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东云是下午到的山海关,不过他并没有多少的心情去看山海关的雄伟城墙,也没有多少的闲心去关注山海关附近的第二镇部队到底训练的怎么样,现在的他虽然看起来虽然一片平静,在和吴凤岭打招呼说话的时候还面带笑容,不时朗声大笑,看上去似乎心情相当不错,但是只有后头的李三才知道,自家老板从锦州到山海关的这一路上,除了在公开场合外基本上就没怎么说过话,一直都是保持了一种平静。
而这种平静是极为不正常的,彷佛让李三看到了当年赵东云争夺第三镇统制和去年争夺盛京将军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赵东云私底下也是保持了一种异于常人的平静,似乎一整天都在考虑着军国大事。
不过赵东云的这些状态也就只有李三才能看到了,其他外人看到的赵东云永远都是充满了自信和威严!
“吴老哥,别的不说,单单是你练兵的本事我还是佩服的,这一路走来你的第二镇的那些小伙子们看起来精神都相当不错!”赵东云满脸笑呵呵的对吴凤岭如此道。
旁边的吴凤岭听赵东云赞扬他练兵有方,虽然心里头知道眼前这个赵东云说的只是客气话,但是也是大为受用,心底里暗自嘀咕,都是留德回来的,这个赵东云比他的前辈段祺瑞明显要上道多了。
“说起练兵来,我们偌大北洋里头,可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子杨老弟你啊!”吴凤岭道:“看看你那奉天,这才一年多功夫呢,一下子就弄出两个镇来了,前月我去保定那会,还听有人说呢,论起当代练兵大家,唯有赵宿迁啊,我老吴在别人面兴许还说得过去,但是在子杨老弟你前头可是不敢说练兵的。”
所谓的赵宿迁,说的自然是赵东云了,赵东云乃是江苏徐州府宿迁县人,而按照当代的一些习俗,当某人登上高位成为督抚或者中枢重臣的时候,外人一般不会直接喊名字,而是会以姓氏和籍贯称呼,又或者是称呼‘号’。比如当代和后世不少人都喊袁世凯为‘袁项城’,这项城就是袁世凯的老家了。段合肥里的合肥就是段祺瑞老家了,张南皮里的南皮就是张之洞老家。
如今赵东云好歹是封疆大臣之一了,属下们自然还是照旧喊大人或者将军大人之类,但是外界的人已经很少给赵东云连名带姓的喊了,多以‘赵将军’称之,偶尔也会用‘赵宿迁’代之,还有些不要脸面的吹捧之辈更是喊起了‘宿迁公’。
吴凤岭和赵东云随后就是相互吹捧了起来,你说我练兵厉害,我说你指挥有方,总之是交谈融洽,氛围友好。
两人小小的交谈了几句后,随后一名护兵小跑着进来,然后低声对两位大人道:“段大人和王大人已经到了!”
赵东云和吴凤岭对视一眼,然后就是相继停下了交谈,不多时大门外就是出现了段祺瑞和王英楷的身影。
虽然段祺瑞和王英楷、赵东云以及吴凤岭都是一镇统制,但是威望和资历相差还是有的,作为权力场上的晚辈赵东云和吴凤岭都是相继起身相迎。
王英楷更是人还没进来呢,就是朗声道:“子杨老弟,你可不地道啊,也不等等老哥我,要不然我们就可以一起进来了!”
一旁的段祺瑞进来后也是道:“一路上可还顺畅?”
赵东云这个时候可不好在段祺瑞以及王英楷面前摆了什么盛京将军的谱,嗯,尽管他手底下的三镇兵力的确比在场的其他人都多,但是资历和威望这些东西不能只算你手底下有多少人的。
赵东云自然得露出笑容来和段祺瑞以及王英楷两人问候了起!
一时间里,在场四人的交谈都是笑容满面,丝毫看不出来在场的这几个人其实是北洋内部彼此间的竞争对手。
这废话说起来有些长,一直一刻钟后众人才是围着一张方桌四面坐下。
要知道这张方桌可是作为主人的吴凤岭亲自准备的,为什么?为的就是避免这个时候选座位的尴尬。
中国的传统里,座位是相当考究的,如果是传统位置的话,谁做上首?谁座次席?吴凤岭和赵东云没什么好说的,肯定是坐在下面,但是段祺瑞和王英楷呢,要是谁都不想让到时候也不好办,所以吴凤岭干脆弄了个四方桌子,一人一边谁也不比谁好!
这其实也就只有吴凤岭才会有这样的顾虑了,要是换成了段祺瑞当地主的话,段祺瑞肯定是当仁不让的自居首位。
不过吴凤岭显然没有段祺瑞这样的底气。
吴凤岭的出身北洋体系内只能说很一般,其人乃是袁世凯的家生子,什么叫家生子呢?那就是袁世凯的奴仆所生的儿子!早些年就是当袁世凯的小厮、伴当之类的,袁世凯从军了他也跟着跑去当跟班。
后来被袁世凯送到了天津武备学堂进修,这才谋得了正式出身并在新建陆军里担任马队的队官,后来和其他的袁世凯嫡系差不多,一步一步爬起来,乃是袁世凯手下的主要骑兵将领之一,后来第二镇统制吴长纯被调往主持编练第五镇,吴凤岭就被袁世凯提起来为第二镇统制,继赵东云之后成为正式踏入北洋大佬阶层。
不过家奴出、小厮、亲兵这样的出身始终算是他的人生污点,被很多军官们所不齿,尤其是那些从传统文人中途从军,一步步求学进军校出来的那些年轻军官们,大多是看不起这些老一辈的军人的,更别说吴凤岭这些家奴出身的老军人了。
这几年除了吴凤岭爬起来当上一镇统制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也爬起来当上了统制,他就是张怀芝。
早先的第二镇统制吴长纯被调往第五镇担任统制后,今年却是在任上病亡,如果加上刘永庆的话,1906年对于北洋体系来说就是一个悲剧无比的年份,连接两个大佬病亡对于北洋体系来说,打击是相当大的。
吴长纯一死,第五镇统制落入张怀芝之手,张怀芝是谁?
他是原来的第一镇第一协统领,王英楷手下的头号大将,他在王英楷派系里的地位就类似于1903年时期的赵东云在段祺瑞派系里的地位。当年可是和赵东云一起乃是第二梯队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过1903年赵东云就开始脱离段祺瑞派系,后来担任第三镇统制后更是算得上和段祺瑞彻底分道扬镳,自成派系。
但是张怀芝却是一直都跟着王英楷混,这一次张怀芝凭借着王英楷的大力支持和他的老资格,终于是从协统领的位置上熬出了头,成为了第五镇统制。
众人落座后,王英楷本来自持在北洋派系里势力最大,本想着率先开口,但是这嘴巴还没张开呢,一旁的段祺瑞就是毫不客气的抢了他的话:“如今大家闲话也都叙了,而绍宸兄和子杨老弟你们都是各自秘密前来,这时间上估计也不好拖太久,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说正事吧!”
段祺瑞这么一开口,让王英楷准备了半天的开场白就是被硬生生的吞了回去,那感觉要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如果不是今天这个场合过于重要,王英楷当场估计就得发飙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榆关密议
不过王英楷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成为当今北洋里袁世凯下的第一梯队里的头号大佬,那涵养功夫也是不差的,当即那肥嘟嘟的脸庞就是颤抖了两下,然后就是把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的吞了回去。
转换了话头道:“嗯,现在事情的确有些急,闲话就不多说了!”
此时,赵东云也是收回了刚才的轻松表情,当即正色道:“既然说起这个,不知道绍宸兄来榆关之前,大人可有什么吩咐?”
这一次的山海关秘密聚会,表面上是段祺瑞抵达山海关后,以商讨辽西走廊安全的名义邀请驻扎锦州的赵东云前来,同时居于保定的王英楷则是作为袁世凯的代表前来。
然而实际上这一次会议乃是王英楷主动提起来的,而这背后肯定是袁世凯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袁世凯派王英楷过来传达一些袁世凯的指示以及笼络段祺瑞、赵东云、吴凤岭三人。
如果不是害怕引起大规模的骚乱,估计袁世凯都要亲自来了。
“诸位也知道,大人要是来临榆县的话牵动太大,所以他就让我来了,来之前他对我说了,此次榆关一行,务必要以敦促当地防务,不可让榆关和辽西防务糜烂了!”
赵东云一听,脸色变得更加沉重了,袁世凯的这话潜意思就是让段祺瑞、赵东云、吴凤岭牢牢抓住军权,绝对不能放手。
一旁的段祺瑞也是面色深沉:“还有没有其他的消息?”
段祺瑞和赵东云一样,到了外地后根本就无法及时得知重要的情报,只能是通过私人信件和密电来获知诸多消息,如今朝局变化如此之大,很多内幕已经是无法得知了。
王英楷这个时候也是深吸了口气:“三天前,在上海的岑春煊已经秘密抵达京师,据传已经面见了西宫太后!”
听到这话,赵东云等人的脸色就更深沉了,岑春煊是什么人?袁世凯的死对头,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北洋体系的死对头,年初的时候好不容易才把他搞下来,现在难道慈禧又要重用他?
在如今这个紧要关头,重用岑春煊就代表着打压或者干脆是消灭北洋,这如何不让在场的这几个北洋人心惊。
然而王英楷的下一句话让他们更加担忧了:“风传把督宪大人从直隶总督任上调离,任职户部尚书一事,如今大体已经有了定论,是真的。”
听到这里,不管是段祺瑞还是赵东云还是吴凤岭,心中都不约而同闪过一个词汇:“明升暗降!”
看着王英楷还是没说完的样子,心中略急的段祺瑞道:“还有什么一起说了,并吞吞吐吐的!”
王英楷这个时候深吸了一口气:“朝廷准备把我北洋七镇全数收归陆军部所辖!”说罢看向赵东云道:“如果不出意外,朝廷已经决意派遣赵尔巽就任东三省总督,全军处理东三省建省事宜以及军民事务!”
赵东云虽然对以上这些消息早就略有耳闻,但是听王英楷如今亲口证实后,依旧是心胸难以平复,好半天后他面露阴沉之色:“他们这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这些事情并不是偶尔的,而是一连串接着来,朝廷那边先是利用瞿鸿禨,把袁世凯和庆亲王的新官制给坑了,把北洋派系的头号文官徐世昌给一脚踢出了军机处,让北洋失去了中枢话语权。
紧接着瞿鸿禨利用北洋在中枢无人的优势,和一群天天想着防范袁世凯的满清贵族们合作,直接把北洋把控的练兵处和兵部以及太仆寺合并,继而成立由铁良担任尚书的陆军部。
再到现在重新启用岑春煊,明升暗降调袁世凯担任户部尚书!
而更绝的则是收拢北洋七镇的军权,如果再调赵尔巽担任东三省总督的话,那么就可以宣告北洋七镇和奉天两镇就会被朝廷所掌控,届时北洋人努力了十多年的成果就会化为泡影。
估计短时间内包括袁世凯、赵东云以及王英楷、段祺瑞在内的北洋核心大佬都会相继被调离要职,到时候众人要么是忍辱负重谋图东山再起,要么是称病归乡。
总之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在场四个人里头,赵东云还好,毕竟他知道一些历史大势,虽然他想不起来清末有什么政治斗争,袁世凯是赢还是失败,但是他却是知道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之后就当上了总统的,也就是说就算历史按照原来走下去,那么袁世凯也是能够登上总统的。
但问题是,赵东云知道不用多久慈禧和光绪都会死,不用几年辛亥革命就会爆发,但是别人不知道啊!
按照目前的局势来说,如果任由朝廷打压的话,北洋体系全军覆没都是可能的!
而且还有让赵东云非常担心的一点就是,现在和原先的历史已经大大不同了,北洋六镇变成了北洋七镇不说,而且自己还弄出了一个奉天常备军来,就连边上的日俄战争都从1905年打到了1906年。
在历史已经被改变的情况下,说实话赵东云可不敢保证历史一定就会按照原先的进程继续走下去。
众人沉默了小半天后,吴凤岭道:“难道大人就没有其他指示了吗?”
这不管是采用政治手段对抗朝廷打压,还是说暂时服从朝廷忍辱负重,又或者干脆是起兵造反,这总得有一个路子吧!
王英楷道:“大人在我来之前已经进京,我相信不用几天大人就能够做出抉择。不过我需要告诉诸位的是,如今我们北洋面临着空前危机,正是需要大家伙一起通力合作的时候,以前的那些小心思都要暂时先收起来!”
不愧是当代北洋里威望仅次于袁世凯的大佬,在这四个人里头,除了他外,就连段祺瑞也是不敢公然对旁人这么说的,至于赵东云和吴凤岭就更加没有资格了。
说罢后,王英楷就是把目光扫向了赵东云等人,当即段祺瑞冷哼一声:“哼,这些不用你说我们都知道!”
赵东云也是立即答道:“如今局势危急,自然是以大局为重!”
吴凤岭也道:“这个是自然的!”
王英楷点点头:“如此就好!”
说罢,他却是从口袋里拿出了一纸书信,然后放到桌子上:“这是大人的亲笔信,你们看看!”
虽然对王英楷这个时候才拿出袁世凯的亲笔信有些奇怪,不过赵东云等人还是仔细看了起来,片刻后,最后一个看信的吴凤岭放下手中的书信,然后面露喜色:“这有临时军费自然是好的,不过这个数字恐怕不太够吧!”
王英楷却是道:“如今我北洋这边财政困难,如今能够拿出来三百万两当备用已经是不少了,一旦有事,也勉强可以让我们北洋七镇支撑一两个月了!”
赵东云却是皱眉:“三百万估计也就打个底,但是我们北洋也不止这么七个镇啊,其他部队总得花销吧!”
1906年统一全国新军番号后的,北洋常备军六镇沿用陆军第一镇到第六镇的番号,京旗常备军改为陆军第七镇,这七个镇算得上是正宗北洋嫡系,当然了北洋体系除了以上七个镇的嫡系部队外,还拥有部分旁系部队。
除了之前刘永庆在江北提督任上编练的江北混成协,最为外人所道的就是奉天两镇了,奉天两镇虽然说是今年才正式成镇,但实际上编练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锦州巡防营和奉天巡防营,而大规模发展时期则是赵东云就任盛京将军之后,这两个巡防营被改编为奉天常备军所辖的两个混成协。
更加关键的是这两个镇乃是目前国内除了北洋七镇外,少数几支完全按照新军编制编练的地方新军,不但人员满编而且也是重武器齐全,地方省份编练的新军除了奉天常备军军,也就湖北新军还看得过去,但是也远远不如奉天常备军那么正规。
在外人眼里,这个奉天常备军两镇实际上就是北洋军了。
袁世凯信上说是给三百万充当临时经费,用于构筑辽西防线云云,但是就是准备预防不测的,一旦有事就是北洋军的临时战费。
不过钱这事也不太好说,反正现在一切都还没定下来,袁世凯那边没给准信,他们这些手下将领也只能是继续等下去,不过段祺瑞却是开口道:“为了预防不测,我觉得还是要把军内的一些人给请出去,嗯,比如说第七镇的凤山,有他在的话这第七镇变数太大。”
此时王英楷看向了赵东云:“曹锟和何宗莲那边你怎么看?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第七镇?”
王英楷之所以这么问赵东云,那是因为第七镇的第十三协统领曹锟、第十四协统领何宗莲都是和赵东云交情匪浅,尤其是曹锟更是公认的苏系将领,而何宗莲也是和赵东云关系相当不错。
赵东云道:“他们两个人的能力我还是放心的,要稳住第七镇问题不大!”
王英楷听罢点了点头,随即道:“这样的话,我们这七镇应该问题是不大的了,嗯,还有子杨你的奉天两个镇,加起来就是九个镇,我倒是要看看朝廷有谁敢对我们动手!”
第一百七十七章 榆关密议续
1906年的北洋势力虽然遭到了来自朝野上下的严重挤压,但是核心的军权依旧没有丢失,反而是掌控的更加严密了。
现有的北洋七个镇中,除了原来的京旗常备军,现在的陆军第七镇的统制凤山是满人外,其他的六镇统制清一色是北洋体系的高层将领,第一镇统制依旧是王英楷,第二镇统制是近两年爬起来的吴凤岭,第三镇统制目前还是由赵东云,第四镇统制则是段祺瑞,第五镇统制乃是张怀芝,第六镇统制是王士珍。
除了最顶尖的一镇统制外,还有属于高层的协统、标统绝大部分也都是北洋嫡系军官。
就连名义上属于旗人掌管的第七镇,实际上除了凤山这个统制是满人外,其他的中高层军官大多也是北洋将领,嗯,比如说和赵东云交情匪浅的曹锟、何宗莲就在这个第七镇分别担任第十三协和第十四协统领。
在这些北洋大佬和嫡系军官里头,虽然一致对外上算是北洋一个整体,但是也细分为好几个派系。其中王英楷、张怀芝是穿同一条裤子的,乃是北洋内部派系里威望和实力最强大的一个派系,手握陆军第一镇、陆军第五镇。
早些年段祺瑞和赵东云也算得上一派,不过段赵分裂后也就各自成一派,段祺瑞以陆军第四镇为家底,此外段祺瑞之前和刘永庆关系密切,因此远在南边的江北混成协实际上也可以算成是段祺瑞这一派系的,不过现在江北被荫昌所掌控,这江北混成协自然是指望不上了。此外段祺瑞门生较多,在第二镇、第五镇乃至第六镇都是有段祺瑞安插的人,所以别以为段祺瑞只有一个第四镇就弱多少了,其实不然。
赵东云则是陆军第三镇为核心,不过最近奉天两镇编成后,赵东云手下掌控三镇兵力,乃是当今北洋体系里兵力最为雄厚的一派,不过他的资历和威望却是远不如王英楷和段祺瑞两人。
剩下的王士珍、吴凤岭算是中立派,不怎么参与到其他几家的派系之争,也没有和王英楷、段祺瑞、赵东云三人这样到处拉拢人,他们只效忠于袁世凯。
这样仔细一分析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当代北洋主要是由王英楷一派,段祺瑞一派,赵东云一派以及其他的中立派所构成。
说了这些人,诸君可能会问,冯国璋那里去了?
冯国璋这几年混的很悲剧,不但没捞到一个统制的位置,而且主持的军事教育和军制改革等事务也是被赵东云和段祺瑞抢去了大量风头,导致这些年来存在感越来越弱,以至于连吴凤岭、张怀芝这两个人都上位了,冯国璋依旧没能捞到一镇统制的位置,进而建立自己的势力根基。
如今的冯国璋也就只能依靠手底下的各种军校来编制自己的关系网了,试图依靠大量的门生来曲线救国,而这个方法效果也不算差。
如今的冯国璋虽然在北洋第一梯队里没啥存在感了,但是在威望上依旧不是那些第二梯队的将领可以比较的,甚至吴凤岭和张怀芝在威望上也不能和他比较,他悲剧就悲剧在没有实权,空有威望转化不了势力了。
除了冯国璋这个悲催外,其他的几个大佬或多或少都掌控着实权部队,加起来北洋整个体系嫡系就有七个镇,可战的旁系还有奉天两镇、江北一协,总兵力接近十五万。
清廷想要打压并消灭拥军十五万的北洋派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很多事情却不能用简单的数字去衡量的,要不然的话大家也不用勾心斗角去争斗了,直接比一比账面数字就行了。
“依靠我们的实力,按照理论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一但事发,难保不会出现预料之外的变故,而且南方几个省份的态度也是比较暧昧啊!”段祺瑞沉重道:“还有,如今秋操将近,湖北一镇、河南一协已经北上,另外第一镇和第五镇也接到调令要南下参加秋操,这事你们怎么看?”
吴凤岭道:“这不是明摆着嘛,一方面调我北洋驻扎在京畿的重兵南下,再以湖北第八镇、河南混成协牵制,好让我们有所顾忌!”
张之洞在湖北编练的一镇新军在不久前的全国统一番号改革中,被授予了陆军第八镇番号,乃是继北洋七镇后第一个被授予正式番号的地方省份部队,而河南混成协,值得乃是第二十九混成协,不过还挂着暂编两个字,还不算正式成军。
前几个月朝局还算稳定的时候,朝廷那边说要办一场秋操,当时袁世凯等北洋人还没意识到朝廷已经是准备动手打压北洋了,所以就大咧咧的答应了下来,准备派遣一支部队南下和湖北新军以及河南新军进行一场演习,然而没有想到三个月不到,局势就已经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这种关键时刻是不能乱调部队的,然而如果袁世凯不调动部队的话那么朝廷就要更加怀疑了。
王英楷道:“此时尚无定论,一切都还要大人做决定!”
的确,不管现在的王英楷,段祺瑞,赵东云以及吴凤岭他们说什么,其实他们都没有决定权,不管是对朝廷屈服还是选择温和的政治对抗又或者是干脆造反,都得袁世凯来决定,他们四个人如今只能是做好一切准备而已。
随后这四人又是商谈了好一会,不但说起局势问题但是说起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什么行动计划,那自然是商讨一旦袁世凯决心造反,那么应该怎么起兵的问题了,至于用不的用上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总的要有所准备才行!
“如果真的被迫举事,第一镇那边变数太大,而且第六镇也近在京师,恐怕会被朝廷提前掌控,到时候如果我第一镇和山东那边的第五镇怕是要南下,总得把江北混成协和河南混成协还有湖北一镇给拦下来。届时只依靠一个第二镇和第四镇,怕还是不够稳妥,到时候子杨你的第三镇也是要入关的!”王英楷一如既往的以老大哥的身份安排事务,说实话他的这个派头让段祺瑞和赵东云都有所不满。
要知道赵东云和段祺瑞可不是跟着他王英楷混,而是跟着袁世凯混,今天王英楷虽然说是奉了袁世凯的指示前来商讨,但是摆出的这一副我是老大的模样依旧让他们不爽,但是如今事涉北洋存亡,这意气之争也就先放下了。
“到时候恐怕热河、山西等地也是要乱,第一镇和第六镇变数也太大,我们还是应该准备的更妥当一些才好,我看子杨的奉天两个镇也可以入关,这样一来就可保证万无一失了。”段祺瑞如此道。
不了王英楷却是道:“如果行清君侧之事,我们手头上的这几个镇也够了,东省旗人旧军不少,总的有人镇着,而且一旦起事,日俄行庚子年干涉旧事的话,不在奉天拦下来,难不成还要让他们跨过辽西进抵京师不成?”
东三省里还有大量旗人呢,而且黑龙江和吉林也不是北洋的地盘要是他们脑袋发热了要南下的话,就得留一部分兵力进行抵挡和镇压。当然了对于这些诸人也不怎么担心,他们真正担心的还是日俄的干涉。
众人口中所谓的需要多少镇来稳住局势,其中用于对内的兵力只是少部分而已,主要力量还是用来防备外国干涉军的。
“子杨你那两个奉天镇不能动,必须死死的钉在锦州一线,一旦守不住辽西那么局势就大破了!”王英楷脸色沉重:“至于天津和唐山这边,到时候腾出来两个镇的兵力也足够稳住局势了。”
“到时候只要稳住三五天,凭借大人的威望必然能够重新整合我等北洋七镇,届时第一镇和其他部队归附后,局势就能够彻底定下来了,到时候如果外国还是强行干涉,我等就和他们打一仗,老子就不信我们十几万人挡不下来!”王英楷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肥肉一颤一颤的,充满了凶恶之色。
山海关密议历尽四个多小时,在场的四位北洋大佬从朝中局势一直说到怎么起兵,嗯,重点还是围绕着如何起兵造反这上头,从这场会议里也看得出来,袁世凯会不会造反不知道,但是一大票北洋大佬们还是挺盼着能够起兵造反的,开国功臣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抵挡的。
从山海关离开,乘坐火车回锦州的时候,赵东云就觉得这事怎么那么想黄袍加身啊,袁世凯还没说要反呢,自己这几个人就迫不及待的商量着怎么造反了!
不过这些想法想想也就过了,他现在的心思已经是回到了奉天,这一次回去恐怕是真的要整军备战了,恩,自己手头下的诸多兵力不多,如果要防止外军干涉的话,这奉天乃至整个辽东都不能守了,还得和以前那样,把兵力汇集到锦州来,依靠自己构筑多年的锦州防线来顽抗。
一个镇估计还不行,到时候自己抽调奉天两个镇的步兵防守锦州,至于骑兵部队在这种固定工事防御战中起不来什么作用,到时候自己可以带着奉天常备军的三千多骑兵部队一起入关,免的自己只带着一个孤零零的第三镇入关,最后被王英楷他们给吞并了。
就当赵东云思虑着今后怎么行事的时候,临榆县电报房里,一个带着瓜儿帽的人已经悄悄的向外界拍发了电报。
第一百七十八 京师巨变
当夜京师,一份密报已经落在了铁良手中!
“密会之人有王段赵吴四人,所谈不详!”
铁良看罢后脸色深沉,然后看着来人道:“你们确定是他们?”
送信人低声道:“此乃我帝国情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消息,绝对不会错!”
看着转身离去的那个送信人,铁良深吸了口气,再一次看起了手中的密报,虽然他不愿意相信北洋的四位大佬进行秘密会谈是真的,但是刚才的那个日‘本人也没有必要欺骗自己。
“这些个东洋人,都是盼着我大清国乱起来!”铁良低声骂了一声,他自然知道这些日‘本人把这个消息送到自己手上来没有什么好意,为什么?因为日‘本人巴不得清廷和袁世凯发生矛盾,进而让清廷把袁世凯给杀了。
在当代,谁最希望袁世凯死?
这个肯定不是北洋人。
清廷的话虽然很多人都想要袁世凯死,但是他们绝对不敢杀袁世凯,因为袁世凯一旦死了的话,那代表的可就不仅仅是政坛风波了,而是代表着天下大乱了,所以清廷就算再讨厌和防备袁世凯,也只能是玩明升暗降这种把戏,甚至现在都不敢直接罢免袁世凯的官职。
此外最近几年非常活跃的革命党人实际上也不喜欢袁世凯,但是不喜欢不代表他们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