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讲任何情面,军纪和训练的每个条例不是为了惩罚你们,你们在训练场上所受的任何一项处罚,都是为了你们最终能在战场上活下来。

    在陈家军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任何军令和纪律都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即便你认为它是大错特错的。”

    这次是新兵营的营官张万斌带头喊道:“谨遵大都督军令!”然后整个场子里的人又跪的只剩陈鸣一个了。也是至此,陈鸣的这番即兴演讲才算结束【我自己都没想到会balabala写这么多】。他身后的文书完全可以总结一番陈鸣这次演讲的主体和中心意思,然后推广到全军。

    当然,陈鸣回到了鲁山县城后也首先给老爹做了一次汇报。

    陈惠这个大将军做的更多是文职,他对于陈鸣的放权一是出于陈鸣的身份,二是出于他自己有自知之明。陈惠很明白自己的本事,处理政务,查一下税赋,以眼下的情况看他也能勉强做到及格,但要带兵打仗,不管是他还是陈聪、陈权等等,内心中没有那股血勇之气,上了阵也是败家吃败仗。

    “不错。这些话说的真不错……”

    陈惠眼光老到,陈鸣的这番演讲对眼下的陈家军很有一番宣讲意义。给那些一心向着满清朝廷的士绅地主扣上一顶数典忘祖的帽子,实质意义上能起多少作用不用抱有希望,但民间口碑上还能管上点用。另外将陈家军与千千万万的赤穷贫农联系在一起,虽然隐隐的将陈家军立在了士绅地主的对面,但陈家军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士绅地主根本不会跟着他们走。

    这不是陈家军主动要与士绅地主划清界限,而是士绅地主早早就把界线划开了。至于将来陈家军要怎么办,强大起来的陈家军能不能找得到足够的官员,陈惠还想不那么长远,他到现在对于推翻满清都不抱有太过强烈的期望。从最初一开始,他就是被陈鸣在背后推着前进的,是标准的走一步看一步。

    要是陈家军真的能成事,陈惠也不怕没人来给自己效力。天底下苍生亿万,缺什么都最不缺做官的,当年满清入关时候,在八旗清兵的刀子面前,不也有大批大批的朱明官员和士大夫无耻的跪舔了么。陈惠自负手里握着刀子,就不怕没有怂蛋。而且陈家军也能自己培养一批官来。

    早在起事前陈家就开始搞学堂,现在的学堂还在搞,而且规模已经更扩大了许多倍。学堂教授的课程也并不再限于原先的工科和简单的简笔字,文化方面的短板已经补了上,虽然对于这个时代的文人墨客看来,陈家军的学堂所教授的知识是那么的浅薄,和大逆不道误人子弟。

    但皂衣出身的陈惠很清楚,官衙事物真要处理还真用不着什么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一本大清律、一本算经,在衙门的日常事务上都比四书五经要有用的多。

    他已经组织衙门的胥吏,早早编撰了一本与时俱进的《施政计要》,里面就系统的讲解了一个县衙衙门日常运转的方方面面的事情,还统一汇编了履新知县来到任上必须首先抓住的政务重点。

    “这就是清朝版的《知县到任须知》啊!”

    陈鸣还清楚记得明朝时候就有这么的一本书,专门发给新科进士的,是朱元璋颁布的规范性法令,其中列举地方官应办理的事务有三十一款,号称是“为官之机要”。免得那些蟾宫折桂的天子门生到了地方上却两眼一抹黑,连怎么提领一县政务都抓不到重点上,被地方上的胥吏杂流玩弄于股掌之间。

    只是要培养出合格的一批人来,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眼下陈家军控制的八县地盘里,当官的都是陈家、高家人,佐官则是由县衙小吏充任。还明确的点出,陈家军官职不随明清,而师法汉唐。官吏不分家。

第一百二十七章 阿弥陀佛

    陈家军又出动了,全面的出动。

    向北进攻河南府,向东攻打许州和陈州府,向南攻略汝宁府和南阳府。

    他们就像发疯了一样,进攻自己所能勾得到的所有地盘。而令人奇怪的是,陈家军武力上的第一人陈鸣,牢牢的待在鲁山,并没有随军动弹。

    很多人都用‘自取灭亡’的眼神嘲弄的看着陈家军,以为陈惠陈鸣父子是混了脑袋了,以陈家军的实力,就算是打下了地盘也不可能牢牢的拿在手。他们根本就没力量四下里分兵防守。

    直到郾城的陈二宝带领手下陈家军拿下临颍、扶沟,然后一举攻克了空虚的许州城,大肆的抢掠了一把各州县的士绅大户后,赶着车马,载着小山一样的钱粮物质,原路退回郾城;进入了河南府的陈家军,也在连续攻克了宜阳、登封和嵩县三地后,尝试着打洛阳城不克,牵着牛羊,赶着肥猪,带着车马载着钱粮物质,一样乖乖的回到了伊阳;诸多用嘲笑的眼神看着陈家军自取灭亡前的疯狂的人才陡然大悟,这哪里是姓陈的父子俩发疯发狂了啊,这是他们有意做的。

    陈家军这么大南大北大东的横里一推,根本不是为了占地盘,而是要掠夺钱粮的同时减除满清地方上助力,也打乱了许州、河南府南部、陈州府西部的秩序。

    别的方面都不说,就说清兵下次围剿大军杀过来,想跟已经被摘掉了顶戴的佛德那样,方方便便的就打地方征调车马人力,甚至是一些钱粮物质,那就是不可能了。

    事实证明,陈家军在北和东两个大方向上,都是以攻代守,陈家军并不贪占城池。可是在南面这一路,陈家军却像是决意要拿下南阳城了。

    南阳镇残存兵力加上南阳府拼命凑起的千把民团,在新店铺被陈家军一战打崩。除非郧阳镇和兴安镇的绿营兵能长出一双翅膀,一夜之间赶到南阳府城,不然这座城池十有**要成为陈家军攻克的第一座府城了。而且陈家军在进攻南阳府城的同时,还照顾了边上的赊旗镇。

    这是一个新兴的商业重镇,跟周家口一样,山西晋商在这里继续占据着领导位置,只不过他身边除了南阳本地商人外,还多了一个陕西人。

    这里要论商业规模,还在兴盛发展中的赊旗镇比不得全盛期的周家口,但是这个不大的镇子里也聚集了超过400家客商店铺,那也比一般的县城要繁华的多了。

    粮食是赊旗商人经营的第一行业。此地背靠河南,那可是华北主要的粮食输出区之一,每年至少有上百万石的粮食在此出入。然后是棉花,河南也是棉花的主要产地之一,只是河南棉花多输往缺棉的陕西和甘肃,输往山西及湖北的数量较小。棉花产业是远比不得粮食对于赊店镇的重要的。

    最后就是茶叶,这里是周家口茶叶转运的下游两个主要来源之一,由山西晋商控制,主要销往俄国、蒙古。常宝山的字号在赊店镇绝对响亮。

    三大产业下面就是诸多上不得台面的行当了,比如纸张、木材、糖类、瓷器、布匹、皮货、药材、水烟等。

    四百多家商户的赊店镇,顶的了半个周家口来。陈家恶狠狠的扑过来,赊旗镇的商人跟周家口的商人一样,骨头软的跪了下来,哗哗的钱粮物质进行,让转运的车马无日不辛勤往来南阳与汝州的商道上。

    ……

    有言道:大河有水小河满。

    当老大的陈家军大发横财,下面做小弟的陈家军将士,不管是官是兵,全都受到了滋润。尤其是矿藏方面,陈家军的私矿现在已经变成了赤果果的公矿,陈家军每日里都在吆喝着招工人、找工人。

    而上好的伙食,对于每日重劳动的矿工们来说,那显然就是最好的奖赏。

    净空看着碗中的水煮青菜豆腐,看着手里的死面饼子,虽然他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可再多的死面饼子也定不了油油的肉包子啊,再多的青菜豆腐也比不得肉香啊。

    就在他们这群战俘的一栏之隔,那些已经投靠了陈家军的‘叛徒’们,拿着肉包,吃着肥肉山药炖粉条子,那诱人的香味哪里是区区一道木栏可以隔绝的?

    所有战俘都知道,陈家军这么干就是为了引诱他们,消弱他们的斗志,让他们乖乖屈服。但肚子里的馋虫有的时候爆发起来的力量,根本就不是他们那消薄的意志可以抵抗的。

    “啪!”

    摔筷子的声音传进净空耳朵里,净空都不用抬头就晓得,肯定又有人受不了诱惑了。

    “蒋老大……”

    “蒋老大你可别图一时快活,丢了一世英名啊……”

    净空猛地抬起头来,投降的竟然是蒋天放,这家伙的地位跟净空一样,都是那一组的工头。

    “一世英名个屁。俘虏都当了,还有鬼的英明哦。老子要吃肉,老子要吃肉。这天天的水煮青菜豆腐,少林寺的和尚都受不了,老子还忍个屁。”蒋天放破口大骂,也不怕得罪了净空,反正他投降了么。净空能咬他一根鸟毛去!

    食堂的外头站的就是荷枪实弹的护矿队,黑色的铁甲在阳光下泛着精光。这么热的天,他们照样不见半分放松。

    整个矿藏被这些护矿队和他们养的两腿狗,守的水泄不通,根本没偷跑的空档。

    蒋天放已经放弃反抗了,他忍受不了吃食,更忍受不了往日在自己面前大声都不敢出一下的佃户流氓,现在却人五人六的对着自己吆五喝六。话说他被抓进矿场里来的时间并不长,这家伙是陈家军打进伊阳的时候才捉到的俘虏,他本身是嵩县的武秀才,增援伊阳的嵩县民团首领。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家军对于战俘的看押虽然依旧严格,但使用上已经放宽了好多。像蒋天放这种人,也不另外‘劳动改造’了,而是直接扔到战俘大军离去,只是他所在组的人员注意不是嵩县的便可。

    对于蒋天放而言,尊严上的被践踏才是他最不能忍受的。而且他还知道,他的一家老小都被陈家军给捉了。陈家军打破嵩县的时候把他一家人都捉了来,他最大的那个儿子就被陈家军扔到筑路队干苦力,那才十四岁都不到啊。这是嵩县新来的俘虏告诉他的。

    所以蒋天放选择了投降。无论是吃食还是尊严上的需求,亦或是家人的需求,蒋天放都没有了继续坚持的理由。

第一百二十八章 童子营【求收藏】

    天刚放亮。

    童子营第三队全体童子兵就来到操场上列队,潘满囤在队尾偷偷看了一眼已经是副排长兼第一班班长的哥哥潘满仓。他们兄弟来投到陈家军已经有一个月了,一来到就被编入童子营,半个月前排里搞副排长推选的时候,他当然不让的把票投给自己哥哥,虽然他觉得自己班的班长人也挺好的,很可靠,有啥事都愿意冲前面,但三个候选班长里有一个是他亲哥啊。后来公布投票结果,潘满囤以两票的优势战胜了对手,当上了副排长,潘满囤平日里也不显摆,但心理面是与有荣焉。

    潘满仓、潘满囤兄弟都是南阳人,他们的老家就在南阳府城,这些年里南阳府没有遭灾,也没有**,但是潘家还是穷的叮当响,俩兄弟那孕育着希望的名字并没给潘家带来真正的幸运,他们的老爹老娘一年从头忙到尾,也顾不住一家人的吃喝。

    去年冬天,一场大病让潘家老爹撒手人寰,失去了顶梁柱的潘家要不是周边乡临接济,连那个冬天都过不下去。到了开春,两兄弟的娘亲上山采药的时候失足跌落山沟,一命呜呼,潘家是彻底的完了。

    年纪已经十三岁的潘满仓领着弟弟潘满囤,和小妹潘喜儿,开始了自己的逃荒乞讨之旅。

    父母的接连逝去像是带走了盘踞着潘家人头顶的厄运,三个年龄不大的孩子,在外头跑了三个月竟然没有走散走丢,一个多月前三兄妹来到了鲁山县,只求一口吃食的潘满仓领着兄妹投了陈家军,他们兄弟两个就全进了童子营。八岁大的潘喜儿则被收入了医护营,在医护营后勤里跟着大人、学徒打帮手。

    潘家兄妹每隔十天还能见上一面,一个多月前面黄肌瘦的潘喜儿,现在脸色红扑扑的,小脸蛋上已经长起了肉。要说最初时候还心里担忧,没法完全放心的潘满仓和潘满囤兄弟,现在已经是完全放心了。

    自然地,两兄弟内心里对于陈家军的忠诚也与日俱高。

    潘满囤摸摸自己手里的扁担,这就是他的武器了,更确切的说是工具,用来挑担子的,他就是戏文里的伙头兵,陈家军叫炊事员或炊事兵,言而言之就是做饭的伙夫,所以他没有刀枪,浑身上下只有一把短刀插在腰上。

    潘满囤只比自己哥哥小一岁,但体型上要比潘满仓低上半头,潘满仓也很瘦,可潘满仓的骨头架子不小,这一个月下来整个人吹气球一样强壮起来,潘满囤骨头架子要小一些,力气弱,也没骨子狠劲。

    流浪乞讨的三个月,跟别的乞儿冲突打架,都是潘满仓‘冲锋陷阵’,潘满囤就跟他名字里充满的乡土气息一样,人老实,或是说懦弱。

    潘满囤没什么大志向,将来是当战兵还是进后勤,他都不在乎。因为陈家军后勤士兵的基础军饷是一块半银元,这至少能顶的一两银子,自从含银量上来说是这样,实际购买力是一块半银元要比一两纹银还要更强,对于潘满囤来说每个月一两银子已经非常非常不错了。就算童子军军饷要适当减少一部分,这也足够了。

    部队里吃饭穿衣都不要钱,将来还有军功田,潘满囤已经心满意足了。年纪小小的他可不会去想陈家军要是被满清给灭了,他们兄妹又会是一个什么样下场。

    站在排头兵位置潘满仓这个时候却没有弟弟潘满囤那得过且过的想法,已经站到了童子营里士兵能够达到的最高阶位的他,现在********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他严格训练,他刻苦钻研,不管是体能还是个人卫生、军事条例或是文化课,潘满仓都奔着全排全队乃至全营第一。对比潘满囤满足于一个月一块半银元的军饷,潘满仓却奔着野战部队而去的。

    同样是士兵的基础军饷,野战部队的炊事员都是两块银元起,一般士兵就没有低过三块银元的,并且野战部队容易立功,立功就会受赏,不仅军饷会增高,军功田也会增多,潘满仓绝对不去干后勤。后勤部队不仅军饷少,而且每天都是干打杂的事情,连修路修仓库都要他们干,也不比训练轻松。所以他很有危机感,每次训练他非常卖力,希望两个月后能考核合格,成为童子军战兵中的一员。

    “全部立正!”

    所有人都精神一振,潘满囤一个激灵,眼角看到管着本队的队官提着棍子大步走过来,赶紧挺胸站好,每个排都以班为单位,站成三排,班长在最左侧,潘满囤这个炊事兵在最右侧。

    “开始负重!”队官大声喊着。

    潘满囤心头叫苦,每天这个时候就是他最痛苦的时候,不过他丝毫不敢表露出来,一点不敢耽搁的把沙袋在小腿和手臂上捆好,然后再把一包十斤的沙包背在背上,最后是他炊事兵的那一套家伙——一口大锅。当然,跟成年部队用的大锅是不能比的。但潘满囤人也小啊,背上了这个东西后就跟盖上了一个乌龟壳一样。整个人都显得笨拙了。

    陈家军对跑步和队形特别看重,每日早上跑操,上午练习体能和队列,下午练习个人技艺,晚饭前还要再次队列训练。

    “目标152高地,跑步行进。潘满仓喊口令,出发。”

    “是。”潘满仓高声的应道,然后大声喊道:“全体都有,听我口令:向右——转。”

    “跑步走。”

    “一二一,一二一……”

    队伍慢慢跑动起来后,一片整齐的脚步声,潘满囤现在能分清左右,跑步时左右混乱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队伍里还是有那么几个队友分不清,比如他左前方邢伟,他刚一迈步就先出了右脚,单腿咯噔了两下,还是没有调整对,潘满囤暗叫要糟。

    果然,旁边教习【排长】马上就留意到了邢伟,脸色一黑,提着棍子过来就对着邢伟背上就开始抽打。反正这背上还有个沙包,打的再狠也不会真伤到人。再说了,这邢伟是排里的刺头,挨打挨得多了,排长早就对他手下不留情了。而邢伟呢,也挨出了点经验来,他咬紧牙也不叫,因为一叫出来还要挨得更重,更多。

    再说了,真的论起来童子营里的这点打算什么?能来童子营的人又都是什么人?这点打跟童子营吃饱喝足的生活比,真的是不值一晒。

    ps:昨天在龙空看了几个关于本书的帖子,其中一个喷到我之前讲的那句‘战马’血脉退化。这事儿吧,还不是受什么地摊文学影响,而是自己就这么想的。中国古代战马多是阉割或是母马这是肯定的吧?【也不是绝对。李光弼就用母马引诱过岸史乱军的公马】一年年的阉割下来,我赶脚蒙古马的血脉可能会加速退化。再说了,没有建立科学的、系统的种马养育体系前,东西方的战马血统都是在退化之中,区别是东面的比西面的要快不少。

    另外,也感谢混龙空的书友们的推书,谢谢!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四省兵马

    【求……,各种求】

    时间到了六月中旬,陈光、陈亮陆陆续续就有消息传递过来。

    乾隆皇帝没有调动京城的‘八旗虎贲’而调用了荆州的人马,并以荆州将军永瑞为主帅,出满兵两千,统河南湖北和陕西、安徽多路兵马。合河南巡抚阿思哈,汇剿豫西贼军。

    陈家军在乾隆皇帝的口中变成了豫西贼军,这些命令和决策也全都在邸报上公开了。陈家暗营收集的并不困难。一块被送到的还有荆州将军永瑞的个人情报。

    陈鸣看了后‘哦’了一声,怪不得‘永’字开头呢,原来是满清宗室,十几年前便任西安将军,随后在荆州、杭州打了个来回。永瑞这种身份的人,大本事没有,身份却摆在那儿,只能做太平将军。真的出事了还是要靠真正的能员干吏。比如阿桂什么的。

    陈鸣不把永瑞看在眼里,也不在乎荆州出来的两千八旗兵,他关心的是陕西、湖北、安徽出动的大兵。自从这几个省份的位置来看,就可以料到陕西绿营肯定是打洛阳攻来,安徽与河南会合兵一处,从东面杀来,然后是湖北与汉中等地的兵力,南面少不了他们。

    “鸣儿,汝宁的攻势还要加强啊,汝阳【府城】这座城必须要拿下。”陈惠是一个聪明人,陈家军这次出兵的用意他能充分的理解开。所以现在收到了暗营发来的情报,立刻就感觉到了南面那巨大的威胁的他,眼睛就盯上了汝阳。

    打掉汝阳府城,敲掉汝宁府的神经中枢,清军打武胜关进入河南之后,沿途物质和人力征集至少要消减一半的便利。如果陈家军能够抢在湖北清兵集结完前,从北到南一推到底,把武胜关都给拿下,清兵的麻烦会更大。

    不过这个愿望就像陈家军向东搞定陈州府城淮宁,向北搞定河南府城洛阳,都他么不现实。陈家军没那么强大的军力。即使他们只一路南下,汝宁府的地盘一块都不要。

    “另外啊,进来矿场、筑路队、苦力营的战俘投降者甚多,只让他们继续干苦力太浪费了,咱们眼下正缺少兵力,是不是将他们编入部队里去?”

    陈惠身边自始至终都有亲卫左营拱护着,五百精锐可谓是把他的安全守护的雷打不动,但陈惠很清楚陈家军在战场上人手缺紧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将军府宣传剪辫子复古冠之后,陈家军治下乡镇都有反弹,用到人手的地方就更多了。陈鸣连最初时成立的童子军都派出去了,可见人手缺紧到什么程度。

    陈鸣眼睛快速在陈惠递给他的文书上扫过,脸上也闪过吃惊的神色,“竟然这么多了?”他是真真的没有想到,才几天的时间被俘的民团乡勇乃至绿营兵,就一个个哭天抹泪的反正了。就因为一口吃食吗?

    “都要有一千五百人了,当然不能只让他们干苦力。”

    “这些人战斗力和忠诚度上比不得咱们的自家军队,但打顺风仗也足够了。”

    陈惠进而问道:“你打算怎么编排他们?”军事上的事,他真不懂。还好陈鸣从没让他失望过。

    “以班排为建制,全部打乱,把他们塞进现有队伍里去。就当辅兵来用,至于以后打起仗来是把他们当炮灰,还是只能留在大后头,就要看具体军官的水平了。

    军饷照比童子军。再给他们一个想头,跟着队伍打冲锋三次,或是打前锋一次,就把他们转为咱们的正兵。”

    “这些人已经剪了辫子,而咱们陈家军剪辫子这事,现在大半个天下怕都传遍了。以清兵杀民冒功都干得出来的尿性,这些人就是去主动投降,怕也逃不脱一死。”毕竟现下的我大清正处在国势鼎盛阶段,而且怎么看清兵也处在绝对的上风优势,这跟太平天国中后期那些投降满清的王爷、侯爷,比如韦俊等人是不一样的。

    陈惠眼睛里闪过一丝波动,“是啊,就是投降也免不了一死。咱们剪了辫子,还举起了反清复汉大旗,被朝廷捉到了,千刀万剐都是少的。”

    陈鸣听着陈惠的话,知道自己这位便宜老爹内心还是忧心忡忡,对‘革命’前景不抱希望。说道:“爹,满清是拥兵百万,钱粮不尽。但乾隆老儿真就能调遣百万大军来围攻我们吗?大江南北那么大地盘就不要兵去守卫啦?

    满清他兵力再多,也不能一棍把咱们打死。今后这天下风云还有的变幻!”

    就陈鸣所知,云南正发生的清缅战争是要打上七年的,这七年里清军损失惨重,最后只在名义上取得了胜利,缅甸虽然臣服却并没受到真正意义上的重创。

    而过不了两三年,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小金川之役。历史上的乾隆是下了老鼻子劲,把东北的边军都拉到康定了,打了好几年才彻底拿下。这可不是清军主动进攻大小金川的,而是人家大小金川不忘旧仇,主动挑起的事。也就是说清兵想不应战都不行,除非满清能够坐视大小金川做大,或是满清自己被别的事情牵住了手脚——历史上第二次大小金川之乱说不准也是人家大小金川的头人土司看到了清兵在云南打的那熊样儿,看到清缅战争的僵局,以为有了可乘之机呢。

    反正历史车轮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化的话——陈家军的小翅膀掀动起的风浪还吹不动清缅战争与大小金川,未来的两三年,西南方向的清兵不太会对陈家军构成太多的威胁。

    当然,也有可能两三年后陈家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逼的清廷连西南的稳定都顾不上,调集全国精兵和钱粮,一心一意的与陈家军死磕。这谁也说不准!

    眼下乾隆不就恼了么。前后三镇绿营,上万经制之兵毁于陈家军手中,这是平大小金川平准噶尔平大小和卓吗?满清已经有多久没有如此大的损失啦?竟然出自中州腹心之地?不可饶恕。

    陈鸣回到住处,刚发出来一点响声,李小妹便一个眼镖扔了过来,陈鸣知道孩子肯定在睡。

    小陈鼎已经七个月大了,浑身散发着一股奶香气。孩子是李小妹亲手带的,虽然陈家在山寨的时候就为孩子找好了奶娘。

    陈鸣不会提什么异议,陈家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出身,李小妹愿意亲自奶孩子带孩子,奶妈变成摆设就变成摆设了,老太太和高氏都不说什么。陈鸣小的时候,高氏不也是亲自奶的他么。而且陈鸣这半年长长外出打仗,李小妹亲自带孩子也整好有个寄托。

第一百三十章 军功章【求收藏】

    进入到七月,陈家军的声势似乎更加浩大了。他们打破了汝宁府城,满城的官员和态度坚定的士绅大户被陈家军杀的干干净净,然后兵锋一路南下,连光州都被陈家军刮起的大风扫了尾。

    陈家军一路打下了平昌关和长乐关,直接杀到了信阳州城外围,但是面对从湖北紧急北上的汉阳斜和郧阳镇的兵马,带领陈家军南下汝宁府的陈洪涛、黄安最终选择了退却。

    小一个月的行军和冲杀,他部出兵时两个营头就没有停下休整过,虽然士兵是越打越多,陈黄两人杀到信阳城下的时候他们手中已经有两千人力量,但这两千人比起真正的两千陈家军可相差的太多太多。

    消息传到陈鸣手上,陈鸣说不上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陈洪涛和黄安最终没能拿下信阳州,陈鸣当然是失望了,但他们一路连胜,即使从信阳州城下退却也不是战败而退,陈家军的军威始终是浩浩荡荡八面的威风,这也是让人能够接受的。

    就像陈二宝也在陈州城下选择了后退,他扫荡了清军撤出后的西华,以及太康、扶沟、鄢陵和长葛,兵锋一度杀进开封府,直指尉氏,但陈二宝也没能拿下清兵在陈家军东面最牢靠的前线堡垒陈州府城,还有北向的陈家军攻洛阳城不克。这不是说明陈家军战斗力变弱了,而是说明陈家军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了。

    郾城、襄城、伊阳,除了南阳府的那一路人马打下了南阳府城后就盘踞那里不走了,其他各自从背面、东面和南路返回来的陈家军,都在尽情享受着酒肉女色的犒赏。

    大战即将来临,如何让这批征战了不短时间的得胜之兵重新鼓舞起战斗的**,除了金钱上的犒赏,那就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肥猪肥羊,鸡鸭鹅鱼,甚至是南阳的黄牛,留着干嘛?犒赏军士,凝聚军心士气,比留着它们的作用大多了。

    宝丰的美酒一坛接着一坛,还有陈家军从各地搜罗来的歌舞女支女,酒肉美色,这些刮骨刀似乎跟一直真正的铁军并不相干,事实上他们却真的能够恢复部队的士气、斗志。当然,这里头还有陈鸣新搞出来的勋章:铁、铜、银、金四等,暂时列为四等。

    门槛最低的忠勇勋章和忠勤勋章,分别对应文武两个体系,至少上阵受过伤和战争中受过伤的,就能得到铁质的忠勇勋章或忠勤勋章;或是连续厮杀没有缺过阵的,亦或是一直做后勤尽职尽责的,也能得到铁质的忠勇勋章或忠勤勋章。这是最低等级的勋章,覆盖面包括军队所有人,包括陈鸣本人。

    铜制的忠勇勋章和忠勤勋章就要看是否立功了,而银制的忠勇勋章和忠勤勋章就要看立功是否重大了,至于最高等级的金制忠勇勋章和忠勤勋章,那不管是战兵还是后勤,都要达到一种极高的境地,或者说‘力挽狂澜’,然后才有资格。

    针对排长以上军官系统的云麾勋章,针对县局级以上官员的宝光勋章,也都是分作铁、铜、银、金四等。

    这种勋章制度短期内似乎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将军府文武两系统对之都更多是一种好奇和好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