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列颠王国有着绝对信心的勃朗特相信,北美大陆的叛乱已经给平定了。
“陛下,国安送来的消息。”陈鸣喝了一口水,眼睛眯缝着,正在考虑着澳大利亚的一系列事,刘武拿着一个折子来到了他身边。
“刘文蔚这是盯上了袁家了啊……”
但是国安对于鸿昌也有一定的关注,并没有发现违法乱纪的事情啊。刘文蔚这要怎么搞呢?
看着报告里显示的鸿昌纺织公司在各造船厂下的订单,陈鸣就知道鸿昌是要干啥的。自从北海公司在他的指示下放了个大爆竹,然后重重的刺激了股市的股价飙升之后,立刻的这一手段就被人学了去。而且很多人还专门会招来“大师”们算定日子时辰,吉日吉时,中国人讲究这个么。而”发布会”他们到还没进化到这个地步,只是都会选择在证券交易所外的一个固定讲台上宣布。
鸿昌肯定也是要如此,而八月初一又是上朝的日子。如果刘文蔚真的抓到了鸿昌的把柄,那也肯定会在这一天爆出来。陈鸣突然的都对八月初一升起了一股期待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需要盘算好去澳大利亚移民的武装力量。
澳大利亚的西部远没有东部适合生存,澳大利亚这个地方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经营生活的地方更多南方的东南、西南这两个角上,现在由中国和英国分别占据。
而澳大利亚本土的土着人应该会有一些,但数量不会太多。陈鸣对此一点也没了解,只知道后世的澳大利亚土着大概有小七十万,可对于这个时代的土着有多少却不清楚。同样也不了解这些人的分布情况,就是这些人的攻击性有多高,都说不准。
所以第一批移民是必须要有护卫队的。
日本人算是其中之一,雇佣二三百治安队,移民自身也要组织起武力来。
只不过不必要太过于认真的对待当地的土着,他们的威胁还不至于如此的大。陈鸣在心里头下意识的鄙视着那些澳大利亚土着。这些个毛利人都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发展出青铜文明!要是专门准备一支武力用来防护他们就太可笑了。就连日本的治安队,更多的精力也是放在港口治安上面,防备的是欧洲海盗。
内阁递来上的这几个名单,陈鸣都觉得大材小用了。西北和东北更需要这些人,至于澳大利亚……,“让郑继去!”
“郑继?”陈聪一脸的惊讶,这种人不应该沉进史的长河中,再也冒不出头来了吗?抱着朝廷封的爵位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下面的小辈再出来混社会。怎么皇帝又把他给拉出来了?
这家伙在‘扫平’了闽中南后就给解除了兵权,放在南京城里荣养了。他爹万二和尚还跟着太上皇去了一趟北京呢。
“陛下,这会不会有点冒险了?”
南明洲那真是一块广袤到极点的土地,初步估计,面积都不会比中原小多少了。陈聪先天上倾向于选择了自己人,三姓子弟,对于郑继这种都被埋进土里两三年的人,天上就不信任。
闽中南的‘匪军头子’虽然多数被抓着了,但是凌梁这个家伙可是逃之夭夭了,再现身的时候竟然出现在了北越的残清军当中。那陈杰还成向南京主动交代了凌梁的出现,陈鸣没有在意。可在陈聪眼里,这凌梁作为当时福建陆军第三师的第一攻击目标,本该是一举拿下的。人都给包围了,但这个人偏偏就是跑了。
那张狗和李少敏与凌梁都有仇的,陈聪就一直怀疑是郑继放的凌梁一条生路。只是接下的作战中,这种莫名其妙的事儿倒是没有了。
“有什么冒险的?天下都在朕的掌握之中。区区一个郑继,何惧之有?”陈鸣根本不在乎。
“让他从三都澳的第四建设兵团选拔一个营,都要有家有室的。”
建设兵团是劳改营去年增添的一个建制,一个建设兵团底下少的有十几二十个营头,多的有三四五十个营头,建设兵团的兵团司令比复汉军团正一级。
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劳改营,而且各兵团的营头都给予了混编,天南地北的全部打散,然后是营头里的队一级建制进行混编,早晚有一天,一个队里头会有出身六七个省府的人。
第四建设兵团的人员主要有江南、浙江、江西、广东和福建的战俘、敌对分子、八旗旗民等等组成,老弱妇孺加青壮男丁,总共有三万多人,分二十六个营头。壮丁有一万七八千人。这些年干的最累,受的最苦,所有的人再多的妄想也早就消磨没了。
现在陈鸣让郑继往第四建设兵团里选人,那就有赦免他们罪行的意思,只要是出了劳改营,再多的苦再多的难,这些劳改犯们也都看到明天和希望了,所以是有一定的忠诚度的。这些人大多上了战场,他们的一家老小还握在后头的朝廷手里,别说是扔到澳大利亚,就是扔到南非,三五年里也不需要任何担忧。
这劳改营的‘工作’可没说一定要在国内做工啊,南洋他们都去了,再到更南面的澳大利亚又有什么呢?
陈鸣转身看着墙壁上悬挂的一副与后世世界地图已经大致吻合的全球地舆图,澳大利亚的位置上被用红白两种颜色标记着。白色上写着新南威尔士,红色上写着南明洲。
同时外兴安岭向北的很多地方也被染成了红色,包括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白令海峡成了东山海峡,这是柴大纪的号。阿留申群岛变成了北方群岛,因为海外勘探一局又叫北方局。阿拉斯加则被陈鸣命名为祥州,这是中国在北美大陆上踏出的第一步。(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七章 重获新生!
【感谢“时灯酒茶”500币打赏。】
郑继刚过了三十岁生日不久。虽然是‘降将’,是个过气之人。但因为头上好歹有着一个“同安伯”的爵位在,就跟郑连福兄弟一样,下海经商,谁也不敢得罪他。虽然在南京城里是孙子,可到了福建,还算一个爷。但要说郑继这样的日子就过的快活自在了,那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郑继自己心里的感想,他当然有在赚钱,可人是很不痛快和很发愁的。因为他看不到家族的前程!!!
这块伯爵牌子能够支撑家门多久?一代人、两代人?
他们家族对比起郑连昌郑连福兄弟来,先天上受到限制,人也也要避讳,可皇帝后宫里有人家门里的闺女,郑继他可没这个能耐。现在新朝鼎立,国势昌隆,郑家没人能出人头地,这就太危险了。很大很大的可能,他们一家日后就会变成商贾之流了。郑继十分为这件事发愁。
现在的中国的确跟原来不一样了,商人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但几千年来固有的印记还是让郑继十分决然的视‘商家’为耻,他们家可是勋贵啊。再不值钱的流爵,那也是勋贵不是?这要是两代人之后堕落到商贾阶层当中,那他郑继就是死,也无颜以见列祖列宗了。
郑继的家境很好,他们在泉州搞到手的一些产业,并没被后续进入的复汉军给全部没收了。现在家族名下的田亩已经成立了一个农场公司,转向经济作物种植了。但以郑继的眼光和观念,郑家家里就是再富有,产业做的再大,官场上没有人站稳根脚,那也是一场灾难。郑家也一样是坠落了门楣。
“谢皇上给微臣一个机会。皇恩浩荡,臣诚惶诚恐,当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当从陈聪口中听到自己的任命后,一股巨大的惊喜汇成一股洪流,直接冲懵了郑继的大脑,他整个人都僵硬了,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出来,他只想冲着蓝天大吼大叫,忘情的奔跑、奔跑、奔跑!内心里的激动和痛快已经不能用浅薄的语言来表述,郑继此刻浑身上下的每一根汗毛都在畅快的跳动着!
郑继“啪唧”一下跪在地上,对着东面磕了三个响头,眼泪都流了下来。这或许是有些故作了,但郑继内心里绝对落下了一块大石头。他重新被启用了。两年来的担忧一瞬间消散,三个响头算什么?三十个都不足以表达他的激动。这是重获新生啊。
他们闽中南的天地会,“解放”了!只要在南明州表现不差,陈汉的官场、军队就对他们这些人裂开了一条缝隙。
两年来一天比一天重,如山一样重的压力瞬间全部消散。站起身时,郑继泪流满面。
“王爷请放心。卑职必将南明州守的固若金汤。”郑继精神抖索,状态比来时都要好的多。
陈聪很能理解郑继这个时候的状态,把手往旁边的座椅哪儿一引。“来,咱们坐下说话。”
“你是南明州的第一任总督,执掌当地的一切军政大权。朝廷的第一批移民在两千人左右,再加上你手下的那个营,还有二百人的日本治安队,总数不超过三千人。你要在墨鹄这个地方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一座正规化的港口镇。”
墨鹄就是海外勘探三局在南明州西海岸南端寻找到的一处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几千里的海岸线,这里看成是最最适合的所在。勘探船在来到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河口,船只沿河而上,没有过多的深入内陆,就发现河面上有许多别的地方所没有见过的黑天鹅。天鹅在中国也有很多,可是从没有见过黑色的天鹅。
所以三局就把这里定名为墨鹄,因为天鹅在中国古代被叫做鹄、鸿、鸿鹄。把那条河定名为墨鹄河,还立下了界碑。
“这个地方与中原气节相反。南京城里夏日炎炎,那里却是正值寒冬。”
“你们会在八月底出发,到达那里估计也要一两个月。正值暮春。”
陈聪向郑继介绍起了墨鹄当地的气候气节,他心里头是十分惊奇地,这天底下果然无奇不有,那里的气候竟然于中原正好相反。中原的夏季,那里的冬季;中原的冬季,那里的夏季。而且当地气温并不怎么的冷,就算是冬季,也只有早晨气温比较低,到了中午,就如暮春中秋时节一般。
这主要是陈聪的boss陈鸣上辈子的地理没有学好,如果陈鸣的地理知识不错的话,就能给陈聪好好地讲解一下南北球与北半球了,就也能知道所谓的墨鹄究竟是什么位置了。那里是另一个时空澳大利亚的第四大城市珀斯的位置。
而珀斯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冬天潮湿,夏天漫长而炎热。夏天炎热的原因是由东部沙漠风吹来的热浪造成的,不过热不了几个小时,便会从西南方吹来凉爽的海风。这个地方是上午刮热风,下午又吹凉风,这一现象也使得珀斯成为澳大利亚刮风最多的一个城市。
当地矿产资源丰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大金矿,只是陈鸣对这一地点根本无了解,珀斯是澳大利亚西海岸最大的一个城市。所以说这个地方,海外勘探三局还真的是找对了位置。
“别把你手下的那个营当真正的部队来看待,他们连民兵都不如。最大的任务依旧是劳动。你可以从第四建设兵团挑选几个队长、营长,也能外聘退伍军人来充任军官。但军队是不会给你调派骨干的。”陈聪这话说的就很透明了。郑继可以从劳改营的队长、营长当中选出相当一部分的军官,他也可以从自己退伍的旧部中选择一些人。至于是用自己的旧部呢,还是用第四建设兵团中的人呢,两者各有多少人,这就是郑继自身的问题了。“朝廷给你的时间不多。你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个营的搭建和整编。九月份之前必须开拔。”
“我丑话先给你说在前头。到了南明州之后,这支部队不能乱。如果乱了,你就是能活着逃回来,老夫也第一个要你的脑袋。”这里所谓的‘乱’,就是叛乱。
“南明州远离中土千万里。保不准就会遇到什么天灾,招兵的时候给人都说清楚了。不愿意的,千万不要招来。到时候有个好歹,第一个挨刀的就是你。可别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海外几千里开拓土地,远在南洋舰队的笼罩之外,这可是陈汉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两人细说了小一个小时,郑继感恩戴德的走了。陈聪在郑继退去后,突然间笑了。以郑继今天的表现看,他是不是对朝廷真的有这么感恩戴德且不提,但至少的这是一个聪明人。这就足够了!
南明州那里,中国现在唯一面对的竞争对手就是英国人。可英国人就算要这个时候对新南威尔士下本钱,他们也远远落后在中国后面了。南明州总督的外界竞争压力不大,真正要考验的还是他的经营手段。
只不过老天爷真的很青睐这些洋人,南明洲的东海岸比西海岸环境要好出许多。尤其是被英国人划入新南威尔士的那片土地。
陈聪是知道陈鸣的想方法的,把新南威尔士买下来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虽然这南明州很多地方都是沙漠干旱,但南面还是可以的,开垦出来,田亩怎么着也能比的国内一个省来。小瞧了澳大利亚的陈聪根本不知道那片被誉为世界上最干燥大陆的土地有着怎样的价值。
那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也是最小和最平坦的陆地。只以农业来论,虽然有1/3的地区不适于发展农牧业,另外1/3的地区只宜发展畜牧业,但其农用地面积仍然相当可观。这里北部有广阔的平原和雨林,中部有沙漠,而东部、东南和西南部却有肥沃的耕地。耕地面积达五千万公顷,也就是七亿多亩的土地。
这可不是一个省,而是好几个省的耕地面积了。
何况澳大利亚还有那么多的矿产,不仅仅是铁矿,金矿也是引人注目。
只是陈鸣上辈子对于澳大利亚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里的铁矿,还有必和必拓和力拓这两个他都不知道是不是澳大利亚的公司。而对于澳大利亚的金矿,他唯一的印象就是墨尔本,因为那里是新金山么,与老美的旧金山正好相对。
除此之外就是南非的金矿和加拿大的育空地区了,前者不需要多说,兰德金矿震惊了世界,而后者他知道育空地区是靠近阿拉斯加的。所以陈鸣才要求登陆阿拉斯加的海外勘探一局在扎下根基后尽快的向育空地区进入。这个时代那里可能连一个英国人都没有踏足,除了少数的土着人外,完全就是动物的世界。
至于能不能找到金矿,那就是有枣没枣打三竿了。现在哪里还不能算是英国人的地盘,阿拉斯加与加拿大之间的分界线是在老美从老毛子手中买下阿拉斯加之后,英国人、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坐到一块才划定的,多直的一条线!
离开了内阁衙门,登上了外面一辆马车后的郑继,很快也收起了满脸的感激。可一想起那道圣谕的内容,脸上立刻就又笑开了花。虽然现在的南明州只有三千人不到,说是总督,更不如说是一个村长,可南明州的发展前途指日可待。他眉宇间积累的郁气不自觉中就已完全消散开了。
这就是权利!
李世民在临死前把李绩给贬了叠州都督,留给儿子施恩,这样的招数李绩哪里会不明白?但李绩未尝就不受用。李治继位当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着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他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同样是这一年,又册拜为尚书左仆射。这官升的连李绩自己都怕了,上表请求免除自己仆射的职务,李治还是命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职务依旧执掌政事。
君臣二人这一封一求免,情谊就牢固了。
与史上的李绩相比较,郑继当然没有李绩的能力、功劳和资,但他被陈鸣之前摁了两年整,只剩下了一个空头伯爵,现在一遭放出来,内心中就算很清楚自己之前的担忧恐慌都是由陈鸣这个皇帝造成的,可更多地还是对陈鸣的感激戴德。这就有点像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而至于郑继会不会心怀叵测,对陈鸣暗中仇恨,只要郑继还不是一个猪脑子,在不可逆转的大势面前,他就根本不会升起这般的心思。
人逢喜事精神爽。郑继此刻觉得自己浑身都轻飘飘的,要是有阵风吹来,他都能飞上天去。精神的力量太巨大了!
虽然圣谕只为他们推开了官场,尤其是军队里的一道小缝。但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郑继从来不以为当朝的那些军将比自己有多么高的能力,当初复汉军的火力之下就无有抗手,自己坐在陈二宝、陈启他们的位置上也不会比他们差。这些人就是一个命好!
“接下来就要看自己人争不争气了!”
郑继靠在马车后壁上,脑子里已经将过去全部的担忧还有一缕哀怨忘在脑后了,大脑迅速的盘转起来,思考着自己手下能安插多少人。郑家能插进来多少人,还有张家、李家又能分润几个位置……。要怎么分才能在兼顾自己人的同时,也让建设兵团的那些人激情迸发。
一时间郑继脑子里百千个念头闪动,带着他的嘴角都翘起来了。
……
曾母大岛。
苦涩着一张脸的黄定友哀叹着,“我到底是发了什么昏,当初居然脑子发热,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受这大罪?”这地方比江南热的太多了,穿一层单衣都热的汗流浃背,而且多蚊蚁。黄定友真宁愿大冬天里再去一趟贝加尔湖,也不愿意在这里待下去了。
所以他从来到这里的第二个月开始,就不停地向报社总部发信,要求调换一个岗位。他黄定友可是报社里的功臣啊,当初做战地记者,给报社递了不少稿子。
黄定友生性喜欢新奇,听说报社准备向曾母大岛派驻记者,没有多加考虑就报了名。他是知道这里天气很热,但黄定友绝对没有想到这里的天气会真的热。
还好他的调职请求被报社给通过了,因为他被报社直接给开除了。心情暴躁的黄定友‘神经错乱’下向报社里的信中写着不给调离他就要辞职,然后他连辞职都不用做了,还能得到报社多三个月的工资赔偿。
而从随后报社中朋友的私信中他了解到,黄定友的‘去职’正好给报社里某位新任副社长的侄子腾出了个编制。黄定友内心中那叫一个‘我艹’!
《南京日报》是顶大的一个报社,占据着首都之利,除了不能跟几分国字报媲美外,并不比一些省报的发行量差,而且流传更广。
之前也说了,现在的陈汉报业发展迅勐,能在报社中寻到一个编辑的位置,那是听体面的工作了。黄定友当初为了从小工转正可忙忙碌碌了好几个月,又接着战地记者的东风这才正式的成为《南京日报》的一员,可现在就因为这点事儿,他不能再说是‘记者’了!
黄定友现在是人生事业双挫折,感觉像是被世界遗弃了一样?
虽然他可以自由的离开曾母大岛了,但他觉得自己真的不能就此回南京去。(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八章 殖民
八月中,黄定友头上戴着一顶东坡帽顺着人流来到了盘城。这个陈汉现在可以控制的地域最南端的城市。
勿里洞岛是盘城,是这座并不怎么大的岛屿之上最最繁荣的城市,刚刚与巨港苏丹签订了协议书没多久的南洋水师勘探人员就在这里发现了丰富的锡矿资源,然后这个默默无名的小岛迅速汇集起了诸多的矿工。
盘城是南洋水师为这个城市起的名字,取意是要自家稳稳的立足在这里。地理位置算是南海与爪哇海之间,算是分界线了。
岛上本来有一万多土着,除了被遣送去巨港的外,剩下的多数成了锡矿场的奴工。
盘城位于岛屿的西海岸,面对着邦加岛,海滨多沙滩和沼泽,间杂着有岩石和珊瑚礁海岸。
黄定友提着行李下到岸上,与许多有亲友前来迎接的旅客不同,他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找港口的警卫询问了一声,黄定友提着行李去往了不远处的旅店。
盘城是整个南洋华人聚集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总人数超过了两万人,其中光是国内过来的人就有五六成。周边分布着大小十五个矿区,三分之二属于民间资本在主导。矿产公司二十余家,中外贸易公司也有十几家,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繁荣,只要在盘城站住脚的矿产公司那都是吸金的大利器。
锡金属作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五金之一,就算到现在也在机械制造中担当着很重要的职责,它和铜的结合物青铜,至今也被用来制造耐磨零件和耐腐蚀的设备。青铜是一个综合种类,是有很多种比例不一的配方的。百分比不同,青铜的性质性能也不同。
就比如锡黄铜,在铜锌合金基础上加入锡的黄铜,在淡水及海水中均耐腐蚀,泛称海军铜。
印刷工厂里,所用的铅字,也就是锡的合金。
锡与硫的化合物硫化锡,它的颜色与金子相似,常用作金色颜料。
锡与氧的化合物二氧化锡作为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可用于制造搪瓷、白釉与乳白玻璃。当然还少不了锡器、锡纸等等。
锡这种金属富有光泽、无毒、不易氧化变色,具有很好的杀菌、净化、保鲜效用。中国各大城市现在正在铺设、改建当中的自来水厂,也用得到很多这东西。
只要找对了矿场,这绝对是一门好生意。而且不仅仅是中国国内需要,洋人也一样需要,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
黄定友决定好好地观察一下这个新兴的锡都,作为中国与土着、与洋人相碰撞的一个中心,这里的社会一定跟曾母大岛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他丢掉了《南京日报》的工作,但并不是说他写出来的文稿就没有地方发表了。自由撰稿人在战地记者诞生的那一刻,也在中国也诞生了。他们来自军队,有的是军官,有的是士兵,他们拿起笔写出来的文章被战地记者寄回国内,然后自由撰稿人就新鲜出炉了。因为那些军官和大兵们并不能保证按时按量的完成文稿,他们绝对的自由。
黄定友端着一杯朗姆酒坐在旅店大堂一角,观察着这个人气旺盛的地方。
中国人、土着、洋人都有,他们有各自一桌的,也有聚拢在一块打牌的。这样的一幕在曾母大岛是绝对看不到的。这里面中国很不少,洋人也很不少,土着人最少。
毕竟这里是旅店,出现在这里的人都是黄定友这样的“孤家寡人”,华人不占太大优势也可以理解。
盘城里有清幽雅静的茶馆,也没有香气四溢的酒家,但黄定友所住的旅店只是一家普通的中等旅社,这里头有很多袒胸露臂的洋人和黑发棕皮,黑不熘秋的土着。一个个操着呜呜哇哇的夷语或是半生不熟的汉语在喧闹不止。
锡器也是欧洲传统的器物,锡料在欧洲也一样有很大的需求市场。
就在陈鸣之前的时空,史上要到19世纪中叶,南洋才陆续的出现一个个锡矿,勿里洞岛是哪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吉隆坡更是中国人胼手砥足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但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要说面对洋人的时候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就是面对土着也处于了下风当中。辛苦栽培的果子无可奈何的看着外人毫不费力的采摘走。
可现在不一样了,如今的中国和华人在南洋的地位绝对是猎食者。西班牙和荷兰都不愿在这个时候与中国起纷争,因为欧洲的老大和老二,约翰牛与高卢公鸡,很可能就因为英国北美殖民地的战争而爆发起一场“后七年战争”。西班牙和荷兰人的注意力也全集中在欧洲。
这个时候他们才不会挑衅中国,欧洲人在东方的力量无法凝聚到一块,那是根本不能挑战中国人的权威和垄断的贸易权柄的。所以他们眼睁睁的看着中国在勿里洞岛大发横财之后,又在吉州【吉隆坡】发掘出了更丰富更大规模的西矿场。
而至于雪兰莪苏丹,他们的意见算是意见吗?他们的意见重要吗?
只不过是马来诸多苏丹中的一个,而整个马来现在也才多少人?可不是后世的三千多万,而是连四百万都不到的弹丸小国,雪兰莪苏丹又只是其中诸多势力之一。一个几十万人的‘群体’,面对中国的强横态度,他们唯有忍耐。
再说了,这些南洋猴子生性懒散懒惰,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更甚于辛苦拼搏。吉州的锡矿资源丰富也不是一天两天才知道的了,欧洲人乃至中国都大把的需求锡矿,马来人也不是不知道,那为什么史上要等到中国人来开拓出这一番产业之后,这些南洋猴子才跳出来摘果子?性格使然。
中国给雪兰莪苏丹的费用是一年二十万华元,这已经让他们暗自欣喜了。不然那片地方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雪兰莪苏丹一个子也拿不到手的。
虽然同样是一片地方握在中国人手中,一年所诞生的效益是十几倍几十倍于那二十万华元。
现在中国的南洋水师时不时的就到南洋各地熘一圈,隶属于海外勘探三局的勘探船,整日不停歇的在整个南洋各个岛屿钻来钻去,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都做了聋子瞎子,南洋这片地盘里再没有其他人敢吱吱一声了。
短短几年时间,华人在南洋的地位就变得半点也不低于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彻彻底底的占到了土着猴子的头上,这就是实力的变化。
欧洲人现在都知道中**队有一种叫做火龙弹的武器,威力巨大,精准度高,发射方便。完全是海战上的大杀器,之前西荷联军与中国南洋水师在苏禄问题上的较量,就是因为这种武器而惨遭失败。欧洲各国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英国人甚至还拿印度人的火箭来做了横向对比,最终的结果却都是非常的失望。印度人的火箭对于欧洲来说虽然是一个很新鲜的玩意儿,但就威力和精准度上,它们与中国的火龙弹相差太大了。
而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西班牙和荷兰来说,却是不愿意主动对中国挑起战争的。
对此最显而易见的一种表现就是这两年,无论是马尼拉还是巴达维亚,那些在当初没有第一时间退出一神教的华人现在纷纷选择了退教,但走错了路就要付出代价。现在的他们想要再获得那一本国籍证书可没那么容易了。
而越来越多的华人也再次回到了马尼拉和巴达维亚,回到了巨港、三宝垄、泗水,一座座道观佛教寺庙,东南沿海居民最为信封的妈祖庙,在南洋各地拔地而起,是层出不穷!
洋人当然不乐意看到东方教派信仰在他们的地盘中兴起,但是有了国家力量作为后盾的南洋华人一改当初的怯懦忍让胆小如鼠,风格变得大胆放肆。
这种信仰上的‘背叛’和一座座道观佛寺的建立现象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个华人中的大家族。他们是南洋华人当中无可争议的上层。这直接的就证明了南洋权力格局的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