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九百九十四章 中国的胜利!
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绿洲上,一座宏伟的古城耸立在大地上,这就是希瓦汗国的都城希瓦。
因为这座城市坐落在卡拉库姆沙漠的附近,是以这儿的气候是异常干燥。如果不是有阿姆河,很难想象这里会有这么一大片的绿洲出现。
希瓦是中亚通往波斯行程的最后一站,控制着从伏尔加河到波斯的中亚行商路线。
六十五年前,波斯的纳迪尔沙曾经征服过这里,但是在纳迪尔沙遇刺之后,整个波斯乱作一团,自然的,被纳迪尔沙征服的瓦西也发生了叛乱,苟延喘息的希瓦汗国死灰复燃。
可是权威大失的汗国王室也就此陷入了反正,经过几十年的内斗,孔格勒部的伊尔土泽尔废除了老旧的“傀儡汗”,建立孔格勒王朝。如果时空没有改变,孔格勒王朝将会有一段相当辉煌的时期,直到19世纪的后半叶才被沙俄征服。
伊尔土泽尔的儿子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统治时期,将会是孔格勒王朝的黄金时刻。
但是这个时空多出了一个陈鸣,那就像一个撬动了地球轨迹的支点,让滚滚的历史车轮远远地偏离了既定的方向。刚刚建立的孔格勒王朝还没有从希瓦汗国旧日的废墟上收拾好一切,现在一切就都没有了,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狼狈逃亡沙俄,整个希瓦跪伏在了北方联军的兵锋下。
而在一片哈萨克和蒙古军队的队伍中,有着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可他们却拥有着很多哈萨克贵族和蒙古贵族都没有的崇高地位。他们名义上是战地观察团,或者说北方联军的军事顾问,实际上却是联军中的太上皇,地位非常特殊。
只是这些人在来到联军之前,就经受过特殊的训练,日常行为半点也不会违背蒙古人和哈萨克的生活信仰习俗,也不会盛气凌人,更不会胡作非为。所以,这些人的地位虽然很高,在队伍里获得的评价却也一样极高。
伊钦内城,希瓦汗国最后的的堡垒希瓦的王宫内城,现在一片肃然无声,只听见城墙之上一面面迥异于希瓦星月旗的旗帜在飘动的声音。
自希瓦汗国巴沙尔阿萨德埃米尔以下,这个战败之国还剩下的大臣、将军、王族成员、教团长老等头头脑脑,全部齐集于内城北门外的广场上,希瓦的守军已经投降,六七千人已经排队走进了联军在城外建立的多座战俘营。
缴获的枪支大炮和火箭弹,在北门外堆了老高老高。
剩下的这些人就是希瓦的上层人物了,上百人人人肃立,担惊受怕的躬身等候。而同时间,大批的北方联军士兵已经进入了内城,占据了堡垒、炮台等诸多军事要害之处。城墙上也列队站着齐齐两排荷枪实弹的士兵,一个个精神万分紧张的注视着下方,一处处制高点上也有神枪手端着线膛枪在警戒着。
伊钦内城外,希瓦城中,外城的老百姓和商人们都拥到了街道的两边,挤挤挨挨的看着街道两旁站立的联军士兵。从城门城内笔直延伸,就像两条永远也不相交的平行线,城门正中央悬挂着一面黑色的七星旗,这是北七汗国联军的军旗,以北斗七星为标记。在那面旗帜下,一队骑着高头大马,身穿胸甲,挂着军刀背着火枪的联军骑兵鱼贯而入!
这是献城仪式高氵朝来临前的一个小环节,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从外城直入内城北门,然后呈现着外八字形,包括了内城北门,虎视眈眈的看着门外头的上百希瓦贵人。
带领联军马踏希瓦的人并不是渥巴锡,也不是舍楞,而是年近六旬的策伯克多尔济。渥巴锡人还在浩罕战场上,连同哈萨克人一块镇压地方上的反抗力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哈萨克人的信仰并不纯洁,那里头本来就掺杂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东东,现在又有了佛教密宗掺和一脚来,那就更是一团浆糊,更加热闹了。
而舍楞则已经病逝六个月了。
他年纪大了,撒马尔罕的围城战耗掉了他最后的元气,最终没能撑过冷酷的冬天。
舍楞死了,但却于大局无碍。
撒马尔罕围城战依旧是赢了,在策伯克多尔济带兵进入希瓦的时候,渥巴锡也帅军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了布哈拉城。
中亚一战一共三个大战场,一处为陈汉派人亲自掌管,一处是渥巴锡自己坐镇,再有一个就是中玉兹与土尔扈特汗国共同主宰。这是阿布贲汗当年为中玉兹打下的基础,虽然他已经病逝了好些年,但好歹让中玉兹部族中遗留下了几个有着战争经验的将军,让中玉兹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而土尔扈特汗国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多言的了。
渥巴锡本人和他手下的将军们,不说一个个都能征善战,但至少他们有着不错的战争经验。这是其他的三个蒙古汗国所缺少的。其余的三个蒙古汗国,有的只是痛打落水狗的经验,土尔扈特的优势太大了。
策伯克多尔济骑着一匹黑亮的汗血宝马,走到了伊钦内城南大门。
西域这里本来就盛产良马,汗血宝马的产地就在希瓦汗国的阿哈尔绿洲,位置在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这是一个古老的马种,一个优秀的马种,有着三千年的历史。这也是世界上最纯的马种,从古至今繁衍生息,从未断过血脉。而作为一种优良的马种,汗血宝马一直以来都是希瓦汗国最宝贵的财富。在此之前,陈汉用尽了手段也不过从希瓦引入了一百匹汗血宝马。
穆罕默德拉希姆汗逃亡俄罗斯的时候,也只是卷走了希瓦城中的一二百匹汗血马,更多地汗血马还生活在阿哈尔绿洲和三汗国的贵族之手。
后世的土库曼斯坦将之作为国礼,全世界也只有三千匹。那么现在的汗血马呢?数量也不是很多。
对比哈萨克马和蒙古马上百万的数量,汗血马的总数只有万匹上下。作为一个马群种族,这个数量是很少很少的。但这又没有办法!
古代作战用的马匹多数被阉割,这使一些优秀的战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从而造成了马种品质的蜕化。汗血马就饱受其害,并且因为声名在外,自古以来它们就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
希瓦城内的市民多有养马骑马的经验,在中亚,不会骑马就宛如后世不会开车骑摩托,他们的脑子里还清楚记得自家骑兵的样子。希瓦的城民见过很多的骑兵,骑兵该是什么样的,在他们的心底里是有个概念的。
那些希瓦的骑兵,在战争来临之前也是衣甲鲜亮,希瓦也有胸甲骑兵么。可是和眼前这队骑兵一比,就觉得相差的有点远了。就好比一个银样枪头和一杆真正的锋锐长枪一样。这不在于彼此的队列是不是有着刀削斧凿一样的整齐,更在于那让人透不过气来的腾腾杀气!
有些曾经见识过俄国人的哥萨克骑兵的希瓦人,都不由自主的将北方联军的骑兵同俄国的骑兵比较,最后无不得出一个统一的认知,这是跟俄国人的一样强大的骑兵啊!
作为一百年前就派兵入侵过希瓦的沙俄彼得一世曾经派了一个公爵带领六七千人如今希瓦,结果全军覆没,俄罗斯骑兵的威名是每一个希瓦人打小就知道的。
所有的希瓦人都知道‘沙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连攻破了希瓦的波斯,还有比波斯更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这样的巍巍大国都被俄罗斯压着欺负,这‘沙俄’的强大可想而知了。
那个强大的国家所拥有的强大骑兵叫哥萨克,战斗力自然远比希瓦的游牧骑兵要高。
而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认知的希瓦人,再看到被圣彼得堡派到中亚南三汗国的哥萨克精锐骑兵,自然会得出哥萨克真的很强大,远比希瓦骑兵强大的认知。而现在,希瓦人在被征服的恐惧下,看到了三年来在战场上打生打死的北方联军骑兵,看着那一身腾腾杀气的北方联军骑兵,他们就又很自然的得出了这么一个让真正的明眼人觉得可笑的结论。
北七汗国骑兵经过三年实战的磨砺,的确增长了很多。可以说,陈鸣现在能放心大胆的用他们去对阵俄罗斯的哥萨克,但要说他们完全比得上哥萨克,那却是外行话。
哥萨克是大脑冷静的野蛮人,他们的本质是野蛮人,从骨子里,数十万哥萨克人就散发着一股难以言表的野性。这是他们二三百年中为沙皇征战而养成的性格,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每个哥萨克人的心底。
而北七汗国骑兵从本质上说却只是游牧人。
游牧人也很野,可他们的野性对比的仅仅是农耕民族,跟哥萨克比起来就相差的太多了。
这就好比归化明王朝的蒙古人跟八旗鞑虏的差距。那是一种本质上的区别!
这样的北七汗国骑兵怎么可能跟哥萨克一模一样呢?
但冷静的野蛮人未必就比训练有素的普通人强大,哥萨克的单兵力量很强,但群体比较呢?如今的哥萨克可还不是百年后‘人口’数量过千万的庞大战争群体。如今的哥萨克人口,所有人加在一块也顶多一百来万。这样的人口数量怎么能比得过人口是之数倍的北七汗国?
但在今日希瓦人的眼中,这却是:北军有精锐如此,难怪可以大破盟军,成为这中亚之主!
英国《每日新闻》的驻中国记者吉米马丁也随着联军进入了希瓦。
他住在一个相当舒适的地方,邻居全都是随军的战地记者。
吉米马丁关上了窗户,欢庆声依旧源源不断地传进他的耳朵中,只是这声音小了很多。
“……今天联军顺利开入了希瓦城,超过六千名希瓦士兵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走进了联军为他们准备好的战俘营。中亚的枪声还没有彻底平息,中亚还没有彻底的平静,但中亚战争已可以说结束了。
中国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整个中亚跪伏在了中国人的脚下。是的,中国人。他们才是中亚的主人,北七汗国只是为主人看守牧场的七条恶犬!”
第九百九十五章 征服者与被征服者
希瓦城并没有经历撒马尔罕之围那样长久的围困,策伯克多尔济带领的联军是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这座希瓦汗国的都城。可这并不意味着希瓦城里的市民的心情就是平静的。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他们才送走了伊尔土泽尔汗,又迎来了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的登基即位,然后这位大汗连汗王宝座都没有暖热,就急匆匆的带着心腹亲信逃亡了里海岸畔,乘船去到了对岸,去到了俄罗斯人的怀抱中。
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登基后的第一件事竟然不是抵抗,也不是倾力开启与北七汗国的和谈,而是自己躲到了俄国人的庇护下,这对整个希瓦的心灵打击是十分重大的。
穆罕默德拉希姆逃跑之后,北七汗国的情报人员在希瓦城内几乎是公开活动,拉拢希瓦的勋贵大臣之余,还不时的放出一些恐怖的消息,比如哪哪哪被战火化作一片白地了,哪哪哪在战火中变成一堆废墟了,哪哪哪有多少人被杀,哪哪哪全城人被杀的一个不剩。
就在这样的‘流言蜚语’中,希瓦城市民的心怎么会不忧心忡忡?他们就在每日都提心吊胆的日子里生活了一两个月,直到北方联军即将进入希瓦,希瓦城内现存的达官贵人开始贴出告示,公开投降,而且许诺后者入城之后会秋毫无犯。
秋毫无犯是个笑话,希瓦人不会天真的去相信,但怎么着也让他们有了几分希望。就连一些逃到外头的人也开始选择了回归。希瓦城内的百姓的心情,或许能用劫后余生来形容吧。很难想象战火如果燃烧到了他们这座城市,这些平民会遭受多么大的磨难。
至于希瓦汗国的荣光,真神的荣光,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可以放弃的呢?
真真的虔诚是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天方信徒只能如此的安慰自己。
因为他们很清楚,希瓦头上的天再也变不回过去的天了。
希瓦的天不是哈萨克人的天,谁不知道中亚的主子是陈汉?还有谁敢怀疑天、朝上国的实力?在这个素来讲拳头大小的中亚,陈汉帝国已经展示了足够的威力。强大的北七汗国也只是天、朝的一群看门狗。再天真的人也不会认为他们还有翻盘的那一天!
就连强大的俄国在当初都被中国摁在地上殴打,就是整个天方世界结合起来,也不是中国的对手。
那么如此的压力具体的落到希瓦的头上,他们也就只有认命了。
在一群希瓦官员的带领下,策伯克多尔济带着几百个充门面的胸甲骑兵,从南门大摇大摆地进到了希瓦的汗宫前。上百名恭迎策伯克多尔济的希瓦上层人物,跟在策伯克多尔济的屁股后面到了汗宫,然后一个个纷纷跪倒在策伯克多尔济的面前。
策伯克多尔济是一个骄傲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大根脚的人,他是土尔扈特部落著名首领阿玉奇汗的后代,渥巴锡汗的堂侄,土尔扈特部落重要核心人物之一。土尔扈特部在沙俄的时候,俄国人改组了扎尔固,就任命策伯克多尔济为扎尔固首领。目的在于使扎尔固成为与汗权相抗衡的机构。也就是说,圣彼得堡选中了策伯克多尔济为对抗渥巴锡的棋子。
在充当俄国的奴仆、土尔扈特部的叛徒,和与渥巴锡汗联合抗击沙俄的分叉口上,策伯克多尔济选择了后一条。渥巴锡的地位再也无可动摇,但是在如今的土尔扈特汗国,策伯克多尔济也是大权在握的汗国副王。而且是得到南京认可的地位,是可以传给后代子孙的地位。
蒙古四汗国的副王之位都由土尔扈特汗国而起。
策伯克多尔济哈哈大笑,利落的翻身下马,一把扶起了跪在地上的亚德加尔和阿布哈齐,这二人是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的叔叔和弟弟,是伊尔土泽尔的弟弟和儿子,也是孔格勒王族留在希瓦的最高首领:“二位快起来说话!”
策伯克多尔济一边说话,一边仔细打量着两人,亚德加尔与他是老相识了,这人是希瓦汗国的外交大臣,之前曾经多次出使北七汗国。而阿布哈齐是希瓦的工商大臣,却是没跟策伯克多尔济有半点交集。
虽然在之前的时间里担惊受怕了好一段,不过眼下还是气度俨然的。
希瓦汗国虽然会被哈萨克人吞并,但他们并不会遭遇灭顶之灾,南京已经给出承诺,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会在不久后迁移到南京去,虽然失去了权利,却还能保留一部分财富,在南京像一个普通的富商一样生活。
他们现在已经有的子嗣子孙还会有些限制,但再下一代就能拥有一个华夏国民全部的权益。
作为‘败军之将’,亚德加尔和阿布哈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这里头最最悲惨的实际是赛义德阿利姆,他是穆罕默德拉希姆汗的大儿子,也是希瓦新军中的一名将领,只是因为战场上受了伤,穆罕默德拉希姆逃跑的时候把他就丢在了希瓦,还美其名负责留守,掌控希瓦的全部守军。
现在赛义德阿利姆**上的伤口已经好了七七八八,但精神上十分颓废,脸色灰败,目无神彩,身上的袍子空落落的好像大了一号似的。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已经垮了,看就是一个废人。
策伯克多尔济背后的骑兵都纷纷下马,肃然而立。他们很得意!
因为这是灭国之战啊。
作为军人,能经历一场灭国之战,那是再荣耀不过的了。
一个个希瓦的贵族官员低下了头,他们都不敢正视策伯克多尔济。这一幕策伯克多尔济看得很清楚,他要的就是这效果!
他可不是狗屁不懂的蛮夷,土尔扈特部归降了陈汉之后,他们的头上,乃至于后来的七汗国的头上,被陈汉内陆的一些人不止扣过一次大帽子,他算是知道什么叫‘文人险恶’和‘畏威而不怀德’了。
虽然后者那六个字扣在土尔扈特汗国的头上很难受,但同理,这六个字被扣到南三汗国的头上却很合适。在策伯克多尔济眼里,南三汗国要不是战场上打了一仗败一仗,被打的惨了,希瓦这些‘蛮夷’就算投了汉,也定是三心二意的。
中亚这里,要不了20年还会有一场生死之战。
陈汉与俄罗斯的决战!
如果那一战陈汉败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可七汗国,尤其是蒙古四汗国,那就遭殃了。所以南三汗国必须老老实实,他们七汗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肃清南三汗国,将这片辽阔的土地化为自己壮大的资粮。
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那一场命运决战中,最大限度的给予上国以支持。
而要是上国能赢了俄罗斯,他们的脚步是不是也就可以越过乌拉尔河了呢?
这对于七汗国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不能让这些夷狄彻底驯服,还不如统统杀掉干净!
这念头不只是策伯克多尔济一个的脑海中生起,整个七汗国的头头脑脑都已经统一的思想。
转瞬之间,无数个念头从策伯克多尔济的心头转过,就听见亚德加尔低声细语地道:“尊敬的殿下,我们总算是把您给盼来了,您要是再晚来些时日,这希瓦城可就要乱成一团糟了。”
亚德加尔很清楚策伯克多尔济的性格,骄傲,这两个字已经刻入了他的骨子里。
策伯克多尔济明知道这话是恭维,但还是不由的一笑,松开扶着亚德加尔的手:“希瓦城之所以能保全,靠的可不是我,而是你们二位啊。”
“南京已经传来了消息,陛下对二位的弃暗投明甚是满意,不日就将另有圣旨下到。两位日后……”
策伯克多尔济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上百希瓦贵族官员都满心欢喜起来,听策伯克多尔济的意思,陈汉天子还要奖赏亚德加尔和阿布哈齐的!这真是天大的恩典。有了这份恩典,他们也就安心了。
虽然这恩典给的是亚德加尔和阿布哈齐,可何尝给的不是希瓦,不是他们呢?
“陛下隆恩浩荡。”亚德加尔嘴唇蠕动了记下,仿佛才从惊喜中回过魂了一般。
南京城竟然对他和阿布哈齐还有恩赐褒奖,这可是亚德加尔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而有了这道圣旨,亚德加尔和阿布哈齐在南京的日子,也就好过的多了。
策伯克多尔济说着话,从身边的随从手中取过了圣旨,在亚德加尔和亚德加尔面前挥了挥,笑道说:“这便是陛下对于你等归降一事的旨意,天子将赐你等汉姓,亚德加尔和阿布哈齐还封了爵位,皇恩浩荡啊。你等日后且不可忘记!。”
策伯克多尔济说的话是汉语,在场的希瓦贵族官员很多都听不懂,还要另有翻译宣讲。
“中亚是天方教的传播之地。陛下对于天方是没有排斥的,你们希瓦人投降之后,这信仰还是信仰。只要符合哈萨克汗国的法律法规,那都是不成问题的。”七汗国的政府机构设置一律学习陈汉,那啥教务管理局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被他们一并复制了去,只需要稍微的做些修改。
陈汉奉行的是信仰自由么。
不管是佛祖还是三清,亦或是玉皇大帝和上帝,还是真神啥的,不管,一律不管。只要你们不终于梵蒂冈,不忠于哈里发,不忠于佛门道门即可。
而未来的中亚还是要传播现代文明的,儒家的典籍也可以作为课外读物么。反正不能再那本经书当课本的一遍遍背诵咏读。
摆好了香案,立时就可以跪接圣旨。不过有些话,策伯克多尔济在传旨之前和亚德加尔、阿布哈齐他们还是先说清楚的好。
南京和北七汗国都不会太过剥削压迫南三汗国,除了必要的情理之外,动作并不大。可是一些忌讳,还是有的。千万别自己找死!
这就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
第九百九十六章 开国之君的霸气
哈萨克三汗国是按照小中大,从西到东一字排开的。
小玉兹的大汗艾楚瓦克汗如今还活的好好地,虽然他身体比十年前已经差了很多。其子琼究拉现为小玉兹汗国的军队总司令,早年艾楚瓦克汗把自己的儿子送往南京学习军事,琼究拉现今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官话,写一手流畅的汉字。
他的正妻也是陈汉宗室的一员。陈鸣虽然没有把那个堂妹收为公主,但他也真的有点理解古代和亲的意义了。这真的是拉近双方关系的一大利器,但前提是那和亲出去的女子必须能生下孩子,而且一定要在日后继承王位。
陈汉嫁出去的宗室女子不同于汉唐的和亲,跟满清嫁公主去草原的做法也不一样,陈汉嫁出去的女人那是有强大的陈汉皇朝在背后作支撑的。
无论是琼究拉,还是埃及伊拉姆的孙子,亦或是暹罗吞武里的那个郑王,他们都要尊重自己的正妻。
这一切在他们接受了一个陈姓女子作为自己正妻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那是他们的正妻,是与他们平起平坐的妻子。
他们不敢有丝毫的轻慢。因为陈鸣现在表露的态度只是要在他们的血脉中添加自己的鲜血,而不是要一口吞并了他们。这已经是他们的幸运了!
“侯爷,这次我小玉兹多年夙愿终于达成,今后必一心一意为上国镇守西陲。”
在小玉兹的汗庭,艾楚瓦克汗腰身站得笔直,身上穿着小玉兹新军元帅的礼服,对着刚刚宣读完圣旨的陈敏慷慨陈词。他现在的气色看起来比之前好许多,因为南京对小玉兹不薄,先前传入他耳朵的‘流言’被证实是就是流言而已,南京几乎把整个希瓦汗国都划给了小玉兹。
虚妄的流言在实打实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虽然小玉兹也丧失了北部大片的土地,可是跟他所得到的‘利益’相比,那是少的太多了。艾楚瓦克之前有些灰败的脸色现在泛着潮红,强烈的刺激让他激动的都几乎站立不住,差点就在陈敏面前蹦起来。
“该死的中玉兹!”
艾楚瓦克一边在心里咒骂中玉兹,一边再想陈敏探听中玉兹和大玉兹的收获。待听到浩罕汗国被陈汉吞了一小半,剩下的部分全给了大玉兹之后,艾楚瓦克眼睛闪了闪。而当得知中玉兹几乎丢失了自己全部的原有土地,却获得了整个布哈拉汗国的时候,艾楚瓦克的眼睛里不可抑制的闪现出了羡慕嫉妒恨。
布哈拉汗国,那可是比希瓦汗国要大出不少的土地啊。
被消减了不少的浩罕汗国也顶多跟希瓦汗国大小一致,而且他们还握着一些哈萨克草原南方的土地。但是谁都知道,大玉兹是最亲南京的,南京在划分土地的时候自然会给大玉兹一些优待。
艾楚瓦克很嫉妒阿比里斯汗,整个中亚都没有人比他的舒坦、安稳的。这次战争,大玉兹得的好处不下于中玉兹,可他们的力量却是弱于中玉兹不少的。
但谁让中玉兹是最后时刻才作出决定的呢?现在就是在为之前还债。好在一个布哈拉汗国足以补偿中玉兹全部的努力和付出。
这番战争之后,三玉兹之间彼此的差距会有一定的缩小。而新得的广袤土地也能让艾楚瓦克他们屁股底下的汗王宝座坐的更安稳更牢固。
就艾楚瓦克本人来说,现在他也才真的感到屁股底下的那把交椅是无比稳当的!
哈萨克分为三玉兹也仅仅是一百年的历史,是在头克汗时期,他的‘分部而治’政策是哈萨克三玉兹的起源。所以这三帐哈萨克本该只是哈萨克汗国的三个分支,现在三个分支每家都搞起来一国来,倒是把原先的‘老家’和‘老地盘’给全丢了,这在三玉兹内部是有很大的阻力的。别看这七汗国已经成立十年了,很多矛盾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失,反而是随着时间而愈酿愈深了。
所以,战争真的是转移矛盾的绝佳之策。
一场战争让哈萨克三汗国内部的矛盾得到了很大缓解,要一致对外么。而现在战争的胜利和巨大的让人梦里都能笑醒过来的收获,让三汗国彻底站稳了脚跟。
“侯爷,我小玉兹小邦得以幸存,全赖上国天子的恩典。”要是没有陈汉,现在的小玉兹已经被沙俄蹂躏的奄奄一息了。“今后但有所需,我小玉兹必倾举国之力以报,绝无推卸之理。”
这就是铁了心的要给陈汉当马仔了。这种态度让陈敏很高兴,态度很端正么。
“大汗有此心意甚好。”陈汉地大物博,天下万物应有尽有。七汗国虽然要年年朝贡,但贡品只是一个意思而已,陈皇帝是绝不会借此机会敛财的。
土地、财富、美女,到了陈鸣这个地位了,那全都不稀罕。他稀罕的就是陈汉的千年基业,放不下的就是陈汉的百世霸图。
小玉兹是中亚这块地方上,最靠西的两个国家之一,与波斯比邻而居,往东南去就是阿富汗,继而就是印度。向西过了里海就是高加索地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着火的火药桶。
所以,小玉兹是陈汉对外的第一线,是陈汉外皮最最坚固的‘鳞甲’。这个国家的‘质地’关乎了陈鸣西线的稳定。
陈敏捋着胡须,看着眼前的这对一国之主,说道:“小玉兹的土地财帛,我陈汉并不稀罕,天子真正看重的是你辈汗庭稳固,国势稳固,而帝国之西陲亦稳固也。”小玉兹已经被绑在了陈汉身上,七汗国都绑在了陈汉身上,大家说不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但也算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陈汉受损,七汗国自然有影响;七汗国有误,陈汉也不舒服。差别只在大小,而不是有没有。
就小玉兹来说,他们即将面临的问题是沉重的。
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小玉兹要吞并人口上百万的希瓦,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虽然他们本可以算是同一个民族的,哈萨克人与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都是突厥人么。彼此之间的语言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就像山东话和山西话一样,对应规律相同,基本词汇也有相同,连语法也基本相同。
但该不好处理,照样不好处理。
陈鸣就希望哈萨克三汗国能早日理顺各自‘国内’的问题。艾楚瓦克觉得,中俄之战还有二十年,实际上那是一个错觉,哪里还有这么长时间?
如果拿破仑在未来依旧按着历史的车轮,征发大军远征俄罗斯,陈汉绝对会趁机落井下石的。
1812年的战争如果依旧爆发,那连十年的时间都没有了。
“希瓦人尽属外邦,夷狄之人,畏威而不怀德,今日以我军之威强使其归顺不难,但怕的就是些许人怀恨在心。大势之下佯做驯服,待到来日我等与俄国再战之时,再变生肘腋。”
艾楚瓦克汗愣了愣,没想到陈敏会把话说的这样直白。不过这也的确是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