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王侯-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亲兵以将命令传下之后,曹彬转身对后面叶尘和王超说道:“王超,你带着叶尘去前面见点血。”

    叶尘心中一惊,但却也有些跃跃欲试,和王超抱拳,同时道:“得令!”

    言毕,二人便越过曹彬,加入刚刚聚集起来的一队骑兵之中,向北汉军后方抄去。

    刘继业使一杆大枪。率领一千铁骑疾风一般驰入敌营。趁着曹彬营中将士来不及组织反击。马踹连营,到处纵火制造混乱。杀过了前营扑北营中军。他目的是擒贼擒王,如果这个目的不能达到。杀不了对方的中军主将。也要把中军冲乱。使中军无法行使指挥之责。那时尽管敌营人多势众。黑夜之中无人调度指挥也将变成一团散沙。他趁机一番杀敌之后,从容退去。

    但不料,大宋禁军不愧是天下有数的精锐之师,即使没有预防,应变速度之快,也超过他之前预料。他带一千铁骑刚刚冲破前营最后一线阻力,便已经被一部分赶来的大宋骑兵缠住,且被源源不断的步兵牢牢阻挡前冲之势。

    此时,四周情形对刘继业一方来说愈显不妙了。这次突袭虽成功闯营,可却未能打乱敌军阵势。曹彬的军阵此时仍峙立如山,前营的骚动混乱在渐渐平息下来。营中各处的人马正在有约束的慢慢从四面八方向这里靠近。暗形合围之势。至此这场偷袭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罢了!再下去。这一千精兵就要全部葬送这敌营之中了。”刘继业暗叹机会已失。他将眼前一名宋将挑下马之后,一拨马便走,且高声喊道:“众儿郎!随我回营。”

    刘继业一拨马头便向来路杀去。他的武功极高,又借着快马的冲势。还真没有几个人挡得住他。但是他带来的那些骑兵却已被宋军士卒羁中。哪能说走便走的。无数大军紧紧摄住他的身影便随后冲杀追去。

    而让刘继业心中沉到谷地的是,敌人竟然在如此短时间内,又组织两千多骑兵绕到了他回城的后方,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叶尘便在这两千多大宋骑兵之中。

    很快,两军对冲,进入了一片混战。这对初次上战场参加厮杀的叶尘来说,心中产生了无比的震撼。

    原来这就是战场………人们像野兽一样舞着刀枪,红眼睛拼命的厮杀,那种无情,那种血腥,那种残酷景像若非置身其中,实难感受。

    叶尘在后世没有杀过人,但来到当世之后,便在永乐边城外,杀过两名欲劫杀他的人,就在前几天刚刚杀了郭无为的信使,可都是用狙击枪和弓箭杀的人。远程杀人比起现在持刀、枪厮杀完全两个概念,截然不同,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万千士卒呐喊厮杀,千百名勇士在他身边挥舞着刀剑,抛洒着敌人的鲜血和头颅,让初次踏上战场的叶尘心神摇撼。他眼看着自己的袍泽嗔目厮吼。与滚鞍下马北汉勇士拼在一起。却不该如何冲上去也像一兽一样噬咬敌人。

    “闪开!”

    叶尘持刀而立。惊愕的看着眼前这绝不浪漫绝不悲壮。完全充满了血腥与丑陋的厮杀场呆。忽然有人在他胯下战马上踹了一脚。

    这一脚使力奇大,叶尘战马受痛,向前疾奔数步,却刚好躲过旁边一杆铁枪。

    是王超在关键时刻他救了自己一命。王超见他举着把刀站在那儿东张西望,一副欲进还退的样子。倒没有心生气愤。刚上战场的人大多如此,但是只要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次,下次再上战场。他就会从一条看门犬变成草原狼了。

    刚才,王超正在与敌搏斗,见一个北汉骑兵挥枪向叶尘猛刺过去。不顾危险。一脚把叶尘胯下战马踹开,救了叶尘这个‘菜鸟’一命。但是他那一脚收势不及,被那北汉骑将顺势以枪杆劈中,疼的他惨叫一声,差点从战马上栽了下来。

    那名北汉骑将见此,紧接着又是一枪刺向王超。

    叶尘此时刚刚转身,恰好看见这一幕,一直拿在左手的长弓拿起,一声怒吼,都不瞄准,随手一箭便射了出去。

    嗤的一声,那名骑将应声栽倒,竟然一箭穿喉。

    王超见此,喊了一声好箭法,然后便不理会叶尘,杀向旁边北汉骑兵。

    这一千北汉骑兵一番袭营。人人骑骏马,着铠甲弓箭。肋下挂刀手持长枪,上马使枪下马用刀。远射弓箭,身穿甲胄。为了尽量保存这支精锐的力量,刘继业可算是煞费苦心。在如今北汉城内武备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够拿的出这样的装备来武装他们,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力量了。

    然而他采取袭营的战法计谋虽然很对,可是实在估错了曹彬麾下禁军的应变速度。也没有料到曹彬麾下人马军纪竟然这般森严。在袭营成功之后不但未能造成炸营。而且如今他麾下这一千精兵生还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

    但是,刘继业一手带出来的这些精兵俱都是敢死之士,虽知受困于敌营,却仍死不降,拼死反抗。

    叶尘射杀了一人后,终于彻底回过神来,这战场的残酷和血腥背后。对敌人的残忍之中,何尝没有一抹浓浓袍泽之情兄弟之义?

    他眼睛慢慢的变红,就像现在那些正在用尽一切手段亡命厮杀的战士们一样,露出噬血的疯狂。

    他大吼一声,挥刀便向一名正向他杀来的北汉战士劈去。狂奋之中,他浑身血液沸腾,似乎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勇气和杀气。

    但是叶尘的灵台中仍保持一线清明,牢牢记着王超教授他刀法时,所说的话:“力不可使尽。每一刀你都须凝神注力心。但是每一刀都须力留三分。唯此方能出刀收刀亦疾。刀势连绵如狂风暴雨。叫对手连个喘息的空隙都没有。”

    叶尘心记着王超的这句嘱咐,谨记着王超对用刀运力的指点。一刀刀劈下去,仗着一股激愤之中的血气之勇,且又因为力气强于寻常战士不少,竟是杀气腾腾,刀法犀利,有如杀神附体。

    那名北汉骑兵被他抢了先机,又因身披盔甲,行动远不如匆匆奔上战场连轻便的衣甲也没穿的叶尘灵活。被他上一刀下一刀左一刀右一刀。连绵不断的劈下来。一个失手。叶尘已旋风般一刀斩下,在他颈上一劈一拖。“噗”的一声人头扬起。一腔鲜血喷出两尺来高。

    热血溅了叶尘一脸。他伸手一抹,便大叫一声。举起钢刀冲到了正压住一名宋兵,挥枪猛击的北汉战士身后,犹如劈木桩似的一刀劈下。“嗤啦”一声,一刀将那名北汉战士从脊梁骨划到了尾椎骨上,惨死当场。

    那个宋军被他这凶猛的一刀也吓懵了。火光熊熊中只见叶尘满脸污血面目狰狞。那宋兵未及道谢,叶尘已然收刀。旋风般扑向下一个对手。

    刘继业带着亲兵,依靠自己高强枪术,一路杀出重围,只知道马后宋军穷追不舍。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刘继业隐隐感觉身后马蹄声变弱,半途回头一看。竟无一兵一卒被他带回。心中悲痛无比,双眼通红,泪流满面。

    ps:新书上传,苦求捧场,求月票,求收藏,求红票——————

第十九章 水淹晋阳

    刘继业跳下护城河,游到城墙根下,扯着嗓子向上呼喊。

    北汉城头守军将领听城下呼喊立打起灯笼火把。却看不清城下那人模样,但能够听出自家统帅的声音,忙叫人用绳索从城头顺个大箩筐。请他坐进筐去。才把这位灰头土脸的大将军拉上城头。

    大宋北营之中,曹彬看着一脸血污的叶尘。那样子看起来很血腥,如果让一位娇滴的小娘子见到了可能会吓的做恶梦。但是在曹大将军眼中。那却是一个战士最光荣的勋章。

    曹彬只是对叶尘淡淡一瞥便回转大营。进入前营之后,他便吩咐下去。令人马上向天子所在中营汇报今晚敌军偷袭的详情。又向东西南三处围城大军以鼓讯和灯讯传递了消息。这才返回帅帐休息。

    叶尘跟着王超和参加大战的将士一起来到角营灶旁,从那口新打的水井里提上水来。士兵们相冲刷着身上的血污。所有人**着上身,嘻嘻的冲洗着身上的血污。

    他们的一些袍泽兄弟就在方才的一战中丧了命。还有一些负了伤断了手脚,如今正在军中医官照料下养伤。可是从这些士兵们脸上叶尘完全看不出一丝哀伤和缅怀。尽管方才并肩做战时,这些人可以毫不犹豫的为同伴去挡一刀。

    叶尘脱下盔甲,解下束发的布巾,让一头长了十来寸的头发任意披撒,脱下自己染血的战袍盔甲,裸着那与袍泽们相比略显单薄,但却健康有力的身子。提一桶水,自头顶畅快淋漓的浇下………

    “叶哥儿!之前看你文文静静的。第一回上阵杀敌就敢这般凶悍。没给咱大帅丢脸。”往回走的时候,王超拍着叶尘的肩膀夸奖。

    新兵总是受人排挤欺负的。哪怕早已传开,叶尘是高人弟子,且精通算学一道,又深受曹彬看重,可是如果他是个甭种,在这大军中照样不会有人把他放在眼里。

    大军中,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要一刀一枪的凭本事去拼。今日一战。叶尘已经被曹彬麾下这些骄兵悍将视为自己人了。

    ………

    ………

    晋阳城中,刘继业逃回城去之后,为他一千壮士戴孝祭拜,痛哭失声。经此一战。皇帝刘继元心惊胆战,对于夜间袭营的提议再不敢接受,只令四城紧闭,防止宋军再度攻城。这位后汉皇帝在宫阙之内每日登高远眺,向北方怅望,犹如一块望夫石,他的求援信使早就派出去了,可是契丹人却始终不曾露面。难道父皇帝已经抛弃了他这个儿皇帝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继业愈来愈是绝望。

    郭无为见刘继业未死,本来还有些遗憾,想着是否亲自出手,将刘继业暗中刺杀。

    可是,他一直没有等来信使的回复,这让他寝食不宁,坐卧不安。将刘继业之事抛到了脑后。

    师尊张无梦飞鸟传书,特意叮嘱让他务必借献城之功,投入大宋,且谋得高官,为太平教势力进入中原,渗入大宋朝中做好铺垫。

    “难道那宋帝赵匡胤便如此自信那汾河之水一定能够冲破晋阳城,所以感到我的投诚且里应外合没有必要。哼………既然这样,那我少不了要动用一些真本事帮助那昏君守住晋阳城。等那赵匡胤攻不破晋阳时,定会想到我的用处。”郭无为脸色难看,沉声喃喃自语。

    ………

    ………

    四月末,宋军筑坝工程接近尾声,赵匡胤和赵普、曹彬等人亲往晋阳城东北方向的汾河观看筑堤。

    赵匡胤刚刚来到汾河边,便接到急报,说契丹大军分两路从定州、石岭关前来增援北汉。

    因为叶尘提前带来相关军情,十数日前,宋军便早有准备,派出了两路军队防守,所以赵匡胤并不慌张担忧。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又急招棣州防御使何继筠前来,拨给他骑兵三千,面授机宜,命他急赴石岭关增援拒敌,临行时,太祖亲自端着一碗清热解暑的麻粉浆赐予何继筠,笑着说道:“明日正午,朕在此专候爱卿捷报。”

    何继筠将麻粉浆一饮而尽,向太祖深施一礼,翻身上马,急驰而去。

    因为宋军早有准备,且是以逸待劳,再加上何继筠增援,在阳曲之北设下埋伏,大破契丹大军,生俘武州刺史王彦符,斩首五千余人,缴获战马两千,盔甲兵器无数。

    随后不久,又有消息传来,定州方向宋军也在嘉山一带重创了契丹的另一路援军。

    契丹两路援军先锋受挫,大军暂时被挡在了五百里之外。晋阳孤城最后的一线希望貌似暂时化为泡影。此时才真正的岌岌可危了。

    但赵匡胤不知道的是,另有一路三千人数的精骑从契丹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出发,换成宋军服饰装扮,在有心人的帮助下,绕过山东路的衡水、聊城,兵分三路潜入邯郸、长治、临汾附近。

    而这三处正是宋军从腹地运往前线的三条粮道的必经之处。

    五月初八,晋阳城。“水淹”计划开始实施。

    叶尘随一众亲兵,跟在曹彬身后,骑马出营,遥望晋阳城。身后两边大军整军待发,已经做好随时出击准备。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号炮震响声,汾河大堤突然崩裂,拦蓄日久,水位陡增的汾河水汹涌激荡,波翻浪卷,伴随着惊心动魄的呼啸,发了疯似的向晋阳城飞泻而去。

    漫山遍野莽莽荡荡,顷刻之间变成了水乡泽国,一片汪洋。

    晋阳城护城河灌满了,吊桥飘没了,城墙已被淹没了一半,水位还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一泻千里的狂涛巨浪在这里突然受阻,就像千万头被激怒了的野牛,狂暴地向着城墙猛冲而去。一排排的掀天巨浪以千钧之力狠狠地砸在城墙上,垛口上,变成碎末,刹那间又重新聚起新的潮头,再一次凶悍地扑来。

    晋阳城内一片恐慌,就像已到了末日来临的前夕,城内不分军民,不分老幼几乎倾巢出动。他们在沿城修筑堤防,百姓把家中门板、木料和备有的砖石,都主动送到了城下,又自动地组织起来,手抬肩扛,运送土石物料。

    在面对滔天洪水这一刻,晋阳城所有军民是真正达到了同仇敌忾。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大水灌城,将不分良莠,不论军民,不管善恶,都面临灭顶之灾。

    两天以后,晋阳城被汾水冲陷。大水从延夏门瓮城灌入,以不可阻遏之势,穿越两层外城,直向城中泻去。

    赵匡胤亲临大堤视察,只见城门处被冲开的水中渐渐变宽,足有三丈多,城内军民正在奋力堵截。

    此时有大水阻挡,宋军也难以进入。

    赵匡胤一声令下,鼓声传令,各军弓弩手一齐放箭,万箭齐发,如无数的飞蝗向水口处乱哄哄的疾射而去。

    许多人中箭倒地,堵截水口的队伍乱了套,水口越来越大,晋阳城破在即。

    就在这时,忽见城内飘来一个长宽足有四五丈大小的草垛,将水口严密地封住不说,宋军无数箭矢悄无声息的钻入草垛之中,却难以将它穿透。

    趁这个机会,城内军民一拥而上,加紧筑堤,终于把水口堵住了。

    晋阳城中,郭无为脸色微白,站在内城墙上,城下无数百姓拜倒,大呼宰相大人神通广大,文武百官不管以往和郭无为关系如何,此时无不一脸敬佩看着郭无为。北汉国主刘继元脸上更是感激不已,一脸后怕。

    没错!刚才那足有四五丈大小,重足有六七百斤重的大草垛,之所以能够瞬间一次性的堵住缺口,却正是郭无为不顾真气消耗,全力出手所为。

    眼看煮熟的鸭子又飞了,赵匡胤大怒,立即命大军驾起早已准备好的轻舟焚烧外城门,一时间,汪洋大波中百舸争流,一齐向各个城门冲去。

    与此同时,宋军阵中鼓声大作,呐喊助威。晋阳城头上,北汉统帅刘继业命守军引弓搭箭,对着小船乱箭齐射。

    禁军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带领一小队精兵,架着一艘拥有船坞的特制小船,将所以箭矢挡在船坞外,劈波斩浪遥遥领先。风驰电掣般向着城南门冲去。船上众人已经准备好了烟硝、硫磺、膏油等火种和引燃之物,一旦靠近城门,就立即举火。若城门被焚,大水涌入,太城城将不攻自破。

    小船距离城门越来越近,三十丈、二十丈、十五丈………晋阳城头上无数箭矢射来,但都难以突破精铁打造的船坞。

    可就在这时,城头上,站在北汉主刘继元身边的郭无为从旁边夺过一把硬弓,拿过一把箭矢,一一射了出去。

    嗤嗤声中,郭无为射出的箭,快如闪电不说,竟然全部射穿了船坞,且不偏不斜,将藏在船坞中,包括李怀忠在内,所有宋兵全部射死。

    而这时北汉城头投石机也已经准备妥当,其它三处城门剩余的几艘特制小船也全部被砸翻沉入水中。寻常小船上的宋军因为水中躲闪不够灵活,在北汉弓箭之下,更是损失惨重,活着回来的不足百一半。

    宋军烧城门计划失败,攻城又一次受挫。

    此时天色已晚,攻城不法继续,赵匡胤只好下令收兵回营。

    …………

    …………

    ps:新书上传,苦求捧场,求月票,求收藏,求红票——————

第二十章 两难之境

    第二日,吃过早饭之后,叶尘和一众亲兵跟在曹彬身后,来到北营望台之上。

    放眼看去,想起前日还有一座座营寨绵延无际,营寨中旌旗如云,战鼓如雷,城池四面。都有无数戴着红缨范阳帽的战士在厮杀着攻城,箭矢来往如乌云密布。数百架抛石机抛掷的巨大石块如流星雨轰击着大地………

    但是现在,那些景象全都不见了。连绵无际的营寨早已后移,四面攻城的大军没了,暴风骤雨般的弩箭没了。空中往来令人胆战心惊的巨石没了。洪水滔滔而来,淹没了半城,北汉都城如今已是一片汪洋。

    这时,只听一阵战鼓声起,东边河水涌来的那条山谷中突然杀出无数兵卒,看服饰正是东营李继勋麾下禁军。他们乘着小船儿,更多的却只站在粗大原木绑扎而成的巨大木筏上,船上和筏上装着强弓硬弩,士兵抵着一人高的大盾,借着水流的涌动,不需费力撑划,便鼓噪着向北汉都城南门冲去。

    自古以来,借助自然之力威力何止胜过千军万马,博望坡一把大火,关云长水淹七军,都是利用地势,借助水火自然之力,人为制造一场灾难。然而,这里毕竟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城池,城基甚为宽厚结实,这场人为制造的洪水能一举破城吗?

    南营之前,赵匡胤领着赵普等数名大臣同时样站在望台之上。

    “快看,是赵将军亲自出马了。”一名眼尖的文官低声说道。

    只见赵赞率领数千精兵,乘坐各种简陋的船只、木筏,一路呐喊着杀到北汉城下。

    而城中早有所持的北汉军立即射出一阵密集的箭雨向他们袭来。因为洪水淹到了城池一半的高度,他们距城头的位置已经很近了,可是立在这样操纵不便的船只木筏上,既不能携带重型攻城武器,又无法灵活躲闪敌人的箭矢,正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大宋禁军虽然骁勇善战,这一轮冲锋还是在无数箭雨下无功而返。

    但进攻还在持续,很快南营禁军再度起了攻击,一员宋将战的兴起,弃盔解甲,乘小船于前,亲擂战鼓激扬士气,不料城头箭如飞蝗,他连躲闪之处都没有,手下亲兵立在狭窄的小船一侧用盾为他护住身体,只不慎露出一线空隙,一支利箭便射中他的脑袋,主将身死,士卒溃散,第二轮冲锋又失败了。

    过了一会,宋军再度出兵,这一遭儿,宋军不再使人力硬攻了,数十架木排连在一起,木筏上堆着无数碎木柴草,八名被挑选出的控船高手在木筏四周边沿侧控制着方向,驶向北汉城下。每名控船高手旁边都有两名精兵手持盾牌,保护这八名控船高手。

    木筏将到晋阳城南门时便放起火来,所有宋兵跳下水向后面游去,一架架木排接连撞上南城门,一时烈焰焚天,浓烟滚滚,把城楼上戌守得北汉兵都熏烤的逃到了两旁城墙上去。大火冲霄,就连水面都映得彤红一红。

    那数十架木排拥塞在一起,火焰冲天烧了足足有大半个时辰,余焰尚未燃尽,后面紧随而来数百木筏上,禁军开始射箭

    一只最大的木筏驶上前去对准了城门,木筏上有一只怪模怪样的大弩,那是一只“八牛弩”,数十人绞弦上箭,八牛弩上,中间是一支比投枪还粗的巨箭,左右各有三枝细一些的小箭,称为“一枪三箭”,这一击射在被烈火几乎烧透的大门上,本已被火烧得摇摇欲坠的巨大城门受不了重创轰然倒下,洪流一拥而入,宋军大喜,刚欲挥戟号令三军乘机入城,不料那城楼摇晃几下,竟因下边是去支撑,又受洪水浸泡,一下子垮塌下来。

    巨大的城楼一倒,把洪水激起一团两丈多高的巨浪,冲翻了最前面的几只小船小筏,这一来城楼垮塌,虽然城楼主体被没入水中,但是有它阻着,想要籍洪水一拥入城也成了泡影,尤其是城楼的一角飞檐还竖在水面,阻碍了木筏和小船靠近,度更是大受影响。北汉城头守将刘继业,见此情形暗叫侥幸,连忙组织弓弩手自断墙左右向船上筏上射箭,阻止宋军靠近。

    刘继业立在城头,一面指挥调度,一面手执大弓,亲自向宋军射箭,他箭术如神,射无虚发,弓弦一响,必有一名宋军中箭倒下或一头栽入浑浊的洪水。宋军立在激荡摇晃的木筏上,脚下无根,平时的勇武连六分都发挥不出来,一着不慎就被刘继业射中,仆毙在地。

    指挥木筏的宋将,恨得咬牙切齿,大吼道:“踏檄箭,给本将夺下城头。”

    那张八牛弩又改了作用,一只只短而粗的箭矢被搭上了弓弦,一排排地射到城墙上,牢牢地钉进墙去,只要筏子能靠近城墙,士卒们便可以借这些箭矢组成的“梯子”攀爬入城,可城头箭如雨,滚木礌石一类的防御武器更不短缺,木筏本不及当初在城下步行时快,此时更难靠近过去。

    双方鏖战许久,各自死伤无数,这期间,北汉城中已经推出数个大草包,把南城门塌陷造成的漏洞给补上了。那些柴草都浸了水,难以引燃。湿沉之余,却仍保持着柴草的柔软,根本不怕巨驽激射,而且这样的大草堆,就是靠近了也无法攀爬,有这些个草堆堵着,本想籍城墙被攻破入城的希望更显渺茫。

    赵匡胤远远看着,眼见一个个宋兵暴露在城头箭雨之中下饺子一般掉落水中,恨不得如当年一般亲自披甲执锐杀上战场,可是他现在是一国之君,亲上战场已经成了一个永远的梦想了。更何况,他亲上战场,便能一战功成么?

    城中那位刘无敌果然名不虚传,居然临危不乱,把对守军本来不利的条件转化成了更易守城的条件,此刻洪水滔天偏偏却借不上力,空有大军在手却派不上用场,赵匡胤的心中越焦急起来。因为他知道北面契丹人的快马正在一步步靠近。

    “传令,鸣鼓收兵!”赵匡义咬着牙根,发出了收兵的命令。

    三战俱溃,遗下无数死尸,宋军鸣鼓收兵了。

    天色已经黯淡下来了,浑浊的流水中枯木败叶翻卷上下,远处水中若浮若沉的还有许多将士的尸体。一片汪洋之中,北汉都城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个巨大堡垒,没有人知道它能不能捱到洪水退却契丹人赶来,但是至少现在,至少今晚,它仍然好端端地矗在那儿。

    第三天,赵匡胤再命大军乘船从四面攻城,但因“水攻”晋阳是临时想出的计策,宋军船只准备不足,且水深不够,大船难以下水,兵多舟少,无济于事,数次进攻都被城上的乱箭射退。

    这样相持了五天,水位渐渐下降,晋阳城仍然攻不下,战局陷入了僵持阶段。

    而这一日,南方送粮草的少数残兵来营,带来了一个极大坏消息。

    粮草被假扮成宋军的辽军精锐绕到后方所劫,且除少数被辽军拿用之外,全部现场销毁。

    而这个时候,北汉名将刘继业前期的坚壁清野便起到了巨大作用,宋军没有了后方国内的粮草供应,一时间根本无处筹集粮草。而前期粮草,最多只够大军半月之用。可是国内重新筹集粮草,且送到晋阳城下,至少需要二十日。远粮根本解不了近饿。

    赵匡胤将粮草被劫消息封锁,以免动摇军心,同时派五千大军抄近路前往关中筹集粮草,可却被辽军所阻,而绕路过去,一来一回,时间却已经有些晚了。

    至此,宋军陷入两难之境,赵匡胤不甘耗费如此大代价,没有攻破晋阳城,灭掉北汉,依然命大军猛攻城,妄图在短期内攻破晋阳城。

    叶尘这几日跟在曹彬身边,耳闻目视,对当前情况极为了解。且他知道历史上赵匡胤北伐北汉是以失败告终。但他对具体过程比较模糊,只隐隐约约记得宋军最后是水淹攻城,但未成功。

    他还记得后面好像还有什么重要事情,他这些日子皱眉沉思,妄图想到,然后献出计谋,以图立功,但就是死活想不起来。

    郭无为最终没有等到信使回复,想到可能是中间出现了差错,便带着两名从太平教中带来的亲随,三人于深夜暗中潜出城,来到了那个荒芜石堡之中。

    找到那名信使的尸体,郭无为皱眉沉思半响之后,喃喃自语道:“看来大宋军中某个大人物,是不想让我到大宋为官,嗯……准确的说是不想让我们太平教的势力进入中原。”

    “我既然亲自出城,那便要做一件对赵匡胤雪中送炭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大宋谋以高官,否则被大宋高官排挤,恐怕难以在宋国官场立足。之前师尊传书中提到契丹大军绕到后方,劫了大宋粮草。那我再添把火,让宋军陷入危境,然后再出面,帮助赵匡胤解决危局,且帮助其攻破晋阳城。这样一来,即使如那赵普、曹彬这样的大宋高官也难以阻止赵匡胤给我封以高位。”郭无为心中暗忖,却已经有了计划。

    ps:新书上传,苦求捧场,求月票,求收藏,求红票——————

第二十一章 疫病与盐

    “马成!黄东!你二人分东西两路,去打探契丹大军动向。”郭无为沉声说道。

    两名亲随躬身称是,快速离去,且看那速度快如奔马,身手武功分明比之前那名信使还要高明几分。

    等两名亲随离开之后,郭无为便潜到一处大宋潜伏的前哨处,将哨兵杀死,换了哨兵的衣服,借着夜色,以鬼魅般的身法潜入了大宋军营。

    ………

    ………

    这一天,刚吃过早饭,赵匡胤正在大帐中与赵普等人议事,忽见李继勋面带忧色的走进来,禀报说军中发现流疫传播,已有数百名士卒病倒,上吐下泻不止。

    赵匡胤大惊,急忙派人到各营中查看,结果城东、城西、城北的宋军中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一天之内,便有千余人病倒,并且病势还在继续蔓延。

    正当此时,负责分配管理后勤物资的总赞划贾宪,一脸惨白来到皇帐中,跪倒在地,哭丧着脸说道:“官家!盐库出事了,微臣罪该万死啊!”

    赵匡胤见此心中一沉,从座位上站起身喝道:“贾宪!盐库到底出什么事了?你赶紧说。”

    贾宪赶紧说道:“官家!微臣刚才带着各路大军赞划去盐库分领下月用盐,不料打开盐库一看………盐库里面所有存盐不知为何………全部变成了黑色废渣。微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

    赵匡胤脸色顿时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看着贾宪眸中已经动了杀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