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后世的家庭总会在不经意间浪费一些电和水,增加一些生活成本,但是根本不影响生活品质。
尽管如此,高方平依旧需要石中奇招揽来的各种人才高手,有多少要多少,需要他们从贼的角度去反研发,钻钱庄的漏洞。
有问题从来都不怕,只要及时发现去解决就行。事实上古往今来,没有一件事可以做到完美。
严格来说现在钱庄支票的漏洞并不大,加上高方平会砍人的名声,其实损失非常少,损失的钱,比高方平养这方面的高手匠人的代价少的多。但高方平依旧下决心烧钱养他们,目的就是最终研发出一套成熟的、真正能在全国铺开的银行模式。
初期困难,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将来的某个时候,一定会因为现在地基打的牢靠而受益。
现在真的无所谓,就是怕他不出问题。也就汴京和孟州两个地方,有问题甚至高方平亲自去孟州,也就两三天的路程,很好解决。所以作为试点和标本,如果能把问题解决,完善整个运作模式。那么将来扩散全国后,就能节省几十倍的精力和人力。这就是研发型技术人才的最大作用……
徐宁亲自来工地说捧日军第八阵,基本开始勉强能用了。
骑射、枪棒、体能等等方面还差的远,但好处是装备精良,有原本的亲军班底做指挥构架,纪律和精神面貌已经很不错。在提高吃食标准以及皮鞭的威压下,冲阵的劲头和胆识也基本没问题了。
“距离真正的精兵还远,但在洗脑攻势下,敢冲锋的悍兵基本炼成了。”这是徐宁这个指挥官做出的总结,当做攻坚战果汇报给了高方平。
大家都以为高方平在这里颓废,而实际上高方平虽然始终躺工地喝茶,却一直在观察整个工地上厢军的作为。
观察下来,高方平已经完全放弃了训练厢军的想法,颓废到一定程度的是没救的,比如细胞坏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把手脚砍了。
看到张叔夜调来的这一军人马时,高方平就知道他们作为军人不可能有救了。这样的军人只有裁撤一个办法。大宋的沉兵弊政实在太严重,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七用于军费,就是这样花费出去的。却还没有办法收手,就是王安石也扭不过来。
厢军的存在不是为了战斗,而是把这群人集中起来给口饭吃,免得他们去造反,避免他们加入丐帮。
这样一来他们基本是喝粥的,又没任何的社会地位和荣耀感,破罐子破摔。说是说当做工程兵用。而实际上士气之低,之懒惰,没有上进心。
只有在你投入大量人力用鞭子驱赶的时候,才能做活。
这些,就是高方平的评价。
第112章 议论
但好处是,厢军在这样颓废懒惰的大环境之下,不用太用心,就能发现一些还算勤快,又有才能的人。
连日待在工地用心观察,高方平发现了百多个有用的人。真的很可怜,三千人的厢军,高方平只看上了百多个。这百十号人也绝对不是军人,但是高方平却认可,他们是不错的建筑人才,合格的包工头。不算匠人,却能把匠人制作出来的各种器材操作出心得、倒逼匠人去改进的人。
高方平专门记录下来了这些人的名册,将来打算把这些人全部撸走,那么一只专业工程队的人才骨架就有了。
知识就是生产力,专业就是竞争力。说到打战是种师道牛,但是老种把sx的人丁掏空,建城也进度有限。将来高方平的工程队出来之后,就能让老种见识什么叫建城了。
而说起大宋的弊政沉兵,要想国家还有救药,这些厢军最终的命运就是裁撤。
动过裁军主意的相爷不是一个两个那么少,但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裁下来的人不能去造反,那么就必须有饭吃。这是一个永恒的规律。但是田是有限的,大宋不禁止土地的兼并,田已经集中在了较小的人群的手里。
所以其实说起来,裁军的问题,本质就是经济问题。
一但社会繁荣起来以后,产生多少就业岗位,那么就可以裁撤多少厢军。这是能量守恒,否则就要出大乱子。而经济要繁荣起来,唯其三点,老百姓的安全感,商道的畅通,稳定的货币体系。
所以,大宋最大的毒瘤绊脚石就是山贼土匪,以及滥发的大十钱,大五钱,铁钱。
而这些东西,高方平已经在着手解决了。如果能有个十五至二十年,应该能解决。如果有相位在手的话,这个过程就会几何式加速度缩短。
其实讲道理的话。某些方面大宋已经被前面的诸位相爷做的很出色。近乎四层的城市化率,这在公元1100年的古代农业社会,这是一个世界奇迹。
这样的人口集中率,造就出了大宋的另外一个世界奇迹:商业繁荣度。
农牧时代,商税收入超越其他全部税务,最高纪录一亿贯的财政收入,这又是一个璀璨的奇迹。
有商业就有各种交易,有交易就有需求,而有需求,就有人去制造,制造过程就会出现创造和发明。所以大宋的各种制造技术,工艺水准,文采风流等等,妥妥的领先世界几百年。这又是一个不可超越的奇迹。
当然这么强大的底子被蛮子打的不要不要的,也算个反面大奇迹。
就是这么怂的一个大宋,昏君奸臣多如牛毛,却愣是抵抗了蛮族近三百年,才被最猛的蒙古蛮子推倒了。而且如此**懦弱不堪的大环境下,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发生全国性农民起义的两个王朝之一。能做到此唯其一点:大宋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是“穿越级”的,全靠生产力在支撑。
也就是说除了怂一点,贪官拿的再多,皇帝再挥霍,用于抵抗蛮族的军费再夸张,但是凭借在这个时代奇迹般的生产力,老百姓依旧有粥喝。所以没有真正的全国性农民起义。
将后来号称日不落的英国强盗,要是就大宋这样的底子,那是五个地球也不够他们经略的。
而有点搞笑的是,上述的种种奇迹在大宋的发生,那个被无数人痛骂的“田地兼并国策”,立下了一半的功劳。
农耕社会最大的问题在于家家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是自给自足,几乎没有商业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无人去制造、创造、发明。最终造成落后,人人都有得吃,却都吃不饱。
然后人人几乎都被自己的田地给栓住了,所以农耕社会几乎没有用于发展制造的人力。
但是大宋坑爹的国策,让脑子灵光的权贵大量去兼并农民土地。造就了失去土地的人大量朝城市聚集。
也就是说,北宋时候真正出现了“集群化、资本化”的农耕初级形态。造就了耕地的集约化使用,出现了第一批专业“农民”。由此释放出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进入城市,奇迹般的做到了中国2006年的城市化率。
正是这些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的百姓的务工需求,劳动人才的大量释放,创造出了这个时代的制造、发明、文化、工艺等等的巅峰,没有之一。当然同时造就了地球历史上山贼土匪最多的王朝。
奇葩的是赵匡胤是个鬼才,他强化儒学地位,设计的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蛋疼国策,竟做到了封闭农耕社会的飞速城市化而没有引发天下大乱,延续近三百年没有全国性性的农民起义,挨打了三百年才被推倒。仅讨论此点能力的话他们算是无出其右了。
大宋其实什么都不缺,缺少的是一个关键时候的领路人,一个千古名相,一个真正引发工业革命的先驱。
因为没有工业,所以大宋强大的经济潜力,无法有效转化为战争能力。再加上很怂,所以就成为一头有钱的肥猪,被蛮子干的不要不要的。
让那群士大夫拥有军伍强国的思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凡强悍的武将,没都被他们捉去杀了的很少。但其实关键不在这里,等真正有了工业,可以开挂虐蛮子的时候,那群文人谋算别国的财富和领土时,会比武将猥琐二十倍以上。他们不是没有侵略性,他们只是没有能力的时候胆子小而已。该猥琐的时候他们脑子动的比谁都快,军人和他们比弱爆了。
就这样的在躺椅上yy着,高方平把这些想法的框架和要点记录了下来,花点时间,又是一篇系统性的策论可以出炉了。而且也会是高方平此生在大宋最重要的一篇策论《论工业强国》。搞吏治,查贪官,清君侧什么什么的,听起来名声不错,其实通通都不是核心,只要工业的初级形态搭建,不论贪官再多,皇帝再昏,老百姓就是想饿死都难。军人就是想输掉战争也难……
与此同时整个汴京的各种圈子,也到处充斥着对高方平的讨论。
什么话题都有,《高衙内三戏李易安》的戏本依旧还在传颂,《燕小乙和高方平的那些事》居然也开始出现了。
不得不佩服大宋这些吃饱了没事的家伙的八卦能力,此种能力来说在这个时代,那也是一个奇迹。
“其实那小子虽然猥琐,但却是一个大才,听说他在bj的时候出了一词《永遇乐》,经典啊!”
“有什么经典的,乱七八糟,奇词淫巧,不知所云。”
“你一个杀猪的,你懂什么!”
“猪肉平最近霸占了一个bj美女,天天躲工地上折腾,你们听说了吗?”
“这关老子们什么事,哎,朝廷懦弱,辽国和西夏的使节迟迟没有离开,还在谈议和,估计朝廷最终又要卖国了。”
“我是屠夫,这些我不关心,有没人知道,高大人府里的猪为什么能有一百二斤的体格?”
“傻子,猪最高可以长到千斤你不知道吗?一百多斤有啥好奇怪?”
“妈的你才是傻子,老子当然知道猪可以到长千斤,我只是在奇怪,高府的那批小猪从出生到现在只是四十日,居然那么大,并且种很好,看体格是最能杀出油来的猪。”
“听人说这是高方平的秘方,他发明了一种叫复合饲料的东西,并且有这一套比较神秘的饲养方式。”
“一群傻子,东京只有贱人才吃猪肉,那叫脏肉!”
“把这拿着羊腿的异端拖走打死!”
……
高方平所部知道的是,因为富安得到了高方平的真传,手下混混们又得到富安的真传,这些人又是深入基层和百姓接触的,所以导致目下汴京的有些大头百姓们,口语和语法习惯都很奇怪。
手下们基本每天都会收集一些街市上的动态消息。
除了大头百姓之外,其实上层的富贵圈子,也经常都会产生对高衙内的讨论。
“听说吗,名将曹忠上任孟州兵马监押,他乃是官家开年以来第一任武举魁首,把孟州练的兵强马壮,铜墙铁壁一般。”
“噗……”
“你喷水的时候换个方向如何,大家都是斯文人,我都不想骂人。”
“老子们将门的事,你们读书人懂个屁,曹忠那厮要是可以叫名将,我家爹爹简直就是孙武在世了!”
“粗人武夫,比喻都不会,历史都不读。孙武时代的战争算什么?我朝的富弼韩琦等等名臣可以吊打一百个孙武。”
“我不服,为毛没有我大狄青,我祖上曹彬也被你吃了啊?”
“曹彬狄青和你一样是武夫,坑国害民攻打皇室,这些你们干的不错。唯独你们打不过蛮族!导致我汉娃年年流血!”
“老子……老子……”
“你最好不要咬牙切齿,武夫,你敢动我一下,我爹爹就弄死你爹爹。”
“算了算了曹兄,这些太学里的书呆子就没有好惹的。”
“真个欺负我将们无人,老子约了我哥们高方平来,你们迟早吃不了逗着走。”
“高方平忧国忧民的栋梁,乃是老子们士大夫阵营年轻一代的中流砥柱,什么时候是你哥们了?我们得到消息,孟州大乱的时候,高方平就在孟州,我就奇怪了,没有文臣督军的时候武臣怎么能打战?如此看来,曹忠平乱的时候应该是高方平督军!”
“噗噗噗……”武夫们纷纷喷饭。
“我又没说错,他乃是我大官家钦赐的文臣,也通过了考试,现在乃是真真正正得读书人。”
“额,你口里那个读书人我还是了解的,他写的字,和我这个武夫用脚写的差不多。”
“武夫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那手字我六岁时候就写出来了。高方平能出《永遇乐》,你行吗?”
“《永遇乐》没听过,他专门祸害女人的那段岁月你们咋不说?”
“粗人武夫懂什么,他那叫名士风流,放荡不羁。你要是听得懂,我马上给你引经据典,说几个例子。”
“先别吵,高方平放下身价的去从事农牧,且听说于工匠之道也有心得,传说发明了奇宝,贡献图纸给匠作监,已经造出了玩物贡献官家?我家爹爹进宫见官家,偶然看到奇宝,心痒难耐惊为天人,可惜,那只有皇家有。否则再贵,也要买来送与她。”
“又是个精虫上脑的书呆子,那不是奇宝,而是我将门奇才大高方平研究出来,专门就是操作了要卖给你们的,哈哈。”
“你等武夫,又怎能理解咱们满腹经纶人士的特别与骄傲,就算是个坑,我也要买,因为它是独特的、高贵的、精美的,有意义的。再贵我也会买。正如十五寒窗,也阻止不了我获得满腹经纶的热情,你等武夫,你怎么能够理解咱们文人的骨气和执着。”
“好吧,你们这些傻…逼文青赢了。有你们在,猪肉平想不发财也难。”
……
第113章 不再低调
除了中上层的纨绔圈子外,顶级的圈子内也充满了对高方平的议论。
“鬼才,那小子是我大宋的又一个妖孽,发明了诡异的东西,联合张商英一起蛊惑官家,厉害啊。”
“是啊,老夫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论及年纪和高方平差不多,可高方平造器械,建猪场,升官发财,讨好官家,事事干的有声有色。反观老夫那个逆子,除了逛窑子,还是逛窑子,固然文采不错,但是天天在青楼摆弄文辞,博取名妓好感,似乎也没有什么用?”
“你那个儿子就不用说了,本来就是个傻…逼你还以为他是什么?”
“放肆!”
“好吧其实我儿也差不多……”
“其实两位大人无需争执,猪肉平没你们想的那么好,两位的公子至少有家风,名士风流,反观猪肉平简直无法无天,整日里欺行霸市便不说了,前有调戏赵相儿媳的劣迹,这次听说他从bj回来,又把人家明媒正娶的夫人拐走了,简直是个无赖,名声那叫一个烂!”
“哈哈,他高家两害虫又不在乎。不过老夫得评价,他制造的玩意真个有趣,要是能买到就好了。”
“别想了,皇家的东西,很少拿出来世面上卖的。”
“是啊,这么好的东西,说起那个会发音的精美盒子,还有许多传说呢,你们听闻了吗,听说乃是汉代诸葛家的不传之谜。一直到了唐,这才第一次出现在皇家,乃是杨玉环独享的东西。烽火戏诸侯的那个****为博美人一笑弱爆了。听说杨玉环心有淤积,闷闷不乐长达三月之久,吃荔枝都不开心。眼看着消瘦了下去,就快死了,然后……无需烽火戏诸侯,仅仅一个盒子,杨玉环便痊愈了。“
“真的假的,为何不见记录于史?”
“这等不传世的东西,怎能见于正史?乃是野史密文,你学问差的太远,不知道乃是正常的。”
“咦,为何老夫从高方平手里,花三十万买盔甲之前,也听到了不少类似的传说?”
“张步帅你就是个粗人武夫懂什么,捡到宝就先去偷笑,等你弄明白苏轼的手迹为何比老夫写的字值钱千倍还买不到,你就会为你买到宝贝而大感庆幸了。”
“为何老夫感觉你们这群文人真的脑子有病呢?”
“把这个老将军拖走打死!”
……
晚间,高俅脸色凝重的进入书房的时候,见宝贝儿子提笔于灯下书写。
“疯了疯了,目下的汴京城已经入魔了,到处在吵架。我儿啊,你的名声越来越坏了,到处都有人在骂你!”
高俅有点慌张了,以往只是朝廷的文臣御史们喜欢弹劾高衙内,那个其实还好,可是这下满城风雨的,的确有些感觉心惊肉跳,像是要出事的节奏。
高方平放下笔道:“爹爹勿忧,虽然到处有人骂我,但也到处有人挺我,不是吗?”
“是倒是如此,但老夫见惯了各种风浪,却没有经历过这局面。你给老夫说道说道。”高俅道。
高方平想了想道:“王安石拜相的前几年其实也和我现在差不多。他从做知县开始就一路被人戳脊梁骨,也一路有人挺。不要以为他有多完美。议论我,骂我,就对了。好歹让大家知道了我高方平的名字。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但是爹爹你懂一个道理吗,默默无闻的人可以做幕后助手,但是不会登入青云,就算登入了也做不了事,就像赵挺之现在一样,只能随波逐流,人们甚至对出自他口里的话不感兴趣,那么儿子问这叫宰相吗?或许没人追着戳他脊梁骨,但同时也代表他的政策看看就算了,人家甚至讨论的热情都没有。这样的宰相,真叫宰相吗?他做不了事,其实不是他没有想法,一个宰相要召集幕僚军师出谋划策何其简单。他老赵处处受制,唯其一点:身望!”
高俅捻着胡须思考许久,微微点头道:“为父勉强认可你小子的话。但你不是素来低调吗?为何忽然就这样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高方平眯起眼睛道:“不可能永远低调的,除非我真的不做事,愿意永远混吃等死。但显然我是要做事的,那就必然会有这个过程,无非是迟早的问题。我想过再隐忍些年,但同时我害怕错过机会。目前看蔡京的复出被延迟,张叔夜宗泽的异军突起,老爹您弄张商英回京在一旁虎视眈眈。bj之行,也让儿子看到了梁子美身上出现的机会,他和蔡京同床异梦的同盟并不牢靠。基于这些种种原因,目下乃是朝局最混乱的时候,但所谓乱世才能出英雄。所以儿子我认为不宜再低调,要开始做事了,那就快狠猛,先做到一鸣惊人,拥有身望。要让大家伙养成习惯的记住我高方平这个人。做到这步就行了。心理学是个很奇怪的领域,习惯就成自然。现在我又没犯什么罪,连实缺也没有,很小的一个官员。所以争论再大骂声再大,也不会有人想着动我。那么这是一个契机,现在就让老百姓,让朝廷诸公,让官家习惯于关于我的负面消息。“
“习惯关于你的负面消息?”高俅愣了愣道。
高方平微笑道:“是的爹爹,咱们任何时候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也从来不会有不挨骂的宰相。那么怎么来减轻我做事被人骂的负面影响呢?对,就是在我毫不重要的时候,让百姓,让官家,都养成听我被骂的习惯。一但习惯了,将来我出政策的时候只要不让官家吃亏,他就不在意了。否则如果我变为一个完美的人,到处对我歌功颂德,让官家默认了我是个不会犯错的人,那就坏事了,一但有天某个脑袋有水的御史一弹劾,那就是光头上的虫子,特别显眼,官家就会特别在心。这些就是宇宙规律,有一种人从来不病,但是到晚年只要病一次,就起不来了,可以准备棺材了,因为他的身体里已经习惯了‘太平盛世’,根本没有免疫力。他的身体里用于和病毒细菌作战的‘免役力军队’早就腐化了,就像咱们的厢军一样。”
顿了顿,高方平再道:“蔡京在一定的时候可以做到权倾天下。但他有个最致命的问题是:没有身望。然后他太在意自己的名声,想尽一切办法堵住别人的嘴,只说好话。其实这就是他最大的无能。一个完全没人骂,又时时刻刻讨官家高兴的人,换我是官家,我是不放心的。这就是蔡京已经掌权,官家喜欢他的时候依旧罢相的原因所在。而身望,对于宰相太重要了,这是蔡京管不好天下的原因,要说聪明他比谁都聪明。但是正如爹爹你带兵依靠放纵手下吃空饷一般,蔡京也是这样做领袖的。但从现在开始充满争议的铺垫,我高方平若有天能登入青云,我却可以依靠身望雷厉风行,带着支持我的那一半人逆流而上,去实干,去做事!只要天天有人骂我,天天有人弹劾我,而又让国库丰满,那么官家就会放心我,不会轻易罢相。”
高俅思考了好久,有些落寞的叹息一声道:“老夫真的老了,高家也终于有后了,儿啊,为父总有一种感觉,蔡京不会倒,但他却斗不过你。兴许你会成为他一生的对手,但是最终你却扳不倒他。”
高方平微笑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必然的,如果我永远做小官,倒是可以真正的干掉蔡京,但如果我做宰相,却相反弄不倒他。这个道理我懂,什么时候弄倒他,基本也就是退位的时候了。历史上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了。而此点上,但凡做帝王的就会有这样的共性和特点,不喜欢真正的权臣一家独大。”
此点还真是不需要太聪明皇帝们就会这样的操作,这是直根在皇帝血液里的东西。大宋的制度其实很难出现真正的权臣,前朝诸位名相的努力,鬼才赵匡胤的设计,其实是一套相对不错的制度。只要不遇到真正昏君到极限的人,其实大宋没什么问题。
就连蔡京秦桧其实都不算权臣,但是真正的大权臣,诸如史弥远贾似道之类的权相真正出现后,亡国其实就真的不远了。
赵佶不是明君,但是此点上其实他不算太昏,蔡京历史上起起落落,几度罢相又出相,各种所谓徽宗六贼的出现,其实就是赵佶在玩平衡之术。
可惜赵佶虽然懂这套,选人的眼光却不咋地,历史秘闻中赵佶最先选出来的“反派”乃是枢密使张康国,传闻他受皇帝密令监督蔡京。结果这老小子也做了些事,却被蔡京狠狠收拾了一次,然后就变乖了,现在眼看赵挺之大势已去之后,作为仇人,老张却站在蔡京的一边。相反另外一个清流骨气张商英真个是斗志昂扬,都被蔡京弄去远处放羊了,但是他照样彪悍,随时随地做好和蔡京单挑的准备。
老张是个喷子,很有趣的人,逢蔡京必反的大喷子,自带饭盒的“五铜钱”。
之所以用大奸臣术把他弄回京来,主要是高方平觉得这个家伙很欢乐。他除了喷蔡京,还会不给面子的一脚踢飞梁师成,然后高方平照样会被他算计,有需要照样会被他喷。这很好,京城和朝廷会变得很欢乐。
就是因为张叔夜、张商英、宗泽这些个心狠手辣的大喷子崛起,所以高方平敢提前放弃低调,加入目下混乱的朝局之中去“逐鹿”了。妈的这三大喷子虽然是名臣,却是高方平也做好了有朝一日和他们对喷的打算了。因为他们这些人是不会随便给人面子的,对高方平也不列外。
比如高方平才因为怂恿老种的事被张叔夜叫去喷了个毛飞。算好和张叔夜还有些善缘,然后张叔夜脾气也不算老火爆,这事要是遇到宗爷爷的话,高方平就算是文臣,也要被他按倒殴打的。老宗不是喷子,是个打手。真被他打了也百打,找不到告状的地方。
说到小种经略相公,奸臣老爹脸色凝重的道:“乱了!朝局真的混乱了!妈的老夫第一次见识过这样的局面,几日前还在主战的赵挺之,以及刘中书两家伙,现在不吭气了,变为了中立******。原本一至主和的蔡党,看出官家有议和的意思之后,也变为了******,竟是不对西北战事提及一句。相反老夫却以武臣的角度在主战。而张叔夜和宗泽这两奸臣太过分了,直接在朝堂上就辱骂老夫主战乃是祸国殃民,他们不但弹劾老夫,还请求官家议和,说是实在打不下去了。”
高方平险些昏倒了,高俅竟然自诩为栋梁,说老张和老宗是两奸臣。剧本拿错了不是?
但是对此只有苦笑了。其他主和派那是为了政治需求。而张叔夜和宗泽,则是站立在户部和工部的角度,实在没有办法之下想求和的。他们和蔡党赵党两伙棒槌可不同。他们都是懂军的人,一但他们没有把握供应西北这个大坑了,那就会坚决反战。因为他们可不想中途出现幺蛾子,一但断档,就等于坑了国朝唯一能战的种家军。
所以这两喷子反战是为了让种家军和国家回血。此点气节蔡党赵党是没有的,喊句战多简单啊,一但出事他们也不会救种家军,只是推卸责任,随便找个人背黑锅就过去了。
高俅现在也是无脑喷子了,什么兵事也不懂,只因为高方平说主战,他就开始喷张叔夜和宗泽。
“哎……”高方平叹息一声,面对这个时局竟是没有一丝办法。
所有的问题就出在江南,最大的产量地被大十钱闹的,今年收不到一颗粮食。却没有办法,如果还收税的话,高方平真的要做好去江南平乱的打算了。
专业工程队也只有个锤形,还远远不健全不成熟,所以在西北也发挥不了大作用。
高方平喃喃道:“看来历史就是历史,议和已经不可避免。所幸这次小种经略相公战力爆表,很意外的打到了西平府,碉堡了。如此战果,议和的时候底气就足一些,兴许拿到的条件会好些。”
第114章 一**臣的战斗
高俅又道:“我儿想的没错,的确如此。早前你去大名府期间,为父知道官家是想议和的,且做好了全部土地还给西夏人的打算。但时值朝局大乱,赵挺之相爷等人主战之后,种师道竟然在不等命令的情况下抢劫西夏边境,建城,开战,还吓得西夏蛮子不敢动弹,如此一来官家就算懦弱,也有点认可老夫说的我朝兵强马壮的说法,官家还经常夸奖‘高卿用心了,把朕的军队训练的很好’。所以种师道虽然不听话,但他的战绩却成为了目下谈判的筹码。就算现在有辽人介入,官家依旧不同意归还土地给西夏,只同意议和,也如此,让辽国南院枢密使朱温舒很恼火,迟迟谈不好。听枢密使张康国说,辽使威胁的意味越来越浓厚,大有借助大名府辽人街的事件,挑起边境摩擦的意味。”
高方平冷冷道:“辽人虚张声势而已,其实他后院起火,女真部族的叛乱让他现在比谁都虚弱。”
高俅叹息道:“我儿你这么想,官家却不这么想啊。以为父的经验看,最终会各退让一步,种师道停止碉堡,退回长城以南,只归还一部分土地。”
高方平不乐意,但是也得承认,这是目下的时局,所能产生的最大可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