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段祺瑞从去年争到现在也没能把右镇翼长之位给拿下来,这并不是说他资历不够或者袁世凯不信任他,而是段祺瑞在北洋体系内的地位本来就是属于第一梯队里的第一人,要是再让他掌控一个北洋常备军右镇的话,那王英楷、冯国璋、王士珍他们还不得天天看着段祺瑞的脸色过日子啊。

    所以在这一场北洋常备军右镇翼长之位争夺的战争里,王英楷和冯国璋以及王士珍他们都非常有默契的联合起来反对段祺瑞,对于他们来说段祺瑞是大敌,先把段祺瑞给掀翻了,然后再来瓜分北洋常备军右镇。

    这从他们一股脑的支持陈光远来任职第五标统带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个陈光远可并不单单属于某一派系的人,他算得上是一个中间派,和王英楷、冯国璋、王士珍甚至吴长纯的关系都不差,他来第三协任职第五标统带,就是来和段祺瑞派系下的赵东云打擂台的。

    不过陈光远受限于官没赵东云高,职位也没赵东云高,所以在第三协和赵东云打擂台也占不了多少便宜,甚至称得上被打压。

    然而他却依旧阻挡了赵东云一手掌控第三协的企图,第三协两个步兵标里头,赵东云兼任统带的第六标不用说了,除了第三营管带孙翰臣是王英楷的人外,其他的两个管带、三个帮带以及大小队官清一色的赵东云嫡系,而孙翰臣算得上是彻底被架空了。

    然而第五标虽然也被赵东云用各种手段弄进来诸多人马,但是在陈光远的强力反击下使得赵东云并没能彻底掌控第五标,充其量也就是刘富有的第一营还算是属于段祺瑞、赵东云派系的,然而另外两营则是双方派系的人都有,赵东云和陈光远都没能彻底掌控第五标的第二营和第三营。

    赵东云和陈光远在第三协斗的不亦乐乎,为的是什么啊,不就是为了给背后的那些大佬们创造机会嘛!

    所以说,赵东云就算这两年风头大一些,但也没资格和段祺瑞等人去争夺右镇翼长之位的,不客气的说,他还没到那个层次!

    赵东云向来都自认为是有自知之明的,就跟他从来没指望过自己会变成救国救民的伟人,更没奢想过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然后随便动动嘴皮子就把中国建设成为超级列强了。

    他所想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定下的理性目标,而在今后不数年或者说十几年内,赵东云的目标就一个,那就是爬的更高一些,在北洋体系内掌控更多的权势和力量。

    现在也如此,奢想翼长之位是浪费脑细胞的事,相反他是更希望北洋常备军右镇的翼长之位争夺继续僵持下去。

    这样他的第三协就可以继续保持一个超然的独立性,毕竟谁也不希望来个人骑在头上指手画脚不是!

    “第四协那边还没影子呢,不用去操心那些事,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是先把我们第三协自己的兵先练好了,到时候不管是成立第四协还是右镇,在座诸位也都不用担心被人说什么了!”赵东云说着的时候,拿起茶杯,小喝了口热茶后继续道:

    “现在练军保阳马队和淮军元字营的整编事务繁多,而且外头也很多人在看着我们,所以还望诸君不要轻怠了!”

    “现在从练军和淮军里整顿而来的马队右标也差不多搭起架子了,只是不知道上头为什么还不定下统带官呢?”已经转任马队右标第一营管带的华振基疑惑着。

    赵东云听罢却是道:“此时自有督宪大人他们决定,我们不用操心!”

    他虽然这么说,但是内心里也一样疑惑,这也有那么多天了,为什么上头还没有决定马队右标统带的人选呢?

第六十二章 拉拢孟恩远

    赵东云并不知道,这一次在马队右标统领人选的争夺比不久前的马队坐标统领争夺要激烈多,理由也简单,因为这个马队右标是未来配属给北洋常备军右镇的,这也就代表着牵扯到了未来北洋常备军右镇翼长之位的争夺。

    数方派系你来我往,到最后谁也是不肯落下风,几乎陷入了去年年底第三协第五标、第六标统带一摸一样的情况。

    去年面对各大派系争夺第五标、第六标统带职位的时候,就连袁世凯也大感头痛,最后是和稀泥一样,把第五标给了王英楷、冯国璋等人联合推出的陈光远手上,同时又让赵东云兼任第六标的统带,这算是平息了那场争论。

    以至于到现在第三协第六标的统带依旧是赵东云自己兼任着

    现在同样的情况又出现在马队右标统带之位的争夺上,看着自己诸多手下争来争去,而且还没个结果的时候,袁世凯也是感到不耐烦了,越过段祺瑞、冯国璋、王英楷等人的争论,直接任命了孟恩远为马队右标统带。

    孟恩远,此人属于老淮军出身的北洋军官,和北洋诸多中高层军官一样,也是新建陆军时期时期的老人了,当过新建陆军马队右队领官,庚子年后袁世凯手下的北洋新军大扩张,大部分北洋嫡系都是继续留在新军中服役,不过身为袁世凯手下仅有的几个骑兵将领之一,孟恩远却被袁世凯调到了保阳练军马队中任职。

    因为庚子年前后北洋新军骑兵有限,需要旧军体系中的骑兵力量对北洋新军进行战略配合,而把这些用来配合北洋新军作战的骑兵部队放在那些旧式军官手上,袁世凯自然是不放心的,所以才会调派孟恩远前往保阳马队。

    现在北洋新军大练骑兵,保阳马队已经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种情况下把孟恩远调往马队右标任职也就理所当然了。

    只不过这孟恩远由于是老淮军出身,而且年纪比较大,自然也就不是段祺瑞或者王英楷等人的后辈下属,所以此人其实算得上是无派系的中立人士。

    只是他并不像是吴长纯、刘永庆那样位居北洋核心层,他只是个中层军官而已,上头又没有人可以帮忙,所以在前翻诸人争夺马队右标统带职位的时候,自然也就没人提起他了。

    不过也算他运气,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久争不下让袁世凯感到厌烦,另外这孟恩远虽然没有投靠段祺瑞等人,到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新站练兵时期的老人了,正儿八经的北洋新军嫡系,袁世凯自然也是信任他的,所以在越过了其他人后,袁世凯大笔一挥就是把孟恩远调到了马队右标任统带。

    “孟老兄,你可来了!”赵东云呵呵笑着,大步往外走迎进了孟恩远,口中还同时道:“你是不知道啊,这半个月来为了这右标的事我可是愁白了头发啊!”

    孟恩远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赵东云,感觉有些怪异,自己今年四十七岁,虽然说自己从军时间晚,但这个年纪能够当上北洋常备军中仅有的两个马队统带之一,也不算太慢了。

    然而眼前这个赵东云呢,如果孟恩远没算错的话,这人才二十四岁呢,他儿子的年纪都比赵东云大!二十四岁的他就已经是一协统领,最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直属上司,这让孟恩远情何以堪啊!

    虽然说北洋新军现在素来以年轻化闻名,军中主要将领包括袁世凯、段祺瑞等人在内都是四十岁上下,而中层军官多以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为主,曹锟、王占元以及赵东云手下的林永权都是这种。

    至于那些三十岁以下的,大部分都是混迹在管带以下,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够突破管带的限制,成为统带或等阶的职位,去年的赵东云就是属于其中之一、那个留学刚回国的李泽均也算一个,然后还有这两年陆续回国的留日士官生中的优秀者。

    三十岁以下成为统带的话虽然也让人惊讶,但在北洋新军里也不算稀奇,类似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也不能说少了。

    但是向赵东云这样年仅二十四岁就登上一协统领却是连屈指可数都算不上,因为除了赵东云就没第二个了。

    也许过个两三年随着北洋新军的继续扩编会出现众多三十岁以下的协统领,镇翼长或统制,历史上也的确如此。

    然而在1903年初的现在,二十四岁的一协统领暂时还是赵东云独一份!

    其实也正是因为赵东云担任了第三协统领,才会被认为是北洋第二梯队的领军人物,要不然就只能和曹锟、王占元之流相提并论了。

    面对这样一个年轻的过分的上司,孟恩远心里虽然感觉怪怪的,但是军队里等级深严,他年纪大不代表就能够在赵东云面前托大放肆了。

    所以赵东云可以一脸笑呵呵,以一副亲切的笑容喊他孟老哥,但是孟恩远是绝对不能回一声‘赵小弟’,他反而是按照新军的礼仪给赵东云来了个抬头挺胸的举手礼,口中也道:“补用副将孟恩远见过统领大人!”

    正所谓上位者有上位者的位置,而属下有属下的位置,孟恩远不管心中是如何想的,但是在赵东云面前就得把礼数给做足了。

    而相反赵东云却是继续面带笑容,一手举起回了个军礼后就是道:“这里也不是外头,不用客气,都进来,我给你介绍介绍我们第三协的同僚们!”

    赵东云的亲切以及亲自介绍,也算是给足了孟恩远面子,赵东云之所以这么做自然也是有他的深意。

    当他听到袁世凯直接越过段祺瑞等人的举荐,直接任命孟恩远为马队右标统带的时候,他一开始也没太过注意,但是当他翻了翻孟恩远的履历后就是发现,他竟然不属于现今北洋数大派系的任何一派。

    这可算是稀罕事啊,要知道在北洋体系里,要想保持独立而不投入任何一个派系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以赵东云自己为例子,尽管他也没有刻意去追求,但是不知不觉当中他就已经成为了段祺瑞派系里的核心角色,这也就说明了,也许加入哪个派系是你可以选择的,但是想要保持中立就是不太可能的了。

    硬要保持中立的话那就是可能会得罪所有人,而这也可以从侧面解释为什么孟恩远四十七岁了还只是统带的原因!

    既然这人还没有其他身份背‘景,那么赵东云也是觉得如果能够拉拢他的话,就算不把他拉进自己的派系来,但是只要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那么对自己彻底掌控第三协而言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第三协现在有三个统带位置,但是只有两个统带,其中的陈光远还是赵东云的死对头,现在多了一个孟恩远,赵东云觉得有必要拉拢他,而不是把他排斥到一边,继而被陈光远等人拉拢,最后变成自己的对头。

    被赵东云亲切的带进第三协协本部公署的孟恩远很快就看到了里头的一群人,眼前的这十几位军官们都是第三协里里的各营管带以及各标统带,除了几个在外头的管带没来外,其他的都在这里头了。

    他们和赵东云等人一样,都是穿着北洋常备军的青灰色军服,有些人是穿着传统的旧式长筒马靴,也有的人穿着擦得的油亮油亮的黑色皮鞋。

    本来在新建陆军和武卫右军时期,军官大多穿的都是传统的旧式长筒马靴,不过庚子年后很多高级北洋军官只在训练和作战的时候才会换上长筒马靴,平常则是改穿黑色皮鞋,这也算是军服全面德式化的一个小小改变。

    其实换穿皮鞋后,再穿上防德式的军官军服,这些北洋常备军的军官们从正面看上去已经像是现代军人的模样了,当然了你不能从侧面或者后面看,不然那一条晃来晃去的大辫子会让你郁闷的很。

    在场的都是第三协的核心军官,站在最前头被赵东云介绍的自然是第五标的统带陈光远了,陈光远的地位在诸人当中是仅次于赵东云的。

    紧接着是赵东云身边的林永权,再过来就是两位帮统,其中就有裴连英,由于第六标的统带是赵东云兼任,然而赵东云要管偌大一个第三协,平时可没精力和时间去管理第六标的诸多营务,所以第六标的大部分事务都是落在了帮统裴连英身上。

    由此这个裴连英也就成为了第六标实际上的负责人,而同为帮统的孔眺北就逊色的多了,第五标在陈光远的把控下,他身为第五标帮统长期处于无实权的状态,不过就算没权他也得忍着,因为他是赵东云派出去牵制陈光远的,要是随便有点什么事就喊苦喊累,那么也不用来混北洋新军了,直接回家带孩子去算了。

    本来第三协还有第三位帮统的,那就是马队右标帮统,不过暂时上头还没任命下来,所以暂缺。

    然后就是各个营的管带们了,人数也不多,步兵营六个,机枪营一个,骑兵营四个,这十一个管带已经是第三协的核心军官了,自然要重点介绍。

    接下来的还有其他军座,赵东云就不一一介绍了,等认识完毕后,众人分成了三桌开席,算是给孟恩远的接风宴了。

    落席的时候,是赵东云、陈光远、孟恩远、林永权再加上两个帮统孔眺北和裴连英一桌,剩下的管带们以及其他军座分作两桌。

    在场的都是军人,而且个个酒量都是不俗的人,一圈接风宴下来不但孟恩远被灌的走不动路,就连赵东云也是招架不住手下人的敬酒,喝了个七七八八,出门的时候都感觉周围的房屋在到处乱跑了。

第六十三章 墙头草

    在接风宴上,赵东云可谓是给足了孟恩远面子,那孟恩远也不是个迂腐的人,他虽然不想搅合到北洋的派系之争里头,但是也不会平白无故就去得罪赵东云,所以既然赵东云给他面子,他也不会摆出一副不近人情的模样距而远之。

    于是乎,这两人在接风宴上就是谈笑风生了起来。

    然而这种情况看在其他人眼里却是有着不同的感觉,也许孟恩远只是抱着不得罪人的心态和赵东云应酬,但是孟恩远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行为加上赵东云几乎公开化的拉拢,足以让很多人产生误会。

    “我看这孟恩远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这才刚来呢就和赵东云勾肩搭背了,这两人一联手,我们想要插足马队右标就难了!”施从滨一脸的愤愤不平,言语间对孟恩远多有鄙视:“他孟恩远都是差不多五十岁的人了,对一个只有二十来岁的赵东云卑躬屈膝,也不怕他儿子笑话他!”

    施从滨早些年和冯国璋交好,去年年底他能够在竞争激励的第三协里获得第五标第二营管带之位,冯国璋从中是出了不少力气的。就跟赵东云和段祺瑞之间的关系一样,虽然他们之间从不说什么主次或者投靠之类的话,但是外人一样把赵东云当成段祺瑞的嫡系大将,施从滨自然也被外人认为是冯国璋手下的人。

    来到这第三协后,施从滨也是和第五标第三营管带杨保善、第六标第三营管带孙翰臣一样,深切的感受到了来自赵东云的强大压力,他发现手底下的帮带、四个队官竟然是清一色的赵东云安插过来的,如果不是他手段够强硬,硬生生的把其中两个队官排挤走,再扶持了两个自己人后,恐怕他就会落入和孙翰臣一样的下场,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管带。

    为了掌控实权,不被手下们架空,施从滨不可避免的寻求了来之陈光远的援助。

    此外杨保善、孙翰臣的情况也和施从滨类似,不可避免的也得寻求陈光远的帮忙,再加上他们麾下的部分中下层军官,在第三协里头也就形成了一个以陈光远为首的小山头,以对抗赵东云等人。

    其实这也算是北洋派系之争的一个缩影,在高层争斗中,是王英楷、冯国璋等人联合起来对抗最强势的段祺瑞,而在第三协内部,则是分数诸多派系的人由陈光远整合起来对抗最强势的赵东云。

    这个时期的段祺瑞派系可是非常强势,比如说去年广宗民变里,以段祺瑞为主导,赵东云具体指挥,这两个人一内一外几乎包揽了广宗民变的所有功劳,让后头的冯国璋等人连点汤渣都没能喝上,以至于去年袁世凯上报朝廷的举荐奏章里,段祺瑞和赵东云两人大出风头,一个从三品升为二品道员,一个从四品升到了三品。

    而去年年底,段祺瑞更是一手策划了第三协的编练,并顺利的把赵东云推上了第三协统领之位,而也正是因为此事让王英楷、冯国璋、王士珍等人大感威胁,竟然开始了半联合的方式抗衡段祺瑞。

    如此也就有了去年年底第三协两个统带争执不下的事情发生。

    说根到底,还是因为段祺瑞和赵东云等人太过强势,严重挤压了北洋其他派系的生存空间,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段祺瑞和赵东云。

    如今在第三协里,同样出现了这种情况,赵东云为了谋取彻底掌控第三协,用着强势的手段安插嫡系,排挤陈光远,施从滨等人,并且拉拢孟恩远等少数中立人士,这同样让陈光远等人感到了严重的威胁。

    “那孟恩远也不是个不知好歹的,要不然那里能够轮的上他坐马队右标统带之位,冯总办说过,这人就是个墙头草,那边风大他就往那边倒。现在第三协里赵东云一家独大,他自然是往他那边倒了,不然既然是墙头草,那么我们也是可以拉拢他的,至少不能让他跟着赵东云胡来!”

    坐在高位上的陈光远看问题要比施从滨这几个中层军官要远得多,孟恩远来之前他也打听过,知道此人别看他是中立派,但却是实打实的北洋嫡系,在袁世凯心里也是有些份量的,要不然也不会在马队右标统带之位争执不下的时候,被袁世凯直接找来就任统带了。

    要知道袁世凯的这一手可是大大出乎了段祺瑞、王英楷等人的预料之外,按照惯例来说,统带、管带这些职位一般都是他们几个人商讨,然后提出人选让袁世凯做最后决定的。毕竟袁世凯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不仅仅是北洋军政司的督办,手里头除了北洋新军的事外还有其他一堆事呢,要是什么都要他亲自决定的话,那么他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够用啊。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袁世凯对他们的一种敲打,表示你们几个闹归闹,但是别影响正事!

    孟恩远被袁世凯直接派到马队右标来,说明他在袁世凯心中还是有些份量的,如果轻视了的话倒霉的就会是他。

    陈光远继续道:“明日我邀那孟恩远喝酒,到时候你们几个也来,不能让人家以为我们轻视了他!”

    面对赵东云和陈光远两边的拉拢,孟恩远非但没有当夹心饼干的尴尬局面,反而是在这两人中间如鱼得水,而且是接着两边都拉拢他的机会,好好的整顿了他的马队右标,以各种借口提走了好几个军官,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赵东云和陈光远的人。

    面对孟恩远排斥异己的举动,赵东云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意外,毕竟孟恩远才是马队右标的统带,他和陈光远不过是接着先机安插了诸多人而已,他现在上任了自然不可能把这些人全盘留下,总得腾出位置来安插他自己的嫡系不是。

    不过虽然略有损失,但也不大,至少赵东云安插过去的第一营营官华振基就继续稳当当的做他的骑兵管带,至于下层军官被清理几个出来,影响不了大局。

    在赵东云、陈光远、孟恩远等人在第三协玩排斥异己的时候,也是没忘记自身的正经事,毕竟争权夺利只能算是业余娱乐,这编练新军才是他们的正事,而谁要是因为业余的娱乐影响了正事,别说去争权夺利了,袁世凯的板子立马就会打了下来。

    所以去年年底开始赵东云和陈光远斗的不亦乐乎,但是第三协的编练速度一点都没有落下,不管是新兵的招收训练,还是肃毅亲军的整编都进行的非常迅速。

    现在也是,第三协里的三个高级军官一边玩勾心斗角的时候,也是继续编练新军,陈光远继续负责元字营步队的改编,这苦差事让陈光远不止一次的暗中大骂赵东云,但是骂归骂,他还是没胆子推脱不办,甚至他还要想办法办的更好一些。

    因为这办得不好了是他自己先倒霉!

    保阳马队以及元字营马队的的整编则是比元字营步队的整编轻松的多,普通骑兵们巴不得能够进入新军呢,至于那些军官们,高级军官自然有袁世凯亲自安排,而中下层军官大部分都是派到练军、淮军那边去,也有少部分被留用。

    加上孟恩远原本就是保阳马队里的高级军官,这旧军骑兵里谁能用,谁不能用也是一目了然,这整编起来比开始时候赵东云来弄要好的多。

    毕竟赵东云前后两辈子可没玩过骑兵,如果是步兵的他还能够依托原身脑海里的记忆照本宣科来编练,但是骑兵或炮兵的话就要困难的多了。

    其实整编旧军的事虽然也算重要,但是赵东云的工作核心却是没有放在这些上面,他自从担任第三协统领之后,工作的和细腻一直就是放在新兵的招收、训练上。

    可以说,第三协的六个步兵营才是第三协的核心战斗力,只有这六个步兵营成军了那么第三协才能称得上是成军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的新兵以每个月为一批,如今已经训练了四批共两千六百余人,以上经过初步训练的新兵已经按照计划分配到了到各营中,不过由于新兵人数依旧不足,所以除了第五标第一营和第二营满编外,剩下的四个步兵营依旧缺少一部分的兵额!”

    作为新兵营总办的林永权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了手中的账本:“另外我们这个月招到的新兵比上个月少一百多人!”

    赵东云听罢林永权的话,然后道:“这一批新兵的话,依旧优先拨付第五标,嗯,把第三营也给补充满,剩下的安排到刘富有的营去!不能让刘富有的营少人了,免的陈光远把元字营的旧勇都塞给他!”

    “至于这个月新兵少了,这是怎么回事?”赵东云有些疑惑,这新兵越来越少,这情况不正常啊,要是持续下去的话,自己的部队岂不是连新兵都没有了?

第六十四章 ‘第三混成协’

    林永权道:“主要是去年开始我们招兵都固定在几个地方,新建机枪营那会加上现在的第三协,我们在那几个府县都招了四五千号人了,优质兵员已经比较稀少!”

    “那就换个地方继续招兵!”赵东云如此道。

    林永权却道:“我们直隶就那么大,也不仅仅我们招兵,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还有常备军左镇那边都在招新兵,平日里大家是固定了地方,这贸然过界恐怕不好吧,而且这几年来大家招兵都多,我们对兵员的素质也高,估计去其他地方也是招不到多少合适的人选啊!”

    听到林永权这么说,赵东云也是皱眉,北洋新军对新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一般的贫民子弟其实是很难满足的,而北洋新军这几年招兵也局限在直隶一省。

    虽然说以直隶的人口基数招兵十几万不成问题,但这些年来直隶环境一直不好,有天灾有**导致兵员素质下降严重,从这些低素质的兵源中挑出来好几万合格兵员已经不容易了,再想多的话,估计就得降低招兵要求了。

    当然这也和北洋新军是募兵制有关,直隶里头有很多身体条件符合的人,但是这群人他们不去主动应募的话,袁世凯也不能把他们强行招进军队啊。

    赵东云想了想道:“我看看,现在左镇那边都已经成军,武卫右军每年也招不了多少新兵,我去找上面说说,让他们腾出几个县来。不过即便这样估计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这样,你找找山东和河南这两个省有那个府县民风朴实,良家子多的,到时候我找督宪大人去说看看能不能去外省招兵!”

    虽然说军制里常备军一直都说要招收本省土著,但北洋新军到底不算是直隶一省的军队,他的防务范围是整个北中国,因此不能和其他省份的常备军一视同仁,除了直隶省份的士兵外,招收其他北方省份的士兵也是可以的。

    只是这些事情赵东云自己不能决定,他得去找袁世凯说,得到同意后他才能够去山东或河南招兵。

    这里不得不说,北洋新军定下的征兵要求其实是很高的,除了对身体要求外,也要求应募士兵必须有家属、上报三代并由当地的庄长、首事、地保等保举,严禁溃勇流民应募,然后应选之人由当地官府集合起来交付前来招兵的北洋新军军官选拨,选出来的合格兵员才会被带往各部队驻地进行训练。

    而随着这几年的大规模持续征兵,也导致直隶地面上的合格兵员开始稀少起来,对于这个问题袁世凯一开始还不觉得,但是当赵东云说这两个月来招收的新兵已经出现连续下降的时候,他也是皱起了眉头。

    不过就和赵东云想象的一样,袁世凯并没有犹豫太久,他很快就是道:“即然这样,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办,你派人到山东那边看看,选几个府县作为你第三协的兵员征召地!”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甚至一省内的各地方言也是多有不同,而士兵们基本也都是文盲,可不会全国通行的官话,所以不管什么部队其实在征兵的时候都尽量把一个地方的士兵放在一起,避免给士兵们无法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北洋新军里由于招收的士兵都是直隶省的人,而直隶省的方言虽然也有差别,但是整体上和官话近似,所以以往也就不太注重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要到其他省份招兵,那么就需要提前考虑这个问题了,所以袁世凯才会让赵东云选择固定几个府县作为士兵的征召地。

    说完这招兵一事后,袁世凯却是看了看赵东云,发现这个赵东云看起来和自己印象里的有些不太一样了了,看了半天后才发现这个赵东云竟然留了一道八字胡子。

    他说呢,怪不得赵东云看起来比以前成熟稳重了许多,要知道两年前的赵东云看上去就是一个让袁世凯觉得非常有精神的年轻人,说白了就是毛头小伙子。

    然而现在呢,这赵东云被嗮黑了不少,加上那个两头翘起来的八字胡子,让他整个人看起来似乎也有三十来岁的模样了。

    “你一年轻人,学那些人那么老成做什么!”袁世凯随口说着,这说完正事,也就随口说两句闲话,当然了这不是袁世凯闲得蛋疼要和赵东云瞎扯,而是为了表示亲近感以笼络赵东云而已。

    嗯,算得上是一种驭下的手段!

    赵东云听袁世凯突然说这个,有些没反应过来,不过很快就是发现他是在说自己的胡子,其实他自己也不喜欢留胡子的,而且还是留这种特难看的八字胡子,不过很多事都是和喜好无关的。

    越往上爬,他就越感到自己的年龄过轻所带来的麻烦!

    如果让赵东云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自己的年龄多个十岁,而不是现在的二十四岁,不过年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