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闲王-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姐夫言重了,我只是动动嘴皮子,真正办事的还是大姐和大姐夫你们两个,所以最大的功劳还是你们,另外这次小弟前来接管海贸之事,还需要大姐和姐夫的鼎力相助啊!”赵颜这时也很是谦虚的道。
赵颜与王师约互相吹捧了几句,接下来赵颜又询问了一些与海贸有关的事宜,比如大宋主要的输出与进口的货物,说起来大宋主要是输出一些农业与手工业的产品,比如丝绸、瓷器、茶叶、麻布、金银器皿、金属制品、钱币等,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现在的大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所以大宋的各种货物在海外都是抢手货,根本不愁销路。
至于大宋进口的货物就比较单一了,全都是各种珍宝、香料、药材、毛织品、棉织品等,几乎清一色的奢侈品,也许有人会奇怪,棉织品为什么是奢侈品,其实在元朝之前,中原地区几乎不产棉布,少量的棉布被称为白叠布,虽然质量比不上后世的棉布,但价格却可以和丝绸相比。
除了进出口的货物外,赵颜还关心的询问了关于海船的大小、速度、航程等问题,另外还有与海贸相关的一些事情,这些都是他需要提前搞清楚的,而眼前的陈国公主夫妇刚好是这方面的行家,因此赵颜也是虚心的求教,甚至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几乎每天都在向对方请教与海贸有关的事情,必要时还会记下笔记。
就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赵颜觉得自己总算对海贸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了解,接下来他终于开始接管大宋海贸业另外一个重要的机构,那就是大宋的广州市舶司。(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三章 接管市舶司
市舶司起源于唐朝,刚开始并没有固定的机构,只是设立了一个市舶使的职位,一般由宦官担任,直到后来才慢慢的发展成为市舶司,到了宋朝时,大宋沿海的广州、杭州、泉州、明州等地都设立了市舶司,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杭州与泉州等地的市舶司又一度废止,现在只剩下广州的市舶司还在运行,这也是海贸行设立在广州的原因之一。
市舶司的功能相当于后世的海关,负责发放公凭点检货物,另外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收税,据赵颜所知,广州市舶司每年都能为朝廷提供四十万贯以上的税收,可谓是功劳巨大,但可能是因为中原王朝对海洋的不重视,使得市舶司的管理十分不规范,市舶司虽然是个独立的机构,但市舶使的职位一般都由地方官兼任,朝廷只派一个宦官前去管理具体的事务,这也正是现在广州市舶司的现状。
蔡京身为广州知州,自然也就兼任着市舶使一职,虽然他这个市舶使并不怎么具体管事,但是市舶司可是个富得流油的衙门,按照朝廷的规定,蔡京每年都可以从市舶司中分得一份俸银,这是他的合法收入,相当于后世的年终奖,一般市舶司上缴的税金越多,他拿到的俸银也就更是丰厚,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想要让他乖乖的交出市舶使的职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赵颜手中有赵顼的圣旨。
不过蔡京却有把柄在赵颜手中,所以就算他再怎么不舍得那份俸银,最后还是只能乖乖的把市舶使的职位交出来。赵颜从蔡京那里拿到市舶使的官印,立刻带着曹嵩来到市舶司的驻地,其实市舶司与海贸行一样都在广州港附近,是一片并不是特别高大的青砖黑瓦建筑。看起来并不是特别显眼,若不是门前写着市舶司的名字,恐怕赵颜还会以为自己来错地方了。
当下赵颜与曹嵩带着人迈步走向市舶司的大门,门前的两个衙役不认识他们,当下刚想拦着,旁边的侍卫立刻上前表明身份。结果把两个衙役吓的急忙后退行礼,等到赵颜他们走进去时才敢直起腰来。
赵颜这次来市舶司是突然袭击,甚至他今天早上才刚刚向蔡京要回市舶使的官印,然后立刻就带着人来了,事先根本没有通知任何人,因此市舶司中的官员也没有任何准备,特别是负责具体事务的那位宦官刘宪,同样也是被赵颜打了个措手不及,当得知越王赵颜竟然来到市舶司时。这才慌慌张张的跑出来迎接。
“奴婢刘宪参见越王殿下!”刘宪小跑着来到赵颜面前,然后“扑通”一声跪下道,宦官是皇家的家奴,他们在外面可能威风八面,但是在赵颜这种皇家直系血亲面前,只能以奴仆自称,而且行礼也不能有任何的含糊,否则就可能有杀身之祸。
“免礼!”赵颜以前对太监还有些偏见。不过自从见识了那位舍身保住地瓜苗的崔内侍后,再加上后来他与黄五德交好。因此对太监再也没有什么偏见,虽然他知道太监中有许多败类,但也不能完全说太监都不是好人。
“多谢越王!”刘宪当下再次行了一礼,然后这才站起来束手站在一边,这时市舶司的其它官员这才赶来向赵颜见礼,不过他们却不必像刘宪那样行大礼。估计这也是太监受人歧视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的确不怎么高。
当下赵颜等人被刘宪迎进客厅中,还没等对方询问赵颜的来意,赵颜就已经把市舶使的官印拿出来,然后正式宣布道:“本王受陛下之命前来接管海贸。市舶司身为朝廷掌管大宋对外贸易的机构,现在正式被本王接管!”
赵颜说到这里时,转身把市舶使的官印交给身边的曹嵩道:“从今天起,驸马曹嵩正式接管市舶使一职,日后尔等定当倾力协助黄市舶使,万万不可懈怠!”
赵颜接管海贸这么大的事情,市舶司的人自然也都听说了,而且他们也知道市舶司肯定会被赵颜接手,现在看到赵颜如此轻松的拿到市舶使的官印,而且还宣布由大名鼎鼎的曹嵩接任市舶使,因此一个个也都表现的十分平静,当下躬身接受了赵颜的这个任命,至于那个宦官刘宪更是一句话也没敢多说,以赵颜的身份,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的生死,所以他是最不可能违背赵颜命令的人。
曹嵩事先早就与赵颜商量过了,他以前干的是银行,每天都是与钱和各种贵重物品打交道,而市舶司这边也差不多,除了钱就是各种货物,另外还有复杂的税率计算,这些都是曹嵩拿手好戏,所以他接任这个市舶使再合适不过。
当下曹嵩接过官印,然后站出来说了几句,无非也就晃新官上任的那一套,根本没有什么新意。说起来赵颜接管大宋海贸,赵顼给他的权力也很大,比如像眼前这样可以擅自任命官员,当然这样的官员必须与海贸有关,然后上报朝廷,若是朝廷认为不合适,完全可以拒绝赵颜的任命。
接下来赵颜让刘宪帮着自己和曹嵩介绍一下市舶司,毕竟他和曹嵩事先虽然了解了一下市舶司,但对于市舶司内部的具体事务还不是很清楚,这些都是日后曹嵩的主要工作,所以现在自然要先了解一番。
刘宪自然也知道,曹嵩接任市舶使的官职后,肯定不会像以前的知州那样只挂个名,而是将实际掌管市舶司,到时他手中的权力也将会转移到曹嵩手中,他最多也只剩下一个监督之权,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只不过赵颜与曹嵩的身份却让他不敢有任何怨言,甚至还要陪笑着帮忙介绍市舶司的职责。
说起来市舶司的职能十分复杂,主要是根据商人所申报的货物﹑船上人员及要去的地点,发给公凭,即出海许可证﹔派人上船“点检”,防止夹带兵器、铜钱、女口、逃亡军人等﹔“阅实”回港船舶﹔对进出口的货物实行抽分制度,即将货物分成粗细两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这实际上是一种实物形式的市舶税﹔所抽货物要解赴都城﹔按规定价格收买船舶运来的某些货物﹔经过抽分、抽解、博买后所剩的货物仍要按市舶司的标准,发给公凭,才许运销他处;主持祈风祭海等。
对于上面的这些规定,有些在赵颜看来十分不合理,比如市舶司其实并不直接对货物收税,而是直接从货物中抽取一定的比例,也就是实物税,另外这些实物税还不能随便动,而是要送到东京去,另外还有一些从海外运来的货物不允许私人购买,而是必须由市舶司出钱买下,并且由官府专营,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垄断。
看到这些不合理的规定,赵颜也是眉头一皱,不过他也知道,这些规定虽然看似不合理,但可能是在制定之时,都有着各自的原因,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才显得不合时宜,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施行,每条规定后面都蕴含着庞大的利益链,绝对不是他一两句话就可以改变的,不过这也正是他接管海贸的原因,第一步就是要把大宋海贸的内部整理一遍,只有自身强大了,才有向外扩张的动力。
曹嵩有管理银行的经验,市舶司的事务虽然繁杂,但是与全国有上百家分行的大宋银行相比,却还只是小儿科,所以曹嵩很快就搞明白了市舶司的职能,然后开始把自己带来的人手安插进市舶司,毕竟他这个市舶使是空降来的,想要让市舶司的老人听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还不如直接把自己的人安插进来,这些人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助手,有些还是他在银行时的下属,可以说个个都是人精,这也让曹嵩接管市舶司变得容易许多。
不过就算曹嵩在市舶司安插了人手,短时间内想要把市舶司整顿一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好赵颜也没打算在短时间内让市舶司大变样,事实上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事情就是参观大宋的造船厂。
海贸肯定离不开海船,所以造船技术也直接影响到大宋的海贸规模,在前世时,赵颜就从历史书上看到大宋的造船业十分先进,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指南针开始大量的运用,这也使得大宋的海船航程也更加的广阔,在海上的安全也更加有保障。
不过上面这些只是赵颜前世时在书上看到的,具体是什么情况他也不敢保证。广州是大宋沿海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港口中的造船厂不但多,而且技艺精湛,代表着大宋最高的造船技术,所以赵颜来到广州接管了市舶司后,第二件事就是亲自去看一看大宋的造船厂,当然若是有必要的话,赵颜也希望自己从后世带来的学识可以帮助大宋改进一下海船的设计。(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四章 造船业
大宋的造船业十分发达,广州做为大宋最大的港口之一,港口附近更是有不少规模宏大的造船厂,不过和大宋的其它行业一样,这些大造船厂一般都是朝廷开办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国营的,至于私人的造船厂也有,不过规模自然无法与国营的相比,有些私人造船厂因为规模太小,根本无法造船,只能对船进行一些修补和维护。
赵颜想要参观造船厂,自然要去最大的国营造船厂,而且这样也最方便,事实上广州的国营造船厂一共有三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名叫南沙造船厂,就位于广州港内部的南沙港旁边,其实广州港只是一个统称,它是由内部多个港口组成的,南沙港就是其中最繁华的一个。
南沙造船厂就在南沙港的东侧,是一座占地面积颇大的造船厂,赵颜在蔡京的陪同下来到这里,说起来蔡京被赵颜捏住了把柄,赵颜随时都可以让他灰溜溜的滚出广州城,他对此也知道的十分清楚,不过他本来就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现在看到赵颜势大,京城的新党根本帮不上他,所以他干脆向赵颜这边倒来,无论赵颜让他做什么他都很配合。
对于蔡京的主动投靠,赵颜还没想好是否要接纳他,毕竟这个人可是历史上的第一奸相,他实在没有什么信心可以驾驭这样的手下,不过现在蔡京是广州知州,有了他的协助,赵颜接管海贸就方便多了,这也是当初赵颜留下他的原因,毕竟就算是他把蔡京赶出广州,但是以现在朝廷完全被新党把持的情况,王安石肯定会再派一员新党中的大将前来广州任职。万一对方是个硬骨头,并且不配合他的话,只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
“殿下请看,这里就是南沙造船厂,说起来这个造船厂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唐中期时。这里已经有了一座造船厂,后来虽然几次毁于战火,但每次都能得到重建,现在咱们看到的这座造船厂还是太祖立国之后,亲自下旨重建的,并且赐名为南沙造船厂,门上的这块匾额就是当初太祖赏赐的那块,那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蔡京引着赵颜等人来到造船厂,然后指着门口那块巨大的匾额介绍道。虽然蔡京的人品不行,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的确很有能力,来到广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广州各方面都十分的熟悉,简直像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一般,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当下赵颜他们随同蔡京进到造船厂内部,一边走蔡京一边帮他们介绍。几乎每到一处都他都能说出这里的用处,而且还能对造船的工艺做出一番点评。使得陪伴他们的造船厂管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这下更让赵颜感到十分的惊奇。
“蔡知州,你以前经常来南沙造船厂吗?”这时陪同赵颜一起来的苏轼忽然开口道,他对蔡京倒是没有什么偏见,虽然知道蔡京与徐元手下有些矛盾,不过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再加上蔡京不但才学好,而且更是写的一手好字,这点连苏轼也是自愧不如,所以这段时间他与蔡京倒是有了些交情。
“呵呵,我其实也只来过南沙船厂一次。当时听这里的管事介绍过这里,所以就记下了。”蔡京微笑着开口道,别看他对鱼娘那些人很是凶狠强硬,但是在与其它读书人相处时,却是显得十分的温文尔雅,看上去简直就是个谦谦君子。
“没想到蔡知州竟然还有过目不忘之能,实在让人感到佩服啊!”这时李公麟也开口笑道,他与苏轼一样,都对蔡京的才学和书法十分佩服,彼此间也有些交情。
赵颜听到这里并没有说话,不过他心中也不禁对蔡京有些佩服,心想不愧是能够被后世称为第一奸相的人,若是没有点能力的话,恐怕还真配不上这个称号。
在蔡京的介绍下,赵颜他们花费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把整个船厂转了一遍,这主要是因为船厂里面实在太大了,里面的分工又细,甚至连制作缆绳都有专门的工匠,更别提船帆、船舵之类的东西了,另外还有最重要的船坞,宋朝时已经出现专门的船坞,而且海船也已经使用了龙骨,这使得宋代可以造出五千石的大船,折合后世就相当于三百吨,虽然后世的三百吨都只能算是小船,要知道连万吨油轮都很常见,更别说三百吨的小船了,但是在大宋这个年代,三百吨已经相当大的海船了,估计整个世界上也只有大宋才能造这样的大船。
赵颜本想借助自己后世的学识对造船技术进行一些改进,但是了解过造船厂的内部运转他才发现,他虽然懂得许多工匠们不懂的科学原理,完全可以用在造船上,但可惜他对造船方面几乎一窍不通,就算是想帮也感觉无从下手,这让他十分的无奈,看来必须找个懂得造船的人帮助自己才行。
参观完南沙造船厂后,赵颜又去了其它几个造船厂转了转,其中还有几个是私人的造船厂,毕竟赵颜参观造船厂的目的是了解一下大宋的造船业,私人造船厂的规模虽然比不上国营的造船厂,但却数量众多,在造船市场中也占据着相当的份额。
忙活了几天之后,赵颜总算对大宋的造船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也通过一些主管造船的官员知道了一些造船业的发展,总的来说大宋应该是古代中国造船业的一个分水岭和高峰,从中唐时期一直到赵颜所处的年代,虽然期间战乱不断,但是大宋的造船业却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革命性的技术纷纷涌现,比如龙骨的铺设、水密舱的使用、造船工匠的细分等等,都使得大宋的造船业傲视群雄,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后世人都只知道明朝初期郑和下南洋,曾经使用过各种规模宏大的宝船,认为明朝初期的造船业是中国古代的高峰,不过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明朝之前中原文明被野蛮的女真人、蒙古人接连不断的打击,使得各行各业的水平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倒退,所以明朝的造船业虽然发达,但其实那也是承袭宋朝遗留下来的技术,与宋朝的造船业相比,明朝其实并不比宋朝强,甚至有些方面还远比不上宋朝,比如宋朝时十分有名的巨大车船,明朝时就没有能力将其制造出来。
不过宋朝的造船技术发达对赵颜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海船才是海贸业发展的基础,甚至有时候他也在幻想,万一自己能够把蒸汽机搞出来,然后安装在车船上制造出蒸汽船的话,那么到时整个海洋都将成为大宋的后花园,大宋的货物也将可以抵达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可惜赵颜虽然懂得蒸汽机的原理,但以大宋现在的钢铁质量和铸造工艺来看,想要制造出蒸汽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赵颜接管海贸,造船行业说起来也与海贸有关,不过并没有像接管市舶司那样接管造船厂,一来没有必要,因为若是他需要的话,完全可以命令船厂配合自己,二来造船厂的与市舶司不同,除了国营的造船厂还有私人的造船厂,所以赵颜顶多只能控制国营造船厂,对于私人造船厂也是无能为力,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索性放开,反正他对造船厂最大的需求也无非是请他们制造一些海船,这些只需要通过正常的途径就能办到,根本不需要花费力气控制造船厂。
考查完广州附近的造船业后,赵颜接着又了解一下广州的进出口货物,这方面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广州只是一个港口,自己出产的货物并不多,大都是从大宋各个地方运来的,这些货物很杂,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瓷器家具,都可以在广州港见到它们的身影。
赵颜整整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来熟悉与海贸业有关的各个方面,这期间他几乎把整个广州城转了不下十遍,虽然广州只是大宋的港口之一,但它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港口,所以只要了解清楚广州港的运转,也就明白了大宋的海贸业发展与近况。
“三弟,广州的情况你都已经了解过了,现在有没有什么想法?”这天吃过早饭,陈国公主与王师约前来拜访,坐下聊了没几句,陈国公主立刻就开口问道,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海贸行渐渐的进入到一个发展瓶颈,扩张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所以他们十分希望赵颜能够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想法,好让海贸行突破瓶颈。
不过赵颜听到这里却是微微一笑道:“大姐你们不必着急,广州虽然了解了一遍,不过我对你们在交趾的深水港却十分感兴趣,以前在京城时我也对深水港的建设提了不少的意见,刚好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咱们去深水港转一转,顺便我还要请一个人过来帮我的忙。”(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五章 拜访苏颂
几年前赵曙还在世时,因为交趾的主动挑衅,结果被大宋派来的西夏降军杀的差点灭国,后来又是赔款又是割地,这才保住了国基,不过交趾并没有甘心战败,这几年一直暗中积蓄力量,甚至联络外援增强实力,准备一雪前耻,今年的赔款就比去年晚了两个月,赵颜猜测着交趾很可能已经积蓄了一些实力,正在慢慢的试探大宋的反应。
对于交趾的异动,赵颜都看在眼里,不过他也并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他现在来到南方亲自坐镇,若是交趾敢有什么不轨之心,他就第一个拿交趾开刀,说起来上次郭逵打的倒是挺过瘾,赵颜也想试一试策马扬鞭进入敌国都城的感觉。
不过赵颜虽然没把交趾放在眼里,但也时刻注意着交趾的情况,这主要就是因为深水港的原因,这座被割让给大宋的港口位置很好,而且又是优良的天然港口,所以自从成为大宋的领土后,陈国公主夫妇就亲自去那里指挥港口的建设,另外赵颜也对这座港口提出不少新颖的建议,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现在深水港早已经不是当初交趾人手中那个破败的老港口了,而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新兴港口,每年的货物吞吐量虽然比不上广州,但也十分的惊人。
也正是知道深水港的情况,所以赵颜才对这座港口十分的感兴趣,因为在他看来,大宋的海贸重点在南洋,所以大宋海商的脚步肯定会一步步向南,刚好深水港就是大宋南下的第一步,所以他也必须亲眼去看一看深水港的情况。
对于赵颜准备去深水港这件事,陈国公主夫妇刚开始并不怎么赞同,因为深水港不但距离广州比较远。另外那里的气候炎热瘟疫横行,一不小心就可能染上时疫,这点他们当初也是深有体会,所以从赵颜的安全方面考虑,他们并不赞同赵颜亲自跑去深水港。
不过赵颜这次却有自己的理由,一方面是因为深水港的特殊地位。所以他想亲自去看一看,另外则是他有一件事必须亲自去琼州,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岛一趟,那里距离深水港并不远,所以既然去了琼州,那就不如多跑一段路去深水港看看。
对于赵颜如此充沛的理由,陈国公主夫妇也不好阻拦,最后两人商议了一下,决定由陈国公主留下来陪伴曹颖和蜀国公主等人。然后由王师约亲自带领赵颜和徐元等人前去深水港,这时正是深秋时节,不过南方的海域气温却很高,另外夏天的大风也终于过去了,正是下南洋的好时机,广州的海贸行刚好组织了一次去南洋的船队,刚好赵颜他们可以随同这支船队一起南下,这样也更安全一些。
说起来大宋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海船也基本上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不过可能是习惯和安全方面考虑。大宋的船队也依然遵循着近海航行的规则,从广州南下船队一直紧贴着海岸线航行,一般不会离开大陆架太远。
这样近海航行的好处是遇到危险,特别是海上突然爆发的风暴时,船队可以及时的靠岸躲避,另外靠近海岸的海盗也比较少一些。虽然现在大宋的海船已经可以抵御一般的风暴,海盗更是被清剿的差不多了,但是船队依然习惯走近海。当然近海航行也有一个明显的坏处,那就是明明可以一条直线到达的地方,但却偏偏要绕上许多的弯路。使得路程增加了不少,有时最多时甚至会增加几倍,大大增加了航行的时间。
之前赵颜他们从泉州出发就已经坐过海船,刚开始来到海上时,他们也曾经激动过一阵子,不过现在却发现海上航行其实是很无聊的,为此赵颜只得把麻将和纸牌拿出来,然后一帮人天天在甲板上玩牌打麻将,搞的整只船像是后世的赌船似的。
因为船队的规模很大,所以航行的速度并不快,不过赵颜他们也不是很着急,经过将近半个月的航行,船队终于来到了琼州,不过相比后世以旅游业闻名的海南岛,现在的琼州却是真正的穷山恶水,岛上大部分都是当地的黎族人,汉人数量并不多,这也使得岛上的开发程度很低,居住条件可谓是十分的恶劣,大宋一向都将这里做为罪犯的发配之地,据说被发配到海南岛是仅比抄家灭族轻一点的罪名,由此可知海南岛的条件之恶劣。
到达了琼州之后,赵颜他们的船队就从大船队中脱离开来,因为他要登上琼州岛拜访一个人,而且琼州距离深水港已经不远了,只要穿过琼州海峡就可以到达,所以不必再与大船队结伴航行了。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琼州吗,看起来也不是特别的荒凉啊?”等到赵颜他们的船在琼州的一座简陋的码头停靠下来后,李公麟第一个跳下来,然后打量着码头四周自语道。只见这座码头虽然有些简陋,但码头上也有不少商摊在叫卖,好像与大宋沿海的一些普通小港口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另外琼州这里的植物茂盛奇异,看起来别有一番异国风味。
“呵呵,伯时兄有所不知,这里是琼州下属的琼山县,是整个琼州唯一一个中等县,也是整个琼州知州衙门的驻地,整个琼州就属这里最为繁华,可是你们看看这座港口,哪里有一点府城的样子?”这时赵颜也迈步从船上走下来道,然后打量了一下港口周围,后世他曾经来过海南一趟,对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贵的离谱的房价,不过现在看看周围的情况,估计这里的土地送给别人都没人要。
“哈哈~,琼州虽然人烟稀少了一些,不过你们看这青山绿水,花木繁盛,若是以后我年老了,倒是可以在这里买上几亩田地,盖上一座竹屋养老。”这时苏轼也从船上走下来道,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的景色,脸上也满是赞叹之色。
不过赵颜听到苏轼的话却是一撇嘴,历史上苏轼的确来过海南,而且还是在六十多岁被流放到这里,最后差点死在这里,不过苏轼倒是为琼州百姓做出不少贡献,后世海南就有许多关于苏轼的传说。
“走吧,咱们去看看苏知州在这里为政如何,顺便欣赏一下琼州的景色!”这时赵颜看到后面的徐元和王师约也下了船,这才开口道,他这次之所以来到琼州,其实就是为了拜访一下他口中的苏知州,也就是以前苏轼的老上司,执掌军器监的苏颂。
说起来苏颂接替沈括掌管军器监后,做的也十分出色,对此赵曙和赵顼都对他很是满意,不过自从变法之后,苏颂对于新法也并不怎么看好,后来新党将手伸进军器监,这让苏颂更加的不满,为此与新党发生几次冲突,可是依然无法阻止新党向军器监中安插人手,最后苏颂一怒之下向赵顼自请出京。
本来苏颂出京之后,并不是在琼州任职,而是在京城附近的陈留担任主薄,不过他才刚上任,赵顼却又把他召回京城,安抚了一番后把他任命为知制诏,负责诏书的拟定,算是皇帝身边的亲近之人,日后升迁的前途广阔。
不过就在苏颂任职知制诏不久,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赵顼听从王安石的建议,准备提拔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说起来李定是王安石的学生,同时也是变法派的中坚人物,而监察御史则是朝中极为重要的职位,所以王安石才想让自己的学生担当此职。
不过李定在朝中的资历一般,之前只是一县的主薄,这次却是一步登天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可谓是大宋官场上的前所未有,另外李定的名声也不太好,据说有不孝的行径,所以对于他的这次任命,朝中诸臣也都十分不满,其中苏颂、宋敏求、李大临三人都是知制诏,联合起来拒绝草拟对李定的提拔诏书,赵顼三次命令让他们写,可是却被他们三次拒绝,结果这让赵顼大为恼火,一怒之下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