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
田沼意次被这份报纸气得火冒三丈,但他内心里对于日本的金银比价也更加的忧心忡忡了。
“这要是将军大人能一纸令下就将黄金的价格提升三倍……”那该多好啊。
可惜,这样的想法只是田沼意次无谓的妄想。德川幕府现在于日本的统治虽然牢固,但他也没办法下令将黄金的价格提升三倍。
现在德川幕府的御用商人来中国购买货物,用的黄金的单位价值就是他们在国内同等重量价格的三倍。都是一样的钱,拿到中国一个能当三个花;在日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缩水。
“这要是中日之间再发生战争……”落败的德川幕府在货比上的统治力可就大不美妙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三章 旗人的日子
冷冽的寒风吹着,夹杂着冰凉刺骨的雪花不停地打在人的脸上。整个天地间似乎都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冰疙瘩,露在外面的鼻子和面颊冻得都要僵硬了。凛冽的空气更加频繁地灌进皮套里,即使八旗兵们已经把大衣紧紧地裹在身上。
只有百人左右的军队在默默地行进,不时的还有人滑倒在地,因为寒冷的天气早已经将河面冻成了大冰块。这里是腊月的牡丹江上,这里是一片冰雪的天地。
雪花在唿啸的寒风中飞舞,江岸边的树枝上挂满了冰霜,犹如美丽的银条,随着唿唿的北风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八旗兵们闷头向前,此地前方不远处就是宁古塔了。这个昔日流放犯人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八旗安身立命的好地方。从春天里开始,大量的人群带着一车车的物质从南方迁移过来,很快还有大批的朝鲜奴隶送到。
八旗旗民挥舞着鞭子,监督着一个个辛苦跋涉而来的朝鲜人开荒种地,修筑房屋。
半年的努力,在今年宁古塔入冬之前,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屯子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朝鲜奴隶的价值。纵然在许多个不知名的山谷中已经积累了无数具被抛弃的尸骨。
可这又如何呢?
对于八旗来说,朝鲜人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两条腿的牛马。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给八旗创造赖以为生的粮食、布匹和一切所需的生活器具。就像当年野猪皮治下的汉人一样。
他们从朝鲜盘剥的粮食物资也在源源不断地运到辽东,然后从辽东送入吉林、黑龙江。越来越多的旗人来到了吉林和黑龙江,越来越多的各类物质也被转运、储存到吉林、黑龙江。满清不会坚守盛京的,永一直都在做着继续向北的准备不是吗?
一年的时间又要过去了。满清依旧看不到希望,而复汉军却夺取了整个西南。
绝大部分的八旗旗民对此都不关心,大部分的旗民在这个时候也都窝在了家中,只有不多的一部分旗人需要在这冬天雪地里到外面熘达上几十里地。他们是八旗民兵,用满清从复汉军那边学来的词汇说,他们在拉练。
拉练是复汉军部队的一项常规训练内容,在野战部队很是普遍,就是与紧急集合相互结合,把部队全员单兵装备,拉到野外进行机动训练的一种方式。为了增强指挥军官和士兵的体质及加强战斗力的一种训练。在拉练过程中,每一个军人都会在一种纪律严明的压力下磨励自己,使这支队伍变得更加团结和更具有凝聚力。而最简单的拉练就是负重走几十里路!翻山越岭、浮冰卧雪是很寻常的一种现象。
八旗所有人都知道,八旗兵必须要到振作的时候了,否则复汉军打过来,那就要多糟糕有多糟糕。而他们已经处在了悬崖的边上,退无可退了。
没有了盛京这块龙兴之地,他们还能退到吉林,可是吉林中南部也被占了,黑龙江中南部也被占了,难道要他们退到外东北当野人吗?【满清时候的吉林和黑龙江东北西南走向的评分了外东北吧,大体上,库页岛、海参崴都划在了吉林】
当初八旗初兴的时候,抓生女真补充八旗兵力。而所谓的生女真也生不到黑龙江再往北的冰雪苦寒之地啊。这些八旗兵现在真正的担负起了‘民族的使命’,他们要拼尽一切所能,将复汉军挡在南面。
此刻的山海关外,一座座被坚冰包裹的堡垒之间,冰雪一样覆盖了这里。并且枪声和厮杀还在寂静的天地间不时响起。
“那是一个天然的哨所。”梅列茨科夫看着那座无名山头说道,“地理位置真的很优越。如果鞑靼人有足够的力量和时间,我建议他们在上头修一座坚固的堡垒。那样可以很好地给中国人的进攻制造足够的麻烦。”
“修建堡垒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梅列茨科夫,但不是现在。”俄国陆军少校托尔布欣狠狠吸了口烟,然后眼神飘忽地说道:“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望峪山上的哨卡修好。那里是鞑靼人在长城内防线的启始点,不先把那个位置给占住,我在山海关上夜里觉都睡不好。梅列茨科夫,你刚刚来到这里,还不知道中国人的野蛮。那是一群来自地狱的暴徒,野蛮、嗜血、残暴,撒旦都要比他们善良。”
梅列茨科夫用怜悯的眼神看了眼托尔布欣,这个男人自从望峪山被复汉军差点俘虏以后便似乎被吓破了胆。现在不要说前线了,连城外的堡垒都不敢住了,而坚持住进了关城。在梅列茨科夫眼中,这完全是俄罗斯军人的耻辱。
不过托尔布欣的职位比梅列茨科夫高多了,梅列茨科夫只能出声安慰托尔布欣:“中国人刚刚结束了对鞑靼人的扰袭战。现在大雪覆盖了一切,地上的积雪五俄寸那么厚,再要发起进攻难度比之前大出许多。他们是不敢冒着吃亏的风险继续袭扰进攻的!”梅列茨科夫知道中**队的待遇,那简直就是天堂。在之前的一系列接触战中,他也能感觉到中**人的谨慎,还有他们的军官太过于爱护士兵了。似乎稍微有点冒险的举动就不允许。
托尔布欣吐出了一口乳白色的烟圈,脸色依旧凝重,说道:“望峪山哨卡的修建进度必须加快!我们并没有太长的时间。温暖的中国不是苦寒的西伯利亚,这里很少有连续多日的降雪的。我不想等太久,关于这一点,你要和科涅夫他们说清楚。”托尔布欣似乎没有听到梅列茨科夫的话。而梅列茨科夫默默地点了点头,不再张口。
上风已经下定了决心,再开口只能惹来托尔布欣的怒火。他心中开始盘算人手的划分。鞑靼人送来了一百多个奴隶,还有六七十名士兵,配合着科涅夫他们,梅列茨科夫手中的总人数达到了二百六七十人。而对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来说,小三百人了,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就算他们在西伯利亚已经经营了一百多年,除了在贝加尔湖,也很难在别的地方随随便便集结起二百多人的力量。而东北这个在梅列茨科夫眼中像春天一样暖喝的地方,就已经是中国最荒凉的不毛之地了,而如此的地方不算鞑靼人新近迁移回来的上百万人外,零零碎碎的部落加在一块也有好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在所有的俄国人眼中,中国的人力是那般的富饶,而且他们还有朝鲜这个地方作为奴隶繁殖地。
梅列茨科夫决定再增派一些人手去参与望峪山的建设,减少警戒的兵力。还要强令那些温顺的朝鲜奴隶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毕竟,早一天建设完望峪山,他们便早一天得到安全保障。
想到此处,梅列茨科夫不由得又对复汉军产生了满腔怨气。他们这些人实在可恶,时不时发起的战争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神经紧张,包括山海关内外数目不多的俄罗斯人。
而如果只是如此也就罢了。这些中国人虽然作战行动十分谨慎,但是打起仗来极端的顽强。梅列茨科夫已经带着俄罗斯骑兵不止一次的跟撤退的复汉军偷袭部队交手了,那些拿着步枪抬着小炮的中国人,面对着骑着战马的俄罗斯骑兵没有半分的畏惧。几次交手梅列茨科夫都没有占到便宜,哪怕有一回他带着三十多个骑兵将一个班的复汉军巡哨分队给全歼了,梅列茨科夫却也付出了七人战死,六人受伤的代价。那些中国士兵人人身上都配着手榴弹,这是一个可恶到极点的配置。
而现在望峪山哨卡在前夜里又被中国人摧毁,这使得高贵的俄罗斯人不得不在冰雪中跟一群奴隶为伍,一手一脚地艰苦的修复着哨卡。谁让俄罗斯人的‘任务’都在那座坚固的中国城池的外面呢。
这还不算,与鞑靼人防线最贴近的中国人堡垒里天天都能传来中国歌剧的声音,还有那随风飘过来的肉香,和浓烈的酒的味道。
地处北地的俄罗斯人最是好酒,而东北却没有什么酒,至少没有多余的酒来供梅列茨科夫这些底层军官和士兵开怀畅饮。东北所有的粮食都要收存起来,吃饭才是永第一要考虑的问题。酒只是次要的。
梅列茨科夫的伙食中不缺肉,哪怕是咸鱼干,但隔三差五的他们都还有机会打打牙祭,唯独这酒水,现在的梅列茨科夫就像是五台山破戒前的鲁提辖,想酒那都想疯了。
所以哪怕是一丝儿的酒气被风儿顺着飘到他们的鼻子里,也能让梅列茨科夫在内的所有俄罗斯人酒虫大动,不能自已。在冰冷的望峪山上,啃着食不知味的杂粮饼子,喝着土豆肉汤,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怨气。
“哈哈,希言兄,来,干了这一杯!”秦王岛内,陈子铤满面红光地举起一个酒杯,大笑着对一年没见的好友秦友梓说道。杯中是散发着酒香的高粱酒,约有一两上下。透明的酒液在洁白的瓷杯中晃荡着,散发着动人的香气。
他乡遇故知。
两人自从分开以后,尤其是一个进入了后勤部,另一个进入了行政体系后,真的是想坐到一块聚一聚都难了。万万没有想到今天把这个愿望圆满了。
“干,干了!”秦友梓仰头一口干下了杯中酒,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直灌入肚内,使得他浑身都有些热了起来,“还是高粱酒好喝啊,比起黄酒有劲多了。”秦友梓在年前被调入秦王岛了,作为一个江南人,对于秦王岛的严寒他是一百个不适应的。喝一口酒,整个身子都暖和了。
外面的天气愈发寒冷了,冷的秦友梓都不想出门了。不管是家里还是办公室,壁炉都要烧的红红火火的,结果这个时候陈子铤押解着一支船队抵到了秦王岛。
秦王岛就是后世的秦皇岛,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仅有的一些百姓也要么逃散,要么被清军掳掠一空。复汉军占据了这里后将这里变成了山海关外大军的补寄地,因为这里的冬天虽然很冷,但却是不结冰的。
用后世的观点说,秦皇岛是属于海岸线的突出部分,周边没有河流注入,水域含盐量高,而先含盐量越高的海水越不容易结冰,在气温降至零度以下的时候。天津就有海河注入,而且天津水域含泥沙多,自然容易结冻。再加上黄海暖流流经渤海海峡可以直达秦皇岛港,它带来大量热量,致使海水升温,不易结冰。但在眼下这个时代,那就很有一丝神话色彩了。
秦王岛,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环之。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现在这里是一个县!
同样是这个刚成立不久的县,中午吃饭时候,裹着厚厚的羊皮衣的沈源看着头顶阴沉沉的天空心里面再一次对自己的决定升起了一丝后悔。
自己就不该贪便宜从四川跑来这里,虽然级别又升了一级,但这里的天气实在太坏了。
“吃饭啦,吃饭啦……”工地上的师傅大声的吆喝起来。
沈源闷头往食堂里去了,这一旬轮到他来出巡视法庭,就是在各个工地上打转。这工地的伙食很好很便宜,一份最便宜的炖海鱼,一份醋熘白菜,满满一大缸子杂粮米饭,只用两个铜圆。而这两个铜圆的饭菜够他中午吃了,晚上再吃。
如果是在法院,他有宿舍可回,宿舍中有小锅,晚上烧点水热一热就行,实在图省事就直接把剩菜剩饭往锅里一倒,那也一样吃的肚子撑得慌。但是现在不行了,出门在外讲个脸面。
“师傅,半份红烧肉,半份土豆丝,半份米……”一旁还有菜汤,谁想喝了自己去乘。沈源当初在四川为了省钱,就用菜汤泡饭吃,吃了足足三个月。
现在,不至于了。他媳妇都定下了!
辽阳,烟狼寨。
浑身带着白茫茫的雪花,刚刚拉练回来的松筠抓着一袋粮食,满是欢喜的回家了。
这足足有三四十斤粮食,虽然里头大多是土豆红薯,但真要命的时候,一块土豆都能救人。没人知道小小的松筠还见过皇帝,永似乎也忘记了这个被他狠狠踢了一脚的笔帖式。从承德往东走,找到了亲人的玛拉特松筠就这么默默无闻的做了一个普通的八旗兵。
玛拉特氏肚子内如有一团烈火在燃烧,强烈的饥饿感让她都直不起身子来,这就是前心贴后背的滋味。松筠的母亲让她下点米,熬点稀粥,玛拉特氏不愿意。“额娘,咱家人口多得要省着吃了,已经剩得不多了。还要过日子呢!”玛拉特氏最担心的是松筠,这大冬天里拉练可是会死人的,如果松筠回不来了,他们家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然而幸福就是这么不期而至。“我回来了……”
丈夫的声音从屋外传来,玛拉特氏的泪水瞬间就流了下来。
玛拉特氏最终还是熬了一锅粥,她看着丈夫把米倒进缸里时是非常高兴的,但是等到她来到米缸边舀米的时候,手一软,将将就舀了半碗。最后松筠亲自切了一个红薯下锅,煮了一锅粥。
往日北京时候的生活距离他们已经很遥远很遥远了……
就像一场美妙的梦,醒来就全没有了。
所有的旗人都在美梦中长大,但现在的他们必须要面对那残酷的现实。(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四章 文武之争
ps:求订阅,求支持!
……
年末,南京城迎来了几天晴朗的天气,甚至气温比之年前都有徐回升。整个南京城张灯结彩且不去提,对比与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才是这座城市最能牵动人心的。因为今非已昔比,吃喝玩乐对于很多站在陈汉朝廷顶端的亲贵重臣们来说已经不稀罕不足贵,从最初的享受变成了彼此交友往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小团体商量事情的场合。
整个年节期间,南京城里里外外的走动联系,是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严谨了。
陈鸣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却也阻止不了这种趋势的发展,就像他上辈子的大t朝一样,过年那几天总是很多官员最忙碌的时候。这一切只能一点点的引导扭转,中国过年送大礼的习俗,根深蒂固啊。不过,作为即将上位的皇帝,陈鸣他这几日还是很清闲的,祭祖、岁旦,完事儿之后就彻底的放松下来。纵使还剩不几天就要开衙了,陈鸣也很享受这一年中难得的闲暇时光。而节日里各府上的回礼什么的,就全有内宅操办了,李小妹她们做这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当然,这种清闲只是相对来说,并不是陈鸣什么都不干了。趁着这几天的闲暇时间,陈鸣再次细细的审看起来大都督府递交的整军计划书了。这项计划的耗费金额可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数字,可从全局上讲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年陈鸣登基后整个复汉军要来一次大规模整编的。
预计陆军要完成至少12个整编师,也就是主力师的编配,每个整编师两万五千人;十二个地方守备师调配,每个守备师一万五千人;还有禁卫军,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炮兵旅,十万人的配置要彻底完成;再有五万人左右的骑兵部队,和宪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岸防部队、海外驻兵,还有海军,等八到十万人。
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计划。但是对于被陈鸣召唤过来询问的陈二宝等大都督府重将来说,这个计划却是简单明了。他们每一个人对此都是了若指掌。因为大都督府内部就此项计划已经讨论表决了不下十次,前后三个多月,一直拖到年前没几天了才正式递交给了陈鸣,大都督府里光是留下的相关记录记要都有厚厚的一大摞,他们哪一个人对这份宏伟的计划都烂熟于心。只是这大都督府最后报上的预算数字,跟财政预算给出的额度是严重不符。明年的军费数额总共才五千万!
虽然在背后主导着这件事情的人是陈鸣。但是他整编部队的理由是完全充分的,复汉军现在又是主力部队又是地方省军,显然军队的编列不适合现在全国即将一统的局势了。大大小小的山头要来一次大洗牌,整军是务必要进行的。
在复汉军的整体建军总计划中,师一级建制,主力和地方上是一共存在四十三个的,可现在的陈汉还做不到一下子完成整个建军计划,今年这只是第一步。不算禁卫军这个全军唯一的‘军’一级建制,全军只有二十四个师。很多地方省军里的‘师帅’就要坐蜡了。所以扯皮扯淡是少不了的。大都督府也屡次用这一做借口来推迟自己的计划书出台时间。
他们只是一个劲的叫嚷着财政预算上给出的军费额度远远不够,却不说自己明年要多少军费。
这份计划在年前离闭衙封印只有十天的时候才送到陈鸣手中的,大都督府说自己做了最后的‘修’改。但实际上不就是要打内阁一个措手不及么,只是一个整军计划就要4000万,如此巨大的数字对政府方面来说是不可能容忍的。就算是陈聪这个陈鸣在朝中的绝对支持者,在第一次听到明年军队要求的军费额度是一万万的时候,也瞬间嘣出一个‘不可能’。
这个数字太大了,而里头全军整编的开销都超的过全军的军饷开支了。
可陈聪得到消息的时间晚了点,他大年初三的时候才从陈鸣那里接到消息,而陈鸣拿到那份计划书已经有半个月了,虽然他没有表示赞同,可也没有反批驳斥是不是,这从某一面来说何尝不是认可呢?
“大人,今年的军费开销已经高达七千万银元,即使绝大部分的士兵都把军饷折成了田亩,军需军火生产和军辎转运上重是要用银子的吧?总消耗也将近三千万了啊。”陈聪的一个亲信看着陈聪手中那一封薄纸,感觉却是有千斤重。
这股莫大的压力让陈聪的腰板都直不起来了。按照大都督府提交的计划,全军大整编,一系列的调整和配套设施的修建,再加上今年战争的费用,总开支一万万银元这是什么概念啊?这比陈汉一年的财政岁入都要多啊。
之前政府方面还想着今年战争规模减小,可以缩短一些军费呢。给了五千万的预算,财政部还留着有一千万的余度。
陈聪脸色沉的能滴出水来,他对这个巨大的数字是一百个不满意。他知道朝廷很快就要行纸币了,这能让陈汉的财政紧张得到极大的缓解,而且不是一年两年的短暂时间,因为纸币可以多印一些。可是再能缓解沉重的财政压力,也不能拿纸币当纸来耍。在财政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好几年的陈聪,并不能完全接受陈鸣的财政理念,还是觉得这财政赤字十分的刺眼。朝廷怎么能年年都有财政赤字呢?做不到结余,也重要做到支出平衡吧?毕竟在中国几千年的史传统中,国库里串铜钱的绳子烂掉,银子发黑发绿,粮仓里米面发霉,这才算是国库充足,这才是国富民强的表现啊。陈汉这现在……
国库亏空,财政赤字,年年都是如此。
作为财政部尚书,陈聪的压力很大的。他真的不想如此,甭管陈鸣说的天花乱坠,他就是不想看到账面上有一块银元的亏空,他就是像看到朝廷国库里钱粮满仓。而明年的军费支出如果达到了一万万银元的极高额度,陈聪觉得自己都可以辞职了。
坐在大厅的主位,陈聪暗自里盘算了一下,陈启、陈永生、高平山、黄捷、陈文赞、陈建白、陈洪涛、黄安、高靖辉、卢龙、苗福伟、高峤这些军中的干将,这些人每一个人师长的位子都是少不了他们的,加上余下的众将……
二十四个师的位置能减掉几个啊?
而就在陈聪在这里心里暗自盘算的时候,已经从北京回到南京的柳德昭也在拉拢着自己的小团体。陈鸣已经对他说了,过了年,民政部尚书杨景素就要回家养老了。这个以祖父遗萌步入官场的官宦子弟,干隆三年补蠡县县丞,累迁保定知府。十八年,授福建汀漳龙道,后调任台湾道。总的来说能力还是有的。
杨景素做到了满清甘肃布政使的位置,却因为手下亲信侵蚀灾赈,被下吏议,夺官。
结果这本是杨景素人生一大劫难的大祸却给了他轻松跳槽的机会,在陈汉朝中没到一年就坐上了民政部的宝座。现在杨景素要告老了,他是陈惠一把手提起来的,人朝廷新老交替,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也没必要恋栈不舍碍人眼。而他腾出了一个位置,柳德昭坐上尚书的宝座,自然的就进入内阁的大门了。与他自己来说,更给皇帝还有柳德昭买了个好,对于儿孙辈在官场上行走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内阁首辅,柳德昭是只能看着他人登顶的,估计陈聪的希望很大。柳德昭他自己可以期望的是两位次辅中之一,哪怕是右次辅呢。
南京城里的柳府宅邸位于玄武湖边上,坐北向南,那是相当的气派。由三道厅堂组成,南北长约百步,东西宽有三十步,占地十亩有余。呈八字形,建筑布局严谨,恢宏庄严,堂院天井石板、石条上犀牛、勐虎等图案做工十分精美。
外有一长五丈宽一丈的甬道,甬道南头是一道巨大的照壁。总堂内有三道厅堂,前两道厅堂是穿堂,第三道厅堂便是大堂,每道厅堂之间有一个天井,天井由石板铺成,天井中间是甬道,连接大堂,厅堂和甬道地面由石板、石条砌成,上面‘福’、‘禄’、‘寿’、‘禧’字样和日月争辉、歌舞升平等精美的图案,十分传神。
这本来是满清一宦官大族的宅院,不仅透着江南的精细巧美,还有着北方的厚重大气。
大堂华丽庄重,两边为东西厢房,门窗屋檐上雕刻龙飞凤舞,十分华丽;街条柱石上,飞禽走兽,刻工异常精良。大堂大门左右各有一高大匾额,镌刻着一副对联:“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这套宅子在南京城里也算的上一等,周边汇聚的全部是高官,现在的玄武湖可以说是南京城里的新版乌衣巷了。在这片居住的官员,级别就没有低于三品的。每日人来人往,都是门庭若市,冠盖云集。
而陈汉宗室的住宅区却是在那文德桥南的正经乌衣巷。明清时候早已经不复往日光辉的乌衣巷现在成了陈汉宗室的聚集地。陈聪、陈二宝、陈权、陈亮等,宅邸都在这里。
陈鸣这是要让所有的陈氏子弟都牢记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教训。
年前也一样被召回南京的彭忠瑞的宅子就在柳德昭不远处,得到柳德昭的请帖后,彭忠瑞虽然很感觉着奇怪,但还是立刻让人备好马车。他比沈国贞、岳文海等人来的还要早些。
怀着一肚子疑惑,彭忠瑞来到了柳府前,这过年的时节还有什么要事寻自己商议不成?而且他之前都是在外任职啊。
无需下人通报,一个门房下仆直接引着彭忠瑞赶到大厅。得到消息的柳德昭已侯在厅外,见到彭忠瑞哈哈笑着,一把拉住就进了厅堂,两人的随从也识趣的退到了外面。
“柳大人满面红光,看来是要大喜临门了。”彭忠瑞说话时有点唏嘘的味道,当初柳德昭只是小小的知县,一个贪生怕死的家伙,现在却过不多久就要被称为‘阁部’了。而自己多少年来清正自律,也只能是内阁办公室主任,虽然也是二品,但办公室主任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管家。“不知道柳大人有何事需要商议,如此急切?”
“哈哈。”柳德昭干干的笑了两声,他是满脸红光不下,但那是血气上涌,没看他嘴角都虚起水泡了。做出今日这样的决定可不容易,这表明他抬腿自己走到了军队的对立面。而他的宝贝女儿也是有诞下皇子的。
可是有得就要有失。他马上就是民政部的尚书了,是政府内阁成员,而现在陈汉军政互争的局面,自己身在内阁是无论如何也躲不开的。反对内阁决议,卖好军队?那不仅会给自己未来的前途抹上一层浓浓的阴影,上头高高在座的女婿又会怎么看呢?真以为那位爷看不明白吗?
柳德昭辗转反复了好几夜,火气冲的他嘴角水泡都虚起来了。最终他还是做出了‘明智’的决定。既然是文官,在现在文武相争已经达到一定烈度的情况下,那还是老老实实的站到文官的利益上来吧。
外孙年纪还小,便宜女婿又正意气风发,生龙活虎,储位之争还远着呢。
陈聪先将彭忠瑞让进厅堂坐下,立刻说起了正事。彭忠瑞也不是没听到过大都督府的整军计划这方面的消息,但他所知不很多。
而现在,“一万万?”整个人就像被针扎了一样,彭忠瑞蹭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怎么会那么多?”明明就只剩下西北和东北的战斗了,根本就不能与去年、前年的战事相比较。怎么会不减反低?
彭忠瑞昨日跟陈岗在一块喝酒,还听着陈岗兴致勃勃的说什么推广基础小学堂教育,开办工人夜校,提高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生活待遇和奖学金,等等。而这一切全都建立在明年,不,是今年,军费大大降低的前提下。五千万和一万万相差的也太多了。
“全军大整编,也就是要全军大换装,听说有种新式武器要首先装备禁卫军。再加上很多地方的驻军要消减,还有很多地方的驻军要增加,或是一些城市要新入驻军,各地的军营修筑量就很大了。特别是岸防炮台和水师外海基地的建设,耗资巨大。
而陆军除掉骑兵部队的扩张外,单说说步兵,整编师是野战部队,大都督府要让主力部队初步实现最基本的骡马化配置。”
而那什么是最基本的骡马化配置呢?那就是指部队的武器、辎重全部由骡马承担负重。
“一个步兵班中至少要配置三匹蒙古马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一下子开销就巨大了。因为除了步兵班,还有炮兵部队呢。而柳德昭还知道,陈汉军队的建军计划完成以后,大部队中的二十个整编师就全部是骡马化步兵了,就像盛唐时候的唐兵一样,步兵全部是配备马匹,平时机动骑马,交战时下马作战。且步兵每个人要配备上两匹马,一匹骑乘,一匹托运自己的装备和给养。那简直是天文数字。而这就是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