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4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在这儿进行了一个大的波动,陈鸣清楚的记得原时空的拿破仑在莫斯科枯等了整整一个月,这才选择了后撤。可眼下这个时代,拿破仑却仅仅在莫斯科呆了2周。
他不清楚是什么让拿破仑做出了改变。战报看到这里,陈鸣已经明白为什么拿破仑的军队还能剩下二十万,而不是两三万了。拿破仑足足比历史上提前撤退了半个月,这让他不至于把所有的本钱都赔在了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
而在原时空那,对于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惨败,后人研究里很多人都把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类到拿破仑的骄横自大和俄国人的正确应对坚壁清野,可也有人说拿破仑在莫斯科白白等候了一个月才是他落得惨败而归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原时空的拿破仑大军不仅要面对补给困难、天气酷寒的困难,还要面临‘传染病’这一魔鬼。
原时空的19世纪,欧洲军队里的医疗卫生条件十分恶劣。斑疹伤寒在波兰和俄罗斯属于常见病,并且常发于夏秋之交,疫情尤其严重。俄罗斯人在一路撤退的途中捣毁了沿途的基础设施,加上气候的原因,加速了各种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斑疹伤寒就是其中最恶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症。该病原体则存在于虱子的粪便中,而这一传染链条在原时空要到20世纪以后才会被医学界知晓。
病疫让远征军的士兵大量的倒下,而伤病员又增添了远征军整体的负担,进一步拖垮了远征军的后勤补给。
但是在眼下这个时空里,拿破仑的大军显然没有过多的受到疾病的威胁。
个体的干净、整洁,早已经成为了东西方军队的一个常识,这会减少疾病,减少受伤后感染的几率。
可能这事儿也是让法军更多的逃脱生天的一大原因。
在拿破仑后撤的过程中,一万来普鲁士军队在撤退途中直接投降了俄军,同时还加入进了俄军反攻的序列,而同样损失了小二分之一的奥地利军【还剩下2万】则选择了直接逃跑。
两军首先在马洛雅罗斯拉维茨展开了一场恶战,一天之内马洛雅罗斯拉维茨易手8次。拿破仑损失士兵10000余人,终于夺取马洛雅罗斯拉维茨。
十天后,俄军又追上来了。远征军与紧追的俄军在维亚兹马又大战了一场,虽然击退了俄军,但伤亡又达5000余人。
拿破仑最该庆幸的就是他在抵到斯摩棱斯克,并且主力部队已经休整了四天,俄罗斯才开始降雪,气温迅速下降。
历史上的拿破仑在撤离莫斯科的时候根本没有预料到要在冰天雪地中行军,没有带足防寒保暖用品,加上粮草殆尽,饥寒交迫,秩序开始大乱。法军三五成群地到处抢劫,以寻找食物和燃料,只要有一匹马倒下,大家就疯狂地冲上去抢食,许多人常常为了争夺一块面包和一个土豆而发生自相残杀。这时俄军的骑兵冲了上来,砍杀人头不要太轻松了。法军一路弃尸无数,还有大量的失败开了小差,很多伤病员被直接丢下,连装满劫掠物资的大车也丢在路边无人问津,等到拿破仑终于退到了斯摩棱斯克,跟随的部队已只剩不到6万人。
可是现在了,拿破仑提前了两周离开莫斯科,即使拿破仑在撤退的路上没有像原时空那么急迫,在路上浪费了几天时间,迎接俄罗斯冰雪气候的远征军也是一支已经经过了四天休整的军队。
这个时候,拿破仑手中的主力军团还有二十多万。
斯摩棱斯克就建在第聂伯河两岸,城分南北,以桥梁连接。这里一直都是一个重要军事城塞,曾经发生多次攻防战,有坚固城垣和护城河围绕。拿破仑进攻俄国的第一场大战,就发生在斯摩棱斯克。现在这多像一个轮回啊。
可是法军的马匹在马蹄上没有安装防滑钉,在雪地上非常容易摔断腿,再加上气温骤降,在严寒中冻死的,以至于骑兵战斗力大减。许多大炮和弹药车不得不丢弃。
于是拿破仑军在冲过第聂伯河时,又与俄军发生了激战,经过艰难苦战才杀出重围,许多法军士兵被杀死和掉入河里淹死。不少满载战利品的马车也被迫给丢弃。
但是从斯摩棱斯克到立陶宛依旧有着七百华里,拿破仑在随后的日子里可是遭大罪了。
当拿破仑推到立陶宛的时候,总算是有了立足之地,可是他对外宣传的二十万大军,却根本没有让任何一个欧洲政治人物相信。
不管拿破仑怎么叫嚣,一个事实已经不可否认拿破仑帝国从根本上动摇了。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万里江山握在手中,天下苍生系于一身
当晚,陈鸣醉了,大醉。
多少年了他都没有喝醉过,可是这一天他醉了。
因为陈鸣彻底的放心了。
拿破仑如期的远征俄罗斯,又如期的大败而回,可这并不意味着拿破仑帝国的倒塌,并不意味着拿破仑的倒台。因为从俄罗斯大败而回的拿破仑依然还保持着一定实力。
拿破仑比起历史同期的他可强多了,手中至少多出了十万法军老兵。
更重要的是,现如今的拿破仑还有着强大版的奥斯曼帝国和陈汉的帮助,而不再是如历史上那般孤立无援。
在乌克兰,奥斯曼人很有可能为败退的法国人挡枪,因为圣彼得堡不可能放弃乌克兰,放弃黑海。而处在白俄罗斯的俄军如果不对乌克兰的奥斯曼人看着点,阿朗达尔穆斯塔法绝对有胆子带领奥斯曼大军北上,切断亚历山大一世返回的道路;而在东方,陈汉的大军已经席卷了整个伏尔加河下游流域。圣彼得堡同样不可能等到陈汉拿下了古里耶夫要塞和阿斯特拉罕等后,再调集军队向东反扑。那样的话他们将丢失大片伏尔加河以东的大片土地!
因为,米尼步枪和六角炮的出现,再加上火箭弹和永久性工事,战争的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
一座坚固的要塞,要塞中如果有足够的水源、食物和军火弹药,那么只需要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的守军就能抵挡着城外的大军。
虽然要塞的重要性还远比不上当初的棱堡,可作为一条防线上的战略支撑点却是足以合格的。
俄军的短处是他们的兵太少,陈汉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缺兵少将的俄军只能把有限的军队放在寥寥几个军事要地固守,外头大片大片的区域全部弃守,只有一定数量的骑兵在内中活动。这却是几百年前,欧洲刚刚兴起棱堡时候的战法战略。
可这种法子对于陈汉是完全无效的,只因为陈汉兵力的众多。
足足二十万战斗部队,数量远远超过俄军的骑兵不停地追逐着要塞外活动的俄军骑兵,就像一头头猎狗在追逐着野兔。
陈汉一个要塞一个要塞的包围,前期重兵围困,等到要塞外围的防御阵地和战壕修筑完毕后,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了。就好比古里耶夫要塞,最初的时候是被七万步骑大军给包围着,后来就只有两万了。
魏宝成没有去贪图俄罗斯的大片土地,根本就没分散兵力去占领广大的农村城镇。
他的目光只盯着俄罗斯的军事力量。
至于无数城镇农村的秩序,那就由滚滚的骑兵群作为威慑了。如果那儿爆发了反抗武装,滚滚而来的骑兵会毫不犹豫的把那周遭二十里区域内的村庄彻底铲平。任何敢于反抗的人都会得到死亡,而顺服的人则成为陈汉的苦力。
后者的任务就是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还有两者之间的广袤土地上,修筑一处又一处的防御阵地。虽然他们是土木工程,在寒冷的冬季浇泼上雪水后,很快就能变得像生铁一样坚硬。
陈汉有足够的兵力在充分部守这几个军事要地之后,再横向、纵深里延伸出一块块防御阵地,然后以大量的骑兵隐藏在这些条链型的防线后,组成一个大而缜密的罗网。
有了这些骑兵,罗网就不再是单纯的防御了,一支支骑兵部队就像无数刀刃,可以旋转着将扑入其中的猎物一片片分割切碎。
所以,欧洲的事情可以高枕无忧了。
拿破仑挨了当头一棒,实力大损,更重要的是他威望大跌,拿破仑帝国就不可能再镇压欧洲的所有国家了。
普鲁士就不说了,被拿破仑削的只剩下四个省的腓特烈威廉三世绝对会第一个跳反。而奥地利这个国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是立刻对奥斯曼开战,救俄罗斯一难,还是趁机对拿破仑反攻倒算呢?
至于拿破仑是弗朗茨的女婿,而且奥地利公主还诞下了拿破仑正统的继承人罗马王。这只能起到很小的影响作用,大局面上最重要的还是国家的利益。
普鲁士实力大跌,不把拿破仑打到,腓特烈威廉三世还怎么‘复兴’普鲁士?所以普鲁士人是坚决反对拿破仑的。
可奥地利呢?
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已经成为事实,奥地利的国势日渐下挫,可维也纳依旧是德意志诸邦中的老大。
就算他们帮助英国人、普鲁士干掉拿破仑,奥地利又能得到多少的好处呢?收益最大的是普鲁士。
拿破仑会不会为了拉拢奥地利把莱茵联盟和奥斯曼,甚至是波兰,全都卖了呢?这可难说。
拿破仑是一个标准的政客。他很重视自己的家族,因为把自己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急匆匆的推到西班牙王位,而激怒了整个西班牙人,以至于他的军队至今也在伊比利亚半岛这个大泥潭中艰难挣扎;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也能同样坚定果决的把自己的弟弟路易波拿巴贬黜。每一个政客都是一个自私鬼。
在拿破仑处境艰难的现如今,在卖队友和自己遭难之间,陈鸣相信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如果俄罗斯愿意退出接下来的战争,拿破仑甚至还会在立陶宛和波兰问题上对圣彼得堡让步,即便拿破仑清楚,俄罗斯人在黑海和东方都有着巨大的麻烦。但他现在的麻烦显然更大!
拿破仑最大的问题在于法国内部。
战争打了二十多年,一代人都从坯胎长成了成年人。几百万法国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他们跟随着拿破仑踏遍了整个欧陆大地,还远征埃及,法国人已经疲惫了。军队没有了革命初期的激情,军队战斗的动力从为了革命,变成了对拿破仑个人的崇拜、信仰,以及对财富的追求。
在远征俄罗斯的过程里,就连拿破仑都说过:士兵们不愿意长途跋涉,将军们也不愿意在远离巴黎800里约以外的土地上战斗,但幸运的是,他们还都愿意追随我。【里约,法国旧长度单位,约相当于4。5公里。】
另外就是法军的腐化和战斗力的下降。这是同法国士兵革命激情的下降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的。
法军的性质已经变了,从革命者向掠夺者、侵略者转变。军纪变的十分的恶劣。进入俄国后,不但各国仆从军抢劫,普通法国士兵抢劫,就连拿破仑的老近卫军也公然抢劫。对此,拿破仑是几次严令禁止,却制止不了。这个曾经充满革命激情的军队,如今已经堕落成一个强盗集团,还成为了一支不折不扣的骄兵。
拿破仑早就知道法军中的‘不好现象’,但他无力制止。再说了,革命激情的减退后,法国新生政权被颠覆的危险消除后,没有财富做吸引,别说是普通的士兵了,就连那些拿破仑册封下的贵族将军元帅,也有很多人不再想着战争。
在原时空,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大败之后,回到巴黎的他曾经下达了一份征兵90万人的政令,但是应征者寥寥无几。
而现在这个时空呢?拿破仑的征兵令就算依旧寥寥无人,但他手中可多出了十万法国老兵,而且没有了俄罗斯,可能也不会有奥地利,只凭靠英国、普鲁士和倒戈的一些德意志小绑,这样的第六次反法联盟怎么可能把拿破仑打下台?
而就算弗朗茨统治的奥地利,再度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法国,奥斯曼帝国也肯定会给拿破仑分担一些压力的。英国人和俄罗斯可是‘坚定’的盟友,俄罗斯有难,刚入伙的奥地利就算派出一支偏师,也要向多瑙河下游的奥斯曼统地区域进攻啊。
如此这样的一个欧洲,完全是陈鸣脑子里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如此这样的一个欧洲,完全不是中国的威胁,在今后的百年时光里欧洲都不可能给中国制造出真知的麻烦。除非中国一夜之间摒弃了对科技的追求和探索……
失败了一次的拿破仑怕是很难再组建起一支横扫欧洲无敌手的法兰西大军了。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因为社会不一样了。
这就像朝鲜战场上的那支‘最可爱的人’跟2000年以后的pla是绝不相同的。
法兰西大革命的跌宕风云已经平息了,社会挤压的力量已经在连绵的战争中消耗一空。拿破仑‘战神光环’的破灭更是给了法国人重重一击。今后的法国大兵就好比是波旁王朝士气的法国陆军,强大是因为国家的强大,而不是因为军队单位战斗力的暴强。
这是每个王朝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拿破仑帝国在今后的欧洲还能继续存在,但拿破仑已经从超级强国的地位上掉落了下来,与奥地利、俄罗斯重新回到了一个水平线上,即使比这些国家强大,那也强大的有限。
“一个时代就要过去了……”
陈鸣看着地图上的欧洲,风云变幻的法国大革命就要彻底落幕了。如果这一次英法能够借此机会苟合的话。而属于陈鸣的时代也就要过去了。
从他起兵造反,到他建立陈汉王朝,再到称霸世界的今天,五十年要过去了。陈鸣过年后都六十三岁了,他的身体依旧很好,但他的心累了。
陈汉的铁骑已经踏遍了大半个世界,万里江山握在手中,天下苍生系于一身。陈鸣站在了全世界的最巅峰,上溯几千年,数遍中外历史,古往今来谁有他这般霸道的功业?
已经见识到了最巅峰处的绚丽风景,那路边的野花小草,还怎么能入他的眼睛?
当日本成为了忠犬,当灯塔国成为了小白,欧洲又没有了拿破仑,整个太平洋都成为了中国的内海,南洋和澳大利亚成为了中国的后花园,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吸引着陈鸣呢?
而至于国内的文治,看看现在的国家财政收入,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看看适龄儿童入学率,陈鸣还是很满意的。
他不管是在武功还是文治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整个世界都被他攥在了手心,世界也就不稀罕了。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冷酷中国!
和煦的阳光洒在伏尔加河的原野上,由于晴朗的天气已经持续了好几日,道路因为冰雪的消融而变得泥泞不堪起来。逃难的俄罗斯平民艰难的在泥泞的道路上挪动着自己的脚步,至于车子和过重的器具,他们已经全部放弃。
不远处的森林所焕发的绿色生机让人眼前一亮。
春天到来了,可是这并没有让俄国人等到希望。淋漓的春雨和融化的冰雪让道路变得难以行走,倒霉的不仅仅是被陈汉军队驱赶向西的俄罗斯平民,还有俄罗斯的军队和陈汉的军队。
陈汉堵塞了多处伏尔加河道。作为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就像黄河一样,河道曲折婉转,宽窄不一。有时候能宽达十几公里,有的时候却只有几百米。陈汉没能拿下察里津,俄军征召了大批平民参与了战斗,国防军在后退的时候把不少船只沉入了伏尔加河的狭窄处。
破开伏尔加河上厚厚的冰层,把一船船满载土砂石块的船只凿沉,如此结果就是俄军东进的过程中,军队行进,物质运输,都需要在泥泞的陆路上辛苦跋涉了。
之前赶在伏尔加河封冻前躲入察里津上游的里海舰队部分战船现在也被憋在了察里津。
这真的是既难为了军队,又辛苦了平民。
可就算如此,这条布满淤泥和水坑的道路上也挤满了人,从西往东走的几乎全部都是军人,从东往西走的则全部都是逃难的平民。
中国人在渡过了寒冷了冬季之后,开始大规模的驱赶伏尔加河下游和高加索区域的俄罗斯平民,他们并不抢掠财物,也不掠夺粮食,但他们会焚烧村庄,甚至是城镇。
当中国人对某个地方下达了‘离开’的命令之后,如果到了期限,俄罗斯人还不离开的话,他们就会直接纵火焚烧能够焚烧的一切。不管里头还隐藏着多少财物,不管里面还有多少人。
如此看似仁慈,实则冷酷无情的准则,让数十万的俄罗斯人不得不逃离了自己的家乡。
这能给东进的俄军制造很大的麻烦,首先他们的群众基础没有了,陈汉军队军事调动的隐秘性大大增强;其次,那么多的难民需要安置,这必然能牵扯到俄国人不少的精力。
而这一招也的确牵制了俄军,虽然这让俄罗斯更加痛恨中国。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逃亡的道路上他们都是面无表情,行色匆匆,随身的行李也是沉甸甸的。虽然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抛弃了足够多的东西了,一些硬气的俄罗斯人在离开家园之前,直截了当的一把火点燃了整个房子。
万幸冷酷的寒冬已经过去了,虽然伏尔加河春天的夜晚依旧寒冷,但总算能熬得过去。而且中国人只是把他们向西驱赶,却并没有要求他们尽快、迅速的往西面去。这些俄罗斯平民在逃难的路上可以不那么急着赶路。
所以,圣彼得堡调来东方的军队同他们相遇了。接着,很多的俄罗斯人成为了俄军运输部队的志愿人员。他们用尽力气的来给俄军运输粮食和军火,在泥泞的道路上拖拽那沉重的大炮。
只因为他们内心里对中国人的痛恨!
这里是图林斯克,一座位于伏尔加河西岸的城市,距离阿斯特拉罕二百公里,算是在阿斯特拉罕与察里津的中间吧。一个不大的小城市,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也没有太多的居民,总人口还不到一万人连同外围二三十里内的村落。
但由于这里是伏尔加河下游一个不小的码头,同时这儿也是从阿斯特拉罕到察里津陆上的交通要点。因此,图林斯克就成为了东西方交通的重要枢纽。这座城市在半个月前就收到了陈汉的通知,要他们在十天之内撤离城市。现在,距离这座城市还有百十里的西北方向,狭窄的路段上正挤满了难民和增援的俄军部队。
阿斯特拉罕就在上个月才刚刚被陈汉拿下,后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于是公布的战报上就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俄军抵抗顽强,要塞的堡垒里他们常常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也不投降,是以自波克罗夫少将一下,守卫阿斯特拉罕的七千俄军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人被‘俘虏’,就是全部‘战死’。
怎么看这样的战报都有些假,这个时代不可能存在全员战死,无一投降的军队。
梅洛亚尔斯基还坚持在察里津城,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据悉已经赶到了巴拉绍夫,而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越过了察里津。距离图林斯克也仅仅只剩下一百多华里了。
图林斯克就是陈汉给俄罗斯准备的第一个战场。
虽然这座刚刚被陈汉完成了驱赶任务的城市并非要塞,甚至不能算是多么大的一个城镇,同样也没有什么有利地形,但魏宝成、陈威等都觉得陈汉不能再退了。
阿斯特拉罕还需要时间来修补城防工事、修复外沿阵地,在俄军的增援部队抵达察里津的时候,陈汉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退。但陈汉在察里津可以选择后退,可在阿斯特拉罕却退不得。
一退,陈汉在高加索战场就趋于劣势了。
所以阿斯特拉罕,陈汉是不会退的。而图林斯克就是他们来掂量西线俄军战斗力的第一个战场。
西线俄军可不比东线的同僚,他们在之前可是举着三色旗把拿破仑狼狈不堪的赶出了俄国。
拿破仑留在华沙的缪拉代表法国与俄罗斯火速签署了停战协议,立陶宛被彻底卖给了俄国,同时之前被俄罗斯侵占的大半个波兰也成为了俄罗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其他就再没有任何条件了。
俄国人急着去对付奥斯曼和东方的陈汉,亚历山大一世再痛恨拿破仑,也不可能在老巢不稳的情况下派出军队参与对法作战。
所以两国摒弃了不现实的条件,在维持战前俄国势力范围不变的情况下,火速签署了停战协议。唯一的变化就是拿破仑对俄罗斯承诺,不支持波兰复国。
华沙大公国只能是华沙大公国。同样的,立陶宛也只能是沙皇的立陶宛。
俄罗斯得到了他们最想得到的保证。如果战前的拿破仑愿意给圣彼得堡如此的许诺,或许俄罗斯就不会那么坚决的站到英国人这一边了。
当然,欧洲的政治人物都清楚,协约、条约对于实力强劲方来说,那只是一张废纸。对于强者,签署条约就是为了来日好撕毁条约。
如果可以,圣彼得堡也希望把拿破仑彻底的埋葬进地狱。但他们无能为力!
半残废的拿破仑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迎接更艰难的考验了。因为英国人,因为伊比利亚半岛,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
俄军的主力一分为二,一部分转入乌克兰,转入黑海;另一部分踏着冬天的大雪,从欧洲北部的西端来到了东端。
对比奥斯曼帝国,俄罗斯显然更看重中国。亚历山大一世连圣彼得堡都没回一次,就跟随着军队直接来到了东线。
现在俄军的总司令不再是图库佐夫了,体重严重超胖,身体不好的库图佐夫在把拿破仑赶出俄罗斯之后,就卸职了。接替他的是在博罗季诺战役中表现出色的巴克莱,但东线俄军的总指挥这是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幸运的捡回一条命的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
一个冬天让巴格拉季昂的伤势得到了痊愈,同时‘铁将军’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多赫图罗夫担任他的副手。
现年五十六岁的多赫图罗夫是这次俄罗斯为国战争中的英雄,他有着三十二年的从军经验,去年俄法战争爆发,他担任第6军军长一职,在利达地域率领军队强行军突围,参加了斯摩棱斯克保卫战。博罗季诺战役中最初开始担任俄军的中路指挥,巴格拉季昂负伤后,任左翼指挥。当法军从莫斯科撤退时,他指挥的部队及时地前出到小雅罗斯拉韦茨,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拉耶夫斯基将军指挥的部队是紧咬着拿破仑不放的两头‘饿狼’。
俄军向东线增援的部队足足有十四万人,同时超过五万的俄军新兵正在莫斯科集结。相对巨大的人口和有力的动员机制,廉价的士兵成本,让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变得十分巨大。
如果不是俄军的新式步枪生产量始终有限,大量的军械都需要英国人通过海路运抵到圣彼得堡,在先天上限制了俄军兵力的扩张,圣彼得堡绝对能一下子把自己的军队数量堆到一百万人。
现在俄军把主力从与拿破仑的战争中解放了出来,圣彼得堡身上的压力大大减轻,可俄军的主力军团数量也大大的减轻了。
一连串的西线战斗让俄军损失了十几万人,这还只是正规军。俄国民众组织起来的反抗武装也付出了血淋淋的惨重代价。亚历山大一世这次把十四万主力带到了东面,俄罗斯在乌克兰和黑海的战斗,只能去用一群新兵和二线部队来打。
驻欧办送来的信报早早就被陈鸣送到了西北前线,十四万与拿破仑鏖战后的俄军主力,这显然是俄罗斯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直接放到阿斯特拉罕有点冒险,于是,位于阿斯特拉罕和察里津正中间的图林斯克就成为了试探的战场。
几乎没有携老扶幼的难民愿意跟随着俄国人的军队杀回老家,战争不平息,他们是不会重新回到伏尔加河的。他们已经‘一无所有’,他们必须去到一个有着社会秩序的城市,这样才好获得救济,获得他们所最需要的粮食。
并且这也是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和对俄军的不信任。
虽然他们在西线刚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但是他们现在的对手是强大的中国人。虽然中国同俄罗斯的交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是中国的强大却是所有俄国人都心知肚明的。
再爱国的人也不能枉顾事实。这就像一头荒原野狼和一头大象的较量。野狼很凶猛,可大象更无敌,没有人会看好野狼的。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图林斯克战斗
图林斯克的景色很平淡,这里地势平坦,没有高高的山岭,没有大片的森林,也没有伏尔加河对岸那数量众多且曲折的河流,就跟俄罗斯内陆无数普通的城镇一样,平平淡淡。
上万俄罗斯人在这座城市和其周遭区域里繁衍生息,他们中很多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对于图林斯克的地理地势烂熟于心。这是俄军的一个优势。
伏尔加河左右两岸的水文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左边只有寥寥几条支流,而右岸则分布着大量的曲折小河和大小不一的水塘湖泊,二十公里之内几乎没有贯通相连的陆地。
那图林斯克为什么能成为伏尔加河下游流域的水陆交通枢纽呢?那就是因为图林斯克当面的伏尔加河水流平坦伏尔加河流经图林斯克的时候水道猛然变宽,从上游的不足一公里陡然增长到了四公里,而且河对岸伏尔加河右岸,是少有的一段没有纵横交错的小河、支流和湖泊水洼的地方。
只可惜中国人在伏尔加河的多处狭窄处堵塞了河道,他们破开厚厚的冰面,浸身在冰冷的河水里,将沉船、暗桩、木排,一一布置在看伏尔加河的水面下,各类手段层出不穷,直接废掉了伏尔加河的水运。以至于俄军在向阿斯特拉罕进军的时候,只能通过泥泞的陆路来转运物资。当初的里海舰队可是有不少战船通过伏尔加河,转移到了察里津以西区域,现在也全成看了瞪眼瞎。
带领部队先行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多赫图罗夫直接就引着三万俄军奔赴了这儿,而光是为这三万俄军运输物质的俄罗斯平民就有四五千人。
俄罗斯的春天是淤泥遍布的世界,融化的冰雪让这里的交通变得一塌糊涂。四五千俄罗斯平民运载的物质大部分是军火,而粮食则仅仅够俄军先头部队一月左右的食用。
百十公里的道路俄军足足走了五日,等到铁将军带领着大批的俄军抵到图林斯克的时候,国防军的防御阵地已经修剪完整。陈汉的阵地北起伏尔加河畔的普里镇,中部经过布利斯克村,南部到梅丽吉诺村,几乎全线都能够得到伏尔加河的掩护。
一片平坦的图林斯克不能像博罗季诺村有效地限制拿破仑那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