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都给我用心了,太子殿下马上就要到江南了。咱们厂造的船,太子殿下一定是要过目的。”

    “四月份的时候,主体要彻底完成;五月份的时候,装饰要结束,然后就是下水试航。”六月份之前,这艘五桅大船要彻底经受检验,因为这五桅大船是要在武昌接陈惠的。这是献礼!不容有误。

    “这要这艘船顺利交工了,你们每人嘉奖三个月的工钱。”(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 不学而有术【第一更】

    【今天三更,感谢大伙儿的月票】

    就在陈鸣沿着汉江到武汉,沿着长江到九江的时候,南国的广袤大地上,亿万农人已经开始辛勤的忙碌起了春种。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不比在武汉的走马观花,陈鸣对于武汉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对九江却相当的生疏。

    鄱阳湖湖滨平原上,广袤的水田已经蓄上了水,刚刚被农民插种在水田中的禾苗像一株株挺直的士兵,接受着陈鸣的检阅。

    这个时代还没有抛秧这个技术,脸朝黄土背朝天是很累人的,一排禾栽下来,再强健的人也会顾不了泥水,直接坐在田垄上歇息。“殿下,禾苗要栽得正才能更容易活,还长得快。而禾要正,就需要有一定的深度。”九江知府萧楼是亲自试过插秧的辛苦的,所以他现在对于农院在鄱阳湖边的试验田是关注的很。

    作为一个穿越者,陈鸣再北方人,也知道水稻种植是抛秧而不是插秧的。

    前者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现代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最早的时候陈鸣还特意在网上搜过一些资料,因为他不敢相信,抛出去的禾苗颠三倒四的,怎么就慢慢的直立起来了呢?当时的陈鸣还不知道抛秧的禾苗下面是带着土块的,就像鸡毛毽子一样,他还以为是纯粹的禾苗,想着那样轻的禾苗撒出去还不给全漂水上啊?

    很不理解的陈鸣特意去网上查了查,也幸亏有这么一着故事,他现在才能记忆清晰。按图施工的捣腾出了农业以及试验田这回事。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苗暂且不说,陈鸣也不清楚那具体的是什么玩意儿,可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这也大大节省了农民的劳动量啊,直接促进了农业发展。

    陈汉去年组建起来的农院,在湖广、江西、岭南、江南多地设立了多处分院,圈起来一个个的小庄子,分别实验抛秧技术。萧楼就是亲眼见到了抛秧的快捷省劲儿,才对农院虎视眈眈的。

    经过去年的实验,抛秧技术农院有了一定积累,但还不够。

    水稻种植方式的改进不是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能完全囊括的,那还需要经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如此才能得出预防的方法和手段。

    去年长沙农院试验田刚刚抛秧完,天降大雨,而大雨后的田野,是水的世界,那抛在田里的秧苗,伏在水面上的多,还依旧挺立的少。而且从大部分田里抛了秧的情况来看,春插的时间要比原先提前一些日子……

    反正没个三五年时间的积累,陈鸣是不会放手这项技术正式流传的。

    因为这关系到粮食生产,影响力极端巨大,他宁愿缓而平,不要快而疾。任何一种新的种植方式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实验才能让人信服的。

    抛秧是不会有深度的,但禾苗长得也不错。老话说禾苗栽得正就长得好,看似有理,但事实上又不是这样。抛秧,禾苗既没有深度,也谈不上正,但产量却不会低。

    萧楼还是第一个明确向陈鸣提议,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大规模的进行抛秧种植实验的官员,被陈鸣一口否决后,萧楼也不觉得丢脸、难堪,而是继续带着陈鸣走了基础军功田庄,最后又向陈鸣提出九江想自己搞几个罐头厂、五金厂、农机厂等等,然后这些厂子生产的产品可以加入百货商店的供货体系当中。

    “为什么这么想?”

    “殿下。百货商店这块牌子虽然刚立起来两年,但它已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任何一家百货商店每日的销售额都是一个大大的数字。而且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下官这也是急民人之所求。”一句很直白的大实话,萧楼还有那些前来联系他的九江富户们,就是看着眼红,想插进去一脚。

    “货品质量方面,价格方面,绝对不会有问题。只要殿下允上一声,不出两个月……”

    萧楼接下的话被陈鸣一个挥手停住了,要不是陈鸣脸上还挂着笑,萧楼的心还真要一紧。可就算陈鸣脸上挂着笑,被陈鸣目光打量着的萧楼,也感觉头皮一阵阵发紧。

    “办厂子可以。但本督是不会发那样的话的。”百货商店牌子立了起来,销售额持续增高,只后勤部纳入供需体系里的那些商家产量是逐渐供应不上的,所以今年又加入了工商署负责的一部分商户,但供不应求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今年下半年后勤部联合工商署,会召开一次百商大会。其中之一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扩大百货公司的货源问题。一些供需渠道会下放到地方,在货品质量与价格双双达标的情况下,一些货物会就近取源。”

    “你们九江要真有信心,那就把厂子办起来吧。等到时候了,靠自己的质量和价格去夺食。不能总想着走后门啊……”

    陈鸣对于百货公司供不应求一事是极为高兴的。这代表着民生的恢复啊。

    后者小到篦子、梳子,大到绫罗绸缎,金银器物,名为百货,物品种类可远不止百样。

    货品质量有严格把关,价格走‘薄利多销’,起初只是陈鸣的一次脑洞大开,算是后勤部给军需供需体系里的大小商家们的一次福利,可后来这福利却是越做越大。

    以武汉赵家为例,一开始他们奔的只是军装被服,外加上一部分军用干粮订单。可现在百货公司的收益已经丁点不比军方订单所生利益来的小了。从麻布、粗布,到绫罗绸缎,百货公司的销售量远远比赵家自己的绸缎铺要高。接下来,赵家还准备上成衣呢!

    而当初被复汉军狠狠削了一顿的武汉周家,短短两年里就恢复了大半元气。他们自己的粮油铺都要关门干净了,却每月都在加大自家名下水力磨坊的数量,大批的米面食油被他们源源不断地送到百货商店。

    不知不觉的,周家已经从产销一体,变成了眼下的近乎只产不销了。

    随着商业的繁荣,金圆券就越来越频繁的被这些大商人所接受,后又因为金圆券是不标记,毁了就真的毁了,很多高额交易的商贾为了保险起见,就开始谋求在他们的眼中与银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支票了。

    中华银行、商贸银行开示的支票,有着陈汉朝廷给他们背书,可信度是大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大额贸易频生的各大贸易口岸,如英法的东印度公司,都已经在商贸银行开办的贵宾账户。

    “纸币,发行纸币。”

    财政问题压力山大的时候,陈惠就曾这样对陈鸣说过。他从陈鸣和罗东尼两个渠道了解到了什么叫纸币,陈惠看来,“金圆券与纸币有何区别?如果担心流通问题,完全可以绑上百货商店……”

    ……

    萧楼跟船随行一直到彭泽,后者是整个九江范围内,经济民生最垫底的一个县。

    没办法,谁让彭泽山多地少,人多地少呢。即使他们靠着长江水道。

    “彭泽全县两万四千户,接近十四万人,这个数字比起德化【府城】要少的很多很多。”萧楼张嘴说出了两个数字,陈鸣竖起耳朵听着,十四万人,这何止比起德化少啊。比起当初的鲁山也没啥优势啊。“因为整个彭泽只有二十四万亩农田。其中三万五千亩还是旱地。”

    “也就是说平均起来每人两亩地都不够的喽?”

    萧楼没有回答,而是说道:“彭泽从前年到今年,光从军入伍的青壮就有四千人。十七八、九的年轻人几乎是走光了。”民生也就可见一番,虽然彭泽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

    “再说,就算百姓人均两亩地,纳粮之后,生老病死都要靠这两亩地,也绝对不现实。”

    “下官听说,今年湖北大治铁矿还有安徽一个叫马鞍山的地方,都要大规模开采。又因为劳改营数量不足,需要招募大量的人工。下官恳求殿下,让两地矿场分出一些指标来彭泽。”彭泽倒是走了不少小年轻,可二十来岁三十岁的壮劳力还有不少。

    “那可是矿山,开矿挖矿是会要人命的,有了死伤,你就不怕自己被埋怨?”劳改营已经不够使了,再要大规模的开发矿产,就必须用招工了,这对于复汉军又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可是钢铁这玩意儿,你不发展又不行。

    甭管是军功田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农闲时多,农忙时少。想要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在未来工业时代冲击的大潮中,早日走出农田,就必须让老百姓们干活挣钱,让他们真真切切的赚到钱。

    这种事儿不能靠老百姓的自发,天知道有几个人愿意忙活,那未免太浪费劳动力了。而且你也不知道老百姓们会去干什么啊?

    这就只能由政府隐秘的引导。

    用陈鸣的视角看,最简单的法子就是政府和民间都开办很多工厂作坊,也不需要太专业的技能,再一个就是扩大技校的福改变,让老百姓们在农闲之余通过劳动来挣到真金白银。可这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中国的财富隐藏在民间,民间的资本不运动起来,只靠政府,只靠现在的陈汉,那是扯淡。

    陈汉现在是个大大的集群,不再是小块弹丸之地,干什么事情都要从整体考虑,不能头疼了医头,脚痛了医脚。

    整个南方虽然是中国的精华之地,但是如彭泽这样的地方肯定还有很多。况且彭泽这里已经够幸运的了,他们临着长江,有水运之利。当年兔子们早期的根据地,那才叫一个穷呢。

    陈鸣应允了萧楼的请求,虽然离开彭泽的时候他心情有点小沉重,但萧楼这个名字是深深地记在他脑子里了。

    “如果我们发行纸币,朝廷或许可以再设立一个百货商店。”

    “要求在这个百货商店里购买货物的‘钱’,不能是金银铜子,只能是纸币。”

    “这种纸币可以用金银去兑换,也可以到公立的厂子里做工。”

    “商店里的货物要比外面的价格便宜一些,要防止有人投机倒把。所以除了纸币外还要有发票,像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糖票、烟票、铁票等等,配量的发放给工人。”陈鸣脑洞大开。

    “劳动才有发票。后勤部还有工商署体系中的一些商家,也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发票数,但这些发票一定要发到工人的手中。”

    “虽然不见得短期里就会见效,但是长期来看,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引导效果的。百姓们为了购买生活用品,铁器,就必须弄到纸币和发票。既然能靠劳动赚取纸币,百姓们自然不肯用真金白银来换纸币。加上他们需要的东西很多,慢慢的这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不,不用百货商店的名,这次叫供销社,只要咱们能把牢发票,倒也不怕有人投机倒把。”

    陈鸣脑洞再度大开了一回。从澎湖离开后,他脑子里不停地转悠着办厂没钱,没钱办厂这个问题,进而就想到了如果扩大财政,如何减轻财政负担,现在这脑洞一开,果然有招了,抄袭一下当年的兔子,再改一改。“你们都好好地想一想,还有没有漏洞。”

    “如果此事能先在政府体系,在官吏的薪俸上着手,还有公立工厂展开,再一步步往地方推展,到明年的时候财政负担必会再度减轻一部分……”也不是要给所有的公职人员薪俸发纸币,而是任他们自己决定。但总会有一部分薪俸从银子变成纸币的。

    汪辉祖、熊炳章等人面面相觑,就连过年时才到陈鸣跟前报到的赵翼,嗯,就是那个‘江山代人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赵翼。此人在广西为官,之前还在云南参予过缅甸之役的军机军务,可广西清军被第一师摧枯拉朽的打的稀里哗啦,赵翼于南宁被俘,被庞振坤说服投效了复汉军。先是于岭南留守府任职,归入后勤物资转运这一块,做的很出色。被岭南留守和庞振坤两方共同保举,陈鸣见是个名人,而且之前的简还有投降后的工作能力,都十分的出色,就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大都督府。

    赵翼现在也十分吃惊。陈鸣这明显是一拍大腿想出来的法啊,从九江这还没到安庆呢,可大致一瞧,竟甚是严谨。而其可能造成的效果,即使不如人意,也不会有害天下。

    “这世上真有不学有术之人吗?”赵翼内心里惊诧的很。

    在没有近距离接触陈鸣的时候,赵翼对陈鸣是有很大的质疑的。陈汉短短几年内因为他而崛起,那些荣耀和光环真的是他自己得来的吗?而不是夺手下大将的功勋。

    毕竟陈鸣只是一个刚刚二十的小年轻,之前连个秀才都不是。赵翼进入大都督府后,也仔细的观察过陈鸣,这似乎并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啊。跟朱洪武是完全的两码事。

    事实上赵翼还不知道八十年后的杨东王呢。土生土长的杨秀清那才叫真正的‘不学而有术’呢。

    现在陈鸣则是一个纯粹的假货,他的壳子没有换,但他的内核早更新换代了。前世信息时代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当初一边度娘一边论坛灌水的经,现在很多的见闻都能转为‘奇思妙想’,和他的‘高瞻远瞩’。

    就比如眼下的这一套,这不是陈鸣脑瓜多么聪明,恰恰相反,这正是陈鸣是一个平常人的最好证明。很多事情他到现在还不能完全的将前世的见闻、知识与眼下的时局、政局完全的联系到一块……(未完待续。。)

第四百十一章 要的是狗,不是人【第二更】

    朝鲜忠清道,洪州城外。

    就在陈鸣大开脑洞的时候,济州岛的复汉军汇同五支朝鲜义军,共一万多人浮海从济州岛跨越半个朝鲜忠清道就在朝鲜京畿道的下方突然出现在了洪州清军与朝鲜降兵的面前。

    后者人数也只有一万出头,但清军只有少少的两千人。

    随着复汉军去年在辽南的登陆,后院起火的清军急忙抽调精锐回到盛京,但是他们面对复汉军防御根本无力形成强大威胁。尤其是满清的天津水师,在与复汉军水师在大长山岛一战之后,大败而输。超过一半的主力战船被战船相对趋于劣势的复汉军水师,用火箭弹集火点亮。

    大败而逃的清军水师连天津老巢都不敢待,先退鸭绿江,然后又退到了江华岛。

    所以复汉军联手朝鲜义军,一万多陆勇,大小二百艘船只有相当一部分是运输船,浮海杀到忠清道,而毫无障碍,就显得自自然然了。

    清军的精锐已经回调,剩下的多是打东北征召的旗丁,虽然总兵力不降反升,但整体战力绝对是下降了。然后就是大批的附庸军了,也就是朝鲜降兵。这些人跟了满清之后,小日子过得可比原先要舒坦多了。而朝鲜义兵又实在太烂,竟然连这些朝鲜降兵都干不过。

    满清在结束了最早时候的一批烧杀掳掠之后,随后对朝鲜民间的压迫就缓和了不少。但据朝鲜内线的回禀,现在的东北境内,至少有五十万朝鲜人成了给满清种粮食的奴隶。

    去年冬天的时候,就有一批粮食从关外运到北京,虽然数量只有少少的二十万担。

    而今年如果让满清继续掳掠朝鲜民众进东北耕种,呵呵,那结果可就了不得了。

    所以早在年前,大都督府就制定了朝鲜沿线的游击计划,不仅是南北朝鲜,必要时候复汉军水师的陆战部队,还会从辽东沿海直线向北,不求能打到盛京,可把凤凰城、岫岩厅,乃至锦州府一带扫荡扫荡还是能做得到的。

    复汉军居于海上,在辽东除了宁海,其他的地方根本不落脚,满清在东北的力量几经抽调后又能集结来多少兵力?能够沿着千里海岸周密部署?这根本不可能。

    就比如现在,忠清道的洪州,这可是南朝鲜的农业重地,却只有区区两千清兵。在洪州不远处的清州【忠清的清】,更是只有少少的千把人清兵,余下的全是朝鲜降兵。清军也知道复汉军对于沿海地区的威胁,所以身处近海的洪州驻军反而比地位更重要的清州的驻军要强许多。

    邓云带领的陆战部队有一个团的兵力,只是出了原先的老陆战营外,其他的部队都是新兵。这是复汉军迅速组建起来的陆战部队,一改当初精中选优的做法,大肆的招收沿海渔民,所以各部的陆战营多数已经扩充为陆战团了,但战斗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巨大加强。复汉军伴着上万乱糟糟的朝鲜义军,用了两天的时间奔到了洪州城外。而在当地统治根基极为不稳的清军,似乎这个时候才发现复汉军和朝鲜义军。

    复汉军、朝鲜义军大刺刺的杀到城外二三十里,里面的清军也没有蹲守在城中死憋着不出。

    朝鲜一百多年不闻战事,洪州城本身就破破烂烂的,去年清军杀来,一场攻杀,更打的洪州城头都秃了。这样的城池纯粹就是样子货。如果清军待在城中,复汉军大炮把四门一封锁,炮弹轰轰的将不大的洪州城洗上一遍,他们也就完蛋了。

    负责守卫洪州的清将名字叫舒克,他没有跟复汉军大部队交过手,可他爹他哥都死在了复汉军手中,对于复汉军的作战模式了解甚透,因为要报仇么。不了解敌人怎么能行。

    舒克知道复汉军作战火力凶勐,即使眼下的部队只是他们跟朝鲜废柴的合军,他也不敢掉以轻心。一接到急报,就抢先一步把队伍拉出城外头,修筑了营垒,以待敌军。

    清军的营垒在距离洪州城三四里远的位置,邓云用望远镜大致观察了一下城外正在扎营的清军队伍,由于距离过远,看的不是很清楚。但看他们整个营地虽然闹哄哄的,却还有秩序,看得出来那统军的清将还是具有一定军事素养。与在全罗道碰到的朝鲜军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清军现在已经放弃了全罗道了,他们的兵力不足。就放纵朝鲜降兵与沿海地区接受复汉军接济的朝鲜义军反复绞杀、交手,而清军兵力不足,复汉军的兵力更少。

    陈岱、石信雄所部的正规陆战部队,就邓云一部,满打满算两千人。除外的水师水兵,他们可不是西方海军船上的陆战队,要是上了岸上,不比盗匪强多少了。

    “还算有点成色,这两年又见了血,行事还颇有些章法。比那些棒子废柴强多了。”邓云的职务只是一个团正,其他五路朝鲜义军不提他们现在自诩的将军、大将、啥啥牧等等,只说他们之前的名号,以金基大而论,那可是朝鲜禁军龙虎营大将。而另一个洪尚英是当初跟金基大一块负责江华岛守卫事宜的扈卫厅督提调洪。其他三路,一路兵马节度使,一路水师万户,还有一个是朝鲜户曹【户部】的参议,都是一二三品大员,一个个牛逼哄哄的。可他们现在都要听邓云小小一个团正的指挥,还毫无置疑。实事比人强啊!

    “我怎么觉得……,这清军扎营比咱们还有章法啊。”两军营地之间相距有七八里地,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上还有一座砖木桥。这条小河比起来更靠近复汉军这里,营地距离河流只有两里地不到。

    两边谁也没有派兵试探,因为天色已经临近黄昏。

    两边都在等待着明天决战的时候。

    邓云此时对外头那些清军的战斗力有些估摸不准,根据前几天朝鲜内线传回来的情报显示,洪州清军两千步骑,其中马队有四五百人,朝鲜棒子给出的答案是骑射犀利,悍而无畏。当初两军洪州攻杀的时候,一支四五千人的义军被这支清军骑兵直接撞散,然后这支清军马队又旋即击败了另一支三千多人的朝鲜军。杀敌近千,自我则死伤寥寥。被朝鲜棒子敬畏不已!

    而另外一千多清军,这些人里有满有汉,或者说有旗有汉。后者就是百年来偷偷跑到东北讨生活,然后一点点扎下根的汉人。‘闯关东’固然是在晚清朝正式拉开的大幕,但并不意味之前二百年里山东河北的汉民都没越边的。

    满清入关后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东北“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而满清倾族入关,也使得关东人口剧减,满清遂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关东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东北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至康熙中期始竣工。

    满清进攻朝鲜时候,在东北本地征召的兵勇,最初时候几乎全部都是旗丁,可在复汉军登陆辽南后,大批的清军精锐回归,填补进来的人马就是汉旗交杂了。或许过不多久,这些人会给纳入汉军旗,亦或是包衣旗。

    只是这些人相对朝鲜降兵,装备堪称精良。不管是老式的皮甲,亦或是在朝鲜自行打造的少量铁甲,还是战场上缴获的朝鲜棉甲,基本上都一人一件。以他们两千步骑的实力,外带那么多朝鲜降兵,复汉军不插手的话,他们确实是有能力镇压洪州的。

    第二天一大早,两边大军都是草草吃完了饭,到营外列队。几乎是一夜没睡的数百朝鲜义兵拖着长长的木排放到小河上,转眼就在河面上铺起了上百米的通道。

    朝鲜境内的清军都是很傲横的,就像当年刚入关时候的满清八旗军,几十人就看对着千人的朝鲜义军数人头。不过今天却有些不同,营地内再没了以往碾压朝鲜义军时的那种轻松的气氛,朝鲜降兵也不是没耳朵的人,尤其是一些领兵的军官,消息也很是灵通。今天来到洪州的可不止朝鲜义军,还有一波复汉军。这些人就是满清最精锐的新军也不敢轻易言胜,比最精锐的朝鲜义军还难打十倍、百倍。

    这打头阵的‘清军’当然不会是正牌子清军,而是投降的朝鲜降兵。但是朝鲜降兵也是有内外远近之分的,对于舒克来说,自然是那些已经剃了辫子的朝鲜降兵更亲近,而那些还留着发的朝鲜降兵,就是打先头的炮灰了。

    满清在朝鲜已经颁布了剃发令,可能也是知道自己实力不足,没有像当年入关后的多尔衮那般态度强硬,而是学了复汉军一招不剃发易服的收之重税。

    闵宏镐为首的一波朝鲜辫子军官,用得意又复杂的目光看向那些还没有剃发的朝鲜降兵,胸中涌起了一股想哭的快感。让你丫的不剃发?让你孙子的不听话?还他娘的用蔑视的眼神看我们的辫子。哼,今天就要让你们知道要怎么学乖乖!

    邓云看着清军的步阵,嘴角翘起一抹讽刺的笑。

    果然是拿没剃发的朝鲜降兵当炮灰,稍后是剃发了的朝鲜降兵,然后才是正牌清军。

    “哔哔……”

    哨子尖锐的声音响起来,邓云将手一挥。两个营的复汉军陆战部队率先出击。他们脚步稳妥的通过河面上的桥梁和木排走上对岸,他们身后是随军跟行的臼炮部队。

    朝鲜的路比满清更差劲,岸上又搜罗不来大型牲畜,牛马驴骡都给满清拉走了,复汉军的大炮都留在了战船上,随军行动的只有些许中小型臼炮,还有早就被复汉军废弃的两斤炮。

    这是复汉军在济州岛开炉铸造的。因为朝鲜的道路太不便于重炮行进了,不要说十斤炮、十二斤炮,就是五斤炮都难以行动。三斤炮也走不远,只有更小的两斤炮了。

    作为曾经的朝鲜将领,朴积善当初还嘲笑过满清,并赞叹过复汉军的强大。可他没有相当,今天这份强大却要由他自己来亲自品尝。

    复汉军介入朝鲜战事也一年多时间了,水师无敌,成为了朝鲜上下对复汉军的公认。而复汉军的陆路部队,人数是少然枪炮犀利,果毅敢战,那也是赫赫有名的。当初江华岛一战,邓云带领着陆战营生生的救回了一部分朝鲜禁军,更救回了朝鲜的世孙嫔。

    眼下这一关苦矣,搞不好,今天自己手头这两千人都可能被消耗一空。

    乱世之中,有兵才有一切。没兵,那就是待宰猪羊。

    朴积善深刻明白这一点,乱世中军队就是自己的本钱,丢了军队他就屁也不是。但他没办法抗拒这一切,舒克带领的步骑军就在身后,自己只要胆敢抗命,怕立刻就会被满清的铁骑碾成粉末。而且离开了满清,自己还能回到朝鲜义军当中吗?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经是百年身。

    不过没时间给他进一步思考了。对面的复汉军已经列完了阵,并且一部分火炮已越过桥梁。两个整齐的阵列在慢慢移动着,而比复汉军早出来的自己这一方目前还在乱哄哄地列阵。

    可是,朴积善就在以为自己第一仗就要受蹂躏的时候,复汉军镇后突然响起了莎莎的密集脚步声,大批的朝鲜义军从小河上走过,五支朝鲜义军中最受复汉军‘提携’的金基大,带领所部两千人直接从两个营的复汉军阵列间穿过。

    朴积善的第一阵不是复汉军,而是金基大。就像清军一样,复汉军的第一任务也是压阵。

    四门两斤炮被金基大军推到了他部前列,“轰轰轰……”爆炸声响起。

    陆战部队在朝鲜与清军的几次作战当中,炮兵一直都是战争的主角。朝鲜义军也有样学样,甭管他们手中的火炮与复汉军相比有多么遥远的差距。

    但是这样的火力用到朝鲜降兵身上,那已经是够了。

    清军才不会把珍贵的炮火力量用在废柴一样的朝鲜降兵身上。而他们自身的战斗意志是那般的薄弱。

    两斤炮的极限射程只有四五百米,朴积善手下一片惊唿之声,不是因为四颗炮弹已经打到他们阵列中了,而是被炮声吓得了。他们的阵型明显有些混乱,不过在军官们的强力压制下总算还大体维持了下来。

    身后的鼓声依旧在响着,朴积善军只能继续向前。

    在两军距离拉近到百丈的时候,四门两斤炮再度开火。四颗铁蛋一枚直接打偏了,一枚从朝鲜降兵的头顶越过去,但另外两枚全都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