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大明-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凑巧?这天下间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吗?你也是个知兵的人,能相信战场上会有如此凑巧的事情吗?”刘应箕面色阴沉地反问道。

    郭荣顿时低下头去,不敢再如此敷衍作答。刘应箕呼出口气继续道:“之前聂飞就在兵变后一直游离在我们的视线之外。以前我以为他只是躲起来了,现在看来,事情绝不是这么简单。在把洪通部救出后,他的势力必然大涨,我们得全力把他们找出来,加以歼灭!不然,要是再让他找到其他几路叛军,从而让他们成了气候,咱们就算想通过平乱来平息朝廷之怒都难了。”

    “是,末将明白。其实末将在来此之前已传令下面,让他们加紧搜查了,只要找到叛军踪迹就立刻剿灭!”

    “唔。”见他有如此安排,刘应箕的面色才稍微好看了些:“据你所知,现在还有几路叛军在外面?”

    “各卫所之前共有十二路发生兵变。经过这段时日的平定和剿灭,还有四路人马流窜在外。而且这四路都是兵力在三千以上的……”说出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后,郭荣有些不安地又偷眼看了刘巡抚一下。

    “竟还有一万多叛军没有平定吗?要是真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对咱们的威胁可就太大了。”刘应箕这回倒没有再责怪下属,大同军队虽多,但却得防着蒙古方面趁机入侵,各要隘和大同守军都不能动,那些卫所堡垒驻军又有亲疏之分,其实郭荣真正能用的人马很是有限,短时间里连续平定八路叛军以给朝廷一个交代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今时不同往日,既然叛军有合兵的危险,咱们就不能再拖拉。说不得,一些地方的守卫兵力只能暂且调拨出来以平定叛军为先。”在思索之后,刘应箕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末将明白。”郭荣也知道事态严重,必须有所取舍了。但随后,他又想起了一点,征询意见道:“那大人,你说大同的守军可需要调动吗?”

    “不成!”刘应箕的否决显得斩钉截铁:“城里的人马都不能动!此事必然不能叫钦差知道了,不然我们辛苦所做的一切很可能白费。现在已是关键时刻,他所受的压力已到了顶点,若我们暴露出问题来,很可能使钟裕他改变主意。”

    “可如此一来,我将从前方卫所堡垒里抽调大量兵力,那防线可就有大破绽了,鞑子会不会……”郭荣身为大同总兵毕竟守土有责,便有所顾虑地道。

    “鞑子现在早不同于以前了,他们来了最多也就抢掠些东西而已。我会作出安排,让他们不要来添乱,当然,我们也会付出一些代价。”刘应箕皱眉之后,说出了自己的对策。

    对于他提出的这一方案,郭荣不见半点意外的神色,反而有些放松地道:“既然大人有此安排,那末将就放心了。”

    刘应箕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又道:“此事必须对钦差绝对保密,你可不要因此生出什么事端来。去吧。”

    “是!末将告退!”郭荣说着,起身离开,很快就消失在了黑暗的雨幕之中。

    刘应箕在座位上又坐了好一阵,才慢慢地站起身来,眼中露出决然之色:“这回出了如此变数,虽然我们极力掩盖怕总会被钟裕得了信去。说不得只能再给他增加些压力了,不然一旦他又改变主意,对我们可就太不利了!”想到这儿,他便招手叫过了一名侍候在外的心腹,在他耳边轻轻低语了一番……

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雨不眠夜(六)

    大雨依然滂沱而下,整座大同都被那接天连地的雨线所笼罩。不过这对杨震来说倒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如此一来街上巡夜的兵卒立时少了大半,让他能够轻松返回华严寺。

    来到自己的禅院跟前,杨震也没有惊动其他人的意思,抖了抖身上的雨水,便推开了房门。可门一开,他就愣住了,因为本该空无一人的房间里,赫然坐着一个神情复杂的人——钟裕。

    两人对视了半晌,杨震才缓缓开口:“大人这么晚了怎么来我房中?”

    钟裕抽动了一下嘴角,算是笑过,这才道:“晚上睡不着,我便想来和你说说话。倒是杨千户,这么大雨还外出,直到四更才回,却是去做什么了?”说着半开玩笑地道:“你总不会有什么雅兴在半夜大雨时分在外面看风景吧?”

    “下官可没那本事,不说现在黑咕隆咚的,就是白日里,也欣赏不来此地的风景。”杨震说着走进屋子,也不避嫌,当着钟裕的面就把被雨水浇透了的衣物除去换上干净的。

    钟裕是深受儒学教化长大的人,深知非礼勿视的道理。即便现在面前换衣的是个男子,他也不敢观瞧,便垂下头去。不过口中却没有放过杨震的意思:“那你这么晚了又去了哪儿?可是有什么瞒着我吗?”

    “大人此言差矣,瞒人的不是大人自己吗?我夜里就曾与大人提起过我在中午时曾找到了一条或许可用的线索,只是大人心神不定,或许未听进去而已。”杨震动作很快,转眼就已换好了衣裳,然后坐在了钟裕跟前,与他四目相对。

    钟裕闻得此言,老脸便是一红。之前他确实因为心思都在权衡自己十三叔的那番话上,所以听杨震的禀报时并不太用心。因为在他看来,这段日子杨震的禀报都差不多,昨天的情况难道还能有变不成?却没想到,事情还真就在昨天发生了一些变化。

    杨震见他模样就知道自己掌握了主动,便趁机道:“大人,你到底遇到了什么难处,可否说出来让我为你参详一二?咱们之前不是说好了要合力将大同乃至山西军中的问题给解决吗?”

    “我……”钟裕张了张嘴,想说的话一时却说不出口。之前他来找杨震,确实是有意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告诉这个副手的。但因为杨震并不在房中,他在这儿待了好久,那鼓起的勇气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退了。现在面对杨震的追问,他真不知自己该不该如实相告了。

    “大人可是受到了来自大同官场之外的压力?”杨震见他答不出来,便用诱导式的提问来使他说话。

    钟裕此刻心中也很是挣扎,一方面他想固守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家族的存亡又叫他不能不作考虑。而越是心乱之人,在遇到这种诱导式的提问时往往越容易被引到,于是忍不住就点头承认:“不错……”

    “是什么能叫大人这么个奉旨钦差都感到为难呢?朝廷的意思?百姓的反应?还是边事?”杨震继续着诱导:“我觉着这三者似乎都不太可能。这三者都不会叫你如此说不出口,唯一的解释就是与你自身有密切联系了。”

    眼见杨震一点点的抽丝剥茧,竟已慢慢接近真相,钟裕在有些心惊之余反倒坦然了许多:“你不必费心去猜测了,这事与我钟家有关。”

    杨震闻言眉头便是一簇,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即便是再无私的官员,也有自己的立场。钟裕为人刚正,也有一腔热血,可他能有今天有一半是靠着家族雄厚的财力才能达到的,所以对家族,他必然有一种亲近与维护的意思。

    在沉默了片刻后,杨震才继续追问:“敢问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就与你钟家扯上了关系?他们不是在太原吗?”

    “具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尚未得知,但有一点我却是知道了的。”钟裕眼中闪过一丝惭色:“这次兵变的原因与我钟家也脱不了干系,若是继续深查,只怕就要查到我家人身上了。”

    “竟有此事?”杨震身子猛然一挺,看来大同的水可比自己所想的还要深得多了。他本以为只是那些大同官员或是大同本地富商在此事上有所获利,如今看来,事情远不像之前判断的那般简单。

    “而且……此事一旦被揭发,便是抄家灭门的罪过。虽然我十三叔没有明说到底我们钟家做了什么,但他不可能拿家族的存亡来欺骗于我。”钟裕又补充道。其实他心里隐隐已有了一些猜测,但却怎么都不感去承认,更不敢和杨震说了。

    杨震吐出一口气来,但心头依然烦躁难安,半晌才道:“那大人真就打算不再深查兵变的真相,而让那些人都逍遥法外吗?不知大人想过没有,你这么做的后果会是什么?”

    “后果?你之前不是说过吗?只要真正的原因没有查出来,那边军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变乱,甚至会给朝廷带来大灾难。”说到这儿,钟裕就不觉打了个寒颤,他实在不希望真发生如此事情。

    “其实并不光是这样。大人想过没有,一旦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朝廷还会像这次般只派你我前来吗?难道陛下和内阁就会坐视边事不断糜烂,而威胁到朝廷的长治久安吗?你觉着下一个来此的钦差也会如你一般有所顾忌吗?即便他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查不出真相,那再下一个呢?我相信只要朝廷铁了心要查,事情的真相总不可能被掩盖太久的。到那时候,无论是大人的钟氏一族,还是其他涉案势力,他们的下场恐怕就只剩下一个了。”后面的话,杨震知道不必再说。

    钟裕被他这一连串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给问得面色一阵紧过一阵,最终面色都变得苍白了。难道我钟家真的已无可挽救了吗?

    似乎是看出了钟裕的心思,杨震又道:“现在唯一能帮钟家的只有大人你。而你帮他们的办法不是装聋作哑,什么都不去查,什么都不过问。而是将真相查出来,然后想法把钟家从罪犯中剔除出去。大人身为钦差,这点权力总还是有的,我也不会在此事上为难于你。”

    这一番话,直说得钟裕久久无法做出回应。他没想到杨震竟如此直接,直接地将问题摊在了两人面前。要知道,这么做,可也是违背了圣人之道以及纲纪国法的哪!

    不过他仔细想来,又觉得这或许是救自己家族最好的办法了,不然秘密总有被揭露的一天,若不是自己出手,别人可不会对钟家网开一面。

    思忖良久,钟裕终于抬起头来:“你觉着这么做能成吗?”

    “这是唯一的选择,不然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病灶一直都在。”杨震的回答很是简短。

    又是一阵沉默,最终只得叹道:“你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我却还得再仔细想想。而且,眼下我们便是想深查此事也不容易哪,目前都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在手,怎么查出真相呢?”

    “大人忘了吗?下官刚才深夜出去便是为的追查线索。”杨震知道这时候钟裕最需要的就是各种坚定他追查的消息与事实。

    钟裕果然神情微变:“你真个找到了有用的线索了?”

    “大人可还记得我之前提过,从叛军家属身上入手来查明他们叛变的真正原因吗?”在看到钟裕点头后,他才继续道:“我昨天就找到了这么个人,晚上出去已将他掌握在手。”

    “竟是这样吗?那你从他口中问出了什么没有?”钟裕不无紧张地问道,却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担忧。

    杨震略一摇头:“她身上有病,暂时怕是需要休养,但我至少已找到了线索。希望大人也不要气馁,机会已出现了。”

    看着杨震那双坚定的眼神,钟裕不禁有些惭愧起来,自己一个钦差正使在此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倒是杨震这个副手在想尽办法查明真相,枉自己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书,却连这点正义公正之心都没有吗?

    “大人……”杨震见对方陷入沉思,良久不语,便忍不住叫了一声。

    钟裕这才从自责中回过神来,眼神渐渐坚定:“本官知道了,既然杨千户你查到了线索,那就继续追查,若需要本官出面,我也绝不会推辞。”

    “如此就多谢大人了。”杨震看得出来,虽然钟裕比之前要坚定不少,可其实内心深处却还是有所犹豫的,毕竟这关乎到他整个家族存亡安危哪。他也清楚,在这事上无法过分逼迫,那只会过犹不及,便只能装作没有瞧出对方的心思来。

    似乎是心中有愧,在说完这些之后,钟裕便没有再继续留在房中,而是告辞离开。当杨震将他送出门去时,才发现天已经亮了,而下了大半夜的那场雨也在不知不觉间停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

    一夜未曾合眼的杨震在睡下后不久便被蔡鹰扬的咋呼声给惊醒了过来,随后莫冲也在外面敲响了房门:“大人,外面出事了。”

    “嗯?”杨震赶紧从床上起身,拉开房门有些不解地看向这个手下:“出了什么状况,怎的如此大惊小怪的。”

    “大人,有不少百姓聚集在寺院山门之前,吵嚷着说要见钦差。看着架势,似乎随时有冲进来的可能。”莫冲神色有些紧张地道。

    “竟有此事?走,我们出去瞧瞧,这到底是因何缘故!”杨震说着,伸手取过一旁的外袍披上,这才在莫冲随后过来的几名锦衣卫兄弟的陪同下走出禅院。正好,这时候另一边的钟裕也闻讯赶了出来,他的脸上满是疲惫和忧愁,显然一夜未睡和心头的压力让他很不好过。

    “大人,寺外有百姓搅扰,我们……”杨震见了钟裕便不好做主了,便把主导权交了出去。

    钟裕的回答也很是干脆:“咱们这就去看看出了什么状况,不好因为我们而搅扰了华严寺的清静。”说着率先往下走去。

    一行人走得很快,不一会儿工夫便已来到了寺院山门前。远远地,杨震便瞧见了那边聚集着数百衣着普通的百姓,而在他们跟前,则站着数名僧人,看他们的模样正是在劝说那些百姓莫要随意闯进寺院里去。

    显然,华严寺在大同当地的威信还是不错的,所以即便挡在门前只有区区十多名僧人,那几百名百姓倒也没有冲进去的意思,只是这些人口中依然叫嚷个不停,仔细分辨正是要见钦差大人的意思。

    钟裕见状,面上顿时现出羞愧之色,紧走几步,来到了山门,然后朝几名僧人施了一礼:“几位师父,就由本官来应付他们吧,让你们受惊了,实在是抱歉得很。”说完这些,才转过身来,对那些见他到来而明显安静下来的百姓道:“不知各位父老要见本官所为何事哪?”

    “你就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人吗?”为首一名黄脸大汉上下打量了钟裕一番,这才不是太确信地问道。

    钟裕这才发现因为来得急了些,自己并没有换上官服。但现在再回去换显然是不可能了,便沉着地一点头:“不错,本官正是钦差钟裕,你们有何冤情,竟需要跑到此佛门之地搅扰?”

    “还请大人为我们做主哪!”那汉子听他这么说,赶紧就跪了下来。随后,他身后那些百姓也纷纷跪倒在地,向钟裕连拜数下,口中只说要他为自己做主云云。

    钟裕自为官以来便走的是清流路线,对地方官那套治民的手段所知实在有限。现在见这么多人不断朝自己跪拜,一时竟有些慌了神了,完全不知该如何应付才好。

    好在他旁边还有一个杨震。虽然他也没有当地方官的经历,但因为在诸暨一段时日,见过不少兄长断案的情形,倒是对如何应付民众申冤还是有所了解的。既见钟大人有些懵了,他便代替着出头,高声道:“尔等不必如此多礼,有什么冤情还请站起来说,钟大人既然是朝廷钦差,自当为你们做主。”

    他这番话是以丹田之气而发,声音极其洪亮,所以虽然面前众多百姓还在那参差不齐地自说自话,却完全被他这番话所盖过。听到这威严的声音,众百姓才住了口,不过他们并没有站起身来,而是将目光都落到了刚才那名黄脸汉子身上,显然是让他代为转达了。

    钟裕感激地看了杨震一眼,这才问面前之人:“你是何人,到底你们有何冤情需要向本官举告的?”

    “小民尤三年,乃是这大同城里的一个寻常百姓。我们今日所以冒犯钦差大人,实在是因为听说了一件极其害怕的事情。”

    “却是何事?”钟裕闻言不禁皱了下眉头,怎么一点谣言就能让这许多百姓张皇失措到跑来找自己呢?

    尤三年似乎是感受到了钦差大人的不快,身子不禁瑟缩了下。但随即,又迎向钟裕的双眼,说道:“小民等听说大人欲要为那些乱军说话,要赦免他们的罪名,这事小民等是万万不能答应的。他们之前突然叛乱,杀了我等的家人亲属,还抢掠了不少我们的财物,若大人如此做,便是姑息养奸!”说着,双眼直勾勾地盯向钟裕,只等他的回应。

    钟裕脸色顿时就是一沉:“你们这是听谁说的?本官什么时候说过要赦免那些乱军了?”

    “城里早传开了,说大人此来就是为了平息事态的。而且,您还觉着抚台大人和郭总兵平定叛乱的做法不妥,便要剥夺他们对此事的控制。还有,大人还想把那些叛军叛乱的原因归结为抚台大人他们的错……”那尤三年胆子确实极大,即便是面对着已面沉似水的钦差大人,却依然敢于侃侃而谈,把自己等的想法给彻底说了出来。

    而随着他每说一句,身后那些百姓就不断附和着,直说要请钦差大人明鉴,要请钦差大人不要受人蒙蔽云云。声浪竟也不知不觉地高了起来。

    到这个时候,钟裕如何不知这起所谓的百姓喊冤是有人在背后指使,这让他的心更加发沉。本来就因为自己家族与此相关而倍感压力的他,现在就更感到有压力了。

    倒不是说他怕眼前这些百姓真个会对自己怎么样,而是担心这些话传出去后,大同城里的其他百姓会怎么看待此事。他知道这些都是莫须有的假话,但其他人知道吗?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说法他可是很清楚的。

    但若他就此服软,当着这些百姓的面说这些都是假的,自己并不会为那些乱军开脱呢?那只怕接下来自己想要追查兵变就变成出尔反尔了,到时候聚集到自己面前来的百姓只怕会更多。这却如何是好?

    正当钟裕满心为难,不知如何抉择时,杨震突然开口了:“各位父老还请快快起来,你们所说种种都全无根据,大人身为朝廷命官,奉圣明而来岂会做出此等决定?我在此可以项上人头担保,钦差大人绝不会为了一时之平静而袒护那些为恶之人!”

    “当真?”尤三年闻言面上顿露出了喜色,赶紧追问道。

    “官府怎么会欺骗民众呢?大人,你说呢?”杨震轻轻拉了钟裕一把。

    钟裕这才反应过来,斩钉截铁地道:“不错,本官代表的是朝廷,绝不会做出维护恶人的事情来,你们但请放心。”说话间,他很是着意地看了杨震一眼,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如此善于应变,而且还深谙官场上那套似是而非的说辞。

    杨震的这番话,表面上听来是钟裕向眼前的百姓作出了保证,不会因为急于平定叛乱而赦免乱军的罪责。但实际上却还包含了他会将此事一查到底的意思,只是面前这些连字都未必识得多少的百姓却不可能听出弦外之音了。这种手段,正是官府以之驱使百姓屡试不爽的办法。

    果然那些百姓听了这话,个个面露喜色,有人更是磕下头去,大喊着大人英明之类的话。钟裕按捺下心头的愧疚,又对他们一番好言相劝,这才把这几百人给打发走了。

    在将这些百姓都打发了之后,钟裕才叹了口气道:“本官向以正直自诩,没想到今日也得做出这等举动来了,愚民……”

    “大人不必自责,一切都是下官的主意。”杨震赶紧安抚他道。见钟裕神色没有多少好转,便又道:“而且大人不觉着奇怪吗?这些百姓怎么就知道你在此处,竟找上门来了?”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刚问了一句,钟裕便想到了其中的原委。不错,除了大同官员,其他人可不知道自己并没有住在钦差行辕而在这华严寺里。换句话说,这些百姓就是被某些官员给怂恿来的。

    见钟裕回过味来,杨震这才继续道:“所以若真说愚民,也是大同官员愚民在先。他们这是想借民意来给大人以更大的压力哪。”

    “原来如此……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钟裕奇怪道。

    “是啊,现在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我们看上去全无办法,他们何必冒着被我们察觉到的风险画蛇添足地做这些呢?”杨震也问了一句,随后目光一闪:“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出现了问题,他们怕我们继续追查,所以便想借民意来迫使大人尽快收手。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慌了!”

    钟裕闻言也沉吟起来,半晌才点头道:“你说的不错,这么看来,或许我们很快就能查到一些线索了。又或许,其实我们已经找到了什么线索而不自知,看来得再仔细想想这些天的经过了。”

    这一回,杨震他们是看错了形势,并不知道这是刘应箕为了接下来的变故而做的准备。但同时,刘应箕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下了一手臭棋,这么一来不但没能叫钟裕收手,反而坚定了他本还有所动摇的决心!

第三百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下)

    大同东城某处气派不凡的大宅院中,一个略带不满,甚至是隐约有些怒意的声音在说着话:“刘应箕当真是老糊涂了,竟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那不是做贼心虚吗?他真以为钟裕会瞧不出来?”

    在大同地面上,实在难以想象会有人敢如此指名道姓地斥责巡抚刘应箕。但听他说这番话的盐商李常却连神色都没有变上半点,反而附和着道:“三爷说的是,在此事上刘抚台确实是有欠考虑了。”

    “岂止是有欠考虑,我看他压根就是没细想,只是一拍脑袋就定了这么个馊主意吧。”那人冷笑一声,才转过身来,赫然是当日在节堂之内让郭荣也得礼敬有加的李姓男子。而此刻,当他面对李常这个盐商时,更是摆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

    而李常在面对他时,也确实显得谨小慎微,姿态放得极低,就跟是他的奴仆一般:“三爷所说自然是有道理的。但刘抚台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哪,若不是平叛一事突然生出变数,只怕他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来。”说话间,他心里却有些 后悔把这消息及时转达给这位爷了,没的让自己听了一番责怪。

    “哼,这能怪得了谁,还不是他用人不当造成的?两三万人围着人家不过两三千人马却愣是被援军给接应走了,还不是他手底下的饭桶无能?”男子说着又露出了不屑之色:“所以说,将熊熊一窝的说法还是很准确的。”

    李常听他越说越放肆,只能在旁陪着笑,却不再附和了。同时心里也嘀咕开了:“要不是那刘应箕能力确实有限得紧,咱们又怎么可能在大同有如此局面呢?换个厉害的,根本就不容咱们做这些事情哪。”

    男子发了一通牢骚之后,心情才稍微好转了些,簇着眉头道:“眼下看来,这次会因为刘应箕的鲁莽行事而使得事态变得更加复杂了。”

    “三爷,这……你是不是多虑了。据人所说,钟钦差可是答应了那些百姓不会深查的,而且还有钟家自己人牵涉其中,他还会硬查下去吗?”李常有些不解地道,其实他的看法却与对方不同,并不认为刘应箕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男子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所以才说你能力有限,你也太小瞧这些从北京来的官员了。论心眼,他们可比地方官要多多了。刘应箕这回的做法露出了这么大个破绽,他会瞧不出来?就算他一时没察觉到,他身边的人也会看出来的。只要叫他知道事态有变,你说他会不会趁机反击?”

    “那钟家的事情?”

    “钟家只能做个牵制作用。而且他也未必一定要把事情彻底查明白,只需要有所控制地把某些事情给挖出来,刘应箕也好,我们也罢都将吃不了兜着走。”

    “这可如何是好?”在听了他这番分析后,李常也不禁有些担心起来,忍不住问了一句。

    “所以我才说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竟做出这等弄巧反拙的事情来。本来钟裕对于有些事情还只是猜测,现在他几乎可以肯定了。还得让我们来给他擦屁股,真是个废物。”说到最后,他又忍不住一番奚落。

    不过这话听到李常耳里却是一喜:“三爷有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只管出主意,至于怎么做还得看他自己,不然若是让钟裕查到了我头上,就很不好了。”说着,男子伸出了一根手指:“我的意思是,其一,让他派人将那些前往华严寺搅扰的百姓给拿一些关进大牢里去,这样虽然有欲盖弥彰之嫌,却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李常赶紧答应一声,也觉着这么做有所补救意思,同时等着接下来的吩咐。对方也果然没有叫他失望,又伸出了第二根指头:“其二,必须尽快将叛乱给平定,再不能拖延下去,就是抽调大同城里的驻军也在所不惜。其三,便是让钟家之人再给他以更大的压力,如此才能有所补救。”

    “三爷英明,我这就把你的意思转达过去,希望刘抚台能赶紧照办。”李常仔细听了,又在心里转了念头,这才道。

    “哼,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补救,若那钟裕因为这一次而有了决断,那无论咱们做什么都晚了。”他说着把手一挥:“你去吧。”

    其实这个男子也确实有些小觑了刘应箕的头脑。昨天他或许因为一时急切而做出了这等决定,但今天在冷静下来后,其实他自己也回过味来,发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

    此时,刘抚台也正在自己的公房里踱着步子,皱眉想着补救的对策呢:“我怎么就会做出这等决定,这下确实有些弄巧成拙了。”他不禁有些埋怨起手底下人的办事效率来,以往也没见他们有这么听话啊,怎么这事三更天吩咐下去,上午就给办掉了呢?

    自己还是养气功夫差了些,遇事过于紧张。只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压根就不会做出这等愚蠢的决定。今后必须以此为戒,切不能再如此行事了。

    自责和对手底下人的不满塞满了刘应箕的脑袋,反倒让他更想不出该如何做出补救了。于是刚刚还在告诫自己要戒骄戒躁的刘巡抚再次心烦意乱,几乎想把面前案上的茶碗都给扫到地上去。

    这时,一个略带怯意的声音在门外响了起来:“大人,李员外在外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告。”手底下人知道今天大人心情不好,本是不敢打扰他的,但这位李员外又一直和几位大人交情不浅,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来通传。

    “就说本官……”心气浮躁的刘应箕本想把人给回绝了,但随后又想到了什么,立刻改口道:“让他进来吧。”

    片刻工夫,李常便来到了刘应箕的面前。在见礼之后,李员外也不兜圈子,开门见山地就把自己的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