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了顿陶节夫再道:“虽然现在尚未可以完全证明他的‘骁勇善战说’,但仅仅就行军方面而论,足以说明了他驾驭军队的能力,所以老夫建议暂时对他高方平谨慎观望,期待他最快投入战线,小高他应该有能力暂时性的顶住西夏,不说战胜,但是初步在晋州延安一代,暂时稳住局面,我有信心他是可以做到。”

    关于这些没人懂,既然陶节夫这么说了,大家姑且只有这么听了。

    赵佶这才抹去冷汗,舒一口气道:“既是陶卿如此作保,朕也放心了,希望小高吉人天相,暂时顶住局势吧。朕也知道西夏人素来凶猛不好惹,希望别在丢失国土了。这次咱们只能少输当赢了。”

    全部人听得大跌眼镜,皇帝居然说少输当赢,妈的这不是老子们麻将桌上的规矩吗,怎能套用军国战场?

    于是,第一次战时大朝议基本定调。他们虽然极其不理解高方平放弃长城的战略,却是无奈,在高方平交出了神行军以及马陵道口大捷的答卷后,暂时只能对他“谨慎观望”了。

    是的陶节夫的用词是比较合适的,只能谨慎观望,暂时还不能乐观。毕竟那头小鲨鱼在这次的国战之中政治不正确,他已经放了西夏人入境了。

    整个大宋都是被蛮子打怕了的人,所以高方平放弃长城的战术,在他们大家看来已经是国土丢了,真的不指望拿回来了。又在几个祸国殃民的相爷压制下,暂时大家对高方平的要求都不怎么高,只要他能不继续丢失国土,就算是胜利。也就是皇帝说的少输当赢了……

    高方平方面不轻松。最难的不是行军,不是最终击败察哥。而是来自前三排的政治压力。

    是的高方平那放弃长城的战略太离经叛道了,目下暂时来说,那几乎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赵佶在宠我小高,陶节夫再懂军事,但他们不在实地,这种依靠刷脸的策略,不能一直用,因为人品总有败光的一天。

    说什么都是然并卵,所谓成王败寇,最终若打赢了这场宋夏之战,不论高方平有什么过失都会最终被大家遗忘。倘若最终输了,那是真要背锅的,放弃长城、丧权辱国的名誉是真会来的。失宠是真会发生的。

    所以当务之急,考虑的不是宋夏之战的全盘计划。是急切的需要一次局部对西夏人的胜利作为“药丸”。

    药丸不是稳定军心,而是稳定前三排的政心。这个时候政心比军心重要的多,说穿了高方平真不怕察哥,却真怕朝廷忽然出个什么幺蛾子,来个几道圣旨召老子回京什么的,回去后虽然不至于如同岳爷爷一样的被他们害死,但那就真的就全部哭瞎了,西夏人则是嘴巴笑歪了……

    全靠着各种机制护航,加上意志和士气的支撑。以那让所有人侧目的神行军速度、五月末,高方平部正式在河中府休整,从这里之后,就是正式的征战之路了。

    见竖立有“北方都转运使高“的旗帜,以及连绵的大宋禁军军阵,在城头上忧心观察的河中知府张威意一拍大腿道:“终于来了,快随本府出城迎接那小儿。”

    这老家伙乃是张康国亲戚,所以老家伙平时恨高方平入骨,但此番形势危急,传言东部长城已经全面失守,西夏四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目下战火已经快烧到延安府一代,对于骑兵集群来说,延安府到河中府也就不到十日脚程,一但河中府沦陷,张威意真的不知道如何自处了?是守还是跑?守了就是死路一条,跑了则是永生永世抬不起头来,官路到头了。

    所以张威意当然急切的需要看到高方平进河中府。

第678章 战区的幺蛾子

    然而高方平的到来还是险些让张知府哭瞎了。

    所谓的“北方援军”,仅仅只是两万多人。这真的太颠覆了,前期大家伙都以为,高方平会从北方带来至少十五万以上的彪悍军马,却想不到他那么寒碜的就来了,要以此对抗西夏四十万大军?

    先不管那么多,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城外迎接大军,张威意的身边带着几个随从护卫,其中一个年轻,生得浓眉大眼的,颇有些英气。

    张威意抱拳见礼道:“下官河中知府,参见留守相公!相公您总算是到了,却怎么只得这点人数……”

    满身疲惫、穿着盔甲的高方平抬手打住他的说词道:“本府没那么多的精力听你废话,多少军队参战阻击察哥部,也不是你该关心的问题。我只问,东京以及江州的物资,是否顺利到达了你河中府?再有,本府之前有文书到达,要求你部临时组建的军粮生产场,是否就位?西北地区但凡能动用的战略物资,是否调集完毕了?”

    张知府身边那个年轻军人上前一步想要达话,却被张威意瞪了一眼之后,只得又缩了回去。

    然后由张威意抱拳道:“明府,江州和东京之船运确已到达河中,开战之后,根据您的军令,战区的大量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集中于河中府,虽不完美,但是能做的都已经做到了。只是关于组建饲料厂……下官实在觉得诡异,目下进度始终有限。因为我等不明白好好的粮草,为何要弄成什么猪饲料,这让我作战的军民情以何……”

    听到这里高方平暴怒,扬起鞭子劈面就抽了下去。

    张威意一声惨叫,脸上直接一道血痕,到在了地上,开始了满地打滚。

    周围河中系的人人人自危,这才算正式见识了酷吏高方平的作风,朝廷之封疆大吏河中知府,竟是一言不合就被他如此对待,若换做武将的话那就是一刀砍了,再没有其他路走了。

    念及此,包括那个颇有英气的年轻军人也低着头,不敢说话了。

    张威意起身之后捂着脸,怀着怨毒的神色道:“高方平小儿你休要猖狂,你诸多出格违规,于此国难之际破坏朝廷吏治,违反规矩,行军迟缓,虐待作战之军人,本府定要弹劾你!”

    “你是认真的吗!”高方平用鞭子指着他。

    汗。嘴巴倒是硬,然而身体孬种了,被小高用鞭子一指,张威意惊恐的又退后了几步,一个劲的催促身边的人“护驾”。

    然而谁敢动啊,如今全面接管北方军政大权的小高相爷,于国战之际带两万多精锐西进督战,这个时候不是士大夫身份的人站在张威意身边,就等于在战时体制下对抗帅臣,那真是死全家都是轻的了。

    于是任由张威意叫喊,却也没有一个人敢站在张威意的身边保护。包括河中府都监在内。

    高方平翻身下马,一步一步朝着张威意走过去,呵呵笑道:“回答本府,张大人你要上书告我黑状、你是认真的吗?”

    “你你,你不要在过来了,士可杀不可辱……”老张说的决绝,却见高方平抽出刀来后,他当即跪在地上耍赖道:“下官错了,误会,我只是说了一句气话,这个时候,咱们北方全体都指望骁勇善战的您退敌,如何敢添乱子?”

    高方平耀武扬威的把大刀扛在肩膀上,不怀好意的看着他道:“那,先说好,我猪肉平是坚决维护大宋体制,坚决保护你说话权利的,但凡有谁敢威胁勒索你,都要先问我答不答应?张大人是不是真有人威胁你、禁止你上书告状了?”

    “没有,坚决没有那回事。”张威意非常忠勇的造型摇手。

    “这就好。”高方平点了点头,打算把腰刀给塞回刀鞘里去,却是没注意到刀的反向反了,愣是塞不进去。

    梁红英和菊京,以及一干猛将真是看的想跌倒,大家已经极其不看好这个不良少年能击败西夏了。

    梁红英最疼他,急忙过来要帮他把刀整理好,却是高方平已经撂挑子了,整个的取下刀砸在地上,踩了两脚后道:“以后不带刀了,又重又不会用。”

    河中府系的军人将领们看的头大,特别那个中年的都监大人一阵阵的鄙夷神色。

    张威意抹去一把冷汗,寻思,您不带刀最好了,怎能让脑子有坑的疯子带着刀招摇过市呢?

    “起来吧。”高方平让张威意起身,然后以鞭子指着他的鼻子:“加快饲料厂搭建,那并非什么技术活,然后调集粮草生产饲料,我大军在此修整三日就会正式投入战线,若我起兵之时没有专用军粮,纵使是你张威意也要斩,到时候不要怪本府不讲情面。”

    “卑职……遵命。”张威意额头见汗,知道之前放了一个大错。

    之前他张威意的确接到了北方都转运使的筹备军粮文书,那没毛病,目下整个战区的钱粮大权都在高方平的手里。尽管民政和司法权仍旧在知府手里,但他也不敢延误军粮。然而传统的粮食已经调集,是否生产为猪饲料他是不认同的,也不想对高方平妥协,打算咬住此点为难一下高方平。

    在他概念里都是粮食,人吃的军粮已经有了,老子凭啥要听你的再麻烦一次制作饲料?

    却是想不到高方平简单粗暴至此,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外加威胁勒索,什么理由都不要,于是只能无条件答应了。

    然而在高方平的角度上,这些已经不是讲道理的时候,只问结果就对了。传统粮食和后勤方式,需要浪费太多民力作为辅兵跟随,亦大幅增加了那些抗风险能力最弱的辅兵危险,那真叫劳民伤财。

    高方平此番之所以能神行军,说白了除了依托高效神奇、配有减震系统的轴承军用车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军粮变为饲料压缩干粮。且人马不分,战马吃的东西和骑士是一样的,包括高方平也吃一样的。

    原本两万多大军加五千军马的粮食,那需要大包小包的堆满整个车队,动用至少三万以上辅兵参与运输。管你骑兵部队步兵部队,行军速度也就那样。

    但此番高方平从北1京出阵起,只带了短期的压缩干粮,大幅动用能最大克服地形的减震车辆和军马携带,主体军队几乎全变步军,得益于营养的保证、以及他们是这个时代身体素质最好的宋人,所以几乎全是跑步急行军。

    是的,高方平此番没有动用大名府任何民夫劳力,轻装上阵,以极其不可思议的速度进入了河中府。原计划是修整两日,以河中府作为对永兴军路战区的后勤重镇,提供一切支持,但张威意这狗日竟敢说理解不了猪饲料而且消极怠工。

    高方平恨透了大宋这愚蠢的体制,没当场把他宰了真的不够酷吏。为此,就要多停留至少日。

    好在饲料不是什么技术产业,不需要什么积累和底子,很快就可以组织起产能来。

    摆平了张威意后,高方平仍旧不进城,远远看去,见河中府的厢军队伍,竟是手持新产出的军盾以及神臂弩。

    高方平抬手指着道:“这是怎么回事?”

    “回留守相公。”张威意尴尬的道:“这是汴京和江州源源不断运来的军备,封条上写着‘西北作战用军备’,皆因明府您率领的北方军系迟迟未能参战,而前方形势危急,听说夏贼已经至延安府一代,当心晋州延安府一线守不住,于是河中府忠心耿耿的张都监,他需要装备厢军,以加强河中府防御……”

    都监大人真想把张威意给宰了,惊恐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

    于是张威意恶狠狠的怂恿道:“看,在明府之威严下,他承认了。”

    我#¥

    河中府都监听的眼冒金星,都不知道这个局面要如何说了。

    高方平不是什么善人,当然知道若没有张知府批准,张都监如何敢动军备。无奈现在肯定需要杀人祭旗,而不能是张威意。要真把河中知府给杀了,那就是一个政治问题,真会立马迎来“换帅”圣旨的。

    于是高方平道:“张都监。”

    “末将在。”他跪了下来开始哭泣了。

    “交代遗言。”高方平道。

    “末将……”被张威意瞪着,于是都监大人最终不敢把“冤枉”两字说出来,改口道:“末将无话可说,请相爷不要波及末将家人。”

    “你家人我会安顿好,至于你,一路走好!”高方平叹息一声,挥手之后拖下去斩了。

    然后,高方平看向跟随在张威意身边的那个年轻军人道:“报上姓名?”

    “卑职王渊。”他大声答道。

    高方平不禁楞了楞,难怪看他比较顺眼,这家伙在历史上还是个不错的将令的,于是也不多想,说道:“从今天起,你临时接任河中府都监,直属于本府,不在听任何人命令,不要你打战,专职负责我大军作战的供需和运输。”

    王渊一阵狂喜,却又道:“卑职也想上前线立功吃粮。”

第679章 解州沦陷

    “不,后勤也算打战。各人有各人的位置,做好你的工作,本府你不信河中府厢军有作战素质,拉你们上去不但没用,相反等于送人头增加西夏士气。”高方平道:“知道为何上任都监被本府斩了?就因为他不自量力的以为他能打,于是把本该装备我北方军的军备占用。这当然是他张威意的锅,但身为都监他不自量力而随波逐流,不对棒槌张威意晓以厉害,就是失职。战区的失职军人,一定要斩,没有什么对不对的说法。”

    “是。”王渊点头道。

    高方平道:“现在传令你部厢军,交还一切属于我北方军的军备,咱们等候测试磨合!”

    容不得抵抗,王渊马上去执行了。

    这批军备当然非常重要,就是因为这批重要的军备,高方平才进河中府休整的,否则有另外的路线。

    当时北1京驻泊司总计凑了两万一千人,但是要留下三千给童贯在北1京。除永乐军骑兵外,高方平就带出来了一万八步兵。

    但这一万八千人目下思想和政治过硬了,训练还缺乏。当然鉴于他们乃是殿前司禁军系,入伍的时候是连身高体重都有严格要求的,所以身体素质总体没问题,虽然训练不完美,但也问题不是很大。

    关键的在于装备,针对江州的战备动员时间不长,那是正式开始宋夏之战后才做出的动员。

    汴京猪场虽然早在几个月前就在高方平的周璇下,开始扩张生产线,不过那需要时间发酵,从北1京驻泊司接到出战命令起,那时候汴京送来的包括神臂弓在内的装备,仅仅只是五千多套。

    于是后面的计划是:他们继续扩产,后续装备不在送北1京,而是依托越来越发达的船运,直接送达西北后勤重镇河中府。

    张威意真该死啊,连刘延庆所部暂时也不能用的装备,他张知府也敢染指?且堂而皇之的当场甩锅给都监,那么往后他在河中府就是形同虚设了,他麾下都会离心,不在信任他。

    蠢材啊,没有担当。他扛下黑锅保护属下,和高方平硬顶着,高方平还真不能拿他怎么样,但是那样一来他就会得到属下的誓死效忠了。

    有时候蠢材真的有,后世有句流行的话怎么说的:当有多个选择时候不用问,官员以及官员主导的政府,一定做出最烂的选择。

    没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这个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偶尔出现所谓的霸主,只因那届政府犯的错误比其他政权少些而已,所以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比烂的文明,而不是比好。

    大鲨鱼关七他信任大宋的原因是,大宋没他家乡烂……

    现在好了,从河中府接受装备开始起来,高方平部虽然人数极其可怜,却是大部分人都武装到牙齿了。

    基本上这些时日以来,所累积的包括神臂弩在内的新式装备,已经一万二千套了。只要再有五千套,高方平部的步兵就能全员换装了。

    现在开始起,北1京军系一边修整,一边加紧适应新的装备和神臂弩。

    神臂弩有个最大好处是利用了机械力,且对士兵“箭术”的要求不高。

    这个时代对抗骑兵没有“弓箭集群”不行。然而和游牧战士相比,在骑射方面汉娃有天然短板。训练合格弓箭手需要的时间太长、代价太大了。若是能把人全部训练成史文恭那还说个蛋啊,可惜就是不能。

    于是弩箭正式登上舞台。

    弩箭其实和后来的火枪是一个性质,就因为对军士的使用要求不算高,能以较低代价,较短时限,训练出堪用的“远程打击群”。而创始于西夏的神臂弩就是这个时代的bug,并且这项神器传入大宋后,被大宋艺术家们改良到了巅峰。他比初级火器的威力真的大太多。

    神臂弩唯一的短板在于没有产能,形成不了集群,只能作为奢侈品,被罪高贵的一些军系用来装逼。

    但是这个规则,正在被猪肉平的流水线、以及每贯钱的作战效率理念所颠覆……

    高方平站在城头上,看着各部军士正在低强度做回复训练,与此同时,军士们在测试和适应新的军备。

    目下除了已经基本形成神臂弩集群外,还有“核武器”。

    正是江州那群丧心病狂的制造狂人,新开发出来的迷你投石机。

    说起来呢这也是高方平根据后世迫击炮的思路、然后陶志明他们那些家伙开脑洞改良出的“投石机”。

    特点是轻便,结构简单,一个人就可以背着到处溜达,放下来组装一下,就是迷你投石机,这东西能把弹药以抛物线方式扔出很远。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只见城外测试装备的“炮兵”们,正把一些个铁坨坨投射出去,然后帖坨坨在空中爆炸。

    这就是测试和训练,但凡爆炸点不对的,他们当即调整投石机,调整引线长度。

    大宋当然没有迫击炮弹,不过江州制造已经开发出了如同地雷似的“坨坨”,皮薄馅大,内中是火药钢钉混合,原理和爆竹一样,需要点燃引线后再投射。那么只要测量足够,把引线的生产标准和长短度统一,就可以做到在落地前的适合位置,进行低空爆破,形成散弹雨。

    大宋火药威力仍旧不够,那点杀伤力当然不能和神臂弩相提并论,不过已经很猥琐了。

    不多的新材料制造的步人甲,也在测试之中,以往的步人甲看似厉害,可以顶住骑兵冲击,但其实顶不住对方的破甲锥和西夏正统神臂弓,而步人甲又极其笨重,一但部署后几乎无法有效机动,就会成为西夏破甲锥和神臂弓的活靶。

    至于现在,想破新材料已经没那么容易,他们得有更强工艺的“矛”才行……

    小虎头最乖了,整天和小宋翔一起骑着大狗到处溜达,观看大头兵们训练,看到迷你投石机扔出炸弹在远方爆出光彩时,她会拍手叫好。

    “给你。”虎头玉每次都会给表现最好的炮兵一个奶糖,然后又骑着黄狗跑去别处玩。

    出了大头兵,小虎头连高方平的事也管,她有时候会粘着高方平的怀里道:“现在大娘的肚子应该很大了吧,‘小方平’再有几月就出生了,我听说孩子出生之际老爹不在身边不好。要不您写信回去,下令小方平晚一年出来好吧?”

    高方平给他一个暴栗道,“那叫小小高,不叫小方平,哪里听过儿子和爹的名字一样的。”

    “哦。”梁红玉弱弱的点头。

    然后高方平也笑不动了,哥管天管地的,还能管小小高什么时候出来啊?真是的……

    张威意直到六一儿童节之际,才把首期合格的压缩军粮交付高方平。

    粮草官进行清点的时候高方平也在旁边,每记录一笔,高方平也在心理念叨一次,就因为他,我大军在河中府多耽搁了两天。

    反正没有军粮无法进兵,既然都等了,高方平真的给大家过了一个儿童节。因为除了有虎头玉外,许多随军征战的“战地红十字队”还是孩子。高方平给他们过了一个战地节日。

    六月二日,驻泊司出河中府,走水路,节省部队脚力,沿韩城一线直达龙门,其后经畅水换陆路,再次进入了急行军状态。

    “报”满身是血的传信兵到了近前,递上了最新军报。

    “解县知县岳文老爷,拒绝撤离百姓,拒绝投降。他带家丁、差人、百姓,紧闭城门守卫,西夏军城破之际,岳文老爷下令百姓放弃抵抗,但岳知县却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儿,而后自尽,至此……解州沦陷。”

    梁红英把这封军报念出来的时候,眼睛有点红,心里很难过。

    高方平铁青着脸。解州沦陷乃是必然的,这就是高方平下的令,但是一部分地区的人员和物资撤离后,高方平还真没有民政权,所以也不知道固执的岳知县是不是以此死谏对高方平的不满?

    这人不能轻易的进行褒贬,他是个临死都有骨气人物,一个固执的保守派。他在用他的忠诚对天下、对朝廷、间接弹劾高方平的不抵抗战略!

    “尸体应该找不回来了!”高方平淡淡的道,“岳公一路走好,本府会以泥巴重塑你的身躯,以国士礼节送你入京享受荣耀,假设我没被你个老顽固的尸体整倒,他日我必定收复解州,以告慰你的灵魂……妈的这个老糊涂蛋棒槌,瞎几把添乱……”

    凝重的哀悼词最终持续不到最后,高方平又忍不住破口大骂了起来。

    众将一阵头疼,然后继续上路……

第680章 五十一个军的战术

    “报……报……报……”

    路途之上,一封又一封的军报源源不断的传来,华洲,同州,耀州,相继沦陷。

    最后是刘延庆的泣血书信,说是他在延安府和晋州一代仍旧被压制的严重,西夏人进兵仍旧生猛,晋防御战异常艰苦,又是九千军民战死。半残的永兴军系若在不得到修整和支援,或将彻底崩溃。

    高方平发出了新的命令:暂时没有支援。你刘延庆部不要再做无畏的抗争,现有条件下,你永兴军系不具备反击能力,坚决不许与西夏军正面决战。原则上,允许晋州失守,但不允许永兴军系退出延安府战区。

    命令二:正式打散永兴军系固有编制,不在以集团军方式作战,不在做出大型部署。以“军”为单位、打散为五十个独立战斗编制散于战区,野外包围城池,做持久性、游击性的长期骚扰和牵制。

    命令三:种师道部,加强在庆州、渭州,凤翔府一线,阻击西夏军后勤线,由早期的骚扰战术,正式转换集群歼灭战,不惜代价,减轻延安府战区刘延庆部压力……

    这样的部署,一定又要遭遇他们想不通。

    在老种的角度骚扰没问题,现在却要拉长战线开始正式对西夏后勤线发起歼灭性攻击,这根本不是种师道擅长的战术,骑兵不足的现在,兴许会带来严重的损伤。所以他老种肯定会有抵触心理。

    然而抵触有个蛋用,再打永兴军系就废了。他秦凤军系目下损伤不大,该做出一些牺牲了。

    至于刘延庆方面,军系打散独立作战,那当然基本没他刘帅什么事了,估计他想死的心都会有。

    然而这是必须的,刘延庆他也是官僚,这种时候他为了自保难免会放一些错误,譬如保他喜欢的部队,就会去牺牲那些他不喜欢的部队。这是永远不可避免的。

    放弃长城以来,在撤退的大方向命令下,事实上在细节上,刘延庆存在不少“瞎指挥”行为。这些根本瞒不过高方平。

    于是现在高方平连老刘也不信任了,直接打散建制,让他麾下的那些统制官独立作战。他们才是真的中流砥柱,是最有经验的兵痞老油条,他们熟悉基层、熟悉地形,只要不被瞎指挥,他们的小部队方便机动,生存能力很强。在高方平以“保命、骚扰、游击”的思想指导之下,应该可以暂时避免因瞎指挥而造成的大量伤亡。

    相信很快,察哥就会知道厉害,他将被看起来怂的永兴军系,正式的拖入“游击性巷战泥潭”……

    “高方平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

    永兴军路行营帅帐,接到高方平的命令后,延安府知府以及刘延庆一起破口大骂起来!

    他高方平竟然要让真正能战的永兴军系打散,陷入无人指挥的情况下的游击战策略。

    “妈的传言没错,他果然是过街老鼠,就连打仗都像老鼠一样。”

    延安知府也怒不可泄了。他高方平竟敢来一句“允许晋州失守”的指示,妈的晋州可以放弃,那代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延安府也可以放弃了?这是让刘延庆带着军队跑路,留下老子们满城文人和百姓用脑袋迎接西夏人啊?

    于是知府大人不怀好意的看着刘延庆狞笑:“刘经略,你该不会真的做逃兵逃亡吧?高方平那个不良少年,是迟早被吊路灯的人,你就算要站队也得想清楚了?”

    刘延庆原则上不受延安府指挥,但也不敢太放肆,脸色尴尬,无法答话。

    与此同时,刘延庆太知道高方平的心狠手辣,若出一丝问题,他的战术得不到执行,他来到之后肯定是要杀人的。

    最终,刘延庆仍旧下令打散编制,成立了五十一个以军为单位的独立战斗编制,责令他们不再接受指挥,不再有固定防区,以存活骚扰牵制为目的。

    其后,许多各防区的将领来信问:“军粮如何补充?”

    “老子如何知道,吭树皮,吃蜘蛛。或者抢西夏人粮食,饥餐胡虏肉,渴饮蛮子血。”这就是老刘无奈之下对属下们的回答。

    与此同时被知府大人压制,刘延庆真的不敢走,带四个军的战斗编制,扬言效仿岳文知县,誓与延安府共存亡。

    妈的他当然不想死守延安府,但高方平说了,允许晋州沦陷,却不允许永兴军系撤离延安府战区……

    “糟糕了,大灰狼高方平终于开始对咱们秦凤路开刀。”

    种师道拿着作战命令,在帅帐走来走去的喃喃道:“刘延庆那个反骨仔基本被打个半残,却是为了救这些废物,我部要分兵渭州庆州凤翔府一代,正式用步兵对西夏后勤线阻击。哎……损伤不可避免了。”

    骂虽骂,老种当然知道打战就得有损伤,这个不以谁的意志转移,代价再大也得顶着了。否则刘延庆部真会死光,与此同时种家的流氓恐怕也会被高方平杀绝了。他小高比司马光陶节夫那些人可猥琐太多了……

    西北战略形势正在悄然转变着。

    目下察哥已经放缓了进兵的速度,并未真的硬啃重镇延安府,而是回撤北上,开始打汾州和最东部的战线银州。

    是的,就是陶节夫相公当年亲手打下来的银州也危险了,大家默认为不能丢、要守住“陶相爷政治果实”的那个地方。

    这个时候上至朝廷诸公,下至基层战斗单位,所有人已经胆寒。特别已经被打残,退守汾州银州一代的河东军系,强烈要求刘延庆部支援。

    然而没有支援。

    这个时候只有高方平看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