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绣大明-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那面明军大旗最终倾倒,已经破损的旗帜如断了线的风筝般落到地上,蒙军上下发出了阵阵欢呼。而图塔,更是满脸得意。自己的计谋完全成功,想必足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确立足够崇高的地位了。
这时,有人策马来到了他的身边:“图塔,咱们是不是该趁胜追击,一举把大同给打下来?”
图塔看了看远处那座高耸黝黑的城池却轻轻摇了摇头:“现在攻城,虽然有一定的把握,但我们的损失也必然极大。所以我的意思是,暂且按兵不动,等着大同城自己先乱起来,然后再出手也不迟。你们别忘了,我们可是还另有安排的。”
听他这么说来,众人都是一愣,继而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似乎这大同已是唾手可得!
大同城的守军对外宣称一贯是精兵十万,但其实朝廷内部所知道的数字只在八万多人。至于真实的数字却更低,甚至都不满六万人马,而且还有部分是老弱或是靠着关系才安插进来的。
大同作为大明九边重镇,其名头一直极大,这让蒙人军队也一直都不敢打它的主意,有时入侵中原宁可绕远路,冒着后路被断的危险也不肯在此地与守军死磕。如此几十上百年下来,就让所有人都形成了共识,似乎这大同是不可能被蒙人攻击的,哪怕真攻来,也足以抵御。
但就算是再坚固的城池,那也是需要有充足的兵力来守的。本来这六万来兵马倒是守城绰绰有余,甚至还能与蒙人战个有来有回不落下风。可现在,平白就损失了近万精锐,还折损了数员得力部将,这就让大同城的防御捉襟见肘了。
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此场败绩一旦被宣扬出去,城中必然人心惶惶,这对固守的大明军民来说威胁就更大了。
在这些恐惧纷至沓来时,郭荣整个人都显得很是茫然了,完全不知自己是何时回到的厅内,怎么坐回的椅子上。待他略微回神,想要拿杯喝口水定定神时,双手竟也不听使唤,拿着杯子不住地颤动,最终将杯子跌落到了地上。
直到那刺耳的啪啦声响起,才总算唤回了郭荣的神志,在打了个激灵之下,逐渐镇定下来。
现在的问题确实很严重,而且因为自己才是守城的主将,出击的命令也是自己所下,身上势必会背负更大的罪责。现在唯一弥补的办法只有拼死守住大同城,不叫蒙人攻入城内,然后再由巡抚大人,以及钦差大人的说项,自己的罪责或许能减轻一些。
钦差大人……对,现在自己所能指望的也就只有杨震这个钦差了。想到这儿,郭荣便已有了决定,明日一早就前去负荆请罪。
天刚蒙蒙亮,屋外就传来了一阵敲门声:“都督,郭总兵在外求见,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发生。”
杨震顿时就清醒过来,拥被道:“且把人带去厅内等候,我这就过去相见。”同时,他的心里那种不安的情绪是越发的明显了,难道战事真个坏到无可挽回的境地了么?
心里这么想着,杨震手上的动作极快,迅速穿好了衣裳,略作梳洗就赶了过去。一进那客厅,他就瞧见满脸油汗,双眼中布满了血丝,看着比之前都憔悴了许多的郭荣正有些愣怔地坐在那儿。
“郭总兵这么早前来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么?”虽然心中已有了不妙的猜测,杨震还是试探着问道。
本来有些愣怔的郭荣直到听见这话,才猛地回神,随即一下就从椅子上蹦了起来,而后砰地一下跪在了地上:“杨都督救命,还请杨都督救末将性命哪……”说话间,还重重地磕起头来。
杨震目光里闪过一丝异色,但很快地还是上前弯腰一把搀住了对方磕头的动作:“郭总兵不必如此,有什么话咱们坐下来慢慢说便是了。”
在杨震的好一阵劝慰之下,郭荣方才慢慢坐回到椅子上,这才用颤抖的声音道:“大人你之前所言是对的,那些鞑子果然设了个圈套……末将未听大人劝阻,派人出城,结果,结果……”
“结果怎样?”杨震见他如此吞吞吐吐的,倒也有些急了,忙问道。
“除了逃回来几十人,其余上万出城的精锐,尽皆被鞑子所杀……”说完这话,郭荣头一低,眼一红,不觉流下了两行浊泪来。
这倒算不得什么鳄鱼的眼泪,确是发自其肺腑。毕竟那些阵亡的军卒都是他立身的本钱,再加上担心朝廷的怪责以及接下来的战事,既慌且惧又悔的郭总兵居然就流下了泪来。
杨震也是一阵惊诧,半晌说不出话来。虽然昨天他在郭荣面前有提到这可能是个阴谋,但更多只是为了稳妥起见,他完全就没想过这场战斗明军会败得这么惨,这对城中其他人的打击可就极大了。
见杨震蹙眉久久不开口,郭荣心下更是慌乱,再次起身跪了下来:“杨大人,是末将轻敌,致使上万将士命丧敌手,如此大罪,末将确实万死莫赎。但如今大同大敌在前,末将实在不甘心以死谢罪,只求戴罪立功……”
杨震这才明白他的意思,眼中闪过一丝别样的光芒,随后神色缓和了起来:“郭将军还请先起来。自古就有言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不过是一时失察才酿成了如今的局面,但我大同尚未到城破之时,我怎会怪你呢?就是朝廷,这时候怕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你更适合带兵守城的人了。你且先放宽心,只要这回能击退鞑子,我自会向朝廷据实以报,减免你所犯之罪的。”
郭荣要的就是杨震的这一句话,当即磕头千恩万谢:“末将多谢杨都督仗义执言,杨都督的这份恩德,末将纵使粉身碎骨也是要报答的。这次鞑子来犯我大同,末将就是战至最后的一兵一卒也绝不退缩!”
“好,只要有郭总兵你这句话,我大同又何惧什么鞑子。纵然之前略有小挫,也根本影响不了大局。”说着杨震再度起身,将郭荣搀扶起来,还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以为鼓励。
在对方神色稍定之后,杨震才继续道:“不过此番我大同的局势可着实危险哪,尤其是在折损近万精锐之后,一旦消息传开,很快城内百姓就会感到不安了。”
“是啊,末将也为此感到头疼不已。本来城中守军就已有些捉襟见肘了,若是再分出人马来安抚民心,只怕再面对鞑子的攻击时就更力不从心了。”
“这一点其实可以交由巡抚大人来应付。他毕竟是民政方面的官员,再加上大同的其他官员,只要将士们在城头守得稳固,倒不怕百姓会造成太大的恐慌。”杨震在思忖之后,便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郭荣深以为然地点头赞道:“还是杨都督您思路清晰,末将佩服。”
“但还有一点却比较头痛了。”杨震却继续皱着眉头道。
“却是什么?”郭荣有些不解地问道。
“那就是藏身在民间的鞑子奸细了。”杨震肃然道:“这些家伙平时最多也就把些不怎么重要的情报送出城去,也影响不了什么局面。但现在却不同了,倘若他们在暗地里搞些破坏,又或是鼓动某些百姓作乱的话,大同可就要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了。”
郭荣的神色顿时再次一紧。他知道,这绝非危言耸听,这几年里,他们也确实拿下过不少鞑子的奸细,而且更清楚还有更多的人藏身城内。所以只能苦着脸道:“这却如何是好?”
“只有用我们锦衣卫的人了。他们对搜寻这等细作还是有些办法的。”杨震终于道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郭荣只略微一愣,便明白过来。随即就点头道:“杨都督说的是,确实没有比锦衣卫更适合的人选了,那这一切就全仰仗都督和您的部下了。”在他想来,这不过是杨震想趁机为自己争取些功劳而已,倒也算不得什么。
两人又做了些交谈后,郭荣方才匆匆离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确实无法在此耽搁太久。
而在其走后,杨震却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来,自己所等待的机会已然到来,而且也已被自己所抓住,对方却还懵然不知。
危与机,总是相伴而来,对大同来说的危险,对杨震来说,却显然是个大大的机会!
第九百五十八章 季孙之忧(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郭荣、周则川等文武官员极力隐瞒,但只过了一日时间,近万官军在城外被鞑子杀得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是迅速在大同城里流传开来,顿时就惹来了一阵恐慌。
作为生长在大同这样一座边镇里的百姓,他们的心总是要比其他地方的人大上许多的,毕竟每年蒙人都会犯那么几次境,只是这些年来的规模远不如以往罢了。但是,以往的每一次明军纵然不敌,也只是小败,更不可能有人能对大同城构成什么威胁。
可今日一战,足足有一万大军被歼灭在城外,那说明城外的鞑子兵力一定远超这个数字,试问大同城还能如以往般稳如泰山么?
这个念头一经产生,就迅速在城中散播开来,许多人都生出了逃出城去的想法。只可惜,此时大同各城门都已彻底封闭,岂是他们说走就能走的?为此,不少有些权势的百姓还与守门的军卒产生了一些矛盾,这就更闹得人心不安了。
到了这个时候,周则川只能以官府的民意发告示,同时亲自出面进行安抚,同时还捉拿了一些蓄意挑衅的可疑之人。在软硬两手同时施展的情况下,总算是把城中局面暂时给控制了起来。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一旦等到蒙军挥兵攻来,城中的情势只会比之前更加紧张,无论是百姓还是军队,都需要有人站出来为他们鼓劲儿。为此,郭荣和周则川直忙得团团转,也紧张得要命,只等着战事的开始。
可叫人感到奇怪和不安的是,这都过了三日了,本以为对方会趁胜杀来的鞑子大军居然依旧在城外按兵不动。虽然此时登上城头远远眺望已能看清楚外面蒙军的规模了——那是差不多有五万人的军队,而且看情形似乎尚有增兵的可能——但他们居然依旧没有急着攻城的意思,只是摆出了一副围城的架势来。
“这些鞑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精明了?围而不攻,这是想等着咱们自己先乱起来,然后才好下手哪。”郭荣远望着如此情形,神色变得极其严峻。
而随他一道上来的几名部将那也是愁眉深锁,但还是有人安慰似地道:“将军不必担心,虽然我们先输一阵,但大同城可不比寻常城池,鞑子在此吃了无数亏,这回也不敢轻易来攻的。只要我们坚守,消磨掉他们的锐气,自能反败为胜。”
要是没有那一战的失利,郭荣心中的底气只会比部下更足些。但现在嘛,却没这么乐观了,只是苦着脸略点了下头:“你们都好自盯着,万不可再有任何闪失了,更不得有丝毫的轻敌之心。”
而他的心里,则更觉不安。鞑子摆出如此架势,一定另有后招,却不知如今城里的那些不安定因素靠着杨震和锦衣卫的人能找出来多少,又能拿下多少?
对杨震和锦衣卫的实力,郭荣显然还有一些担心,但对锦衣卫自身来说,对此却是充满了信心。
他们以往在京城,在其他地方所面对的那都是极其奸诈狡猾,诸如白莲教那样的家伙。现在要面对的蒙人奸细,比起他们可就要简单得多了,至少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细作应该是在近一两年里才被安插进大同的,只要通过衙门的户籍卷宗,就能找出大部分有问题的人来。
虽然大明的户籍管理工作比起后世来有着太多的不足,但却也已相当完善了。基本每个城镇里的百姓出入都有所记载,而这自然也得多谢太祖皇帝朱元璋建国时事无巨细地安排了。民户、军户和匠户等的分类,不但使他们的子孙再难有更大的变化空间,也把多半的百姓完全束缚在了故乡的土地之上。即便两百年后的现在已有不少流动、迁徙人口,但却也都在官府有着登记,所以对杨震他们来说,需要查的人其实不是庞大的城中所有百姓,而是那些近两年才来的人,尤其是那些从北边过来的汉人或是外族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
虽然因此可能会冤枉一些人,但为了大同安全,和城中几十万军民,甚至是背后中原大地的稳定,就只能错杀一千,不纵一人了。
此刻,在钦差行辕里,识字的锦衣卫诸人都被安排在一处大堂之内,而在他们面前,则是一卷卷的户籍卷宗,那都是从知县知府衙门,又或是巡抚衙门里找出来的,有不少上面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官府确实对每个落户之民都有登记在册,但在登记之后便将之束之高阁了,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一般都不会再翻看。而现在,显然就是那特殊时候了。
除了这些户籍卷宗之外,杨震还让人把城中的房契也给找了出来,然后两相比对,找出有可疑的人来。这种做法虽然很是繁琐,但相比起满城毫无目的地搜索,却要简单得多,也更不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在经过两日的翻查之后,杨震他们已找出了二十多户有问题的人来。这些人要么是今年才进的大同,要么是从北方来的商人,要么就是自身身份与所租赁购买的宅子不相匹配。
既然有疑点,杨震自然不会放过。当即一声令下,便命手底下的人出动了。
不过这一回,杨震自己却并没有带队前往。如今的他再不是以往事事都要冲在最前面的千户了,捉几个奸细而已,还劳动不了他堂堂的钦差大人和锦衣卫都督出手。
而他麾下的那些兄弟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有所部署的情况下,几十名善于作战和拿人的锦衣卫突然破门杀入,纵使那些家伙有所防范,立刻反抗,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据说其中还有两个武艺了得的,居然在一阵拼杀后逃到了街上,可结果却被早候在那儿的弓弩手给射成了刺猬。这一来,还让周围的百姓受了不小的惊吓。
而在把这些家伙带回钦差行辕,好一通拷问之后,便从一些人口中问出了真实身份,他们还真就是蒙人细作。唯一的不足却是,这次安排他们混进大同之人居然是单个将他们送来的,互相之间居然都不知道各自的身份。这就让锦衣卫很难顺藤摸瓜,将其他可能隐藏在城里的细作一并拿下了。
当审讯的结果交到杨震手里时,他的眉头也簇了起来:“这个做此安排之人倒是有些头脑,居然懂得用这一手来保护细作的安全,以避免被我们一网打尽。对了,他们可有交代布置这一切的家伙到底是鞑子中的什么人么?”
“是一个叫图塔的人,听说是这几年里冒起来的厉害角色,就连他们的可汗木图也对之言听计从。”有手下赶紧禀报道。
“图塔……”杨震觉着自己似乎还真对此人有些印象,但具体怎么样却记不清了,只能暂且把有这么个人的情况记在心里。
“都督,还有一些人却是怎么也不肯招,我们该继续用刑么?”
杨震只一思忖,便摆手道:“罢了,看情况这些奸细间并不知道相互间的身份,即便确认他们身份也无什么用处,就把他们先关起来吧。”
待众人离开,杨震却又犯起了嘀咕:“情况似乎还是有些疑问,倘若他们之间当真没有什么联系,却怎么可能在城里造成什么动乱呢?毕竟要做这些,还是需要众人配合的!”想到这儿,杨震又赶了过去……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因为战斗一触即发的关系,城里的宵禁比之前更严苛百倍,时不时就会有一支巡哨的兵马走过。这时若是有人胆敢犯禁,那就不是吃顿板子的事情了,就是被当场格杀,那也是很可能的。
但就算是在这等情况下,还是有人如前几日的云宪般摸着黑在城中的巷子里钻动,并且这几人对城内的情况也很是熟悉,居然避开了更多的巡哨,最终来到了一处叫旺客来的客栈后门,并顺利地摸了进来。
这时候城内一片慌乱,客栈里自然是没什么生意的。但奇怪的是,其中一间客房里此刻却亮着灯,他们几个则迅速摸了过去。
片刻之后,六七个神色严峻的人便凑到了一起。要是有城里的百姓在场,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这里面有几位还是城里颇有些名头的商人呢。
“没想到官府的动作竟这么快,只两日里,就拿掉了我们近一年的布置。”
“好在我们听了可汗的意思,在出手前没有与他们联系,不然可就危险了。”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一句问出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客栈掌柜的脸上。而这位平时看着很是和气,甚至有些懦弱的中年掌柜此时却是眼露凶光:“没办法了,只能冒险一搏。我们的人已在城外蓄势待发,明日,明日中午,我们就……”
在他的一番筹谋之下,众人一个个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来!
感谢书友怀柔四海和 q294914932的月票支持。。。。。。。。。
第九百五十九章 季孙之忧(下)
腊月十八日,大同城。又是一个大清早。
距离鞑子大破出城明军,并在城外摆开战线已过去了七天,可针对大同城的攻防战却尚未打响。这等情况确实很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不管是官是军还是民,都有些摸不透城外鞑子的意图。
官员和军卒们对此是抱着乐见态度的,毕竟一旦真战起来究竟会变成个什么模样就不好说了。但城里的百姓们在这么煎熬地过了七天之后,终于是有些按捺不住了。
担惊受怕,生怕一旦大同城被破,自己会被杀进城来的鞑子杀死——大同虽然从未陷落过,但之前也从未有上万人马在大同被敌人歼灭的情况啊——还是其次的,最叫他们难以忍受的,是日常生活也已渐渐陷入了困顿之中。
大同所有城门紧闭,使得所有人都被困在其中,又无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送进来,这就让城内的粮价和其他物价飞涨。尤其是谁都得吃的粮食,无论米面,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更是打着滚的往上翻,现在都比之前贵出三倍都不止了。
城中商人可不会管什么大局不大局的,既然物以稀为贵,而自己又掌握着粮食,自然要趁机捞上一笔了。而他们还“聪明地”规定了每日出售粮食的数量,一旦到数就立马关门,等到次日,粮价继续攀升,这自然让寻常百姓叫苦不迭。
至于另外的商铺,也紧随着粮价的提升而做出了改动,虽然现在百姓还能勉强支付,但只消再过上几日,恐怕大半城中百姓的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
对此,官府自然也是清楚的。奈何因为之前的败绩,以及他们本来就不怎么得人心的事实,导致百姓与官府对立的情绪很是严重,再加上之前杨震的锦衣卫曾狠捉过一批怀疑是蒙人细作的家伙惹来百姓不满,这让周则川等官员也有些投鼠忌器起来,事情居然就这么拖了下来。
李二一早起来看看已经见底的米缸,又看看满脸希冀的妻儿,不觉长长地叹了口气:“这算是什么事嘛。官军也不想着赶紧把那些鞑子给打出去,却只知道一味的死守,让我们这些百姓跟着吃苦。”说话的同时,便在箱子里一阵乱摸,却只摸出了几十文铜钱来。
李二本以帮闲跑商谋生,一年辛苦也就赚上些辛苦钱,让家人混个温饱而已。本以为到了腊月可以过几天舒心日子了,却不料出了这样的变故,家里准备过年的钱都用来买日常所用了,可结果还是捉襟见肘,眼看全家都要饿肚子了。
“夫君,你说这日子可怎么办才好哪?”李妻看着自己的儿子那憔悴的模样,眼中都流出泪来了,可她一个妇道人家,在此事上可是彻底拿不出什么主意来,只能求助自己的丈夫了。
“我……我在去外面找找办法吧。”李二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说了这话后,便逃也似地出了家门。自己一个堂堂一个男儿却连妻儿都养活不了,实在让他感到很是惭愧,甚至都有些不敢面对自己的家人了。
可出了门又能怎样?现在除了城上的守卫工作,大同城里已百业俱废,所有人都没了事做,只有那些粮铺什么的在发着大财。而只凭李二现在手里的这点钱,都不够他自己一个人吃顿饱饭的。
“怎么办?难道我要眼睁睁地看着她们饿死么?”李二的心在滴血,眼神毫无焦点地在街上乱走,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一家粮铺前。这两日里,他跑得最多的就是这儿了,都不需要过什么脑子。
而此刻,粮铺前又已排起了一列长长的队伍,铺子里,几名伙计则是无精打采地跟外面的人宣布着粮食价格。虽然粮铺老板在这一次赚了个盆满钵满,但他们这些打工的却几乎没得什么好处,就是自己买面也只能便宜一点点,这让他们也打不起什么精神来。
最头里的买家在一听到今日的粮价后,顿时脸色一变,大叫了起来:“什么?今日一斤面竟要三十个铜钱?居然比昨日还高了一倍,你们怎么不去抢啊?”
这话一出口,顿时惹来身后众人的一阵哗然:“太过分了,你们怎能如此,以往不足五个铜钱的面粉,怎么现在却要三十个了?”
“就是,快些把你们东家叫来,让他把价格降下来,不然咱们可就要去报官了!”
“对,报官!你们这是在抢劫,这是在想要我们这些人的命哪!”
……一时间,各种抱怨和谩骂充斥了整个空间,声势还着实不小。
就在那些伙计有些不知所措时,一名身材圆润,长了两撇胡须的商人却挺了个大肚子走了出来。见众人如此模样,他便把眼一瞪,指着众人喝道:“你做什么?这些粮食是我黄家粮铺的,我想要卖多少钱就卖多少,你们若觉着贵了,大可以不买嘛,我又没逼着你们一定要买。不过有句丑话可要说在前面了,今日是三十文,待到明日,可说不定是多少钱一斤了。”说到这儿,他便是嘿嘿一笑,根本不把这些穷困的百姓当回子事儿,便欲转身离开。
这七日里,他黄老板的日子可着实过得滋润极了。本来一百多两银子的粮食,硬是让他卖出了三百多两的收入来。他着实有些感激那位替自己出主意的仁兄,正因为对方的一番提点,他才能赚出这么多钱来。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懊恼的,就是前两日里的粮食卖得忒便宜了些,所以他决定接下来再卖贵些,好歹得把两百两银子的粮食卖出五百两的天价才成。
就在他摇头晃脑,满心得意地就要转回后边的院子里歇息时,铺子外面就响起了一个声音:“父老们,这家伙实在是太黑心了,这是要把我们都逼死哪。既然如此,咱们还跟他客气啥,直接抢了就是。”
“不错,横竖是个死,啥都要比饿死强!”
这些百姓本来就心里满是不安和恼火的情绪,现在又受了那黄老板的这么一顿讥讽,早就按捺不住了。一听到这两人的话,所有人在一愣后,终于爆发了。
“抢,抢他娘的……”伴随着一句粗话,当先一人已砰地一下狠狠撞在了粮铺的门面之上。
随即,后面的百姓也动了起来,一齐发力往前拱去。那粮铺并不厚实的门面顿时就被众人一冲而垮。半随着轰隆声和那伙计的惊叫声,数十人一股脑地冲进了店铺之中,有人伸手就去拿那装了米面的口袋,也有人直往里闯,目标自然是仓库里的粮食了。
那伙计只被人撞了两下,便知机地往边上一闪,不作任何反抗了。他本就对自家东主不满,见到犯了众怒当然不会帮衬。而那黄老板见状则是又惊又恼,顿时尖叫起来:“你们要做什么?快来人哪,抢劫啦!”
但他的叫声没能持续太久,只一忽儿工夫,他便被人一拳打倒,随后无数只脚从其身上踩踏过去,顿时将之生生踩死。
多日来积累下来的不安、忧虑和怨恨在这一刻彻底点燃,原来善良的百姓成了比任何人都要凶悍的存在,只眨眼工夫,整个粮铺就被他们席卷一空。
但黄老板的这个粮铺里的东西实在不多,根本不够他们抢的。于是又有人喊了起来:“走,咱们去别的粮铺抢……”
早红了眼的百姓们再顾不上其他,当即转头就朝着附近的另一处粮铺杀去。而李二,也混在了这群人里,气势汹汹地,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做着抗争。
当这一股暴虐的抢掠风暴刮起来后,便再也停不住了。上街头抢掠的人越来越多,被抢的商铺也越来越多。
刚开始还只是那些粮铺,随后其他的商铺也都遭了殃,甚至城里的一些富户的家宅,也成了早已嫉妒他们财富多时的百姓们抢掠的目标。
抢掠者的行为也越来越是可怕,先是抢人,继而伤人,最后还有人点起了火来,顿时滚滚浓烟混合着烈焰冲天而起。
只不过半个多时辰,大同城已陷入了让人惊讶的混乱之中……
城外,蒙人大营。
当大同城突然升起阵阵浓烟时,图塔已得到了手下的禀报,赶到外面仔细地观瞧了起来。一看之下,他的脸上顿时布满了得意的笑容来:“好,好!我们的人终于找到机会下手了。”
其实这几日里,图塔的压力也是不小。下面的人几次三番地请战攻城都被他给拒绝了,可城里却不见动静,他还真怕自己安排的人手被城中明军都给拿下了呢。
但现在,看着那一处处不断冒起的火头和浓烟,他算是彻底安心了。图塔得意之下,还有些摇头晃脑地道:“汉人的书里有句话叫什么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现在这大同城里的情况,便是一般了。”
说到这儿,他猛地把手一挥:“传我号令,全军准备攻城!”
第九百六十章 力挽狂澜(上)
这几日来,大同城里日子不好过的可不光只有普通百姓,官员和军卒们那也是一天比一天感到提心吊胆。
倘若城外的鞑子早早发起进攻,他们倒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只管拼命抵抗便是。可偏偏城外敌人却来了个围而不攻,倒叫人更是不安,也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突然攻来,更不知道这些敌人到底在打着什么主意。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警惕,时刻准备。
“这钝刀子宰人才是最痛的。将军,不如咱们就再主动杀出去一次,这几日里委实太憋屈了!”有那脾气急躁的将领忍不住提议道,倒也得到了一些支持。
但吃过亏的郭荣怎敢再犯同样的错误,当即把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不成,他们屯兵城外就是在诱咱们主动出击。之前一万人马不到半日就全军覆没,断不能再中他们的计了。”
“当日不过是咱们轻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