所有骑士们立即回答是,随后高文摊开手,沉声答复说“然而现在皇帝已被我击败了,按照常理我是不用承认你们的监领地的。就像我以前在塞琉西亚也不会承认老牌的吉那特军事贵族那样。”
顿时整个绯帐内原本情义勃勃的氛围霎时间安静下来。
其实不管是吉那特(重装骑射士兵)还是现在的普洛尼亚监领地制度,哪怕是之前的农兵制度,本质都是不变的帝国皇帝用田产来换取士兵的服役,乍一看好像是皇帝在有意进行封建化来“作自己的死”,但真相并非如此,那便是拜占庭皇帝从来没有将土地的权柄草率地收入地方上的军人,某种程度上没人不清楚“封建化”与“集权化”的矛盾,但全是形势所迫而已。
比如说农兵制度,君士坦斯二世的时代帝国东有新月教、西有斯拉夫入侵,而帝国原有的用国家财政支撑的边防军中央野战兵团的体系已然崩溃(实则农兵制度并非希拉克略建立,不然无法解释有些书上一面说其建立军区农兵制一面却在和萨珊波斯及新月教的战役里大量使用鱼龙混杂的雇佣兵)。新月教的威胁自不必说,当时帝国的西部除去个少数几个孤岛式的城市如塞萨洛尼基外,也全部沦为斯拉夫蛮族的自留地,对方连基督都不信仰(只对圣迪米特里获得他们有限的尊敬),更勿论为帝国服役纳税了故而希拉克略晚年时面对新月教的大举入侵,连最低额度的军饷都发不出来,这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当时装备和战术都不甚高明的新月教徒会掀起征服的狂飙。士兵便是再勇敢,也不可能在没有军饷的情况下去有效抵抗入侵者的。所以,希拉克略的继承者君士坦斯二世干脆以土地换军役:允许士兵在军区内占有田产收益,来抵消国家在军饷上的负担。一下子整个帝国的军事支出减少了三分之二,从濒死破产的边缘苏生,也组织起一支在将来能反攻光复失地的“农兵队伍”。
然而农兵和吉那特是否对帝国忠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军区制建立后农兵和吉那特们最为执念的当然不是帝国的利益,而是他们自己田产的利益,在这点上他们甚至不如先前单纯拿军饷的军队。由此他们很容易聚集在野心勃勃的各色将军周围,发动皇位战争。在地方上,由于是封闭的农业社会模式(特别是安纳托利亚这种环境),遇到荒年他们自己也可能饿死,所以唯一可行的途径便是不断利用各种权力手段,吞噬其他的田产,把自己养成“土地怪物”(这点在本书先前高文的塞琉西亚社会调查里已说得很清楚),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外概莫能外的,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当然催生“农兵大贵族”了,他们也当然会对帝国皇帝御座展开无休止的觊觎和争夺,在位的皇帝更当然不开心了,故而马其顿王朝的几位皇帝与其说保的是“农兵”(很多人误以为农兵是可怜兮兮的农民或小自耕农,其实是误会了,他们都是能负担全套武器装备的大地产主,起码也是富农阶层,古代的‘狄奥斯’diaosi们真的连兵都当不起的),勿宁说保的是还能占有田产的小农和村社,不让人力和土地全被农兵大贵族给兼并而已。
此外,马其顿王朝皇帝们更多采取的手段便是扶持“新军事贵族”来打击“旧军事贵族”,而普洛尼亚地产就是这种情况下确立起来的。是的没错,普洛尼亚地产并不是科穆宁王朝的锅,实则早在十世纪就出现了皇帝拔擢些亲自己的小贵族(实际科穆宁本身就是新贵族的翘楚),或派遣些信任的监税官员,前往帝国各处去监管田产、林地、海关和集市等,总之就是保障“能把税金给朕送到皇都来”,必要时提供军事服务,也能就此削弱旧的吉那特大贵族力量。当然作为回报,皇帝会给这群“监税人”些许税金抽成,会将他们监领地的产出核算成表册档案即praktika,来保障对方的抽成收入,但是是不可以世袭的。说白了普洛尼亚地主与其说是军事阶层,不如说是包税人和农兵结合的变种。所以谈起普洛尼亚地产,就说皇帝改弦易张,搞封建采邑或搞“拜占庭式的骑士制度”,未免简单粗暴其实在是古代农兵制度的替代和发展而已,哪怕到了极度衰落的帕列奥略格王朝,普洛尼亚地产也保障了皇帝能在小亚残余的地盘里征募起五百名重装骑兵。
不过后来科穆宁王朝军事斗争形势一直很紧张,原本romana式的国家秩序始终未能恢复,海关和贸易权益也丧失了,为了保有一支军队,科穆宁的皇帝们也只能进一步把权力下放,给普洛尼亚们在地的税收权、司法权,让其占据人力、土地和特权,国家由“帝国形态”变为“王朝形态”,即皇帝和贵族们分割国家,公职事业逐渐私人化,互相用血缘亲缘关系来维系纽带。
但这并不代表普洛尼亚地产就是罪魁祸首,核心问题还是君主的威势衰落了,国家的领地和海关沦丧所致。(未完待续。。)
第112章 Pronoia(下)
事实上,攻灭拜占庭的奥斯曼帝国在17世纪前采取的军事制度也即是普洛尼亚的翻版,即着名的timar制度,苏丹的官僚们将军事地产精细核算好,抽取部分充当骑士阶层(西帕希)的服役报酬,西帕希同时也充当该地产上督导耕作和税收的角色,timar同样不世袭(但若是西帕希死后,子嗣同样可以参加苏丹的军队,此地产也会优先考虑授予子嗣),其受益人名单要呈交苏丹亲自审核,并会加以定期轮换,一旦西帕希长达七年都没有为苏丹提供过军事服务,那么他的timar将会被没收。
timar制度有效地支持了奥斯曼帝国奇迹般的扩张,并成为欧洲噩梦长达三百年,它被证明是那个时代最科学最有效的军事制度,当然这个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瑕,也不可能久弥新。当近代军事制度盛行后,它不可避免地衰亡了但我们没理由因为一个实行了五百年的制度最后没落,就说它从未发挥过作用,或从未先进过。事实上正是因为拜占庭的科穆宁王朝推行了普洛尼亚制度,军力得到迅速回升,阿莱克修斯时代能拉出去野战的人头不过两万,约翰二世即达到四万,而曼努埃尔一世则能动员七万人。。。。。。timar和普洛尼亚制度也和日本中古时期的军事制度相似,大名给麾下武士的土地增益也分为两类,知行和宛行。宛行即是享有收益,但不世袭占有的土地封赐。
其实,高文的“圣俸福音制度”也即是普洛尼亚地产和timar制度的变种,它的优点在于便于急速扩张领地(人人都知道,圣俸地产越多,自己的所得也越多),在守御战里和侵攻战里都能士气高扬(前者为了保卫圣俸,后者为了增加圣俸,并且立功越多圣俸也越多),士兵容易精锐化(士兵领取圣俸收益,并不直接和田地捆绑,能集中呆在营地当中安心军事操练,能最快地接受新武器和新战术,奥斯曼帝国在1470年后才开始火器化,但速度效率非常快,很快就组成了支让欧洲国家咋舌的火枪、火炮队伍),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业生产。
当然缺点并非没有,比如一旦帝国的领地扩张达到瓶颈,便会让军事进展陷于停滞状态,另外为了核算地产、监察军事阶层,也需要支专业而庞大的官僚集团,权力也会不断走向集中化,集中化必然带来僵化(鼓吹集权有效率的人,显然看硬币只看一面,依我看集权的最大危害不是别的,恰恰就是僵化,僵化起来或干僵化的事特别有效率不会详细阐述,也不撕逼),当然这不是身处这个时代的高文所考虑的问题,因为高文是个不折不扣的务实主义者,如果有可能叫他搞集体农庄他都无所谓。在高文的心目中,一旦优点大大超过缺点,它就是好的制度,就值得采取。
哦,苏拉把普洛尼亚地产的前生后世给描述了下,水平有限只能说得这样的粗略,但绝不是为了水字数(纯洁的眼神),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这个时代和高文的举措,所以十分十分重要((☆w☆))。
言归正传,高文断然否决了普洛尼亚地产的特权,让所有在场来投效的骑士都很尴尬。
不过很快大主保人的机要官菲拉克托斯却举出了折衷的方案:保障所有普洛尼亚骑士们原本登录在帝国档案上的诸色收益不变,折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