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汇报完了高方平的两次战役,陶节夫补充道:“小高总体来说脑壳有坑,证据就是当初用地瓜攻击老臣,我都没有惹过他。然而,他也有些才能,带兵上还行,中规中矩,虽然也有不少滥用军伍的前科,然而总体上在我枢密院的关心、过问、把关之下,没有出现大的乱子,也算是交出了及格答卷。老臣以为,这半年来,乃是大宋辉煌的半年,陛下仁德勇武的光芒,照耀着整个大宋,老臣和张叔夜,在陛下的带领指示下,正在把大宋的兵事,一步一步的朝良性方面引导。老臣也制定了枢密院的三年计划,打算打造一只梦幻级的重骑——正是高方平的永乐军,将在骁勇善战的高方平率领之下,成为国朝为难时刻的中流砥柱。”
赵佶最喜欢别人这么说了,高兴的大力点头。
要是张克公在的话,老陶铁定被骂死掉。然而那个老张不在,就没人骂他了。
张叔夜听闻后一阵头疼,觉得陶节夫太无耻了。可无奈的在于,老陶说的这些都是真的,这个胖子的发言风格有满满的奸臣风范、以及佞臣技巧,然而他的确在说事实,这半年以来,军事能上得了台面的事,还都是高方平那头丧心病狂的小鲨鱼做的。
陶节夫说他小子脑袋有坑,也是证据相对充分的,当初用地瓜攻击得胜回朝的帅臣也不说了。前些日子他一言不合就出兵曾头市,杀了三个女真人,而且恶人先告状,怂恿时文彬先一步弹劾马政。马政那叫躺着中箭,稀里糊涂之下就被小高整得死去活来。
张叔夜和陶节夫两位军相,当时都还在磋商着不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想着怎么限制永乐军的戾气,却是还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就遇到了水灾,形势千钧一发。然后那犊子就有这样的运气,最终稳住了郓城。
妈的稳住也就不说了,正式文书到达的时候,居然还有良田增加一千多亩的福利?
那小子运气真的叫逆天。这次郓城水患没有真正的成灾,但毕竟是粮食还是有影响的,减产原本是个可以接受的板上钉钉的事。可他小子偏偏因为运气,今年在他的政策领头下,种植大豆。士绅手里的地,也有一部分跟着高方平赌大豆。
大豆最是耐水也最需要水分,可以说这场并不成灾的水对大豆是增产的,对稻米有一定的影响,却因救治及时也影响不大,所以郓城方面,大豆和稻米综合起来拉扯下,虽然增加的不多,然而在水灾的概念下,这小子郓城的总粮食,的确是增产了。
是的,现在就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除了用运气,张叔夜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他。
在心理yy着,眼见在陶节夫相爷的马屁下,赵佶的喜悦和幸福感到达了顶峰。
时机成熟了,张叔夜出列道:“陛下,老臣有一事奏报。”
赵佶笑道:“朕心情好着呢,张卿有话,快些说来。”
张叔夜道:“眼看进入八月天,礼部省试将要开考,此举对于国朝,对于读书人的意义极其重大,十年寒窗苦读、满胸才华一心报国的士字们、将会一展所长,高方平列为开封府子民、亦是老臣的门生,自也是今次的重点关注考生之一。”
赵佶笑道:“这是好事啊,听闻小高也会赴考,朕就放心了,等考起了,朕升他的官。”
蔡京立即觉得不妙。
张叔夜接着飞快的说道:“然而事与愿违,如今高方平身为郓城父母官,郓城百废待兴,水泊反贼在旁虎视眈眈,他也正忙于制定三年计划,调研周边,以便整理出治理水泊演变良田的经国方略,所以此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苦读十二年的高方平无法抽身,注定要对这个今生他重要的时刻失之交臂。”
许多人闻之昏倒,妈的高方平那叫苦读十二年?貌似他花花太岁是在京师干了十二年的坏事吧?(未完待续。)
第310章 今科同进士登第
赵佶一听便摇头道:“那怎么行,今次的省试一但错过,便也失去了后年殿试会考资格,小高无论如何要来参考,朕是很看好他的。”
“郓城几万人等着吃饭,水泊虽然此番大败,但造反之心不死,在政务立场、军事立场上,高方平这个陛下您钦点的守臣,绝对不能随意离开。”张叔夜决绝的摇头道。
“那如何是好?”赵佶很往昔的说道。
张叔夜道:“我朝以往,对不方便参考的、有特殊用处和贡献的流内官员、给予锁厅试的恩典资格,虽未在陛下年号内开过例,但老臣以为可于这特殊时期,对高方平开这个特例。”
所谓的锁厅试就是开小灶,理论上科举的最后一趟殿试主考是皇帝,吏部礼部国子监参与的会考。但正如张叔夜说的,会有一些在任的官员也要参加考,但政务为重无法走这个流程时,而那个人都被特别看重、或是对朝廷有特殊用处的,就要给予优待。由皇帝开锁厅试。
然而老张知道那孙子肯定也考不起,于是进一步的说道:“可即便是锁厅试小高还是走不开,水泊妖人造反之心不死,不可不防。总不能让陛下去郓城监考。所以老臣不情之请,请陛下此番直接赐高方平同进士出身。就把他以往的言论,政绩,政策,以及此番郓城的大功,加之《论土地得失、福祸相依》视为他的天然考卷。”
经过一步一步的铺垫,张叔夜总算提出了这个要求。
老张也无奈啊,当时答应了猪肉平要帮忙,但是和张商英等人研究之后,他们一致认为,猪肉平考个蛋,八百年也考不起。然而放纵他小子混进去作弊的话,那太坑了,不但有辱两个老张的名节和节操,此外还有相当大的政治风险,因为蔡党肯定会关注,一但殿试作弊被抓了,猪肉平的仕途也完了。他就是不考进士,虽然不能拜相但也可以有大作为,但殿试作弊如果赌输了,连他老爹高俅,也都要被蔡京往死里整。
所以经过两个老张的研究,干脆耍流氓,直接对皇帝将军,提要求,还来的爽快些。
“这怎么行,这有为祖宗规矩!也还没有先例。”何执中当即出列反驳道。
张商英似是早有准备的出列道:“这怎么他就不行,陛下若觉得适合,便是开了先例。”
“难道要用你那半吊子学问,和老夫理论理论?”何执中大声道。
“傻子。”张商英白他一眼,把何执中险些气死了。
不等何执中咆哮,张商英转身对赵佶道:“陛下,老臣支持张中书看法,科举科举,学的是科,举的是位。最终的目的是为陛下选新一代精英,收拢人才用于治国理政。一切的经义,典故,词赋,德、行,等等的考教,只为检阅他们的能力。而这些过程老臣以为,高方平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到了。何左丞所谓的祖宗规矩,其实祖宗的规矩、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问和德行。以老臣观止,高方平当然有毛病,然而满朝臣工谁没有?论学问,他无数面世的策论,词赋,以及故事话本,老臣就以我张商英的名誉作保他是学问人。论德和行,天子脚下的汴京,孩子死亡率大幅下降,怀孕的妇女稳步增加,已然可以展望将来的繁荣,被治愈的小儿咳嗽越来越多。这便是他的德和行,足以弥补其他的缺点。此番进京的《论土地得失、福祸相依》,若老臣是主考,必然评至魁首,国之重器。”
顿了顿,张商英再道:“不是说咱们要废弃祖宗规矩不考。而是情况特殊,小高他已有作为,以他之才华必然考起的情况下,政务为重,特事特半,建议允许免考通过。”
“张商英你这奸贼,休要信口雌黄,你怎么知道他必然考起?”何执中愤怒的咆哮道。
张商英仰着头道:“他有《永遇乐》,有《怒发冲冠》,有《西游记》,有政绩,有饲料,有《论跨过三岁口即是正义》,《论黄金一代》,《论为政者良心》,《论货币与钱庄》,《论粮食与各类肉种的转换效力》等等不细数了。我张商英要问,若是他小高考不起,你何执中是如何考起的?若是他小高考不起,目下朝廷之上除了陛下和我张商英外,谁能考起?”
“……”
许多人明知道张商英这厮在这里流氓逻辑带节奏,想把他拖下去打死。可是无奈,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何况根据小高那出人意料的经常神奇反转,老实说目下在场的人,虽然有那么一些知道高方平不学无术绝对考不起,但他们也总觉得小高就是来参考也会过关的。
赵佶原本就想这么干的,今天正在兴头上,小高也的确有大功,而且张商英也已经给皇帝找到了许多理由,于是赵佶便拍手笑道:“就这么定了,鉴于水泊形势特殊,小高无法离开驻地赴考,为选拔精英治国、不埋没人才计,朕特赐高方平免考、今科同进士登第。”
皇帝想这么干、张商英这个文字大流氓又找到了理由,张叔夜一律推荐。加之此番高方平声势太大,政绩突出,形势进行到此一切显得顺理成章,再无反对理由,于是蔡京叹息一声,不在唱反调,微微低头躬身,意思是“老臣遵旨”。
张克公才嚎叫着请出去关小黑屋呢,这个时候最好别乱来。蔡京也相当于在无关痛痒的时候滥用了机会,其实上次若是任由陛下封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又能怎样?目下看来,压制童贯远没有压制高方平重要了。可惜老蔡的抗旨机会,被浪费在童贯那个废物身上,真正该用的时候没有了。
是的天地之间,什么东西的是会用光的,包括人品、以及洪荒之力。
大宋的宰相当然可以抗旨,但是可抗旨的次数,当然和声望、能力等综合因素息息相关。早前在童贯事件上抗旨,得罪皇帝和皇帝的宠臣。目下间隔的时间不久,倘若再次得罪皇帝以及更得宠的人,形势真的极其不妙。
蔡京给皇帝的感觉是温文尔雅、老成持重之人,上次已经让赵佶不高兴,所以这次万万不敢了。这是人性的奇妙之处,要是老蔡给人的印象如同高方平一样是个问题人物,被认为性格冲动,行为幼稚,脑子有坑的话,那么这种人犯错的时候其实更容易得到原谅。这是期望值的不同。可惜老擦不是这种面目示人的,更不是以这种风格拜相的,这注定了他作为和号召力,和王安石简直不能相比,差的不是三个档次那么少……
京师的气氛又恢复了和谐,有点乌云散尽的意味。
蔡京有个最大的好处,他是一个性格成熟的厚脸皮,没节操,他能容许失败,失败后会翻开新的一页,而不会像某些人一样怀着瑕疵必报的心思钻牛角尖。
围绕高方平和王黼之争,竟是掀开了如此大的声势,现今高方平的一切被定调为功劳,获得了大宋最为荣耀的一种封赏,对此别人怎么想蔡京不知道,但他是接受了,并且打算反过这一页,重新开始。
加赐高方平同进士出生的事定调了,但是这个文书怎么执笔,成为了目下蔡京最为头疼的事,要是写的太圆满,则太过凸显了高方平光辉的形象,而写的不圆满,就显得皇帝耍性子乱来,毕竟是赐人同进士出生,要是写的理由不足,那当然就成为了朝廷的笑话,玷污皇帝的圣明,玷污进士这个词的血统。
所以蔡京从文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咬着笔杆子,不知从何下笔的尴尬境地。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在一些圈子传为美谈,然而在论坛,张商英喷蔡京为“文采不行”,“提笔不识字”等等……
史文恭因为回京述职,后又等着新一批的精钢锁子甲,无缘于郓城发生的两大战役。
此番他的任务终于圆满,带着又一批的几十套锁子甲回到郓城。
目下打造完毕的精钢锁子甲已经有两百多套,够一个营换装为高方平设想中的精锐重骑。
对此,也没人去争夺第一批装备,因为根本不用想,因高方平和梁红玉的缘故,最先换装的自然是虎头营。
与此同时,史文恭也带来了朝廷的正式文书:加赐高方平同进士出生。
“高方平其人,自幼聪明伶俐,好学刻苦,贤德之处为圣心所体察……”
看到文书这第一段的时候,你妹的,高方平有些不来气,不知道蔡京专门这么写,是不是在讽刺还是什么?高衙内要算是自幼聪明伶俐刻苦贤德的话,那真就变成一个笑话了。
甩甩头,过滤老蔡的一些官面废话后,继续观看:“高方平于汴京制造饲料,解我百姓之腹苦。研制咳嗽丸,治疗小儿百日咳。更有千古神奇的‘剃毛之术’,惠及妇女……”
看到这里高方平一口老茶忍不住,喷了出来在文书之上,弄湿了。(未完待续。)
第311章 挂在月亮上的金腰带
老蔡这是诚心要让我猪肉平沦为笑柄了,我那是卫生条例的一个部分吧,光伟正大的东西,然而蔡京竟然在朝廷的官面文书中,用词千古神奇剃毛术这等戏讽刺之词。
“蔡相公文采不行,提笔不识字。鉴定完毕。”阅读到这里尴尬之际,高方平给予了评价。
“相公威武霸气。”周围的一群马屁精又开始大喊了。
继续观看文书:“前有壮举无数,此番于郓城任上大破贼兵七百众,朝廷诸公皆认可此乃我朝为数不多的军事大捷……”
高方平昏死在地,看起来老蔡的大嘲讽术一开,我小高的进士出身自此有点蒙羞的感觉了。妈的若是只写“于郓城大破贼兵”便是光环了,老蔡写“大破贼兵七百”,然后说乃是为数不多的军事大捷,他这是在把高方平往死里坑,这得让但凡打过胜战的帅臣有多恨高方平呢?
高方平黑着脸,继续看文书:“再有关于《论土地得失、祸福相依》之说,剖析自然过程,此功在社稷,利于千秋,当为执政官吏效仿学习。朝廷于陛下立场、为天下民生、才尽其用计,授予高方平今科免考,同进士登第。”
到此这封牛1逼的文书算是完了,再看看格式,还有皇帝签押,以及宰相蔡京的签押。这是一封圣旨。
从这封圣旨中,高方平读到了一些担忧,皇帝太过托大,依旧太信任蔡京了,以至于蔡京起草后皇帝看也不看就签押了。此点高方平是可以肯定的,赵佶肯定没看内容,否则其他方面皇帝容易被忽悠,言辞上不至于,他要是看了,当然知道蔡京在开大嘲讽术,那便会让蔡京修改。
然而没办法,赵佶就这德行。他之所以被列为一个大昏君,就是因为这些方面的错误太多,太过信任别人而找不到问题所在。历史上,他身边的大奸贼如此之多,诸如梁师成这些奸贼甚至敢假传圣旨,就是因为赵佶的这些脾气个性。
其余的没有了,除了同进士登第外,高方平没有获得新的官职,应该是老蔡在搞鬼。这次他们在文书上给的用词是:“今科免考,特赐同进士登第”。意思也就是说,现在高方平还不是进士,今科,那要到后年的时候才考。
免考,意思就是后年殿试高方平不用去考了。同进士登第,那是在说,得等后年的李纲时静杰他们考了之后,东华门张榜的时候,会有高方平的名字,那时,才有这个传说中的金腰带。
赵佶作为皇帝,他这么说只是一种俗称的习惯用语,也或许是一时口误,他本身绝对不是要压制小高、等后年才给小高进士身份的意思,但是既然皇帝这么一说了,又因为君无戏言,蔡京一但咬住此点,哪怕皇帝不是这个意思,但他老蔡就是要这么下达朝廷文书,那是谁也拿老蔡没有办法的。
高方平暗暗叹息一声,坏事啊,要是这事皇帝别口误,现在就直接获得同进士出身的话,今年底再来个大功,明年初的大朝见一总结,张叔夜分分钟就可以把握小高推到知州的位置上了。可惜了。
当然了,高方平目下已经从六品了,倘若在升,很快就可以换官袍,俗称“脱绿”,也就是说,到一定的品序就不是绿色官袍了。
在官场,绿色官袍的确是有些没面子的讽刺感觉,很可能那些猥琐人士乐意多看高方平“绿”几年再说。但是这个也急不来,绿就绿了,反正现在基本上头上就没有天花板了,苦熬个几年资历,若是不被他们整倒,迟早是大红袍加身的。
梁红玉的官还是比高方平大,今次已经升到了正六品昭武校尉。
在京城最早的传言之中,高方平就是个神,无所不能的神,全部的事都是高方平做的,全部的功劳都是高方平的。但是正式官版文报进京,高方平和时文彬也基本陈述了实情,据实上报了每个人的作用。
原则上张叔夜对梁红玉小萝莉没多感冒,所以如常对待,但是架不住高俅老爹喜欢小虎头啊,于是高俅专门把梁红玉的事说给陛下听,赵佶也最是喜欢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萝莉,评价为神童,于是金口一开,便给小萝莉升了官位。
刘光世于郓城攻防战一役立下大功,进官一级,但职司不变,依旧任职保安军麾下的营指挥使。
史文恭林冲杨志关胜等人全部有功,皆进官一级,鲁达因为是贼配军的身份,不能获得官位,但是继续待罪立功,被高方平委任为营指挥使。
这次高方平系的人马皆大欢喜。
对于郓城的主簿和县尉而言,这次是他们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意外之喜。
这两个棒槌,稀里糊涂的跟着进官一级,为文官系列正九品。
林冲史文恭刘光世等人进官不稀奇,他们是高方平的嫡系,而且武官进级不难,不用皇帝甚至不用宰相批准,可说,目下就算不得宠的种师道,手里都会有几分空白的告身,填写上名就可以拿去卖官了。
但是文官系列的晋级尤其难。特别是主簿王勤飞、县尉曾世成这样的本地土著,没有势力没有进士金腰带,因某种契机进入了官员系列,通常来说终身都不会再升一级。事实上就算他们有功,也没有任何的知县会给他们这样的人报功,这几乎是俗成的规矩了。这也是中央特派官员和地方豪强派官员中的摩擦、以及利益的划分。
所以在这样俗成的潜规则下面,一个中央官员来上任的初期,通常都是比较难的,很难掌握住和地方豪强派官吏间的利益平衡点。
这些弊端造成了类似王勤飞和曾世成这样的地方官员破罐子破摔、不做事专门扯台的风气成为的大宋的一个弊端。原因是他们有了金饭碗动不了,而又升迁无望,他们吃饱撑了给你中央官员面子,吹捧老爷?他们不会,只会扯台,反正扯了也没什么大的代价。相反做事做再多也没有什么实惠和功劳。
然而这次这两孙子笑疯了,开香堂感谢上苍,感谢祖宗。作为两条几十年不知升官是什么滋味的坐塘鱼,他们居然在跟着大魔王的时候升官了。
这让他们的心思热络了起来,感觉大魔王虽然难以伺候,却也有了往后的一线希望。
不但这两货,就连那个被高方平“放假”的县丞赵思东,那货也不知道目下什么地方醉生梦死,然而他也是郓城的在册官员,这次也一起进官两级,乃是从八品系列。这货之所以进官两级,就是体制的锅了,因为他是正二八经的末科进士出生,中央来的官员。
当时写给济州的报功文书之上,高方平忘记了郓城有个依旧在领取俸禄的赵思东,所以没写。于是不合格,被时文彬发还重写,要求必须有赵思东的名字,小赵他依旧是郓城的在册官员,既然报王勤飞和曾世成的功劳,也必须有赵思东。
“你继续放他的假没问题,但是该给的得给人家,他识大体顾大局,当时没留下来给你高方平添乱,不拖后腿,主动让出权利离开,那么套用你高方平的理论不添乱就是功劳,就不能薄待赵思东,否则我济州不认可。”
是的,老时给高方平的要求就是这样的。
于是怀着无比的郁闷,主簿王勤飞重新起草文书,添加了赵思东的功劳。王勤飞瞎掰的本领基本和张商英有一拼,还会声会色的描写了一段赵思东在堤坝指挥抗灾的场面,然后就是高方平签押,上交济州,时文彬看后大为高兴,于是批了,签押之后直接以济州名誉转发中枢。
其后,高方平有过召回赵思东的打算,因为如今高方平在郓城威严日浓,也基本结束了和王勤飞曾世成的斗智斗勇,可以开始调教赵思东了。
然而让小赵回来的提议,县尉曾世成和主簿王勤飞说死不干。
县尉说,那就是个读书把脑子读坏了的棒槌书生,没有他在郓城才安稳。
王勤飞说:让那孙子继续放假,别来添乱,大不了他的俸禄老朽支付云云。
高方平无可无不可,也就没有多说了。之后主簿王勤飞以县衙的名誉写信给赵思东,责令小赵继续放假,若不来添乱,除了官俸,县衙的额外福利可以拿双份,若是回来添乱那后果很严重……(未完待续。)
第312章 朱仝和雷横
有消息传来,老相爷曾布去世了。赵佶下诏追号为观文殿大学士。
老曾的一声颇有传奇色彩,作为也还是有些的。做过军相(枢密使),也做过政府次相(尚书右仆射)。当时和蔡京同朝执政,但是被蔡京整的太惨了,一贬在贬,栽赃各种罪名给老曾,他的儿女也经常被蔡京授意蔡党官员请去喝茶,整的死去活来。
这种有政治主张,最终又被蔡京这种权相整倒的人,可以说如果不是在北宋,那真会全家死绝的。然而现在,老曾也算得到了善终。
严格来说赵佶登基,曾布是有功的。当年哲宗驾崩,太皇太后召宰臣们商议继承人,章惇主张立简王和申王,太皇太后想立端王,然后曾布、以及那个前些日子被一脚提出京城的邓洵武很机智的说太皇太后圣明,于是端王赵佶就登基了。
郓城县尉曾世成就是老相爷曾布的亲戚。
这个姓在郓城还是有点牛逼的,所以当年女真商人迁来郓城,入籍时要改名字,之后送了钱给曾家。曾世成家老太爷便赐那个女真蛮子姓曾了。
估计送的钱还不少,于是依托曾布的关系、加上有养马天赋,曾头市还和朝廷达上了线,属于挂靠马政司这个中央企事业的民间资本,获得了迅速的膨胀。所以王勤飞一直都在说,曾头市的蛮子和县尉有交情。王勤飞老头坏啊,这么说既是实情,也是对县尉曾世成的一种嘲讽。
但后来曾家也失势了,曾弄的翅膀也硬了,便不在给曾世成这个县尉面子了。
这些原本都不关高方平的事,然而,昨日京师有书信来,是皇后娘的亲笔信,专门给高方平说老相爷曾弄辞世的消息,说他对皇家有恩,必须给予该有的尊严和尊敬,让高方平在郓城为其默哀。
我#
接到书信的时候,高方平郁闷外加眼冒金星,什么跟什么嘛,搞得我和他老曾很熟似的?
然而想来,皇后娘是个直性子,想到就做,想到就说。加上信中的一些言辞,高方平看出来了,皇后娘看中了我小高,不但是当做自己人,还要当做她儿子赵桓的老师来对待了。
也只有皇后娘这样看待小高,才需要小高给那个不认识、甚至就想不起来的曾布去默哀三分钟啊。
因为皇后娘比赵佶还念旧,曾弄对他们两口子,当然是有恩的。
县尉曾世成一直没弄懂,为什么皇后娘会专门来信让大魔王为自己的二爷爷曾布默哀?然而他不需要弄懂,以他曾世成的机智,自然会借助此机会大肆炒作显摆,甚至在郓城以他们这系曾家的名誉,给老相爷曾布来了一次类似追悼会的聚会。大摆筵席,还亲高方平亲自去主持。
既然大魔王都简直支持人了,曾头市的曾弄鼻子大了压着嘴巴,谁让他要姓曾,于是也得来赴宴,还送了一大笔彩礼。
付群伦在济州弹劾高方平和曾世成,说他们利用“老相爷曾布的去世的概率”大肆捞钱、收取彩礼云云,搞的时文彬非常尴尬。付群伦不告状便也罢了,时文彬可以装作不知道,而今却知道了,所以时文彬拉不下面子来,既然这样还是要表示一下,于是时文彬也只得勉为其难的来了一趟郓城赴宴,照样送五十贯钱的礼。
最终这次赚了不少钱,宴会结束之后盘点得银钱两万贯,曾世成很大方的分了一万给高方平。
此举被王勤飞和付群伦一起评论为:一群混蛋,丧心病狂的官僚流氓,贪官污吏……
小高以往的作为还勉强有些争议,但这次联合曾世成赚死人钱,名声就相当的糟糕了,叫他大魔王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发泄心思,更具《西游记》的故事,燕小乙率先带节奏叫他牛魔王。其后人们发现,还是叫他猪魔王更加适合。
最近县衙的闹剧还不止如此。
县尉曾世成最近比较喜欢和富安来往,以往来说曾世成看不上结交富安这样的流氓,表面上客气,也只是给高方平的嫡系面子而已。
然而现在,曾家值得骄傲的、那个一直被皇后娘视为恩人的曾布去世了,曾世成也只得放低了心态,低调起来。加之富安这厮坏处一堆,优点却是心思不多相对讲意义,为人也不小气。再加上,富安这个奸贼逢人便说他是名相富弼流落在民间的私生子、的侄子、的侄子家的三公爹的孙子什么的扯了一通,于是富安就拥有了身份光环的加成,曾世成便和富安结拜为了异性兄弟。
其实富安也不全是瞎编,他还拥有一本族谱作为证据,找梁红玉帮他画了一个相对科学又一目了然的血缘图出来,逢人便显摆一番,看似他真的能和名相富弼扯上关系。而这个时代,血缘血统还真是一种光环,拥有社交场合的神秘加成。
以往富安这孙子脸皮也没有厚到如此丧心病狂,偶尔还是知道害羞的,所以他即便是富弼的后人,也不敢随便对人说的,而现在这家伙勉强也算是脱胎换骨了,尽管没有官职在身,但他认为跟着小高相公,就是一个对国朝有用的人。
当然富安的优点还是相当突出的,怎么选择手下,富安有他的一套心得。前些日子县尉手下的几个警务大队长(都头),因收取消毒费被小高相公当做典型捉去杀了。然后曾世成最近就有些抓打不开,现在什么案子,包括请人喝茶都要曾世成去指挥。这大量当误了曾世成喝茶斗鸟、管理青楼、视察私家猪场的时间,于是他急于招聘两个正式公务员来做警务大队长。
富安便说“吾有一计可管好郓城,建议启用武功高强的流氓,加以一定调教,配合许诺好处激发荣耀感,就能成为称职的都头”。
观点和曾世成不谋而合,两人相互引为知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