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这下好,他小子又拿出如此丧心病狂的大捷,这样辉煌的情况下,老蔡也不敢随意提及“停战谈判”了。以往那可以用户部钱粮不足做幌子,但此番高方平耗费的钱粮根本不是问题,最关键的他小子总能通过战争发财。这方面甚至比打仗的能力更强,怪哉了。

    赵佶听着这样的喜报,嘴巴都险些笑歪了,“看吧,朕也不懂是怎么打赢的,总之朕是有眼光的,你们都白操心了。”

    高俅老儿急忙道:“陛下圣明啊!小儿主要是运气好,全靠陛下培养任用贤能,才能成事。运气会用光的,长久用兵也于陛下您的仁德名誉不利,总归兵事者,总能带来生灵涂炭,粮食灾害,疫病灾害,不可持久。”

    这正对赵佶的意思,于是赵佶念着短胡须道:“是啊,朕这也想着打赢了,小高卿家也快班师回朝了吧?”

    陶节夫早先是担心小高吃白马军司的亏,这下听到干掉了白马军司,那当然代表还有更大的利益,于是老陶猥琐了,出班死谏道:“陛下,老臣誓死不同意这个时候班师,一场战役打赢,这只是刚刚开始,不把由此带来的红利好处挖掘干净,那老臣不服,高方平他不服,他麾下为国牺牲的战士也会不服。”

    听又不能班师,赵佶一阵郁闷。其实刚刚赵佶那些话,都是皇后娘最近来逼问的。

    赵佶也这才想起来问西北来的传信兵:“回答朕,和白马强镇军司拉锯一役,小高卿家部战损几何?”

    小兵尴尬的磕头道:“回陛下话,战损……”

    见他吞吞吐吐了,许多人、特别是三衙系的军官们嘘嘘了起来,看起来伤亡不容忽略啊。

    “快些说来,吞吞吐吐的干什么。”陶节夫皱着眉头喝道。

    “战损不到一千人。”小兵说出来无比的尴尬。他吞吞吐吐不是因为伤亡大了不敢说,是因为这个结果太玄幻,万一说了出来宰相们不接受,来个“谎报军情忽悠圣上”拖出去砍了那就哭瞎了。

    我了个去~

    听到这样的战损比例,陶节夫相公脑袋一歪,笑倒在地上扑街了。

    大殿上异常安静,没人说话了。因为这样的结果那真有忽悠朝廷、把人当做傻子的嫌疑的。所以谁都不是傻子,不跟着起哄。要说高方平能打赢萧合达,这个说出来当然是有人信的。然而不到千人的战损开什么玩笑?那对于三万大军而言,基本是可以忽略的零伤亡了。

    说的难听点,换个人去,仅仅行军带着三万大军在疫病多发的夏季,水土不服的在草原上行军,不用去战,自己的损耗和各种疫病,也能有伤亡数字。

    高方平就猥琐在这,他能依托各种战地医护手段,各种卫生条例什么的,再配合他那诡异的营养论,有效休息论,始终把宋军体力体质保持在优良的状态下。

    果然,他实实在在的底层变法,那是从他出道起就在准备的。

    白池草原会战的结果实在太彪悍了,以至于蔡京和张叔夜也无法相信,拿过了军报观察,最终确认了,各种签字,纸质,北方装运使高方平的印信,以及通关路上的各处关防,都是有效的。

    所以这不是假的,真是北方转运司的正式军报。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战报,那不但有西北转运司关防,还每到一处,就有各处关卡的关防加以确认。

    大宋其他不行,但这套官僚制度还是比较全面的。各处关防的加盖、日期的标注,一是为了确定加急文件所走路线,又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线,然后什么时间到了哪里,谁放行签字的。这些都必须有说法,以便一但出了问题才知道哪个环节出事,或者延期了才知道哪个环节延期的。

    最终蔡京和张叔夜确认了,军报是真实有效的。

    接下来朝廷炸锅了,不是幸福,不是歌功颂德,是真的慌乱了起来。赵佶都吓坏了。

    这是因为陶节夫真出事了,刚刚他脑袋一歪摔倒在地不是闹剧,现在真的开始眼睛歪斜,流口水,眼看不行了。

    赵佶来不及去高兴了,大声道:“快传朕旨意,快些找太医来,另外把何诗寒先生也叫来。”

    依照后世的说法,陶节夫这是高兴到极限引发中风了。

    这些没办法,陶节夫相爷上了年纪,又不控制食欲,情绪大起大落,像他这样的胖子,这个年纪中风的危险在后世都非常大。

    另外赵佶也对何诗寒印象深刻。因为她现在也在安道全医学院内名声很大了,是创始人导师之一。

    在汴京,安道全医学院的名头已经仅次于太医院。主要是祖宗规矩下,要赐给何诗寒太医头衔有点麻烦,所以何诗寒没有太医名头,安道全有。

    不过在事实上,何诗寒进宫给皇家人看病的几率比安道全多,何诗寒主要就是给皇后娘娘们看病,目下太后刘青菁也比较信任何诗寒,所以何先生工作量也特别大……

第741章 兵临西平府

    所谓的军阵非天子令不散,帅臣非天子令不卸甲。这是规矩。

    于是陶节夫相爷出事的现在,没人去讨论高方平下一步要怎么折腾了,只能随他大小便了。

    就算陶节夫相爷不出事,就算高方平没有天子剑,枢密院也只能指挥高方平怎么打而已,却不能解散高方平的远征军。这就叫军阵非天子令不散。

    赵佶批准之后组成的国战军阵,朝廷是没权利解散打散的,只有赵佶有这个权利。然后现在高方平持天子剑,连大宋军相也不能理事了,赵佶关注度也移开,那就再也没人管高方平怎么干了。那犊子就是直接打穿西夏,打进辽国去也没谁说他了。

    白池草原战役大捷后,可以说再无后顾之忧,西夏已经基本“死了”。

    自此可以宣布,西夏主要有生力量已被高方平歼灭。作为防守方,他们不自己作死的话还会有些防守余地。但想做进攻方,没个二十年喘息是没可能了。

    至此一来,高方平的命令到达永兴军系夏州行营:令刘延庆部正式发动夏州攻坚战,须夹大胜之威,在秋收时节前吃掉夏州。

    高方平没进夏州帮忙,没那个必要,刘延庆的优势步兵,才是打夏州的真正主力。

    白池草原会战大捷后,高方平稍微整顿后,一鼓作气的以骑兵机动能力直线南下,几乎无抵抗的情况下拿下了盐州。

    对种师道部的传令也快有回应。老种的人会来接手盐州,顺便接受这批西夏俘虏。政策方面和上一批相同,都是将来和西夏人谈判的筹码。

    这没毛病,若李乾顺敢不要,高方平自己要这八万多劳动力,西夏最终别后悔就行。

    于是这个空档期,高方平在盐州一边修整一边安抚民心,重新调剂粮草补充军资。顺便看守白马军司的那几万俘虏。

    最重要的,当然是消化战果战马。

    白池草原会战大捷后,活下来的白马军司的马匹是两万五千多。零头五千多匹高方平补充进入自己的部队,一是加强运输机动能力,还可以备用替换。于是高方平部的战马现在接近五万了。

    当然这是极限数字了,对此的维护费用真的很大了。

    其余的两万整数,得到消息的曾弄,已经带着人来盐州接手这批马,要全部转运消化变成财富,那还得有个过程,不过可以预取的在于,将有二百多万贯的财富,会进入到西北转运司的账户。

    以大宋官市的价格,这批战马价值在七百万贯左右。但目下东西多会有个价格下跌过程。然后根据高方平和曾弄他们五五开的规矩,那么至少二百五十万贯会有的。

    曾弄把马带回去后,就代表大宋马政接手了。而马政接手,就代表大宋会强行吸收消化这批军备。

    理论上这是穷兵黩武,在大宋不需要这么多战马的时候加速耗费军费。但实际上对于高方平不重要,无非是蛋糕划分的问题。在目下的重重黑幕和利益团体中,大家默认必须每年花这么多军费,一贯不能少。

    不花在战马采购上那些鲨鱼也不会消停,一定会变着法子花在其他项目上,总之一句话:突击用钱他们也会把军费花完。妈的今年花不完,就代表明年的拨款会减少。

    别说现在的大宋了,这种预算的问题一千年后也这德行,不会变。

    所以高方平这么做不叫穷兵黩武,只是在不可改变大框架的前提下,把别人部分的利益划拨在西北转运司而已,就这么一回事,总能量没增加也没减少。高方平多吃了,无非其他人少吃而已。

    让他们贪污浪费在其他地方,还不如给增加一些军马。

    在以往,随便拿走其他军工复合体的蛋糕问题当然大。可惜以高方平今时今日的威望和影响力,目下又是国战状态,所以高方平动一部分军费蛋糕,那真没人敢跳。

    其实高方平和那些既得利益者抢蛋糕底气最足的地方,还在于用“西北转运司”抢,而没有放入高方平自己口袋。这是正义的制高点,是整个西军以及西北官府的利益,这个群体真不小,他们能在关键时刻成为高方平的底气……

    高方平于盐州大肆发财,数钱数的手抽筋的时候,六月七日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到来。

    传令兵进入了帅帐低声道:“出事了。”

    高方平楞了楞道:“如今形势一派大好,京城能出什么幺蛾子?”

    “陶节夫相爷他……无法理事了。”小兵低声道。

    拿在高方平手里的毛笔,也不禁掉落在了桌子上。

    仔细看了文报后,乃是何诗寒安道全等人的会诊诊断:陶节夫他中风了,人没死,不过这个事在后世也没法子,于是陶节夫现在处于流口水的状态,只能坐在猪场专门给他制造的轮椅上度日了。

    陶夫人已经哭瞎了。在江州对蒸汽机攻坚的陶志明,也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回京去看望老陶了。

    帅帐中,许多的将领也神色奇怪的看着大魔王,这种事不会有人随便参与议论,都等着大魔王说话。有些人也觉得由此而来,会导致政治形势改变,一些固有的平衡又要打破。

    高方平一阵嘘嘘,老陶这真的应了三十功名尘和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啊。

    想了许久,高方平道:“我说不上对陶节夫相公有什么感情,但也从未讨嫌过他。和他之间曾有过一些分歧和争执,还有过因利益带来的矛盾,但现在已经成为过去。这个人他有他的毛病和固执,也有过诸多错误。还有他的风骨和尊严。如今这位为大宋服役三十年的老相爷不能理事了,咱们也无法做的更多。但好在,他毕生都挂念宋夏恩仇,宋夏战事如今在我西部远征军努力之下,基本交出了答卷,这就算是对老相爷退休的送行礼吧。”

    诸多的将军各种心态都有,有的直接就是陶节夫的老部下,也有的对老陶不感冒。不过也都在大魔王的引导下,朝汴京方向敬礼了。

    譬如刘法和韩世忠这两家伙,他们曾经是被陶节夫冷藏,后面被高方平启用的,所以他们对老陶不感冒。总之各种心态都会有,这没毛病……

    从出道起就没心没肺的纨绔子弟高方平、经过这些年磨砺,也算性格较为稳定了,骨子里还是那个会嬉笑怒骂的流氓,但戾气真的没有以前重了,对许多事和许多人也懂得敬畏了。

    从来到大宋起,一晃眼已是五个年头过去。

    去年大观四年中,高方平临危受命从北1京出阵起,至今有十三个多月了。大老婆梁希玟来信说,“孩子长的像你,有点瘦,都七个月大了,却不会哭”。

    另外,梁希玟还信中提及,高方平名下的小妾小朵该正式入门了,她十八岁长成了,是个大美女了,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了。然后啦,高俅老爷又比以前苍老了些。

    这些点点滴滴,其实就是高方平心理的“沉淀”。

    这一晃眼许许多多的物是人非,这些都是“成长的烦恼”,也是人生的意义。

    一年多的行军征战,高方平的颜值仍旧很酷,和以往不同的在于脸色更加苍白了些,如今不但儿子有了,嘴边也有了些“嘘嘘的胡渣子”。颇有些后世那国产凌凌漆的风范。

    最要命的在于不知张商英他什么意思?他匠作监制造了一把特制杀猪刀,以吏部的名誉送来给高方平,那把造型土到冒泡的杀猪刀上,刻画了“民族英雄”四个大字。

    我#¥

    然而这等于“组织部”的奖状,高方平也只有每到升帐的时刻,就把杀猪刀供奉在桌子上,算是专杀畜生的刀。

    然而两天新鲜感过去后,就把杀猪刀赐给了梁姐,她一直没什么兵器,但她却把这把杀猪刀看做了宝贝。

    种师道的人已来盐州接手,所以经过了修整的高方平再次离开盐州,起兵朝西北方向机动,开往西夏重镇西平府。

    所谓一寸国土一片血,该走的路要去走,该拿的利益要去拿,如果西夏不妥协,就要打到他们妥协,那就真要应验了一寸国土一寸血,其实内心里,高方平真不想要这些带血的土地……

    六月末时节,高方平部士气强盛的三万大军,正式兵临西平府城下。

    坚固的大城西平府要怎么打,众人暂时没有底气。

    广阔巍峨的城墙达三丈高,城头上碉楼和垛口数都数不完,许多地方架起投石器,恐怖的在于,守城的西夏精锐右厢朝顺军司的手里,也能看到有西夏神臂弩踪迹。

    弩方面的技术西夏是有功底的,由此,相当于这个时代炮的床子弩,也至少几十架在坚固的西平府城头。

    在远远的阵地上观察着,目力最强的史文恭能清晰的看到,越来越多的西夏平民成为奴隶,正在顽强的背石头上城,加强攻势。

    高方平指挥军队第一次对西平府试探性逼近,得到的结果是,于九百步外就遭遇各种床子弩和神臂弩射击,虽然他们这累装备有限,形成不了真正集群,却也不容小看,试探性的第一波,造成了近百宋军伤亡。

    高方平也不想把他们碎尸万段,人家当然也是要守城保卫家园的。

    于是仍旧只有暂时不做决策,以现在的人力物力要强势打下西平府,当然可以在三天之内破城,但高方平这样的超级奸商,不想付出这样的代价。

    于是那就只有先进行封锁部署,彻底切断西平府对外的联系。

    高方平耗得起,在白池草原击败白马军司后,这样的围困无压力。因为西夏再也没有成建制的精锐可机动了。战力不强的卓洛军司被种师道于兰州处牵制。

    祥等两个小军司被刘延庆围在夏州殴打。

    甘肃军司在防备吐蕃人,瓜州的西平军司正在面对蠢蠢欲动的回鸪马贼。

    唯一的最后机动大军司、右厢朝顺军司的七万主力就是西夏最后家底,他们主要集中在兴庆府、西平府、顺州、静州、怀州这几个区域防守。

    西夏已经四面楚歌,是真正的亡国之态。

    最严重的地方是宋人习惯了面对危机。但西夏人却从未想过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他们不擅于面对危机,不擅于防守。这就像是苦人吃苦正常,但纨绔子弟一但开始吃苦,那会崩溃。

    以往的西夏习惯了和懦弱的宋军打仗,但现在很抓瞎,他们不会应付这样的宋军了。包括察哥也很不适应这样的宋军……

第742章 睡着了的李乾顺

    现在高方平的任务就是每天在西平府外摆阔,让大头兵们敞开的吃。

    粮草紧缺,嘴皮干裂的西平府方面的守军们,总会眼泪汪汪的看着城外的宋军吃烤全羊,那是他们西夏的羊。

    并不是高方平抢的,而是用物资用粮食从牧民手里换的。没有一个西夏人可以弄懂,为何宋人会那么有钱?粮食那么多?

    西夏有许多古老的传说,诸如聚宝盆什么的,听说宋国就有这样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物资了。

    真是羡慕死人了。

    与此同时,高方平还没有拉仇恨,没有攻城,所以这里死伤的西夏人几乎没有,加之高方平入境以来的口碑不错,所以现在西平府的人戾气不重,并不恨高方平,他们只恨战争,只想最快了去,可以吃到宋军给的粮食。

    但他们却是不知道高方平的猥琐,高方平那满怀笑脸的拖延下不是真正的善意,而是等待着江州制造的第一批重炮运来西平府。

    是的蒸汽机还需努力,但在大宋原有的基础和功底上、火药科技有了一定提升,且新材料又经过了一次更新,重炮已经研发成功了。

    第一批交付西军的九十们神武炮,最快半月内就会到达西平府参与攻坚。

    这种神武炮在后世不算什么,不过在大宋已经足够猥琐了,九十门神武跑到达西平府后,在短时间的测试和调整射程角度后,可以于是一千多步之外,日夜不停的对城上狂轰滥炸。

    破坏了那些主体的碉楼和床子弩、西夏的士气和伤亡到达一定程度,那就是集中火力轰开两道城门,进行突击的时候。

    这个一转眼,大宋真的已经很猥琐,区区西夏的体量真的已经不够打了。现在还只是初期,工业和职业化军队的模式只是开了个头,再过十年,妈的蒙古人能打到欧洲,我猪肉平肯定会打的更远……

    现在是西夏国难时刻,不想投降的李乾顺每一天都会被噩梦惊醒,每次他都似是而非的做梦听到宋军的攻城号角。

    于醒来后仔细询问属下,却是每次都很平静,高方平只是围了西平府,没有攻城。

    萧合达战败后尸体没被侮辱,被高方平派了战地使者团,以白马军旗盖身,把萧合达的尸体以国礼送来了兴庆府。

    这是一种尊敬,对于西夏朝廷而言,出阵的将军身上满身的箭孔,那代表将军的使命和操守。但这也是侮辱,代表天下无敌的白马军司从此没有了。

    临危受命的勇士萧合达于白池草原的骑兵会战中,被高方平击败了。如果说当初石龙关一役存在运气和侥幸的话,这第二次纯技术的骑兵比拼,西夏还是输了,丢失了几乎所有的筹码。

    从白池草原会战后,西夏是真的亡国之兆。从上到下都有了高方平不可战胜的一种思维。一点不夸张,西夏三岁小孩都震惊了,咱们西夏的白龙马、却以骑兵战方式在高方平的麾下完败了。

    没人知道白池草原会战的真正内幕,但不影响高方平战胜的消息传播。

    所谓的“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于是萧合达之后察哥复出,再次接任中书令(西夏宰相),开始主持工作。

    这个期间,西夏皇帝李乾顺比汴京的那个赵佶好不了多少,他喜欢逃避,不问事物。

    李乾顺甚至干脆不回宫了,不但下了罪己诏、往回了一定的民心,他还整天待在承天寺里苦行、为西夏祈福,实则就是逃避现实。

    “当下形势,请明王指点。”李乾顺虔诚的样子道。

    大藏明王一副慈爱长者的模样,双手合十道:“在这里不叫您陛下,把您称为西夏的孩子可行否?”

    “可行。”李乾顺温柔的点头。

    大藏明王又道:“因为艰苦的环境,西夏一向都坚强,于此时国难之际,西夏的孩子们啊,你们更要坚强起来,在以往那光辉的岁月中去寻找西夏的核心精神。”

    我#¥

    跟在身边的察哥一脸黑线,眯起眼睛,很想一刀结果了这个妖言惑众的“长者”。

    你奶奶个熊,知道你们这些神棍喜欢和稀泥,但是平时说点也就不管你了,在这个西夏的生死关头,你好歹挑选一下说辞,什么“坚强”什么“西夏精神”,精神个蛋,坚强个蛋。难道还不够坚强?就因为坚强,所以国之良将萧合达变为尸体运回来了。

    正因为西夏精神,所以西夏的无敌白龙马,再也没有回来故土来。

    还要怎么坚强?这个祸国殃民的棒槌的说辞,很容易会让陛下误会为顽抗到底而放弃谈判,到底还要死多少人,把我西夏的骨髓损失多少?

    察哥这么恶狠狠的想着,但是鉴于他是国师,国师的地位也真的高于宰相,所以察哥只能苦笑,不方便介入。

    好在察哥也以机智著称,双手合十道:“请教明王,您一没经历过战阵,二没和真正的高方平交过手,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白马军司已经野战完败,如今最后能用家底就剩下右厢军司,最后的屏障就是西平府,您所谓的坚强和西夏精神,是怎样一种表现形态,能具体说说对策吗?明王见谅,我等凡夫俗子不太能领悟高深莫测的东西,所以您不要说感觉,不要讲宏观,直接说具体对策和政策。或者您直接预言西夏会不会亡国也行?所谓的坚强和精神我真的领悟不能。“

    “!”大藏明王最讨厌这样的明白人了,无奈一般情况可以回一句“你不懂”作为结论,然而察哥的威望还是有的,不能粗暴对待。

    “不要太担心,我的西夏孩子们,天意注定了我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这就是西夏立国的起因。既是天意起因,亦会有天意结果。天会照顾西夏的。”大藏明白又以慈悲长者的模样说道。

    “这么说来,从西夏的坚强精神又变为了天意概念?咱们守不守,打不打都一样结果?天意不可为?”察哥脸上的黑线开始发红了。

    大藏明王慈祥的笑道:“思维不要局限,丢了西平府不代表西夏精神就消失,不代表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会消失。陛下要确立概念,咱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那为何现在发生了这些呢?皆因咱们做错了一些事,于是有了天罚。高方平他做对了一些事,于是现在看起来他更像这里的主人。我觉着吧,是否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本质在于他是否能为这片土地的生灵谋更大利益,又是否代表了这片地土地上最多生灵的利益。这才是主人的释义,于是呢,所谓西夏精神,需要陛下励精图治,做的比高方平更像主人,则必然可以依托主人身份,把外人永远的赶出这片土地。”

    李乾顺不禁动容,真的听出了些感觉。

    就连察哥也微微楞了楞,要说呢这也算是万金油话,但大方向却对了。甚至察哥有些模糊的概念,也被这个妖僧给说出来了。

    的确说穿了因统治出了问题,西夏朝廷的政策已经不代表这片土地最广大生灵的利益了,于是老家伙就说天意变卦了,来了个新主人,更能代表大多数利益的强人。

    然而仍旧是废话,废话,废话,谁不知道只要做的比高方平好就可以赶走高方平?要你说啊?察哥无比郁闷的想着,无奈明王的这些话有一定道理,连皇兄也被忽悠瘸了。

    察哥已经显得很不冷静的道:“明王,我无意冒犯法架,但您真的没有法力了吗,不能说个具体的政策细节出来吗?”

    明王微笑道:“贫僧是出家人,不宜过问诸多凡尘事,政策是你中书令的事。”

    我#¥

    察哥想剁了他,又是废话,可惜又没毛病,政策当然是中书令的事了。

    察哥真的忍不住了,颇不客气的道:“既是中书事,那就请明王勿要在对国策指手画脚,做一天国师就撞一天钟,念念经,难不难?”

    大藏明王微笑不语,没有回答。

    李乾顺听出了感觉后,觉得察哥火气太重,于是不满的瞪了察哥一眼道:“你先离开吧,别影响朕祈福。”

    察哥跪地死谏:“陛下既已下了罪己诏,真正的做事赎罪在朝堂,而不在佛门清静地,勿要打扰出家人清修。”

    “出去!”李乾顺语气越来越重。

    察哥日了两只狗后,只得离开了承天寺,他觉得将来乱天下者必是此秃驴……

第743章 这片土地的主人

    七月初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西夏人全然哭瞎。

    依托新材料和轴承的重炮自带车轮以及减震系统,一匹马就可以拖着满世界乱跑,所以机动和运送很简单,来自江州的首期九十门神武跑正式送达西平府。

    经过了十几发的试射调整后,九十门125毫米口径的神武炮正式在一千五百步外,发动了对西平府的攻击。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宋军阵地平有的只是无尽的火光和烟雾,伴随的一次又一次的犹如战吼的跑声,震耳欲聋。

    但西夏的城头阵地陷入了各种混乱,这已经颠覆了他们的认知,炮弹看似不大,却不在是那种笨重的投石机抛射、还可以给予守军判断躲闪。

    那些二十斤重的铅球在火光和怒吼中,以那样的射速到达城头,不论撞击任何地方,能爆发出前所未见的能量、火光、溅射,造成各种各样的恐慌和伤害。

    现在只是初期,九十门炮火造成的伤害仅仅威慑和恐吓,主要是轰击他们城头的各种碉楼和床子弩。但真正的伤害其实是有限的。

    不过可以等,在摆平了辽国的目下,高方平穷的只有时间。李纲说了,初期慢是因为研发,测试,调整等等问题,但是在已经成功,生产线基本定型的现在给他两个月时间,下批投入战场的不在是九十门,而是一百八十门。

    他们的猥琐程度已经让高方平头大,妈的那能这么无节制的放纵,现在只是打西夏好吧,又不是和八国联军开战,生产线一但投资了出来就不能浪费,但在不需要的当下,西军以及朝廷,真的没那么多钱去养生产线的。

    所以纵使是大魔王,当时听到时静杰和李纲这两狂人的计划后,急忙去了八百里加急,让他们不要盲目扩张火炮生产线,保持现有的两条生产线就行,细水长流,一边制造,一边积累经验,进行技术储备就可以。

    真正的劳动力和资金,仍旧要从船去倾斜,因为那既是军用品也是民用品,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那就是大宋的命脉之所在。

    于是在接到命令后,江州放弃了扩张生产线的计划,所以下期只有一百八十门送来,否则的话会是九百门。

    每一发炮弹都是对西夏西平府的放血。远征军的炮兵们放炮放了个爽歪歪,他们觉得这是放烟火,但是对高方平每一发放出去都是钱。

    当然这些成本在赢得战争后都是可以回收的。与此同时,花这些钱可以加速西平府沦陷,保护宋军士兵的性命损耗,无论如何都是赚了。

    于是抠门如大魔王,也不急于决战,只是下达了命令:不许西平府得以休养生息,十二个时辰不停开炮……

    李乾顺的罪己诏没有任何卵用,至少现在没有。

    他要是早在高方平的白池草原会战前,听了建议妥协那还有点用。或者最早时间放察哥出来屠杀兴庆府权贵,然后下罪己诏安抚百姓,那就真的有点用。

    但是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