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家兵来自于世代耕种他们土地的佃户,需要服士族的徭役。

    厅中的各家士族十分愤怒,“决不能让高孟严推行他的土地改革。”

    “这无疑是将我们逼上了绝路。”

    “祖先的土地岂能拱手交给别人。”

    “高孟严就是黄巾贼!”

    高远绝不会是黄巾贼,他就要比张角那些人的思想先进多了。负有高远特色的封建农民土地所有制改革,会为这个时代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堂上,王家家主王泽,眉头紧皱。他曾经是东汉代郡太守,而他的儿子后来更加了不得,是魏国的司空。他的家族,是并州最大的门阀,良田万顷,佃户过万。所以他也能够想到,高远为何第一个拿自己家做试点。

    王泽依旧相当的冷静,道:“诸位稍安勿躁,明日那高孟严就会来到这里,待我试探一番,再做打算。”

    第二日,高远如期而至。

    他不免有些震撼,因为这王府修建在一座丘陵之上,面积极大,竟然还有十米高的城墙,跟欧洲的城堡差不多,当然了,是富有东汉建筑特色的城堡。

    司马懿急忙说道:“主公,王家曾经靠着城堡,挡住了数万黄巾军的进攻。”

    司马懿应该是在提醒什么,高远闻言点了点头。

    当高远来到城堡门前的时候,王家上下百多口出迎,随行的奴婢密密麻麻不计其数。四周更有身穿皮甲的刀斧家兵,个个也算是威武。东汉时候的兵,也就是些木片子串起来当铠甲用,若不是高远从袁绍那里敲来了一万套铠甲,士兵的装备还不如这王家。

    有钱有粮有人,土皇帝,高远算是见识到了士族的强势。但高远不会有任何畏惧,因为毛爷爷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高远看了一眼司马懿,正是有士族私兵的支持,司马懿才成功发动了高平陵政变。随后,得到太多士族支持的司马懿,成功完成向曹操的转变。士族是必须要取缔的,因为士族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相冲突,只是占有大量生产资料而不交税就可见一斑。

    “参见高将军。”王泽率领全族行礼道。

    不一会后,高远堂上高坐,张辽、赵云侍立左右,周仓扛着方天画戟。他还没有说话,王泽就先说了,他躬身一礼,十分恭敬的说道:“高将军大驾到此,真是柴门有庆,蓬荜生辉。将军入驻并州以来,王泽一直没有机会得见,今后但凡有用得着王家的地方,将军但说无妨。来日夏收,王家必有五千石军粮送至军前。”

    高远遍观四周华丽的厅堂,心说你这里是柴门的话,我那里就是狗窝了。不过他也是知道,这是表忠心了,开口就是五千石,比鲁肃家富多了。

    而在高远这边,土地改革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为什么刘备的蜀中能够调集70万大军,并能支持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次北伐。是因为刘备这批人进去后,他接受赵云的意见,还田地房舍于民。这让太多人口不会被士族控制,就能够被刘备朝廷所用。

    而孙权在江东三代,一直都没有多少兵,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江南门阀根深蒂固,牢牢控制着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

    高远示意,司马懿拿出竹简交给王泽。王泽看的时候,高远说道:“你们王家,二十年前只有千顷,而如今万顷。这多出来的土地是如何获得的,相信不用本将军说,你比我要清楚。”

    王泽一听,额头上的汗就下来了。他当然知道自家的家产是如何暴涨的。

    王家跟后世土豪劣绅一致,无外乎勾结官府巧取豪夺。

    司马懿从旁说道:“我主的新政,你将这些土地还给当初的人家,新的土地制度下,你家会保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你可以自己种,也可以出租给其他人,不过租金,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司马懿私下里小声道:“王老大人,小侄私下里劝您一句,如今的天已经不同了,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了。主公并没有剥夺我们的家私,虽然失去了土地,但还有许多其他的生财之道。”

    司马懿虽然跟随高远的时间不长,但他敏锐的发现高远与其他诸侯的不同。一开始,他本以为高远只是简单为之,然而很快他就发现,高远有一整套成型的理论。这理论博大精深,竟然是能够取代现行的制度。并且司马懿的智慧,能够看出先进性。

    这让司马懿十分期待高远的未来,并因此开始安安稳稳做事。追随一位或能真正改变天下的人,这是司马懿这样的人最好的选择。

    当然,高远只是采摘后世一些能够结合当今的先进理念,对这个时代稍加改革,重点在于农工商,政治上用后世封建王朝更加先进的中央集权制度,并不会与他的霸业相冲突。

    可以说是富有高远特色的封建制度。

    这些办法措施领先东汉数百年或者上千年,对于司马懿这样能够理解的人来说,必然是十分惊人的。

    但是高远也无法一蹶而就,还需一步一步的事实,土地改革,敲掉士族是第一步。统一的售卖、租种制度下,他可以允许有勤奋致富的开明地主,但决不允许有士族。

    然而似乎能跟司马懿想到一起的人,太过翎毛凤角了。比如王泽,他满脑子里只有土地,土地就是士族生命的观念根深蒂固。他压下心中的愤怒,他绝不会放弃土地,于是拖延时间,躬身一礼道:“高将军,能不能给老夫一些时间。”

    “也好,本督等着王老的消息。”

    高远走后,王家炸开了锅,上下三代顿时就将王泽团团围住。

    “不要吵了!”王泽的面目渐露疯狂,狠声道:“既如此,马上派人告知诸位家主,愿对抗高远的,可尽快带兵前来王家城堡。在去传讯袁公,我并州各族,支持他重新夺回并州。”

    随着王泽的命令,无数信使策马疾驰而去。

第九十一章 都是纸老虎

    高远离开了王家堡垒,下山的时候问道:“仲达,你看这王泽会如何?”

    司马懿早就有了计较,进言道:“主公,观王泽的模样,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谨防其串联其他反对的家族,若是引来了袁本初或是曹孟德,就成内忧外患。”

    高远闻言点头,他要对并州士族动手,当然有第一手的资料。这王家有五千家兵,各地士族的家兵加起来,一万多人。这股力量,在人数上竟然比他的军事力量还要多。

    这就是士族能够改朝换代的缘由。

    他立刻命令张辽布置细作,安插在各处要道。

    果不其然,当高远返回晋阳县城府衙的时候,消息就传来了。

    “主公,抓住了王家许多信使!”张辽奉上了书信。

    高远打开来看,佩服司马懿智谋的同时,脸色也阴沉了下来,冷哼一声道:“王家勾结其他家族内乱,在外求援袁本初入主并州。”

    司马懿暗道一声不妙,进言道:“主公,只是王家就有五千家兵,又有堡垒之力,旦夕难下。若是袁本初再来,曹孟德或许也会有动作,我军危亦。”

    张辽和赵云等人脸色一变,这是有很大概率发生的事情。若袁绍、曹操真的来攻,高远又一时间拿不下内部作乱的士族,三面夹击有败无胜。

    司马懿不由说道:“主公,在这件事情上,或许有些操之过急了。”

    高远不动神色,问道:“仲达,你有何办法化解?”

    司马懿眉头一皱,道:“暂停土地改革,分化拉拢。”

    高远微微一笑,有些方面,他不如司马懿太多,但有些方面,他比司马懿看的更透彻,“王泽这些人,只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纸老虎!”众人对视一眼,他们当然知道纸老虎是什么意思,但他们无法相信。

    司马懿惊道:“主公,掌握天下权柄的士族会是纸老虎?”

    高远望了他一眼,看来司马懿已经开始将自己跟士族撇开了,这令他十分佩服司马懿顺势。当高远开始实施土地改革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担忧谁会谋朝篡位。“百姓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纸老虎。”

    在赵云和张辽等人还是不解的时候,司马懿领悟了一些,他已经开始期待能够见识到高远运用这股力量。司马懿提醒道:“主公,若想继续推行土地改革,就需要快速消灭王家,就能够震慑所有反对者。我们,能够快速消灭王家吗?”

    虽然司马懿十分期待见识高远运用百姓的力量,但他还是持有很多怀疑的。

    许多时候,压迫百姓的权贵都忽视了百姓的力量,这来自于他们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和一生的高高在上。他们认为,百姓天生就是服从他们,服侍他们的,便是司马懿也不例外。

    高远起身,众人急忙起身,只听他说道:“传我的命令,告知王家土地上的百姓,王家拒不执行本督的土地改革,并负隅顽抗。本督将会讨伐王家,需要他们的支持。”

    “喏!”众人领命而去。

    下午,高远调集二千兵马,再次来到的王家堡垒,这已经是他在并州所有的机动力量了。

    这一次,王家堡垒戒备森严。这王家堡垒很大,给高远一种攻城的感觉。

    “主公,还不见四周百姓有动静?”赵云十分担忧,看王家堡垒外墙三丈还高,又有五千家兵在内,若是强行攻打,本方二千人损失殆尽或许也攻不下来。

    这也是司马懿所担忧的,若是无法快速拿下王家这样的士族,内外勾结下,随着袁绍、曹操势力的介入,高远的势力就会有瓦解的危急。

    然而没有片刻,四周传来了喧嚣声。

    众人举目望去,就见大量百姓扛着锄头、木锹等农业工具,铺天盖地而来。

    对于高远治下的百姓来说,土地改革无疑就是天方夜谭,所有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然而当高远真的开始实施,兵锋直指王家的时候,便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消息传来的时候,高远就获得全部贫苦百姓的心。土地改革会获得百姓支持,这不用去质疑,因为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

    对于穷苦百姓来说,高远就是他们的救世主,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就是他们的太阳。他们会毫无保留的支持高远,谁反对他,百姓就会消灭谁。

    到来了有一万多人,都是王家土地上的佃户,除了妇女小孩其他人都来了。随着时间的流失,还有更多其他地方的百姓到来。

    “耕者有其田!每一位人都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土地。”高远说出了这个时代,最得人心的政治纲领,这又与他的霸业不冲突。显而易见,土地在士族手中不交税,在百姓手中,却是能够让高远获得赋税收入。

    “耕者有其田!”百姓呼声响彻天际。

    “高将军万岁!”百姓的呼声直冲斗霄。

    高远率领数万百姓,来到王家堡垒近前。堡垒中数千家兵,面对一望无际的人民海洋,心生恐惧。

    王泽也是心里哆嗦,但还是强撑着道:“高孟严,你强收我们的土地,你这是在与全天下的士人作对,与朝廷作对。”

    然而,就算是高远不做对,士族支持的袁绍、掌控朝廷的曹操依然要消灭他。

    与士人作对又怎么着,天下更多的是寒门之人。郭嘉、徐庶乃至诸葛亮都是寒门,赵云、张辽、徐晃、许褚、关羽这些大将,连寒门都不是,只是平头老百姓。

    司马懿感觉已经见识到了百姓的力量,这一招呼就是数万百姓云集,非常人所为,不过他依旧十分担忧,道:“主公,若是百姓损失太大,会对将来不利的。”

    高远哈哈一笑,道:“不会有任何损失的。”于是,他一挥手,找来几位德高望重老者,便吩咐了一番。

    随后发生的事情,大大出乎司马懿等人的预料,他们也终于知道什么是百姓的力量。也终于知道,高远为什么说一切士族都是纸老虎。

    感谢:坏坏倩雯,莫拉蒂科的打赏。

第九十二章 士族大逃亡

    王家家主王泽和他当过匈奴中郎将,雁门太守的兄弟王柔,率领五千家兵守备王家堡垒。

    这堡垒城高三丈有余,曾经抵挡过张燕数万黄巾军的攻击。

    所以,在王泽和王柔看来,就高远这二千人的正规军,就算加上两万老百姓,也无法攻破自家的堡垒。

    王柔望着外面的高远,不屑道:“不出半月,袁公的大军就会来到。高孟严首尾难顾,必败无疑。这些愚蠢无知的百姓,想要我们家的土地,门都没有!”

    王泽一阵点头。

    就当他二人鼓舞士气戒备森严,等待可能进攻的时候。就见高远兵阵中走出十几个老头子,一个比一个老。别说攻城了,拿个拐棍也费力。

    王柔大吃一惊后,哈哈笑道:“难道高孟严就靠这十几个老头子攻城。”

    王泽顿感匪夷所思,不知高远是如何打算的。

    就见十几个老头,那一个个虽然走的慢,跟蜗牛一样。虽然面对城头五千敌军,但一个个面不改色心不跳,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对高远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城上王泽俯视,发现这些老头都认识,是各村元老级的人物,“喂,老家伙,你们干什么?赶紧麻溜的滚开,若是不然,休怪弓箭无眼。”

    老头们对视一眼,心说虽然弓箭无眼,但拿弓箭的是有眼睛的。

    这时,赵家庄的赵太公,突然在城头发现了自己孙子的身影,老人家气的不轻,拐棍一举,虽然没有锋芒,但嶙峋不容小视。老人家吐气开声,呼道:“小兔崽子,赶紧的,麻溜的带着咱赵家庄的人出来。”

    “啥?”城头上拿着长枪的赵成一愣,“太公?”

    赵太公大怒,叫道:“小兔崽子,高将军打士族分田地,你想怎么着?不想让父老乡亲分地,还要杀你爷爷不成?”

    “啊!”赵成惊呼一声,有些恍然。他一开始来这里守城,也是习惯听士族老爷的话,这才来到。这边又听老太公的话,顿时有所领悟。

    城下赵太公看到还没有动静,彻底愤怒了,举着拐棍砸地,叫道:“赵家庄的子孙,都给我滚出来!”

    憨实的百姓子孙都是孝顺的,见到祖上辈老太公发怒,只听叮叮当当兵器坠了一地,数百人转身就向城下跑去。

    “哇呀!”王泽和王柔嘴巴张的能够塞下一个鹅蛋,就这么张着嘴,面庞抽搐的对视一眼。

    随后,王泽仿佛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叫道:“抓住逃兵,射死这些老不死的。”

    他一阵手舞足蹈的大叫下令,却是感到背后有人拽自己,回头望去的时候,就见是王柔,叫道:“拉我干什么,快指挥兵丁射死这些人!”

    王柔此刻早没有了刚才的嚣张,面色恐惧中冲王泽努了努嘴。王泽顺着看去,就见自己的家兵们,个个面色不善,要吃了自己的模样。

    紧跟着城下就传来苍老但豪迈的呼声,“谁若是助纣为虐,就不是我李家村的人。”

    “张庄谁敢帮助王家,全家剔除家谱……。”

    “死了也不能入祖坟!”

    百姓原本是不敢反抗士族的,但有了领袖就不一样了。随着各村老太公的喊话,各村出身的家兵,纷纷扔了兵器下城。

    王泽和王柔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些家兵,都是从佃户家里抽的壮丁。这边人家老太公一喊,全散架了。

    转眼之间,王家数万平米的堡垒就空荡荡的,家兵跑了,连奴婢也跑了,只剩下王家百多族人。

    这些家兵跑出堡垒后,在老太公们的带领下,呼啦啦全跪在了高远马前,在众多父老乡亲的指责下,一个个声泪俱下,检讨自己。

    司马懿等人被震惊了,他们这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百姓的力量。这才真正知道,为什么高远说强大的士族阶级其实都是纸老虎。这些士族的一切都建立在百姓之上,如今百姓有了另外的主心骨,这些人自然就什么力量都没有了。

    当然,这种现象目前只出现在高远的领地内,其他地方的百姓,世代被士族奴役,没有领导者实难反抗。

    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高远就攻下了有三丈高围墙保护的王家堡垒。随着张辽、赵云等人带兵进入,王家百多人被押了出来。

    王泽泪流满面,悲哭道:“高将军,小人知罪,小人愿意奉献出土地,只求高将军恕罪。”

    高远心说,本督已经不用你奉献出土地了。像王家这样,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投降,都这么搞,高远以后还怎么混,要费多少心血去收拾这些反复无常的人。

    于是,高远大手一挥,“召开公审公判大会。”

    司马懿惊问道:“主公,何为公审公判大会?”

    高远正色道:“就算是本督,也不能无理由的处置任何人。用大汉律法,公开审判王家之人。”他就对百姓说道:“王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你们谁家受到过王家的迫害,尽管说出来,自有本督为你们做主。从今天开始,再没有人能够毫无理由的欺压你们。”

    高远点了点司马懿等人,“便是本督手下的这些人,犯了法,也会秉公处理,就算是本督,也是如此。”

    “高将军万岁!”百姓发自肺腑的欢呼起来。

    就此,高远完全赢得了民心。

    消息传出去后,各地准备一起起事支援王家的士族肝胆俱裂,他们深知,王家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别说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联合在一起,就算是真的联合在了一起,也不会是高远的对手。

    人家喊一嗓子,自己的私兵就瓦解了。

    那么怎么办?

    办法很简单,跑吧。

    于是,奇特的景象出现在高远治下的各处郡县乡村之中。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各家士族打包,大小数百车大逃亡。而各地百姓受到了王家事件的鼓舞,他们自发的组织了起来,追上了逃亡的士族。

    而士族的家兵,说白了都是佃户。如今有了高远做主心骨的佃户翻身农奴把家坐了,士族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反抗力量吧。

    跑路的士族眼瞅着一片片的百姓围追堵截,士族们只好抛弃了绝大多数的家私,骑着马一溜烟跑路了。

    士族全跑了,这对高远来说是个好事情。

    他的土地改革因此得以顺利实施,但他很快就面临了一个极端的问题。

    “主公,各家都跑了,各地没有官员管理了。”司马懿对此十分担忧,人各有所长,百姓种个地是把好手,但不通经学管理地方根本不可能。而没有“累世经学”的士族官员的管理,地方岂不是无序要大乱了。

第九十三章 孟德本初图谋不轨

    随着高远的土地改革,各地士族纷纷大逃亡。并州的士族全跑去冀州了,而河内、河东等郡的士族,全跑到了曹操那里。

    消息传来,天下士族为之震动。而天下百姓更加震动。

    士族大骂高远卑鄙无耻,而百姓称颂高远的义举,只恨不是并州人。

    许昌,曹操司空府。

    “报……!”曹洪大步进了议事厅,奏道:“主公,河内、河东众多家族的人已经来了。”

    堂上的曹操与堂下的郭嘉等人对视一眼,曹操挪了挪屁股,又安坐下来,挥手道:“带他们来见我。”

    转眼间,十几个中老年人来到了议事厅中。郭嘉等人见他们破衣烂衫,披头散发的模样,一阵心惊肉跳。这些人他们全都认识,往日里那都是衣着华丽的富贵气派,如今都成这个模样了。

    荀彧十分愤怒,叫道:“高孟严怎能如此对待士人?太无礼了!”

    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土地改革嘛。

    荀攸、程昱立刻愤慨中呼应荀彧。然而出身寒门的郭嘉和贾诩沉默不语,因为高远做了他们一直想要劝曹操去做,但绝对做不成的事情。

    荀彧等名门之人呼应,这让到来的士族有了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十几个中老年人立刻就哭了,纷纷哭诉高远的“残暴”,不在董卓之下。

    曹操一听很高兴,心说高孟严这算是得罪了天下所有士族了,历史已经证明,得罪天下士族的每一个好下场。然而曹老板不知道的是,后世太多历史又证明,凡事瞧不起百姓力量的,都没好下场。

    便是曹操这样的一位伟大人物,在历史局限性下,也看不出高远即将获得的力量的强大。

    曹老板很高兴,顺带脚也骂了几嗓子。

    谁知到来的落魄士族话音一转,开始祈求曹操发兵征讨高远,夺回属于士族的土地。

    曹操的热情立刻就从100度降落到了20度,因为他如今已经没有了大举进攻的力量。

    随着夏季的即将到来,在衮州,兵马调动频繁的袁家,给了曹操极大的压力。他不止一次大骂高孟严卑鄙无耻,若是年初他能够在河内取得突破,形势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曹操表达了来日方长,应该从长计议。士族们十分委屈,纷纷又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后,就开始请求曹操安置,也就是要房子要地。

    曹操一听,气的浑身哆嗦,心说高孟严来到了的时候,你们一个个望风而降。如今高孟严要土地改革了,你们这就跑回我这里了。然而曹操不是高孟严,士族来投奔他,他必须要接纳。于是乎,他只好表示会上奏朝廷,安置这些士族。

    落难的士族们暂时走了,曹操的议事厅内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

    “报……。”曹洪又走了进来,“主公,刘备的使者孙乾来了!”

    话说刘备从袁绍手中阴来徐州后,着实风光了一阵。他本以为和曹操联手,就能够共抗袁绍。谁知高远的突然崛起,无形中打乱了刘备的布局。

    曹操和袁绍都去掐高远去了,而袁绍力量大可以两头作战,中原这边就找软的掐。

    刘备自己也不争气,屡中田丰的计谋,因此丢失了大半地盘,如今坚守小沛和下邳一带,请求曹操支援。

    这现实里面可不跟游戏一样,游戏里有敌人来犯,你招呼一声盟友,当时多少万人打一场立刻就分输赢,上下也就一个月。这现实里几乎都是一年半载以上的打,结盟大多数只是敌对目标一致,不见得派兵帮你,派兵不见得就帮你打到底。

    所以,纵观整个三国,虽然结盟但真正派兵助战的几乎没有。就算刘备和孙权结盟几十年,就算是赤壁之战,也是各打各的。结盟的意思就是,双方不敌对,双方敌对的目标一致。

    孙乾请求曹操出兵,又委婉表达了不应该去招惹高远。

    曹操也正在后悔这事,但面对实力强大的袁绍,曹操暂时无法完成进攻的准备。他好言安抚走了孙乾后,便对众位谋士道:“有细作来报,袁绍在这个冬季,广散各郡钱粮招兵买马,累计动员兵力二十余万。下个月夏收后,他一定会有大动作,你们可有好的建议?”

    袁绍经过冬歇期后,手下兵马暴涨到了二十余万,然而这依旧不是袁绍的真正的实力,他还有余力增加更多的兵马。毕竟,就算是袁绍死后,三兄弟各自还有十余万人。

    而曹操,西北一线面对西凉有三万,东南一线面对江南有一万,洛阳-官渡一线有三万。西北、东南的兵力是不能动的,不然就镇不住马腾和刘表了。

    而刘备如今已经被袁绍打残了,只剩下三万多人,龟缩在小沛和下邳一线。

    曹操和刘备加起来只有六万,却要面对袁绍二十万的压力。曹操虽然依旧坐在许昌,但已经坐如针毡。他此刻有些后悔,若是初春的时候没有对高远用兵,他现在就有足够的兵力防守。

    这时,郭嘉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主公,可封高远为并州牧,以朝廷的旨意,命令他去征讨袁绍。此乃二虎相争之计,消息传出去,袁绍一定会主动进攻腹地背后、实力最弱的高远。这样一来,袁绍就无法真正威胁到我们,而刘备的压力也能得到缓解。主公就能够积蓄力量,暂时与刘备携手,共同对抗袁绍。”

    就算是郭嘉,现在也不提什么十胜十败论了,因为袁绍已经恢复了昔日创业初期的英明果断,并驱逐了郭图等人,河北集团内部因此团结一致。

    一时间,在曹操心中,好像只有高远和袁绍没有困难,那就让他们两个打吧。

    于是,曹操立刻去找汉献帝,册封的诏书一挥而就,大个玉玺一盖章,就送了出去。

    ……

    另一方面,并州的士族跑到了袁绍这里,也是一阵哭诉,紧跟着就要求袁绍安置。

    袁绍比曹操更来气,他几乎要叫了出来,“高孟严打并州的时候,你们若是全部起来反抗,就高孟严那点兵马,能够逐一攻下你们的堡垒?玛德,现在倒好,都不敢打了,全跑来我这里了。”

    然而袁绍四世三公是天下最大的士族,也就是士族头,天下所有士族都看着他呢,他不能不管来投奔的士族,只好给这些士族安置地方。

    兵强马壮的袁绍作出了自己的决断,在大规模进攻中原之前,必须要消灭了背后的高远。

    他这个谋略是正确,沮授、田丰也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看来,只有不足一万兵马的高远,根本就不会是袁绍的对手。清除这北面唯一的威胁后,才能够全力以赴争夺中原。

    所以,在曹操二虎相争计策发动之前,袁绍已经作出了进攻高远的决定。

    “高孟严只有区区万兵,还需守备各地,能够调动的不足五千。这一次,我十余万大军一鼓作气,不灭高孟严,绝不回程。”兵强马壮的袁绍,气势很足。

    感谢:莫拉蒂科,大气污染,锟kun少,王刀切雷的打赏。

第九十四章 政务五条

    话说高远在治下搞土地改革,丈量土地,按照人头分配。事情不做不知道,一做就是一大摊子,根本就顾不得别的事情了。

    好在文有司马懿、陈琳、辛毗等人保驾,武有赵云、张辽等人护航。加上士族大逃亡,省力太多,又有民众的支持,一月之内,高远就搞定了土地改革。

    一时间,并州、司隶三郡,田间地头充满了百姓的欢声笑语。

    百姓的劳动积极性高涨,生产力必然也是突飞猛进。

    由于高远赶在夏收前土改,这算盘一打,嘿,粮食竟然从预计一万五千石,暴涨到了五万石,钱财增加到了一百万贯。

    这真是士族被打倒,高远百姓皆吃饱。

    高远不得不感叹,士族就是有钱。士族是不交税不服徭役的,士族有钱不等于朝廷有钱,士族的钱愈多朝廷的钱就会越少。怪不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的国力不强,屡屡被外族入侵。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给士族闹的。

    这一天,高远兴高采烈回到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