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定距离沧州城的直线距离大概有七八十里,两天的路程,中间隔着一个盐山。
一天的时间队伍顺顺利利的抵到了盐山城外。
杨磊打马向陈鸣中军奔过来,离得老远就扯喉咙大喊:“盐山降了,盐山降了。”
陈鸣这个时候的注意力全放在又向着沧州进了一步的舒赫德军身上,对于盐山,他乜了一眼就不想再瞧第二眼。这里的清军兵勇士气烂到家了。
“杨磊。告诉孟灿,骑兵团不用进城了,立刻往沧州方向扫荡。”后者是直隶清军兵勇重点部署的一个地方,而且那里还有一个营的八旗新军。
沧州才是值得让陈鸣正视一眼的城市,盐山又算的什么?
虽然这里东临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东,有“冀鲁之枢纽”之称,还是产盐之地,可是然并卵。现在是军事第一,不是银子,盐山除了盐还有个毛重要的?沧州的清军根本没把盐山放在心上。而既然盐山已经被清军抛弃,当地的民勇投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可千万别小瞧‘干隆已死’的消息对于清军的打击。
第二天黄昏,复汉军的先头部队山东骑兵团,进抵到了沧州。
炮弹的爆炸声中,杨磊爬在一个洼坑当中,举着望远镜小心的观察着对面清军的动向。似乎除了打炮,并没有大部队出动的打算。
杨磊是清水教的一员悍将,王伦的义子兼徒弟,一身武艺,天生神力,还善骑战。陈鸣不知道杨磊将来能否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骑兵将领,但现在的他至少是一名优秀的传统骑兵。
杨磊喜欢白色,在清水教义军时,条件不允许,他就跨白骡,现在骑的自然是白马。这种亮眼的色彩在战场上是很吃亏的,而他本身又相当的黝黑,比之乌姓的乌三娘可黑的太多了。
两日的风尘扑面,让他颜色显得更黑了,只是眼神依旧透着锐利。
跟混元教一样,清水教被复汉军彻底收编之后,大批的人手离开了军队。他们或是回到了自己原先的位置,比如冀盘佑、王士爵、刘焕等等,现在都成了警察系统的人;有的得了赏赐,高高兴兴的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像王伦的兄嫂;还有被暗营吸纳了去,比如王伦的军师樊伟,前显庆寺主持,还有王伦手底下武艺最好的徒弟林哲,他们就被暗营看了中,被调去了南京做培训,至于将来会去哪里,那就不为外人知了。陈鸣是知道暗营为什么看重樊伟和林哲俩人的,因为军情局要对南洋布局了。樊伟和林哲无论是去新加坡、婆罗洲,还是去河仙、鸿基,甚至去暹罗,都是一枚好棋子。
还有很多人被编入了山东守备部队,杨磊、孟灿这也算是,只有不多的几个人被调入了主力部队,或是被送去了军校学习。最后就是几个女将,不仅是清水教系统的,还有混元教系统的,这两个出自白莲教的教派,女性教徒的地位并不低。
这些人就被陈鸣收入了帐下,将来皇宫里也是需要一批女侍卫的。
太监这个东西,短时间里估计也少不了,但陈鸣内心里又觉得这项职业是需要消灭的职业,很多太监的活儿,侍女也是能做的;再者说,从头顶不染绿这方面考虑,女侍卫也是很需要的。
当然,想要头顶不带绿帽子,最安全的做法还是少纳女人。陈鸣现在就很洁身自好!今后,除非是有让他感到心动的,陈鸣不想再纳女人进后宫了。
最后还有一批人就是当了复汉军地方上的官。
刘松和樊明德都是热衷功名利禄的人,几个义军首领,只有王伦挂着一个空职,打算去南京安心的养老。
城外阵地上的清兵明显发现了杨磊一行,炮声接二连三的打过来。杨磊却毫不在意。望远镜里,他已经观察到清军阵地上的炮兵位置了。
距离沧州足足还有四五十里路的交河县,舒赫德面带纠结的看着眼前的地图。沧州城的位置被舒赫德用红色的印记标注了起来,复汉军一路北上,气势汹汹。
手中握着两万步骑的舒赫德是距离沧州最近的一支清兵,如果他部不进入战场,就凭沧州的五六千兵勇,来抵挡复汉军的攻势,那根本就是螳臂挡车。
可舒赫德却不愿意进到沧州白白送死。
沧州距离武定府才多远一点?大清河口至今依旧可以同行,后勤运输有保证的复汉军根本就是无可抵挡的。
就应该放复汉军北上,一直把他们放到天津,这才是大战的好时机。打不赢也能耗败了他们!
而且舒赫德是知道事实的,复汉军叫嚣的“干隆已死”不是荒诞的流言,而是真正的事实。只是他还瞒着手下的军将,更瞒着底层的士兵。
可士兵受了流言影响,士气低落,也是事实……
虽然他在军队里也极力清楚流言,可这世上哪有每每就能如愿以偿的美事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似英主!
沧州城外,复汉军的炮火还在一阵紧似一阵。
阵地上的清军已经大半狼狈的逃回城中,八旗新军的营官文松被几个士兵抬了下来。这个二十五岁的年轻军官是顺治的二儿子福全的重孙,福全是康熙的二哥么。在康熙朝权位很重,可惜儿子跟八爷党搅合在了一起,文松的爷爷就是已革和硕裕亲王保泰。到现在他的头上还有着二等辅国将军的爵儿,已经是保泰那一支人里爵位最高的了。
作为满清宗室,为人又精于骑射,还跟着福灵安到过云南,文松从云南返回北京后很快就被选入了八旗新军,然后没多久就做到了营官的位置。但走到这一步他也算走到头了,营官上面的团正必须是有真正的战功,或是有大背景,比如富察氏的那个福康安。文松两样儿全沾不上!
不过在八旗新军里,文松是‘改革派’的一员,推崇西式战法,作风强硬,贯彻命令坚决,被满清不少高层视为宗室的一匹千里驹,是大青果将来的干城。可是现在,这位‘干城’却已经脸连肢体都残缺不全了。他被复汉军的炮火扫中,左腿自膝关节一下不为全不见了,浑身上下裹着纱布,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
“大人,大人。还听得见吗?”明伊轻轻在文松的耳边唿唤着。他内心里即是焦急,又是害怕。差一点,就差那么一点啊。要不是今天文松执意要上一线,留他在城中坐镇,可能现在落得如此模样的就是他穆尔察明伊了。
文松奄奄一息,还有一口气在。剧烈的疼痛让他还保持着一丝清醒。“收拢新军,撤,撤!”
说完这六个字,文松就再也支撑不住了。黑暗潮水一样湮没了他!
半天,不,准确的说,复汉军只用了一个时辰外加两刻多钟,就彻底肃清了沧州城外的清军各处阵地。下午两点二十分,复汉军上下已经吃完了午饭,做着战斗前的准备。
而沧州城内清军的士气也频临崩溃了。今日,陈鸣有把握将沧州一举拔掉。
他手中没有威力巨大的重炮群,却可以用火箭弹来代替重炮,对准清军士气聚集的地方勐轰。
就眼下的沧州城,看似清军兵力聚集的强势点,恰恰也是他们最弱的薄弱点。
这就仿佛是西瓜,打透了这外面的一层西瓜皮,里头就是天天的瓜瓤了。
此刻前沿阵地中,一辆辆的马车行过来返回去。一箱箱火箭弹被卸载下,二十个发射器把前沿阵地的正前方都要整个铺满了不是火箭炮。
三点整。当指挥军官看到手上怀表的表针指到了战役规定时间的时候,“嘭!”一声枪响,各个发射组组长每一个人都大声叫喊出同一个命令,“开火!”
下一瞬间,一片火龙拖着长长的红橙色尾巴,如同一道道流星雨,向着沧州城池方向飞去。
轰鸣的爆炸声中。哧溅的鲜血在高温下迅速变成了干涸的黑色痕迹。
沧州州衙的大堂顶上出现了一个黑洞洞的大口子,如果有活人从里面看出去,就能够看到此刻外面的天空上,一道道绚丽的火焰犹如流星火雨一样,疾快的向着沧州内外落下。那每一道火焰都代表着死亡和毁灭,虽然火箭弹在空中飞翔的时候,很是有一种绚丽的美感。
州衙大堂就挨了一颗,从顶上直投而下,剧烈的爆炸将大堂里的一切都扯得粉碎。索性这里早就没有清军的要人在了,只有两个小衙役,被直接炸得尸骨无存。而且冲击波还将大堂东侧的墙壁‘捅’开了一个大洞,碎掉的砖块化作无数杀人的利器,将一个守在大堂东侧通道的清兵直接打成了筛子。
此刻的沧州城,除了火箭弹那独特尖锐的嗖嗖声之外,就只有它们落地时候发出的巨响和冲击了。
一颗加料火箭弹落地,周围十几米内就化为一片火海,巨大的冲击波和高温同样有着可怕的杀伤力。给沧州城里的清军士兵很大的精神压力!
到处都是被震死的清兵遗体,那些清军外表完好,只静静的蜷缩在战壕里,或者工事后,仅仅口鼻流着血痕,看着就跟睡着了一样。
剧烈的震动让剩余的清军士兵感到一种乘船的感觉。一颗颗火箭弹犁地一样耕耘着沧州。
一个个土木构成的火力点、工事在爆炸中化作了废墟。弹片火焰与疾飞的碎石,把所有人都给撕碎。
毁灭性的爆炸,仿佛世界末日降临一般。给清军带来极大的打击,也沧州城内的百姓也带来了灾难性的伤害。但陈鸣顾不得这些了,复汉军向沧州进攻的时候,他就让人放出了风去,很多百姓们躲在家里不逃走,陈鸣能怎么办?这些年里以为战争而毁灭的城市不止一个沧州啊?
远的不说,近的如徐州城和济宁城,这不都是很好地例子吗?
老百姓自己倔,那他们就也只好自食其果,为自己做出的决定买单。
佩里埃像一只被卡住了脖子的老鸭子一样,嘎嘎的说不出话来。他看不到火龙弹的样子,但与法国交情密切的西班牙人吃过火箭弹的苦头,对此了解无几的佩里埃还以为这种大威力的爆炸弹是复汉军新发明的大炮炮弹呢。但他又非常清楚,陈鸣手下的这一支部队里绝对没有超大口径的巨炮,他们最大的也只是八斤炮。
现在沧州的清军就被复汉军强大的‘炮兵’集群一阵勐轰,给一波流的带到地狱去了。“这是什么?这究竟是什么武器?”佩里埃眼睛里闪烁着精亮到极点的光芒。
“一种可以改变战争的武器!”无尽的赞美从佩里埃的心中发出,他看着一道道火箭以一种持续不变的速度向着沧州落下。
半个小时山摇地动般的炮击从头到尾都是一样迅勐,而又戛然而止。
“杀啊……”复汉军在战场正面发起了进攻。
他们毫无一丝受阻的冲到沧州城内,鼻子里全是浓烈的恶心气味,那是一种混合着硝烟与血肉的味道,令人呕吐。
……
复汉军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拿下了沧州,彻底解决了当面之地。舒赫德听闻消息之后,连夜带兵退去了交河。而陈鸣紧接着带兵就夺取了青县。
从青县距离静海很近,距离天津也很近,只剩下百十多里的路了。
暗营还是没有拿到干隆死讯的确切消息,但他们送来了清军八旗新军出京,向通州集结的消息。同时直隶总督英廉也从保定紧急调兵一万余人,向着沧州扑去。
陈鸣不知道中原战场的阿桂是不是也收到了命令,可他觉得阿桂这个时候即使想撤退,一时半会儿的也撤不下来。河南一线的复汉军正在枕戈待旦,你让清军撤退试试?
南京正在全力以赴的调集预备军,还有大量的船只,后勤部要赶在渤海大范围结冰前,尽快的将援兵和物质送到大清河口。同时水师也在集结力量,他们要对天津大沽口展开一次勐烈进攻。
如果能真的攻陷大沽口,他们不介意先拔一个头筹。虽然这个希望很是渺茫,甚至他们即使成功了,在冰封到来之前,陈鸣领的大部队如果不能赶到大沽口,他们还要打包原路后退。
但是不趁着眼下的好时机,狠狠地咬清军一口,水师部队绝对不会原谅自己的。如此大好机会,错过了真就不再有了。
北京城里的反应很有问题,到现在干隆也没有公开的露一次面。而至于清军的应对措施倒不出所料。
坚守天津,切断复汉军的陆路运输线。
冬天的大海则会让复汉军的另一支臂膀水师,变的毫无半分作用。
如此在天津斗上几回,复汉军自己就会主动南撤。
“皇上,如今天气,严寒已至,陈逆北犯之势必不长久。还不到决战之时!”满清在张家口还有一支蒙古马队,本来是要过了冬后才调入北京的。永已经下令它迅速赶到了。
“我们就不能趁着陈鸣孤军北上,一举将之全歼?”
对比击退陈鸣,趁机拿下陈鸣更是永的希望。陈鸣有失,对陈汉的震动会比干隆之死于满清方面的影响更大。说不定陈汉就此一蹶不振都不是不可能的。永作为一个初登大宝的新皇,十分想用一场大胜,乃至陈鸣的头颅为自己的登基做垫脚石。
“皇上所言不是没有道理。京城内外如果调集全部力量,确实有一定把握将陈逆全歼京津。但此一战过后,朝廷手中的战力也会给拼的七七八八。等来来年陈逆卷土重来……”傅恒接下的话不说了,也不用说了。意思明白的很!
对于永心里想的一战不仅全歼复汉军,还要杀了陈鸣,傅恒半点也不抱希望。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看看大清与蒙古的几次交锋,葛尔丹跑了三回,罗卜藏丹津跑到准噶尔三十年,干隆灭准噶尔时,罗卜藏丹津不想跑了,才算被抓住。复汉军虽然是步兵,可也不是一匹马都没有的。
两方多少万人的大军对垒之中,就算是一方主将兵败,只要身边有忠心耿耿的卫士,想要趁乱逃走也是很容易。
而陈鸣带着北上的队伍拢共才三个有缺的步兵旅加一个骑兵团,不算后勤部队的话,战兵只还不到两万人。而复汉军几十万大军,多是如眼前这两万人一样的精锐。丢了两万人他们如何不能卷土重来?
这番对话没有旁人知道。外人只知道傅恒的地位不仅没有随着干隆的死去而跌落,永现在还更加的依赖傅恒了。这也不太出乎外人的预料,毕竟孝贤纯皇后没有儿子留下来,而傅恒的文武才能且不去说,影响力也不去说,就单纯的在‘忠诚’方面,永作为干隆定下的继承人,还是眼下干隆所存诸子中最年长的一个,他就最值得傅恒效忠。
现在满清就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刻,站在悬崖边上的满清帝国,身后依旧是万丈悬崖,为了不摔的粉身碎骨,他们内部保持统一和稳定就是最大的利益所持。永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只是他没有威严和威信,他说出的话,一些大臣未必会照着去做。
就像那舒赫德!
海兰察率三千东北八旗马兵连夜赶到通州,队伍留在原地,本人被永快马招入圆明园。
紫禁城,永在养心殿西暖阁见了风尘仆仆的海兰察。
后者两眼通红,面上一片哀容。干隆是他的大贵人啊,从干隆二十年征讨准噶尔开始,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出身一般旗人家族的海兰察走到了全天下武将最顶尖的那一撮人当中。苏北大战,海兰察一败涂地惨不忍睹,可干隆依旧给他机会。虽然海兰察也不负干隆所望的扫荡了朝鲜,重新升任正红旗蒙古都统、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可对于海兰察来说,却不会认为自己所得的荣贵是自己功劳所至,是自己应该得的。而是从骨子里,从身心里,对干隆感激涕零!
一大早,军机处在傅恒的带领下,就全班递牌子,永在养心殿西暖阁召见。特旨海兰察随班觐见。
海兰察对永并不熟悉,他还在北京当‘小透明’的时候,永还没有冒头。等永冒头了,海兰察已经忙活着对朝鲜动手了,也没机会与未来的储君交往。可是今天见到永,说真的,海兰察对之挺失望的。这永不像一个英主!
现在国家多难,人心涣散,正需要一个能用强力扭转干坤的帝王。可永呢?他的话语,他的行为,在海兰察的眼中,那就是一个‘和和气气’到‘胆小甚微’的中庸守成之君。
两刻钟不到的觐见时间,永竟然多次在说话前或者后去看向傅恒,就像一个还没有离开母亲的小兽,他怎么能带领大清战胜南方的强敌?而且让海兰察暗自忧心的是,新帝对于傅恒似乎太过新任了些。君‘弱’臣‘强’啊!
海兰察倒是不会往谋朝篡位上想。满清朝廷的态势和其权力结构,决定了傅恒篡位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信任却足够傅恒乱政了。从紫禁城里出来的海兰察,只能在内心里祈祷傅恒‘知分寸’了。
……
很快,复汉军夺下了静海,而舒赫德则挥兵进攻山东武定府。直隶总督英廉一万多人也抵到了沧州。
静海就在天津的边上,在陈鸣上辈子时是天津市的市辖区,距天津市区八十里,距北京二百五十里。
原时空上,太平军的北伐队伍也曾攻下过静海,前锋还一度抵达到天津西的杨柳青!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很清楚的知道这段史陈鸣人在静海的时候心理面还升起过一股小感叹,随后他就收到了沧州及武功受到清军进攻的消息。清军这也算玩了一把围魏救赵!
复汉军可以继续攻打天津,可是后勤线被卡着的陈鸣,真的有力量攻下天津,与水师汇合吗?
“报……”外面响起了刘武的声音。(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沽口
没人知道刘武焦急的跑进房间里后跟陈鸣说了什么,因为陈鸣在刘武附到他耳边说了第一句话以后,就大手一挥把屋里其他的人全部赶走了。
指挥部其他的人只知道陈鸣的脸色打那以后就凝重了起来,很少露出笑容;而刘武也一脸的严肃,但不少人都觉得他那张严肃的表情下隐藏的是一副笑嘿嘿的笑脸。
没人来打听这事儿,虽然他们心里都好奇死了!可好奇心害死猫!指挥部里没笨蛋。
陈鸣没有继续向天津进发,大军囤积在静海,并分出守备二师的第十三旅南下回援沧州。
很明显,陈汉这边也发生了一些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陈鸣很可能也被这个突发事件给牵制住了手脚,但这事儿又似乎不怎么严重,甚至很难说是坏事还是好事。而就在这个档口,复汉军水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到了大沽口外。
站在一艘大赶缯船的船艏上,陈岱看着远处还停留在勃勃的晨雾中的大沽口眉飞色舞。
“天津啊,过了这里,北京就触手可及。我他么真的打到这里来了……”越临近大沽口陈岱激动的越难以自持,对着大沽口方向手舞足蹈的。当初陈家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反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想到现在的一幕?想到陈家能有今天?
而陈岱的旁边站着的石信雄,眼神是看也不看一眼陈岱,表情冷漠的跟一块岩石一样。可谁要是能眼对眼的与石信雄对视上一分钟,就绝对能发现他眼底里对陈岱的鄙夷,带着丝丝’羡慕‘的’鄙夷‘。
陈岱他有什么出众的才能啊?不就是因为他是宗室,是皇族了啊!
陈汉坐了天下,陈岱他就是皇族了,就是宗室了!以陈岱的功劳,怎么着也有个伯位吧?
而石信雄自己呢?石信雄扪心自问,他能够封爵的机会真的很渺茫。而他的功劳比陈岱又小多少呢?
就石信雄随着柴大纪投降陈汉以来的这段时间比功劳,他绝对可以说比陈岱更强。但陈岱永远压他一头,有功劳的时候头一个说的名字也肯定是陈岱。他更注定有着石信雄只能在梦里梦到的爵位在手。
这就是皇族,这就是宗室啊。
数十艘战船云集大沽口。清军码头上剩余的几艘天津水师战船根本头都没有露一下,就钻进了海河了。可复汉军水师却也一百个不敢轻松大意。越到这个时候越要谨慎,谨慎谨慎再谨慎!
大沽口炮台是满清经营多年的海防重地,置于海河南北两岸,俗称“津门之屏”。明代时候,大沽口开始设防,满清时开始修炮台,布置大炮,设施不断加强。等到复汉军兴起,北京就更加重视大沽口了。至今已有大炮台(分置南北)两座、土炮台十二座、土垒十座,每一座炮台都高三丈至五丈,底座周长五十丈到六十丈,上砖下石,均用三合土、糯米汁浇灌夯筑而成,大小炮台共置大炮一百零二门,炮口对准波澜壮阔的海面。组成了大沽口炮台群,一套比较完整的海防体系已见雏形。
此外满清还连年发动青壮修筑堤墙,堤墙之外又开挖壕沟,竖立木桩。还在海口设置五道拦河铁链,配置拦江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并加强了伪装。
去年随着清军攻略朝鲜效果显现,满清财政紧张得到一定的缓解,他们又加强了大沽口翼侧的防御,在北塘地区整修了一座炮台,火炮达十四门,对北塘以北的营城亦设兵防守。同时在天津以东军粮城亦新建炮台三座,安设万斤重炮以下三十余门,加强了天津的纵深防御。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大沽口,复汉军水师首先挠头的就是拦江铁戗,以及木栅连成的巨筏,和海口的五道拦江铁索。
这个时候的复汉军水师可没有火轮船,被陈鸣即以厚望的蒸汽机现在还是只能提水,复汉军兵工这一块上现在正掀起一股研究镗床的热潮,因为这东西不仅能关系到大炮的生产,还关系到了改良蒸汽机的大奖。所以蒸汽机现在的改进工作还是卡在了气缸的问题上,火轮船这个东西依旧只存在于陈鸣对一干人的描绘之中。
而没有火轮船拉开拦江铁戗和木栅连成的巨筏,没有火轮船撞开拦江铁索的情况下,依靠现在复汉军水师的战船来攻打大沽口,陈岱还真不敢轻率决定!
这可是关键时刻,不能行错一分的关键时刻。
要是这个时候复汉军的进攻遇到挫败,清军低落的士气立刻就能高涨起来。自暗营散发干隆已死的消息以来,清军士气就低靡的厉害。干隆至今没有现行,满清虽也没有承认干隆真的死了,可大部分的军民已经相信了干隆已死的消息了。
满清的军心士气全都陷入了低谷,如果这个时候突然爆出一场他们海战胜仗,那甭管真实的战果是多少了,都必定会大肆振奋清军的士气。
现在是一个非常关键非常关键的时间点,不能出任何一步差错。复汉军不管水陆打仗都只能赢,决不能输,让清军得到一丝‘死灰复燃’的机会。这是陈鸣发下的命令!他担心有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会轻心轻敌!
“如果咱们有足够的陆战队,打大沽口,还不如打北塘。”
黄白色的大沽口军事布防图上,陈岱投下的石墨笔在上面一处空白地打出了一个小黑点。
陈岱与石信雄四眼相对,全都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们现在没那么多的陆战部队啊。就只有少少的两个营,而如果想靠两个连大炮都带不了几门的陆战营,顶着清军的炮火上岸,在清军援军的夹击下去攻取北塘,那可就是玩笑了。
所以水师部队就只能把目标盯向大沽口!
坐镇大沽口的是天津总兵鄂科恩,西林觉罗氏。满清征准噶尔的时候以三等侍卫从军,之后十余年里积功升到了甘肃提督,可鄂科恩在甘肃任上私卖军马坏了事,被夺了官职,罢回家中待命。之后陈汉兴起,鄂科恩在中原战场效力了年余,就被加了总兵衔调到了大沽口来。后来又坐上了实职天津总兵的缺儿。
作为镇守北京门户的军镇,绿营天津镇总兵马接近万人,自镇标二营而下,辖河间、大沽二协,计有四党口营,河间协左营、右营,郑家口营,景州营,大沽协前左及中左、后左、前右、中右、后右六营,葛沽营,祁口营,务关营,霸州营,武清营,静海营,旧州营,天津城守营。
陈鸣破静海的时候,静海营不战而逃。可现在鄂科恩面对着海上而来的复汉军水师,本人却就亲自坐镇大沽口。他的任务只在大沽口一线的海防上。而至于天津陆地上的防御,那哪里是他小小一个总兵可以负责的啊,新任直隶提督富僧额已经进到了天津了。鄂科恩这个正牌子的天津总兵再不需要为天津担忧了。
除了富僧额,还有富尔勒、海兰察,背后的通州更有军机处领班大臣傅恒坐镇。星光可一点都不黯然,这是整个北京城能打得出手的最强牌面。
“派人转告美人鱼号、棕熊号和轻骑兵号,让他们现在上前。告诉大卫、奥尔科特和阿克曼,我们花钱不是请他们来演戏的。”
陈岱舍不得拿自己的‘小船’去试探清军的岸防火力,那就拿队伍里的三艘洋船来做炮灰了。
反正双边签订的合同有关乎战斗方面的条例,三艘英国商船的人员死伤抚恤和船只损坏,以及劳务费,复汉军都给出的了一个让他们满意的价格。
而至于三艘英国武装商船的船长,那显然都很乐意在大沽口一展自己的身手。战争中的危险他们一点都不担心。胆小的人是成不了远洋商船上的一把手的。
大卫、奥尔科特和阿克曼在各自的船上听到相同的命令后,不约而同的高声大笑了起来,他们爱死这场战争了。因为复汉军给出的价钱,真的足够的多,在满足了英国惯例式的抚恤之余,每个死伤的水手还能给三位船长为代表的‘官方’创造不小的利润。
“唉,我亲爱的船员们,动起来,大家伙儿都动起来。让我们用炮弹去问候岸上的鞑靼人。让他们好好享受一下大不列颠的热情。”
美人鱼号的船长,大卫那一头金色的头发在暖暖的阳光照射下显得特别的油亮。他鼻子通红,脸庞也微微发红,金银币的气息已经被他深深地扑捉到了。马上那些可爱的小精灵就会跳到他的手中来了。
虽然他们现在的作为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的雇佣兵!
可谁管这个呢?银子、金子,这些小可爱们,还有东方帝国官方的友谊,这才是最重要的。
海河口的左右两岸,两个五丈高的主炮台上兵丁密布,旌旗招展。尤其是南炮台,鄂科恩亲自坐镇,高高的总兵大旗竖立在炮台的顶端。
阳光将晨雾彻底驱散,海面上波光鳞鳞,一支支海鸥从低空掠过,远处可望见迎风破浪随波起伏的点点白帆,影影绰绰。
“镇台!陈逆派来了三艘洋船。”
警钟已经在南炮台上敲响,鄂科恩也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