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亚山大完成了自己的祈祷,但是悲哀的很,那名接受祈祷的士兵还是死在了手术台上。现在他需要回自己的帐篷。这场战斗还不知道要进行多久。

    从北方而来的土尔扈特人扑街了,亚山大站在城墙上都能看到复汉军在城外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土尔扈特骑兵的围剿。他们都不知道这批土尔扈特骑兵究竟有多少人能逃出生天。希望俄军能真正的给力,让这座遍布痛苦惨叫的伤病地不再有更多地人到来……

    伊尔库茨克的战斗继续在进行。

    喊杀声没有,枪炮声则一阵阵的从伊尔库茨克上空传来。复汉军在解决了土尔扈特人之后,趁着势头对伊尔库茨克发起了一次进攻,结果打先锋的复汉军和蒙古人在城下被撞得头破血流。纵然伊尔库茨克已经被炮弹轰出了好几个缺口,但俄国人的反抗力还是挺强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二章 帝国主义

    海浪冲刷着鱼鹰一号探险船,红旗在海风中唿唿作响。

    岸上的俄罗斯据点已经敲响了战斗的警钟,但是大海上的这支两艘中型西式帆船和一艘小型飞剪艏战船组成的编队却还没有确定好在哪个地方下手。就算实力再处于碾压状态,能少是几个人的还是要少死的。这次行动可没有水师在后头背锅,完全是海外勘探一局的独立行动。他们前不久刚从水师手中拿到了五艘退出现役的战船!

    而这里是就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三圣湾。俄罗斯人在阿拉斯加地区最大的据点。

    北路的海外勘探一局成立已经两年了。它在成立的当年就触摸到了阿拉斯加这片冰雪世界,水师在库页岛的战斗中缴获的有俄罗斯人的航海图,上面阿留申群岛的位置还有距离标注的十分清楚,顺着阿留申群岛直接就看到了北美大陆,包括这些年俄罗斯人在这里建造的几个落脚点。

    三十五年前,伊丽莎白一世刚刚登上沙皇的宝座,就派遣丹麦人白令和俄国人奇里科夫作远东海域的探险航行。在这次探险中,白令海峡由此而得名,俄国人向着更东方大大迈进了一步,他们看到了北美。而活动之中,船队在一次风暴中失散后,奇里科夫幸运的发现了东部几座岛屿,白令则幸运的发现了西部几座岛屿。一条通往北美大陆的航线向俄罗斯人揭开了自己的面纱。西伯利亚的猎人得知此地富于毛皮动物后,即涌至指挥官群岛,然后组渐的东迁,越过阿留申群岛至大陆,如此俄国便在北美有了立足点。虽然俄国人的征服和屠杀,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几乎使原住民阿留申人灭绝。

    但是现在这些全成了他们给复汉军做的嫁衣裳。

    只是两年前的复汉军水师并没有直接出兵扫荡俄国人在阿拉斯加的一系列据点,因为这块肉在陈鸣看来已经是落到了自己碗里的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早吃晚吃都没有一点风险。在吃掉整个阿拉斯加之前,中国更应该清扫一些俄国人在东北亚沿海的一系列据点,也有详细的勘探整个白令海峡,那里的物产,那里的气候,那里的洋流。

    随后的两年,海外勘探局的船只虽然抵到了北极圈、阿拉斯加,但那都是探险侦查性质的。当时水师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勘察加和外兴安岭以北陆地,而海外勘探一局的一切活动完全是依托水师的帮助,后者目光没转到阿拉斯加,而是来回的扫荡沿海或是近海的俄罗斯居民点,海外勘探一局也就无可奈何。只不过勘探船倒是为陈鸣带回了北极熊、北极兔、北极狼和同样是白色的北极狐,因为在中国白色的动物总是很那个啥的。一度引来了举国轰动,纵然那些个动物因为不能忍受南京的温暖气候很快就纷纷死去,在陈鸣的眼中那些只能算是个噱头。可是很快的,一股‘猎杀白皮’的浪潮就席卷了中国,让陈鸣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白色’皮毛能够吸引所有中国人的眼球!朝廷也可以借力使力,引导着更多人涌入北极圈。

    陈鸣下令给北海公司,让陈继功再组织起一个皮货公司。一些已经退伍的士兵和经验丰富的猎人,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北海公司抢先一步纠集起来,有组织的送往北极圈猎杀动物,获取皮毛,获利丰厚。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中国国内掀起的北极热潮更加升温。即使中国本身并没有俄罗斯那样的‘专职’的猎人群体,可短短的一年多点的时间,还是有上千人主动地跑到了大北方。虽然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根本没有抵到北极,而是在库页岛就安了家。

    国内市场上大批的北极熊皮、北极狐皮、北极狼皮、北极兔皮,还有海豹皮、海獭皮等等,从去年秋冬开始是纷纷涌现。其中北极狐皮和海獭皮极受追捧!

    小两年,复汉军更见一步驱逐了东北的满清残余势力,肃整了整个朝鲜,可这些对于海外勘探一局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终于等来自己的战船,等到了五艘军方转交来的二手船。

    有了这些船,他们就完全可以甩开水师的制肘,自己独立来干。就像现在这样。

    三艘二手战船装载着二百人以上的猎人,每个人之前都签订了协议,而这份协议除了海外勘探一局外,还有北极圈内影响巨大的北海公司背书,可以说海外勘探一局的这次行动,背后就有着北海公司很大的暗手。三艘战船沿着阿留申群岛一路奔到了科迪亚克岛的三圣湾。这里是俄罗斯人在阿拉斯加最大也最重要的据点,不仅是很多猎人的歇脚地,也是俄国皮货商行总部的所在地,在经济领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三艘战船现在就缓行在距离三圣湾一段距离外的海面,处在俄罗斯人的炮台火炮射程之外。指挥官柴大纪细细的观测着三圣湾的炮台布置。

    作为一个在清军中厮混了许多年的老油子,柴大纪投降了新朝后,纵然一直都在军校系统离待着,再没有真正的打过仗,可他的战斗经验也不是初出茅庐的菜鸟可比的。而且在军校的这几年,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他上过洋人的帆船,随着训练船南洋跑过,北极圈见过。柴大纪眼界是很宽广的,他并不觉得要夺下三圣湾会多么的艰难。俄国人在此处的炮台怕是最近两年才修建起来的,坚固不坚固且不说,就说炮台周边那茂密的树林他们也都没有完全清理。

    炮台周边的空白区域有三十丈长吗?

    如果有人从侧面摸到炮台附近,枪子直接就能威胁到炮台。

    当然此处连连的高山和茂密的森林一定程度上也阻挡了从侧面进攻的道路。柴大纪可以让人从树林中趟出一条道路来,但他觉得那样做就太费事了。而且伤亡不会比正面进攻更小。树林中的战斗可是俄罗斯猎人的拿手好戏。

    “我们在火力、人力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三圣湾这个地方的俄罗斯人有二百人吗?当中能拿得起枪杆子的一百人都没有吧?所以直接进攻最妥当。“咱们就正面发起进攻,摧毁炮台后放小船直接登陆。”港口里一艘商船都没有,这让柴大纪很感到遗憾。

    这两年海外勘探一局最大的一次收益就是在勘察加半岛抓到了一艘俄罗斯的商船,上面一船满满的皮货,让海外勘探一局吃的满嘴流油。“炮击和陆上进攻中小心俄国人的仓库。要尽量保护仓库的安全。”

    意见得到统一,柴大纪正式下达了进攻命令。鱼鹰二号和五号【飞剪艏】船只的船长坐小船回到了各自战船上。

    很快的当鱼鹰一号和二号战船就靠近港口一里地左右的时候,岸上俄罗斯人的炮台开火了。

    六颗炮弹划破天空,或远或近的散落在两艘当头战船的周边,打出了几道小小的水柱,鱼鹰一号和二号的还击也随之到来。

    “轰轰轰……”硝烟弥漫整个船体。

    二三十枚陆续射出的炮弹落到了炮台周边,大海上的炮击对比陆地更没准头。但是每一个俄罗斯人都清楚,这场战斗的胜利者不会是他们了。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太大了。

    飞剪艏战船像一支利箭从两艘战船中间穿过,在距离岸边只有三百米不到距离的时候,灵巧的划过一个九十度的弯弧,同时间瞄向了炮台的两枚火箭弹从飞剪艏战船上喷射而出……

    炮战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一艘艘小船从三艘战船上放了下来。一个个穿着灰绿色服装的猎人们划着小船向着三亚湾码头奔去。

    在他们身后的战船甲板上,水手们吃力地用着滑轮吊杆将一门门小炮吊下去,还有火药桶、炮弹、手榴弹,以及加固的铁板盾牌。后者属于民用器械类,是用两分厚的铁板加实木板制成的,重量不低于六十斤,比之军队中的盾牌防御力可能不差多少,但却重出了很多。能抵挡枪弹的近距离射击!

    每一艘小船搭载猎人在十名左右,抵达港口后就在各自队长的口令声中列队戒备,这些猎人中很多都是复汉军的退伍兵,虽然是猎人,战斗力却不差。守住登陆场,等待后续部队的跟上。

    “砰!砰!”双边的火枪开火了,俄罗斯人真的没有更多地大炮了,在港口两边茂密的树丛与土堆后并没有俄国人新的大炮出现。所以俄国人的抵抗在勘探局的几门火炮被运送到岸上以后,就立刻破产了。

    炮弹耕犁着俄国人的阵线,无数碎片蹦飞,俄国人立刻趟到了一地。

    三圣湾这里没有俄罗斯的官府机构,最高的权力机关就是皮货商行的总部。

    现在三圣湾剩余的俄罗斯人聚集在这里,几个不幸的正好在三圣湾的皮货商人更是彷徨不安。

    经理谢尔盖耶维奇瓦连佐夫面无表情地看着外面跨过港口向着居民区逼近的中国人,收起了单筒望远镜,然后朝身旁一名身材胖大的中年男子说道:“瓦里西,是决定最终命运的时候了。三圣湾已经没有可以抵抗的力量了。我们现在只能投降。”仅有的武力在刚才的战斗中被打的整体扑街,躺在港口区的那三四十具尸体代表了三圣湾的反抗,现在他们只能投降。

    中年男子瓦里西显然无言以对,他的身份要特殊一些,出身圣彼得堡的贵族家庭,虽然他自己只是一个爵位低微的男爵。如果有可能谢尔盖耶维奇瓦连佐夫绝不愿意看到一位贵族在皮货商行总部里被中国人俘虏,但是他此刻无能为力。

    瓦里西将手边的一把手枪推到了长桌的中央,他接受这个命运。“中国人这是在向圣彼得堡施压,他们来到阿拉斯加不是为了升级战争,而是让圣彼得堡看到俄罗斯财富的损失。下令投降吧,我想我们的生命应该是有保障的。”

    面对着无法抵抗的外力的时候,投降对于西方并不是一个可耻的选择。当然他们如果选择了英勇战斗到最后一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俄罗斯的英雄。

    复汉军对满清残余力量的清扫战争已经进行了三个年头。

    与当年的蒙古人不一样,不管是西北的满清残余,还是东北的八旗主力,对于复汉军,他们的选择全部都是逃避。

    大西北之战,复汉军已经拿下了伊犁九城,但距离消灭永集团还十分遥远,后者现在跑到了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虽然永手下的兵力民力之和已经不足两万人,却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完全的恶心着陈汉。

    东北的战局也有很大的进展,继复汉军夺取盛京改名辽东以后,大军再接再厉,特别是去年全军整编后的复汉军,集中了两个师的兵力横扫吉林。整个宁古塔都统区都被复汉军夺下,超过三十万朝鲜奴隶被解救,还抓获了不低于这个数目的八旗旗民。

    但永直接逃到了黑龙江城,也就是瑷珲。吉林和盛京境内更有很多的八旗旗民躲藏在山野密林之中,包括零星的几股土匪,这当中就有王占清。以及后续陈汉进行的朝鲜战役,都大大地拖延了复汉军的进展。

    王占清这人本来是暗营派去东北的人手,一同去的还有好几个,但其他人运气不好,最后就剩下一个王占清一个,脸也被土炮喷了一下,得了一个王麻子的绰号。复汉军夺取盛京,然后紧接着进军吉林,被八旗从盛京赶到吉林的王占清还喜滋滋的来找组织汇报工作呢。但是王占清不知道,他的队伍中某一个不起眼的小喽那就是暗营的暗线,始终在暗中监视着王占清的一切。这家伙虽然跟满清没什么勾结,但绝不是好人。无辜人命沾染的太多了,一双手的血腥味早就洗不干净了。

    结果王占清被‘正义铁拳’一下子揍得半身不遂,差一点掉进坑里爬不起来。是国安派去清理门户的人太小瞧了王占清的警觉性了,让他侥幸的逃脱了一命。但是王占清手下的土匪骨干都被收拾的七七八八,现在躲到了山窝窝总,一时间当地政府也很难把他拿下,但王占清也很难东山再起了。

    永手中虽然还有一支比较给力的队伍,但这支队伍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衰弱。从沈阳逃到吉林,从吉林再逃到黑龙江,永手中还剩下多少弹药储蓄?他手中还剩下几门大炮?

    热兵器部队不是冷兵器部队,没有了补给,火枪火炮还不如弓箭刀子呢。俄罗斯能在遥远的远东地区负责八旗的弹药供需吗?至少几十万八旗涌入外东北,他们真的能生存的下吗?

    而且随着贝加尔湖的丢失,俄罗斯人在远东的力量越发衰弱,要不是俄国人很凑巧的镇压下了普加乔夫起义,把抓获的好几千起义兵鞭挞之后发配到了西伯利亚,用这些人的血肉抵挡住了贝加尔湖战役胜利后的复汉军对西西伯利亚的后续进攻,俄罗斯很可能早就跪了。如果八旗全部退到外兴安岭以北,或许八旗们一夜之间召回野猪皮时代的野性,顺着俄罗斯人趟出来的道路,绕过贝加尔湖,进入到贝加尔湖更西面的地方……

    那么这样的远程迁移结束以后,八旗又能剩下几个人?

    复汉军在贝加尔湖一带的屯兵已经高达万人,虽然当中超过一半士兵是陈汉用高待遇征召来的外蒙和布里亚特蒙古人,但这支强大的武力在严重的威胁着俄罗斯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安全,也直接阻碍了俄罗斯东西西伯利亚间的交流。

    中国人还在外蒙和内蒙之间铺设着一条马拉车轨道,虽然这项工程还远远没有竣工,可这让整个俄罗斯觉得一柄匕首就顶在自己的腹部。这太糟糕了!

    俄罗斯的利益损失已经十分巨大。

    这场战争不仅让数以千计的斯拉夫人丧命,让俄罗斯丢掉了美丽的贝加尔湖,让俄罗斯丢掉了与中国的贸易利益,更让俄罗斯丢掉了皮货上的绝大部分收益。圣彼得堡内反对这场战争的声音正在持续加强,瓦里西知道这件事,他上个月才收到堂兄寄来的一封信。

    现在他想,圣彼得堡内的反战声音应该更大了。因为从这封信被写出到被送交到他的手上,都已经过去了那么长的时间。“现在中国人正式的夺取了阿拉斯加,消息传回俄罗斯,会给圣彼得堡城中反战的势力增添一枚重重的砝码。”

    “俄罗斯虽然可以战胜腐朽的奥斯曼,可对比遥远的东方,对比这个人口有两亿之巨的古老帝国,力量还过于单薄了一些……”瓦里西内心里叹了口气。这个是一个常备军在百万规模的强盛帝国啊。(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二章 华夏好盟友

    陈汉承天三年,西1777年3月,一支承载着中国使团的队伍穿过狭长的红海,抵达到了苏伊士这个古老的军港。早在一千年前的七世纪时候,这里就是连接尼罗河和红海的运河航运终点,奥斯曼帝国时代苏伊士港为其在红海区域最重要的军港和商港。

    此时的埃及也还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自从二百多年前被奥斯曼人征服,它就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庞大版图中的一份子埃及行省。对于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作为中国使团的正使,高彦明在研究奥斯曼史和现况的时候,虽然对这个由突厥后裔建立起的国度在天方世界和西方史上一笔笔浓墨重彩的记录感到震惊,但是说真的,他对于这个国家的种种制度也禁不住心生鄙夷。

    在主体民族人口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放任帝国核心区域与边疆行省的松散关系,放任边疆行省总督的权利无限膨胀,在高彦明为代表的所有中方人员看来,这简直就是直接给自己挖坑。这就像盛唐时候的唐明皇,一旦边疆省份出了个安禄山,那就会震动整个帝国。更可怕的是安禄山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这奥斯曼人早晚有一日要自食恶果。

    而且他们的统治手段也太low了。

    三百多年前,当奥斯曼帝国把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攻下后,只继承了他的土地,而并没有继承他的文化。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保加利亚后,千方百计想把保加利亚人同化,从而以确保他们的统治。可他们的手段也只是大肆屠戮反抗的保加利亚人,让大量小亚细亚的土库曼人移民垦殖保加利亚的肥沃土地,以图逐渐同化,可这根本没用。

    因为信仰的问题!

    保加利亚作为一神教的变种东征教的精神领地,与之前奥斯曼人征服的天方世界国家不一样,后者信仰的都是天方教,有着先天的大前提,而保加利亚人信奉的却是一神教。这一点不除根,奥斯曼人的这一整套的方式和方法完全没能同化了保加利亚。

    牛顿对这一点的评价是:主要原因是奥斯曼人没有任何他们能够同化别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奥斯曼人不同于中国,他们几乎就是一个“未曾对艺术、音乐、教育、科学、技术或人类生活中的任何美好事物作出丝毫贡献”的民族。正因为这种普遍落后性,他们只能对被征服者的民族文化生活听之任之,让其保留自己本民族真正的精神财富。

    可高彦明并不认同这一点。他认为只要手里握着刀子,三百年的时间足够将任何一个民族变成狗。之所以奥斯曼人没有做到,只能说他们太受教派的影响了。

    天方教是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教派,中世纪的时候在很多方面对比欧洲都有着肉眼可见的先进性。但是蒙古人的铁蹄扭曲了天方世界的文明进程,或许也改变了奥斯曼人的命运。

    高彦明还没有彻底的认知天方史,可他有种感觉,被蒙古人摁倒在地上使劲的摩擦了又摩擦的天方教,抛弃了自己在科学上的大部分成就,或者说他们在科学上的发展断层了,被蒙古人杀‘绝’了。剩下的完全是教义和精神了。【一家之言】

    在奥斯曼人二三百年的扩张和与西方世界的战争中,一个个一神教国家被奥斯曼人征服,他们的农业在衰退,手工业发展变得缓慢,乃至衰败。奥斯曼实行的封建制度也是和西欧相近的军事采邑制,但由于其野蛮性,反倒把过去生气勃勃的经济生活扼杀殆尽。贸易停滞、城镇荒芜、物质生活匮乏,虽然奥斯曼人几乎没有把手插到任何一种商业活动中,可是由于其实行“一切以军事为纲”的政策,把原本已发展起来的货币经济拉回到交换经济时代,自然就阻碍了商品生产的提高。即使这个过程中有希腊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充当商人的角色,但后者的主要目标却是把这里变成粮食基地,其他的高档产品则在意大利本地制造。

    何况到了现在,军事上,奥斯曼帝国也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当年以一国之力摩擦西方世界的奥斯曼帝国,被西方人视为陆军榜样的奥斯曼禁军,现在被西方世界中的诸强之一俄国人摁倒在地上一阵胖揍,这实在是很难堪很让奥斯曼人悲哀的事情。

    而国家的衰败就代表着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衰弱,就奥斯曼帝国这个庞大又有些松散的国都,那些手握重兵的边疆省份的帕夏们,还会对伊斯坦布尔保持多久的忠诚呢?

    但是这个时代的奥斯曼人依旧有着不可小视的实力,他们在中亚的问题上与中国可能是敌对,但是在俄国人的问题上,奥斯曼人绝对是华夏最好最坚定的盟友。

    18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并不是单纯地处于扩张及发展的滞止期,也是处于一个适应新事物和新体制的时期,它作为奥斯曼帝国从军事扩张向近代改革过渡的阶段。但是来自后世的陈鸣很清楚,奥斯曼人在未来的大变革当中输的一塌煳涂。

    而且一个庞大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不管是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那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陈鸣更希望未来的奥斯曼会是土耳其,是一个区域内强国,而不是一个区域内霸主的地位存在。

    对于埃及,对于波斯湾,陈鸣都垂涎三尺啊。

    或许中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将自己的触角越过印度洋,但是未雨绸缪,一直都是中国人爱做的事儿。

    站在船甲板上的高彦明似乎能够闻到沙漠的气息。他知道红海的左右两岸土地全都是浩瀚的沙漠,尤其是那个巨大的半岛上。那么巨大的一块土地却连奥斯曼人对那里都没有太大的兴趣,除了上面的‘圣地’。

    以四艘中型的飞剪船作为主要护卫力量,三艘去年刚刚下水的大型西式帆船作为使团的坐船,一千五百吨左右的排水量,也西方勉强能挂上‘大型’的边儿。

    一行七艘大船从远及近,苏伊士港的伊拉姆贝伊已经能看到桅杆上飘扬的红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了。他之前已经收到了信报,现在他集结了手头所有的力量,在港口列队欢迎。同时他也派人迅速的向开罗传递消息。

    这真是让他想象不到的一个突发事件。遥远的东方,那个庞大的国度的使团,突然的到访。伊拉姆贝伊都有那么一刻要不知所措了。有一种浓浓的不真实感,直到现在七艘船只驶到了眼前。

    伊拉姆贝伊今日穿上了自己最华丽的服饰,精巧的金银丝纹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黄金打造的腰带上镶嵌着宝石,上面插着的一把短刀,短刀上一个个耀眼的宝石也在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他的身后是一队排列严重的奥斯曼士兵,还有一艘艘战舰上肃立着的奥斯曼水兵。

    “轰轰轰……”有了沟通后早有默契的双边几乎同时打响了礼炮。

    在苏伊士港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穿着黑色文官袍服的中国官员和随从,与穿着一身大红军装,活像是英国陆军的护卫队陆续下的船来,这别具一格的服饰给奥斯曼人留下了一笔有趣的谈资。

    每一个在港口围观的人都以为中国人的官袍会更加的华丽,因为众所周知,遥远的东方是丝绸的故乡。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中国黑色的文官袍服是这么的简单简洁,外围群众的眼神可看不到汉家官袍的领、袖都饰有花边,下摆也打着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没有金丝银线,没有一颗接着一颗的宝石,却让人从心底里感受得到一种肃穆、威严。

    七艘战船停靠在了苏伊士港口,船上水师官兵统一穿着的水手服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港口的所有人都亮瞎了眼。

    这种提前了几十年出现的水手服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管是什么民族,什么文化,它都符合人的审美观。虽然这水手服早在三十年前就在英国出现了雏形,但是陈鸣拿出来的是最终版本啊。

    白色的上衣,蓝白相间的条纹鸡心领,陪着蓝色的‘灯笼裤’,整齐的在甲板上列队的中国水兵无形中就压倒了整个苏伊士港奥斯曼水兵的光彩。

    伊拉姆同时作为一个奥斯曼海军将领,对于复汉军的打扮十分感兴趣。

    “这是我国水师经过多方实验后最终定下的着装。水兵经常要在狭窄的舱室里进进出出么,对服装要力求利索方便,所以上衣是套头式。套头式的上衣扎进裤腰里,为得是避免上下舷梯、进出舱口时挂住衣服。裤子侧开口,是为了爬桅杆时方便。裤口肥大主要考虑有三,一是可罩住靴子,防止水花溅入;二是冲洗甲板时便于挠起;三是下海救生脱退迅速,脱下的裤子扎紧裤口,充以空气即是应急浮游气袋。”

    虽然着装这一块上不可能产生出利益,奥斯曼帝国不可能跑去中国去购买衣服。但这一块地不仅让高彦明与伊拉姆贝伊拉近了关系,无形中还抬高了华夏的逼格,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奥斯曼帝国现在的苏丹是四十六岁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他是苏丹艾哈迈德三世的儿子,在其生命的前四十三年,他一直按照帝国的传统被其兄长和前任穆斯塔法三世监禁在后宫中,这一‘独一无二’的制度始于苏丹塞利姆二世。奥斯曼帝国的宫廷争斗远比中国更加红果果和血腥。

    当穆斯塔法三世去世后,阿卜杜勒哈米德被官员们从监禁地拉出来,继承了苏丹和哈里发的称号。至今刚刚三年的时间!

    陈鸣对这位苏丹一无所知,刚刚继位没有几年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一直在夯实自己的根基,也没有大的动作。他在萧规曹随,对于自己兄长穆斯塔法三世在世时候的一系列改革,持以默认的态度。

    穆斯塔法三世虽然被叶卡捷琳娜大帝称为“肥胖和无知”,但他并不是没有‘想法’。他聘用外**官来改革步兵和炮兵,并开设了数学、导航和科学院。只不过这个时代的奥斯曼帝国已经相当虚弱,他的体制改革计划更是遭到了保守的禁卫军和教派力量的全力反对。所以他的改革措施没有任何效益。

    穆斯塔法三世并不是没有儿子,他的儿子年龄是小了点,只有十三岁,但也并不是不能继承苏丹的皇位。阿卜杜勒哈米德咸鱼翻身,被伊斯坦布尔的官员们从监禁中一举推上至高无上的苏丹宝座,要说这当中没有穆斯塔法三世意图改革的原因,那是不可能的。

    就在开罗的埃及帕夏向伊斯坦布尔的信件刚刚递到阿卜杜勒哈米德手中没有两天,又一份信件被埃及帕夏派人火速的送到。

    前者只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帝国竟然派出使臣前来,这真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意外之喜了。

    就像脑子突然得到了润滑油的滋润,一个个伊斯坦布尔的大臣们想到了中国与俄国那还在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大,可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斯拉夫人很可能会遭遇一百年来最最惨痛的失败。

    “中国人可以廉价的向帝国出售大批的火炮和火枪,甚至是相配套的生产技术。他们的要求是与帝国展开相互的贸易。以及在未来中国与俄国在中亚展开战争的时候,苏丹可以保持相应的沉默。”

    这样的要求几乎就是在明确的表示,中国对于中亚感兴趣,中国已经要把中亚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了。

    脑袋灵活了的伊斯坦布尔大臣们全都想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