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英楷脸色数变之后,这才道:“子杨你不从唐山撤军也可以,不过在关内驻扎的兵力不得超过一个协,其余兵力必须尽数撤回关外!”
这个提议在王英楷看来已经是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但是在赵东云看来这种条件依旧是很难接受的!
不过如今这个时局,做意气之争也没有必要,只要能够保住唐山,那么驻扎一个协就一个协,到时候自己在山海关部署重兵,一旦唐山有变。自己的部队在京奉铁路的支撑下就能够迅速增援唐山。
这种战略部署对于想要进攻京师兴许是不行了,但是作为防守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即他就是点了点头:“那就一个混成协!”
这种谈判他可不想让外人玩什么文字游戏,一个协和一个混成协是有着极大差别的,一个混成协才能够独立作战,而一个步兵协可没这能力!
王英楷也是及时加上了自己的限制条件:“兵力不得超过五千!这兵力不管是巡警还是在正规部队,都算在其中!”
赵东云点头表示了同意!
王英楷此时心里头还是有些不服气的,这没了唐山等地盘,对他的直隶实力影响还是有一些的,不过要想让赵东云退出唐山除非是发动一场战争,而且还得打赢赵东云,不然的话是没有什么可能性的了。
现在能够让赵东云缩减驻军数量已经是他做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如果唐山只有五千兵力的话,那么王英楷也就不用提心吊胆防着赵东云的大军随时从唐山挥军进军京师了。
说完了这些后,王英楷又是开口道:“如今我们既然要创共和体制,这军制也要改一改了,听说南边已经是重新整顿安排番号了,我们这边也不能和以前那样,得有统一番号才好让国人知道,我北洋任旧是一个整体。”
这统一番号的事也无伤大雅,所以赵东云等人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当即王英楷就是道:“以前的各种番号先不用了,统一改成‘中央陆军’而称呼上也不能沿用前清的镇、协,可效仿泰西诸国,变更为师、旅、团等。
军衔也如此,把前清之上等第一级改为上‘将,中等第二级改为中校,下等第三级改为少尉,士官和士兵照旧不变。其他各等级依次推论,至于军衔标示,我看子杨你前头弄出来的就不错,我看可以直接推广全军所用!”
找东云听罢呵呵一笑,他这王英楷倒是不顾小节,这番号和军衔的称呼还算正常,但是军衔标志竟然直接采用自己的奉天标志,这要是放在后世就算侵权!
“如今我们手底下的几个师里,也不用多改,我手底下的第一镇改为第一师、吴凤岭的第二镇改为第二师、子杨你的第三镇改为第三师、芝泉你的第四镇改为第四师、张怀芝那边的第五镇改为第五师、聘卿你的第六镇改为第六师、然后第七镇残部改为第七师。然后王汝贤的第二十九混成协改为第八师、子杨你手底下的奉天两个镇也改为第九师和第十师、那个骑兵协就改为第一骑兵旅。
至于大家伙手底下的几个混成协,也是统一安排,我手底下的常备军第一混成协改为陆军第一混成旅、芝泉你手下的混成协改为第二混成旅,再有马玉昆将军的武卫左军也要改为第三混成协、子杨你手底下的两个混成协也改为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
姜桂题的江防军如今已经退往山东,也可以给他一个第六混成协的番号!”
这些番号的改变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就是称呼上改变一些,王英楷总不会因为统一了番号就能指挥得动其他部队了,更加不会因为给了你一个中央陆军的番号,然后就要出钱帮你养军了。
说白了,这些都是面子功夫!
那所以大家都是笑呵呵的接受了!
而这么统一番号了后,就会发现北洋嫡系和旁系部队加起来实在不少,师级部队就有十个,混成协六个、骑兵旅一个
这些部队里实力相差也比较大,比如整编后的王汝贤第八师,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空架子而已,兵力连四千都不到,给他一个师级部队的番号,是因为王汝贤掌控河南,这扩军是肯定的,而王英楷为了进一步拉拢王汝贤,这给一个师的番号也算正常。
又比如马玉昆和姜桂题这两个北洋旁系,他们虽然已经表示效忠北洋共和政府,但他们依旧是半独立的性质,手下部队也都是旧军,不能够和其他北洋诸将手下的部队相提并论的。
而如今北洋的真正战力,还是袁世凯时代组建的老部队,也就是第一师到第六师,至于第七师已经被打残,虽然王英楷已经收拢残部重新编练,但是要想缓过气了恢复以往战力可是没那么容易的事。
至于赵东云手底下的原奉天部队,也就是新番号里的第九师和第十师,虽然人员和装备不缺,但是成军时间比较晚,而且近段时间抽调了大量人员和装备用于组建第四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对实力影响比较大,所以战斗力上来说,自然是不如赵东云的老部队第三师的。
相对于北方共和政府名下的十师七旅,张之洞弄出来的南方联邦帝国手底下有多少部队呢?
第两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争
如果只是说两三个月前,也就是前清灭亡之前的南方新军数量,实际上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徒有其表的,但是不管实际战斗里多少,但是从文件上来看,南方各省的新军还是有不少的!
比如湖北张之洞手底下就有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端方掌控的第九镇、江南混成协、荫昌手底下的江北混成协、江苏之第二十三混成协、江西之第二十七混成协、安徽之第三十一混成协、陕西陆军混成协、福建第十镇等。
以上说的还是人员比较满的那种,还有很多人员缺编的各支南方省份新军,比如湖南之第二十五混成协,这个第二十五混成协只有一个步兵标而已;四川也有个第三十二混成协,不过该协也不足额定编制半数,山西之第四十三混成协也只有一个步兵标而已;浙江混成协只有四个步兵营,其余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新军虽然大多挂着一个混成协的名头,但实际上普遍只有一个标左右的兵力。
而且上面说的还只是步兵,至于技术性兵种,比如骑兵、炮兵这些就更不要说了,南方诸省军队里,普遍缺乏骑兵部队,第八镇、第九镇以及第二十一混成协等湖北、两江的部队还好一些,骑兵虽然紧缺但是勉强也可以配上。
但是其他省份的骑兵部队就是大多徒有其表了,比如福建之第十镇,骑兵部队只有区区一个队而已,连百骑都不到。
炮兵部队的情况也类似,也就第八镇和第九镇的炮兵能拿得出手,但是他们装备的也多是五十七毫米的汉阳厂自产的架退火炮,别说国际列强,包括北洋诸军在内列装的三英寸级别的管退火炮了,他们甚至连同口径的七十五毫米架退炮都没有多少门。
至于说其他省份的新军就更加悲剧了,还是以福建第十镇为例子,这个镇也就是南方诸省里少数挂着暂编名头的三镇之一,他也只有区区十二门旧式火炮。这个第十镇说是镇呢,其实实际兵力也就一个不满编的混成协而已。
而其他省份的就更悲剧了,都没有必要去提!
以上说的就是袁世凯死之前的南方各军情况,不过自从袁世凯死了后,北方局势动荡,北洋起兵之后南方督抚,尤其是端方等效忠满清朝廷的督抚更是大力扩军,甚至都不惜重用那些有着革命党背‘景的留学生。
基本上南方的那些新式军官,只要是没有北洋背‘景的,基本上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重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孙文等革命党也是借了赵东云等人的春风,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革命党人短时间内混进南方新军里头了。
不过革命党的事以后再说,至少现在来说,南方新军的扩军是迅速而有力的,短短两个月内,南方各省督抚手底下的兵力都是增加了不少。
张之洞联合其他督抚城里中华联邦帝国后,统一番号组建北伐军时,可是把镇的番号一直排到了二十六镇之多,至于其中有多少能打的说实话没人知道,甚至张之洞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不敢实际情况如何,但是这二十六个镇的番号却还是很吓唬人人的,尤其是当张之洞大张旗鼓的号称要齐聚二十镇大军北上讨伐北洋诸将,迎回圣驾的时候,也是把北边的王英楷等人给吓的不轻,要不然也不会急急忙忙的召开停战会议进行谈判了。
要不是张之洞在南边搞出这么大的声势,严重威胁到了北洋的整体生存利益,估计现在赵东云和王英楷等人还在继续打着呢,哪里会跑到天津去进行什么停战谈判啊。
而且让王英楷以及赵东云等人放下冲突进行和谈的还有两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南方联邦有着一个让王英楷和赵东云所没有的优势,这个优势是什么?
一个字:钱!
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甚至四川,这些省份一个个都是国内的财赋大省,这要是赵东云的地盘是在江苏,他都敢暴兵十个师以上,要是让他同时占据江苏、浙江,他都不用费什么心思,直接暴他几十万大军就能平推国内诸多军阀。
那里会和现在这样,以东北苦寒之地养这三师三旅都吃力的很。
尽管南方督抚们捞钱和办洋务的本事差了点,但是要捞钱扩编几个师问题还是不大的,所以时间拖的越久,留给张之洞他们的时间越多,那么对北洋而言就越不利。
这就是王英楷等人急着进行谈判的原因之一,因为留给王英楷、赵东云等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旦拖延下去让南方联邦汇集财力和人力真的弄出来什么‘二十六镇北伐大军’的话,别说王英楷得哭死,赵东云都得跳进辽河里头。
现在的北洋可不是历史上1911年到1913年之间的北洋,历史上这段时期的北洋虽然已经开始僵化,堕落,但是最起码袁世凯还在,他说往东,冯国璋和段祺瑞他们就绝对不敢往西,但是现在的北洋呢,说分裂都是轻的,实际上早已经是刀枪相对,相互之间都打了两场战争了。
南边各省呢,历史1911年后甚至一直到二十年代,南方各省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诸省虽然都举着孙文的大旗,但实际上就没几个南方督抚听孙文的调遣,要不然历史上的南京临时政府也不会这么悲剧了。
然而现在的南方诸省呢?
南方督抚领袖张之洞是什么人?他可是清末少数几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汉人重臣,在名望上可是和李鸿章、左宗棠同一个层次的人物,他这么登高一呼南方的诸多汉人督抚立马就响应了。再又有着端方为首的满人督抚支持,这才能短短两个月里里头联合起来搞出来一个‘中华联邦帝国’。
在这个联邦帝国的框架下,各省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前清类似,各省督抚虽然拥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权利,但在大是大非上,尤其是军政方面却是听从联邦政府的调遣,这里从张之洞一上台,就罢免了两广总督周馥,并任岑春煊担任兼任新的两广总督就可以看得出来,南方各省督抚的自主权利是无法和北方诸省的军阀们相提并论的。
如果军政任命还不能说明什么,那么从张之洞调江西新军北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南方联邦帝国政府对诸省的掌控力还是相当强的,至少比王英楷等人搞出来的北方共和政府要强得多,张之洞能调动江西、四川,云贵等省份的部队北上,但是你让王英楷调动下赵东云的部队试试?
而王英楷和赵东云等人也不都是傻蛋,自然是看出来了南方联邦的巨大威胁,自然也明白知道北洋继续这样窝里斗,估计不用多久人家南方的北伐军就得杀进京师了,到时候大家还混个毛啊!
在这样的巨大威胁下,才有了这一次的天津谈判,正是因为有了南方的威胁,才能够让王英楷和赵东云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以便达成联盟协议,共同对付南方联邦这个巨大的威胁。
“这统一了番号之后,也就要南下作战了,这南下作战的话,当分三路,一路从山东南下江苏、进军江北、江宁等两江之地。
第二路则是沿着京汉铁路南下,直扑武汉三镇,击破南方联邦伪都!
再有第三路,则是西进山西,以保西面的安全!”
王英楷刚说完统一番号的事,就是开始说起南下作战的事来,毕竟对于在座诸人来说,首要大事还是南下作战,而之前的所谓筹建共和政府、统一番号实际上都是为了南下作战而准备的。
听到王英楷说起了这些,赵东云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静静听着!
王英楷继续道:“这南下两江一路,是为第一军,由芝泉兄你来统帅,这南下湖广一军,是为第二军,由聘卿兄你来统帅!”
这第一军和第二军的任命,可不是现在张口就来的,而是王英楷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来天津之前就已经是商量妥当的,如果王英楷不肯给他们南下的机会,估计段祺瑞和王士珍就得和王英楷翻脸,然后支持赵东云入主京师了。
“至于这第三路吗,山西那边敌军不多,顶多就是一个标左右的新军兵力,这样去的人也不用太多,让王占元带着第七师过去就行了!”
王占元本来是在锦州被赵东云软禁了的,但是自从双方启动谈判后,王英楷亲自开口向赵东云要人,而且还表示愿意以二十多名同样被他软禁的苏系军官作为交换。为了不破坏谈判,再加上为了换回来那些被王英楷软禁的苏系军官,所以赵东云就把王占元给放了。
这王占元前天刚回到京师,王英楷就是立马任命他为新一任的第七镇统制,如今统一番号和称呼后,也就是第七师的师长。
王英楷这话一出,对面的赵东云却又是轻咳了一声:“芝泉兄和聘卿兄各自领着一个军南下,依照两位兄长的能力,这南下作战自然是手到擒来的,大家也都是放心的,只是这山西那边,据我所知山西巡抚恩寿在这两个月里可是练了不少兵,没有个三五万,但是万八千还是有的,早就不是以前那会两三千人的情况了。这第七师遭遇重创不久,要恢复战力怕还是要些时日来重建的,这贸然进入山西,怕是力有不逮啊!”
第两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争(二)
开什么玩笑,段祺瑞和王士珍不管是被逼的还是自愿的,但是王英楷让他们南下和张之洞以及端方拼个你死我活,赵东云也是乐于看见的,毕竟北方这点地盘,实在是养不起四家军阀,如今赵东云占了东北,王英楷占了直隶,而王汝贤和张怀芝也不是善茬,想要他们把山东和河南让出来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这段祺瑞和王士珍南下抢地盘是必然的。
只是这两江和湖广是诱惑大但是风险也大的话,段祺瑞和王士珍表面上得到了一个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的位置,但是要打下来还不知道得猴年马月,要死伤多少部下呢。
然而山西那边却是不同,王英楷也说了,山西那边恩寿手下的能打的新军顶多就一个标,就算赵东云说他这两个月新招了不少新兵,但是战斗力也好不到那里去,依照老北洋部队的战斗力,这别说派一个镇过去,就算是随便去一个混成协,也是能够把山西稳稳妥妥的拿下来。
这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够拿下的山西就是典型的肥肉!
而且这还没算山西的战略地位呢,只要掌控着山西,就能够随时威胁直隶、河南,如果让赵东云掌控了山西,他都不打算和王英楷搞什么谈判了,直接两军夹击,先把直隶给抢了再说。
相反,如果是王英楷掌控了山西,那么直隶、山西联合起来,他就能够迅速扩张自己的直接管辖势力范围,然后也能够进一步拉拢河南的王汝贤以及山东的张怀芝,进而彻底奠定四省联盟,届时王英楷就是名副其实的北洋老大了。
然而这种情况赵东云会让他发生吗?不可能的事!
王英楷听到赵东云反对,虽然已经所有预料,但还是免不了皱眉:“哦,那以子杨你的意思是?”
赵东云道:“第七师力有不逮,第一师要驻防京畿,第四师和第六师、第五师和第八师都是要南下作战的,第二师要驻防热河,第三师要驻防锦州,第九师要驻防奉天,而其他几个混成旅也是新成没什么战力,我看还是让第十师过去,那山西也就能拿下来了!”
赵东云这说的几句话里头,前面的都是废话,后面的那句才是重点,这第十师是谁的部队?就是原来的奉天第二镇,他赵东云的嫡系部队。
面对山西这么一块肥肉,谁不想吃啊,他王英楷想要,但是他赵东云同样想要!
果然,听赵东云这么直白的说要山西,王英楷也是脸色略变:“东三省那边日俄重兵任在,这没有重兵驻防,我等实在是不放心,我看第十师还是要回东北驻防好!”
赵东云听罢没有立即反驳,而是不开口说话,反正没他首肯,他王英楷是绝对不敢私底下就派王占元的第七师去山西的,因为他要是敢在赵东云反对的情况下这么做,第二天他赵东云就敢发兵京师,端他王英楷的老巢。
这山西的议题一时半会是得不出答案的了,而眼见外头已经天黑,这众人都已经谈了一天了,所以段祺瑞提议先休会,大家回去休息一晚,第二天接着谈!
于是乎,众人就是先散了,等回到利顺德饭店后,赵东云叫来了李三:“杨德彪那边情况如何了?和吴凤岭谈的怎么样了?”
李三道:“早上刚收到他的电报,说是吴凤岭虽然语气和善,但是还是没有接受!”
“没想到还是个硬骨头!”赵东云皱眉,他派人去拉拢吴凤岭的时候,南方联邦帝国还没有成立了,那时候拉拢吴凤岭的理由是为了一起打王英楷,甚至赵东云都抛出了未来的陆军部总长、甚至直隶总督的诱惑。
但是拉拢吴凤岭的不仅仅有他赵东云,王英楷也是没闲着,而且拿出来的条件也不少,据说王英楷派去的人都是直接带着黄金去见的吴凤岭。
然而吴凤岭也是个明白人,知道保存实力的重要性,更加明白只有王英楷和赵东云相争的时候,他才能体现出最大的价值,所以面对王赵两人的拉拢,他倒是好胃口,赵东云送去的五百条枪被他收下了,王英楷送去的黄金也收下了,但是愣是没有答应投靠任何一家。
赵东云此时站了起来,然后走到了墙上临时挂上的地图看了起来!
哪怕是不明白军事战略的人都知道,山西的重要性其实是要超过山东甚至河南的,不管是王英楷还是赵东云,他们谁掌控了山西就代表着谁掌控了未来的主动权,都能够给对方发起致命一击,然而这些谁都知道,那么就代表着谁都不肯相让。
王英楷手底下的第七师要去山西赵东云不答应,赵东云手底下的第十师去山西,他王英楷也不答应!
至于王汝贤和王士珍他们要派人去山西,王英楷和赵东云都不答应!
但是山西也不能一直空在那里啊,要是真让山西的恩寿弄出好几万大军来,到时候可就事情大条了!
沉思了半天后,赵东云才到李三道:“给杨德明去电,让他立即和吴凤岭谈一谈,只要他答应投过来,我保他一个山西总督的位置!”
李三自然不知道赵东云说出这句话之前,已经是做出了诸多的取舍选择,既然王英楷和自己都允许对方掌控山西,那么就的安排其他人去了,而可选的人里头,也就吴凤岭合适一些。
而且吴凤岭一旦去了山西后,那么热河就是空了出来,虽然那地方要啥没啥,但好歹也算一块地盘不是,到时候和王英楷争一争,多少能捞到一些利益。
再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吴凤岭的第二镇离开热河,那么就代表着赵东云入关部队就能够获得北方安全,不用和以前那样,天天得防着吴凤岭和王英楷联合起来切断自己的后路。
如果能够掌控热河的话,赵东云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自己将来大举入关的战略安全问题!
热河,也就是当代热河都统所辖区域为直隶承德府、内蒙之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位于赵东云所实际控制的唐山、山海关、锦州一线的西北部地区。
从军事战略上来说,从热河就可以轻易威胁到唐山、山海关以及锦州一线,而掌控了这片地区后对于赵东云而言,就是代表着可以彻底解决西北方的战略安全问题。
如果未来赵东云想要大举入关的话,那么热河是肯定需要掌控的,不然的话入关部队的战略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不过热河实在是太穷,如果把热河搞到手,就相当于要让东三省的财政还得再养一个热河,这对于原本就已经艰难维持的东三省财政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但是很多事情不能只考虑所谓的经济或者短期利益,赵东云如果还想要有朝一日入住京师,最好的自然是能够把山西拿到手里,只是如果能够拿下京师,赵东云的战略立马就得发生变化,山西在手的话他还等什么,直接挥军京师,两边夹击先把直隶拿下来再说,然后再慢慢和那边的联邦死磕。
但是这个战略方案和白日做梦也差不多,打死王英楷都不会让赵东云的部队越过直隶然后掌控山西的。
其次的话,就是采取逐步为营的方法,先把热河拿下来,然后再慢慢图谋内蒙古、山西、直隶这些地方。
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山西问题和热河问题,他推动吴凤岭入住山西也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热河承德,吴凤岭听着眼前这个杨德明口若悬河,神情虽然依旧平静的他内心里却是惊喜若狂!
“你说的这些当真?赵司令真的愿意支持我进山西?”吴凤岭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赵东云要支持自己去山西,这完全是天下掉馅饼的事啊,这也能让自己遇上?
说实话,这两个月来吴凤岭混的比较悲剧,当初从山海关遁走不愿意参加北洋内战,看似避开了风暴中心在边上看戏,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却是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边缘化!
两个月过去后,世人说起北洋只知王英楷和赵东云,偶尔也会说起段祺瑞和王士珍,但是谁还知道他吴凤岭和张怀芝啊,再加上热河这鬼地方也许对于赵东云而言具有极大的军事战略价值,但是对于吴凤岭来说,这地方一毛不值。
从扩张战略而言,东边和南边是赵东云的东三省和直隶唐山一带,西南边是王英楷的直隶、他吴凤岭要扩张只能是跑到草原上去和蒙古人干架了……
而且更关键的是,热河这地方穷啊,过去两个月里头赵东云等几个人个个都是在扩军,就连山东和张怀芝和河南的王汝贤都在扩军,唯独他吴凤岭非但没有扩军,而且连养现在的一个第二师都勉强的很。
前清时代还好,北洋军的军费都是朝廷给了大头,然后剩下的是袁世凯到处凑钱解决,但是如今清廷都完蛋了,北洋也分裂了,不管是王英楷还是赵东云又或者是吴凤岭,他们都得自己自力更生解决军费了。
赵东云有东三省的地盘,自然是能养着好几个师的部队,山东和河南也不差,王英楷有直隶,而且王英楷还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把京师给翻了地底朝天,一个个腰包里都是装满了钱,所以你别看现在段祺瑞和王士珍没有实际地盘,但是人家现在不缺钱,手里头至少有几百万两银子备着,说起这钱,比赵东云有底气多了。
唯独吴凤岭,别说几百万了,现在他连部队下个月的饷银都拿不出来!
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去山西并抢下来当地盘,别说养现在的第二师了,估计还能再扩军几个师呢。
想到这里,吴凤岭的眼光就开始发亮了:“赵司令真的愿意支持我?”
杨德明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道:“我家司令的为人吴大帅你也是知道的,向来是说一不二,说出去的承诺就没拉下过!他说保你一个山西总督的前程,自然就会保你一个山西总督的前程!”
听到这句肯定的答复,吴凤岭就道:“好,只要你家司令所到做到,我老吴这条命卖给他又何妨?”
第两百一十四章 共和前夕
十二月十号,上海外滩街头,一个报童光着脚从远方飞奔而来,寒冬里冰冷的地面彷佛低下烧着火一样,让他奔走如飞,身上的单薄而破烂的衣裳彷佛舞衣一样迎风飘扬,兴许因为是奔跑,小脸庞不再是以往的青色,而是变得略微红润。
只见他一边跑动着,手中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口中用充满喜悦的声音叫喊着:“号外、号外、北洋不日即将挥军南下!”
街面上的人听着他不断地叫喊,一些穿着普通的人们依旧低着头走着自己的路,哪怕是连抬头看一眼,听一句的心思都没有,然而一些穿着光鲜的人却是听了不约而同的放缓了脚步,很快第一个穿着马褂的中年人就是上前,随手掏出了数枚铜元:“来一份报纸,多的赏你了!”
报童咧嘴笑了,连忙递上报纸,然后躬身:“谢老爷赏!”
这卖出了今天的第一份报纸后,而且还得了赏钱后的报童面色更加喜悦了,口中继续叫喊着报社那边教给他们的口号:“号外、号外,赵东云发表声明,天津会谈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
此时,一个同样身穿西服、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剃着村头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报童熟练的递上报纸,小心翼翼的接过那枚铜元,然后小跑着到另外一名叫要报纸的人跟前。
按照这情形,兴许不用一会功夫就能把所有报纸卖掉呢,然后自己还能回去再领一份报纸来卖,这样就能赚上以往三天都赚不到的钱了。
报童一边叫喊着奔跑在街头,一边心思已经是飞了起来,今天要买两个白面做的馒头回去,自己吃半个,再给妹妹半个,留下一个明天再吃!不,给妹妹今天吃一个,明天再给她吃一个,自己是大人了,吃粗面馒头就行。
要是天天都打仗多好啊,那样自己的报纸就不愁卖了,也不知道那个赵东云是什么人,怎么那么多人听见了他的名字就都买了报纸呢?
报童胡思乱想着,背包里报纸也是越来越少,他的笑容越来越满,当他卖掉最后一份报纸的时候,他朝着对面的包子铺小跑了过去,他要去卖好久好久都没有吃过的白面馒头!
距离包子铺的距离越来越近,报童甚至都能看见包子铺里那些热气腾腾的馒头了,而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