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吉的母亲,生下了格奥尔吉和他的姐姐。
卡卢加省的日子很困难,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但挤死总比冻死强。童年时,格奥尔吉在一所教会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父亲便带他到圣彼得堡来学手艺。先在他舅舅皮利欣的毛皮作坊里当学徒,父亲也留在了圣彼得堡,后来他的母亲和姐姐也来到了圣彼得堡。一家人算是移民到了圣彼得堡,长大后他的姐姐也嫁在了圣彼得堡。
格奥尔吉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工作很累,他都坚持自学,夜间凑近厕所里的暗淡的电灯做功课。去年他参加了市立中学全部课程考试,取得合格的成绩。
知识让格奥尔吉了解了更多地外界消息,也获得了更多地得到外界消息的通道。他的眼界变得开阔,他具有了更强烈的探索精神,对于俄罗斯社会的探索,对于欧洲社会的探索,对于东方帝国的探索,对于赤色思想的探索……
格奥尔吉在今年沙皇的统治被推翻不久,就成为了一名工人纠察队的队员,还加入了社工党。
昏迷了半天时间的格奥尔吉睁开了眼睛,他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两人那充满焦虑的神情让格奥尔吉心里头不知怎的生出了一股抱歉的感觉。自己已经大了,都十七八岁了,却还让父母操心。
“主啊,感谢你的仁爱和伟大的慈悯。格奥尔吉,格奥尔吉,我的孩子……”
耳朵里传来母亲惊喜的呼喊,这才让格奥尔吉的大脑更加清醒了。之前发生的事情也慢慢回忆起来,这额头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儿,他也记起来了。
这额头上的伤是叫人砸的,拿步枪的枪托给砸的。
作为工人纠察队,这几日他们是十分关注冬宫前头的示威人群的,听到冬宫前响起了枪声,他们队上到队长下到队员都冲动了起来,队长操起枪来就要往冬宫冲,要给示威百姓讨回公道。
结果街道上的政府军却不愿意放行,勒令他们自行撤去,否则后果自负,而且政府军的士兵们还手提步枪在警戒线后待命,摆出了一副刚强冲就开枪的架势。
看到这副架势,队长也不敢下令冲了,这要是引发两边的正式交火,那责任可不是他担当得起的。
但那队长也不愿意露怯,虽然不敢冲,但也不愿意退去。两边都枪口相对,但谁也不敢开枪,而是就在警戒线两边推攘了起来。就在众人比拼力气的时候,冷不防两声枪响,一名政府军的军官捂着胸口倒了下去。这下子,这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两边的人都是下意识的就要拉开距离,扣动扳机。格奥尔吉就是那个时候被对面的政府军士兵一枪托砸在了头上的,因为勇敢的他冲在第一线,整个人都被包在政府军的中间,之后的事情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只是现在看,他至少没被关进监狱。
看到儿子醒了过来,格奥尔吉的母亲当即是喜极而涕,但他的父亲却知道儿子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抹了眼角的泪说:“没死几个人,就是伤了一些。而且两拨也没有打起来,这事儿有蹊跷。你知道么,总统在冬宫枪击发生后到大门前安慰受伤的人的时候,被暗地里的枪手一枪打在了腹部……”
流血事件爆发后,工人纠察队当然义愤填膺,而政府军也勃然大怒。但就在这时候总统被打了黑枪,还是他在现身冬宫大门叫着卫队没有开枪的时候被打了黑枪,险些当场丧命,至今都还在抢救中。这消息就如是一桶北极来的冰水,一下子把两拨人的大脑都浇醒了。
这事儿不对。这是有人在故意挑事,有人在兴风作浪。
格奥尔吉自然也就没事了。
而之前的交火,纠察队总共才五个人毙命,这点人在格奥尔吉他老爹看来,那都能算会事儿吗?老爷子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对那点伤亡,根本不以为意。
眼下的时代对于俄罗斯来说,可说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整个社会狂潮迭起。眼下的这一幕,那就是一股赤色大潮下的一朵小小浪花。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是吧?请你不用紧张,我们只是需要向你了解一些事情。”
两名圣彼得堡警察出现在了格奥尔吉病房的门口。
……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也就是俄罗斯的原沙皇尼古拉二世陛下。自从他的统治被推翻后,他一家人就都被幽禁在了夏宫。这里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
尼古拉二世一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丝毫的苛待,甚至沙皇的卫队都还允许继续存在。虽然这里的警备队长对于尼古拉二世一家人十分的警惕,虽然那支卫队是一支只剩下了三十人的严重缩水版卫队,虽然这支卫队连一杆长枪都没有,仅有的三把手枪,每把手枪里的子弹也是只有五发。但那好歹让沙皇一家人能感觉到一点安全。
而且为了赢得尼古拉二世的配合,临时政府还允许尼古拉二世与外界交流,接受外界人士的拜访,能收听到广播和看到圣彼得堡的全部报纸。这就给了尼古拉二世交接外面情况的渠道。
也正是因为尼古拉二世能与外界有n多的接触,所以才有了今天圣彼得堡市内的一幕幕上演。
这一切的导演并不是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做的只是在一份秘密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他的一切都有另外的人在做。
尼古拉只需要静静等待就可以了。
甚至于为了保密,这件事儿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就连他亲爱的表妹老婆,都被他瞒在了鼓里。
这个行动的真正主导者是海军上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行动总指挥是俄罗斯步兵第八军中将长官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而至于它的幕后导演,那就是东方的中帝国。
听着那些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枪声和爆炸声,高尔察克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现在营救行动已经开始,中国那句话是怎么说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
即便前头是一堵墙,他也只能闭着眼睛往前冲了。
现如今的俄罗斯已然一塌糊涂,英法德等国那都是一条条吸血的水蛭,盘踞在俄罗斯的身上。俄罗斯已经不能再沉沦下去了,换一条路走,未必不是出路。
虽然计划的十分详尽,但沙皇陛下不出现在自己面前,那谁也不能保证事情就会如意。
邓尼金已经带人冲进了夏宫,占地千倾的夏宫有着太多可以渗透的通道了。临时政府一个团的兵力也不能把整个夏宫封锁的密不透风,何况他们还事先策动了警卫部队里的部分军官。
邓尼金并不是尼古拉二世的死忠,相反,在之前的岁月里他还对沙皇满腹牢骚,所以在临时政府中,邓尼金还是比较受信任的将领。比高尔察克这位海军上将的下场可好多了。虽然沙皇被迫逊位后,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将。他还说:“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但高尔察克就是得不到临时政府的信任。
他的地位太高了,黑海舰队的司令官。
高尔察克被免去了黑海舰队司令的位置,被任了一个海军部的参谋长这个没有实权的虚职,但这却不是高尔察克站到临时政府对立面的根本原因。
让高尔察克对临时政府彻底失望的根本原因是这些日子里俄罗斯的不断沉沦。从政变到现在,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临时政府都干了什么?
那么多**无能的贵族被打到,但新上来的那些人就不**无能了吗?
看看现在政府部门中的那些高官,贪污索贿,情妇多,沙皇旧政权的弊政被一一重演,充分贯彻了教皇利奥十世的那句“名言”:“因为上帝给了我们这职务,让我们享受它。”
高尔察克忍无可忍了,他希望中的俄罗斯不是这样的一个俄罗斯,这还不如旧日的沙皇政府呢。
但是高尔察克很清楚,临时政府已经团结了绝大部分的资产阶级力量,只要临时政府还存在着,就依靠他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另立炉灶的。而这个时候中国的情报系统与他有了接触,然后的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俄罗斯政府内部从来不缺乏改革派力量,对比现在那些表现的十分丑陋和糟糕的资产阶级力量,高尔察克更倾心于原先沙俄政府中的改革派。而且有了沙皇这个名头后,他还能团结起来不少的保皇党力量。
再加上中国的支持,高尔察克有信心在莫斯科另建一个俄罗斯。
当然,尼古拉二世也需要表现出相应的诚意出来,比如说给出一笔‘行动’资金来。沙皇的政府是穷的国库里跑老鼠,但沙皇本人不穷啊。沙皇的家族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产业,包括在中国。另外年初风起云涌的变革来临之前,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对的尼古拉二世把自己和妻子的150个大箱子的私人财产送到了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同时还有超过五吨的黄金送入了中国的银行。
尼古拉二世只是授权高尔察克使用了很小一部分资金,就让高尔察克的行动获得了充沛的经费。
这次的行动对于他们双方都是一个赌博。
沙皇用自己的权利来赎买自己一家人的自由。些许钱财算的了什么,一家人的自由和安全在被囚了一百多天的尼古拉二世眼中才是最最重要的。
所以他签署了那份秘密文件,在中国的见证之下,尼古拉二世答应“赐给”俄罗斯公民人身不可侵犯的权利,公民信仰、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召开立法性的国家杜马(代表会议,类似议会),不经国家杜马同意,任何法律无效。凡未经杜马同意,以君主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杜马同意,以君主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杜马同意,凡借口君主特权,为君主而征收,或供君主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杜马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等等。
不能说尼古拉二世彻底的丧失了权利,但他也被架空了大半权利了。
可尼古拉二世认为值得。
他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在乱起的第一时间离开皇宫,似这种政变,他们一家人的安全完全握在别人的手中,这太不安全,太不保险了。
路易十六的前车之签,尼古拉二世不得不警惕。尤其是尼古拉二世曾经向他的表亲英国的乔治五世提出政治避难的请求,最初英国这边是答应了的,而且是政府表态同意了。但是后来乔治五世还是拒绝了尼古拉二世的避难请求,不仅乔治五世拒绝了,德意志的威廉二世也拒绝了。
要知道欧洲王室就那么几个,彼此之间都是亲戚。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从小长在维多利亚女王身边,是维多利亚的外孙女,但实际上她是德国王室的成员。
这让尼古拉二世的感情大受伤害,这次投向中国的怀抱也是无奈之下的必然。
对于尼古拉二世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赌博,还有可能是在赌命。拒绝了尼古拉二世政治避难请求的英地两国,很难再成为尼古拉二世的支持力量。这两个国家本是沙皇的无形支持力,现在却一下子快变成了反对力量了,这事儿一处,尼古拉二世一家人的地位就不那么牢固了。
如果这次出逃阻止,尼古拉二世很难想象自己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路易十六之所以送命与他的出逃就有着很大的关联。自己的出逃失败之后,临时政府完全能把他视为转移国内矛盾的一个工具,把路易十六在历史上留下的那些‘罪责’一个不少的扣在他的头上……
当然,克伦斯基的遇刺肯定会让临时政府一片混乱。那里可是有着一大群无时无刻不再想望着肉骨头的狗……
话说那克伦斯基的遇刺可真不是高尔察克的手笔,高尔察克只是要挑拨工人纠察队与临时政府的矛盾,可从没想过刺杀克伦斯基。
后记4 敞开怀抱到叉开双腿的距离
三十人的卫队现在只剩下了二十七人,三名背叛了罗曼诺夫家族的卫队队员的尸体就被抛在客厅旁的小花厅内。
现在,尼古拉二世已经换做了一身平民打扮,身边则坐着他唯一的儿子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而至于他的妻子和四个女儿,现在正在楼上的寝室里换衣服。
尼古拉二世一家人在离开冬宫的时候被起义军允许带走自己的全部衣物和饰品,奢华费靡的沙皇皇室的衣物与平民的衣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五位数开头的高定礼服与街边小摊上几十块买的裙子比,能不立分高下吗?
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的胸衣上都缀的有珍珠,这样的衣服显然不适合今天的行动。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是以正常的形式前来拜访尼古拉二世的,同时为尼古拉二世通风报信。这位沙俄帝国的大公,尼古拉二世的堂叔兼妹夫是的,尼古拉的妹妹谢妮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在二十年前嫁给了这位辈分上是她堂叔的人身体不是很好。
米哈伊洛维奇这一罗曼诺夫家族的分支来自于尼古拉一世最小的儿子,而尼古拉一世不是尼古拉二世的父亲,而是他的曾祖父,两位沙皇中间还夹着亚历山大二世和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就是尼古拉一世最小的儿子的第四子。
别看他的身体似乎不是很好,却与自己的堂侄女兼妻子上下了六子一女。在西方王室中是算是相当的高产了。
显而易见,这次的行动,这位病夫大公也有一份。
跟随着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一同进来的还有他的几个随从,带着一个个盒子,说是礼物,实际上装的却都是枪支弹药。自从高尔察克开始收买夏宫的警卫部队之后,就陆陆续续的向里头转运了一些枪子和弹药,现在这是最后一批。
二十七名卫队队员和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带来的那几个随从,现在一个个都全副武装,不仅要防备着混乱中警备部队来人,更要在必要时候打出去,里应外合。
这些人数量虽然不多,却都是罗曼诺夫家族的死忠,沙皇养兵千日,也要用兵在这一时了。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巴不得尽快离开夏宫,尼古拉二世也恨不得立刻离开这里,但是他们现在还必须忍耐,因为接应他们的人还没发出信号,那么他们也只能在这四面八方传来的枪声和爆炸声中战战兢兢地等待。
同时战战兢兢的还有客厅里的几位奴仆,这些人都是沙皇家族的忠仆,在之前那个艰难环境里还依旧跟随着他们,但是现在接应人员能把沙皇一家人都带走,但还能把他们都带走吗?
要是临时政府回过头来,发现沙皇一家人被就走了,只剩下他们这些仆人,他们还能落得好吗?
是人都能品味出其中的危险来,但他们却不敢多说一句话。祈求沙皇离开的时候带走他们?
这不现实。
下楼的脚步声响起,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带着四个女儿终于换好了衣服。在她们的后面,一排泪眼婆娑的女仆、嬷嬷无声的看着她们离开。
没办法,跟随着沙皇的仆人不下二十人,她们不是战士,带着他们一块离开不现实,真的不现实。
客厅的们突然被人推开,一名壮汉走了进来,恭敬的向尼古拉二世夫妇行了礼后说了几句。
“陛下,外头接应咱们的邓尼金将军已经发出了信号。现在,是我们离开的时候了。”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急忙走出门去,顺着那壮汉的手指尊去,却见天空中悬浮着三盏很东方式的孔明灯,已经飞起在半空中。
尼古拉二世真的是一个很平庸的人,死到临头了他竟然生出了三分胆怯,倒是他的老婆和儿女们,现在是满脸的兴奋。
尼古拉二世脸色苍白地看了一眼那三盏孔明灯,不无担忧地说道:“亚历山大,你有多少把握让咱们安全的逃入中国的大使馆?外面真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很危险?
尼古拉二世真的胆怯了。
毕竟躲在这里的他今天肯定是无比安全的,而踏出这里后,他就很有可能在今夜里被一颗莫名的子弹夺去性命。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气急,但还是要以平和口气道:“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咱们再迟疑就真的逃不出去了!至于中国大使馆那儿,陛下尽管放心,保管万无一失。”
高尔察克的最终图谋很难说会成功还是失败,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心里头也一点没谱。但只要他们逃出了这里,就算莫斯科政府最终会房倒屋塌,他们也能潇潇洒洒的跑去中国。在中国避难总好过在这里当囚徒。
“罗曼诺夫家族的子嗣可不知您一位。想想当年的路易十八……”
尼古拉二世真的是有点天真,逼急了高尔察克那帮人,他们另立其他人也是很容易的。因为这些人救不了尼古拉二世,还杀不死他吗?只要随随便便的搞几次大新闻,把尼古拉二世最终牵扯上去,沙皇一家人就算表现的再老实,他们还能好吗?
“王储殿下的疾病也需要良好的医疗环境,否则……”
被维多利亚女王的血统祸害了的罗曼诺夫家族,继承人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的血友病简直是悬在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尼古拉二世的心瞬间里坚定了下来。
“那好吧!我们走。”尼古拉二世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出了这座宫殿。
……
夏宫突然爆发的枪声让得到消息的圣彼得堡大感震惊,但就在圣彼得堡城内电话繁多如织的时候,在一处僻静的小巷里,一个年纪不是很大的俄罗斯男子望着圣彼得堡市中心突然升起的盛大烟花,眼睛中闪过一道冷冽的光芒。
他转身走到屋子里,里面一群俄罗斯大汉正在愉快的喝着伏尔加,中间的桌子上摆满了武器,他立刻走进内屋摇通了一部电话。
“…………,我知道了。您放心,不会出错的。”男子静静的聆听着电话里的吩咐,然后冲着话筒低声地说了两句,便压下电话。向身边另外几人使了个眼色,一伙人站起身来,纷纷拿好武器,迅速离开了这处院子。
这是高尔察克准备的后手之一。每股的人并不是很多,可成员都是军人出身,装备了冲锋枪、手枪、霰弹枪和手榴弹,在城市内闹腾起来,杀伤力大得很。
现在的中国大使馆位于圣彼得堡的市内,但最早的时候它是在圣彼得堡港口附近的,距离夏宫的间距并不短。尼古拉二世一家人今天就要进大使馆的话,那是想当困难的。
但在夏宫与大使馆之间,却有着不少中国人开的公司的仓库、货站。那里就是他们首先的隐蔽地。等到高尔察克在俄罗斯的东部闹腾起来了,圣彼得堡的注意力转移了,那中方就有太多的机会把沙皇一家人转移出去了。
至于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这样的贵族,他们现在的身份还没有被临时政府囚禁,趁乱逃出圣彼得堡,至少在某个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是一点也不难。
当然在把尼古拉二世藏起来之前,中方还要把一些事情给做上,这样才会让俄罗斯临时政府相信中国人已经把尼古拉二世送出圣彼得堡了么。
就在圣彼得堡热闹起来一两个小时后,两个中国人驾着一辆四轮马车出现在了港口区附近,由城外路口进入了港区,并在路口接受了政府军士兵的检查。
从车上马夫的护照来看,这辆马车是属于中国一家贸易公司的,这是一辆绝对的货运马车,货物清单表明它运载的是都是黑麦。不少在俄罗斯的中国人都喜欢吃黑面包,还说质地越粗糙,尤其具有粒状麦麸的面包越有营养。也是见鬼了。
这些港口区的临时政府士兵经常看到中国人装满黑麦的车辆,并不觉得奇怪。不过今天的时间实在太晚了,而且车上蒙着帆布,看不清车上的货物,出于谨慎,政府军士兵还是掀开了帆布,拿枪上的刺刀在那满满一车燕麦中戳了戳,然后将手一挥,放行了。
那驾车的中国人忙将帆布再盖上,然后上了马车,吆喝一声,驾着马车继续向前行去。转眼就没入了黑夜当中。
这个时候那车夫才大松了一口气,把头上的帽子取下来,额头上已经浸出了一层薄汗。刚才接受政府军士兵检查的时候,他这头上的冷汗就不由自主地渗了出来。
好险啊。俄国人没有正儿八经的检查,要不然这藏在燕麦堆里的重机枪就露馅了。
那样一来,他自己危险不说,这次掩护行动也算是失败了一半了。
万幸,万幸啊。
一挺重机枪能挡得多少步枪?这可是港口区的接应行动里唯一的重火力。剩下的就是炸弹和手枪了,还有几支冲锋枪。
而至于这一挺重机枪是从哪里来的?那也很简单,就是打政府军里捞来的。
俄军的装备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他们自己生产的武器外,还有法国的火炮和奥匈帝国的轻机枪,德国的重机枪,以及英国人的军舰等等。
只俄罗斯自己的军工产业是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的。
俄罗斯的重机枪本来是水冷式的,最初的中国等国的重机枪都是水冷式的,可上次战争结束后没几年,气冷式的重机枪就出现了。俄罗斯只凭自己的力量设计气冷式重机枪,然后再生产装备部队,显然动作太迟缓了。他们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买进,然后将弹药口径统一。
现在这一挺重机枪就是从圣彼得堡附近的俄军军火库里直接拿到的,只需要三千华元。另外还配带五百发子弹。中方的线人只用了5000华元就拿到了一挺重机枪和足足一万发子弹。
而等到他们这儿准备好了之后,港口区外围就听见了从西边传来的枪声。
“不要愣着了,那帮俄国人已经动手了。咱们也赶紧跟上。现在,检查自己的武器。”
整个计划的目的就是让临时政府的人相信,中国人已经把尼古拉二世一家人送到了港口区了。那么,自然的临时政府就不会下大力气在港口区以外的地方搜查了。
“哒哒哒……哒哒哒……”
就在一伙人被政府军的士兵压着打的时候,那载货四轮马车上的重机枪终于吼叫起来。颤动的枪口喷着炙热的火舌,子弹带着尖利的呼啸声扑向它们的目标。
残肢断臂陪着哧溅的血花,枪弹做点之处,一片死伤狼藉。
“哒哒哒……哒哒哒……”
而就在此刻港口处的一艘中国轮船上,二十六岁的顾维钧正满脸陶醉的聆听着远处传来的那激烈的枪声,仿佛是坐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欣赏着欧洲最最顶级的乐团演奏。
多么美妙的声音啊。
简直是大自然对俄罗斯大使馆这段子日里劳心劳力最好的馈赠。
相信这一场‘大战’之后,群龙无首的俄罗斯临时政府就会把一道道目光紧盯在港口区了。
这并不是说俄罗斯人就没有别的力气了,但这些力气他们是不会花费在港口区的。因为还有代总统那个高位在对他们虚席以待。
克伦斯基死不了的可能性很大,但他身负重伤也是不可否认的现实,这俄罗斯第三任代总统的宝位是白白的就晾在那里呢。只要晓得尼古拉二世跑走了,圣彼得堡的人才不会力气多了没地方花呢。虽然他们都清楚尼古拉二世跑了之后极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极大地麻烦,但在麻烦成为现实之前,他们是不会正视这一麻烦的。
二十六岁的顾维钧从头到尾的经历了这次‘大营救’。
从勾结高尔察克,到联系罗曼诺夫家族,顾维钧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作为这件事的参与者,作为这件事的重要参与者,在事情如己所料般进行的时候,那内心的愉悦是难以言表的。
因为顾维钧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现在他还不敢说胜券在握,可他觉得胜利女神已经对他敞开了怀抱。那么距离胜利女神对他叉开双腿的时间还会远吗?
第一千一百零七十八章 中国新时代
新汉历140年是一个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的年份,这是中国真正插手进西方世界的一年。
从旧俄罗斯帝国的垮台,到新俄罗斯王国的成立,那短短半年的时间,就是东方世界彻底统治地球的启元……
圣彼得堡大学哲学系教授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
六十年后的叶利钦只是俄罗斯无数大学教授中很不起眼的一个,能力不算平庸,但也算不上太出色的他从没有在国际上形成自己的影响力,他的不少论调都是社会主流基调,是世界早就众所公认的事实。
所以,很多很多的话他只能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就也正式因为此,叶利钦在一次学校的内部斗争中跌落了马下。因为他违法犯罪了。
叶利钦在笔记本里记载了自己的心声,聆听他的心声,人就能知道叶利钦对于中国那是很有怨言的。而偏偏在第三次东西战争结束之后,西方各国在中国的强大压力下纷纷制定了一条新的法律,严谨**、排华思想、团体蔓延。
也就是在整个社会的全方位生活中,禁止**排华思想以任何形式、任何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叶利钦把自己的心声记述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如果这个笔记本没有任何形式的公开,那应该是不犯法的。但是叶利钦他有,那笔记本里不仅有他自己的生活日记,还有他写给圣彼得堡地下小报《进步报》的几篇文章。
《进步报》无疑是一份带有浓烈的**倾向的报纸,而且是一个尿壶,谁都能以《进步报》的名义散播、传播小报。不管是**派团体,还是亲华派团体。很早的时候名头就被糟蹋完了。
说它是个尿壶是因为它在被需要的时候随时就可以拿来用;在自身不需要的时候,那立刻的是有多远扔多远。
那几篇文章是叶利钦的生平得意之极事,被叶利钦特意用书签表明了出来,以来证明他也曾经风波云动的过去。可当日记本‘出世’的时候,那简直是插标卖首啊。
在叶利钦锒铛入狱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在另一个世界曾经是那样的辉煌,干掉了红色帝国,那伟大的功勋将会被资产阶级永远铭刻在自己的丰碑上。但在这个世界,叶利钦只是无数有着**思想倾向的西方学者中的一员,非常非常普通,非常非常常见。
就连中国的驻圣彼得堡大使馆对这事儿都爱理不理。
伟大的球霸,手中握着可以炸平整个西方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