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闲王-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出于上面的心态,所以大宋上下在听到交趾出兵大宋的消息后,所有人的态度都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一定要出兵给交趾一点教训,甚至有许多激进的年轻读书人更是叫嚣着一定要灭掉交趾,否则不足以显示大宋的国威。
“哈哈~,郡王真是好算计,现在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讨论着交趾出兵大宋的事,至于变法的事已经很少有人再提了!”汴河岸边的柳树下,苏轼大笑着对旁边的赵颜道。
这次交趾出兵大宋的消息之所以如此快的传出去,其实正是赵颜在背后推动着。说起来这件事也间接的帮了赵颜一个大忙,当时他正在为朝廷拒绝变法,从而可能引发再一次学生请愿的事情而苦恼,却没想到交趾竟然在这时出兵,结果让他立刻想到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指使苏轼将这个消息发表在报纸上,并且还历数这些年交趾对大宋百姓犯下的罪行,结果一时间群情鼎沸,再也没有人去关注什么变法的事了。
“三弟,你这个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好虽好,但是交趾出兵大宋的消息一出。却无疑是把朝廷架在火堆上烤,如果不出兵的话,恐怕天下间的百姓都不会答应,但如果出兵,交趾那边气候恶劣,咱们的大军到了那里,恐怕还没有打仗就要损失不少的人手,另外朝廷现在国库空虚,也实在没钱去打仗啊!”这时坐在旁边的赵顼却是苦笑着开口道。他今天来找赵颜刚好也是为了交趾的事,却没想到刚巧遇到了苏轼。
听到赵顼最后向自己叫穷,赵颜却是白了他一眼道:“大哥,虽然我不怎么关心朝廷的事,但是攻打一个小小的交趾能花多少钱?更何况这次难得大宋上下一心,若是打赢了这一仗,那可是为朝廷赢得了无数的民心,所以无论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就你算的清楚。那伤亡呢,你可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交趾那边的气候。咱们北边的人去了那里,根本无法适应那边炎热潮湿的气候,就算是最精锐的西军去了那里,恐怕也发挥不出战斗力,而且若是伤亡太大,光是抚恤就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根本得不偿失啊!”赵顼这时再次开口反驳道,他这次来就是代赵曙向赵颜问罪的,毕竟赵颜事先并没有和任何人商议,结果搞得朝廷现在十分被动。
看到赵顼和赵颜之间发生了争执,苏轼急忙开口劝道:“太子殿下莫怪。当时因为变法的事,那些年轻的学生中已经出现不好的苗头,郡王也是担心发生变故,所以才急着把这个消息放出去转移所有人的注意力,而且相比之下,攻打交趾虽然要耗费一些人力物力,但也总比让那些读书人因变法闹的不可收拾要强的多。”
“还是子瞻兄有眼光!”赵颜听到这里也是对苏轼称赞一声道,他事前之所以没有和赵曙商议这件事,主要就是担心赵曙等考虑的太多而耽误时间,毕竟那些学生太容易被鼓动了,天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请愿,所以早一点传出交趾的消息,就早一点解除风险。
赵顼其实也能理解赵颜的做法,只不过他今天却是代表赵曙而来,所以只见他再次白了赵颜一眼道:“父皇已经放下话了,谁惹的麻烦谁想办法处理,现在朝廷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多少钱来,另外西军经过灭夏之战也需要时间休养,暂时动不得,河北军已经废了,呼延庆他们想要重建河北军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至于京城禁军就更不要想了,三大禁军都不能动,你说哪来的军队去攻打交趾?”
“这……”苏轼听到赵顼的这些话,也不禁露出为难的表情,同时看了赵颜一眼,心中也在为他担心,毕竟赵颜虽然是郡王,但这件事关系到朝政,说不定会给赵颜带来一些麻烦。
不过赵颜听到赵顼的话却是轻笑一声道:“大哥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咱们大宋怎么会缺少军队,特别是像现在这种情况,更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呃?什么意思?”赵顼听到赵颜的话也不禁一愣道,甚至连旁边的苏轼也是惊讶的看向赵颜,因为他也实在想不出大宋哪里还有什么可以动用的军队?
看到赵顼和苏轼惊讶的表情,赵颜当下哈哈一笑,然后伸手指了指大宋的西北方向道:“大哥,咱们一战而灭掉了西夏,不过那只是打败了西夏的军队,并不是完全消灭了西夏的军队,大部分的西夏军队都选择了投降,之前朝廷为了安定的考虑,并没有解散这些军队,只是解除了他们的武装,本来这些降军的安排就是个大问题,不过现在有了交趾这件事,刚好可以废物利用一下,把他们派到南边与交趾人打仗就是了!”
“咦?我怎么没想到?”赵顼听到赵颜的这个主意当下也是眼睛一亮,他在西夏时就曾经过那些数量庞大的西夏降军头痛过,但是却没想过废物利用这些西夏降军。
“郡王,我个问题!”这时苏轼却是面露不解的开口道,“那些西夏军长年生活在西北之地,若是调去了南方的交趾那里,恐怕就像太子之前说的那样,根本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就算是战斗力再强,也发挥不出来,甚至可能会因疾病死伤惨重啊!”
听到苏轼的这个问题,赵顼和赵颜这对兄弟却是相视一笑,然后由赵顼开口道:“苏判丞,打仗难免会有些死伤,更何况那些降军本来就是个大麻烦,每少一个降兵,我们大宋就会减少一个负担,说起来他们能够为我大宋捐躯,也算是他们的荣幸了!”
“嘶~”苏轼听到赵顼的话禁不住吸了口凉气,天真的他终于明白过来,赵顼和赵颜兄弟是要不计伤亡的驱使那些降军与交趾军队拼杀,反正这些降军也是个麻烦,自然死的越多越好,而且还能消耗交趾的军力,这对大宋来说自然是一举两得的事,只不过这个办法实在有些太过残忍,像苏轼这样的正统读书人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
也许是赵颜觉得应该给苏轼刷新一下世界观,只见他这时再次露出一个残忍的微笑道:“大哥,听说朝廷好像要对那些党项人进行清算,既然如此,那不如也废物利用一下,征召党项族的男人,也一并送到交趾的战场上,当然考虑到西夏那边的稳定,这件事需要用点权谋之术,最好是派一个得力的大臣主持,免得让刚刚安定的西夏再次乱起来。”
赵颜的话简直说到赵顼的心坎里了,两兄弟当下也是相视大笑,只有旁边的苏轼却不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平时他与赵颜相处时,只是觉得他才华横溢为人诚恳,却没想到赵颜竟然还有这样的一面,另外还有赵顼这位风评极佳的太子,竟然也是如此的阴险,难道这就是皇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当下赵颜和赵顼开始商议起废物利用的细节,毕竟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其中也有许多的困难需要解决,比如该如何征召那些党项人,又不会引起党项人的反弹等等,苏轼虽然觉得这样做有些不仁,但党项人本来就是他们的敌人,以前更是对大宋犯下无数罪行,所以苏轼最后也放弃了心中的最后一点仁慈,竟然也加入进来一起讨论。
赵颜三人一直讨论到夕阳西下,这才讨论出一个完整的方案,然后赵顼立刻告诉,兴冲冲的就进宫向赵曙禀报,结果赵曙听到赵颜的这个办法后,也是又惊又喜,连夜召集韩琦等大臣商议,结果等到第二天早上,他们就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然后由曾公亮亲自主持这件事,整个大宋也开始为征伐交趾做准备。
不过大宋的反应还是有些慢了,就在曾公亮等人忙着从西夏调兵之时,集结在大宋边境交趾大军在李常杰的指挥下,终于正式杀进了大宋,目标直指邕州城。(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困邕州
邕州城下,数千人的交趾军队抬着云梯冲在前面,后面是推着攻城车缓缓前行的后军,不过等到前面的军队冲到城头的射程之内时,只听城头上一声令下,立刻有无数的箭支飞出,直扑下面的交趾士卒,虽然这些士卒有盾牌挡着,但依然难免死伤,一时间惨叫声、咒骂声不绝于耳。
等到那些交趾士卒好不容易冲过箭雨来到城下时,却只见城头上再次一声令下,结果无数黑乎乎的圆球冒着黑烟被扔下,城下的交趾士卒看到这些圆球,一个个也都露出恐怖的神色,甚至有人高叫着就往后逃,根本不管旁边将官的喝令。
“轰轰轰~”随着一连串的爆炸声,那些圆球爆发出惊人的威力,正是大宋的王牌火器手雷,虽然用黑火药的手雷威力有限,很少有士卒被直接炸死,但是受伤却是难免的,而且在这个医疗条件极为落后的时代,在战场上受伤其实并不比战死强多少,特别是交趾这边气候炎热潮湿,更容易使得伤口感染,所以在战场上受伤士卒的死亡率极其惊人,交趾人早在围困邕州城初就吃过手雷的亏,因此他们对于手雷这种能够发出如同天雷般声音的武器十分恐惧,一般只要战场上出现手雷,他们就会飞奔而逃,为此已经有上百人因临阵脱逃而被杀。
“一群胆小鬼!”后方押阵的侬宗亶看到今天派出攻城的军队再一次败退这,当下也是咬牙切齿的骂道,眼中的怒火简直都快喷了出来。
看着自己愤怒的副手,再看看那些狼狈败退的士卒,李常杰白净无须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一丝担忧的神色,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这时只见侬宗亶骂骂咧咧的道:“宋人都是缩头乌龟,连正面交战都不敢,只会躲在城墙后面放暗箭,等到老子攻下邕州城,非得大开杀戒不可!”
“宗亶,不要骂了。宋人有这样的武器,哪里还用得着与我们拼命,而且邕州城中的军队还只是厢军,就能依靠着火器把我们挡在城外,若是换成正规的禁军,恐怕战力将会提升数倍,难怪会一战而灭掉西夏!”李常杰当下对自己这个愤怒的副手开口道,相比之下,他倒是显得十分的冷静。当然这也与他的年纪和阅历有关,使得他不会轻易的因愤怒失去理智。
听到李常杰的话,侬宗亶这才气呼呼的转过身来,然后一屁股坐在李常杰旁边的大石头上道:“太保,咱们已经围困了邕州城将近一个月了,大大小小的进攻也有好几十次了,小规模的进攻根本不起作用,大规模的进攻肯定会招来城中宋人的火器。咱们的将士又不争气,看到火器就怕的要命。我看这邕州城恐怕是攻不下了,所以还不如回去算了。”
“回去?呵呵,为什么要回去?”李常杰这时却是一反常态的笑着反问道。
“太保,咱们这次本来带的军队就不多,现在已经伤亡了将近两千人,这还是咱们没有下死命令进攻的原因。否则伤亡只会更大,而且邕州城就像是个刺猬似的,根本没有打下来的希望,咱们再呆下去也只能白白浪费将士们的性命,难道这就不是回去的理由吗?”侬宗亶当下瞪着眼睛开口道。语气中已经带了几分不满。
“哈哈~,宗亶啊,你难道忘记了咱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大宋的虚实,为日后蚕食大宋领土做准备吗?”对于侬宗亶的不满,李常杰却是大笑着开口道,虽然他是个阉人,声音也有几分尖锐,但是语气中却带着一股不可一世的豪气。
“试探虚实?可是我们攻打了邕州城这么久,除了验证了大宋的火器十分犀利之外,哪还有什么收获?”侬宗亶再次有些不满的道,本来在刚开始攻打邕州城受挫时,他就建议李常杰转移目标,比如绕过邕州去攻打远一些的钦州等地,但是李常杰却一意孤行的耗在这里,结果付出几千人的伤亡也没有任何战果。
“看来宗亶你还是太过粗心了,难道你就没有看到我们这一个月来的收获吗?”李常杰也知道侬宗亶心中的不满,不过他并没有急着解释,反而开口反问道。
“收获?咱们除了损兵折将,消耗了大批的粮草兵器外,还能有什么收获?”侬宗亶气呼呼的道,他今年还不到三十岁,李常杰却已经快五十岁了,平时他对李常杰也是十分的尊敬,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但是这次李常杰的所做所为却让他十九的失望。
“哈哈,宗亶啊宗亶,你难道就没有发现,我们都已经围困邕州城快一个月了,但是却没有见到一个前来救援的宋军,难道这就没有说明问题吗?”李常杰当下大笑着开口道。
“一个月没有救援?”侬宗亶能够成为李常杰的副手,自然也不是无能之辈,只见他重复了一句然后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儿,忽然眼睛一亮,一脸兴奋的道,“太保您是说……”
“嘿嘿,不错,我们都已经围困邕州城将近一个月了,虽然城中的火器让咱们十分的吃惊,但是却没有见到一个援军,这就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大宋对于邕州这里并不怎么重视,否则他们就算是从长江以北调集军队,现在也应该赶到这里了。第二则说明了邕州城周围的州府肯定也是兵力空虚,否则早就应该派军队前来支援了,这两个消息对于咱们来说,可是万金难求啊,付出些许的伤亡能够换来这两个消息,简直是太划算了!”李常杰当下开口笑道,他能够以阉人的身份成为交趾武将的第一人,自然有着过人之处。
“果然如此,原来太保早有准备,末将之前误会太保了!”侬宗亶能够成为李常杰的副手,自然也不是蠢笨之辈,只是他的性格有些急躁,所以才会沉不住气,没能看出李常杰这么做的目的。
“呵呵,宗亶你年轻聪慧,是年轻一代中不可多得的将才,不过你的性格有些急躁,这让你容易得罪人,所以我希望你可以约束一下自己的脾气,否则很可能会给自己招来祸患。”李常杰这时再次笑着开口道,不过说到最后时,脸上却露出郑重的表情,他对自己这个副手的确很重视,否则也不会如此郑重的警告他。
“多谢太保,末将日后一定注意!”侬宗亶当下行了一礼道,不过他嘴上虽然说注意,但眼睛中却闪过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显然没有放在心上,对此李常杰也看在眼里,当下心中暗叹一声,只希望侬宗亶的运气不要差,否则大越可就要损失一员良将了。
不得不说李常杰虽然是个阉人,但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眼光,事实上在他死后,侬宗亶的确因为得罪了越国的权贵,结果最后不得不叛逃到大宋,而且还带领大宋的军队与交趾打了几仗,给交趾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幸好李常杰不是神仙,算不出这些具体的事情,否则说不定会当场就把侬宗亶给砍了。
就在李常杰与侬宗亶说话之前,攻打邕州城败退下来的交趾军队也终于撤了下来,那个负责的将领垂头丧气的来到李常杰面前交令,虽然这段时间他们每次攻打邕州城都是失败而回,但每次失败都会让他们感到十分难受。
对于这个失败的将领,李常杰并没有责骂,因为就算是他亲自指挥,肯定也是失败而回。不过对于那些临阵脱逃的士卒,李常杰却是十分严厉,让自己身边的亲兵一个个把那些逃兵揪出来,希望当场正法,毕竟打败了是一回事,临阵脱逃又是一回事。
看到交趾人再次收兵,城头上的苏缄也不禁松了口气,当下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然后查看了一下城头上的伤亡,虽然他们看似十分轻松的打败了交趾人,但城下的交趾人也在不停的向上射箭,给城头的士卒也造成一些伤亡,不过并不怎么严重,再加上打败了交趾人,使得城头将士的士气很高,哪怕是受伤的将士也都是说说笑笑的,这让苏缄也终于放下心来。
“知州,这些交趾人明明打不下咱们邕州,却偏偏围着不肯退去,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这时通判唐子正忽然找到苏缄,然后一脸担心的问道。
“阴谋肯定是有,不过咱们被困在城内,根本不知道交趾人的打算,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城中的情况,咱们的火器已经不多了吧?”这时苏缄这时也收起了轻松的表情,同样露出担心的神色问题。
“何止是火器不多了,咱们城中的粮食也马上就要见底了,毕竟城外的百姓都迁到了城中,这么一来咱们本来可以吃上几个月的粮食却只能支撑一个月,现在我正打算减少一些粮食供应。”唐子正听到这里也是苦笑一声道,他身为通判,城中的粮草兵器等物资都归他管,所以没人比他更清楚城中的情况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二章 缺粮
“把城中的情况告诉城中的百姓,然后减少普通百姓的粮食发放,想必百姓们也可以理解,不过城头上的将士却一定要保持足够供应,另外我府中也减少一半的粮食!”苏缄这时再次开口道,他也不知道交趾人什么时候退兵,所以只能想办法节省粮食了。
“是,属下这就去办!”唐子正也正是想征得苏缄的同意,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他可不敢做主,一个搞不好就会出乱子,不过现在苏缄却是凭借着抵抗交趾人树立起极大的威望,所以只要他开口,应该可以让城中大部分的百姓信服。
看着唐子正离开,苏缄却并没有下城头,因为他担心交趾人再来,毕竟这些天他已经领教了对面交趾将领的狡猾,有时对方甚至会在凌晨攻城,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就这样他在城头一直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这才放心的回到城中休息,毕竟在夜晚不能视物,交趾人肯定无法攻城。
苏家是江东大族,事实上苏缄刚刚从本家分离出来,家中上上下下将近四十口人,都随他住在邕州城中,可以说邕州城不但关系到百姓的安危,同时也关系到苏缄全家上下的性命。其实早在交趾人围城之初,有人曾经劝过苏缄,让他把家里的亲人送到城外,毕竟以他的身份,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这件事,但是苏缄考虑到城中的稳定,坚决不肯送走一个亲人,城中的百姓在知道知州竟然全家都在城中,一个个也都是心中安定,哪怕是被交趾人围困了将近一个月,城中的秩序依然没有混乱。
苏缄回到家中时已经很晚了,不过家里的人却都在等着他一起回来吃饭。毕竟他们都知道苏缄守在城头十分的辛苦,而且身上也担负着城中数万百姓的生死,他们这些家人无法帮苏缄分担这种压力,只能尽量的多陪一陪苏缄,对此苏缄也是十分的感动,曾经多次让老妻他们不要等自己吃饭。可惜却没什么效果。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苏缄刚一回到家里,立刻召集家里人一起吃饭,苏缄有四个兄弟,其中三个都不在家,只剩下最小的兄弟与他一起照顾年近七十的老母亲,另外还有一大帮的侄子侄媳,以及孙子孙女辈的孩子,看到苏缄回来也都纷纷行礼。苏缄也十分高兴,自己也向老母亲行了一礼,然后立刻招呼大家吃饭,毕竟都这么晚了,家人肯定也都饿了。
大宋官员的俸禄是出了名的丰厚,所以别看苏缄只是一个知州,但是只靠自己的俸禄就足以养活这一大家子,甚至还能积蓄不少的家产。本来像苏家这种人家,府中都储藏着不少粮食。不过早地邕州城被围之时,苏缄就把家中的存粮都交了出去,家中每天都只按人口领取口粮,所以他这个知州的日子也过的十分清苦,比如现在这顿晚饭,其实就是每人一碗清米粥。另外还有一个玉米面团子,再加上家里剩下的咸菜,就是一顿晚饭了。
“缄儿,我听说从从明天开始城中要缩减口粮供应,是不是真的?”正在这时。苏缄的母亲江氏忽然开口问道,这位江老夫人同样也是出身于大家族,虽然已经七十岁了,但却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相当的好。
“启禀母亲,城中的确要缩减口粮,这件事还是儿子亲自下的命令,毕竟邕州城已经被围困将近一月,城中的粮食消耗巨大,若是按照这个消耗速度,恐怕再过几天就再也无粮可食,城外的交趾军又一直不肯退走,援军更是遥遥无期,所以儿子只能想办法节省一些粮食。”苏缄十分老实的回答道,对于自己的母亲,他也是十分的尊敬,因为他知道母亲知书达礼,在知道原因后肯定会支持自己的。
果然,江老夫人在听完苏缄的话后,当下也是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那家中的口粮也要一起缩减,免得被城中的百姓在背后骂咱们!”
“母亲放心,儿子已经吩咐下去了,府中一切都与百姓一样!”苏缄当下开口道。
听到儿子如此说,江老夫人也是欣慰的点了点头,然后将自己手中的玉米团子递给苏缄道:“缄儿你身负全城百姓的安危,每天在守在城头也十分的辛苦,所以一定要吃饱,刚好我年纪大了,吃不了这许多,你就帮我吃了它。”
“母亲,这可不行,您……”
苏缄看到这里也是吓了一跳,急忙想要推辞,不过江老夫人这时却是脸色一板道:“让你吃你就吃,哪里有那么多的废话?”
看到母亲有些生气,苏缄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接过玉米团子小口的吃了起来,心中却是涌起一股暖流。不过也就在这时,苏缄的妻子胡氏却是低声开口道:“夫君,家里每天领到的口粮本来就不多,若是再缩减粮食,大人倒是还可以挺一挺,可是广渊和直温这些孩子都还小,你看这些天都瘦成什么样了?”
听到夫人的话,苏缄也有些愧疚的看了看旁边几个正在吃饱的孩子,广渊和直温都是他的孙子辈,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大的也不过才十岁,这些孩子以前都被自己的妻子养的白白胖胖的,可是这还不到一个月,一个个都瘦了几圈,看着都让人感到心疼。
不过让苏缄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年纪最大的广渊听到祖母的话后,却是停下吃饭抬头道:“祖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孙儿虽然这些天吃的不好,但是却知道祖父和城头的将士每天都在为我们拼命,所以祖母不必为孙儿们担心,更何况在孙儿看来,交趾人也不可能一直围着邕州城不退,说不定明天早上起来,交趾人就已经退兵了,到时孙儿们也就不必再饿肚子了!”
“哈哈~,好!不愧是我苏缄的孙儿,有志气!”苏缄听到长孙竟然说出一番大道理,当下也是十分欣慰的道,甚至连江老夫人听到重孙的话,也不禁喜上眉梢的夸奖了几句,像她这种年纪,早就已经看透了世情,家里的孩子吃点苦不算什么,只要他们能有出息,这就比什么都强。
晚饭过后,苏缄依然放心不下城防,当下又到城头转了一圈,等到回来时已经是三更时分,妻子胡氏看到他这么晚回来,当下又不禁埋怨道:“都这么大年纪了,以后也要小心着,万一你累倒了,咱们全城的人可都要跟着遭殃了。”
“嘿嘿,夫人放心吧,我的身体自己心中有数,绝对不会累到自己的!”苏缄开口笑道,虽说是老夫老妻了,但他与妻子的感情却是很好,虽然平时免不了一些吵闹,但每次吵闹都会让两人的感情更增一分。
“你先去洗把脸,我去给你做点吃的!”胡夫人听到丈夫的话却是白了他一眼道,然后站起来就走。苏缄本想问家里哪还有吃的,却没想到胡夫人已经出了房间门,这让他也只得做罢,自己打水开始洗脸。
不一会的功夫,胡夫人就端着一个托盘走进来,托盘上放着一碗散发着香气的粥,这让苏缄不禁一愣,随即脸色变得有些难看的道:“夫人,你怎么这么糊涂,家里还有多少私藏的粮食,还不给我都交出去!”
胡夫人本来满脸喜色的走进来,却没想到竟然听到夫君的训斥,这让她也不禁面带委屈的道:“夫君也不看看这是什么粥就训人?”
苏缄看到妻子委屈的表情先是一愣,这才低头一看,却发现碗中竟然是玉米粥,这让他不禁一愣,因为这些玉米面都是从北方的屯田之地运来的,而且都在府库中,平时根本吃不到,只有这些天粮食缺乏,所以才动用了府库里的玉米面做成玉米团子,这些天他倒是吃了不少,虽然有些粗粝,但至少可以充饥。
“这是子明和子正,另外还有我偷偷省下来的玉米团子,我们都知道夫君你每天跑来跑去的十分辛苦,光吃那点口粮根本撑不住,所以才特意给你准备了这顿饭!”胡夫人这时面带委屈的道,子明和子正是他们的次子和三子,长子苏子元则在外地为官,并不在邕州城。
听到这些这碗粥是妻子和儿子省下的玉米团子做成的,苏缄也不禁心中感动,当下急忙向妻子道歉,胡氏自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催着苏缄趁热吃,对此苏缄也没有客气,当下端起碗一饮而尽,说起来他这段时间劳心劳力的,每天的那点口粮的确是吃不饱。
接下来的几天里,邕州城并没有因为缩减口粮而发生骚乱,城外的交趾人也依然每天不紧不慢的攻城,只要攻势受挫就会退兵,然后第二天整军再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缄的眉头却是越皱越紧,因为邕州城的火器和粮食越来越少,眼看着就要见底了,其中粮食还好,城外的交趾人一时半会还看不出来,但若是没了火器,恐怕交趾人立刻就会全力攻城,到时他们该如何抵挡?(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三章 援兵到了
“宗亶,准备全力攻城!”这天早上侬宗亶刚来到帅帐,却只见李常杰一脸兴奋的站起来对他吩咐道,这也是自从出兵以来,侬宗亶第一次看到他如此高兴。
“太保,邕州城中有火器守城,咱们的将士都被火器吓怕了,若是全力攻城的话,岂不是白白让将士们送死?”侬宗亶这时十分不解的道,自从前几次全力攻城吃了大亏,接下来他们都只是试探着攻城,一方面是让城中的宋人不好过,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着大宋的反应,不过现在看来,大宋的反应却是十分的迟钝,这对他们倒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哈哈~,不用担心,邕州城中的火器就算没有用完,恐怕也支持不了今天的大战,只我们准备充分,肯定可以一战而定邕州!”李常杰却是大笑着开口道,虽然他攻打邕州只是想测试一下大宋的反应,不过既然邕州城的火器用尽,而且兵力又十分薄弱,那么他也不介意攻下这座大城,顺手捞点好处回去,要知道大宋可是富的流油,一个小城镇都能刮出不少财富,更别说像邕州这样的大城了。
“火器用光了!太保您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难道您在城中收买了细作?”侬宗亶听到这个消息先是十分兴奋,紧接着又有些疑惑的问道,按说火器应该属于邕州城的绝密,就算是城中的普通宋人恐怕也不容易得知,更别他们这些守在城外的交趾人了,除非是李常杰收买了与火器有关的宋人做为他们的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