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激动莫名,就在军师司马懿和徐庶的带领下,齐刷刷跪在了堂中,呼道:“吾等誓死追随主公,开盛世,救黎民。”

    似赵云这等真心为民者,眼圈都红了。他们不免想到,什么汉室,都是狗屁不是,只有主公当了皇帝,天下人才有好日子过,教导员说的就是对。

    高远深有感触,亲自下堂,一一搀扶起自己的名臣良将,个个拍肩膀,道:“你我协力,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

    所有人,都在这大义之下,忠心爆表,max,直接就成横杠了。

    这就是高远提出的相对论,没有对比,不知变化的巨大。

    白皮书最后提到,欢迎所有人,来并州定居,州牧高远将会给与土地,房屋,农具,乃至于工作。

    众人离开的时候,司马懿若有所悟,对徐庶道:“主公这可是一石二鸟啊,这白皮书檄文传出去后,百姓会怎么看其他诸侯。其他诸侯那里一定会动荡,民心顿减。而我主的声望,就会暴涨!”

    徐庶也举一反三道:“来日,我军走到那里,都会获得百姓的支持。”

    司马懿和徐庶不得不佩服高远,心说我主果真英明,宣传自己打击敌人两不误。

    其实,高远并没有想这么多,但是呢,他的政策符合民心,就算他不刻意如此,事情也会这样发展。说直白点,那真是躺在床上睡觉,这威望不用刷,也是噌噌的望上涨呀。

    果然,白皮书一经发出,全天下为之震动,从来没有一名诸侯发布过这样的檄文。

    中原,许都,曹操府邸,议事厅。

    曹操先是仔细看了看白色皮书的制作,这边打开来看的时候,脸就黑了,一拍桌子,“高孟严太卑鄙,太无耻了。他这是**裸的告诉全天下人,他自己个的功绩有多大,太无耻了。更无耻的是,他一句夸自己的都没有,就将自己夸成一朵花了。”

    似郭嘉,荀彧等人,脸色微变,心说主公这是被气糊涂了,开始乱说真话了。他们又一想:“高孟严这一招也够狠,一下子就将所有诸侯在民间的威信清零了,只有他高孟严,才是救国救民的人。”

    郭嘉不免说道:“高孟严竟有如此手段,以前在许都的时候,可没看出来。”

    多新鲜,以前高远还没穿越呢,这不是穿越了吗。

    “你们别瞎咋呼了,赶紧像个对策出来?以前的高孟严?以前的高孟严就是装得。”曹操黑着脸说道。

    然而郭嘉和荀彧等人知道,高远这一招,是无解的。郭嘉直言道:“除非改革现在的制度,不然……。”

    他虽然没有说完,曹操也醒悟了过来,就此,千古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高远后世我军的制度下彻底败北。如同后世的大光头一样,干瞪眼,就是没办法。

    然而曹老板毕竟是曹老板,他一拍桌子道:“清明吏治,秉公执法,与民生息,禁止士族再在地方上圈地,尽可能降低高孟严这一招的影响。”

    郭嘉等人深以为然。

    但是,影响已经来了。

    “报,主公,大事不好了!”这时候,程昱狂奔了进来。

    曹操黑着脸,道:“何事?”

    程昱抹了把汗,急道:“各地传来消息,许多村子里的人,都走了。”

    “百姓都去哪了?”曹操吃了一惊。

    “去并州了。”程昱实话实说,又道:“各地地主大户,已经和佃户们发生了冲突,不让佃户走。纷纷请求地方守备兵支援……。”

    曹操顿时傻了眼。

    程昱大冷天直冒汗,道:“百姓们纷纷喊出了口号。”

    “什么口号?”曹操瞪眼道。

    原来人们看到后,谁不想去并州,难掩向往美好生活的激动,在与地方士族争执中喊出了口号。

    “去并州,就有土地,我发愤图强,全家就有好的生活!”这是男人的口号,

    “去并州生孩子!”几乎所有女人都听到过身边有孕妇难产死去的消息,女人们因此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我要去并州学习,并长大!”这是孩子们的口号。

    “并州人都富了,肯花钱,去并州发财!”商人们也是忍不住这般喊道。

    程昱冒汗不止,又道:“百姓们说了,没地也就算了,竟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

    郭嘉、贾诩、荀彧等人也开始冒汗。老贾诩不禁心里惊道:“这些人也够狠的,老百姓种谁家的地是自由,这不种他家的地,都不行了。这就跟我不去你家饭店吃饭,你就要揍我是一样的,这太欺负人了。土豪劣绅,高孟严这形容的真贴切。”

    曹操没想到一份白皮书在民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他顿时就在后世我军的攻势下,彻底傻眼了,“这可如何是好?”

    “是啊,这可如何是好?”众人面面相窥,不是郭嘉等人不够聪明。是他们实在跟不上高远后世与现代相结合后的脚步。

    就此,高远引导的,民间倡导的,轰轰烈烈去并州运动,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 并州有个高孟严

    轰轰烈烈去并州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是华夏百姓在千百年前,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向往和平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今社会,生活的困苦,让百姓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东西了。反而是士族的迫害,让百姓对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深恶痛绝。很多百姓早就想要远离这伤心地,去过新的生活。

    但是天下那里都一样,走出去,反而死的更快。

    但是现在不同了,并州有个高孟严,他是百姓的大救星。他发布了招民定居的白皮书,各地心向的百姓,举家开始迁徙。

    在轰轰烈烈去并州运动下,冀州、幽州、衮州、青州、豫州、徐州、司隶等等。数以百万的百姓,密密麻麻行进在荒野之上。

    “你是去并州吗?”

    “我也是去投奔高将军的。”

    “咱们组队吧。”

    各地百姓携手,携全家,跋山涉水,不远万里。理想一致,那就是同志,因此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爬雪山过草地一般,前往并州。只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脚步不息。

    短短时间内,数以百万的百姓,在向并州汇聚。

    这收拢民心,又不影响统治地位,现在与后世相结合的制度。在郭嘉这些人看来,这绝逼不是人能够想出来了的。

    然而话又说回来,他们已经被腐朽的士族制度蒙蔽了双眼,束缚了思想的同时,也束缚了手脚。

    当白皮书出现后,天下百姓的反应,再一次证明,腐朽的制度。是一定搞不赢先进制度的。

    另一方面,白皮书传到了荆州,刘表看到后,便感到跟自己的关系不大,道:“我荆州距离并州太远,百姓是绝对不会去的。”

    白皮书传到了东吴。孙权左看看,右看看,又看看张昭这些人,心说高孟严这招玩的不赖呀。他便感到,自己应该学习学习,也好对付江东这些门阀,他大手一挥道:“沿江封锁,禁止百姓北渡。”

    似乎蜀中、西凉等道路艰难距离太远,百姓无法远足。皆期盼高远的军队能够尽快打过来,好跟着一起“闹革命”,当然不是革高远的名,是革士族的命。

    至于徐州的刘备,被攻打的焦头烂额,已经顾不得。只有被围的两座孤城,的确也碍不着他的事。

    但是马上就要夺取徐州的袁绍,可是要有五州之地了。这必须是要碍着他了。

    徐州,下邳城外。袁军大营。

    眼看着围城中刘备的兵力锐减,胜利在望的袁绍这几天十分喜悦,但他看到白皮书,得到各地百姓都去并州的消息后,当时就踢了案几,骂道:“好呀。合着全天下,就他高孟严为百姓做什么事了?我们就没做?”

    田丰等人面面相窥,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怎么办?”袁绍焦急问道。

    是啊!怎么办?

    许都,曹操府邸。

    士族出身的荀彧,急忙道:“主公。绝不能犹豫,一定要将所有的佃户,钉死在村子里,决不能让他们出村。他们走了,就没人种地了。既然各家地主请求守备兵相助,就尽快行动起来吧。”

    寒门出身的郭嘉,冷哼一声,心说是没人给你们世家大族种地了,才是真的。

    然而郭嘉是忠于曹操的,他也知道,曹操的势力建立在士族之上,曹家、夏侯家本身就是士族,盘根错节下,很难对士族动手。因为必定引起极大的动荡,那么,旁边的诸侯就要出手了。

    这就是俗称的尾大不掉,若是割了,就受伤了,别人还不趁机打死你。

    因此郭嘉虽然十分违心,但还是说道:“荀尚书所言甚是,地方上不能没有人。”

    曹操虽然不知道光杆司令这个词,但也知道自己会面对怎样一个结果。于是,曹操狠下心来,发布了命令,派兵进驻村子,封锁各处要道,没有条子擅自出行的人,无论任何理由,杀无赦。

    这是唯一的办法,因此,袁绍也开始实施。

    穷苦百姓,将曹操和袁绍残暴的阻扰方式,形象的形容为“封村”运动。

    在封村运动中,曹操和袁绍血腥镇压百姓的自由,乃至于百姓都是被关在家中的奴隶,只有为权贵种地的时候,才会被放出来。

    如此一来,百姓再一次看清了士族的丑恶嘴脸,更加心向高远。人们纷纷私下里传唱《并州红》,并州有个高孟严,他为百姓谋幸福,忽而嗨哟,期盼他能快到来。

    话说,许都的汉献帝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便认为,只有高远这样为民的人,才是能够解救他的人。他就让自己的皇后伏寿,以见亲戚为名,召来母亲姐妹,传出去消息,让伏完想办法联系高远。将来发展壮大,就来救驾。

    由于血腥的镇压,大规模轰轰烈烈去并州运动偃旗息鼓,但小规模的偷渡,随时发生着。

    然而在镇压开始的时候,也是高远开始接收前期迁徙百姓的时候。

    并州的壶关外,河内、河东的黄河边,密密麻麻全是到来的老百姓。

    司马懿等人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高远虽然想到了人多,但也没想到会短时间内暴涨。

    这物资准备不足怎么办?

    高远大手一挥,“发动群众!对口帮扶,将来帮扶对象富裕了,该还的还,若是能一家亲,还不还都行。”

    各地学堂先生兼职教导员,他们手中都是有高远专门发的竹简,这竹简上,有高远结合后世联系现在搞出来的理论,被称为高孟严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思想教育下,高远治下的百姓,觉悟很高。

    百姓纷纷拿出家里的余粮,救济到来的同胞。这让到来的迁徙百姓格外感动,又真实感受到了高远治下百姓的富裕。纷纷对救济自己的同胞表示,将来一定勤奋起来。以报大恩大德。

    然而救济的百姓却是对被救济的道:“这都是高将军的大恩大德,不要报答我,要报答,就跟我一起报答高将军!”

    因此,并州人口扶摇直上,很快就突破了二百万。逼近三百万大关。

    而袁绍和曹操,更加疯狂执行严格的人口政策,乡间以村为单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都有人把守,就算是讨饭也不能出村,饿也得饿死在村子里。

    麾下人口暴涨的高远,不得不感叹,山西自古以来,都是南七北六中人口垫底的。就算是后世。也只比西藏、内蒙、这些自治区省,海南、宝岛这些岛,北京上海这些省级直辖市人口多。

    但也有例外,就是战乱的时候,山西历来都是好地方,这得力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而司马懿等人,见到高远就两眼放光,就差顶礼膜拜了。一个个忙的腿肚子转筋。但心气却是越来越高。

    ……

    另一方面,就在李家庄劳动改造的许褚三人也看到了白皮书。

    “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这一定是高孟严在粉饰自己。”许褚拿着白皮书,对教导员李墨道。

    李墨笑道:“许将军,最近学得不错,说话都文气多了。”

    许褚脸一黑,然而又有些小得意,心说咱也是文化人了。

    李典和乐进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一定是真的,若是不让,高孟严也不敢檄文天下。因为真假百姓立辩,若是假的。高远就是自己将自己往火坑里推。在他二人看来,高远是绝不会将自己往火坑里推得,所以一定是真的。

    这让二人更加刮目相看,万万没有想到,天下竟然有这样的诸侯。

    “一定是假的!”许褚大肚子一鼓,嚷嚷道。

    正在这时,有牢头到来,“诸位,咱们马上就要转移了。”

    “要杀我们!高孟严的丑陋嘴脸出现了。”许褚叫道,“赶紧给我来个痛快。”

    牢头知道他是个憨实脾气,骂道:“混账东西,竟然直呼主公名讳。杀你个头啊,这冬闲了没有耕作了,近日到来了许多外地的百姓来到李家庄。咱们劳改队,要去帮百姓盖房子。”

    许褚三人自然知道白皮书后,许多百姓都来到了并州。听说高远要给到来的百姓盖房子,三人无法相信。

    然而很快他们就信了。

    三天后,一户人家入驻了许褚三人搭建的木屋之中。

    这一家四口十分高兴,媳妇搂着两孩子,丈夫握住许褚的手,感激道:“我们没有什么能力,但一定好好种地,多上缴公粮。让咱们的部队,吃饱了肚子,好去解放其他地方的百姓!”

    许褚当时就傻了眼,他在曹操军队里带了好多年,任何时候都是老百姓见了军队就跑了。这边竟然关心部队吃饱肚子!

    牢头在一旁道:“别感谢他们,他们都是囚犯!”

    丈夫大吃一惊,他看许褚都有特别的“制服”,以为是军队,没想到是囚犯。然而他很快更加激动,叫道:“高将军治下的囚犯都这么友善,我真是庆幸自己能够在这里定居!我一定会好好种地,发奋图强,帮助高将军去解救更多的百姓。”

    囚犯也友善!许褚嘴巴一张,无言以对。

    众人出来后,李墨便对李典和乐进道:“最普通的百姓,也在为将来努力。而你们,就愿意将这身能力,埋没在种地上?你们难道就不想着,为百姓做一些事情。”

    李典和乐进对视一眼,便感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蛀书虫虫______ 投出月票。

    感谢:喜安蓓打赏。

第一百五十一章 猛将投降

    李典和乐进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侠义之士,这样的人,内心深处都想要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

    他们经过数月的思想教育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感到追随曹操这样的诸侯,其实就是在奴役天下百姓。

    两人对视一眼,扔掉手中的工具,道:“请李墨先生转告高将军,我们愿意投诚,从此追随高将军,解救天下苍生,为百姓出力!”

    为百姓出力,他们说的十分大声而激昂,因为在这里为百姓出力,才是真的。

    李墨大喜过望,便向许褚看去。

    许褚冷哼一声,道:“你们都被高孟严蒙蔽了,这里的一起都是假的,是故意做出来给我们看的,我是绝不会相信的。”

    乐进劝说道:“仲康,你我穷苦出身,不能有所能力后,就化身成为剥削百姓的人。我们有能力,更应该帮助更多的百姓脱离苦难,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天下,只有高将军才是真心为百姓的诸侯。”

    李典从旁强调道:“这是弃暗投明!”

    李墨不禁点头,尤其是乐进所说的,穷苦出身,不能功成名就了,就化身成为剥削百姓的人这句话。这句话总结的很好,不白教育,都会举一反三了。这句话要记下来,将来说给别人听。

    谁知许褚愣头青的脾气上来了,打死都认定,这一切都是假的。

    “仲康!”这时,远处传来声音。

    众人转头望去,就见新来的一队百姓中,有人走出来叫许褚。此人四十上下,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果然是你!”此人跑过来后,上下打量许褚一番。道:“没想到你走了这么多年,现在竟然在高将军这里。”

    许褚大肚子一鼓,眼珠子一瞪,道:“许老捻,你怎么从谯县村子来这里了?”

    这许老捻是许褚一个村子里的,而许褚跟随曹操后就离开了村子。他也因此从一个农民成为了一员驰骋疆场的大将。

    许老捻高兴道:“这还用问,当然是来投奔高将军了。你没听到过那句童谣吗?”说到这里,许老捻激动起来,唱道:“并州出了高孟严,他是百姓的大救星,忽而嗨哟,百姓都来投奔他!”

    他唱完一拍许褚的肩膀,道:“咱们许家村许多人都来了,还有许多人来晚了。被曹孟德的兵扣住了。听说,曹孟德杀了许多人,不叫咱们来过好生活。曹孟德真不是东西……。”说到这里,他疑惑看着许褚,“我还以为你是跟着杀人狂曹孟德,没想到跟的是大救星高将军,好,实在是太好了!”

    “许老捻。分房子分地了,快来呀!”这时候有人喊道。

    许老捻大喜过望。叫道;“没想到我许老捻活了四十三,也有分房子分地的时候。仲康,咱们下回聊,我请你喝酒!”

    人走了,只留下目瞪口呆的许褚,还有意味深长看着他的李典等人。

    许褚终于是垂下了头。喃喃道:“俺错了,俺投降。俺绝不会帮助坏人,欺压百姓的。”他是个憨直的人,心中善恶分明,穷人出身的他。绝不会去欺压穷人,昔日为了救百姓,他还一个人力敌黄巾群贼。这边开悟了,自然就能放下一切包袱。

    许褚瞪大眼睛道:“曹公不是说要平定天下,解救黎民吗?怎么现在成了这样,还要杀百姓?”

    李典和乐进对视一眼。

    李典道:“争霸天下总是要站在义的一方的。”

    乐进道:“所有人都说为了黎民苍生,便是黄巾张角也这么说,然而到最后,真正为了黎民苍生的,只有高将军。”

    第二日,三人加上李墨,就来到了晋阳。

    高远府邸,议事厅。

    许褚一进来,扑通就跪了,哭的稀里哗啦的,嚎叫道:“高将军,俺错了,俺不应该跟你对着干。俺不跟着曹孟德,他不是为了百姓。哇呀呀,气死我了,这么多年,我竟然全干的是帮助士族欺压百姓的勾当!”

    高远吓了一跳,没想到许褚这位纯爷们,哭的比娘们还惨。然而,显然,许褚是大彻大悟了,是真心悔过。他急忙走下堂,就说掏手绢的时候,想到这都是媳妇的,于是就用衣袖,为许褚擦了擦脸,拍肩道:“知道就好,知道就好,以后多为百姓出力。”

    他就对李典和乐进道:“既然你们已经想通透了,也就不用服刑了,从今天开始你们都自由了,想去哪就去哪。但是,一定要为百姓做一些事情。”

    李典二人简直是五内动荡,心说天下竟然出了这样一位诸侯,真是天下苍生的幸事。我若不追随,还有何脸面说:以天下苍生为念。于是两人拜倒在地,呼道:“愿以此生为高将军效力,为百姓做事。”

    高远大喜过望,心说你们士族累世经学人才众多,我这边寒门义士,人才也不少。

    他大步返回堂上,转身站定,道:“两位来投我高远,真是我高远的荣幸。”于是,他便加封李典为忠义校尉,乐进为勇义校尉。

    “谢主公!”李典、乐进再拜,便退到了一旁。

    许褚有些傻眼,憨问道:“那我呢?”

    李典、乐进便向堂上努了努嘴,许褚恍然大悟,扑通拜倒,堂中便是一阵乱晃,果然是猛将风范,叫道:“许褚愿为主公效死,从今以后,主公让俺往东,俺绝不往西!”

    高远十分欣慰,随后想到,许褚统率力可能稍弱一些,但做侍卫可是一等一的,便说道:“仲康,你就跟在我身边,做一名侍卫长,你可愿意?”

    许褚一愣,随后大喜过望,他没想到高远竟然如此相信他,给与这么重要的一个职位,“俺愿意!”他用袖子就将脸上的泪水一擦,腾腾腾就走到了高远身边,这边一站,拳头就攥了起来,望着堂下的诸人,都跟看仇人一样,心说谁要是敢上前,俺这拳头,就要了谁的命。

    高远连收三将,似许褚这样的人,只要投顺,忠心是绝对不用质疑的。就此,以大义为旗帜,高远身边聚拢了越来越多的人。

    ……

    高远的召民政策,重点还是北地和中原,虽然曹操、袁绍出手反制,但依旧有百多万人口来到了并州。

    虽然还不能跟河南、山东、河北这些地区相比,但近三百万的人口,已经让高远可以全面开发建设山西了。

    这一日,高远召集司马懿等文臣开会。

    司马懿等人一进议事厅,就看到了高远身边的许褚,不由喜悦主公又收三员大将,我军战力如虎添翼。这边人口增加后,就能够扩军,距离兵出山西争霸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众人参拜,各自入席。

    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高远还是十分满意的,但他还有另外的想法,见到司马懿、徐庶、邓芝这些政务要员都来了,也就说道:“并州人口倍增,许多工作可以开展和拓展,你们对今后的政务,有何看法?”

    众人早就想好了,司马懿出班道:“正在逐步安置移民,到了来年,钱粮收入大增,便能招兵扩军。属下与徐庶军师商议了一下,初步制定了一套夺取冀州的策略。”说着就拿出来一桶竹简。

    高远只是大致看了一下,便暂时放下来,说道:“只有巩固根基,才能进可攻退可守,我今日想到了一个方案,说于你们听。”

    司马懿等人洗耳恭听状。

    高远也就开始说道:“我准备将并州以及河内三郡,规划成为四个区域,执行专门有针对性的区域建设。”

    有针对性的区域建设!司马懿等人从来没有听到过类似这样的内政方案,不禁想到,一定是主公又有了新的执政方式,于是一个个更加洗耳恭听了起来。

    高远让许褚拿来了治下的地形图。

    随后,开始规划境内各地。首先,他将并州北部四郡,划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区域。北部四郡也就是后世内蒙古区域,可以为高远的军方和民间,提供马力、牛羊。

    其次,就是雁门郡所在的大同盆地定为以能源产出、工业产出为主的地区。当然,这是后世的叫法,现在也就是工匠制造。众所周知,大同盆地是华夏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铁矿也十分丰富。

    能源加铁矿,工匠聚集后,就等于军械装备,和各种民间所需的工具。

    再次,就是黄河岸边,司隶河内三郡的农业产区。

    最后,太原郡,作为高远治下的中心点,将会作为商业地区进行建设。

    这样,高远就有了工业区,产粮区,商业区,养殖区。他突然发现,并州果然是个好地方,比青徐山东、关中河南都要有综合性,什么也不缺。又有大河,大山为屏障,怪不得李唐能够以此为根基,成就大唐盛世。

    司马懿等人震惊于高远的区域专项建设理论,这先进的内政建设理论,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高远随后指出,只有专项、大规模、标准统一,才能够充分开发山西地区,并快速稳定的生产、积累。

    专项、大规模好理解,但是司马懿等人无法领悟高远提出的“标准统一”。

    高远的后世理论下,似司马懿、徐庶这样的大才,也不得不像个小学生一样,虚心请教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叔总是输

    高远为了治下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他提出了标准统一的理念。

    堂下的司马懿虚心求教,道:“主公,何为标准统一?”

    堂上的高远笑道:“昔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这让秦国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手工制造业的标准,统一起来。”

    他又道:“比如,车辕,车轮、铆钉、木楔。距离遥远的两地,在制造上存在一些差异。这样的话,当甲地的马车进入乙地,若有损坏,很难马上进行维修,这就耽误了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嘛。”高远笑道。

    司马懿、徐庶等人恍然大悟,他们立刻就能够举一反三,不禁赞道:“主公提出的这个“标准统一”,对手工制造业相当重要。各行业之间,也能够加深联系,加快流转的速度。”

    随后高远指出,武器装备的制作,也要高度的统一。这样一来,才能够大规模的集中生产。而士兵们有了制式装备后,更能协调,提升战力。

    司马懿、徐庶等人个个精神抖擞,唰唰唰记录高远的讲话精神。能够辅佐一位明主,真是大慰平生。

    于是,司马懿等人便按照高远的指示,开始进行区域建设。重点就是大同盆地,这里有铁矿、有煤矿,工匠集中后,那就是兵工厂呀。

    二日后。

    徐庶愁眉不展的来见高远。

    大军师皱眉头了,高远心里咯噔一下,急忙道:“元直,难道发生了大事?”

    徐庶一礼,忧愁道:“属下与司马军师商议后,准备迁入大同盆地五万户。以建成主公的产业区。但大同地区虽然有许多矿藏,但地处半干旱,草木太少。若是大规模安置移民,房屋建设成了最难的环节。”

    徐庶说到这里,又一礼道:“即将冬至,若是无房。恐百姓艰难。恐怕,要到来年才能够建成制造产业区。还有就是,由于移民的大量涌入,其他地方的木材也开始短缺,有许多移民,恐怕今年冬天很难住上自己的房子了。”

    高远本打算建成制造产业区后,运用大同地区的煤矿加铁矿,迅速大规模换装部队,预计在明年春季增强军队战斗力。然而现在十一月了。不能让人大冷天没有地方住。

    另外,移民的突然大规模到来,带来了建房难的问题,这问题若是处置不好,这么多投奔自己的百姓,却是无家可归,这名声骤降不说,一定回出现太多问题。他眉头一皱。“木质房屋无法大规模建设,可以烧砖呀。秦砖汉瓦嘛。”

    徐庶闻言一琢磨,他也不懂这烧砖。

    于是,半个时辰后,高远就来到城西郊外的一处砖窑。

    砖窑的师傅们,听说高远要来,一个个十分兴奋。过年的衣服都提前拿出来穿了。距离远远的时候,就跪在了路旁。

    高远急忙下马,一一搀扶起来,就学着后世大领导的模样,嘘寒问暖。

    当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