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朝之梦-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翁,要不属下再去见见吴春秋,向朱明多买些这种开花弹,如此万一英夷真打过来,咱们也不是没有一点胜算了。”
林则徐又是一声长叹,朝李鸿章道:“老夫终是年迈了,将来的两江是要交到你手上,同洋人同朱明的交往现在都交给你,必须把握好尺度,不能出什么岔子了!你我都是读圣贤书的,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李鸿章冲着林则徐躬身一揖。没有说话就转身离开了。有些话虽然不明说。但是李鸿章如此聪明之人哪里还会不明白?林则徐、潘世恩这一代人。该得到的荣耀、地位和财富,都已经从满清那里得到了。现在当然可以守着牌坊求个忠臣不二的名节——当然前提是朱明不会收了他们的家产,再把他们的子孙打入另册,来个几代不得出仕,甚至是贬为奴隶贱民。
所以这两全之策,就是自己不投降,但却培养出个大投降派。这个角色原来是曾国藩的,但是人家一心要当大清的奴才。志不在此,所以就轮到25岁的李鸿章来飞黄腾达了……扣掉曾国藩要带走的3万湘勇,林则徐手下的6万练军,再加上两江之地,可都是李鸿章日后晋身的本钱。来日为朱明立下全取江南的大功,怎么都是封王的前程,有他这个王爷在上面遮风挡雨,林则徐、潘世恩这等晚清名臣自可悠游度日,他们的子孙后代照样会在新朝得到重用。所谓忠臣孝子好爸爸都给他们占全了,真是一举数得啊!
吴春秋此时早就在上海总督衙门的会客厅里等了好一会儿了。他这些日子还在忙着搞外交。同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还有俄罗斯的使臣轮番见面。也时常登门拜访林则徐和李鸿章。
四国联合干涉的事情已经被他用联俄反清给破坏掉了,现在林则徐又在两江闹起了禁烟运动。让列强对满清王朝能否在江南实行有效统治都起了疑问。包括英吉利公使阿礼国在内,对扶植满清的可行性都产生了怀疑——如果满清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还有可能击败咄咄逼人的太平天国吗?如果北京被太平天国占领,那么一切扶植满清的投入都会打水漂!当然,对俄罗斯来说,这样情况或者是求之不得的……
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产生出来了。满清在退往关外之后会不会沦为俄罗斯的附庸?满洲、喀尔喀蒙古、新疆和西藏会不会成为俄罗斯的殖民地?而在汉族最基本的地盘之上,会不会出现太平天国和朱明对峙的局面?而太平天国对于列强又持何种态度?
而这个好像信奉基督教异端的造反集团似乎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仇恨,一旦北京沦陷,满清退往关外依附俄罗斯。两江地区的汉族儒家势力肯定会倒向朱明,看来中国最富裕的几个省份,早晚都会被朱济世所控制了!
所以在权衡再三后,英吉利公使阿礼国在日前已经向吴春秋表示,可以接受朱明政权统治中国南方地区了。不过前提是朱明必须继承《南京条约》、《上海条约》(白斯文所签订)中满清的外交义务。吴春秋对此,则是不置可否,因为他知道,大明能否全取江南的关键不是列强的态度,而在林则徐、李鸿章、潘世恩等人。
会客厅外突然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接着就是李鸿章的戈什哈推开房门,吴春秋抬眼一瞧,就见一声便服的李鸿章笑呵呵地走了进来。这段时间,李鸿章已经不大穿官服了——从七品的官服穿出去实在丢人,手底下的营头们见了也泄气,老大都只有个芝麻官儿,自己还有什么前途?
看到吴春秋起身相迎,李鸿章连忙笑着摆手:“春秋兄别这么客气,坐坐坐!兄弟先给你道谢了,你送来的开花弹已经试过了,威力十足啊!若有数十门12磅榴弹炮和数千枚开花弹,就是英夷打来也无惧了。”
吴春秋笑吟吟地摆手:“几十门大炮,几千发炮弹算什么?来日少荃兄来我大明,什么好东西没有?”说着他从官袍袖扣里面摸出一个信封递给李鸿章,“这是我家王上给你的亲笔信……少荃兄啊,穆翁已经垂垂老矣,只需考虑身后之名,你的大好前程可刚刚开始。如能举江南归明,将来我可要叫你一声王爷的,说不定还有入阁拜相的一日。”
……
“吴春秋又去两江总督衙门了?”英国公使馆内,阿礼国低声问了脸色难看的巴夏礼一句,后者默默点头。虽然屋子里的几个英国佬都绷着绅士风度,面无表情,不过内心却都是沮丧得要命。
这次上海和会搞砸了!不是一点点砸,而是彻底搞砸!本来林则徐、李鸿章这些人或许还对满清在西方国家干涉下苟延残喘抱有幻想。可是现在,西方国家中陆军最强大的俄罗斯干脆反水到了朱明一边要一块儿瓜分满清!这下谁还相信满清能活?一个朱明或是一个太平天国都够满清受了,再加个俄罗斯,真是死的不能再死了!既然满清必亡,那么林则徐、李鸿章又怎么可能不找退路?投靠朱明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公使先生,现在我们在上海已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了,除了和该死的俄国佬吵架!我想我们应该去北京,直接向道光皇帝施加压力!让他免除林则徐、李鸿章的职务并且赔偿英国的损失!”
说话的是马地臣,怡和洋行的大班。怡和洋行可以头号鸦片贩子,本想接着满清开禁鸦片的机会大捞一把,现在林则徐在两江一禁烟。怡和洋行的鸦片顿时就砸在手里了——这一回林则徐在两江禁烟的力度可是空前的,直接派练勇接管了江海关,还让魏源出任江海关道(林则徐私设的),还把原先负责缉私的长江水师统统改编成陆师,随曾国藩一起北上勤王去了。还另外抽调闽勇组建了一支小型水师负责缉私,如此一来,马地臣原来走私的路子也全断了,想要把鸦片偷运进来的难度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在这次的禁烟风暴中,怡和洋行的亏损自然也是极大的。
阿礼国把目光投向巴夏礼,后者也点头道:“看来必须去和满清朝廷谈判了,无论是出于维持满清和维护大英帝国利益,都只能去北京和道光皇帝谈判。”(未完待续。。)
第327章 借师助剿? 第二更求月票
就在阿礼国、巴夏礼还有马地臣三人商量着要北上去找道光皇帝麻烦的时候。俄国使臣普提雅廷将军却已经乘坐在一辆西洋款式的四轮马车,到了北京城的德胜门外。车厢里面坐着的人,除了这位俄国将军,还有两位穿着长衫,摇着纸扇子的大清贵人,透过玻璃窗望去,这三人正低声交谈着什么。
“鹤翁,普提雅廷将军说,俄国在和咱们接壤的东西伯利亚地方上驻扎有重兵,都是最精锐的哥萨克兵,还有不少终于沙皇的布里亚特部落,全都骁勇善战。如果咱们拿出诚意,这些军队都可以借给咱们剿匪的。”
说话之人自然是大清道光皇帝的忠实奴才白斯文了,为了把普提雅廷这位俄国公使从上海拉来北京,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而且还许诺可以让普提雅廷将军和道光皇帝当面讨论“西北边境问题”、“东北边境问题”和“借师助剿问题”。
而听他说话的,则是带兵北上勤王的江宁将军赛尚阿。当然,他的13000八旗新军并没有跟来北京,而是和曾国藩的30000湘勇一块儿慢腾腾北上的,这大军开动起可不如几个人轻车简从那么快。
至于白斯文把普提雅廷将军带来北京之事,赛尚阿也是极力赞成的。眼下这个时候可不是讨论礼仪、祖制这种废话的时候。要不把这位俄国大老爷请到北京,人家就去和朱济世商量怎么瓜分大清朝了!所以白斯文的这个差事在他看来,真是办得不错。果是大清栋梁啊……
“这……真的可行?该不会请神容易送神难吧?”
赛尚阿犹疑着问白斯文道。请俄兵助剿……听上去好像很不错。可是这俄兵会不会赖着不走或者打完以后再来个狮子大开口索取地盘?
“鹤翁请放心。下官不会让正牌的俄罗斯陆军到咱们的地盘上来,不过可以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招募雇佣军数千。这俄罗斯人悍勇善战,在欧陆都是鼎鼎有名的。有数千俄罗斯雇佣军足可当百万粤匪!”
白斯文拍着胸脯保证道,这趟同普提雅廷将军的交涉,在他自己看来也是圆满到了极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坏了朱明联俄伐清的大计,还说得俄罗斯使臣一同来北京和朝廷讨论结盟之事。最妙的是,在割地一事上也没有做出太大让步,只是出让了新疆西北部、满洲的乌苏里江东部和黑龙江北部地区。保住了满蒙的根基——实际上普提雅廷将军是极有经验的外交官,和吴春秋谈了几次后就知道对方是个外交骗子,根本不可能同他达成瓜分满清的协议。而且英国公使阿礼国还警告他,如果俄国势力深入新疆靠近西藏,那么很有可能意味着英俄关系的全面决裂!
英国人的手腕普提雅廷将军是再了解不过了,如果俄国执意深入新疆甚至向西藏扩张,英国佬肯定会扶植明国甚至是太平天国来阻击俄国。太平天国的情况他不知道,不过明国的实力他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个国家的实力要比1840年时被英、俄、普、奥四国联合打压下去埃及还要强大。如果得到英国的支持,明国至少可以武装出100万新式陆军,没有10万到20万俄国陆军是不可能彻底击败该国的。可是俄国目前的主要扩张方向还是巴尔干和中东。一定要趁着奥斯曼帝国的改革还没有取得全面成功之前将其彻底击垮,实现俄罗斯民族夺取君士坦丁堡的梦想……
在这种情况下。沙皇不可能同意在中亚投入十几二十万陆军去和明国打一场持久战的。所以他这个使臣也不能给沙皇陛下招惹那样的麻烦。
……
普提雅廷的这些心思,朱济世倒是能够猜个**不离十,他怎么也算是和阿尔伯特亲王、拿破仑三世这等人物称兄道弟的。不过白斯文这个棒槌洋务专家就不知道了,更别说大清道光皇帝了。
眼下的道光皇帝比之鸦片战争前已经算是“睁开眼睛开世界”了,不过睁开眼睛一看之后,却是深感形势险恶,大清朝危在旦夕了。特别是得知朱明欲勾结俄罗斯共攻大清之时,几乎昏厥在养心殿中。所以在得知白斯文已经用高超的外交手腕,破坏了朱济世的阴谋,还把俄罗斯使臣带来北京之后,立马就下旨给白斯文加了个侍郎衔,还赐了双眼花翎——糊里糊涂的卖国都能得到双眼花翎,这个道光皇帝果是昏君啊!
而昏君自然是最喜欢奸臣的,所以白斯文一到北京,就立即被道光皇帝召去紫禁城面圣了。
“好好好,白斯文,这趟差事办得不错,真是不错,比林则徐强多了,替朝廷解了燃眉之危。只是用俄罗斯雇佣兵……只怕不妥,这私募之兵岂有朝廷经制之军耐战?如果俄国想从咱们这里得到那么多土地,就该和咱们订立盟约,调动精锐之军帮咱们打仗。打粤匪,打朱逆!”
道光皇帝说这话时的语气异常坚决,让养心殿里面的几个军机大臣都感慨不已。皇上果然是有大决心的,真的要和朱逆、粤匪干到底,哪怕割地借洋兵也在所不惜!
“皇上,奴才听闻俄京彼得堡远在两万余里之外,一个来回没有年余是不成的,如果要借俄国经制之兵就必须他们的沙皇批准……起码要一年半后才能把兵借过来。不如双管齐下,一边同俄皇定立盟约,一边请普提雅廷将军在西伯利亚募集雇佣兵数千。”
军机大臣穆彰阿此时上奏说道:“另外,朝廷自兴兵剿匪以来,兵费繁多,而岁入日蹙,道光28年的秋税只怕要比27年减少5成,关税、海防捐也都大幅下降,户部的存银眼下已经所剩无几了……”
道光一听到“银子”这两个字顿时就觉得一阵脑仁疼。眼下已经是天下大乱,朱济世已经占了3个省的地盘,眼见着又要攻打福建、江西、广西……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无论是被朱济世占领的省份还是遭到他进攻的省份,这税收自然都泡了汤。就算那些暂时没有遭到攻击的省份,也因为督抚大办团练而截留了大量税款,交到户部的银子自然少了许多。
“白斯文,银子的事情,你可有办法?”道光皇帝的目光在一票军机大臣身上扫了一圈,最后还是望着白斯文,“朕记得你在奏折里面提过借洋债的事情,可有实行的可能?”
“回皇上的话,这个洋债须得有抵押才能借,如关税、如盐税……现在这天下太乱,真要有个什么万一,抵押恐怕就无法实现,所以……”
道光皇帝眉头深皱,望着户部尚书祁寯藻:“祁寯藻,你是户部尚书,你说说看,有什么办法可以筹集到银子吧。”
祁寯藻额头上的汗珠子顿时就滚落下来,吞吞吐吐了好半天才咬咬牙道:“皇上,老臣……老臣建议皇上先考虑一下节流之法,再考虑开源之策。”
“节流之法?”道光皇帝沉默了一下,脸色顿时就是一沉,“祁寯藻,你该不是要朕裁撤了内务府,然后砍了一百五六十万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吧?”
裁撤内务府和停发旗饷的呼声现在是日渐高涨了,不仅是那份著名的《请办团练保满洲和朱明剿粤匪疏》上有提到过。而且另一部分八旗亲贵,如僧格林沁、惠亲王绵愉都给道光皇帝上过这方面的密折……(未完待续。。)
第328章 该亡国灭种的悖论 第三更
第三更奉上,顺便还求一下月票,话说,还有月票吗?今天还是双倍啊
八旗子弟是满清一朝最强大的利益集团,犹如前明士大夫和太监的合体,而旗饷这个铁杆庄稼则是八旗子弟最普遍的一项福利,在另一个时空直到满清覆没才给取消了。可是在这个时空,铁杆庄稼是真的维持不下去了,因为朝廷实在是没有银子了!
道光皇帝当然也知道这事儿,然而要下决心一刀砍了一百几十万旗人吃了200年的福利实在是下不去手。他就是这性格,什么事儿都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之前还嘲笑朱济世做事不够果决,难成开国之君,其实他在果决这方面比朱济世差太多了,有他这个对手,朱济世的大明想不复兴都难。
“老臣以为,现在朱逆、粤匪虽说声势浩大,但毕竟是乱贼逆匪,不得人心,是不会持久的。只要朝廷集中全力再借友邦之助,定可在数年之内将其剿平,之后自可恢复大清的海清河晏。到时候旗饷还是可以再发的……”
祁寯藻说这话的时候嗓音都在发抖,这可是要停旗饷啊!自己这个户部尚书还不成为普天下旗人的公敌?虽说这个提议是林则徐首倡的,可人家手里有数万练军,雄踞两江,连洋鬼子都拿他没辙,自己如何能比?但愿这个恶人做完了,还能有个开缺革职回家养老的下场。
“到时候?到时候八旗子弟怕是都该饿死了吧?”道光皇帝沉着脸,一副不忍的表情。
真是仁君啊!下面跪着的几个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跟着林则徐一块儿在《请办团练保满洲和朱明剿粤匪疏》上署名的赛尚阿和白斯文也都是满脸的惭愧,因为这事儿。他们俩都一人得了一个“旗奸”的骂名。
“皇、皇上……老臣以为。可以将关外土地赐给八旗子弟。有了地……”
“也没人种啊!”道光皇帝冷冷地道。“现在八旗青壮都已经入了行伍在保卫大清,难道你想让他们去关外耕种土地吗?”
“这个……”祁寯藻已经满头满脸都是汗了,道光皇帝的话好像就是在指他动摇军心啊。“皇上,朝廷或可替八旗子民招募佃户,以租代饷,现在朱逆那里也是行以租代饷之法的。”
“祁寯藻!你是要坏我大清祖宗之法!”道光皇帝忽然提高声音厉声质问道。
他说的大清祖宗之法是指“汉人不得出关”。满洲之地,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沃土虽然是中国之地,然而却是严禁汉人踏足的!在关内外交界处。设柳条边墙,严禁汉人出关,二百年来,一直都厉行此禁。哪怕关内人口日多,土地集中,绅佃矛盾不断激化,满清朝廷都没有考虑过开发满洲沃土以缓和关内的土地紧张。
满清朝廷的打算,还是要将满洲当成不过一百多万旗人最后的老巢。
可是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现在或许已经到了这些八旗子民要全伙出关的时候了。可是面对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干看着。因为没有几个旗人懂得耕种之法。
于是一个神奇的悖论便出现了。满洲是他们清朝的老祖宗留给一百多万旗人的“自留地”,不能让汉人染指!可是旗人的老日子过了200年。早就忘记怎么种地打猎了。真要让眼下北京城里面的旗下大爷去满洲的老林子里去游猎,真不知道是当猎人还是当猎物了?
而且现在旗下大爷们大多加入八旗新军准备和百万粤匪拼命呢,就算肯去满洲老林子里面当猎物也分身乏术啊?还剩下几十万老弱妇孺要是没人照顾,到了满洲也是活活饿死。
可如果不去满洲老家,一来朝廷实在实在拿不出银子给他们发旗饷了;二来……朝廷的八旗新军就一定能打败粤匪?不到二十万打一百万,怎么都不大看好啊!万一不胜,百万粤匪打进北京城还能饶几十万八旗老弱妇孺不死?留在北京,怎么都有点等死的样子。
所以唯一的活路就是出关,不仅旗人要出关,还得捎带上几百万汉人一起出关,好种地养活旗人。可是满清老祖宗的祖制又不许……
道光皇帝心里面长叹一声,忍不住就开始埋怨起那几个当天命大汗、当太宗、当世祖、当圣祖的祖宗,你们不都圣明吗?不都是千古一帝吗?怎么留这么个死结给子孙后代?
还有那个定什么旗汉不得通婚祖制的祖宗也浑!旗人才多少人啊?又有多少能生孩子的女人?送进宫的个个都更丑八怪似的(没办法,近亲结婚很难生出美女),每天搂着他们上床简直是受罪,外面的都长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让旗人的大老爷们哪儿还有上床打炮的兴趣?就算要上床也都去八大胡同了!
结果二百年繁衍下来才一百多万人。血统纯正有什么用?还不是骑马人坠地,射箭箭虚发了?而且现在打仗用洋枪啊,排队枪毙,根本不是力气活儿。就算二百年前的老祖宗来打一样抓瞎!现在打仗就得靠人多枪多啊!拢共才一百多万人,能有多少人上战场?怎么都不够死的……
这大清朝要亡在自己手里,真不是因为自己昏庸糊涂,完全是给祖制害死的!
“皇上,要不这样吧,只允许汉人青壮出关种地,但是不许汉人女子随行,这样汉人就没有办法在关外生根,也就不算违反祖制了。待满洲之地开垦起来,再以地租代替旗饷,养活出关安置的几十万八旗妇孺老弱,以保住咱们旗人的根基。”
呃,旗人青壮留在关内被朱明和太平天国的人打死,旗人女子带着老人孩子出关,然后再找些单身的汉人男子去照顾他们,这**的凑在一起会闹出什么事情真是只有天知道了。
给道光皇帝出这种馊主意的是耆英,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大清朝有他一份,涉及祖制的事情由他来说最合适。
“唔,如此的确不算违反祖制。”道光皇帝不知道世上还有红杏出墙这回事,上书房的师傅们没有教过,皇宫里面也没有《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这等**,所以道光老儿的思想纯洁着呢。
“不过上百万人出关安置怕也是耗费巨大吧?户部能挤出多少银子来办这事儿?”道光的话锋一转,又回到了银子上面。
打仗要银子,移民同样也要银子。几十万人出关的路费,到了关外给他们盖房子的费用,还有开垦土地的费用。怎么都得上千万两吧?这个银子,该上哪里去找?
“皇上,户部没有银子。”祁寯藻还是两手一摊,没银子。
道光皇帝冷哼一声:“户部没有银子,大清没有银子,可是朱逆为什么会有银子?朕听闻朱逆现在有兵二十余万,俱是洋枪洋炮,还有西洋坚船数十艘,而且朱逆行秀才为官,官府到镇之法,仅广东一省就有冗官三万余,比整个大清朝都多!朱逆的银子又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白斯文,你说说看,朱逆是怎么搞银子的,我大清朝也可照此办理。”
白斯文闻言,心下顿时就是一沉。朱济世的银子是怎么来的?白斯文当然知道了。还不是用汇丰银行圈来的!道光皇帝这个昏君现在还不晓得汇丰银行的根底,可是在上海主持洋务的白斯文又怎么会不知道?不过他没敢向道光皇帝汇报,因为汇丰银行这事儿,他白斯文也脱不了干系啊!(未完待续。。)
第329章 要气死道光啊? 第四更了
还有月票吗?还有的话就投给罗罗吧
。。。。。。
“皇上,奴才知道朱逆的银子是怎么来的,都是通过汇丰银行从十三行还有江南的盐商、湖商、徽商那里圈来的!”
跪在下面的穆彰阿和耆英互相看了一眼,耆英就咬着牙揭了汇丰银行的老底儿——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耆英和穆彰阿也是消息灵通之辈,怎么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
“汇丰银行?怎么又扯到汇丰银行上面了……对了,这个汇丰银行不是我大清之友吗?怎么会帮着朱济世圈银子?”道光皇帝还是不明就里,懵懂地问道:“白斯文,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这下完了!白斯文好像已经瞧见自己被绑到菜市口挨刀了!
他哆嗦着答道:“皇、皇上,这个、这个……汇、汇丰银行是朱济世的产业!”
什么?汇丰银行是朱济世的产业?啊,不对!
道光皇帝只觉得嗓子口发甜,差点就喷出一口血来,汇丰银行的“汇款丰裕”四个字还是他的御笔啊!他的大清朝好像还在汇丰银行里面存了几百万两百银!而且眼下大清朝的流通货币“清洋”也是汇丰银行发行的……
白斯文还抖着声在说:“这个消息早就在传了,起初还没有什么人相信,后来越传越广,越传越像真的……据说广东十三行附逆,广东巡抚叶名琛附逆都是因为他们把银子都存进汇丰行了!还有传闻说汇丰行前前后后借了3000万银元给朱逆,朱逆可以练出那么多兵。都是靠汇丰行的银子啊!而十三行和叶名琛之所以会把银子存进汇丰行。都是林则徐推荐的结果。这个林则徐早就暗通朱济世了……”
“混帐!只有林则徐推荐过?白斯文,你、你就没有推荐过汇丰行?是谁给朕上折子说汇丰行发行银元上有清字徽记还有道光年号的?是谁一块儿联名和林则徐一块儿上折子给朕说汇丰银行是我大清之友的?”
白斯文一听这话身子抖得就更厉害了,连连磕头道:“皇上,皇上,奴才是被蒙蔽的,当时奴才真是不知道汇丰行是朱逆的产业啊!”
“那你现在怎么知道了?”道光皇帝厉声问道。说实在的,他还是不大相信汇丰行是朱济世开的。这汇丰行是法兰西洋行,不是英吉利洋行啊!法兰西。不是大清之友吗?
“皇上,奴才、奴才后来着人去调查了,找法兰西、英吉利、美利坚和俄罗斯的公使、领事还有商人去一一求证了,他们都说汇丰行明面上的大老板是法兰西的塞古尔洋行,而这个塞古尔洋行和朱逆的关系极不一般……朱逆的济世行持有塞古尔洋行的股份,塞古尔行在东方的业务是和济世行合作开展的。
而且、而且……英吉利领事阿礼国还给洋务衙门来函,证实了朱逆就是汇丰行的大股东!还说塞古尔行的大老板塞古尔女公爵是朱逆的姘头。现在朱逆的伪后伪相在欧洲出访,都是这个女公爵在张罗,朱逆的伪后还在塞古尔女公爵的城堡里面养过病。这事儿,全欧洲的人都知道的!”
全欧洲的人都知道了!都知道大清皇帝是全世界最大的傻瓜。让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大清皇上现在成了全世界的笑柄了!道光皇帝噗的一下就喷出口鲜血来了。
“皇上!皇上!您可要保重哇,御医。快传御医……”
下面跪着的穆彰阿、耆英一下子都慌了神。大清朝已经风雨飘摇了,道光皇帝要是再一死……下面几个阿哥可都是小孩子啊!
“传旨,让林则徐查封汇丰银行!查封!!!”道光皇帝一边吐血一边还在怒吼。不过肯定已经被气糊涂了,这汇丰银行又不开在大清的地面上,就算是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也是设在租界里面的,让林则徐怎么查封?难道派兵去收回租界?况且林则徐早就和朱济世勾结了……
“皇……皇上,林则徐早就知道这事儿了!”白斯文咬咬牙,又重重给道光磕了个头。“汇丰行刚刚把卖给朝廷的军火都给了林则徐……他一定早就知道朱逆和汇丰行的关系!他和朱逆早就勾结在一块儿啦!而且……而且朱逆的丞相就是左宗棠!左宗棠啊!皇上,你记得这个人吗?林则徐曾经上折子推荐过他的!”
左宗棠?道光皇帝想了想,终于记起来了,林则徐给自己上过好几道折子推荐什么三湘才子左宗棠的!好像和左宗棠关系很不错,这个左宗棠,现在是朱逆的丞相啊——这事儿道光知道,他可是天天看《大公报》的,时常就有这个左宗棠丞相的消息!自己当时只觉得左宗棠的名字眼熟,没想到就是林则徐看好的那个三湘才子。
“反了,反了……林则徐真的反了!赛尚阿,朕命你为两江总督、江宁将军,钦差大臣,立即回两江调集江宁八旗新军去上海,捉拿林则徐!绝不能让他跑了!再给福建的施德霖传旨,让他捉拿林则徐九族,朕要诛林则徐的九族!还要把林则徐凌迟处死!”
听到这道旨意,赛尚阿差一点就晕过去了,抖着声叩头道:“皇上,皇上……奴才的八旗新军已经离开江宁北上勤王来了!和……和曾国藩的三万湘勇一块儿来的。”
“什么!?曾国藩带着三万湘勇北上了?”道光皇帝倒吸口气,想起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儿。林则徐还专门上过折子夸奖曾国藩如何如何忠于大清,忠于朝廷,虽然听着不大靠谱,但是道光还是下旨把曾国藩褒奖一番,还让他尽快北上来着。可是现在看来这几万湘勇是北上来找大清朝麻烦的!这可怎么办啊!
“林、林则徐要造反!他这是派曾国藩带兵北上打山东了?这这这可如何是好?赛尚阿,你你你怎么能离开江宁八旗新军呢?他们现在一定被曾国藩给灭了……”
道光惊声嚷着,现在他最担心的就是三件事,朱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