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王侯-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横刀立马,整军待命。此人乃是契丹老将、兵马大总管耶律挞烈。

    耶律挞烈向来赏罚分明,善打野战,军中威望极高,甚得军心,是一员契丹名将。

    中军井然有序,徐徐出谷,在谷外排列出一个个大军阵,耶律挞烈驰马奔到萧绰身旁,萧绰问道:“挞烈将军,如今北汉国情形如何?”

    耶律挞烈在马上抱拳躬身说道:“回禀皇后,宋军在骑兵不足的情况下,由宋帝亲自率军,有意在远离晋阳城外进行野战,显然晋阳城墙还没有修好。我军若是能够赶在宋军东西两路大军回援之前,打败宋军中军,顺势攻占晋阳,则形式倒转,北汉之地便可轻易到手。可若是短时间内不能击败宋军,而我军东西两路大军又不能突破宋军防线,那我军便要尽快撤走,因为我们的粮草如今只够五日食用,又是孤军深入,一不小便会陷入宋军包围。”

    萧绰柳眉微扬,那双极妩媚的眼睛微微扫视军阵,信口又问:“南院大王、北院大王攻插云岭,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敌烈攻通天河,情形到底如何了?”

    耶律挞烈叹道:“启禀皇后,南院大王、北院大王攻插云岭小败,耶律沙、耶律敌烈冒失前失,于通天河中伏,伤损过半。不过这两路大军皆已按照计划成功牵制住潘美、李继勋两路人马。”

    萧绰微微一笑,犹如莲花盛开,妩媚之中又蕴含圣洁:“甚好,且不管他们,打野战我契丹儿郎可怕过谁,如今那宋帝亲自领兵正是大好机会。抓紧时间立即发兵,打败宋军,另外可组建五千敢死精骑,不顾一起冲向宋帝所在,若是能够擒下宋帝,宋军不战自溃,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末将遵命!”老将耶律挞烈把花白的胡子一甩,兜马返回本阵,亲自挑选五千敢死精骑,巡游在战阵之外,寻找冲营机会。

    然后,他把旗帜一扬,苍凉激越的号角升起,一队队契丹军开始徐徐向。前开拔。

    铁蹄践踏,一队队骑兵先是缓缓前行,待与后阵拉开距离便策马轻驰起来,仿佛一座座移动的钢铁丛林,刀枪并举,没有人喊、没有马嘶,肃穆中掀起冲宵的杀气……

    ps1: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

    ps2:不管是谁,写历史类小说,除非写的是架空类历史,否则都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要知道参与战争、大事件的历史人物名字和主要过程,在穿越之后还没有改变历史的情况下,要基本保持历史。而这些历史资料的来源,除了各种历史书籍之外,便是一些古人所写的传记类小说,但放在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时期,有时候翻遍所有资料,就那一本可供参考的资料或者传记类小说,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写这时期历史小说的,一些内容必然会类似甚至类同。所以,大家若是感觉在其他小说中看了与本书偶尔有类似内容出现,这并不奇怪,这是历史类小说的特点。比如写唐朝玄武门之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这些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ps3:我知道作者与作者之间是有竞争的,但这些天有三个号给我留下了侮辱性的评论,比如其中一个说这书的名字是狗屎,内容肯定也是狗屎。我就无语了,说实话,这名字我虽然也不是很满意,但却是编辑最后给我定的。可是让我感觉气愤和巧合的是这三个号点进去,都只收藏了一本书,且还是同一本书。我不方便说那是谁的小号。我只想说,这样有意思吗?就像淘宝上同行店铺,想法设法给差评一样。这只能说你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我这样说,或许你下次写不靠谱评论时,小号中收藏已经一大堆了。

第三十二章 野战(上)

    宋营中,诸将正在纷纷进言苦劝皇帝。

    “官家,契丹骑兵足有五万,且此番契丹主将是契丹兵马大总管耶律挞烈,此人工于心计、用兵老辣,如今潘将军、李将军那边被契丹人纠缠住,一时无法回援,契丹骑兵长驱直入,打的是直捣腹心的主意,目标就是圣上,圣上应该先行退到晋阳才是。”曹彬率先说道。

    “陛下,我军骑兵缺少,野战本身便吃亏,无论是军械还是部署,都不适宜与大股骑兵做战,此战并不好打,请圣上当机立断,马上先回晋阳。这边战争便交由我等。”

    “陛下……”

    “哼……都不要说了。指挥控制大量步兵配以少量骑兵,对抗契丹骑兵的打法,说起来你们谁能够比得过朕。”赵匡胤一声冷哼,说道。

    众人闻言一震,这才想到大宋打仗最厉害的不是曹彬,也不是潘美,而是自家皇帝,否则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家身的就不是他了。

    一时众人不再劝阻皇帝先行离去,而赵匡胤紧接着又沉声说道:“朕并非不知道契丹大军狼子野心,只是此战实是事关重大,我们必须把契丹这支骑兵大军牵制在这儿,牢牢护住后面晋阳城,否则好不容易打下北汉国土便又要拱手让人了,所以此战朕必须亲自指挥。”

    说到这里,他徐徐吐了口气,淡淡说道:“更何况,我所料不差的话,契丹这股铁骑大军孤军深入,横穿千里,根本没有来得及怎么休息,当是人困马乏,而且他们携带粮草最多只够五日食用,我们只要撑住契丹骑兵第一轮冲势,便可让他们士气大降,契丹骑兵再如何骁勇,也是凡人而已。再说我们大宋禁军儿郎那个不是百战精兵。”

    众将轰然称是,一旁早有几个文官跪扑上前,赞道:“官家圣明,必可旗开得胜……”

    契丹骑兵来的太快了,赵匡胤刚刚依据地势摆好防御阵形,契丹人的前锋铁骑便已经冲来。

    赵匡胤深在后军之中,但却站在移动望台之上,高挑黄罗伞盖,台下传令旗手、鼓手摆开了阵势,不断传达赵匡胤指令,紧张有序的调度大军,恭候契丹铁骑的到来。

    赵匡胤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苦仗。以步兵对抗骑兵,本来就吃亏,还好契丹铁骑也是疲兵累马,后继无力。他还知道,此战对契丹人来说,也是势在必行,因为契丹前些日子皇权之争,纠缠于内乱不肯发兵还罢了,一旦发兵,那就是暂时放下内部矛盾,一致对外了。这种时候,对北帝耶律贤和萧皇后来说,不惜一切代价也是要谋取胜利的,至少也是要打成平手。

    不过,赵匡胤此时对契丹人南下支援的决心和派出的总兵力还是不甚了解,他虽然依靠叶尘从刘南手中带来的军情,了解到契丹萧皇后以计谋将国内矛盾转移到了大宋,但他却并不知道,就在此时与他对敌的不只是一个契丹兵马大总管,将要在这里与他展开大战的,是契丹大名鼎鼎的萧皇后。

    ………

    ………

    叶尘和罗耀顺带着保护制盐场的两千禁军中的两百骑兵赶来,翻过一座山坡,向下看去,便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原。

    此时,平原上,两个庞大的军阵正在徐徐调动。叶尘前些日子见识了攻城之战,但却是第一次见识野战中两军对战。且是两军加起来足有十五万人的野战。

    眼前的大阵让叶尘看一眼便目眩神驰。以前,看电影电视,听评书,把阵法说得玄之又玄,可那些玄虚大阵在眼前这两个弥漫着冲宵杀气的大阵前,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可笑到了极点。

    这才是真正的战阵,没任何花哨。说到底,阵法其实就是诸兵种的合理搭配和运用,担负不同任务诸军的合理排布。士卒保持攻击或者防守队型的一种必要手段而已。否则,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一旦同时投入战斗,肯定就会变成一场毫无秩序的混战,根本无从调度指挥发挥威力了。

    有阵还是无阵,在当时的指挥条件、兵员素质和武器限制下,是能否发挥出最大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记得南北朝时期,北方前秦国丞相王猛以十万步卒大败前燕数十万铁骑,俱有战阵之功。但后来却在淝水之战时,近百万前秦军在东晋八万军队面前一败涂地。这些以弱胜强、屡战屡胜,除了计谋之外,主要原因便是战阵之功。

    叶尘和罗耀顺勒马立于于宋军东侧马坡上,在他们脚下不远处,便是一座庞大的宋军军阵。先锋阵、策殿后阵、大阵、前阵、东西拐子马阵、无地分马、拒后阵、策先锋阵……

    一眼望去,那一座座各具功用的小军阵就像无数的凿、斧、锯、锉、锥、钳,组成一具庞大却又精密的杀人机器,虽然每个小军阵之间都有宽敞的间隔,但是没有人敢轻率地冲进去,否则数百人、上千人的队伍,也足以在一瞬间被绞得粉碎。

    而在东北面,也就是他们行来的这一侧的北边,居然是契丹人的阵营,真不知道他们的大军怎么就绕过宋军通天河和插云岭这两路大军,来到了晋阳城的北面。

    契丹骑兵的前军正在布马悬阵,这是昔年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研究出来的一种骑兵突击战术,一个个骑兵锥形阵正在有序的排列开来,前后、左右、不同兵器的使用,各骑之间的间隔便也不同,战马之间留出了足够的空隙,使他们发起冲锋时,故意使得敌军步卒可以闪躲让路。

    但是……骑兵队伍也是几十排甚至上百排的,而且每一排骑兵都是错列的,一旦让他们发挥出冲击威力,他们可以像除草机一样,扫平眼前的一切。宋军要训练一个合格的弓兵耗时良久。不过契丹没有专门弓箭手,因为草原上的骑士人人都是善射的弓手。

    “铿铿铿铿……”宋军从前方开始,枪兵铁甲铿锵,手执橹盾长枪,排着密密麻麻的阵形,足足有五十多排,近百列,长枪高举,森然如铁林一般,凝重萧杀的走上前来,随着一声大喝,所有交错排列的兵卒陡然停下,单膝跪地,长枪前指,排成了一个立体防御的枪阵。

    枪阵两翼,在策先锋阵翼护之下的投枪手和步弓手也排着整齐的队列大步向前,这么近的距离,快马一冲就到,他们只有射三箭,投两枪的机会,是以各军阵中间给他们留下了退往中军大阵的通道,中军大阵是中空的,步军枪刀手以密集的阵形排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阵,随时可以开“门”放他们退入,外设刀枪,内辅弓弩,介时仍可配合作战。

    对面,契丹铁骑的锥形车悬阵也已布置停当,排在最前列的,是得胜钩上挂着链锤、狼牙棒、大戟、火叉等重兵器的战士,重兵器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此时他们已执弓在手,一手缓缓探向肩后的箭壶。再往后看,弯刀如草,道道反光似河水鳞光,中军阵中,一面狼头大旗笔直地竖起。

    而契丹左后侧有一山坡,后面藏着五千敢死精骑,随时准备寻找时机,从宋军侧面冲营,直杀宋帝所在中军。

    萧皇后站在后军战车之上,一双妙目扫过全军,看向宋军,素手向下狠狠一劈,一双妩媚的明眸中便透出一股杀气。

    “呜……呜呜………”数十支牛角同时吹起了苍凉激越的号角声。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与此同时,对面的宋军也不失时机地擂响了战鼓。

    “杀!”十万人喊杀声犹如惊雷,万箭齐发,遮天蔽日,天空的阳光都为之一黯。

    叶尘和罗耀顺眼见战阵已成,大战开启,反而不敢上前,担心冲乱战阵,所以带着两百骑兵立马宋军东面山破上,只见箭矢穿棱,如飞蝗一般铺天盖地,契丹铁骑策动,如滚滚洪水,对面宋军犹如一块块峙立不动的巨石山峰,眼看这洪水便要与巨石山峰就要碰撞在一起。

    “唉!以步兵为主的兵种对以骑兵为主的兵种,其实未必不能战胜,如果是在山地、峡谷、沼泽地带说不定还能大占上风,可是如今在平原旷野上,我军便是很吃亏的。尤其是我军对敌骑兵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胜了难追、败了难逃。因此官家才指挥我军阵营采用守势以耗敌锐气,同时集中我军那五千左翼的骑兵,从侧面进行冲杀骚扰。”罗耀顺神色肃然凝重,有些担忧的对叶尘解说道。

    而几乎就在罗耀顺话音刚落,果然宋军左翼五千骑兵甫一临战便冲了上去,不断意图牵制契丹右翼骑兵,但却不与他们正面相战。

    而步兵方阵则在承受了敌骑的第一轮猛烈撞击之后,开始步步前进,向骑兵中军突进。这个行进速度很慢,他们必须在缓慢的行进过程中保持长枪如林的密集阵形,才能抵消契丹的骑兵冲击优势。

    ps1:不管是谁,写历史类小说,除非写的是架空类历史,否则都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要知道参与战争、事件的历史人物名字,在穿越之后还没有改变历史的情况下,要基本保持历史。而这些历史资料的来源,除了各种历史书籍之外,便是一些古人所写的传记类小说,但放在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时期,有时候翻遍所有资料,就那一本可供参考的资料或者传记类小说,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写这时期历史小说的,一些内容必然会类似甚至类同。所以,大家若是感觉在其他小说中看了与本书偶尔有类似内容出现,这并不奇怪,这是历史类小说的特点。比如写唐朝玄武门之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这些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ps2:我知道作者与作者之间是有竞争的,但这些天有三个号给我留下了侮辱性的评论,比如其中一个说这书的名字是狗屎,内容肯定也是狗屎。我就无语了,说实话,这名字我虽然也不是很满意,但却是编辑最后给我定的。可是让我感觉气愤和巧合的是这三个号点进去,都只收藏了一本书,且还是同一本书。我不方便说那是谁的小号。我只想说,这样有意思吗?就像淘宝上同行店铺,想法设法给差评一样。这只能说你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我这样说,或许你下次写不靠谱评论时,小号中收藏已经一大堆了。

第三十三章 野战(下)

    此时,契丹铁骑在中军指挥下,右翼骑兵大队冲出大约一万人,走了一个弧形向宋军大阵侧翼发动了攻击,宋军五千骑兵逼不得已,只能迎上去,被迫正面对战。显然契丹统帅意图把宋军仅有的这支机动力量消灭。

    好在宋军右翼,也就是叶尘现在所在这一边的前半截,有一座坡度很陡峭的山坡,骑兵难以越过从侧面冲杀,使得宋军步兵目前为止,只有正面依靠着先锋枪阵,与契丹骑兵的接触面有限,否则侧面若是被冲乱,宋军便呈败像。

    随着激烈的战斗,双方的战阵都有些撼动,战场范围开始呈现扩大趋势,只见漫空箭矢,厮杀震天,行伍涌动如同一股股汹涌澎湃的潮水,虽然看似混乱,其实各有条理章法。

    叶尘见宋军大阵在潮水般澎湃而来的敌骑冲击之下岿然不动,大小各营均有章法,而且还能徐徐挺进发动反击,倒是契丹铁骑如一股股洪水般在宋军阵营留出的空隙间涌来涌去,始终不能突击进去,便松了口气。

    罗耀顺此时又说道:“平原做战,敌骑是占了地利便宜的。虽说目前我军尚能与敌胶着不分上下,但是在兵员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敌军不管哪一部受了重创,其余各部骑兵都能迅速补偿过去堵住疏漏,而我军皆为步卒,只要有一营失陷,其他诸营只能弃子,而不能往援。这样苦战下去,便有蚕食之险。还好我们所在这一边,靠前边有陡峭山坡挡着。”

    “我们左边………这是什么声音,不好契丹另一支骑兵绕过这陡峭山坡从我们现在所站的缓坡处来了。”叶尘听力好似比其他人要更好一些,率先听到左侧数千骑兵急奔的声音。

    他话音刚落,罗耀顺和两人身后两百骑兵转身向右后看去,果然看见数千骑兵向他们所在冲来,意图很明显,那就是跨越过他们所站缓坡,从宋军右翼侧后方直冲宋军后营,也就是宋帝赵匡胤所在之处。

    此事若是让契丹大军计谋得逞,赵匡胤被活捉可能性或许很小,但宋军十有八。九会大败。

    叶尘和罗耀顺瞬间便想到这些,脸色难看,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而两人身后两百骑兵却有不少人已经眼露畏惧之色,若不是罗耀顺没有下令,只怕早就先退回去了,毕竟以两百挡五千,根本就是送死。

    电光火石间,叶尘脑海中灵光一闪,喝道:“两百人站在山坡分坡线上,成一列排开,然后回去一人将这里情况赶紧报告圣上。”

    叶尘一说,罗耀顺便明白了叶尘意思,眼睛一亮,暗叫一声惭愧,赶紧将叶尘所说重复一遍,派出一名骑兵报信之外,剩余一百九十九名骑兵才快速的变成一列,调转马头,冲着五千契丹骑兵所来方向,刚好站在山坡线上。

    “拔刀,上举!快!”叶尘喝道。

    “你们他娘的,快点拔刀上举,做出冲锋的样子,没听见吗?”罗耀顺紧接着骂道。

    两百骑兵唰的一声,这才将战刀抽出,上举,做出一幅冲锋的架势。

    尽管此时这近两百骑兵已经有不少人脸色苍白,神色惊恐。可是在罗耀顺的严令呵斥之下,不愧是纪律森严的禁军精锐,终是没有一人怯战。

    实事上,绝大部分人依然不知道叶尘让他们站在山破线上的真正意义,还以为让他们以死阻挡契丹骑兵片刻,好为后面大军调整军阵争取时间。

    当然,争取时间是最终目的,但叶尘让两百骑兵站在这分破线上,直接目的是为了吓唬契丹数千骑兵。

    因为叶尘知道,从山坡另一头冲来的骑兵眼中看去,他们所在山坡上黑压压的一排骑兵,而山坡后面是否有骑兵,受视线所阻,根本看不见。

    叶尘就是想给契丹偷袭的这股骑兵一个错觉,他们的偷袭计划已经被宋军识破,且早已派出一股骑兵等候多时。

    果然,带领五千敢死精骑来临的大将耶律休哥刚刚转过山坡下面山道,向本来预计中山坡看去,却是脸色一变,大骂晦气。本能的率领五千骑兵停了下来,

    不过,他做事向来胆大果决,既然已经到来,即使宋军有骑兵阻挡, 那也要冲杀一阵,试过再说。

    山坡上,叶尘和罗耀顺眼见五千敢死精骑刚刚停下,向这边观望几眼,犹豫了一会之后,竟然又再次向这边冲来,不禁脸色大变,心中已经做好待会形势不对先行退走的准备。

    此时,宋军赵匡胤已经接到这边报信,正在以最快速度下令右翼靠后一万步兵,调转枪头,调整战阵方向。

    轰隆隆————

    契丹骑兵速度飞快,在距离百步时,罗耀顺下令早将弓箭拿手上的两百人放箭。

    这一百九十九名骑兵显然并不擅长骑射,嗤嗤声中却只有二十多名契丹骑兵中箭落马。而他们却已经来不及射出第二箭。

    但他们来不及,并不代表叶尘来不及,众人只见叶尘与他们同时射出一箭之后,竟然又接连射出四箭连珠,加上刚才那一箭,相当于五箭连珠,且除了射向耶律休哥的一箭被其击飞之外,其他四箭都是箭无虚无,箭出必有契丹骑兵落马。

    在距离三十步时,罗耀顺果断下令,众人调转马头,向右后退去。

    耶律休哥眼见宋军弯弓射箭,本是心中一沉,心想等冲到跟前,恐怕死伤过半了,但不料射来的只是二百来箭,心中狂喜,当即便猜到山坡上宋骑很少。

    耶律休哥长笑一声,带人率先冲上山坡,一边看向山坡下,一边毫不停步的便要冲下。

    但就在这时,三支箭犹如闪电一般,从右侧面下方,向他射来,看其方向,一支咽喉,一支心口,一支马脖子。这个时机却是把握的极好,刚好是耶律休哥刚踏上山坡,还没有看清山坡后面情景的那刹那间,且三箭同至,精准无比不说,三箭的角度都刁钻狠辣之极。

    电光火石间,耶律休哥一声怒吼,手中战刀猛然劈出。

    锵!嗤嗤!两声金石撞击声中,耶律休哥不愧有契丹年轻一代第一勇士之称,竟然挡住了射向他咽喉的一箭,且将射向心口的一箭,也用挥刀的胳膊顺势挡住,虽是胳膊受伤,但却也保住性命。

    可是他胯下战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脖子上中了一箭,当场发出一声哀鸣,栽倒在地,将受伤的耶律休哥也摔倒在地。

    噗嗤一声,耶律休哥从依然翻腾的战马下钻出,吐出一口热血,脸色苍白,却已经受了重伤。他因胳膊受伤,再加上正在马上劈刀,所以算是猝不及防的摔下来,并且因躲闪不及,被马身又压伤。

    三十步外,叶尘一双寒星一般的眸子中满是遗憾,与暴怒无比的耶律休哥对视一眼,收起弓箭,调转马头,赶紧逃命。

    主将受伤下马,契丹五千精骑顿时本能停了下来,还好个个骑术精湛,再加上之前上破时,拉开了距离,所以没有出现冲撞现象。

    “不要管我!萧木!你带人继续冲进去,快点,一定要将宋帝擒来。”耶律休哥对着另一名副将喊道。

    紧跟耶律休哥而上的一名骑将答应一声,便摔着近五千敢死精骑,向已经快要摆好战阵的大宋步兵冲过去。最后一名骑兵却停了下来,将耶律休哥拉上马,向来路疾驰而去。

    而此时,罗耀顺和叶尘带着的一百九十九名骑兵也退到了步兵战阵的侧面,且调回马头,准备配合步兵战阵作战。

    赵匡胤得到契丹骑兵绕后偷袭的消息之后,知道此事严重性,果断让大宋第一名将曹彬亲临现场,指挥左翼后方步军变阵作战。

    曹彬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硬是在叶尘和罗耀顺带领一百九十九名骑兵争取的些微时间中,率先将一千最外围步兵调整方向,组成一个战阵牢牢挡在外面,然后再放手对后面大批步军调整战阵方向。

    轰………

    惨叫声中,那一千步兵战阵是挡住了五千契丹精骑,但却也付出惨重代价,契丹骑兵一个冲刺,他们便死伤近半。且坚持了不到十息时间,便被冲垮。

    不过,这个时候,曹彬已经指挥后面五千步兵调转方向,布下了战阵,挡在了这五千骑兵前面。

    叶尘和罗耀顺带着两百骑兵不敢正面阻挡,而是从侧面不断放箭,然后犹如削苹果一般冲杀,骚扰和消耗这股契丹骑兵。好在这五千契丹骑兵目标只是赵匡胤所在望台,根本没有时间理会他们。

    五千契丹精骑冲散一千步兵战阵,杀了五六百人,自身只死了四五十人,可是他们的速度却是减弱不少,而因为提前被人发现,此时士气也有所下降。

    紧接着,又冲向了大宋五千精锐步军摆下战阵,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冲透。而当他们付出四五百名死亡的代价好不容易冲垮了这五千步后方阵,可是迎接他们的是一万名已经布下战阵的精锐步兵。

    事到此时,显然契丹大军最为关键的一个计谋————绕后偷袭战,算是已经以失败告终,且这五千精骑因为孤军深入,距离本军太远,已经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最后的结局必定是全军覆没。

    …………

    …………

    ps: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

第三十四章 夜宴

    辽宋两军第一次野战打了足足大半天时间,各有死伤,契丹主将兵马大总管耶律挞烈看着宋军后方渐渐归于平静之后,脸色异常难看,知道以奇兵偷袭大宋后军的计划失败,且五千精骑已经凶多吉少,便在请示过萧皇后之后,命人吹号角收兵。

    宋军骑兵不足,此种情况也没法趁占优势追击,也只能退兵回营修整。

    战后统计战果,宋军步兵战死大约一万五千,骑兵死伤一千,而契丹骑兵损失近一万。

    这个结果听起来宋军死的人多,但实际上死的绝大部分是步兵,而契丹却全是骑兵。更何况宋军有步兵十万,契丹骑兵五万。

    此战过后,宋军有大约八万五千人,可是契丹骑兵却只有四万人左右。互相比例比起刚开始已然变化,算起来宋军算是处于上风。

    实事上,此战最惨烈的却是在后军。宋军为消灭那五千精骑兵,在重重包围对方的情况下,几乎付出了同等数量五千步兵的代价。但也只占了不到宋军损失的三分之一,可是死去的那契丹五千精骑是契丹此战损失的一半。

    这五千契丹骑兵中叶尘和罗耀顺等人虽然只杀了两百人不到,但他们带领两百骑兵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最为关键的。没有他们给曹彬调整步兵调转战阵方向争取时间,没有他们派人报信,此战十有八。九宋军会战败。

    此战,叶尘和罗耀顺立下大功。

    皇帐之中,一脸欣喜的赵匡胤看着叶尘和罗耀顺,一番褒奖之后,心中感慨,难道叶尘此子真是上天派给我的福星不成。

    …………

    …………

    接下来,一连三日,契丹骑兵与大宋步兵对峙,期间有过夜袭,有过如第一日那样的正面野战,可是在打了一辈子仗,战争经验异常丰富的赵匡胤亲自调度指挥下,虽然互有死伤,但始终牢牢将契丹骑兵拖在了原地。

    第三日下午,防守东西两路的潘美和李继勋各派两万人马来支援,其中包括一万骑兵。

    第四日天一亮,宋军斥候发现,对面百里外驻扎的契丹大军已经偷偷撤走,宋军自然不会追赶。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又将匆匆支援的那各两万人马派了回去。

    接下来半个月时间,契丹东西两路大军汇合萧皇后剩余的三万多骑兵之后,对宋军东西防线攻伐数次,虽然宋军死伤稍多一些,可是契丹大军却未能前进一步。

    又是过了七天之后,契丹国内突然发生小规模内乱,与此同时,经过晋阳城百姓没日没夜抢修之下,晋阳城墙终于初步修好。

    萧皇后眼见久战无益,便带军匆匆撤回。

    赵匡胤大喜,下令休整三日后,班师回朝,且在当晚上于原北汉皇宫中大宴文武大臣。

    宴会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外面寻常文武大臣,赵匡胤出面说了两句褒奖鼓励之语,大家齐喝一酒之后,便带着一众文武重臣,来到了里面一处精美宴会厅。

    叶尘因立了大功,且近日颇受赵匡胤青睐,也有幸被破格与赵匡胤、赵普、曹彬、潘美、李继勋等大佬同处一室。

    郭无为虽然在攻破晋阳城时立了一些功,但却也极为有限,反而是最近修建晋阳城墙和安抚北汉百姓表现出色,尽心尽力,再加上三日前与契丹铁骑大战时,专程献策将叶尘招到军中,结果误打误撞还真让叶尘和罗耀顺破了契丹铁骑偷袭大计,从而一举扭转战局,也算是立了功。

    另外,赵匡胤有意想利用郭无为背后的太平教对付那股一直被他视为心腹大患的神秘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