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算是获得童贯待遇的条件之一吗?”梁师成惊恐的道。

    高方平尴尬的道:“倒也不算,只是你也知道蔡京势微了,什么时候若是他罢相,进入权利真空的时候,张叔夜就暂时主持大宋工作了。他那么缺钱那么猥琐的人,肯定是会杀一批人、谋夺死鬼们的金山银山的。老梁啊,你不读史不要紧,然而我告诉你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事,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将门、太监、士大夫的钱都非常多。不过士大夫受宪章保护,所以蔡家的钱再多也没人去动。目下时局不好,国朝内忧外患随时面临战争,所以为了稳定军心,将门的钱也不会动,至于阉党,你猜测结局是什么?”

    尽管两人的交谈像是开玩笑,老梁却是真被吓的脸色惨白,迟疑少顷道:“咱家也知道的,江南的纸币有户部担保,可是只能在江州使用,又无法兑换到金银啊?”

    “肤浅了不是。你见我高方平的政策什么时候败过,江南一但平稳后,当然是全国推广。保管一堆纸张,怎么的也比保管庞大的官银和铜钱容易吧?”高方平道。

    “能容咱家考虑考虑不?”梁师成道。

    “可以的,不过越早换,越安全,如果还担心张叔夜找到你的纸币,没事,把纸币也存在我钱庄,原则上我保护你的一切**,一般人他都没这个待遇,要你和童贯才有哦。”高方平说道。

    老梁板着指头道:“先把金银兑换成一堆纸张,最后又把无数纸张,兑换为一张你小高签押的纸……咱家这心理总是忽上忽下的,觉得这很玄乎,他怎么就能把一堆庞大的银铜,变为一张纸拿着,还要我放心呢?咱们太监生活很清苦,人生也没什么依靠和追求,积攒些钱不容易啊,小高相公您千万不要坑了咱家啊。”

    “当时信任我的蒋文区区一孟州女混混,她的整个身家给了我,换了一张我写给她的股权书,你猜她现在身家几几何?算了,具体数额说出来会吓死人,我只告诉你,汴京城里的巨商给她提鞋都不配,那些巨商每做一笔生意,蒋文就天然有钱。”高方平道:“这就是信心,信任。其实整个世界的运转,都建立在信任之上。”

    “咱家的钱……还是有点多的,有点不好运,怎么送来江州呢?”老梁无比尴尬的道。

    “去殿前司找我老爹,让他找个理由用军队帮你运。运费很便宜的,熟人价。“高方平嘿嘿笑道……(未完待续。。)

第560章 皇庭里的猫腻

    太监没人权。传旨和画画后,梁师成不敢多耽搁,要赶回宫里去。走的时候老梁招唿都不打一个,一副逃命的样子,低调的登船了。

    然而高方平制霸任何场合,当然是要掌控这个太监动静的,有人来汇报梁师成不打招唿就打算走,赶紧的,高方平骑着战马冲出了城门,赶着去给老梁送行。

    “哎呦我去,不好了大总管,小高相公追来了。”看到大群战马飞奔而来的时候,老梁的大内密探们吓得跳起来。

    梁师成脸颊微微抽搐,明白又跑不掉了,于是摆出了造型,低声吩咐,“慌什么,给咱家稳住。大魔王还能吃人不?”

    到了面前,高方平下马过去,把这群“逃命”的家伙的态势看在了眼里,微微一笑道:“梁总管,你们是不是背着我在江州干了什么坏事,为何要急着逃命?”

    “误会误会,勿要诬陷咱们,咱们出行代表皇家,怎敢乱来。”老梁非常忠勇的造型表示没这事。

    高方平迟疑了片刻一摆手道:“你等退下,我和梁总管单独说话。”

    于是,大内密探们这才先登船了。

    梁师成尴尬的道:“你又想说什么?”

    “有些话原本我不该问,只是……我这人好奇心很重。”高方平摸着下巴。

    梁师成一听便脸色惨白的转身:“明知不该问,还来为难咱家。”

    “跑得了吗?”高方平上前揪着他的衣服,“我决定问了。老梁啊,最让我奇怪的在于,宫里曾经发生那么大的事,皇后被抹黑软禁,但至今仍旧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是谁在参与。”

    梁师成惊恐的抬手捂着耳朵。

    高方平强势拉开他的手道:“我当然知道是郑贵妃在周旋,她虽然得宠,但敢叫板皇后和皇长子,我不信这事没有其他重量级人物参与。梁师成你执掌皇城司、你这条宫里的老坐塘鱼一定知道内幕对吗?”

    “相公,我老梁当然知道些东西,但有些东西杀了我,我也不能说。你知道规矩的。”老梁非常悲壮的样子,表现的非常坚决。

    高方平迟疑片刻又微微一笑,拍拍肩膀道:“也是,太监也不容易。梁总管如此忠勇我就放心了。”

    “谢小高相公大度。”梁师成松了一口气。

    高方平再次凑近低声道,“但是记住,如果某些人不安分又有什么猫腻,而我不能提前知晓,那么我进京勤王的时候一定会死一片。你真不要觉得我会比你惧怕的那些人温柔,这是关键。”

    “咱家听进去了。”梁师成低着头道,“咱家可以走了吗?”

    “一路走好。”高方平抱拳道。

    走好个锤子,我能走好吗。老梁一边想着,逃入了船内躲了起来……

    回衙门的时候,高方平一直在思考,心理明白,这事除了梁师成,童贯也肯定会心中有底的。甚至高俅老爹也都知道内幕。

    但是他们一定都不会说,梁师成不愿意说,童贯当然也不想沾染这些事。至于奸臣老爹,他就是个和稀泥的存在,他害怕宝贝儿子“知道的太多”,所以不会提及。

    高方平一直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得仅仅凭借郑贵妃和郑居中,他们如何敢玩这么大?

    这很不科学,皇后再不得宠那也是皇后,且皇后的儿子自从任职开封府牧后,基本上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依照大宋规矩,就真是确认太子地位了。

    “难道正是因为史改变,小王爷提前被确立太子地位后,才引发这些后遗症?”高方平喃喃自语着。这是可能的,提前确立太子,还真会导致太子过早处于风尖浪口,成为一些有心人的攻击目标。这在哪朝哪代都不稀奇。

    那么从“太子”概念想开去:大宋体制下,什么样的人能影响太子地位?

    答案只有两种人,一是皇帝,一是太后加上重臣。

    是的其他朝代说不清楚,变数很多,主要还是皇帝为主。不过在大宋,如果在位的太后足够奔放的话,连皇帝她都可以换,前提当然得有绝对数量的一群士大夫支持。

    宋朝这些家伙呢,他们还真是遵循着某些圣人的祖训,提倡皇帝若是不好的时候就换个皇帝的。譬如前些年也有个牛逼的太后想这么干了,皇帝被她吓得整日如履薄冰的,结果韩琦相爷就看不下去了,就把太后威胁的不要不要的,于是换皇帝的事只得作罢。

    由此,高方平拍着脑袋想了想,又想起了一个人来,她是刘青菁。就是元符皇后,宋哲宗的皇后。宋哲宗是赵佶的哥哥,也就是说,现在这个刘青菁是赵佶的嫂嫂。

    老哥病逝后赵佶登基,就给嫂嫂改号元符皇后,次年,赵佶还违反惯例,封了嫂子为崇恩太后。

    是的赵佶就喜欢干这种蛋疼事,把嫂嫂封为太后,这肯定是有些问题的,然而赵佶愣是干了。从这里能看得出赵佶任性又随和,且念旧,只要他高兴,他是会力排众议干些事的。比他变法失败的皇爸爸固执多了。

    史上没人知道赵佶为何把嫂嫂封为太后、往自己头上弄一座大山压着。说法有多种,其中之一是赵佶念旧,因和哥哥的感情然后照顾嫂嫂、保护嫂嫂。

    从这里看得出,刘青菁刘太后是非常不简单的人,至少她是能搞得定赵佶的人之一。此外,这位刘太后在史的口碑并不太好,有种说法是孟皇后就是因为这位刘青菁的抹黑而被废了。

    不过史书对刘太后的评价也很奇怪,只是说她多次干预外朝之事,行为不谨慎。

    然后于政和三年,也就是距现在的四年后,赵佶和宰臣商议要废太后。然后,刘太后被侍从所逼迫自杀了。

    只因这个女人不太出名,一直是被忽略的,高方平一直想不起来。

    但是关于她的事又有诸多疑点,总之在高方平看来非常蛋疼。赵佶是念旧的人,既然被忽悠而封了刘青菁,只要她低调不闯祸,轻易也就没谁去管她了,一般是不会被废的。

    之所以戾气不重的赵佶、后来都和宰臣们商议要废她,肯定空穴不来风,这个喜欢过问外朝之事的女人一定越线了。不过奇怪的在于,既然赵佶都提议废太后,一般来说废了也就打住了。然而都还没废,却有侍从把刘太后逼死了。

    这是矛盾的地方,逼太后自杀的人绝不是赵佶,肯定另有其人。如果是皇帝为了保全后宫名节、保全国格,秘密逼死刘太后是说得过去的,这也是霸主行为。却不会脱裤子放屁的又公开讨论要废太后。

    赵佶不是这种人,他是敢捅出来公开废太后的。正如让外臣刑部侍郎去调查显恭皇后一样,赵佶就这么任性。

    估计这件事上,赵佶又是稀里煳涂就背锅的人。他背人坑了。

    想到这里,高方平仍旧不明白刘太后摊上了什么事。

    当然可以肯定的在于,刘太后不安分,是个喜欢搞事的人。另外她只是赵佶的嫂嫂,这种冒牌太后能耐是有限的,上升不到谋划帝位的级别,不过……难说也可以在太子问题上出力呢?

    “不知道老梁在极力避免谈及的人,是不是她?”高方平又喃喃自语道。

    皇帝的次子夭折了。

    所以在赵桓这个长子后,排位就是三子赵楷最靠前,赵楷现在封号高密郡王,有官衔开府仪同三司。汗,大宋的最高官衔人家在七岁时候就有了。同时兼领徐州牧。今年这位小王爷九岁。比赵桓略小。

    但这货并不是郑贵妃所出,而是郑贵妃的敌人王妃的。史上就是这王妃和郑妃两大美女争宠最凶了,显恭皇后的好评就是从她们身上获得的,因为显恭皇后极力的缓冲,且谁也不偏帮,一碗水抬平。

    在后宫要争宠,而显恭皇后又不鸟她们,两人又都床上功夫了得,一时之亮瑜,所以要说这两妃子间的斗争,不涉及到了刘太后高方平是不信的,只要不是傻子,在后宫当然要去拉拢“老佛爷”了。

    这些东西想起来就是一笔烂账,很头疼。

    说起来,三皇子赵楷这货最像赵佶,是赵佶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了,他和赵大傻不同的在于琴棋书画都会,真像赵佶。然后这货牛逼的在于很有文采,将来会考起榜眼及第。

    是的三王爷也去考试了,考官原本要给他状元的,然而赵佶说影响不好,于是就榜眼及第。其后被赵佶委任了提举皇城司,就是梁师成现在的职位,皇家的特务头子。这足以看得出赵佶对他的宠爱。

    这事上赵佶是真任性了,妈的一个有继承权的王爷又不是太子,弄来执掌皇家特务机构,这是昏君的表现。在其他朝代是大概率出幺蛾子的事,好在大宋制度不同,所以最终没出什么幺蛾子。

    在大宋有时候要做皇帝真不是某一人说了算,外面那群士大夫不挺他,他就是杀光整个皇城都没用。也就是这样的原因,兴许又感觉到了来自刘太后的压力,皇后娘早前这才想给赵大傻找个狠人做靠山,以便将来别出什么幺蛾子。

    这些娘啊,为了儿子她们真的很拼。然后啊,在古代的小孩也真的很可怜呢,能挺到成年是要看运气的,譬如赵佶的儿子有七八个没成年就死了,至于小帝姬们更是夭折了十几个。这是在皇家,在平民家死亡夭折率要更高的多。

    当然朝代宫廷政治都很黑暗,幺蛾子最多,小皇子小帝姬们夭折也可能会有另类原因。但是这些事就算是宋朝,也很难有较为准确的记录。不过被记录下来的也是宋朝最奇葩,各种什么狸猫换太子传说大行其道。

    想着这些的时候,高方平有预感,某个时候还有大戏,刘正夫正是宫里“老佛爷”的堂亲,而老刘现在和朱他们决裂,朱又和蔡卞勾结,窜通郑居中在反手搞老蔡,嘿嘿,真个是越来越凌乱了。

    高方平真的不确定,这些幺蛾子是不是我搞出来的。当难说史本来就有这些,正是因为这些家伙把老蔡惹毛了,然后赵楷这个最受宠爱的皇子才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也兴许,刘太后被废真和蔡京有关呢。

    “日,还是去海南岛做野人最单纯,难怪种师道一向不喜欢京城这个大染缸。”高方平喃喃自语……(未完待续。。)

第561章 江南在大变

    熊猫也面临着类似宫斗的争宠,这些天它到处打滚卖萌,然而虽是国宝,现在任何一个有关部门都不鸟它。

    于是熊猫一怒之下攻打南院抢竹子去了,不过有消息称它又被大鹅打跑了。

    滚滚没弄明白的在于,它若只是进去吃竹子不招惹鹅群,大鹅其实是不想收拾它的。

    话说高方平也不想养鹅的,也不知道谁个王八蛋弄了几个鹅回来,然后就没人管了,一群鹅就占领了南院自生自灭的。说起来这事也是一笔煳涂账,没谁清楚是怎么回事。那些鹅连高方平都害怕呢。

    小姑奶奶高秀清进南院的时候,熊猫抓住了机会跟着又进去了,然后拖着一根竹子就跑。几个大鹅张牙舞爪的冲过来的时候,就被阿布她娘几脚踢飞,落下了一地的羽毛。

    大鹅总算被教做人了,神转折啊。熊猫小宝笑得满地打滚,为自己的计谋很兴奋。

    正在高兴的时候,见一个乌龟路过,熊猫便把爪子伸过去,乌龟就缩起了脑袋,变为了一个壳子。

    熊猫把乌龟拨了过来,坐在屁股下面,表示这是我的了。

    少顷,梁红英骑着大黄狗跑了进来,问道:“小宝你见到我的乌龟了吗?”

    熊猫很茫然的看着她。

    大黄狗凑近熊猫嗅了嗅鼻子,然后旺旺的叫了起来。

    梁红英跳下来,使劲的推开熊猫寻找了一下,找到了乌龟,便呵斥道:“好啊小宝你绑架了乌龟,还敢装作不知道?”

    拿起脖子上的哨子一吹,一群小丫头就冲了进去,把熊猫虐待了一顿后扬长而去。

    熊猫眼泪汪汪的样子,像是在说我招谁惹谁了。

    今个是梁姐当值,菊京休息,所以一向很喜欢观察事物的菊京,从头到尾看了熊猫的这一幕,她真是服了,觉得这个地方的一切真的很有灵气。

    于是菊京走过来,摸摸熊猫的大脑壳。这是她唯一的朋友。

    熊猫缩成一圈打滚,和她亲昵了一下。

    菊京要走的时候熊猫咬着她的靴子不许走,一副“赶紧还钱”的态势。

    菊京却始终弄不懂熊猫这是收账,她想了想问道:“你要竹子吗?”

    熊猫继续打滚,于是苍井去南院,又弄了些竹子来给她。

    熊猫终于泪流满面,早就给了定金,此番竹子总算是刷出来了……

    老常家夫人和赵鼎家夫人提着篮子,一起相约着去买鸡蛋,并且一路交头接耳,相互说着妇女间的私密话题。

    前阵子鸡蛋还是紧俏奢侈品,但现在宽松了下来。便宜多了,市面上的鸡蛋数量也多了起来。正是这些富贵娘们的最爱。

    在大宋,没有谁个妇人不想撸几个鸡蛋塞自家小兔崽子嘴里的。

    目下整个江州已经有十万为单位计的霸鸡在产蛋了,供给便很稳定,且稳步放大,因为高方平第一农场中的孵化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还在继续扩大产能。

    在以前说来心酸又寒碜,整个江州五十几万人,但养鸡不稳定、太困难,于是蔡倏的治下,平均十九个人才能享有一只母鸡,并且是任性的母鸡,每只鸡一年总数只产几十的那种。也就是说,曾经的江州平均下来一天只有不到三千个蛋,都被大户人家吃了,一般人是吃不起的。

    鸡蛋价格最高的时候什么概念呢?以江州的数据为例子,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只够买一百个鸡蛋。若算后世2017年的价格的话,就等于40块一个的鸡蛋。

    现在江州的鸡蛋价格比前阵子下降了一大半,并且还有非常巨大的空间。

    当然换**蛋帮掌控的话,不论成本多少,卖价在有明显竞争之前是不会下降的。好在现在的江州虽然没有竞争,却是以国企为主导的,那当然就是高方平定价。

    事实上即便高方平把定价下降了一半多,利润也还是很大,卖价也算相对较高,但是没办法,得有个过程,国企的投资也需要逐步的收回。

    现在江州的粮食还紧缺,鸡蛋价格对于普通百姓依旧高,主要还是富贵人家在购买。看起来高方平是在做有利于富贵家庭的事。

    但是其实,江州现在仍旧不能鼓励普通人吃鸡蛋,仍旧没有那个生产力。不过有道是,灾荒之年其实对富贵人家也是挑战,他们虽然有粮食,但是他们习惯吃的肉和鸡蛋也会非常少。

    那么物资一少呢,富贵人家也都会有紧迫感,就坚决不放粮了,哪怕他们的粮食吃不完也坚决不放出来,这是“危机感”决定的行为。所以江州的富户,其实现在也在受益高方平,否则灾难之年他们虽然有粮食,然而哪里去找肉食和鸡蛋。

    现在老常看出来了,高方平正是利用足额的鸡蛋对富贵人家供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的鸡蛋比太平时候还多,于是没有了紧迫感后,普通的粗粮就成为了他们眼睛里可有可无的东西,于是,这些家伙会把手里的粮食放出来,以便换回他们更爱吃的鸡蛋。

    那么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平抑江州粮食价格的过程,否则高方平就算多管齐下,现在五月初,距离收成还有些时候,手里的余粮却基本没有了。

    现在施粥已经基本停止,除了尤其困难的少数群体外,基本上都要依托大家自己去买粮食了,粮食当然还贵,近乎丰收年景的两倍价格,但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高方平给了他们公屋,给了他们工作,他们目下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当然还相对困难,却已经能够支撑。

    从夫人的口里慢慢了解到了这些菜市场文化后,老常就算对猪肉平有诸多的不认同,也得承认:江州几十万流民能撑过这关,非他猪肉平莫属了。

    猪肉也和鸡蛋如出一辙,基本上已经被高方平全体性盘活,一切的一切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如今的这些,就是高方平江州执政第一年所取得的成果,有各种天灾**的掺杂,仍旧不完美,但又是一个白银开局。

    其实高方平的钱庄,目下仍旧有近八百万贯的冗余资金,只是说不敢在投资,否则不论朝廷还是钱庄股东都会来撕逼的。不能把人家给吓死了,好歹缓口气。

    不投资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劳动力不够用了,现在江州除了老人和小孩,加上残疾人外,几乎没有闲人,妇女都已经被完全启用了,但是劳动力仍旧不够。这方面大宋是饥渴的,工业化的初期,有多少劳动力和资金都是不够用的。

    什么?生产过剩投资过剩?那起码是大宋版图堪比日不落之后的事了。一朝人解决一朝事,高方平哪管得了后面的洪水滔天。

    最初那群从江州逃跑的资本,前些时候满地打滚的哭瞎,现在又厚着脸皮回来了。换以往,他们真能解决问题的,可惜现在江州的官员,从上到下没人敢收他们的钱,没人敢办他们的事。

    也不排斥他们。最多只是他们无法参与这场盛宴,且逃跑的时候他们傻不愣登的把许多资产廉价卖了。现在花两倍的钱想把那些资产买回来,似乎也没人鸟他们。

    那么他们现在来干什么呢?来剁手,排着队等着买买买。

    什么鸟毛他们都想买,大宋最普通的麻布,烂大街的东西,然而江州纺织厂出来的麻布质量整齐,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从江州买了带出去外地,就可以赚钱。

    这是最普通的东西,至于高端的独家技术东西就不用说了,别处是没有的。

    份额是会给他们些的,但是极其有限,高方平一是不想给这些家伙面子,二是暂时不想大幅冲击大宋自有的手工业,并且已经答应了关七的订单,用于对吐蕃对大理对大食的市场开拓。

    除了麻布导致这些家伙经常在纺织厂门口打架外,第一农场的鸡苗,第二农场的饲料,第三农场的猪苗,第四农场的耕牛奶牛。甚至第五农场的特种马。到处有人在排队,根本生产不出那么多的订单来。

    江州器械厂更是被挤爆,高方平团队捣鼓的新式织布机,运输车,简易起重机,自行车,什么鬼东西都有人要,且大多数订单是其他地的官府。

    出现这个情景显然是张叔夜在有意的引导,一是想让其他地区优先引进高方平的先进生产力,二是照顾高方平的生意,让小高尽快的还贷款。

    现在的一切都是饥渴的,一群土豪和官员在江州抢订单,订购各种设备,相互之间狗脑子都打出来了。打架的群体之中,乃是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战力最强,他就因为打架被老常捉去关小黑屋去了。

    据说小种此番是被他家哥哥老种委任了过来,他们听说江州有种神秘的水泥,坚不可破,想弄去修建防御工事,以备迎接宋夏之战的开启。结果听说那个东西根本不成熟,他们也买不起,更不可能运到西北去。暂时来说根本没到实用阶段,等一段时间成熟后,会派团队去西北水泥建厂。

    面对江州现在的奇特景观,范子夷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而老常则是有些痴呆的样子。

    至于童贯那个不明觉厉的太监,仍旧在贪污军饷,并没有谁去管他。当然,听说大太监的吃相远比在西北的时候好看多了。

    人们到现在才实实在在的看到了江南在大变化,这一切是因为:江南来了个猪肉平……(未完待续。。)

第562章 这不关老臣的事

    高方平觉得现在的江州仍旧不够猥琐,整天到处巡视,被迫害妄想,总觉得有人在偷懒,有地方没开工。找来找去的却又找不到。

    就算深夜去到纺织厂,都是灯火通明的在开工生产。

    方琴因为组织能力很强,于是她现在是江州纺织厂的总管。其实高方平给她的头衔是厂长,然而她自封总管,说是这样好听些。

    今晚高方平熘到进全是女工的纺织厂来视察,时间已经很晚,刚巧遇到方琴很疲惫的样子从车间里出来。

    她吓了一跳道:“相公又来巡查啊,你怎么老喜欢晚上来纺织厂视察呢?”

    高方平笑道:“我想潜规则女厂长。”

    方琴脸一红,暗怪和他之间总是有点暧昧气氛,然而他总是也没啥子行动。

    尴尬了一下方琴说道:“既来了,要不我带你去车间看看?”

    高方平便摇头道:“不去了,我人长的帅,一进去她们就停工,有你日夜操劳着,我就放心了。”

    “恩,那要不妾身请您到食堂吃宵夜?”方琴说道。

    “不吃了,我肚子不饿。”高方平嘿嘿笑着,迟疑要不要说那句“其他地方饿了”。

    这下方琴就心不在焉的样子道:“哦,那妾身不奉陪了,我很累要去休息。还要去看下食堂的酱油够不够。”

    就这么的,美女已经跑不见了。换菊京当值的话,铁定捉来潜规则了,然而今个是梁姐当值,她摸摸高方平的脑袋道:“咱们回去了,她累着呢,你别老想着捉弄她。”

    “不是捉弄吧,我真想把她抢回家暖床的。”高方平歪戴着帽子一副大昏官的造型。

    “不许胡说,她血统不纯,你要是强行带了回去,大娘来了准和你没完。”梁红英拖着他回去洗洗睡,不容许他到处乱跑了。

    麻烦的就在这里,梁希玟那个小妞不宜得罪,她爹现在也是大佬之一,否则会被她爹收拾的。哥这么大一枭雄,却是也没能成功祸害几个绝美女子,真是笑掉大牙了。

    作为被迫害妄想者,高方平知道身边肯定潜伏有梁希玟的密探,不是韩世忠就是关胜,要不是富安,或许又是小牛皋,甚至是贾晓红她本身。只是也不好意思大张旗鼓的对此去调查。

    否则梁希玟和她老爹肯定觉得有猫腻,逼急了,他们杀上门来逼亲,就麻烦大了……

    小李纲跟随这裴炎成大人去北1京了,作为幕后政委,指导一些高方平的精髓,然后他会在那边复习,马上要开考了。

    到时间,小李纲会从北1京去汴京考试,时静杰也会从江州任上进京考试去。

    高方平不用考,人家皇帝说了,放榜的时候必须有高方平。当然这种内定的指标就别指望排名了,肯定末科末等,近似于大宋留级生的那种。

    到时候要让检查老爹帮忙盯着点,别出幺蛾子导致他们放榜的时候忘记,万一没有高方平的名字,那么高方平现在的官位就真的到顶了。

    不过目测老梁应该也会帮忙盯着的,他也是主考官之一。毕竟来说,东华门唱名的时候没有他家女婿的名字,他老梁家的面子也下不来不是。

    这一切牵动这么多人,实在是因为在大宋进士及第太重要,几乎就是一切。

    譬如那个受到赵佶宠爱的三儿子赵楷,将来他也会削尖了脑袋的去参考。人家他七岁时候就拥有大宋最高官衔和王爵了,为的什么呢?

    高方平猜测,就因为他不是太子,宫里形势又复杂,他赵楷这是为了进入宪章免死的行列。

    大宋的王爷们一直都是很郁闷的,分分钟就被猥琐的士大夫们害的不要不要的,不过殿试之后就会有保护赵楷的群体了,就算是太后太子都动不了他。

    这个血统,高方平只能靠混,论考试,是考不过赵楷李纲时静杰这些个学霸的。甚至考不过赵大傻,赵大傻有过火中取栗的战绩,高方平就自问做不到……

    晚间的后宫非常郁闷,皇后娘寂寞难耐,想的很多。赵佶的交配能力十分强大,然而已经很多年没皇后娘的份了,都被王妃和郑妃制霸了整个后宫。

    一会笑,一会叹息,每到这种时候皇后娘总能想起曾经在端王府的日子,那个时候不但有机会和赵佶么么哒,还整个府里都是高俅那个老王八蛋的笑料,总体是很欢乐的,郑妃那时也跟着赵佶了,却远没有现在那么可恶。

    一切的改变就始于赵佶的哥哥病逝,赵佶入主皇城开始。

    yy完毕,皇后娘端起手边的莲子羹吃了一口,正好见荣德小萝莉熘了回来,便道:“荣德,过来给娘捏捏肩膀,捶捶背。”

    荣德帝姬拖着滑板车熘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