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一杆旗帜的旗杆重十斤,长一丈,直径一寸,加上旗帜和风的张力,整个重量近二十斤,在一般人手里攥上十几分钟就会胳膊发酸、把持不稳。而作为军旗的旗手,军旗班的每一个擎旗手都必须做到无论风力、风向与风速如何变化,都军姿标准,步幅准确,步速均匀的引导受阅方队气势磅礴地通过朝阳门,接受检阅。

    这里的每一面旗帜都是一座丰碑,书写着复汉军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故事。

    作为一名文人,岳文海从来不知道组织一次大阅竟然是这么的麻烦。当然,岳文海也知道这当中有很多的麻烦都是因为复汉军与往昔部队的不同所造成的。他到现在也没有忘记脑海里的那一幕,一排排骑兵,整齐划一,抬腿落腿,完全一致,那策马漫步太过震撼,即便在策马奔驰过程中也丝毫不乱,依然整齐的画面实在太不真实了。

    年过半百,有劳累多日,昨夜里更一夜没睡的岳文海当然是疲惫的,可他的神经却是兴奋地。他现在一松劲儿,眼皮子就能耷拉下来,但却是假寐,而不是真真的睡觉。

    六点半,受阅官兵吃饭;七点到七点半,观礼台的人群也开始吃饭。七点半,受阅官兵吃下最后的水果或是糖果,然后就再不准进食了。

    当太阳升了起来,天空一碧如洗。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两眼的光芒,耀得人眼睛都发花。水泥地真的很亮啊。

    八点钟,陈鸣李小妹外加陈鼎三口子起驾出宫,不仅是陈鸣一家,陈惠也露面了,连高氏和老太太都出来了。

    朝阳门上旗帜招展,华盖云集。穿着元帅军礼服的陈鸣站在一身宫服的李小妹跟前并没有什么不相称的,而皇帝穿军装来阅师,这无疑让全体受阅官兵的士气更加的膨胀。

    中国自古就有阅兵的传统,君王观师阅兵在史上留下了一笔又一笔的印痕。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再到元明清,汉室江山也好,外族王朝也罢,朝代的统治者眼中,阅兵那都是一件大事,一件重要的事。

    中国很多的阅兵都跟战争能扯上关系。早期的阅兵那更是战争的信号。《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这就是红果果的阅兵,观兵以威诸侯,不服的那就开片来打,阅兵礼直接就能变成了战前的鼓舞大会,还有那战后的庆祝仪式,都无不彰显着浩浩武风。

    满清入主中原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也保持着这一规律。康麻子东征西讨,平南定北,每次出兵都会大阅,但是随着干隆朝满清外在威胁的消除,尤其是准噶尔的完蛋大吉,阅兵很快的就变成了一作秀,校场校阅跟阅兵可不是一码事儿。后者只是摆给人看的把戏!

    按照原来的史长河,这样的把戏满清还能摆弄着继续玩耍上百年。可是这个时空中有了陈鸣,当年的八旗贵胄就只能跑去西北吃沙子和在东北喝冷风了。

    陈汉取代满清成为了中国的主人,一头沉睡了千年的长龙也开始抖动自己的筋骨,向着地球上其他的地方流下垂涎的口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陈鸣一身元帅礼服出现在朝阳门上的时候,朝阳门内外左右,观礼台也好,警卫士兵也好,全都爆发出了轰鸣的呐喊。

    陈鸣在城门上露了面后,整个阅兵仪式就开始了。时间八点半,陈鸣在阅兵总指挥陈启的引领下下了城楼,乘上了一辆六匹阿拉伯白马拉的马车。

    通体洁白的阿拉伯马的确是漂亮之极,你甭管它们中不中用,卖相是很顶尖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鸣乘坐着马车从所有受阅官兵队列前行过,一声接着一声洪亮的呐喊,如排山倒海而来,震得天上的白云都全散开了。

    集中到朝阳门城墙东的无数百姓也跟着收阅士兵一块欢唿。隐藏在当中的一个个刺客,看着被旗帜和东边列队警卫的复汉军士兵,还有车架本身,遮挡的不说严严实实,也只有偶尔的一点身形漏出来的陈鸣,急的气的如怀里踹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但他们就是不存在半点的机会。

    除非他们能在陈鸣露出一点身形的时候,瞬间估量准他的身体要害在那里,然后周边所有的人都变成木头人,不会阻碍他分毫的行动,让他顺利的从遮掩中拿出线膛枪,再顺利的瞄准陈鸣打出枪里的铅弹,还要保证这铅弹一定能穿透陈鸣身上极可能穿戴的内甲,打入他的身子。

    但这些假设要是都能‘成’的话,他就更应该加入陈鸣毫无防备的出现在他面前,被他用手铳一枪爆头。那样的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

    满清派来的死士和神枪手任何动作都没有,打不死陈鸣,深刻破坏大阅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就像之前的登基大典一样。他们动手后除了能制造混乱,杀伤一些百姓外,对陈鸣半根毫毛也不会有伤,而反过头来陈鸣绝对会立刻对他们痛下杀手。

    虽然汉贼不两立,但不管是东北还是西北,不管是永还是永,都被鸵鸟附身,希望自己把头埋起来,然后整个世界都安稳了。这些被满清派来的死士就接到过命令,没有机会就什么也别做。所以陈鸣的登基大典顺顺利利的结束了,而现在这些人更要眼睁睁的看着陈鸣乘坐着车驾,在受阅部队间愉快的跑一个来回。

    “经了明末神州陆沉,经了百年耻辱,军人和军队的重要性都是不需要再诉说的。今天接受诸位检阅的这支部队是我朝各兵种各建制部队中直接抽调的现役军人,是我朝军队战斗力最直接最形象化的表现。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有步兵,有骑兵,有辎重兵,有炮兵,有陆军、有水师,还有军医军校生,有着全军各一部分的代表。参加分列式的五十五个方阵,下面将依次通过朝阳门,接受所有人的检阅。

    受阅部队将以强大的阵容和最恢宏的气势向所有人展示我军一线官兵的风采,展示我军威武之师,雄壮之师的精神风貌。”陈鸣的话很像是自吹自擂,可是依照中国在东方世界的千古霸主地位,他说这样的话实在太应该了。

    朝鲜、琉球、暹罗、安南以及日本,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谁没有受过中国的影响,谁没有受过中国的教化?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国的使臣是天使,中国的军队就是天兵!

    “迎军旗!”

    朝阳门上,陈鸣的一番话落下的时候,阅兵总指挥陈启嘹亮的声音响了起来。

    礼炮声立刻充斥着所有人的耳朵,“轰轰轰……”九十九声轰鸣的炮声压倒了全部的声音。

    军旗班在军乐的演奏中,脚步整齐划一,举着一面面红旗,在先头三面大旗的引导下,迈步走向了朝天门。

    红旗;血虎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国旗,陆军旗,水师旗。

    就在海军旗帜设立的时候,陈鸣直截了当的丢掉了所有龙字旗,什么丫丫啊,哪里有青天白日满地红耀眼?

    前世民国,在成为果党标志之前的青天白日满地红那就是民国的海军旗。陈鸣倒是不怎么了解这面旗帜在那个当时是如何表示水师的?但他可以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啊。

    战舰就是一个国家移动的国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不对?那么国土就是要用赤红色的,因为这代表着无数烈士的鲜血,与陆军保持一致。

    然后就是大海之上,水师所面对的情况可不就是头顶着青天白日,脚踩着战舰吗?而且白日的十二道光芒,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象征着国家的命脉,随着时间的前进永存于世界。蓝蓝的青天无限广阔,也象征着水师的步伐,无可限制,勇往直前。

    中国为东方大国,为日出东方为之最者。青天白日下的赤红,何尝又不是在暗示着苍天之下的所有土地,这是一种远大之极的愿望!(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一章 灵魂冲击

    鲜红的旗帜斜指着前方,赤旗据中,左为陆军血虎旗,右是水师青天白日满地红,身后是整整五十六面军旗,分为四列,每行十四面鲜红的大旗。在节奏激昂的军乐声中,军旗班的士兵们,昂首挺胸,行动如一,从北向南,厚底皮靴敲打着地板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军旗班每一名士兵神色都是那样的庄严,因为他们手中端着的不仅是二十斤沉重的军旗,还是无数铮铮铁骨赤胆军魂!清风吹拂起军旗,却吹不动厚重如山,巍峨屹然的旗杆。向前倾斜的旗杆牢牢地固定在空中统一水准面上,仿佛那举着它们的手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坚固不可动摇的钢铁。

    整齐的美感瞬间征服了观礼台上的无数人。

    朝阳门上,对这种事情本来兴致缺缺的高氏和老太太,一瞬间都睁大了眼睛。

    不过,这个时候所有的人,包括一脸高兴的站在陈鸣身边,个头已经触到他的胸口的陈鼎,内心里对此的感觉也只是一个好看。只有陈鸣,不自觉地挺拔起了自己的腰杆。

    现代的大阅兵,真正的亮点在于方阵,尤其是威武整齐的步兵方阵对于人的眼球的吸引力,单纯的从美感上来讲,比之坦克导弹方阵和飞行阵列都要更甚。【作者个人观点】

    陈鸣筹划的这次大阅兵从来就不是中国传统式的阅兵观师,而是按照他脑子里的解放军大阅兵copy来的。全体受阅官兵经过之前两个月的统一训练,在接下这个耀眼的舞台上所要的就是一种整齐的美。任何动作都要整齐划一!

    而复汉军现在的军装,简洁大方的新式军装比之同时代欧洲军队那色彩华丽的军装要得体、简洁、流畅的多。也更加的适合于这种跨越时空的‘阅兵’模式!

    受阅官兵聚集点的士气已经像一团炙热燃烧的火,城楼上的陈鸣都似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热量。

    在朝阳门下,道路两旁,一个个挺立着警卫士兵,虽然单兵站立的他们远没有聚集起方阵时候的威武,但新式军装所表达的那种简洁的美感,与满清时代的号褂,与中国传统的盔甲,与这个时代欧洲军队的华丽艳丽,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士兵精神,不是人来衬托华丽的军服,而是军装来衬托个人的精神。

    “沿着两度东征的英雄足迹和巍巍中原的烽火硝烟,踏着滚滚长江的汹涌波涛,穿过战争岁月的峥嵘,原教导师,现在的荣誉师官兵方阵,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阔步走来。”

    在没有电话,也没有广播的时代,每个解说台所能覆盖的区域面都是很有限的,哪怕每一个解说台上都并排放着一排的喇叭。

    比如那面积并不是太大的朝阳门城楼上,一个年纪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人,洪亮醇厚的声音就一个个喇叭中喷薄而出,声音却也只能笼罩整个朝阳门城楼,最多连带左右和城下的一些人。

    “哗哗哗……”教导师官兵方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到近,而受阅部队聚集点的百姓们的呐喊声早已经汇成了一片。任何声音在那里都穿不出去,完完全全的被淹没在人声的海洋中。

    他们看不到一个个步兵方阵踢着正步的样子,他们能看到的只是齐步走中的方阵。但就如刚才所说的‘整齐之美’,它所突出的是一种别样的质感,给每一个人都能带来极强烈的冲击感。受阅官兵们在训练场上,不管流多少汗,不管多苦多累,每名官兵都始终以昂扬的姿态面对着所要面对的一切困难。统一的色调,整齐的步伐,给人的感觉完全不是单调,而是一种刚强到极点的气势和力量。鞋跟和路面的撞击声,就像一声声急促的鼓点,把你的心思中的杂念全部都剔出去,仿佛天地间就只有这样一个睥睨天下的军阵。

    “向右看,一二!”

    实际上全世界最最bt的军队也不可能在受阅当中从头到尾都踢正步,阅兵式都是在方队途经观礼台前时敬礼,为便于整齐划一,敬礼的时间由目标所定的,就像练车的时候,倒车入库,在那个点开始打转向盘,阅兵也是如此。陈鸣在朝阳门城楼前立的有警卫,受阅官兵就以此作为基准标兵的相隔距离,也就是说从方队途经一侧的第一个基准标兵开始敬礼到另一侧的最后一个基准标兵结束。

    现在整个阅兵式中最让人激动的时候就来到了【作者是这么认为的】,陈鸣没有发现他自己已经挺得笔直的腰板依旧不自觉地挺了又挺,神情庄重的对着下方的受阅官兵行着注目礼。不管那些士兵是否能够看到他的脸。

    排面如刀切,摆臂似流光,踢腿像射箭,落地若雷霆。

    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线。线线笔直,整齐划一;势如雷霆,踢腿带风,落地砸坑,铿锵有力。

    当第一个方阵的士兵以绝对统一的动作改齐步走为正步走的时候,那一瞬间的震撼,整个朝阳门上都息音了。

    绝对标准的步幅,绝对均匀的步速,绝对正直的走向,绝对准确的节奏,绝对协调的配合。这就是绝对的整齐统一之美。

    他们的军姿,他们的威武,能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另目相看。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本来还带着几分漫不经意的罗伯特、佩里埃就像被蝎子蛰了一下,瞬间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哦,上帝,上帝……”更富有激情的皮埃尔直接叫了起来。

    后排的刺刀顶着前排人的脖颈,似乎前排的人只要稍微有一丝缓慢,刺刀就直接能插入他们的脖子;后排的人要稍微的快一点,他们手中的刺刀就能误伤自己的战友!这是多么惊险,多么刺激啊。

    整个方队所有的步枪都倾斜在胸前,双臂持枪,枪口向外一条直线,雪亮的刺刀直指前方,阳光照射在明亮的刺刀上,后者似乎连一个手纹指印都没有,爆发出一团闪耀逼人的寒光。没有人会以为它没有杀伤力!

    整个朝阳门在最初一刹那的安静之后,彻底的给引爆了,观礼台上观众响起一片唿声,城楼上的欢唿毫不逊色。内心无限的震撼与激动让人想不出词来,他们只能用嘴巴发出最惊讶和震撼的呐喊。

    城门楼上和城下的观礼台上的欧洲人都兴奋地叫了起来,他们看到了震撼心灵的一幕,他们看到了不敢置信的一幕。

    18世纪的欧洲阅兵式十分盛行,在牛顿、罗伯特和佩里埃他们的人生中,很多人并不是没有看到过阅兵式,但是那些阅兵式根本无法与他们现在看到的一幕相比。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爆炸式的冲击!

    受阅部队官兵目不斜视,但是在无数的欢唿声中,每一个战士都胸怀壮烈,心潮澎湃。

    事实已经证明,他们的辛苦一点都没有白费,群众们的欢唿都冲上了九霄,他们雄壮的军威震撼了所有人。

    兵行壮阔,步履强劲,齐勇若一,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冲击灵魂。

    城楼中心,一股子囊括整个天下的豪情在陈鸣的心中荡漾着,这就是他的兵!

    虽然二月初的南京已经挺暖和了,但陈鸣这一刻却有一种汗出如浆的感觉,内心的激动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浩浩荡荡的涌现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脸面不自觉的都成赤红了。

    这真的很像很像他记忆中的大阅兵啊。

    那种海浪拍岸,松涛阵阵,方阵随大地一起共鸣的力与美的碰撞,威武与庄严的展现,纪律与意志的凝聚,完全可以从下面的复汉军身上看到。

    虽然,21世纪中**人所具有的信念,与现在这个时代的中**人心中的信念绝对不一样,可现在的中**人精神上的力量未必就比和平时代的21世纪中**人差,天、朝上国的自傲自豪那可是一股很强大的精神力量。

    教导师官兵的方阵过去了,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方阵……,源源不断的推过来。

    每一个方阵都是那样的整齐,两名正副中队长在前,带领着四百名官兵排成的20*20的步兵方队,整个看上去就像是用刀切出来的一样齐整,步法整齐,矫健有力,落步声响亮人的耳膜。

    “good,good。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阅兵式……”牛顿高声的欢唿着,他用最大的嗓门对罗伯特吼道,脸上带着一种胜利的笑容。那是在嘲笑东印度公司的不智!

    一头可怜的蚂蚁在向大象挑战。

    李、金基种、丁载远,还有田沼意次和安南、暹罗的使臣看的都禁不住长大了嘴巴,同样也在朝天门城楼上的万二和尚和琉球王尚喜,还有几个内蒙王公贵族,先是目瞪口呆,后是如释重负。如此可怕的军队真的不可抵挡,万幸他们不是站在这支威武之师的对立面。尚喜更是变得喜不胜己,眼泪都要流下来了,他太高兴了。这样的受阅队伍实在太有冲击力,太具视觉感观了。让他内心中对之升起一百倍的信心!

    尚喜两眼看着下面的复汉军方阵直冒金光,内心中无比的坚定了自己原先的信念。身边就有着日本这头饿狼,琉球国小民弱,想要图存,必须依靠上国天、朝爸爸的力量。而有着如此力量的天、朝爸爸,那都不需要去用一支手,就是只有一根手指头,都能把日本碾臭虫一年碾死。,

    “赞美上帝,这是一支强大的军队,我甚至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它是世界上最最精锐的力量。”瑞典东印度公司的代表罗宾卢斯蒂格由衷的赞叹着。

    18世纪还有二十五年才走过去,大瑞典的背影在史上的长河上还没有彻底的被磨灭,每一个爱国的瑞典人心中还都怀揣着一个‘帝国复兴’梦。卢斯蒂格出生的七年前,瑞典战败,芬兰虽然归还给了瑞典,可瑞属爱沙尼亚,立窝尼亚,因格里亚,凯克斯霍姆和卡累利阿大部却割让给俄国。俄罗斯从此称霸波罗的海,并逐步走上了欧洲强国的序列。而瑞典却从欧洲列强的名单上消失。

    巨大的损失让瑞典人耿耿于怀。

    在卢斯蒂格十三岁的那一年,西的1741年,瑞典在法国支持下为夺回失地再次挑起战争。俄军首先发动进攻,于9月3日在芬兰的维利曼斯特兰德大败瑞军。翌年,俄军再次侵入芬兰,击败瑞军主力。9月24日,1。7万瑞军在赫尔辛福斯(今赫尔辛基)投降。

    瑞典的声势再次大挫,丢掉了芬兰的一部分。在原时空的史上,当第六次俄土战争爆发的时候,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还会乘机再次出兵进攻俄国。所以卢斯蒂格在赞叹眼前的中国、军队的同时,他更渴望自己的祖国瑞典什么时候也能有一支如此的军队。

    当年,西方记者和观察员、使馆武官看了北洋军的演习后,把北洋军比作了欧洲二流军队。现在从卢斯蒂格的兴奋中就可以看出来,欧洲人这一传统还是很有史的,卢斯蒂格就已经把中国的军队看做世界上最最精锐的力量了。似乎谁也没有想过这是不是银样枪头~~

    潘茜举着望远镜兴奋的向着方阵队列打望着,她已经看到过大哥潘昶了,而接着的一个方阵就是她丈夫王之政了。潘茜知道自己丈夫的位置,虽然不是最显眼的领头人,却也是右列的最边上的排头兵。她一定能找得到!

    “轰轰轰……”

    统一的青色军装,作为军种中又一个色彩不一样的队伍,军医方阵受到了很大的瞩目。

    “王之政,王之政……”潘茜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眼泪哗哗的就流出来了。丈夫是年后突然受到的信函统治,整体训练时间还不足一个月,可整个人不仅瘦了一大圈,还黑了许多。

    她都心疼死了。

    三十多个步兵方阵,炮兵方阵出现在了朝阳门下。

    从五斤到八斤,再到十斤和十二斤,一共四个炮兵阵列,一百九十二门大炮和相应配套的辎重车,炮车、弹药车在一匹匹驮马的拉拽下,轰隆隆的从观礼台前浩荡开过。黝黑泛着金属光泽的炮筒在阳光下闪耀着肃杀的冰冷。

    等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骑兵方阵出现在朝阳门下的时候,整个阅兵仪式的气氛被推向**。

    骑兵!

    骑兵!

    无数人高唿着这两个字。在中国的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给中原带来太多的伤痛了。虽然复汉军在北伐战争中一次次击败了满蒙骑兵,但是在很多人眼中,骑兵依旧比步兵厉害。

    只是这些从蒙古大批买入的战马当中挑选出的优等货,个头还是远远不能跟之前为陈鸣拉马车的阿拉伯马相比。对于欧洲的高头大马来说,他们就是驴子。

    “上帝保佑,让中国人缺少了优良的战马。”罗伯特在胸口上画着一个十字架,虽然他知道中国人已经在大手笔的引入阿拉伯马和欧洲马,还有印度马。等到中**队将新疆拿下后,他们肯定会接着利用自己在中亚传统的影响力,大批量的引入中亚的马匹。

    马种改良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一个强大的国家只要认真的去做这件事,总是能开出鲜花,结出甘甜的果实的。这并不能算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劣势。

    但是罗伯特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步兵方阵实在太有冲击力了,现在他一闭上眼睛,浮现在他脑海里的就是一个个放弃的像魔鬼一样的方阵。

    朝阳门上,陈鸣心头充满了自得,有如此军队在握,他有理由得意,也有资本得意。

    这个世界,军事就意味着力量,力量就意味着强权,而强权的代表就是霸主。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失效的真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二章 坏良心

    南京这一场登基大典就犹如夜空中高悬的明月,皎洁的光芒遮盖住了整整一个二月的天空。

    全国各地,所有官方私资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在刊登着登基大典、阅兵和其相关或是随后的一些事情,比如皇室用度等等,如此也遮盖住了二月中n多民间已然隐隐产生的矛盾。

    陈惠在退位前发出的最后一道政令阶梯式农税,其所产生的影响力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已经显露出了作用。

    就以王之政家来说,有着之前的家底,又有了王之政多年从军的收入,虽然后者大部分的军饷也兑换成了田亩,现在的他分别在江苏、湖北、山东三个省的军民公司里有着股份,但那些股份都是能生钱的,而且军民公司的股份在市场上也是硬通货。而他每年所得的分红多是给王家人来拿置买了田地,哪怕这江南市面上的田亩价格比军民公司的地价已经要高出了一倍。

    天下太平了,江南的地价回升速度快的惊人诶。

    所以在丹徒现在已足足有了二百亩熟田的王家,就江南这样的环境当中,已经走到小地主阶层的顶点了。

    对比满清时候的日子,陈汉统治下的王家人安生日子过的不要太舒服。可如此的安生日子还没有过几年,陈惠突然发出的‘限田令’,让王之政他老爹王宗荃头疼不已,但是无可奈何的,小胳膊拗不过粗大腿,他也只能随大熘,自己做了一把‘农场主’了。

    申请报告打上去,间隔不到十天,王之政收到了邮局送来的通知信。这天王宗荃去县城拿到农场的运营执照,回家的路上拐了一下,提着礼物到自己亲家看外孙子来。驴车刚在田家门前停下,王宗荃人还没有下车,就听到田家大院里一片哭喊声和怒骂声传了出来。

    “田老爷,田老爷,求求你了,求求你了……,我们家老少七口人啊,农场就只要我一个,那一份工钱那能够养活着一家人吃喝啊。您把我爹也算上,你知道的,我爹是老把式,他才四十五啊,还有的是力气,至少也能再干十年啊。”如果田旺来真的让他老爹也进去干上十年,赵家的日子也平沃了。十年后他家的儿子都已经长大了。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跪在田旺来脚下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田老爷,一个月一块银元三斗粮的工钱,真是不够我们一家人嚼用啊,您这是要逼死我们啊……”

    “田老爷,求求你,求求你了……”

    汉子跟前的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就是田旺来,一脸的厌烦,他用手指点着那跪在地上的汉子,“赵四儿,我告诉你,我农场就是要一个半大小子,也不会要你爹那个瘸子。你就死绝了这份心。”

    “你嫌工钱不够,老子的银子是大风刮下来的啊?赶紧滚蛋,你欠老子的印子钱老子还没给你要呢,走走走!再烦我,我扣了你工钱抵印子钱。”

    田旺来真的是被赵四给烦着了,而且他看到了王宗荃,看到了自己亲家公到了,赵四儿在自己院子里哭天喊地的,他觉得丢人。之前还想留个余地,毕竟都是一个村里的,现在就要翻脸了,红果果的威胁起来了。看着赵四一脸担惊受怕的样子,哭都不敢哭了,田旺来这火气直冒的肚里瞬间跟喝了一碗凉茶一样,爽透了。“对了,你不是嫌钱不够用么?我发发善心,再给你指条活路,官庄桥那正在办厂子,缫丝纺织一体的,让你娘和你婆姨赶紧去报名吧。”

    “那一年下来挣得比你都要多。”

    官庄桥的纺织厂有田旺来的一份子,在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赵四最初的请求后,田旺来却还想让赵四的老娘和老婆进厂子里给他来赚钱。没有办法,最近两年里布匹、丝绸之类的纺织品销路是越来越好了。

    不管是洋人外销,还是国内的销售,亦或是国人买去了,自己销卖到外头,那都是有多少卖多少的。虽然各类纺织品的价格都在下挫中,尤其是布匹,有了各类新式机械之后,棉布的生产成本和时间大大的降低了一截,就是质量比之老法略有不足之处。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产品质量的不足对比价钱上的便宜,是完全可以忍受下来的。

    现在的中国,一边在大批进口印度棉花,另一边则用比之欧洲同类便宜了许多的纺织品把英国人的同类商品都要挤出中国市场了。虽说本来英国人的棉布在中国的销量就很低!倒是中国从英国进口的毛纺品进来一直处在暴增当中。

    一艘艘的中国商船虽然很少有越过安达曼群岛的,但他们频频往来南洋、暹罗、安南和日本地区,大大的巩固了自身在南洋地区的影响力,也大大开拓了市场!

    江南虽然是文风鼎盛之地,却也是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当地商业气息一样很浓郁。很少有纯粹的地主大户,土地虽然是很多江南富贵人家的根基,但那就像农业于一个国家的作用一样,无农不稳,却也不能把全部生计纯粹的依靠农业。往商业上转移、发展就是诸多江南士绅千百年来自己做出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不仅仅出现在清代,向前数,自两宋时候起,还有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