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绣大明-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把全副心思都摆在了皇帝大婚这件事情上面,比如杨震,就对此有些麻木,在他看来,不过就是一场婚事而已,至于被人看得如此隆重,这还有好几个月呢,就把近在眼前的年节给摆到了一边,实在有些不合适了。
所以在这段时日里,他和家里的人倒是将自家宅院收拾得停停当当的,还从各处市集里买来了各种欢庆用品,只等着和家人一道过上一个难忘的年。
另外一些显然对年节更感兴趣的,就是孩子们了。这个时代的物质水平自然远不如后世,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孩子们才能吃到以往做梦时才会尝到的肉食,穿上簇新的花棉袄棉裤,在热闹的街巷中追逐打闹,同时还放上几个小巧的炮竹,倒也是一番童趣童真。
当杨震和张静云带了不少家中奴仆从市集采买了不少东西归家的途中,便看到了这叫人会心一笑的场面,尤其是张静云,见此情景后,一双眼中更是现出了热切与歆羡之色来:“真好啊,我以前和爷爷在外面过年时,也总想跟他们一样放几个炮竹,只可惜我是个女孩子,爷爷总不让我跟着买……”
听了她这话,杨震的手便伸了过去,捏住了她那只柔软的小手:“原来你不但性子活泼,还有这么个想法哪。怎么早不和我说呢?”
“二郎……”张静云听出了爱郎话中的意思,心里是既甜蜜又有些羞怯。
杨震拉着她的手,轻轻地道:“我知道你在顾忌什么。但我早说过了,在咱们家里,没那许多的臭规矩,你想怎么样,直接说便是了,我会尽量满足的。不就是想过年放炮竹么?在外面放或许会叫人说闲话,但在咱们家里面放,谁敢说半句废话?”
“嗯……”听他宠溺自己地说着这番话,张静云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忍不住就靠在了爱郎的肩头,用鼻子轻柔地应了一声,心里却大为雀跃。
“而且,我会让你看到比这些炮竹更好的烟花。之前你不是一直羡慕悦颍么?听她说起当时在杭州我给她放的那些求婚烟花,这次过年,我也会让你看到这一切的。”杨震揽着张静云的腰肢再次做出了承诺。
别的事情杨震或许还没这么大的把握,但在这烟花一事上,他还真能夸下海口,只因为在镇抚司内,此刻已秘密组建起了一个专门研究烟花与火器的机构,而这一机构领头的,正是之前在杭州为他制造了释放漫天浪漫的祝思元。
这位祝思元确实有着青出于蓝的制火器手段,再加上杨震这个有着后世经验的人在旁点拨,这段日子里对如今大明军用火器的改造已有了不小的进步。虽然现在还造不出决定性的大杀器,但只要有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使这个时代的武器再上一个档次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这事当然是锦衣卫内部最大的秘密,别说被外人所知了,就是锦衣卫内部,也就只有极少量的杨震亲信才知道。不然光是私造火器这条罪名被张居正抓住,就够杨震和锦衣卫上下脱层皮了。
但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杨震却还是决定假公济私一番,想来在这个年节里,也不会有人来注意自己吧?
第六百六十章 又是年节至(下)
待到除夕夜时,老天爷倒也算照顾人,下了不少日子的雪终于停了下来,天不但放了晴,连一阵紧过一阵的北风也小了许多。
可即便如此,因着天气依然有些严寒,再加上一向以来的风俗习性,满京城里过年的百姓与达官们也少有走出家门的,大家都只是留在自家屋子里,合家团圆,慢慢吃着年夜饭,等着守岁。
但杨震家中今日的情况却有些不同,虽然也准备下了极其丰盛的年夜饭,但大家却只是草草就把东西给吃了,随后几乎所有人都赶到了后院花园,颇为期待与兴奋地等待着自家老爷所说的好玩意儿的出现。
直到天彻底黑了下来,杨震才与杨晨带了张静云和洛悦颍二女赶了过来,在他们身后,则是扛着个大木箱子的蔡鹰扬,看这几人的神色,也是颇为欣然的,这让众杨家家仆心里对接下来的事情更感期待了。
待示意让这些家仆不必拘礼之后,杨震便对满脸兴奋与忐忑的张静云道:“静云,这第一次就由你来吧,你不必害怕,一切都有我们在呢。”说着从那箱子里掏出个足有拳头大小的圆柱体交到了张静云的手上。
张静云接过这物,仔细看了几眼,却也看不出什么机巧来,又抬眼看了看杨震:“二郎……”
“怎么?你之前不是老说自己想放一下炮竹么?我这炮竹可是专门为你准备的哪,首个惊喜自然得由你来亲手放了。”杨震微笑着鼓励道,说着,还麻利地用火折子点燃了一根线香,也交到了她的手上:“看到这根引信了么?待会儿只要点着了它,你就赶紧往回走。”
张静云拿着线香和炮竹愣了一下,在看到杨震鼓励的目光,以及周围那些家仆和蔡鹰扬羡慕的神色后,终于鼓起了勇气,拿着东西就往前面空旷的雪地里走去。
在走到离众人有丈许距离后,她才把炮竹放在了平整的雪地之上,再蹲下身子,有些颤抖的小手拿着点着一点红光的线香往那引信处凑了过去。但因为心情有些紧张的关系,再加上天黑和两件东西都过于细小了,第一下竟是没能把引信给点着了。
其实真论起胆子来,张静云也没那么小,之前她和爷爷走四方,早就见惯了各种大小场面。但这毕竟是她第一遭放炮竹,还是在自己的爱郎面前,紧张加上羞怯,这才导致了她表现得比以往更加的胆怯。
而这第一下没能成功,倒更叫张静云心里紧张了,忍不住身子就往后缩去,只凭着手中感觉把线香往引信上凑。也好在今夜没什么风,而她毕竟练过几日功夫,总算没有再次失手,只听“哧”地一声,那炮竹的引信总算是被点着了。
不过这一下,还是吓了张静云一跳,她蹲下的身子也真个跟着从地上跳了起来,然后急急忙忙的,三步并作两步地就往众人这边跑来。直到来到杨震他们身边,才算是安下心来。
这时候,那并不算短的引信终于烧完了,又过了片刻之后,砰的一声不算小的震响就自炮竹的底部响起,将整个炮竹给震上了半空,足有三丈来高。
“啊……”见这动静不过如此,刚才揪心了好一阵的张静云不觉有些失望了。亏得自己之前还心惊胆战了这么久呢,原来也不怎么样嘛……
只是她的一声叹息才刚开了个头,随后那炮竹就在空中再次炸裂,绽放出了一朵叫人目眩神迷的,红绿相间的璀璨花朵来,顿时就让在场所有杨家家仆和蔡鹰扬看得都愣住了。
而张静云,更是再次张大了嘴巴,很没有仪态地发出了一声“啊……”只是这回的啊却是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惊喜的,她差一点整个人都要蹦起来了。
在这个时代,炮竹什么的虽然早已盛行,但其特性却还是只维持在让人听个响而已。即便有些能工巧匠可以造出烟花效果的炮竹来,也是被官府秘而不宣,只为皇家服务的。
在场所有人里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见过这等场面的,现在突然看到这一幕,自然大受震撼。即便是洛悦颍,她虽然之前在杭州也见过比这更美的场景,但那次毕竟没有什么准备,而且只是和览琴一块儿看,现在和爱郎依偎着看这美丽的烟花绽放,这种感觉自然大不一样。
而且,这一幕,也让她很快又回想起了当时在杭州看到杨震放烟花向自己示爱时的感动与激动,顿时脸上也飞起了两片红霞,本就靠着杨震的娇躯不觉与他依偎得更紧了。
“哇……这也太漂亮了……”半晌之后,张静云才从震惊中回神过来,大声而兴奋地叫了一下,随即就把手探向了那木箱子,又抓了一个炮竹就往雪地里跑。
第二回再放炮竹,张静云就没有刚才那么畏缩了,很快就点燃了引信,但往回跑时速度却并没有减慢多少。待她回来再转过身时,正看到炮竹再次腾空,在空中炸裂成一片金银烟花,直看得她再次拍手叫好。
而一旁的那些家仆,也是看得眼都直了,在看了两位老爷一眼后,终于也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当张静云再次拿起一枚炮竹去放时,蔡鹰扬便有些可怜巴巴地看向了杨震:“二哥……”
杨震有些好笑地看了他一眼,知道这个童心未泯的兄弟也早就跃跃欲试了,便点头道:“你也去放吧,小心别伤到便好。”
“好嘞!”蔡鹰扬赶忙答应一声,一气拿了四个炮竹,趁着张静云的炮竹升空之后,就赶紧跑了上去,拿着早点好的线香就往那几根引信上凑……
有了蔡鹰扬的加入,这场烟花盛宴就彻底开始了,随着一阵砰啪声不断炸响,一朵朵美丽的,姹紫嫣红的五色烟花便在空中不断盛开,直映得杨府上空的天空也是一片五光十色,叫人目眩神迷。
杨家的仆从们看得眼都发直了,手也都拍得通红,口中更是不住地欢呼着,觉着这一次的除夕可比自己过往所经历的任何一个除夕都要精彩,都更加的叫人难忘。
至于洛悦颍,也是双眼放光,脸上一片嫣红,心里却已沉浸到了半年前的那一幕之中,看着身边爱郎的目光里早已带上了丝丝的柔情蜜意。
在场众人中,也只有杨家兄弟二人依然保持着镇定,虽然目光也都落在了那不断腾空炸裂的烟花上,但两人间的对话却显得很是清醒。
“二郎,看来你琢磨这个已经有段时日了。”杨晨若有所思地看了自己兄弟一眼,轻声问道。
“正是,当日在杭州……”杨震便把自己之前为了娶得洛悦颍的经过又道了一遍,随后才道:“之后发现那祝思元是个火器方面的能手,故而就将他招揽到了手下听事。”
“是么?你是打算用他这方面的才能造这些炮竹赚钱,还是另有打算呢?”杨晨意有所指地又追问了一句。
听出兄长话里的意思,杨震笑了起来:“看来确实是瞒不了大哥你哪。不错,我所以将他揽到手下,可不光是看重了他这造炮竹的高超手段,更因为他家学渊源,曾是神机营里的造火器的个中高手。我是打算借他之手打造出一些更犀利的武器来。”
听他果然是这个意思,杨晨的眉头就不觉皱了起来:“你这胆子也太大了吧。这儿可是京城,即便你是锦衣卫,这种事情依然是极犯忌讳的。你可别忘了,现在朝中有多少眼睛在盯着你,一旦出了什么篓子,这种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
“大哥放心,这事我自然会有所防范的。不过,即便知道这事困难重重,同时还有危险,为了大明朝的将来,我也得试上一试。”杨震说着,远眺了一眼在黑夜里根本看不到的皇宫方向:“大哥你不是跟我说过了,再过上几十年,这大明王朝就会被不断而起的反贼乱军所灭,而后便是异族入主中原,华夏民族从此将经历数百年的黑暗……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哪。”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光有火器也未必能拯救一个国家哪。武器再厉害,还不得由人来使?”杨晨却有自己的看法。
“我明白,所以我们兄弟得想着改变可能导致大明覆亡的短处。不过这火器终究是对付北方外族骑兵最有力的手段,我们可不能不作研究。”
对这一点,杨晨自然无可反驳,他很清楚,待到火器真进步到了能够连发的地步,骑兵就再不是这个世上最犀利的进攻手段了。在沉吟了片刻后,他才点了点头:“好吧,你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好太过反对。只希望你一切小心,莫要出了什么差错。”
杨震朝他淡然一笑,这才重新把目光转移回了前方的烟花上,看着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心爱的人儿不断把一朵朵美丽的烟花放上天空,杨震的目光也随之闪烁不定起来……
除夕夜,就在这阵阵的砰啪声里慢慢地过去了……
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子大婚(上)
进入正月之后,北京举城上下的关注点就只剩下了一个,那便是下个月十二日就要举行的天子大婚庆典。虽然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不过是些传言罢了,他们压根就不可能去皇宫见识这一场盛大的庆典,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此事进行热切的讨论和憧憬,街头巷尾,似乎每一个人都在说这相似的话题。
而对于朝廷百官来说,这次的庆典除了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好处外,就还有不少的繁杂事务了。大明如今虽然已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但国力尚在,犹是四周邻国的天朝上国,是他们朝觐的宗主国,现在天子大婚,这些附属国自然是要赶来庆贺一番。
于是在正月前后,就有来自交趾、琉球、朝…鲜等各小国使臣来到京城朝贡庆贺。而面对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臣,大明朝廷自然要显露其泱泱大国的风度,不但将回馈以数倍,十多倍于他们贡品的回礼,而且还会以最高的礼节招待这些外国使臣。
如此一来,一直只能算清水衙门,平时都能闲得发毛的礼部以及鸿胪寺等衙门就要忙得不可开交了。其实礼部等礼仪衙门如今除了招待这些使臣外,更要将精力投放到皇帝的大婚庆典上,如此他们的人手自然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那如何是好?自然是从朝廷其他衙门里寻找帮手了。为此,不少其他衙门的官员都被临时借调,成为在宫里宫外忙碌着,为皇帝的大婚庆典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好在大明官员自来就苦读四书五经,对这些礼法之事都还算是略有精通,再加上有礼部官员从旁指点帮助,一切倒也能做得有条不紊。
其实不光是这些寻常官员忙得不可开交,就是杨震的锦衣卫,在这段时日里也是难有空闲。倒不是他们也得去宫里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这些自有锦衣卫的另一分支大汉将军来做,而是叫他们帮着维持京城治安和秩序。
北京城本就住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日常的治安工作就是一项不小的责任,顺天府、五城兵马司等衙门就是为此而立。而这回,因为天子大婚事关重大,又有许多的附属国使节在旁,朝廷自然更不敢轻忽以对,当即严令这些治安衙门,务必保证这一段时间里不得有任何的差错。
如此一来,不但北京城往日的巡防力量得到了成倍的增加,而且各衙门还跟城里各出的帮会中人,以及混子们都打好了招呼,让他们平时没必要就别上街了。不然一旦出了什么差错,轻则发配充军,重则性命不保。
为了表明朝廷的决心,这回他们连锦衣卫都给用了起来,以威风八面,可止小儿夜啼的缇骑来震慑宵小。
总之一句话,这一段时间里的北京城,就和后世某段时间里的严打似的,没有任何人敢于在这个时候犯事,京城的秩序好得都让人难以相信。不但小偷小摸之类的事情不见了,就是街头的摩擦争斗也完全销声匿迹,仿佛这已是个和睦和谐的新社会。
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无数人努力的,杨震及其手下的锦衣卫们,便出了不少力,每日里杨震都得从天刚亮就赶到镇抚司里坐镇,直到入更之后才能回家,这忙得,都几乎没空陪陪自己的妻子了。
但毕竟人在朝堂身不由己,即便对朝廷的这种表面功夫有些不满,杨震也依然只能照着规矩办事,只愿那普天同庆的正日子赶紧到来,到时大家全都解脱了。
而在这忙碌中,时间倒也是过得极快,转眼之间,二月十二日就已悄然来临——
是日,天朗气清,除了依然有些寒意外,倒也算是个不错的天气了。
当日头渐渐动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之时,皇宫紫禁城里钟鼓声也随之响起。此刻,正分列在皇宫门前的文武群臣不觉精神一振,目光便聚集到了即将次第而开的皇宫宫门之上。
与以往的大小朝会不同,今日这天子大婚庆典可要隆重得多了,举城有官阶,有爵位的大小官员,大小勋爵悉数到场,刚过三更,紫禁城前已被官员们挤了个满满当当。
而且,不知是出于紧张的关系还是其他,这一回这么多人聚集在此,竟几乎听不到太多动静,只有间或的几声咳嗽,才能叫人发现原来在这宫门之外已站了许多官员。
杨震与杨晨兄弟也身在这些群臣之中,迈着和他们一样庄严而缓慢的方步朝着宫内走去,看着到处张灯结彩,使本来庄严肃穆的皇宫多了一分喜庆的布置,杨震的脸上也不觉展露出了一丝欣然的笑意。
他与万历之间的关系可不光光是一般的君臣,他们除了是相得的君臣之外,更是有着一份人所难以相信的友情在里头。
要说起来,这是很难叫人相信的,毕竟这天下间有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真敢把皇帝当作朋友了?即便皇帝是这么跟你说的,你若真这么认为了,就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了,谁知道多少日子后,皇帝会觉着你以前把他当朋友的言行举止是对他的不恭顺,是欺君。
但杨震这个有着几百年后人人平等思维的家伙却显然没有这时代大多数人那么多的顾虑,也看出了万历身为天子孤家寡人的孤独,于是便真把皇帝视作了朋友。
既然是朋友,除了在公事上为他尽心之外,在私事上自然也会关心一下。现在见皇帝终于成婚,杨震自然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
只是随着婚礼庆典的不断进行,杨震对此的观感就有些不同了。在受群臣拜见,又念了一份长长的,辞藻虽然华丽,但内容却几乎空洞的旨意之后,万历又照着规定的方式向天地、祖宗等进行了叩谢。
随后,便是午门大开,皇帝亲自骑马来到紫禁城外,将早已等候在外边轿子里的新娘,也就是皇后王氏从宫外迎进宫里——对了,这位即将成为普天之国母的王皇后还有一个讨喜的名字,叫喜姐。
与其他朝代皇后人选多出自显贵人家,父兄皆是朝廷重臣的策略不同,为了防止如汉唐般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从而乱了国本,明朝的皇后出身一向不高,一般都是身家清白的书香世家女子,这位王皇后家里也是一般。
而现在万历策马而出的午门,虽然在戏文和后世某些文艺作品里总是提到什么推出午门外斩首的说话,可事实上午门却是朝廷最高的权力的象征。别说把什么犯人从这儿推出去了,就是开启午门,都是极其难得的事情,也只有当天子需要摆开仪仗出入时,才会将这皇宫正门打开。
另外,也就两件事情才能破例开门了。这其一,就是眼前,当天子迎娶正宫皇后时,为了表示对她的尊敬,衬托其母仪天下的身份,会开一次午门。其二便是每三年一次的殿试后,位列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能够在中进士的这一天打从午门入宫觐见,是为无上之荣耀。除此之外,就是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也无法打从午门进出。
看着年纪还不过十五六岁的小皇帝按着规矩亦步亦趋地将同样年纪的王皇后接进宫来,又如提线木偶般照着各种礼节说话行事,杨震心里却不觉有些叹息了:“都说后世结婚是件叫人忙到浑身虚脱的事情,但和这个时代相比,那些就都是小儿科了。而我之前成婚固然够繁杂,但与皇帝的这次大婚相比,却是简陋得很了。”想到这儿,他不觉将同情的目光投向了高高在上,依然在按着规矩一项项做着程序的皇帝和皇后。
事实上,当皇帝和皇后在按祖宗规矩,或是礼部给的规章制度做着一系列繁杂的礼仪事情时,下面的官员的心也并不在此。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能从这次的婚礼中得到什么好处。
而这一点,很快也就来了,在一番繁文缛节之后,皇帝终于宣布,这次大婚能够成功群臣也是功不可没的,在此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大家也将体会到皇恩浩荡,因而在京官员,都将官升一级,同时赐以食物。
“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这才发自内心地轰然跪倒,同时高声喝道。
就在大家以为这一茬儿就要过去时,一名位于前列的官员却突然自队伍里站了出来,朝皇帝跪下奏启道:“陛下,臣张四维有一事启奏。”
“嗯?”不光是周围的群臣,就是皇帝也被他这一说给愣住了——这闹的是哪一出,之前的仪式规程里可没这一条哪。但臣子既然站出来了,他总不能不让他说话,便笑道:“张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臣以为这次陛下大婚不光是我等群臣之功,更是皇后娘娘的生父王讳伟公之功,故而,臣以为,该对国丈大人也给以封赏,赐以爵位,如此才能表陛下与皇后的一片孝顺之心!”张四维当即大声地说道。
第六百六十二章 天子大婚(下)
这次天子大婚的庆典设在了太和殿前极其宽广的广场之上,群臣都以身份之高低排列着,即便张四维这番话说得中气十足,但在这等环境里,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楚的,尤其是站于后面的低阶官员,更只是见到有高官站出来奏禀天子,却完全不知其说了些什么。
但即便如此,不一会儿工夫,大家还是知道了他所说的是什么,顿时全体官员的脸上都现出了古怪的神情,有不少人的目光还落到了最前头的首辅张居正的身上,想看他是个什么反应。
事实上,早在年前将这次的婚事定下来时,朝中就有要给王伟加官进爵的呼声。但结果,却被张居正以各种理由给推脱了。当时,大家对此倒也没怎么放在心里,但现在,在如此喜庆的时间点上,居然又有人站出来想为王伟这个新出笼的国丈争取爵位,就有些怪异了。
就是张居正,此刻也是一脸的茫然。这个张四维作为内阁成员一向以来对自己也是极其恭顺的,做事也算勤恳,从未有过什么出格的言行,怎么今日却会有此一说呢?
“这张四维是想讨好天子哪,倒是个善于逢迎的高手。”杨震虽然不知其中前因,却也看出了些端倪来。照道理来说,在这个时候请皇帝封赏赐爵国丈确实很恰当,不会惹来旁人非议,或是被人阻止,也会给皇帝和新任的皇后以一个好印象。
万历对此自然也是颇为意动的。倒不是说他对自己的老丈人有多么看重,只因为这是他身为天子的脸面,能在今日当着群臣之面封赏老丈人,不正好说明其一言九鼎的天子权威么?
可没想到,万历还没开口呢,张居正却已一皱眉头,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不可!”
“张师傅……你此话是何意?”全然没料到张居正在这个时候还会反对,本想顺水推舟叫礼部拟个爵位出来的皇帝不由得一怔,同时面色也不那么好看了。
张居正当即拱手道:“陛下,我大明虽富有四海,然近几年来天灾凭任,国库亦逐渐空虚,而到了如今,国中依然有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勋爵宗室需要拨付俸禄赏银,实在是有些入不敷出了。究其缘由,就在于前朝封爵过多且滥,致使百里之县皆有数名宗室要养,此诚非富国强国之道也。如今天子大婚,纵然王伟公亦有功劳,却还不足以封赠以爵位,还望陛下以社稷为念,否则只会使我大明爵位更滥,国库更加的空虚。”
听了张居正这番话后,不少官员也不觉大点其头,就是天子,也一时找不出反驳的话来了。半晌才道:“张师傅所言也不无道理,可今日……”他话并没有说透,但意思却很清楚了,若是不对王伟有所封赏的话,今日这场婚礼可就有些不像样了。
杨震站在中间位置,能清晰地听完张居正的一番理由,不禁也对他的为国思想与不计自身得失的风骨大加赞赏:“这张太岳确实人如其号,叫人钦佩哪。”即便早把张居正视作了敌人,但也不妨碍杨震佩服他在某方面的行为。
张居正自然明白皇帝现在的处境,若是什么都不表示,不但接下来皇后那儿交代不了,而且也会给天下臣民留下君权不如相权的口实。这几年来,张居正一直在试图弥补自己与天子间的关系,在这事上也不敢太过强硬,惹得皇帝发怒,便在沉吟之后道:“之前就已封赠了王伟公为锦衣卫千户,那便再升他的官职吧。”
锦衣卫作为皇帝身边最亲信的队伍,一直以来都有让立功的人员,及其家属被封赠的功能。虽然这些人都会视功劳大小而被封为百户、千户什么的,但其实他们并不受杨震这个新任指挥佥事的统领,同时他们也根本参与不了锦衣卫的日常工作,只不过是些挂名领俸禄的虚职而已。
但现在,当提到这一点时,张居正突然就脑子一转,想到了一个顺水推舟,恶心杨震这个可恶家伙的好办法来,便随即道:“陛下,以臣之见,可将王伟公提为锦衣卫指挥使,虽不算封爵,但这身份也是足够贵重了,倒也配得上他国丈的身份。”
“嗯……”在场所有人都是一愣,但很快地,就有些明白了过来,忍不住心里要道一声张阁老确实厉害了。
之前他一直都在寻锦衣卫和杨震的差错,但却毫无办法,甚至想找人了解锦衣卫内部的情况都做不到。可现在,趁着这突然的变故,他居然就一下抓住了锦衣卫最大的命脉和漏洞,给杨震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那就是,锦衣卫自前任指挥使刘守有被杨震斗倒之后,还从未任过新的指挥使呢,只以杨震这个镇抚(现在是被提拔为指挥佥事了)来暂代职务。许多都因为杨震的强势而忽略了他身份上的问题,现在却被张居正拿住了提出把王伟这个身份尊贵的国丈给升为指挥使,以他来制衡杨震。
这一手妙在这完全是在借刀杀人了,别看王伟现在只是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但他有国丈的身份,很快就会拥有一定的力量。而若是再让他当上了锦衣卫指挥使,只要这是个有些野心的人,自然会想法获得更多权力,并因此与杨震产生矛盾摩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旦真个出现了如此情况,杨震的处境可就远不如现在舒坦了,锦衣卫内部也势必分裂,这将会给张居正对付他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而即便退一步来说,杨震手段高明将王伟这个上司兼国丈给压住了,张居正也没什么损失,而且今日还把张四维弄出来的难题给解了,真正的有百利而无一害。
“好厉害的手段……”杨震立刻就明白了张居正的用意,忍不住轻轻念叨了一句,同时看了他一眼。但最后,他还是将目光落到了万历身上,现在就看他是个什么意思了。
万历此时也显得有些诧异,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心眼也算活络,一下就看出张师傅这番安排是冲着杨震和锦衣卫去的。就他本心来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