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尊敬的陛下,我渴望英法两国之间能实现和平,渴望法兰西能够重新回到欧洲的大家庭里来,但是你的条件实在过于苛刻了。”英国人不能让自己的朋友遭受到重大的损失之后,无可弥补。

    撒丁王国和波旁西西里王国丢失的土地,伦敦必须想法子为他们夺回来。不然拿破仑哪天再跟伦敦翻脸了,伦敦还能找谁来帮自己干倒拿破仑呢?谁还会相应伦敦的号召呢。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陈鸣的打算落空了

    英法两边的接触陷入了僵持,拿破仑不愿意自己在意大利的利益受损,而约翰牛也不愿意自己的‘盟友’遭受重大损伤,而拿不回自己丢失的土地。

    只不过塔列朗和卫斯理都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性格,外交人员么,灵活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既然英法在一些细节上还达不成彻底的一致,那么就先搁置不同点,而先来探讨英法两国共同点,比如说俄罗斯正在进行的大战。

    奥斯曼的变故可以说是俄罗斯最好的机会了。

    “沙皇一直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资助。以亚历山大一世的强硬性格来论,俄罗斯虽然已经走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但他仍然会拥有着炙热的战斗意志。”塔列朗这样的对卫斯理说。后者的脸上不动声色道:“这个当然。法俄战争中,亚历山大陛下的坚强全欧洲都有目共睹。而人口众多的俄罗斯帝国至少还拥有50万预备役,只要有金钱和军火上的支持,俄罗斯的战斗力是无穷的。”

    “我还没有跟奥地利的梅特涅阁下会面,但我相信维也纳肯定不愿意看到可恶的奥斯曼人占据了半个乌克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是俄罗斯收回乌克兰的最好机会。”就算是奥斯曼最最强大的时候,乌克兰的土地也从没有沦落到奥斯曼人的手中,虽然他们的爪牙克里木汗国经常在乌克兰平原上掳掠人口,但乌克兰是上帝的牧场,这一点谁也不能改变。

    更不要说现在了。

    奥斯曼帝国这些年的改革下来,他们的军事实力的确是强大了不少,但要是没有了中国在背后支持,他们也顶多就是一个一流强国,并不见得就比俄罗斯、奥地利强大。

    现在奥地利参与了战争,即使俄罗斯已经是一个残废之身,加上奥地利,那也是能夺回乌克兰失地,并且狠狠地教训一下奥斯曼人的。如果俄罗斯再有充足的外来支援为他们输血,让奥斯曼人吃不了兜着走绝不是不可能的。毕竟奥斯曼人自己内部也出了大问题。

    但是要如愿的达成这一目的,中国人必须安抚好。不然,有中国在东线不停的怼俄罗斯,俄罗斯不是也要重残。

    说真的,现在的欧洲离不开俄罗斯。未来东西方的竞争中,俄罗斯庞大的国土面积【相对而言】,众多的人口,驯服、数目众多且不惧死亡的灰色牲口,这都是西方世界最大的本钱之一,是西方世界的支柱力量。

    “我们可以出更多的物质来支持俄罗斯,但我不建议亚历山大陛下在遥远的东线战场跟中国人拼死作战,那是在自寻死路。中国的人口十倍于俄罗斯,在常备军和预备役上的建设都远远地超过俄罗斯。尤其是中国还那么的富有,拥有着半个世界的陈汉帝国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塔列朗还有一点没有说,那是中国还有一位开国大帝。只要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建立起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皇帝都是威武绝伦又富有深沉的智慧的英杰。这样的人就没有一个好对付的。

    俄罗斯要是同中国硬钢下去,那亚历山大一世要面临的对手就不仅仅是中国的军队,更有承天皇帝。

    卫斯理摊开了手。他渡过英吉利海峡来到法兰西,带着的任务之一就是与法国商谈借款于俄罗斯的事宜。是的,拿破仑现在很穷很苦逼,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的资本阶层就很苦很穷,欧洲各国的高层谁不知道法国银行家的富奢无度?大革命的二十五年里,这些人都赚大发了。

    当然,英国政府也很有钱。但有钱也不能挥霍无度,像借款给俄罗斯这个穷逼的事儿,伦敦就不愿意独自当冤大头。卫斯理来到了巴黎,反正拿破仑如果真的要‘迷途知返’的话,他就一定会让巴黎的那些银行家来贷款给俄罗斯的。

    到时候钱收不回来了,也不止英国一个国家赔本。虽然这一切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中国制造麻烦。

    中国一直在迅速强大,多少年前就已经威胁到了大英帝国在东方的利益。现在大英帝国不仅需要俄罗斯来牵制中国的力量,同样也需要法国来分担英国肩膀上的压力。这些年里,英国的财政收入不停的在增高,但英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也在不停的增高,那就是因为压力太大了。

    美洲爆发战争的时候,英国要出钱出力;欧洲爆发战争的时候,英国也要出钱出力,给西班牙、葡萄牙,给普鲁士给奥地利,更要给俄罗斯,压历山大啊。

    何况还有印度呢,马拉塔人已经不止一次伸手向伦敦要钱了,到处都是花钱的对象,英国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捻几根钉?

    现在拿破仑要服软了,只要拿破仑把该吐出来的好处吐出来,在欧陆上,有俄罗斯和普鲁士以及奥地利、西班牙等国的牵制,拿破仑浪不起来。欧洲大陆再度恢复了均势,这也让伦敦安心了。

    现在中国人的威胁真的如芒在背,如果拿破仑愿意退步,伦敦也不想再没完没了的打下去了。

    看看现在的美洲,欧巴罗三百年的开拓已经快与他人做了嫁衣,中国人都要把整个美洲给吞下了。

    如此一个巨无霸的中国,还在非洲建立起了一连串的殖民地,划分了半个非洲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整个世界都要被他们给吞下了。

    卫斯理笑了笑,接上了塔列朗的话:“亲爱的公爵,正是因为中国是如此的强大,我们才更需要俄罗斯人与中国人战斗下去,不是吗?”

    “与国家的利益、收获比较。金钱上的‘牺牲’是完全可行的,可接受的。这比让我们的小伙子流干血要强的多。俄罗斯有四千万人口,他们是欧洲的第一大人口国家,是我们对抗中国人的最强一根支柱。

    英国这些年里已经陆陆续续的援助俄罗斯超过了三百万英镑的军需物资,借款累积更是超过了两千万英镑。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伦敦的大人物都认为是值得的。只要沙皇陛下表现出应该有的举措,伦敦还会继续借款给圣彼得堡。

    在这里,我们的会面中,这不是伦敦在征求巴黎的意见,而只是在告诉你们一个既定的事实。”这场战争里俄罗斯并不是第一次借款了,1811年的时候他们就借了一次,200万英镑;12年夏季又借了一次,还是200万英镑;到了冬季他们借了第三次,这次要多一些,400万英镑。现在是第四次,他们要500万。

    二十多年的战争,数以亿计的政府赤字,英国始终屹立在拉芒什海峡的西端,英国人的内个政府功不可没,事实证明,他们是一群优秀的掌舵者。在波浪起伏的大海上,操纵着英国这艘帆船,安然的穿行于波浪和旋涡这间。

    英国人源源不断的给俄罗斯的借款,那就是俄罗斯能够坚持的把对法战争打下去,然后再调转过头来跟中国和奥斯曼作战的最大底气。

    塔列朗脸上轻松的表情退下去了,在这一次会谈开启之前拿破仑与他重点讨论过的一个问题:

    英国和俄国、普鲁士的结合。

    比如这一次对俄借款法国若不参与,那么法俄两国极可能就真正的走不到一块去了。而英国就会成为俄罗斯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在未来的欧洲事物上,俄罗斯会坚定的站在英国的阵营中,就像普鲁士一样。

    这对法国和奥地利就会有很大的影响,普鲁士加俄罗斯再加西班牙、瑞典,这足以抵消法国和奥地利的影响力。在未来欧洲事务上的发言权,很自然的,英国人会拥有比法国更大的资本。

    毕竟奥地利的海军不值一提,而法国的海军虽然实力有所恢复,但面对英国人,还差的甚远。法国海陆两方面都被英国人给压着。

    而这次法国要是参与进对俄罗斯的借款,那就等于是向俄罗斯发出了和解的信号弹……

    塔列朗现在还不能做出决定性意义的决策,他还没有得到拿破仑的重新信任,所以他不能让立刻做出抉择。但他相信拿破仑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当他放弃武统的时候,拿破仑就清楚他必须要缓解同俄罗斯的巨大矛盾。

    塔列朗很自然地一笑。他的脸皮绝对是厚实的,“对俄罗斯的借款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我们更需要看到一个具体可行的文案。”借给俄罗斯400万英镑是以哪种方式借出的?直接给钱?还是用物资抵消?或者两者兼有,但比例又是多少呢?

    这能做出一个厚厚的文案来。

    所以,局势就是这么奇葩。就在陈鸣陈鼎都认为年前会结束这场中俄战争的时候,英法却对俄国输起血来,所以陈鸣的打算注定是要落空的。

    当然,这些还不是陈鸣立刻就能知道的。驻欧办在欧洲大陆活动了这么些年,也只是薄有根基,英法会谈这种绝密性质的接触,他们还不可能立刻就拿到手。

    这种规格的接触,绝对是国家间的最高层次机密。

    陈鸣现在正紧张的关注着伊斯坦布尔,那突然爆发的军事政变太吓人了,塞利姆三世的死,将会是奥斯曼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陈鸣紧张的等待着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的结果。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局面乱了,奥斯曼的求援

    漫天风雪已经完全吞并了北方,都要进入十一月份了,陈鸣还是没有等到好消息的传来。俄国人死咬着牙口不认输,陈鸣用脚趾头去想也能明白,英国人在背后肯定是给俄罗斯大输血了。与此同时,奥斯曼的混乱也还未平息,奥斯曼军在黑海的西海岸线是频频后撤。

    可是在中国本土,却没有几个人关心着万里之外的军政变局,就在十月里,先后多条公路、铁路在南中国破土动工,其中最最重要的成昆公路,那完全是万民瞩目啊。

    成昆公路,连通西蜀与南,贯穿黔州,绵延几千里,那可是一个绝大的工程。

    这项工程的从开始筹备到确定施工集团,那全在陈鸣的关注之中。他不是不想一步到位,直接搞定成昆铁路,但这不是没那个技术水平么。

    大西南那崎岖不已的山路,就陈汉现在的技术水平,实在没能力把铁路扑过去。再过个几十年可能就容易了。

    这么一个巨大的工程,工程预算在1。5亿华元,国家拨款5000万,剩下的一个亿就需要云贵川三省的省政府来筹集了。三个省分凑够一个亿的资金并非什么难事,别说西蜀这样的大省了,就是云贵这样的穷地方,咬咬牙也能凑出了五六七千万的。

    或许针对别的省份来说,云贵是出了名的穷地方,他们哪来的这笔钱呢?

    但对这两省的官商国人们来说,这却是一个必须要抓住的机会,虽然公路比不上铁路,但那照样能沟通国家经济的命脉。一条条交通要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就是一条条能够源源不断生出鲜血的大动脉。

    两省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能轻松凑够份子钱的。

    再说了,真要是缺钱,他们还有全国工程建设基金可以求援呢。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这个工程建设基金完全就是一个换了张皮的‘包路费’,但它的的确确为不少省份地方解决了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云贵两省如果缺少建设资金,完全可以向他们申请,以建成通车后的过路费补偿,只需要让出一定的决策权,工程建设基金就可以包裹工程所需的全部费用。

    现在这个工程建设基金的股东团刚刚换了一批新人,很多老股东都把股份变卖了出去,因为他们急需要用钱建设自家的地盘,这种面相全国的工程建设基金背后的支持力量必然是那些勋贵大佬们了,不然的话地方上的地头蛇那里有那么好打理?

    这正是云贵两省最好的机会。新股东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的位置,腰板更没有老股东硬气,胃口自然也会缩水的。

    陈汉国内似乎又要掀起一波浩浩荡荡的建设大潮了,可是对于日本、暹罗这些个国家,他们最最关心的还是中国对俄战争的胜利。因为有小道消息流传,皇帝要退位了。等到15年的时候,陈皇帝就要退位给太子了。

    而在这退位之前,大皇帝陛下准备再接再厉在美洲和印度发起新一轮的战争。

    美洲战争的目标是北美的美利坚,印度战争的主要目标是马拉塔人之外的印度土著王公。

    日本、暹罗、廓尔喀等国就不羡慕七汗国的好运气了,因为只要美洲和印度干仗,他们绝对能凑进去插上一脚,这么干对于暹罗和日本这俩国家来说,固然是拿不到直接的领土,但人南京早就放话了,只要日本有本事,马岛整个都是他的;只要暹罗有本事,印度完全可以出现第二个佛国。

    是的,全民信佛的暹罗很希望自己能够在佛教的诞生地复兴佛法。这执念不比日本人吞噬土地的狂热念头小了。

    虽然这消息的流传范围很小,只限于各藩属国的顶层,但这个消息让陈鼎心花怒放的同时,也让日本和暹罗、廓尔喀、迈索尔这四个最重要的属国安下了心。

    那印度和美洲的战争,日本和暹罗都能插上一脚,而印度战争的主力廓尔喀、迈索尔必然能各自咬下老大的一块肥肉。锡克王国已经吃的肚子发撑了,这一战他们更多会牵制马拉塔人的注意力,而不是进入战争,分享战利品。

    当然,陈鸣的心情就不那么美妙了,他接到了奥斯曼人的求援。

    前文说了,奥斯曼的伊斯坦布尔发生了政变,塞利姆三世被耶尼塞里军团和一些奥斯曼的贵族联手给弄死了,然后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之子穆斯塔法继承了苏丹大位,这就是穆斯塔法四世。

    但是奥斯曼的改革派领袖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帕夏不承认穆斯塔法四世的地位,因为塞利姆三世的大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就在穆斯塔法帕夏的莱茵集团军中。穆斯塔法也没有不顾一切的从前线抽调兵力,而是只带领五万士兵就扑向了伊斯坦布尔。

    耶尼塞里军团就是一群废物点心,贵族还剩有的那点私兵更是连废物点心都不如。

    穆斯塔法帕夏的军队连战连胜,穆斯塔法四世看势头不对,连忙派人秘密向穆斯塔法帕夏求和,甚至以大维齐尔的职位诱惑他。因为已经坐上了苏丹之位的他一点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地位。

    结果阿郎达尔穆斯塔法倒是很忠诚于原来的塞利姆三世,拒绝了穆斯塔法四世的拉拢,在奥斯曼大维齐尔的响应下,轻松的攻入了伊斯坦布尔。

    一场并不激烈的交锋后,整个皇宫都被阿郎达尔穆斯塔法带领的新军控制,穆斯塔法四世被压入了监牢中,如果幸运的话,今后他将在监狱中度过余生。而要是运气不好,一杯毒酒就将是他最后的命运。

    阿卜杜勒…迈吉德登上了苏丹帝位,也就成了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这家伙上台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大清算,那些耶尼塞里军团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属,还有参与进军事政变的贵族,全部清洗。耶尼塞里军团更是被直接废除。

    数万军民被逮捕,只是没有过于血腥的大屠杀,不想耶尼塞里军团控制伊斯坦布尔后干的那些事儿。因为这对于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来说,那都意味着金钱。这些人都将作为罪人被转手卖给中国人。

    几个月时间的动乱,从最初的伊斯坦布尔军变到后来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大清洗,拢共时间才只有百天,但就是这三个月里,奥斯曼军的局势却大大的变了一个样。

    俄罗斯人在奥地利军队的密切配合下,打的之前牛气哄哄的奥斯曼军不停后退,而刚刚坐上苏丹大位的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派人向俄奥递话商量议和的事儿,得到的恢复却是要奥斯曼彻底吐出自己已经吃下去的全部土地,并且还要把他们之前把持的半个克里木半岛让给俄罗斯。

    而至于俄国和奥地利之前,俄罗斯自然会从自己的波兰领地中分出一部分给奥地利。

    两个国家已经在对奥斯曼事宜上达成了一致,加上亚得里亚海里的奥地利海军突然牛逼了起来,开始冲出奥特朗托海峡,开始袭击希腊和爱琴海,奥地利人还支持希腊人中的反抗组织,一时之间奥斯曼人竟有点手足无措了。

    哈布斯堡控制了后世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以及阿尔巴尼亚西部临海的一部分领土,这也是奥地利帝国唯一临近大海的地盘。

    奥地利的海军力量是非常薄弱的,直到18世纪中叶之前,奥地利都没有正式的海军。虽然在与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长期较量中,奥地利发展了在多瑙河作战的水上力量,在当时的奥属尼德兰(今比利时)也有保护商船队的军舰,但军队中并无海军建制,也没有统一的指挥。

    直到七年战争士气,奥地利商船因为没有海军保护而饱受私掠船之苦。于是奥地利才开始组建了自己以护卫舰为主的海军。1797年,法国与奥地利签署坎波福尔米奥条约。条约决定奥地利向法国割让多块领土,比如奥属尼德兰(即比利时),而威尼斯共和国则被法国和奥地利瓜分,其中威尼斯、伊斯特拉半岛和达尔马提亚(今克罗地亚沿海一带)归属奥地利。原属威尼斯共和国的海上力量与设施都随之归属了奥地利,并成为此后奥地利地中海海军的基础。

    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奥地利的地中海舰队始终缩在亚得里亚海中,十分的没有存在感。可这不意味着人家就一点都没有战斗力,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可也是很够呛的啊。

    反正希腊的动荡,以及爱琴海周遭的被袭击,让刚刚登基的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有点手足无措。

    奥斯曼人当然不愿意就此吐出自己已经吞进肚子里的大片土地,他们肯定会奋力抵抗;但与此同时向中国求援求救,对于刚刚从混乱和鲜血中稳定下来的伊斯坦布尔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

    冰天雪地的乌克兰战场。得到增援的俄军正在准备着一次进攻,左手旁的黑海在发出怒号。冬季里的黑海经常会卷起十几米高的大浪,尤其是靠近西北的乌克兰海域,这里的冬季盛行偏北大风,凛冽的极地冷空气不断袭来,在黑海掀起汹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带队进攻的上校正在做着动员:

    “帝国的勇士们,是到了我们洗刷耻辱的时刻了。俄罗斯母亲期待着我们的胜利;沙皇陛下渴盼着我们的胜利;俄罗斯的人民等待着我们的胜利。

    胜利,胜利,胜利!

    让我们握紧手中的步枪,挺着刺刀冲进奥斯曼人慌张的阵地上”

    格里戈里索科洛夫亲自站在突击部队的面前,做着让人肾上腺激升的动员。“都跟我来,来夺取我们即将要得到的胜利……”

    最后一句十分的重要,这说明索科洛夫不是只动嘴皮子的懦夫,他是一名勇敢无畏的军官,他将亲自带领着士兵冲锋。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突击阵地的后方,大片的俄军士兵竖立在空地上。

    一位仪表很端庄,头戴着一顶黑色小尖顶圆帽,外面罩着一件黑色的肃穆的教袍的老人站在所有士兵的正前方,这就是沙俄军队里的随军神甫。他不紧不慢的走着,一手握着银十字架,另一手拿着一束麦穗组成的小刷子。一边神色庄重的念着祷文的同时,另一边不停地挥动着小刷子,把一滴滴冰冷的‘圣水’撒到所有官兵的身上。

    神甫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给人一种神圣感。战争马上就要来临,在走上战场之前,能受到神甫的祈祷,这让无数灰色牲口们感动。所有的士兵、军官都肃然起敬。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正教与军队一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12世纪初,每当罗斯军队征战之前,所有将士都要进行集体祈祷,举行圣餐仪式,然后奔赴战场。到了沙皇彼得一世士气,他更是在军队中设立了特别宗教署,正式将专职神甫列入军队编制,由神甫负责对军人进行训导、教育和指导,给军人以精神上的抚慰和鼓舞。在之后俄罗斯所进行的多次战争中,神职人员都担当着后勤人员、民事人员、思想工作人员等多重角色。包括不久前的俄法战争,和现在依旧进行着的中俄战争和俄土战争。

    进攻部队的人数很多,神甫不可能把圣水洒在每一个人的头上。能够被圣水撒到的只有站在前列的几排士兵,神甫身边那个捧着圣水的少将军官,一直神色庄重的陪着神甫从队伍的左边走到右边的尽头。

    一个个即将进入战场的士兵胸中充满了澎湃的激情。

    当神甫再次回到所有官兵正面的中心位置后,郎朗的祈祷声响彻了天地,突击部队的攻势也开始了。

    “让我们向主祷告。”

    “让我们全体在一起,不分等级。没有仇恨,以兄弟般的爱连结在一起向主祷告。”

    “为了神圣的俄罗斯,为了拯救我们的祖国母亲而祷告。”

    身份尊贵的将军都跪在了地上,跟随着神甫祈祷他们的神。

    “全能的上帝,我们的救世主,”神甫的声音清晰、质朴和富有温和,这是斯拉夫教士在诵读经文时才有的声调,能给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今天请你以怜悯和祝福的心对待你卑微的下民,请宽大为怀,听取我们的祈祷,宽恕并可怜我们吧!敌人在骚扰你的土地,并企图毁灭世界;敌人在与我们作战,并图谋推翻你的王国,毁灭你宠爱的俄罗斯;玷污你的庙堂,倾倒你的祭坛,亵渎你的圣龛。主啊,歹徒们要横行到几时?逞凶到何时?”

    “请施展你的神威,帮助我们,帮助那最笃信于你,最有权威的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陛下,为他的智慧、创举和事业祝福吧;用您全能的手加强他的王国,支持他战胜敌人,就像你使摩西战胜亚玛力,基甸战胜米甸,大卫战胜歌利亚一样。请保佑他的军队和那些武装起来,并以你的名义全力准备战斗的人们,请赐予他们胜利!让那些加害于我们的人遭到诅咒与羞辱;愿他们在你忠诚的勇士面前,如风中的尘埃,不堪一击。愿他们因贪婪而自食其果,让他们跪倒在你的臣仆脚下,被我们的军队把他们一扫而光。主啊!你能拯救强者和弱者;你是上帝,世人不能胜过你。”

    “上帝,我们的父亲,我们万能的主,记得你历来的恩惠、怜悯和仁爱,不要不理睬我们……”

    ……

    国之大事,唯祭与戎。这是中国几千年前的老话了,放在现下的中国是早就过时了。地球是一个唯物的世界,虽然陈鸣穿越这件事是那么的奇特,可这也不能就证明有神佛的存在。可是这句话要是放在西方世界,呵呵,那可就是真的了。

    当然希望的‘祭祀’不是真的祭祀上苍,而是信仰。

    从古到今,信仰这玩意从屈居君权之下,到位居君权之上,然后再坠落下来,直到拿破仑前几年‘干掉’了罗马信仰国,可以说是让一神教在欧洲各国眼中丢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但后者在民间的影响力依旧巨大。

    而俄罗斯的正教就好比是罗马的一神教,在俄罗斯境内的份量是很重很重的。

    战争真正的开始了。

    突击部队在奥斯曼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上万俄军随后就向着他们迅猛突进,而在他们的更后方,超过两万名俄军步兵和至少一个师的骠骑兵在整装待发,当奥斯曼人的防线被彻底的搅乱的时候,这些俄军就会像饥饿的狼群一样,凶猛迅捷的扑杀上去!

    一颗颗火箭弹、火箭在爆炸。不管是俄军还是奥斯曼人,火光把整个战场都给照的通明。

    奥斯曼人的防线混乱了,在俄军的突然进攻下,还是高强度的突然进攻下,正面阵地的奥斯曼人开始混乱了。一支支部队被抽调去支援,却有的阵地得到了多支援兵的增援,有的阵地却苦等不到,最终只能溃败了下。臭手不及之下,就是手足无措的应对,那只能是错上加错。

    “进攻,进攻,进攻”

    ‘俄罗斯必胜,上帝保佑俄罗斯”

    俄军的指挥官整个人都激动非常,因为他即将击败眼前的奥斯曼人,为俄罗斯夺回赫尔松这块战略要地了。

    拿下了这里,新新卡霍夫卡就再也不受奥斯曼人的威胁,俄罗斯就能安心的对克里木半岛用兵了。

    这对眼下的俄罗斯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胜利。

    只要一想到这个,他就两眼散发无尽的光芒,整个脑子都要被遐想给撑爆了!沙皇会怎么表彰他,俄罗斯人民会这么歌颂他?

    荣誉、金钱、地位,他将成为库图佐夫、巴格拉季昂这样的伟大人物,他会成为俄罗斯的英雄,成为整个西方世界都尊敬的人。只因为他击败了奥斯曼人,击败了这个曾经给整个西方世界都带来巨大痛苦的异教国家。

    “上帝保佑俄罗斯,上帝保佑斯拉夫战士。”

    无数俄罗斯士兵相信这一场战争最终的胜利必然属于他们。赫尔松一丢,奥斯曼人必然大踏步后退,他们下一个落脚点只能是里海边沿的敖德萨这座乌克兰境内屈指可数的大城市。这也就意味着俄罗斯收复乌克兰沿海的军事行动即将结束,而至于奥斯曼在摩尔多瓦北方的占领区域,无数俄罗斯官兵都很坚信,那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归俄罗斯的怀抱。

    天色亮了,俄军阵地升空的观察气球能更清楚地看到那边的战场上的局势。

    所有的俄军都已经投入进了大反攻中,这里是俄土战场上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巴克莱虽然没有亲自坐镇这儿,但对这里的关注可一点不比克里木半岛差。

    巴克莱人在新卡霍夫卡,那地方就在第聂伯河的南岸,本来有一个小镇的,却也在战火中被烧得干干净净,是卷土重来的俄军在这里建造了这座小镇,就像巴格拉季昂的新阿斯特拉罕一样。

    靠着第聂伯河,俄军之前大量的在此处汇集兵力和物质,堵住了奥斯曼人出克里木半岛的路径,虽然岛内的俄军还在坚守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奥斯曼军的总指挥穆罕穆德阿里帕夏之前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可现在战局不是有变了么,伊斯坦布尔的动荡让奥斯曼人的大好局势近乎会议一旦,乌克兰的奥斯曼军压力太大了,就只能指望着阿里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