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
这消息被莫家送到南京后,陈鸣为阮朝写了一个服字,这种饮鸩止渴的法子也能想出来,有水平。真是太符合陈鸣脑子里对于儒家的印象了。
看看人阮家,是不是很软?有木有老赵家的风范?
老赵家的男人逼急了能把老婆闺女都一起打包送人,这莫家也不遑多让。在送土地给南京的时候,阮福淳也把自己的一个堂妹送进了莫家。
事实上阮福淳更希望能把人送到南京的,可惜陈鸣对越南的女人不感兴趣,这要是天方的,想象前世网上看到的那些天方王室小萝莉的靓丽,陈鸣这颗大叔心还会扬起两分骚动。越南的就全免谈了!
莫天赐得南京的示意后给自己一个刚成年的孙子做了这场十分具有政治意义的婚事。
河仙镇的位置是在湄公河三角洲,北与嘉定府(今胡志明市一带)、金边(柬埔寨)相邻,南接金瓯,西邻泰国湾,东邻九龙江平原【湄公河九条支流】。
阮福淳现在是把金瓯、九龙江和高岭、新安等地全割给了河仙镇,可以说整个湄公河三角洲区,除了一个嘉定城还握在阮朝手中,大部分地区都割给了河仙镇,也就是割给了中国。
河仙镇的反应是立刻整兵备武,先期已经倾巢而出五千兵进援多乐高原。那里是广南国中部的门户,此地若是失守,西山军就形成了居高临下之势,那眨眨眼就是横扫嘉定啊。
但是河仙镇的总兵力也就这么点了。
莫家在河仙立足,凭的本就从来不是战斗力,而是华人的身份和边远的地势,阮朝原先的政治中心是在顺化城,后者距离湄公河三角洲有着一两千里远,鞭长莫及。莫家是以此安身。
相对于弱小的军队是莫家与阮朝的潜定规则。就算莫家新抱了大腿,渡过了灭顶之灾,也没有想过增强军力。而南京也不觉得在南洋那一亩三分地上谁还敢招惹河仙。
这种情况下,那五千人的力量不仅是把河仙的现役兵力给抽干了,连预备役都给刮掉了。整个河仙才多少人啊,是不是?
如今的河仙正在抓紧时间准备二批部队!
西山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他们自己这两年也在全力以赴的发展火器,自己制造出了一部分枪炮。虽然质量远不能跟中国比,但西山军的整体实力在不停的上扬却是真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士兵斗志上面,西山军的将士凶猛比之广南军强出太多了。
就算有了五千人的支援,广南军能否在多乐高原抵挡住西山军,也是个未知数。
战斗不能光看武备,还要看人,人要是拼起命来,一切还皆有可能。
河仙镇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的组建新军,继续增援广南。
在中国不出动直接武力支援的情况下。
陈鸣也不是不想动用国内的大部队,可他要顾及一下暹罗郑信的感受不是?就只能让莫家人自己出面张罗队伍了,现在的河仙镇是军官不缺武器也不缺,缺的就是人。
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农田一年三熟,吃饱肚子是轻轻松松的。当地的华人与国内实现了更加密切的贸易往来之后,那就变的更富有了,什么生活必须的物质都不短缺了。就如婆罗洲上的华人一样,一个个没人愿意再当兵。河仙镇历史上第一道征兵令张贴出去都一个多月了,投军的青壮只有强强千人。这其中很多还是混血!
‘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很彻底很彻底的施行。
而河仙镇领地范围内至少还要再征五千人,只可多不可少。
莫天赐现在的头都要大了。河仙镇发布的征兵令上给的军饷虽然很具诱惑力,可是对于环境富庶的河仙来说,这股诱惑力还诱惑不来五千个新兵。
这儿地,不仅华人富裕,土著人也不缺吃喝。
地旷人稀,全是平原,只要稍微的勤奋一点,怎么会饿着肚子呢?
很多愿意来当兵的混血和土著都是渴望着将来河仙变成汉家土地的时候,自己能从黄本本变成红本本。
后者是在中国内阁被讨论了又讨论的一个政策,以朝鲜为例,如果朝鲜内附了,那些朝鲜奴该怎么办?然后以此类推。
内阁就这一问题讨论了很多次,最后觉得自己是自寻苦恼。
别说朝鲜是否内附还说不定,就算朝鲜内附了,黄本本和红本本不就是一个很好地解决方案吗?
没有犯罪记录的,那就可以给红本本;有犯罪记录的,比如当过伪军,或者是已经卖身为奴的,那就黄本本喽。
很粗暴,却也很简单。
莫天赐现在天天为这个人数而担忧,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也只能采用强硬分派的方式了。欠缺的四千兵额按照治下的各城镇的人口浓度,按比例分配。
婆罗洲的黄本本们羡慕异常的参军机会,在河仙却遭遇着跟婆罗洲华人一样的冷遇。
……
陆邑。河仙首府迪石东南的一个小镇。
这里是华人密度较高的一个聚集地,全镇六七千人,至少五千人是华人或是混血。
这里的百姓耕织为生,田地能一年三熟,在莫家的统治下真真不存在饿肚子的事儿。可这并不是说这地儿的生活就很富裕。
陆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土地能够种出粮食、黄麻,后者能纺织,但是生活所需的铁器却全都依赖自外界得进口。
陆邑和迪石之间就由此形成了一个剪刀差,靠着盐铁、药材,迪石是非常轻松地收割者大把的利益。
但偏偏农业区的人口冲来就不会少。想象中国的豫省?
小小的陆邑有六七千人口,需要凑够整整一百青壮。
这简直是乌云盖顶!
河仙镇要堆出前后一万军队,整个河仙镇的人口也不足四十万,这还是因为近几年有大量的华人和土著迁移了过来,不然能有二三十万就让莫天赐喜出望外了。
在不足四十万人的社会群体中抽调出一万人外出征战,这简直是穷兵黩武。
可是上头有命令,河仙镇能怎么办?难道他们还能不听上面的招呼吗?
陆邑的镇长向各村的村长、宿老发出了邀请。
这天天气晴朗,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可是因为这个村长大集会,整个陆邑都震动了。
会场在祠堂前,没多久会场周边就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而镇长呢,在人群的簇拥下,领着自己几个年轻力壮的侄子儿子,还有十个壮丁,拎着大木棍,弹压阵脚。
“大伙儿都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兵。我知道,上头也知道。可是没办法,这兵咱们必须出人当。”
“现在上头给咱们镇纸定了一百个名额。可是到现在只有七个报名的,老头子儿孙出了四个,大伙儿没什么可说我的了。”
“老头子家里适龄的儿孙是全家在这个本子上了。但是现在它还缺着九十三个人。上头规定的时间就只剩下五天了。所以老头子无奈之下,就也只能出了这个下策。”
镇长从自己小儿子手里接过一个竹筒子,里头还有一把签。“大家伙都来抽签。”镇长晃动着竹筒。
“各村的宿老在场看着,各村的村长上来抽签。这竹筒子里的竹签上面都写着数呢,合在一起就是九十三个。”
“谁抽着那一根那就是那个数。数字有多有寡,少的三个,多的十个。”
“别觉得不公平,抽签全看运气。”
场地里的气氛陡然凝重了起来,包括周边瞧热闹的人,全都不说话了。一双双眼睛直愣愣的看着镇长手中的那个竹筒。
“各村的村长回去之后,就照着自己抽中的说,也搞一个抽签。”
“村里头所有适龄青壮,挨个来抽,抽中了就是你了。甭管你有钱没钱,你有媳妇没媳妇的,都过去当兵去。”
镇长满脸的疲惫,他是真要给这事儿搞崩溃了。
“好啦。这事儿说清了。就请各村宿老上来看一看这竹签,然后咱们大家就赶快抽签。”
镇长就很直接的把竹筒子往正中间的案子上一方,自己冲着祠堂恭恭敬敬的一拜。
自从百多年前老祖宗南下逃到这里,自从他们在陆邑这个地方落脚开始,战争似乎就远离了他们。但是现在,陆邑人自己要主动走入战争了。
镇长不敢说是朝廷做的祸,毕竟最近几年陆邑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那大米这东西不停的往外走,换回来的盐铁药材,还有瓷器丝绸,多的都让陆邑人不敢想。还有他们陆邑还建立起了一个学堂,等到明年就会有老师分来了。
再有就是当地的土人,现在是彻底不敢跟华人渣渣了。而在之前的时候,莫家虽然是华人,河仙镇的统治者虽然是华人,但为了更好的融入土著社会却要主动地给自己的姓氏价格耳朵。
而现在呢?
华人土著的人口比例并无太大的变化,这几年华人在迁移,土著也在迁移,安南打的都乱成一锅粥了。河仙镇却是世外桃源。
可河仙镇的社会却变成了安南土人主动的融入华人当中。这一主动一被动的变化,那代表的意义可就大的太多太多了。
但现在又是这个朝廷让河仙走入了战争,镇长这心里的滋味真的是百感交集啊。
祠堂前场地内外,所有人的视线无一不落在竹筒和里面的竹签上。
小小一根竹签子,就可以决定一个村落的悲欢离合。而一个村落的悲欢离合就全看自己的运气。
“现在宿老们都看好了,老头子没有弄虚作假。所以啊,现在就开始抽签。排队,一路纵队,一个个的来,都给老头子我整好了!”
镇长不再废话,扬手一挥:“接下来,抽签。按高低各排,敢有妄动者,扰乱者。打你们屁股!”
镇长的眼睛盯在一群浑身都要打颤的村长身上,里面没有半丝的同情、半丝的怜悯,有的只是平静。
这是他们陆邑抗不过去的一道坎,就只能顺服。
十几个村长面色急速变幻,似是在想着自己抽中的数字高的签后的悲剧。
但是他们每个人内心里都再清楚不过了,镇长把话说已经得明白,就肯定不会玩虚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一定要去抽签,但他们真的想躲在最后一个。
“吴庄,吴阿生,七”
高高的报喊声响了起来,而那个董安生在看到‘七’这个绝不算少的数字,眼睛一暗,人都瘫了下去。他的双腿已经软成了面条了。
“吴阿生,我你老母啦,你个扑街仔……”
场地外的吴庄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刚才镇长已经说了,陆邑镇下头有十三个村,加上陆邑本身算俩,那就是十五个村。九十三个人,十五个村,一个村平均六点二。
……
场地外一个行商打扮的中年人将这一切全都看在了眼里,手中拿着的还有一个小本本。
这个看起来三十有余四十不到的商贩,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眼神中还藏着一抹深深地不解。
“……河仙的这一幕并不是单纯的富裕生活抹消了民众心中的血性和报国之情,我个人觉得这更是因为传统关键的印象,这里的华人更多地将军人士兵看着一门吃饭的行业,而不是保家卫国的职责……”
教化司的眼睛可不是纯粹的盯着国内的报纸书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职门,他们的眼光要看到社会最偏远最渺小的角落。
“这趟没有白来。河仙的问题比婆罗洲更大……”
第六百二十六章 荣誉需要‘特权’来衬托
黑沉沉的夜里,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
陈鸣平静的躺在床上,一双眼睛就像一口波平如镜的水潭,静静地隐藏在浓密树影深处。他的目光非常清冷,情绪稳定,婆罗洲和河仙初步反映回来的百姓参军热情低落并不能让他忧心。
中国的基本盘还是在大陆,而不是刚刚开发的婆罗洲和河仙。只要国内百姓的参军热情不被真正打消,陈鸣就不必真正的去为这个问题感到忧心。
虽然调查表明,最近两年国内百姓的参军热情正在逐年降低一个最明显的反应就是退伍的士兵在迅速增多。尤其是以田代饷的政策就将结束,这一定程度上挫折百姓的参军热情。
但是中国的基本盘太大了,两万万的人口啊,国内有的是穷人家的孩子愿意吃当兵这碗饭。
虽然眼下的情况让陈鸣从内心来讲有点小沮丧,多年持之以恒的‘洗脑’,并没能在完全磨削掉参军的激情消退期来临时候所产生的全部负面影响。甚至他自己现在的想法就是一种很落后的思想把军人当成了一种吃饭的职业。
可他很清楚,这是一个国家精神转变的必须过程。
陈汉最初的募兵核心是以‘利’诱之,然后再灌输国家、民族的荣誉和精神,灌输军人和尚武之精神。但随着国家的稳定,随着百姓生活水准的恢复,这种以‘利益’为前提的‘吸引力’必然要降低的。
一个旧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自然会应运而生。
特别是伴随着以田代饷政策的结束,这所表示的就是陈汉募兵政策的一种转变,一种革新。也代表着陈汉对于自身军队关于‘奉献’要求的增大。
当兵吃饷的影响力在消退,保家卫国的奉献在增加眼下就是一个转折期。
去除掉利益的诱惑,将军人的薪俸只保持在一个中上水准的档次,以其他方面的‘奖励’来抵消高薪的诱惑,灌输国家民族荣誉和军人的奉献为国精神。这就是陈汉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中所要努力的事情。
将部队的吸引力从‘高薪高待遇’转向精神建设,转向社会荣誉感,就像当初的pla一样。
陈鸣眼睛里的平静,是因为婆罗洲、河仙高涨的‘好男不当兵’浪潮在他眼中真的是很小很小的小事。所以他可以用一种很平静很冷静的思维来考虑着内阁提交上来的一系列新时代军人‘福利’!
这是一个变革期。陈鸣他要允许‘混乱’。
牛鬼蛇神全都冒出头来,群魔乱舞,才能被朝廷举起的刀子一一砍杀么。
将物质吸引里转化为荣誉和奉献,抬高军人的社会地位,不是因为他们赚钱赚得多,而是单纯的精神境界上军人保卫了国家,国家也要回报军人的付出。所以‘福利’是很重要的。
不能让英雄(军人)流血又流泪。
上个时空八、九十年代pla的一幕幕说起来让人心酸啊。
可那时候兔子们的能力就摆在那里,兔子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现在的中国不一样!
现在的中国实力绝冠全球,单纯的说gpd的话,眼下的中国不占全世界一半的话,也至少是五分之二。毕竟他记忆里,有人说乾隆时候的中国gpd就在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了。
陈汉现在的生产力还会比不得乾隆么?
所以前世pla走过的‘弯路’,这辈子陈汉的国防军可不能重新再走一遍,中国现在有能力让军人流血泪汗而不再流泪。上辈子兔子们迫不得已走的那一道弯路直接让军人的地位在社会中变的十分的不堪。
九十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的头十年,多少人将军队的基层看做了是渣滓集中营?那些初中混毕业了就不愿意继续上学的人,还有些毛头青皮小混混,让父母亲戚为之头疼苦恼的人,全撂进部队里锻炼锻炼,重新做人了。
当时那股子风潮与之前pla的形象天差地远。
那时候有一句话叫“部队成就了我、部队锻造了我。”
看似很高大上,事实上却饱含着无尽的心酸。
因为说这句话的都是在当兵之前一无所有、起点很低、资源很少的人,他们(我们)如果不借助部队,则很难在社会立足或者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比如自小穷苦吃不饱的孩子、中学都毕业不了的小混混、或者在社会上混不下去了,可以送到部队捶打几年,否则就可能要饿死了或者坐牢了。但如果你本身就是个“好男”,生在一个没有经历过饥饿贫穷的家庭,具备优秀的高文化素养和高能力,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对灌输式宣传的抗拒,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打算,拥有养活自己的最基本生存能力,那么当兵显然不是你最优的选择。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是旧社会地主、富农、民族资产阶级说话。一句话因为他们是富人,他们不需要用当兵来养活自己。从本质上来讲他们就是把当兵当成了一种吃饭的职业,与奉献,与保家卫国是完全扯不上关系的。这句话本身就是屁股不正的产物,本身就是应该被批判的。可在那个时代,这句话却相当的有影响力。
为了“赚得多/吃得饱/迫于生计/其他物质追求”选择当兵,从而承担在“艰苦边远地区远离家人/牺牲婚恋/牺牲自由/失去生命的风险/牺牲自己的幸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合理、但又不得已的选择。所以那个时代的部队现象是:穷地方的孩子找关系当兵,而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当兵的人则越少、人们越不愿意当兵。例如淞沪、羊城的义务兵,几乎都是连蒙带骗同时还有用利益诱惑坑来的。
这一现象真的是充满了负能量,影响力巨大。可这却又是现实不能祛除的这就是现实啊。不管是上辈子,还是现在的陈汉华夏。这都是绝对的现实!
陈鸣不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不光是“好男”,所有的人从理智和天性的角度来考虑,没人会想去当兵。‘士兵’这职业本来就是违反人性的。当兵的本质是为了维持大部分人的权利(普通民众),牺牲小部分人(军人)的利益这是一种奉献!很崇高很崇高的奉献!
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出发,陈鸣就恨不得现在就出现一个天才,能发明出来一个洗脑机,将这一理念灌输进所有人的脑子当中。
军队的存在,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系下催生出的必然结果。这是对社会的一个解放,不会把所有人拖入可能死亡的漩涡。但是对于那一个个体而言:你为什么要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捍卫他人的幸福生活呢?
你的付出有没有足够的回报?
这是需要每个人去根据自己的经历自己去判断的问题。
就像当初复汉军的以利诱之。对于那些穷的叮当响的人,一个月几块银元的薪俸,分地,给抚恤金和安家费,这就让他们感觉着自己这条命‘买’的值了。而现在随着新制度的施行,以田代饷政策被结束,以及民间民生的回复,很多人就觉得‘当兵’不值了。
这不单单是从薪俸上来讲,更有生死的影响。
而这从根本上讲还是明清时候的那老一套当兵吃饷,还是那个该被批判的思想,他们还是将军人当成了一种付出就要求有相应的回报的‘正常’职业!
而军人事实上是一个不正常的职业。
陈鸣所要求的国防军,就是一支不正常的、讲奉献的军队。国防军这三个字随着以田代饷制度的结束,也会取代复汉军成为陈汉军队的新称呼。这本身就孕育着陈鸣的想往!
就像上辈子某公知界段子手说过:“穷的叮当响,家里啥都没有的舍命一搏那不叫革命,叫造反。家里好些财产、半座城都是他们家的,这种人为了人民的幸福干革命,那才是有追求有信仰,那才是真革命。”一定程度上陈鸣也认同这个观念,他就希望自己手下的军队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充满了理想和信仰,但看看伊拉克、阿富汗的灯塔**队,所谓自由的象征,也存在着无尽的罪恶。
那算一支有‘理想和信仰’的军队吗?
所以啊,要完成这一转变陈鸣根本不知道要用多么长久的时间,很可能他都咽下自己这辈子最后一口气了,军队还距离目标遥遥无期。
所以陈鸣的‘心’就要包括这个变革期中会发生的一切。国内退伍士兵数量的迅速增大与婆罗洲、河仙等地百姓的消极参军情绪,那都在他的预料当中。
这是低潮期。
之前就已经说了,中国人口太多,总有穷人家的孩子来当兵,这只要能转一转思想一样能好啊。前世兔子闹革命的时候,那些坦然面对毒刑拷打和死亡的烈士们,绝不是每一个家里都吃喝不尽的不是?
陈鸣要给军人的优待是一种国家政策上的倾斜。
比如就医,军人家属就要有优先权;比如上车坐船,军人家属也要有优先权;孩子上学,军人家属就必须更要有优先权。给孩子加分!
服役时间越长给加分越多!
什么是荣誉?荣誉不是光用嘴皮子说的,更要有真材实料的对比。
荣誉就是要让别人去羡慕,去眼馋。
就是需要‘特权’来衬托,直到这一定义被稳定了之后,再说纯粹的精神。
陈鸣觉得这最后一条很有盼头。新朝现在还没有稳定几年,新式的新校制度才刚刚推广。要开始等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当学习改变命运的理念深入人心的时候,军人的孩子考学能加分这一条所能爆发出的力量会有多么巨大,陈鸣都不敢想象。
上辈子的兔子很操蛋的一点就是给少民加分,陈鸣觉得兔子真是表错了情,对比少民军人的后代不是更应该加分的吗?
哪怕是和平年代的军人减小了丧命之虞,但同样他们的个体自由受到了限制,他们牺牲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快乐,牺牲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正常娱乐和休假的权利。这还只是可以言说的,可以宣传的,军队中还有十分严格的训练、体罚与打骂,甚至是人格的侮辱、精神的折磨啊……
为了让一个人敢杀人,先要让他变得不是一般人。是不是很bt?
这就让军人这种职业(社会身份)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有着天然的不公平。
如果要抹平这种不公平,只能让人人机会均等:例如强制的义务兵役制度,或者抽签:让穷人富人的孩子、平民领袖的孩子都有可能当兵。但这种兵役方式会带来一个问题:政府是否有能力让一个公民在不愿意的情况下牺牲自己的生命?
对于中国这个无匹的大国,怕是很难很难。
这些问题让军人参军的主观意愿和选择权变得重要。于是兵役制度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向着“自主选择,自愿参军”倾斜。而且中国的人口基本盘太大,强制义务兵役制度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即使现在的中国人口才两万万,对照这个时代的发展,陈汉也不可能推行义务兵役制度,陈汉所能推广的智能还是兔子的那一套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相结合。
……
陈鸣这一夜到了很晚很晚才随着,他脑子里想了很多很多。谁让婆罗洲和河仙的反馈勾动了他的心呢?
可不要小瞧他对于部队对于军人的感情。
陈汉立国之后继续坚持不易的推行军人的高规格待遇,陈鸣就是军队在朝堂上最大的后台。
不要让军人流血又流泪!
这句话陈鸣从没对外说,可却一直深深埋藏在他的心底里。
因为对于军队,不管一个人是出于什么目的参军、是否迫不得已,但是从他穿上军装的那天起,他就承担起了捍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责任,为此可以随时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当兵,是真正的让人无法成为“好男”的。因为军人无法享受幸福和自由的生活、也无法给予自己家人团聚、孝顺;但当兵,却让他们的肩上扛起了更多的人的自由和幸福。
这是军人永远的悲哀,却也是军人永远的光荣。
第六百二十七章 陈鼎的进击——
陈鼎已经从库页岛回来有几天时间了,要不是开学的时间追的紧,他已经作为皇室的又一代表赶往琼州去了。对于自己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外祖父外祖母,陈鼎还是很有好感的。李琨的作为真全方位的给李家大大提升了正面影响。
先天上陈鼎就感觉着亲切,再加后天上李家人的自我提高,这就是非一般的感觉了。
天知道他娘有多么的挂牵外祖父外祖母和他舅舅留下的孤儿寡母。不过陈鼎人虽然没有去到琼州,人却也不是白等着消息的。
皇后让唐飞鹏新开了一个马甲,然后陈鸣这天就接到了一个新的消息陈鼎也让人出面开了一个新马甲南洋劳务公司,从事行业为劳务‘输出’方面,注册资本100万华元。为一股份合作制公司,陈鼎是里头最大的一个股东,拥有25%的股份。
这是怎么回事?
其他75%的股份的拥有者身份,陈鸣叫人查了查,发现全部都是陈鼎平日玩的比较亲近的小伙伴。这里头就包括了陈亮的小儿子,一个比陈鼎还小一岁的小叔。
“儿子觉得暹罗的人口太少了,想把爪洼的土著给郑王运过去一些。就跟洋人抓黑奴一样,这买卖赔不了钱。”只要暹罗不改变现在的这种政治体制,是个官儿、权贵的都能蓄奴养奴,把全爪洼的土人都送到暹罗去也填不满那些贵族王公的胃口。买方市场是持续存在并且稳定的!
只是陈鼎口中说的是钱,眼睛里闪过的冷光却不带半点金钱的味道。陈鸣当然知道他这是为了报复。
“这是个好法子。不仅暹罗能送,全国各地的矿场都能送。”只要价钱便宜。
现在中国各地的矿场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奴工,他们的待遇比之当初陈家打天下时候从矿场里解救出的奴工待遇更低,生活环境更恶劣。因为他们都是外国人,甭管是朝鲜、日本,还是南洋的奴隶,都能看得到他们的身影。
不过自己的皇长子还只是一个刚满十二周岁的孩子,这个法子是他自己想得出来的吗?
“我是听了牛顿老师的话后受到的启发。黑冰洋安保公司的队伍已经组建起来了,牛顿老师说单纯的屠戮太过浪费。土著人虽然慵懒,在皮鞭和饥饿下也一样能产生利益。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跟黑冰洋联手做一个生意,从他们手中购买土著,然后买到缺乏劳动力的暹罗去。
这样可以令黑冰洋的成员收获更高的利益,更大的触发他们的积极性。”
很显然陈鼎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报复,他的这个公司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刺激’黑冰洋安保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那样就能更大的伤害日惹的利益和稳定。
“那你是怎么说服你的那些小伙伴的呢?”
陈鼎做‘买卖’的出发点就不是赚钱,他如何凑到其他的七十五万的呢?
“嘿嘿,儿子先找的就是小康叔。”小康叔,陈康,陈亮的小儿子。
“小康叔第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