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王占元这么说了,自然也有人不同意他的意见,陈光远就是迅速开口道:“攻克旅顺所需兵力众多,而且要攻克旅顺要塞费时日久,如果太多主力被拖在了旅顺,那么对于攻克奉天就会造成重大影响,日‘本的诸多将领是绝对不会看不到这一点的……”

    赵东云看着手下的军官们喷着口水进行争论,他自己倒是没有说什么,今天这种争论并不是正式的军事会议,只是从第三方的角度去看日俄双方的战略部署罢了,主要还是为了提高手下军官们的战术素养。

    一场争论下来后,陈光远突然道:“不过据我所知,俄军方面的机枪也不少了,但是好像没有怎么用啊?”

    北洋新军装备了大量重机枪,所以对于日俄战争期间双方的重机枪也是比较关注,但是他们发现俄军有着大量重机枪,日军方面似乎也有但是不多,然而装备了大量重机枪的俄军却是没有把重机枪的威力发挥出来。

    他们并不知道,俄军除了原有的机枪外,一月份从赵东云手中购买了大约百挺重机枪,但没有额外配属给东满和南满支队,一部分是被配属到了旅顺那边的关东支队,而另外一部分则是配属到了奉天的主力部队。

    之前和日军作战的东满支队以及南满支队并没有获得额外的机枪配属,所以陈光远等人并没有看见俄军抬出来大量重机枪作战也是正常的!

    只是听陈光远说起机枪,赵东云就有些期待,机枪数量比历史上几乎多了一倍的俄军能够给日军造成多大的杀伤呢?

    漫山遍野的日军用密集队形朝着俄军的机枪阵地发起冲锋,然而成片成片的倒下,这种景象真的很让人期待呢!

    等到日军伤亡太大丧失了历史上原有的小小优势后,他们还能否攻下旅顺?还能够攻下奉天,如果能够的话,日‘本会比历史增加多少的伤亡呢?五万还是十万?

    如果日军比历史伤亡太大,从而改变了历史的结果的话,比如说日军没能拿下旅顺?比如说日军没能拿下奉天?到时候情况会怎么发展呢?

    对于这些问题赵东云自己也是说不准的,但是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历史不改变,那么他就得不到半点好处,所以不管以后的变化是什么,赵东云都得让它发生变化,是好是坏先改变了历史再说!

    还是那句话,把水搅浑了才好摸鱼!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军衔和留学生们

    甲辰年初夏,数月前的尺余积雪早已经融化,甚至连春寒都已经远逝,随着一夜南风来街头上的人们都已经是换上了清凉的淡薄衣衫。

    不过在第三镇司令部里头,来来往往的人们中,尤其是一群军官们却大多还穿着一件外套,尤其是那些等候赵东云接见的几个军官们,为了不至于在赵东云面前失仪,更是都穿着一整套的军官礼服,在这个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的年代里,饶是在这清凉的大屋内也是热的他们额头冒出了微汗。

    赵东植的额头也是冒出了丝丝微汗,拿出手帕轻轻的擦拭了额头后他同时也把眼睛打量了其他侯客室里的其他几个人人,坐在他对面的其中一人和他差不多岁数,只有二十二三左右,上头的肩章和袖章表明了他步兵排长的身份,根据目前练兵处五月最新颁布的新军军衔条列,乃是次等第三级、协军校的军衔,换成后世的大约是少尉。

    而在那名年轻副军校上首,则是一名年约三十五六的协参领,换成后世军衔大约就是少校,这人赵东植略有所知,名为吕建堂,早年天津武备生出身,现任督操处帮办。

    在赵东植的左上首,坐着的则是一位正军校,红色肩章和领章表明了他的兵种以及所属部队,此人是一名步兵队官,再过来的同样则是一名同为正军校的炮兵队官。

    现在的这几个人的军服以及军衔标识已经比以前完善了许多,就和军服一样,去年赵东云深感在剿匪行动中所属部队的军衔区别不大,造成指挥上的极大阻碍,因此当时他也向袁世凯提出另外完善了军衔制度的建议,当然这并不是赵东云提出并完善的,实际上袁世凯本来就再搞这些事情,现在有了赵东云的影响后只是提前了几个月而已。

    所以在五月份练兵处最新颁发的军服、军衔、编制等一系列的编练全国新军章程中,正式规定了军衔制度,军官上是三等九级分别是上等、中等、次等,每等又分三级,此时的新军军衔和西式军衔大体类似,具体对比为:正都统(上‘将)、副都统(中‘将)、协都统(少将)、正参领(上校)、副参领(中校)、协参领(少校)、正军校(上尉)、副军校(中尉)、协军校(少尉)。此外在正式军官下还有‘额外军官’(准尉),同时还有三级士官,分别是上士、中士、下士。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新军尤其是北洋新军里头采取的是严格的一官一职,可以说是先有职位然后才有相配的军衔,一个镇里头副都统就一个,协都统两个,不会多也绝对不会少。

    同时值得说明的是,清末的武官,尤其是新军军官的官职军衔是比较混乱复杂的。

    是以赵东云为例子,‘直隶候补道员’是他的本官,‘加二品衔’是他的本官品级,第三镇统制、锦州巡防营督办是他的差遣,上等第二级/副都统是他的新军军衔。

    此外还有‘格同总督、巡抚兼任兵部侍郎,正二品’这一行字。不过这一行字并不具有实际意义,格同的意思就是把该员按照某个等级的官员来看待,简单说在某些待遇以及礼仪上,可以把赵东云当成总督、巡抚兼兵部侍郎来对待,但并不是说赵东云就是总督、巡抚兼任兵部侍郎了。

    同样的在赵东云这一连串复杂的官职名称上就可以看的出来清末时期的一镇新军统制的政治影响力有多大了。

    如果不考虑赵东云的年龄以及资历问题,那么等他任职几年后朝廷如果考虑把他升一级的话,倒霉点的话估计会去担任一省提督,而以北洋体系所能够控制到的势力范围来看,不是江北提督就是北方数省的提督,不过现在以新军为重,不管是袁世凯还是朝廷都不会把一个年轻有为的新军军官调往某省担任提督率领绿营、防军的。

    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继续以第三镇统制的身份兼任练兵处某一司的正使,比如和段祺瑞这样以第四镇统制的身份兼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

    如果人品爆棚,而且运作的好,那么就能够做到以加侍郎衔出任一省巡抚,再巡抚任上混几年就能够学袁世凯一样窥伺九大总督之一了。

    当然了,以上可能性太小,暂时不说也罢,按照清末官场的惯例以及北洋的影响力,未来赵东云最有可能的就是和段祺瑞在练兵处里加一个兼差,再加个兵部侍郎啊什么的,实际性的升官可能性不大。

    然而仅仅是有出任巡抚,总督的希望,也足以无数官员望眼欲穿了,不得不说这年头在北洋混优势实在太大了,只要有能力,那升迁速度是非常快不说,而且最为重要的就是路子甚至是已经在你前头铺好了。

    不用担心你是什么中下层出身没有什么人际关系,更加不用担心满清贵族不喜欢你,只要你的能力被袁世凯看重了,同时袁世凯也信任你的话,那么出任一省巡抚甚至数省总督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历史上的北洋新军体系里,从1900年崛起到1911清朝灭亡之前除了袁世凯这个领头大佬外,出了一个做过东三省总督、历任多部尚书的徐世昌,历任黑龙江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的段芝贵、宣统年间一度担任直隶总督的姜桂题、至于江北提督这个位置更是有刘永庆、冯国璋等人多次轮流坐过。

    新北洋体系崛起的前中期里,一群北洋大佬们可都是混的相当奢意。

    在这一群大佬当中,赵东云虽然年纪最轻,资历最浅,但是好歹也算是勉强跨进了大佬行列,加上赵东云这几年大力拉拢少壮派军官以及留学派的军官,已经形成了以少壮派军官、留学派为核心的势力派系,尽管派系势力还远不如段祺瑞、王英楷等人的影响力,但是却有着一个第三镇支撑着,所以也不算太差,至少在诸多利益争夺中能够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勉强算是北洋大佬之一的赵东云最近过的还是比较滋润的,尤其是1904年日俄爆发战争后,他在北洋以及国内的地位都是急剧上升。

    尤其他在少壮派以及留学派军官中的影响力原本就大,本诸多留学军官视为从军报国的成功典型,日俄战争爆发后,很多在外国留学的甚至直接回国找到赵东云门下想要投军。

    不过和别人很多进了外**校后回国投军的人不同,赵东植虽然也是上个月才回国,但是他学的却不是军事!

    他是庚子年后才去日‘本留学,不过学的并不是军事,而是学医的自费生,去了日‘本先上了日‘本当地的一所中学,去年报考京都帝国大学失败然后被迫回国。

    明治时期的日‘本,人家日‘本人自己都很难考上大学,前期的那几所著名大学,比如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那可都是日‘本当代的名校,和报考陆士、海兵的难度是差不多的,而清末时期中国的那些多留学生里头,基本上没有多少人能够考上日‘本的那几所帝国大学以及陆士,就读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地方性质的学校,甚至有些连大学都不是,只是和赵东植这样读了个中学而已……

    所以清末民国时期,别以为留日学生都很牛逼,其实牛逼的是只有那些名校出身的留学生,比如数所帝大或者陆士的毕业生,而绝大部分都是庸俗之辈,很多留日数年一直都是待在类似振武学校这种语言学校里头,而且两三年回国后估计连日语都没学会。

    赵东植是赵家长房的二子,年纪比赵东云小了一岁,在赵氏诸多堂兄弟里头排行第四,他之所以会前往日‘本留学,是受到了赵东云的影响。

    庚子年后赵东云回国,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有发达,但是好歹也算是进入了北洋体系,那时候他就是说服了母亲把他的弟弟赵东全送去留学,由于不是官派生所以很难进入欧美名校,尤其是军校,所以是选择了去日‘本,先到日‘本读几年中学然后试图报考日‘本的几所帝大或者陆士。

    当时赵东植也是被长房那边送了去,于是这兄弟两人一同前往日‘本留学,数年后的今天,赵东云弟弟赵东全虽然没能和赵东云期望的那样考上日‘本陆士,也没能考上两所帝大之一,但是好歹算考上了刚成立没几年的早稻田大学,就读政治经济学院。

    由于赵东全考上的只是一所刚成立没多久的私立大学,这让赵东云相当失望,年初的时候他甚至想要把弟弟赵东全接回国内,先读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然后过几年再保送到陆士去留学,然而考虑赵东云年纪也不小,再这么折腾几年的话估计得五六年以后才能回国投身军界了,加上赵东全自己来电说想学政治经济之类的东西,对投军兴趣不大。

    所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年初只有同样什么大学都没有考上的赵东植回国,而赵东全则是今年上了早稻田大学。

    这赵东植的履历如果做的模糊一些,这放到后世的百科上来一句留日学生,也能正儿八经的假扮精英分子了,但实际里他只是中学毕业而已……

第一百一十六章 赵东植之见

    按照常规来说,赵东植回国后是没有可能直接进入北洋新军担任军职的,这年头留学生虽然回国后很好混,但那是特指手里头有着文凭的人,文科生的话回国后是需要经过礼部考试,然后才能被授予游学进士,举人出身,然后才有可能升官发财。国外军校出身的就简单多了,回国一般就被回各省任职,不用几年就是一协统领甚至一镇统制。

    而那些拿不出名校文凭来的人可混不到多高的位置。

    赵东植之所以能够进入第三镇,而且还获得了协军校的位置,自然和赵东云有着极大关系,他好歹是赵东云的堂兄呢,而且大伯父亲自写信过来放下脸面让赵东云给他这个二儿子安排一个前程,赵东云自然不好拒之不理。

    加上赵东植对从军也颇感兴趣,所以就先安排他到了第三镇军需处里头当了司书生,后来练兵处颁布新式军衔的时候,赵东云也就顺手让他获得了正式的协军校军衔,这已经算是秩视把总,正七品的官身了,等今年的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开学后,赵东云就会把他送进去,能学到多少,以后能有多少长进就只能看他自己的了。

    其实他也可以和赵东平这样,不去上军校,然后从事军械、后勤之类的职位,有赵东云照着,前途也会有,比如现在的赵东平比赵东植年纪还小呢,但现在已经是‘陆军同副参领’从三品衔了。

    不过赵东平的出身以及任职经历将会导致他以后没有升迁的途径,他不可能和正规军官一样往标统带、协统领、镇统制这样升上去,他就算运气好顶多再升到‘陆军同正参领’、三正品衔去当正军需官、正基本就到头了。

    同样是正参领,但是‘陆军正参领’和‘陆军同正参领’却是天差地别,里头的差距就跟明朝的同品级文官和武官之间的差别。

    赵东植是想要从军当军官的,自然是希望到北洋速成学堂那边去,这样他以后才会有可能去部队担任部队主官,小到排长大到统制,你得先去了军校学几年后才有这个可能。

    赵东植看着侯客室里的其他几个人,心中略微感叹,这里头估计也就自己是个半道出身的军官了,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对自己这么不在乎了。

    他赵东植是赵东云的堂弟,这层身份也不算什么秘密,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但是同为赵东云的堂弟,但是赵东植和赵东平之间的差距却是非常大,其他第三镇的军官看见了赵东平,大多会喊一声赵总办,因为赵东平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职业军官,但是他却是掌管第三镇的军械后勤事务,除了他的本职事务外,他还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赵东云的私下代表。

    比如说第三镇之前和张作霖联合剿灭杜立三以及接受冯德麟投诚的时候,出面的不可能是赵东云自己,也不是陈光远、林永权这几个第三镇的高层将领,而是赵东平这个原本沾不上边的军械处总办。

    而他赵东植呢,刚回国,进入第三镇不足一月,不是正式军校出身的他又没有和赵东平那样去军械处或者军需处任职,而是到了基层部队里任职。这样一来两头不讨好,自然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了。

    “不过,等两三年后,我也未必没有机会和他们平起平坐!”赵东植甘愿到第三镇来先当一个被诸人瞧不起的司书生,为的只是一个进入北洋新军的契机而已。

    随着那名协参领先进去被赵东云接见后,随后那名正军校、副军校也是相继被赵东云接见,而赵东植虽然是赵东云的堂弟,但是身为军官体系里最垫底的同协军校,自然也就只能在最后一个进去。

    不多时,侯客室里就是走进来了一个壮汉的身影,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常年跟随在赵东云身边李三,此人名字虽然简单,表面官职也低,但是他在第三镇的地位不算低,乃是第三镇镇本部护卫队队官,同时还兼任第三镇镇本部总务处的处长。除了他的实际职位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几乎是赵东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不仅仅是赵东云的安保头子,也不仅仅是一个随从那么简单,他同时还算是赵东云的副官,第三镇的诸多事务一般都会在他手里过一遍,然后才会抵达赵东云的案桌上。

    这种特殊性导致他李三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地位,但实际上第三镇的寻常管带见了他也得喊一声‘李总办’

    赵东植见李三走了过来,并没有以赵东云堂弟自居,而是做足了低级侯见军官的姿态!

    不过李三既然能够以一个普通亲兵护卫一步一步爬到这个位置,并且被赵东云持续重用多年,天天跟在身边,这就已经足以说明他并不是寻常武夫,他走进来后面带微笑看向赵东植,首先开口道:“赵先生,大人他已经可以见你了!”

    赵东植连忙起身,李三和他客气,他也是保持着客气:“麻烦李总办了!”

    李三却是呵呵道:“麻烦什么,大家都不是外人,你还和我客气什么,方才那几个人是刚晋升的英才,按照惯例上午这会大人都是要先见他们的,不然刚才我就先把你领进去了!”

    这也是客套话,上午时间乃是赵东云的办公时间,尤其是刚开始那几个小时不是进行会议就是接见属下军官以及其他方面的官员,这赵东植来见赵东云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赵东云把他叫来吩咐几句而已,可不能挤占上午前半部分的重要时间。

    赵东植却是不知道里头的诸多门道,当下就觉得这李三对自己还颇为不错,当下也是笑呵呵道:“那在下可要承李总办的这一份心意了!”

    说到这里,赵东植转念一想后道:“不如这样,今晚我们几个进锦州城喝一杯如何,我再把我那七弟也叫上!”

    李三听罢略微一愣,这赵东植倒是能打蛇随棍上,不过李三却是不会和其他第三镇的军官们一样无视赵东植,因为他知道赵东云可是已经亲自安排了这小子的前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两年后他从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毕业,有着赵东云的扶持,升迁的速度不会慢到那里去。

    再说了他还说赵东平还会去赴宴,就算不看好赵东植,但是赵东平的面子还是得给的,当即就是朗声笑道:“那可就说好了今晚我做东,到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好好喝一杯!”

    “那里敢劳烦李总办做东啊,自然是我请!”赵东植摆出不让我请客我就跟你翻脸的模样,李三这才哈哈一笑,也就不在争了。

    两人一路走说了这些话后,就已经是到了赵东云办公室前头,不用任何的提示两人就已经是相继闭上了嘴巴,在赵东云的这间办公室外间,还有数名或穿马褂或者军服的文案清书,这些人在外间的开阔间里各自坐了一个小隔间,然后各自埋首处理一大堆的文书,或是带着单镜片的眼睛细看公文,又或是手持狼嚎细笔书写着什么。

    这里其实就是第三镇总务处的办公地点了,这总务处其实说白了就是赵东云的私人秘书处,主要是协助他处理大量文书工作的。

    别以为当一镇统制只要行军打仗就行了,其实对于清末新军来说,一镇统制不仅仅负责率军打仗,同时还要管理整个部队下到吃喝拉睡,再到发饷粮食补给,再到军械购置等等,北洋体制造就的各镇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导致每一个镇几乎就是有一套全面的管理体系用以处理各种杂物。

    在这年头当北洋新军的统制,比在后世正常国家里当一个集团军司令事情都要多,至少在正常国家里当集团军司令甚至集团军群司令不用去费劲心思筹集军费呢。

    第三镇加上锦州巡防营,总数将近一万五千人的的诸多事务都得赵东云去管理,这诸多杂物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可以管得过来的,所以他特地成立了一个总务处,用来充当自己的秘书机构协助自己处理无数的往来公文。

    话说第三镇的赵东云再镇这个级别上搞出了总务处、军需处、军械处、执法处、教育处这些机构,也是间接影响了北洋乃至全国新军的编制,历史上北洋常备军各镇的镇本部各机构是比较少的,只是赵东云第三镇因为远在锦州,所以在第三混成协时代赵东云就向袁世凯请求正式建立协本部的各附属机构。

    搞的1904年状态的北洋常备军里头,只有北洋常备军军部以及第三镇镇部有军需处、军械处这些机构,比如第三镇督操处那可是朝廷正式承认的官方机构,里头任职的总办、帮办、二等参谋官、三等参谋官以及委员可都是朝廷的正式编制人员,不是什么私立编制。

    而北洋常备军的其他三镇虽然各部主官也都多多少少会私立类似机构,但只能算是私立的,任职也多是采用其他军官兼任,里头的人员多数是私自聘请的文案清书。

    有时候正式编制这些东西代表的就是名头,他赵东云敢在第三镇督操处里搞各种新编制,各项规章制度,并且还大张旗鼓的上报到袁世凯那边以及朝廷那边去,但是其他各镇可不能这么做。

    而这也是为什么练兵处成立后,为全国编练新军而颁发的诸多章程,包括军服,军衔,机枪,新式编制等都有赵东云的参与,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第三镇有一个督操处!

    要不然他想要参与到制定编练全国新军的事务中去,只能是和段祺瑞一样身兼练兵处要职了,而现在就算他不在练兵处兼职,但是由于第三镇督操处的存在,也能够让他源源不断的直接向袁世凯提出诸多意见,并通过袁世凯再影响到练兵处的诸多决定。

    这个总务处虽然远远不如督操处那样重要,但是好歹也算是第三镇的几个附属机构之一,在第三镇内自然也是颇为重要的,不过赵东植却是觉得这总务处的人也太少了,就算加上李三也才一个总办,一个帮带,五个文书,总数不过七人。

    越过这外间,李三先上前一步敲响了赵东云办公室的大门,并且轻道:“大人,四少爷到了!”

    赵东植并没有察觉到李三在称呼上的变化,他没有称呼赵东植是赵先生或者赵司书,也不是赵军校,而是采用了家仆之间的四少爷这种称呼,李三在这个关头喊上一声四少爷,尊重的并不是赵东植,而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在了赵东云亲兵上头,从而侧面加深自己在赵东云心中的影响。

    这算是一个小小的心理暗示技巧,赵东植听不出来,里头的赵东云自然是懒得管李三怎么喊赵东植的,里头的他请哦了声:“让他进来!”

    这时候李三回头,并对着赵东植略微点头,此时赵东植才是上前,然后从李三推开的门中进了赵东云的办公室。

    一进去,他看见的是依旧伏案书写着什么的赵东云,他刚进门呢,那赵东云只是略微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就是重新低头:“你先坐一会,我先把这文件批完!”

    赵东植看着这个已经和孩提时代甚至少年时代截然不同的自家堂兄,也是没敢和小时候一样笑笑闹闹,而是嗯了声后就是做到了边上的沙发上。

    坐下后,李三也是给他上了杯茶,不过他没怎么喝,只是坐着,头虽然不会乱转,但是却也打量着赵东云的这间办公室,前几次他见赵东云的时候都是私底下的场合,都是在内宅时候见的,而且还是赵东云和方若莲一起招待的他,说话也是以堂兄弟的身份,但是今天他却是按照正常程式来见的赵东云,这场合乃是正式的工作场合,所以也就不怎么好放肆。

    目光所及处,首先是一副‘三军之雄’的字,字写对于后世没摸过毛笔的人来错很不错,但是对于时下还在读四书五经的诸多士子们而言,也就是能看的水平,不是吹的,赵家兄弟除了赵东云这个冒牌货外,其他自幼启蒙熟读四书五经,书法从小练到大的几兄弟而言,个个都能写的比上面这些字强。

    但是这后头的落款却是让人无法轻视,因为那是袁世凯的私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佐藤次郎(一)

    就在赵东植悄然打量着的时候,案桌后的赵东云也是放下了细头毛笔,然后重新抬起头看了赵东植这个堂弟后,这才站起身来。

    此时的赵东云和往常一样穿着轻便的夏季常服,他站起来朝着沙发走过去的时候,赵东植也是连忙起身。

    赵东云首先开口:“这一个月还习惯吗?”

    赵东植道:“都还好,比在日‘本的时候好多了!”

    赵东云点点头,倒是同意他的这话,这年头中国留学生远赴万里求学,不管最后成绩如何但是这个过程却是极为辛苦的,首先是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西式生活习惯的格格不入,然后就是让无数学子感到窒息的‘歧视感’,这种歧视在欧美也许会被形容为种族歧视,在日‘本也许会被形容为民族歧视,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这年代的中国太过落后。

    如果仅仅是落后外国人也不会这么歧视你的,比较这世界上穷的国家多了去,但是偏偏这年头的中国还以愚昧而闻名于世界,那一身马褂长袍再加上一条粗长的辫子,如果再一蹦一跳的话,活脱脱就是港片中的僵尸,足以止小儿夜啼的那种……

    唯独能够让国人自我安慰的也就是所谓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了。

    庚子年前后的国人,实在自豪不起来!

    在这国内呆着夜郎自大也就算了,然而到了外国看了眼界,如果了世界有多大,知道了什么叫做文明和自由时,十有**都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再从这种自卑感里产生想要改变中国的想法,恩,清末时期的爱国留学生大多是这么形成的,只是有些人想要从上而下的改革,也就是所谓的立宪派,而有些人则是想要彻底改变国内的所有规则,重新建立起全新的规则,这些就是所谓的革命党。

    赵东植在留学日‘本的时候,和其他人一样感受到了来自文明世界对自己身上的马褂长辫的歧视,所以他和其他留学生们一样该穿西方,剪掉了辫子,试图把自己打扮成文明世界的一份子。

    但是那种来自外人的歧视从始至终都存在,当自卑到了极点,他就发现哪怕是别人的微笑也会是一种讽刺。

    这个时代的国人,缺少的不是枪炮和钢铁,缺少的是自信!

    为什么清末时期的学子留学前后变化会怎么大,和他们在留学时期遭受的各种境遇是分不开的。

    “你先习惯习惯,以后你的从军生涯还要辛苦许多!”赵东云继续道:‘我已经在保定安排好了,你过些时候就去保定,先熟悉熟悉,下个月就进速成武备学堂!”

    赵东植对此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了,当即也没有什么惊喜的神情,而是道:“我知道了!”

    虽然是堂兄弟,但是说实话赵东云和赵东植等一群堂兄弟、表兄弟之类的不算太熟悉,从1895年他报考天津武备学堂开始,再到留德,哪怕是回国后也是大部分时间呆在保定和锦州,可以说近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外头求学和从军,近十年来回徐州的次数屈指可数。

    近几年来也就是他刚回国的时候回徐州住了小半个月,再后来他就一直没有回过徐州了,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赵东云如此,大部分官员都是如此,比如那些文官一旦踏上仕途,除非被免职或者退休又或者丁忧,不然的话是没有什么机会再回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