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战中持续失血,他们能坚持多久呢?
环看整个湖北战场,清军的兵力很多不假,但清军处于攻势,复汉军处于守势,偏偏处于守势的复汉军还拥有绝对的炮火优势。而处于攻势的清兵来的过急,大炮屈指可数,这就是陈鸣一点不在乎满清各路大军的原因,这是清军态势中与复汉军最大的差距。他们缺少火炮,处在进攻战里的他们,人数再度也是白瞎。
事实上对于清军的多路合围,陈鸣根本就不认为它是合围。除非阿桂变成大魔法师,一个战争光环让孝感和汉川两路清军都热血沸腾,视死如归,再让方世俊带领的一万五六千湖南绿营哔的一下从洪湖直接转移进武昌城,然后武昌城中的守军也一个个变得悍不畏死。这样,复汉军才真的有可能啃不下三四万清军拼死抵抗的武昌,而被迫退去黄州府。但这是不可能的。
复汉军已经在武昌西侧立稳了脚跟,不管是石亮,还是湖南绿营,他们要一头撞来,都只会磕的满头包,还对复汉军的阵线造成不了大的冲击。陈鸣靠的就是大炮防御。
大炮,大炮。在复汉军火药充足的时候,炮兵力量的差距根本就不是清军多出一些的兵力就能在进攻态势中弥补的。
而且现在的情形是,四川绿营士气不高,河南南下的绿营到还有一点战意,但他们几乎不可能触动第一旅的阵脚,那里陈鸣可是多配了一个炮兵营的。复汉军一万军队就将四万多清军隔绝在外,而方世俊带领的湖南绿营以及眼前的石亮这支清军,也被复汉军西侧防线的少量队伍远远地与武昌战场隔开,换算一下,陈鸣依旧有两万六七千人来打武昌。双方士卒看似相差不多,但清军肉搏战上的损兵折将,在现在这个时候已经足可令守军动摇了。
你不可能要两万人左右时候的守军士气还能跟两万五千人时的士气旗鼓相当不是?
绿营士兵和两湖练勇又不是傻子,看着每天夜里都大批阵亡或受伤的同袍,那士气是肉眼可见的低落。陈鸣早两天前就有拿下洪山的把握,可他放着不动。只要复汉军不占据洪山,清兵就要继续的往这里填坑。过了洪山还有双峰山,都是夜里突杀,陈鸣干嘛不选择洪山这块已经被复汉军熟悉的地盘来战斗,而去双峰山呢?那地儿还有背后的蛇山炮台合击!
不过陈鸣很快就后悔了。因为武汉下雨了。昨日还是朗朗晴天,春日高照,今天从天明起就没看见过太阳的一丝影子了。天空中阴云密布,暗沉的像是能滴出水来。
等到下午,天际边滚来了团团乌云,一瞬间就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雨点哗啦啦的。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在屋外的青石板上叭叭直响。然后雨越下越大,陈鸣就开始骂自己傻逼,自作聪明了。如果两天前就拿下了洪山,现在趁着大雨就能直攻双峰山,拿下了双峰山他不就可以在周边架炮轰武昌城了么。
什么你说双峰山后头还有蛇山尾巴的一个点?是的,那个点确实恶心,清军还在那里布置了大炮,清朝时候就在那里修筑的烽火台——清朝改了角楼,现在又改做了炮台,且高度也比双峰山山顶要高一些,但陈鸣敢用大炮直接湮没了它。
陈鸣透过长湖向外看,天地间像挂着一道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青瓦片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也越来越多。
守在西线外沿阵地上的江伟破口大骂老天爷不长眼,却也不得不向后头求援,这一场好雨下的前线的臼炮、虎蹲炮、大炮和鸟枪全都不能用了,如果对面的清军这个时候扑上来,江伟手下这一个非主力营头可挡不住十倍的清军。
而事实上,驻脚武昌东侧的陈启在大雨刚刚落下的时候,就急命何子祥带队向野湖一线增援去。野湖就是江伟所在的阵地,再往西就是神山湖,是金口一带的四个湖泊之一。
何子祥也是江伟的老熟人,他俩还有陈威和唐文灿,当初魏秀志守无锡时候的四个营官。现在一个也没死。
在无锡的时候,何子祥是四个营官里最不得魏秀志信任的人,现在何子祥依旧是四个营官中混的最差的一个,甚至于他手下的兵也没怎么大动,还是当初的俘虏兵加何子祥在南京混团练时笼络到的那百十个人。
不过陈威、江伟甚至唐文灿都在随后的战争中,几经遇险,江伟现在左腿上的刀伤还没有完全愈合,何子祥却是安全的紧。身上一道疤痕都没有添加。
“这位……军爷,老汉敢对老天爷发誓,绝对没打枉言。这场雨至少能下到明个天亮。”
陈启的指挥部里,又一位当地的老船夫被卫兵请了出去,这已经是一个小时里陈启请到的第四位当地的老人了。这场大雨下的复汉军措手不及,那么什么时候雨停了?就成了复汉军高层万分关注的问题了。
陈鸣没有刘暹那样的金手指,自带天气预报,想要知道气候也不可能去找算卦的,那就只有询问当地的老人最靠谱。这船夫对天气是很有必要关心的,陈启还没接到陈鸣传来的具体命令,他找来四个当地的老人,没一个说这场雨很快就会停的。
“总指挥,侦察队派人来报。”
“快传。”在指挥部里踱着小步的陈启精神一振。
“报告总指挥,石亮带队返回了神山湖南岸的宿营地。”
“就是神山湖南面的谢家山?”
“就是那里。”
陈启脸上露出了笑,“好,好。你们侦察队是立功了,消息送来的很及时。这会如果能抓住石亮,我让高元厚提拔你。”陈启说的当然是笑话,但侦察队传回的消息确实让他下定了决心。
“让高峤跑步赶到。”
“总指挥要吃掉石亮?”
“要么咱们就白白的听一夜的雨。”陈启看着外头哗啦啦的雨滴,今夜里的进攻肯定是打不成了,洪山战场上这些日子不知道落了多少炮弹,那些被炮弹打的疏松的土地被大雨一浇,怕是会变成一团烂泥。不过战壕里进了水,清兵的日子也难熬着呢。
大雨在临近天黑的时候变成了小雨,可是很快就猛地刮起了一阵大风,小雨不久就变成了大雨,还他么是越下越大。高峤带着两个主力营两个非主力营头,从青菱湖边的盐船山出发——青菱湖在野湖的东面,更靠近武昌。他们这支队伍的进军线路是从盐船山走到臣子山,然后穿过夜泊山、长茅山、乌龟山三山的夹角地,然后谢家山和相邻的长山,从石亮所部清军的侧面抄到清军的前头【西面】去,在棺材山卡住石亮部后撤的通道。
那过了棺材山实际上就是一马平趟的大平地了,武汉这地方没有太高的山,这些谢家山、乌龟山、棺材山之类的‘山’,实际上就是百米高的小丘陵,甚至那洪山还不足百米高呢。过了棺材山,只要不往江边走,打着马儿能一路直直的跑回嘉鱼县去。谁也不会可着江边走是不是,复汉军的水师战船还在长江上呢,可着江边走不是去喂炮弹么。所以哦,如果趁着这场大雨,趁着清军应该会整夜宿营,而且其马队也不可能再撒网一样放的到处都是人的机会,复汉军有一定的把握包抄成功,石亮这支队伍你还真不好队伍。
他手中有好几百马甲兵,撒网一样撒的到处都有,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就带着队伍往西跑,你根本就兜不住他。但是今夜这场大雨,是一个好机会。
陈鸣在晚上七点多时看到了陈启的报告,挺认同的。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且若全歼了石亮,不只要歼灭其大部,拉着俘虏往武昌城外一走,城内清军的士气怕是更弱。陈鸣也是手中没有更多的人马,如果江南黄捷带领的两万人能一夜之间飞到湖北来,陈鸣就不会光图谋一个武昌,而是会围城打援,磨盘一样将更多的清军机动部队磨成肉糜。这不是他没那么多兵么。
大雨哗哗的下着,上至高峤,下到普通士兵,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大半。蓑衣也不管大用,军进队列中不时的有人摔倒在湿滑的泥水中,“啪叽啪叽”的声音不绝于耳。
“三哥,雨太大了!是不是要弟兄们先躲躲雨?!”风雨声中高世凤凑到高峤耳边叫道,他是高峤的族弟,当初也有机会,可惜没立起来,现在做高峤的警卫队长。“下这么大的雨,石亮能动弹么,我们还有的是时间。”
“少耍小聪明!一刻都不能停。”高峤大声喊道。扭头看向身后的人马,随即冲着不远处的一个营官吼道:“陈威,去告诉弟兄们,让大家都加一把力!走到棺材山这一仗咱们就赢定了。这是为了拿下武昌城,是为了拿下整个湖北。为了拿下武昌拿下湖北,下这点雨算什么?就是天上下刀子,咱们兄弟也要拼命赶路!”
毕竟还是春天,雨水打湿了全身,不仅是寒,更是冷。他们上上下下是都配备了蓑衣斗笠,可这并不能真的阻挡雨水的渗入。
被雨水打湿的衣服贴在身上不仅不舒服,还让人感到湿冷,而更让他们觉得不好受的就是道路的湿滑。泥泞溜滑的山路可不会管你是指挥官、营官还是普普通通的小兵,在它面前就是天王老子也和叫花子一样。队伍中都数不清到底多少人摔倒了,高峤本身的身上也沾满了泥浆,黏糊糊的极为难受。
事实上高峤也很想休息一下,身上的衣服湿冷地让人打颤。等雨停了再走多好,那时候清兵要是还动弹,他们就是爬也能爬倒棺材山!
可是不行,大雨之中行军虽然困难,可谁又能保证石亮真的就不会转移呢?他能不知道大雨对他这支队伍是什么样的影响吗?手下的马队放不出去,石亮就是聋子瞎子。而他手中只有五千人,面对复汉军,这点力量太弱太弱。
高峤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如果自己是阿尔哈图的话,那么这个时候肯定要引军向西,下再大的雨也要退到金水河以西去——金口因此而得名。
“高指挥!雨太大了!你看是不是先休息一下再走?弟兄们实在是太累了,都走不动了!”步兵第三十八营的营官张显龙也跑到高峤这里来诉苦道。
“滚你娘的,老子刚才发的话你没听到?”高峤脸色一阴,勃然大怒。“你这个营官是不是不想干了?就是不想干了就趁早说出来,老子立马让你回去。”
“高指挥,不是我叫苦,我什么苦头没吃过?您是知道我当初过的日子的。这是弟兄们有些顶不住了,你看看现在弟兄们都啥样了?”张显龙对于高峤威胁根本不予理会,他知道那些都是气话。“这个下雨天对我们行军很不利,清兵那么娇贵,石亮能挪窝吗?雨这么大,只要一直下下去,以清军的德性是万万不会持续冒雨前行的。我现在就怕咱们到了棺材山,人都累瘫了,明个也打不动啊。”
复汉军的战略是,明天雨一停,就集结一支队伍进攻谢家山,石亮应该会主动撤退,然后当他们退到棺材山的时候,被高峤带人这么一拦,前面的队伍再哗哗的逼过来,就在棺材山下将石亮所部包了饺子。
“咱们歇一歇,避避雨。不会碍着大事的。”张显龙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他连都要冻僵了。
四下里雨点响成了一片,高峤不接一言,冷冷的看了张显龙一眼,一言不发的转身就走了。双手一掐腰,张显龙短吐了一口气,摇摇头,然后扯着嗓子大喊:“弟兄们加把劲啊,走啊……”那发狠的声音听起来像是狼在嚎。(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鲁公【龙套出场】
汉阳知府衙门,陈鸣还没有收到陈启的战报,外头的雨已经停了,太阳都出来了,那南岸部队有没有围歼了石亮军呢?陈鸣还没有接到战报。
但汉川和孝感的军报送到了。
两路队伍很轻松的就抵挡住了清军,别看河南清军和川军来的这么迅速,似乎气势汹汹,实际上都是外强中干,他们军中连一门拿得出手的大炮都没有。
阿桂是来的太快,后勤辎重都扔在了归德、开封,南下两万多人,也仅仅是两万多人,连粮食都是就地筹集的。
川兵呢?马铭勋手中的大炮全丢在了黄陂,荆门的几千川兵倒是有几门大炮,后续从四川开出的川兵援军也有几门大炮。荆门的川兵最初倒是推着大炮来安陆与马铭勋汇合了,但马铭勋受到阿桂严令后,急提兵马杀奔汉阳府,大炮全都在安陆了。他还敢走水路运输不成?当复汉军的水师战船是摆设吗?
所以这两路清兵人数不少,攻坚能力则弱的一逼。
川兵的士气尤其低靡,只对着汉川发起了一次进攻,被那里的复汉军用大炮【十二门,两个队】、臼炮一阵猛轰之后,留下了几百具尸体,就彻底的不敢进攻了。
河南下来的清军战意还充足一些,可他们要面对的是第一旅,还有陈鸣加强过去的一个炮兵营,两次进攻都在大炮的轰鸣声中飞灰湮灭,开花弹、霰弹,特别是后者,完全是对付步兵的大杀器。
陈鸣一点都不担心那两路部队的战况,就像他不认为武昌城下的战斗复汉军会败一样,反而下令要两路军都粘着清军,尤其是汉川的部队。不能让川兵再次逃之夭夭。
武昌这里,快着三五天,慢着七八天,就能解决战斗。大军顺着水路杀到汉川,人马辎重全都能轻松抵到,陈鸣可不愿意再放川兵一马。
之前马铭勋不退往汉阳,而西逃了,就很以外的让川兵逃过一劫。这回他可不想再便宜马铭勋了。
武昌城下的战斗,就是赤果果的冷兵器搏杀,炮战只是锦上添花。肉搏战就是消耗战,双边的士气都在哗哗的往下掉,区别是清军掉的快,复汉军掉的慢。陈鸣很自信自己手下军队的战斗力,他相信自己的队伍能够将武昌的守军耗垮,拖垮,让他们再也鼓舞不起来一丝一毫的斗志。如此等到复汉军杀到城墙下的时候,守城清军民勇该都不会再有巷战的勇气了。
上午10点,他收到了一封暗营递上来了他老爹亲笔信。这封信的内容跟现在指挥部里的气氛是那么的不相符合,瞧得陈鸣也轻松了很多。
信中,陈惠已经在考虑是称公呢还是称王的问题了,对比称公,陈惠觉得还是直接称王好。有了明末那一个个草头王做‘先烈’,称公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陈惠觉得称王好,汉王!
然后他就谈到了称王大典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还有复汉军的官体,再有他——陈鸣的封号,陈惠想给陈鸣封公,虽然不很直接也比较明确的确立他的储君地位。
对于这个问题,老家的一帮人意见就不一致了,主要分两拨。一拨人说要称‘鲁公’,这是起家之地,有很大很直接的纪念意义;另一拨人的举‘郑公’,因为鲁这个字不管之前怎么样,现在一般都指山东了,而鲁山追根溯源,是当年春秋时郑国的地盘,当称郑公;
结果支持‘鲁公’的一帮人喷‘郑公’的支持者没文化,夏、商时,鲁山县初称鲁,后改称鲁阳,成为鲁公名正言顺。两帮人闹得不可开交。
陈惠这封信就是要把情况给陈鸣说一说,想让陈鸣自己定个主意,然后就是关于官体问题,这是要整个系统,脉络清晰,能覆盖民生军政各个方面的。
陈鸣看了这封信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这老爹还真的是百分之百的相信自己,自己说要拿下湖北,沟通豫西南,解老根据地之难,他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称王称公了。陈惠真真就考虑起这个问题来了,哪怕现在武昌之战还没个结果,战斗正进行到要紧关头!
陈惠跟陈鸣很不客气,这封信上还提出了要银子,要粮食、盐,就个人问题,还要好面料,要好绣娘。陈鸣大军扫荡了东南,缺什么都不会缺银子。而南京、苏州、杭州是满清的江南三大织造府所在,有着整个中国最好最贵重的面料和绣工最好的绣娘。
陈惠要称王建制,要有吉服啊,且老祖母黄氏,老娘高氏,还有陈鸣自身和李小妹的,甚至是小陈鼎的,都要有一连串的吉服。陈惠现在看不上鲁山的绣工了,他也知道陈鸣扫荡江南的时候从南面搂了不少好绣工过来,这样的大事,自然要用最好的了。
至于银子什么的,那本身就是陈鸣要交到将军府的。除了进财政部外,还有一部分要进陈家的内帑。当初陈鸣扫荡豫南,纵横鄂北,也给陈惠搂了不少的钱。可一年多时间,银子都在哗哗的流水一样开销,上百万两银子是很不少,可在几万大军和日益扩大的官员系统,以及人数更多的煤铁工业系统面前,能顶什么用?
“大都督,咱们就是在鲁山起家的,谁知道郑国不郑国的。我以为,大都督当称鲁公。”
“鲁山是我军兵兴之地,当以鲁为号。”
刘武等身边人纷纷献言,这些人到多是认为‘鲁公’更为合适,同时也恭喜陈鸣,得了这个封号后,他储君的位置就名正言顺了。
至于官体,这些人就发话不多,更不要说还有各类法律典章要规范,这是一个大工程。
“咱们复汉军好像还没人能提纲挈领,如萧何、李善长那般服众,定一国之典章法度自然就有的草草。这事儿定会有很多人参与进来。”整个复汉军兴起一两年时间了,而文治上给人的感觉还是欠缺的很,这次典章法度中又有陈鸣掺和进来,他现在的主张可以用‘民本’思想来形容,但这只是他自己说,读书人可不认同。些许声音还都是在他打赢了苏北决战后才响亮起来的。那么这套典章法度新鲜出炉之后,怕又会被全天下的士绅喷的没脸没皮了。
众人恭喜陈鸣,退下去后,陈鸣身边就只剩下刘武。刘武给陈鸣端了一杯茶,道:“大都督何必为此事担忧。听说左右军师等宿老,如今人人都养着不少幕僚清客,他们如果要参与进来,可不正好人得其所,才适其用。”甭管那些幕僚清客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水平,反正能用。这些宿老的声音只要能发出就行,管不管用就是另外一回事。
“好,这句话说得好。人得其所,才适其用。”这八个字引起了陈鸣的感慨,复汉军打回湖广,就准备不再放手湖广了,黄州已经在拉架子了,其中一些官员的资历,真的……,拿不出手啊。“事实上这民间有才华的人多的是,只不过之前没有被放到好的位置上罢了。就像九江的那个萧楼,现在在湖口干的就很不错么。能摆平湖口地方,征召上千民夫上前线转运物资,挖掘战壕,修筑阵地,而县乡无有不稳者,这样的官就是能吏。
之前他给姑塘分关的监督曹传德当师爷,也只是一个通文墨明算理的普通人,现在在知县的位置上就干的如鱼得水。”萧楼当初在姑塘分关上,跟商人还有关上的老油子天天打交道,官私勾结,阴阴私私的看过太多太多了,算计上阵的不差那些老手。复汉军拿下九江后,萧楼躲在乡下不露头,倒是苏北决战之后跳出来投靠了九江复汉军。很快就被拔为知县,在湖口县干的真心不错!就是这样迅速便崭露头角的人太少了。
“还有福建兴化【即今福建省莆田市】的那个陈杰,年纪也才刚刚双十么,起于乡梓,百十名乡人起家,却在几月里连败天地会义军,现在已经被满清封做莆田县令。手下乡勇增长到了两三千人,这不比福建那些都司、参将、总兵的更有用吗?”很有用兵的天赋,“可天地会起义之前的陈杰他呢?只乡间一穷秀才而已。”
说真的,陈鸣对陈杰这个本家都刮目相看,也曾经派暗营去联系他,但派去的人被割了鼻子耳朵逐了回来,陈鸣也就死心了。但不能否认陈杰确实不错。听说他现在还改了字,叫做灭贼,这就是妥妥的死敌了。搞不好这人还能成为陈友定第二呢!
说起这陈杰来,陈鸣想起了自己手下还有个叫唐飞鹏的人,跟陈杰是老乡,莆田人。只是这个唐飞鹏骨头就软多了,见风使陀,操的一手好船。天地会义军杀到莆田之前就跟复汉军暗营有了联系,保住了一家富贵。现在他被陈鸣派去日本,因为唐家是福建的海商么,当然不是啥大海商,但在日本也是有几个关系。陈鸣对日本是不怀好意,就人尽其才,直接插手派唐飞鹏去了日本,先在那里潜伏着。留他父母亲族在手,放他带着两个美妾和几万两白银逃亡日本。也因此他才记得住唐飞鹏的名字。
“…若夫莹净之姿,轻明之质,风雅交证,方圆间出。臣万分之中,无相如之言。所见者藩溷枪吹,**掀空。雪不敛片,飘飘在中。污秽所宗,马牛所避。下下高高,雪为之积。至若涨盐池之水,屹铜山之巅,触类而生,不可殚言。臣所以恶其不择地而下,然后浼洁白之性焉……”
陈鸣突然背起书来,刘武眉头拧了拧,记起来了:“大都督说的是《后雪赋》?”刘武隐约觉得熟悉。
“就是唐罗隐的《后雪赋》。”陈鸣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碰到南京下雪,就记了下来。
“这雪花从空中轻轻的飘下。一样的雪花,因为落地点的不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有的落在高山之巅,成为万载不变的晶莹。有的落在湖海小溪中,融化成为洁净的水。有的呢,与尘泥搅和在一起,任人践踏。还有的,落在了臭水沟里、厕所里,不论它原本的性质如何,都一样变得污秽不堪。”
“萧楼、陈杰就是如此。你家都督我也是如此。甚至说你小子,也是如此。”
“咱们要是出身高贵,但凡有一点点的才能,就能脱颖而出,身居高位。有富贵荣华了,谁还爱贫穷低贱?”
罗隐的《后雪赋》它说的就是人、人生。雪,只是一个用来比喻的载体罢了。而且这雪花与人出生后来到世间还真的很相似。但陈鸣觉得这雪花就是民间的英才,它落到泥地里、污水里,身份低贱,无有出头之日,任人践踏不肖一顾,久而久之就真的跟淤泥为伍了。那么自己把他们换到雪山之巅,给时间给机会,培养培育他们,他们是不是就一样可以变为万载冰晶,焕发出万载玄冰样的夺目璀璨呢?
不一定非要是萧何、曹参、周勃这样的大才,只要有他们两三成,甚至十一……,或者出几个李岩、宋献策、牛金星也行啊。自己也不要他们一下子就光辉璀璨,亮瞎人眼,陈鸣可以等。(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俘虏
棺材山下枪炮声叠响。
从两边照面开始,石亮就立刻发起了猛攻,山下的一道弯和岔口复汉军的抵挡力度并不怎么强,但是清军的表现也很一般,就是靠着人多枪多逼的拦在前头的少量复汉军向后退开。高峤把大部队留在了棺材山的山脚下,石亮用手中的马队压阵,余下的五六百荆州旗兵都被他堆上了战场,可以说是拼命一搏了。
但是在一道弯和岔口表现一般般的复汉军在棺材山这最后一道关口上,表现就跟脱胎换骨了一样,主力营一如既往的厉害,连两个非主力营头也表现得如狼似虎。
石亮先后以旗兵和荆州绿营为主力,向复汉军阵线发起了冲锋,结果复汉军的火枪虽然不很多,而且也不是全部的燧发枪,但排枪打的整齐,阵上还有不少的虎蹲炮和臼炮,而石亮手中却没有一门像样的大炮,只有几门冲天炮和子母炮,再者就是大号的抬枪。
冲天炮的射程近,子母炮和大号抬枪倒是能打到复汉军阵线上,可准头又没谱,复汉军随军的狙击手专门就猎杀子母炮手和大号抬枪手。
在没有战壕,也没有胸墙,就是面对面的战场上,清军两次进攻的效果都很差,复汉军的投弹兵连出来秀一秀的机会都没有,清兵就败下去了。这第三次以鄂西民团为主力进行冲锋,结果复汉军只是枪炮声响了几响,那些民团练勇就灰头土脸的缩回来了。
现实的窘迫让石亮有点想抓狂!石亮恨不得一刀削了王雷!即便他是宜昌知府的小舅子又如何?亏得自己还保举了他一个千总的顶戴,领着一千多人进攻,死伤了四五十人还没摸到敌人脚下的一寸土地,这种废物留他何用?
“都统大人!逆匪的火器实在是……太犀利了!弟兄们真的是杀不上去啊!”还没意识到石亮怒气值已经达到临界点的王雷诉苦的说道,之前两次进攻失败时他就见绿营和旗兵都是这样说的。他现在也照本宣科。
“贪生怕死之辈,亏你还是一营千总!老子手下怎么就出你这个废物?来人呐,把他给我拖出去,砍了!”石亮大吼着,脸上满是狞笑,两眼刀子一样盯着脸上迅速变换颜色的王雷。
王雷脸色猛然苍白,石亮的样子可不是在开玩笑,“大人!大人!饶命啊……“
“大人。再给小的一次机会,再给小的一次机会,小的一定拿下棺材山!一定拿下!”王雷被石亮的亲兵拖着就朝外面拉,吓得魂飞魄散的他声嘶力竭的相求。
怒气发泄了一下,石亮头脑稍稍冷静了些,王雷自己还是杀不得,不提他是宜昌知府的小舅子,单是他现在的身份——宜昌民团的营总,就不是自己能轻率杀的了的。临战之际,杀个绿营的都司都没什么,可民团不一样。自己杀了王雷,宜昌民团当场就会大乱,荆州和荆门的民团知道后也会军心动摇。“把他提回来。”
“大人!再给小的一次机会!小的一定会冲锋在前!不拿下棺材山誓不回见大人。”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这感觉实在是让人心跳。王雷刚才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石亮的杀意,他裤子都湿了,人都给吓尿了。现在被提了回来,也唯恐再度激怒了石亮,只是一个劲的苦苦求饶。
“看在赵大人的份上,本官就再给你一次机会,你现在带你的人给我再次进攻!要是再一触即退……”石亮红着眼,一双眸子死死的瞪着王雷。“下场你是知道的……”
复汉军竟然趁着雨夜兜到了自己身后,石亮可不认为他们是嫌弃天热,大雨里凉快来了。他现在就提着一根弦,不知道被自己留在后头的荆门和荆州团练什么时候发来急报——复汉军攻过来啦……
“还不快下去准备。”石亮才不管王雷此刻心情如何呢,火气冲冲的向他摆手道。
“冲啊……,杀啊……”
“轰轰轰……”
“啪啪啪……”
厮杀声枪炮声在棺材山脚下一直响亮到辰时过半,当石亮放在身后的荆州和荆门民团被压过来的复汉军大部队打的一败涂地,逃到棺材山下的时候,高峤所部也罢石亮打的溃不成军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