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抱有这种希望,他想要的只是让第九师和第四混成旅一起,把第二混成旅暂时击退,迫使第二混成旅向南方撤退,然后好让第九师抽出身来参与金陵战役。
这才是第四混成旅东进夹击第二混成旅的最直接,也是最可能实现的战术目的。
芜湖距离当涂直线距离不过四十多公里,第四混成旅一路突进,嗯,其实更应该说成是行军,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到第三天上午的时候,第四混成旅的骑兵连就已经和第二混成旅的外围警戒兵力发生了小规模的交火。
由此也是正式宣告了第四混成旅也是加入到了当涂一线的战役当中来。
靳云鹏从外围警戒兵力那里得知来了一个第四混成旅后,脸色也是不太好看了。
从芜湖出发之处,他就知道后续一段时间内的战事会艰难无比,对此他已经是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所以当遇上第九师的拦截后,他也是没有感到意外,并且战术部署上也没有表现的太过着急,面对段祺瑞催促他突破当涂防线增援金陵的命令是视若无睹,而是耐着性子和第九师慢慢打,毕竟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的第二混成旅是皖军王牌不假,但是对面的第九师同样是奉军的王牌部队,这打起来务必要小心谨慎。
然而现在第四混成旅在自己背后出现,这就有些打乱他之前的战略部署了,继续在当涂这里呆着的话,很有可能被第九师和第四混成旅玩一个夹击。
为了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包围圈里头,靳云鹏比赵东云、石阳林等人想象的更加果断,一得知第四混成旅出现后,他立马就是指挥者部队向东南方向转移,但是和石阳林等人预料的会一撤千里不同,他只是后撤了十多公里就不动了。
这样就让林永权等奉军前线将领相当郁闷,这第二混成旅上来又不上来,但是走又不走,就在边上呆着,你让第九师该怎么办,是继续追击把第二混成旅继续往南边赶还是说直接掉头直奔金陵?
继续追击的话,那第十四师和第三师苦等多日的援军也就化为了泡影,但是你要说直接抽身去金陵的话,人家第二混成旅又上来杀一个回马枪怎么办?
靳云鹏这半走不走的,让第九师陷入了一种选择上的困局。
不过这种困局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第一军军长卢永祥就是和孟恩远进行了联络,称只要第九师适当的派出一部分兵力来支援,那么依靠第四混成旅为主力,那么应当能够牵制住第二混成旅,从而让大部分的第九师主力部队抽出身来然后增援金陵方向。
这个提议被孟恩远仔细考虑过后,受限于金陵战役上迟迟无法得到突破,他也是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而被抽调出来支援第四混成旅作战的乃是第十七旅第三十三团,也就是方庆坤率领的这个步兵团。
第三十三团是在前期渡江战役中久经考验的部队了,林永权抽调这个团出来留在当涂和第四混成旅一起作战,也是考虑到前期第三十三团打防御战还的确不错。因为可以预见的,一旦第九师主力抽调走的,当涂方向虽然还留有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但是面对于第二混成旅还是显得弱势,到时候奉军这边必然是要进行防御作战的,所以抽调打防御战比较顺手的第三十三团也就成为了必然。
第九师这么一分兵,一瞬间就是改变了当涂方向的局势,第九师只带着三个团以及大部分炮兵等支援、辅助兵力东进金陵,留下了第三十三团和第四混成旅一起继续驻防当涂一带,这就让靳云鹏之前想要成功牵制第九师和第四混成旅的目的落空了。
对此靳云鹏迅速作出了战术上的应变,变之前的撤退为反攻,几乎是第九师主力前头刚走,第二混成旅就是发动了对当涂一线的大规模反攻。
而且这种反攻和之前与第九师之间的小规模激战不同,之前和第九师的战斗规模普遍偏小,整体上双方都是比较谨慎而导致占据出线僵持化,然而现在靳云鹏却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第九师主力直奔金陵了,他想要成功牵制住第九师主力,以减轻金陵皖军防线的压力,就得先突破第四混成旅和第三十三团的防线。
于是乎,第二混成旅在这场奉皖战争里,第一次爆发出来了他们真正的战斗力!
第四百一十五章 久战不下
当涂县城正东二十五公里外,方庆坤一脸的皱眉:“第二营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丢掉了陈庄也就算了,但是撤到李家村不过半天,怎么又说守不住了?”
一旁的上尉副官低声道:“第二营在前期渡江战役里损失极大,虽然补充了新兵但是战斗力和以往还是相差甚大!”
不过方庆坤却是道:“这些你不说我也知道,但是我们的状态纵然比渡江之前差一些,但是现在不是讲困难的时候,我要的是他们守住!”
第三十三团作为渡江战役里最先渡江的部队,自从渡江后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尤其是前面三天里第三十三团作为抵挡两江第七师反攻的主力,虽然说成功守住了阵地,但是损失极大,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损失都不小。
虽然说在第四军成功渡江后,教育部和军需部给该团补充了大量兵员和武器、弹药,但是武器和弹药还好说,然而补充的大量新兵一时间还是难以彻底溶于第三十三团之内。
一支部队,尤其是一支成军时间长久,经历过诸多战争的部队,通常而言都会拥有其独特的一些风格或者风气,这些在那些老兵们身上表现的更为严重。
一个班,一个排里的士兵们往往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训练,士兵之间经过战争、血火的考验后,往往士兵之间会拥有较深的感情,这个就是所谓的战友情。
而一场战斗之后,以往朝夕相处的战友倒下了,幸存的老兵心中还没有来得及悲伤上头就是迅速补充了几个陌生人进来,接替他们的位置。
除了情感上的排斥外,绝大部分老兵对新兵的态度都是相当不好,大多数情况下对新兵都是爱搭理不搭理的,因为那些老兵们知道,这些新补充来的新兵很少能够活过三场激烈的战斗。
在奉军这两年来给第九师补充的数千名新兵中,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没能活过三场战斗,半数以上都是在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里就阵亡或者受伤,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挺过前面的这几场战斗进而成为一名老兵。
只有这些活下来的新兵,才能够得到老兵们的接纳,进而彻底融入这支部队里头,成为第九师的骨干士兵。
用另外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老兵和新兵之间差距有多大,说明新兵要想成长为老兵的代价有多大。
第九师现役将近一万六千人的兵力里,有大约一万两千人乃是1905年以前参军的老兵,另外有约千名这两年补充过来并活下来的士兵,当然他们现在也成长为了老兵。此外还有三千人是刚补充进来的。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第九师累计损失(阵亡和受伤退役等)约六千人,其中老兵的比例只有千人左右,剩下的五千人全都是刚补充进来的新兵。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老兵和新兵死伤比例是巨大!
第九师为什么能够成为奉军三大主力师之一?不是因为它的装备水平有多好,实际上奉军各部队的装备水平比较近似,第九师拥有一个四十八门火炮的炮兵团,但是部署在河南,作为二线兵力的第十三师,他也同样拥有一个四十八门火炮的炮兵团,轻重机枪也没有多大的差距。
但是谁敢说第十三师的战斗力能够比肩第九师了?
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支部队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奉军部队成为绝对的主力,那是因为这三支部队都是老常备军时代的部队,像第三师的士兵最早的有1901年就开始参军,第九师、第十师的普遍也是在1903年,1904年时期就参军。
他们的绝大部分士兵都是经过了短则三年久则五六年的训练,各方面的战术素质是那些只有刚完成新兵营训练的新兵们无法比拟的。
第三十三团作为第九师的部队,本来也是拥有大量常备军时代的老兵,然而渡江战役里损失极大,非常多的老骨干士兵都是阵亡或者受伤,虽然说教育部那边给补充了大量新兵,让现在的第三十三团拥有表面的可观兵力,达到两千九百多人,然而其中只有三分之一都是新兵。
哪怕是经过了十多天的磨合训练,但是第三十三团的战斗力相对于渡江之处而言,下降许多是肯定的。
然而方庆坤自己知道这些,他也相信师长林永权同样知道这些,但是战争并不是说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不管第三十三团的战斗下降了与否,它都得把皖军第二混成旅的攻势给抵挡下来。
没有如果,没有任何的借口和理由,他方庆坤必须和第四混成旅一起合作,把皖军第二混成旅挡下来。
第三十三团陷入苦战,旁边的第四混成旅也没有好到那里去,相对于第三十三团而言,实际上第四混成旅的压力更大,因为该混成旅才是抵挡第二混成旅攻势的主力。
当涂方向的奉军陷入了苦战,甚至有守不住的危险情况下,奉军的其他部队却是朝着金陵发动了规模更浩大的攻势。
林永权带着第九师刚抵达金陵外围,休息一夜后,第九师的部队就是投入了到了对金陵外围攻势的进攻中来。
随着奉军兵力的增援,原本呈现僵持胶着状态的金陵战役也是慢慢出现了变化。
“根据前线各部的战报,目前我军在金陵方向以及汇集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四支部队,上述各部总共拥有约一百五十门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另外还有一个重炮营给予远程炮火支援。”
“截止到今日午时为止,我军已经累计攻克敌军之金陵外围防线二十余个阵地,击毙击伤敌军至少两千人以上,摧毁敌军火炮十门以上!”
听着方壁永的报告,赵东云却是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喜色,在金陵方向自己已经投入了重兵,参战的部队可都是实打实的奉军主力部队,总兵力超过五万人。
然而汇集重兵进攻一个只有敌军第四师以及几个省军师防守的金陵竟然还困难重重,发起大规模进攻一个星期后竟然还没打到金陵城下,这让赵东云如何能高兴的起来。
更不要说为了支援金陵方向而抽掉了当涂方向的兵力,导致如今的当涂防线岌岌可危了。
赵东云仔细翻看着一份份来之前线各部队的战报,半天后的他也没有说话,直接挥挥手就是让方壁永出去了。
金陵战役进行到现在这个地步,赵东云自身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是他高兴也好,发怒也好,都很难直接影响到金陵战局的发展,如今的他就像是一个把大部分身价都压上赌桌的赌徒一样,等待着翻牌,不管是输赢他自己都已经无法左右。
方壁永出去了后,赵东云并没有一个人对着地图静待多久,他很快就是接见了另外一个军方的重要将领。
来人乃是在奉军里存在感比较薄弱的秦林军少‘将,该人现任统帅部参谋部编制处处长。
秦林军,此人早年毕业于第三混成协随营学堂,随后被赵东云选派前往德国留学,学成回国后和很多留德生们一样,一边是在奉天军校担任教习一边是在司令部任职,早年任职作战处作战参谋,后来转任编制科科长,成立统帅部后,编制科升格为编制处,他依旧任处长,其军衔也是积累到目前的陆军少‘将衔。
这个人和奉军里的绝大部分高级将领不同,他实际上没有任何野战部队任职的经历,一直都是在司令部里打转,并且常年专研一些纯理论问题。
该人负责编制处两年多来,参与并负责了奉军的多次编制上的改进。
今天他找到赵东云来,为的自然是编制问题。
这刚坐下,连茶水都没有喝秦林军就是拿出了一叠厚厚的报告开口道:“根据我军最近半年来的诸多战斗报告,职部深感我军现有的编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大的影响里前线部队的作战!”
对于秦林军这个常年呆在统帅部的人,赵东云见他的次数其实还是比较多的,知道这人喜欢直指问题的核心,不会和其他将领官员们一样东扯西扯后再说出各种担忧。
“前面渡江一战中,第九师持续受到补给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说在弹药运输过江阶段,而是弹药运输过江后,第九师缺乏了把这些弹药即使运输到数公里外的前线的能力。”
赵东云并没有出口打断他的话,而是继续听着。
秦林军继续道:“自从我军大规模列装迫击炮、轻机枪后,弹药消耗进一步增加,虽然说我军去年在部分部队增加了少量辎重部队,但是整体而言依旧是远远不足的。”
“所以职部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增加部队的辎重部队的人数,以能够有效的完成部队的补给任务!”
这个时候,赵东云开口了:“哦,你说说,编制处有什么想法!”
秦林军当即就是递上了一份报告:“这是我们编制处的诸位同僚们合力制定的我军未来之新编制,还请大总统过目!”
赵东云接过来翻开一看,下面的详细内容还没看呢,但是在开头就是看到了这么一句话:要想完全发挥出我军现有武器装备的效能,同时不对我军基础步兵战术进行变动的话,那么未来我军师级部队至少需要增长到一万八千人,如此才能够完好发挥我军之火力,提高我军之战力!
看到这句话,下面那些详细内容赵东云都没有看,就直接道:“一万八千人?这个步子是不是有些大了,去年的时候我们刚把师级部队的兵力增加到一万六千人呢!”
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编制计划
秦林军面对赵东云的质问,当即道:“我军现有之基础步兵战术依旧延续常备军时代,师旅团营连排班之基础构架也未曾变动!这个基础上增加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等新武器装备,就需要额外增加兵力和编制。同时我军炮兵部队的自身后勤能力极差,炮兵团自身兵力一直都是比较紧张的,两年前一个团不过一千五百人而已,纵然去年增加了炮兵的编制,但是现在也不过一千八百人。作为对比,日‘本陆军的师属炮兵团火炮不管是型号还是数量和我们都一样,然而他们的一个炮兵团兵力却是超过两千人。”
炮兵、辎重、工程等非步兵战斗部队的兵力过少一直都是北洋系统军队的老缺陷了,这和当代国内将领不重视这些有关。
实际上,在骡马化军队里,没有汽车等牵引车辆的情况,一个拥有四十八门七十五毫米管退火炮的炮兵团,人数至少也需要两千五百人以上,这样才能够最基本的让这个炮兵团正常机动、作战。而要想完全发挥出这样一个炮兵团的战斗力,同时又是在中国这样的多山丘陵地区,一个三营制总数四十八门火炮的炮兵团有两千八百人以上更好一些,怎么说呢,人数多多益善,多出来的人哪怕是当牲口用拖拉火炮也总比没人来得好。
现在的奉军炮兵部队就是兵力过少,在机动甚至在作战过程中,都需要师属辎重团的大力协助,不然的话根本无法作战。
然而师属辎重团还有着其他任务的,他们不仅仅为炮兵部队服务,同样还为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等部队提供后勤补给服务呢,这让炮兵团挤占了大量辎重部队的力量后,也就让其他部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变差了。
秦林军给赵东云提出的这个所谓新编制,其实在武器装备以及最基本的步兵战术、整体师旅团营连排班的构架都没有变动,轻机枪还是那么多,火炮也还是那么多,那么改变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后勤辎重人员。
秦林军的这个新编制里要求给每一个步兵营都增加一个弹药排,给炮兵团增加炮兵人数,使得炮兵团的人数增加到两千人。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让赵东云感到意外的地方就是,这个新编制给部队增加了大量医护兵力。
如今奉军内的医护兵力虽然也有一些,但是整体上相当差劲,只是在团一级设置了一个卫生排而已,然而现在秦林军的新编制却是要求给步兵排设置一个医务兵,并在步兵连上设置一个军医官,三个医务兵,营级设置三个军医官和六个医务兵,团设置卫生排,派遣五个军医官,十五名医务兵。
最后在师部设立一个卫生连,战时由这个卫生连组建一个师级的战地医院。
这些想法在赵东云看来,显得太超前了,他个人也知道部队的救治医护水平很渣,但那也是现实逼的。如果说一个师就得需要好几十个军医官,那么整个奉军还不得需要好几百人啊,别看只是几百人的数字,但是你要想在当代苏系控制区里根本就找不出来那么多会做手术,处理战伤的合格医生,别说苏系控制区了,就算是放在整个中国你都就找不出来那么多合格的军医官,你设置出来的这些编制没人可以抽调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秦林军自然也是有着应对方案的:“短时间内我们无法获得医术精湛的军医,但是通过征召以及紧急培养的话,我军有望在一年内获得一批初步合格的军医。”
秦林军自然没说这些初步合格的军医是什么标准的,大体上能够缝合伤口、截肢就行了,也不指望这些军医能够在前线上直接给士兵做什么大手术,因为那样没什么意义,在没有抗生素,甚至连现代手术用的麻醉剂都没有的年代里,动这些大规模的手术和直接被宣判死亡也没什么差别。
一战前甚至一战中,士兵们受伤后基本就只能指望老天给不给脸了,运气好不会感染,运气差了被感染然和就等着和死神握手吧!说实话,军方的战场救护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赵东云在详细看到了秦林军的这份所谓新编制后,有些犹豫,这份编制表里可是极大的提高了奉军各级部队的兵员,一个师从一万六千人提高到一万八千人,这多出来的两千人可都吃喝,都得发军饷的啊。
而且秦林军虽然说提高部队人数后会对现有部队的战斗力产生极大的提升,但是说实话赵东云还有怀疑。
扩军是必须的,但是赵东云自己更倾向于成立新的部队,而不是说和段祺瑞一样,死命的扩张手底下的那几支主力师。
毕竟这要统一中国,他赵东云总不能只用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支部队吧,中国那么大,赵东云需要的不是少数几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他需要的十几个甚至二三十个战斗力过得去即可的普通部队。
那些王牌是用来当拳头的,在必要时刻充当突破力量,然而整个战争的进行,依靠的还是数量更多的普通部队。
然而秦林军的这个计划,却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提高现有部队,尤其是现有几个主力师的战斗力为基础,并没有考虑到奉军的军费现实压力,以及奉军对更多数量部队的迫切需求。
秦林军的这个想法也不算说是错的,毕竟现在奉军的作战是极为依赖三大主力师部队的,毫不客气的说是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个师撑起了奉军的天空,其他部队虽然说也有所出力,但是很难独立支撑起奉军的大局。
一方面是对更多部队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几个主力师的战斗力,对此赵东云也是有些犹豫。
秦林军也是看出了赵东云的犹豫,当即道:“由于把所有部队都整合为新编制花费较大,对此我们也可以适当取舍,只对少数几个主力师补充人员,其他的部队则是保持目前的状态,以减少花费!”
很显然,秦林军也不是什么只会弄什么假大空的人,他搞这些编制不仅仅要从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角度出发,更是要考虑到苏系的财政问题。
虽然说自从获得了诸国的善后借款后,短时间内苏系的财政情况大为改观,不仅仅借此机会新编了第十五师,还把诸多部队补充恢复了满编制,甚至还补发了拖欠多时的公务员薪资。
然而这并不是说苏系钱多到可以把每一支部队都打造成主力部队了。
而且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任何时候军费都是短缺的,哪怕是给奉军好几个亿的军费,但是对于奉军来说依旧是不够用的。
所以任何时候,都必须考虑到经费短缺的问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打造出一支战斗力最为庞大的军队来。
现在秦林军给赵东云提出的就是其中的一个解决方案。
因为秦林军自己也知道,要想把所有奉军部队都打造成为自己心中的理想部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样军费压力会逼迫得苏系财政再一次破产。所以他在对赵东云提出这个计划之前,就已经是事先准备了这个计划,那就是其他奉军部队先不管,先把奉军的少数几支主力师部队整编为理想编制,然而再视情况慢慢把其他部队也提高到理想编制。
假以时日,秦林军相信奉军的所有部队都是能够整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编制的。
对于秦林军提出的这个计划,赵东云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什么决定,这种关系整个奉军发展的重大事情,他也需要参考更多人的意见,虽然很多时候赵东云都是相当独断,然而在某些事情上他还是极为擅长听从别人的意见的。
第二天,居仁堂的军情会议室里,一个关系奉军未来新式编制的小型会议就是展开了,参加会议的人并不多,只有身在京师的奉军少数几个高级将领,包括统帅部参谋部方壁永、军械部总长赵东平,军需部总长洪浦涛这三个代表统帅部的将领,此外还有代表野战部队的第十五师师长曹锟。
目前第十五师尚未南下,而其师长曹锟作为身在京师的地位最高的野战部队将领,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经常代表军方的野战将领参加统帅部的会议,虽然说他不可能在会议上作出什么决定,但是却是能够代表广大的野战部队将领提出合理的建议,免的那些天天只知道和文件,数据打交道的统帅部将领们无视前线将领的处境,做出各种乱七八糟的是事情。
由于秦林军提出的这个新理想型编制并没有正式公开,所以今天的这场会议也就只有少数几个人参与。
当在座诸人看过了那厚厚一叠的文件后,奉军的财政大管家赵东平首先开口了:“按照这份计划,目前的每个师每月的花费就需要增加至少五万元以上,如果是三个师一起扩编的话,哪怕是不把战时花费计算期内,每年需要增加维持未用就的增加两百万以上!”
“而且他从这份计划表中并没有看到战斗人员的增加,那增加的两千人全都是后勤人员,这样对部队的战斗力真的有增加?”
赵东平的思维还是比较传统的,在他看来,这扩军是需要的,但是扩军增加的人员清一色都是后勤人员,这前线战斗兵员一个都没增加,每年还为此多花费好几百万,怎么看都不像是靠谱的事情。
但是和赵东平这种只盯着经费的人不同,一旁的曹锟身为野战部队的将领,对这个计划却是抱有极大的好感。
“前面我军的多次战役中,都是经常出现补给不足的问题,而得益于军需部的大力支持,从后方到前线,我军的运输补给还算是比较畅通的。然而很多弹药到了前线,尤其是到了师一级部队后,却是往往很难把这些弹药顺利运输到各下属部队。前头的第九师作战就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第九师自身的后勤力量严重不足,以至于渡江之时难以把滩头的弹药补给运输到前线各部队,最后还是抽调了军部以及军需部的后勤人员帮忙,才算是堪堪满足了第九师的战斗消耗!”
“因此在师级部队里增加后勤人员是必须的!”
曹锟如此说,一旁的赵东云听罢了后又是把视线投向了方壁永。
第四百一十七 洪浦涛的提案
面对赵东云的视线,方壁永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言,而是略微沉鸣了一会后才开口道:“参谋部这边之前也对我军的诸多战例进行了研究,我军师级部队以下缺乏后勤运输力量是事实。但是根据作战处和战略处的报告,同样也表明,尽管我军师级部队的后勤力量较为缺乏,但是军级部队以及军需部的后勤运输力量还是比较充足的,战时军需部就曾动员过多次民夫团参与前线的后勤运输。因此从整体角度而言,我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因为实际部队的后勤能力缺乏而形成太大的短板。”
方壁永说出这话的时候,曹锟就是朝着方壁永透来了不满意的目光,心里头暗自道:这些在统帅部的人一个个都是不知道前线部队的困难的,他们只知道前线部队不断的获得了胜利,但是从来都不管前线部队为了获得胜利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
而今天在场的野战部队将领只有曹锟一个人,所以让责无旁贷的立即开口:“纵然军级和军需部能够为前线部队提供一定力量的后勤运输力量,但是中间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方便,第九师在渡江战役的情况就足以说明,当第九师下属的第十七旅急需运输力量的时候,却是需要层层上报,最后才能够从第四军军部里获得后勤运输力量的增援。而这对于当时第十七旅的作战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
言罢后的曹锟并没有停下他的发言,而是略微停顿了后继续道:“不管军部或者军需部里的后勤力量有多么强,但是师级以下的部队依旧需要自己的后勤力量,这就好比一个人,如果没手没脚,旁人纵然可以给他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再怎么样也比不上他自己有手有脚的!”
曹锟了以一个让人听上去觉得残酷异常的比如结束了他的发言。
他话语落下后,让一旁的方壁永脸色也是有些不太好看,当即他就是道:“哪怕是扩充三个主力师的后勤力量所需要的花费足以让我们再练一个第十四师、第十五师这样的主力部队了!”
方壁永的话更现实,那就是扩充现有部队所需的经费,足以让奉军多出一支上万人的主力师来。
不过曹锟却是冷哼一声:“尽管我是第十五师的师长,但是我任旧不认为第十五师这样的部队能够撑起我们奉军的天空!”
言外之意就是,新组建的第十五师这种新部队战斗力有限,其重要性完全不能和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样的部队相提并论!
曹锟身为第十五师的师长,按照通常情况来说是不应该贬低自己的部队的,但是他是第十五师的师长,更是代表了整个奉军野战部队,在这场会议里,曹锟不仅仅是一个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