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气质却多了几分杀气,看着参谋们在那里欢呼,他也长出了口气,自语道:“三天三夜奔袭潜越,打下了英国人的英帕尔要塞,看来这卫弟也不比胡安差多少……发电给第18山地军,问他们是不是全部清除了英帕尔要塞周围的英军,将整个曼尼普尔地区完全掌握在手中?此战歼灭了多少英军?缴获多少物资?补给情况如何?另外暹罗王的军队到哪里了?郑永一的兵有到什么地方了?什么时候可以拿下整个阿拉干?现在还不是得意的时候!”最后几句话皇太子是板着面孔对那些参谋们说的。

    兴高采烈的参谋们顿时安静了下来,有些敬畏也有些疑惑地看着这位和他们同龄的皇太子——一个法学专家。朱国雄哼了一声:“决战还在后面!现在得意什么?去电应天温泉宫,同时转报总参。我西南方面军之第18山地军、大理陆军第一军潜越攻击英帕尔一线得手,现在战事仍然在进行当中。详情容后续报。挺进印度的大门,业已打开!”

    一屋子的参谋们都互相看了看,谁也没有吱声,气氛显得有些诡异。过了一会儿,才听见西南方面军参谋长石镇吉上将开口道:“殿下,您是说……我们要挺进印度?这个印度是指……孟加拉?”

    皇太子朱国雄肯定点点头。“没错!是孟加拉!皇上已经和印度马拉塔复兴联盟、印度邦联大会党还有印度的真神教、锡克教王公说好了。一旦我大明天兵挺进印度。他们将会发动起义!事成之后。印度将分成一个联盟国家和十几个独立的邦国接受大明的保护。”

    朱国雄走到地图前面,目光沉沉地盯着印度的孟加拉地区,突然找到了不少名将的感觉,“如果集中30多万大军,在印度人起义配合下,应该可以打下整个孟加拉吧?”

    “殿下,进攻孟加拉的时间是……”石镇吉皱着眉头又问。

    “这个月底是来不及了,下个月初怎么样?”

    “四月!不行啊。后勤根本来不及!”石镇吉瞪着通红的环眼望着大明皇太子。“粮食还可以在英帕尔周围筹集一些,可是武器弹药必须要从暹罗来兴府(有铁路连接曼谷,是缅印作战的后勤物资堆放中心)运过去,有1620公里之遥,而且沿途的地盘还没有完全控制,道路尚未整修,兵站也没有设立……至少要6个月时间才能建立通畅的后勤补给线,另外还需要再花6个月囤积弹药和粮食,明年三四月才是进攻孟加拉的最佳时机。”

    “明年三四月?”朱国雄皱了下眉头,低声嘀咕。“太久了……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石镇吉翻了翻眼皮。心想:‘万事俱备?俱备什么了?粮食?弹药?道路?后勤运输线?什么都不俱备才对!’

    “这样吧,现在是时候成立印度方面军了。”朱国雄沉默了一会儿,他的律师直觉稍稍起了些作用——他应该照章办事。“西南方面军也要升格为南方军,负责整个南方战场的攻略。所以印度攻略的最后决定权在印度方面军,南方军的责任只是指导和军政……去电英帕尔。镇吉,你说应该推荐谁去当印度方面军司令官?”

    东辉王国,英府城。3月23日清晨。

    枪声还在零零落落的响起,总是没有断绝的时候。英府城,哦,就是英帕尔要塞现在已经和之前的古灵庙一样,成了朱国卫的战利品。英印军这次好像化身成了清军,来了个望风而逃,当朱国卫指挥的三万多人刚走到半道的时候,苏严法的人就得到了英印军开始撤离英帕尔的急报,于是朱国卫当机立断放弃了包抄计划,命令部队轻装又轻装,日夜兼程直扑英帕尔,终于抢在英印军殿后部队完全焚毁英帕尔城和城内物资之前赶到,吓跑了殿后的英印军后,居然还有功夫扑灭了刚刚点起的大火,抢下了半座英帕尔城和大约20万石军粮。

    华军上下,连日行军、打仗、救火,不知道多少天没有好好休息了,不过在连战连捷的刺激下,人人都精神十足。大队大队的华军已经开始集结,准备去追击逃敌,肃清英府城周围的英印军残余。英印军虽然是有计划的撤退,但也给行动迅速的朱国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部分军队被打散,乱军抢掠了英府周遭的不少村镇,英府城外的枪声已经持续了一整天。毫无疑问,朱国卫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军人,担任营长或是团长都绰绰有余,但是作为大军统帅……

    吴长庆所率领的第18山地军主力稍后也到了英府城,现在吴大军长和朱大国王都眼睛熬得通红,坐在一堆弹药箱上面,听着参谋汇报战果统计。

    “大王,军长阁下。我军在英帕尔周遭作战中合计击毙、击伤、俘虏英印军官兵合计一万一千四百五十人,缴获大炮二百十五门,步枪五万余支,炮弹、子弹、火药不计其数,粮食二十万石以上!”

    朱国卫满意的点头,虽然缴获的大炮都是过了时的前装滑膛炮,步枪也是各种各样的老式型号,歼灭的一万多人估计要除以二再打个对折才可信。但是打下英帕尔这个让明军上下头疼了多少年的要塞,还没有付出尸山血海一般的伤亡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吴长庆却挥了挥手让参谋退下,“大王,方面军司令部给第18山地军发来电报,询问进攻孟加拉的可行性。”

    朱国卫疲倦地眨了眨眼睛,掰着手指头算着,“进攻孟加拉?这个月恐怕来不及了,下个月应该能准备好了……第18山地军的5万人月底能到英府吧?我的大理陆军到下月初就能扩充到10万人,下个月初刘永福还能再送2万人过来。郑永一手里有1万5千西藏民兵,不丹王还能再出5千民兵,苏严法至少能动员5万民兵,就用咱们缴获的武器武装他们。另外苏家和其他东辉贵族还能筹集10万石以上的粮食。这样我们这一路就能有17万人的武力和二十七八万石军粮。弹药也算充足。暹罗王已经出动了10万人,第7集团军的第17山地军也到了下缅甸,这样暹罗王的一路就有15万人……总共32万大军,应该能打下孟加拉吧?整个印度军才有多少人?不到70万吧?”

    “太冒险了吧?后勤线还没有建立啊!”

    “一路打过来不都是无后勤?现在印度的土邦王公已经站在我们一边,所以粮食不用愁了,问题只是弹药……我已经让人统计过了,大理军各部还有10个基数的弹药,应该可以打一场战役了。这里毕竟不是北美,印度军也不是美军。否则咱们根本到不了英府。”

    吴长庆也不是朱胡安和石达开,听了朱国卫的一番分析,居然也觉得有理。10个基数的弹药理论上可以打10天,印度有什么军队能让32万华军打10天?

    想到这里,他重重点了下头,“好吧,就这样报给方面军司令部吧!”(未完待续……)

第1388章      替海军打出一个主动权

    英帕尔既然入手,朱济世也就依照约定将西南方面军升格为了南方军,司令官由皇太子朱国雄元帅出任,这下朱国雄总算和自己的弟弟朱胡安一样,成了坐镇一方的统帅。

    而一路猛打猛冲打下英帕尔的功臣朱国卫也得到了应有的奖赏,以21岁的年龄出任了印度方面军总司令——当然,这位大理王可以得到这样的任命,并不都是因为军功,部分原因也是他的身份,大理王国的一国之君!因为这个印度方面军之下还不止朱国卫一个君王,还有一位暹罗国王和一位丹纳沙林大公。大明军中,又有谁能去指挥三位君王?

    所以皇太子朱国雄三思之下,就推荐了自己的弟弟朱国卫来当这个三十多万人的方面军统帅,同时让刚刚晋升上将的吴长庆和刘永福担任副司令官和参谋长。又让自己的哥哥香港公爵朱国杰去大理阿瓦担任摄政处理一大堆让人头疼的政务。

    刚刚处理完了这一大堆的军政事务,同样才挂牌没有几日的印度方面军就把一个大胆加冒险的作战计划用电报发到了香港的南方军司令部——三十多万人的军队兵分两路,分别从英府(英帕尔)和阿拉干向孟加拉出击。捧着参谋们送来的厚厚一叠作战计划,皇太子朱国雄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逐字逐句的阅读。而等候他下决心的参谋们都会聚在作战室里,围着地图议论纷纷。

    “印度军的人数最多就70万,而且还要负责印度西北方向的防御和全印度的治安。能够集中运用于印度东北的兵力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40万。其实和我军不相上下。用32万人打败40万印度军毫无问题!至于后勤补给的问题也不大。东孟加拉人口密集,田地遍布,当地的王公又支持我们,筹集军粮根本不是问题。弹药的话,携带10到15个基数已经足够了。印度军不可能在我军的攻击下坚持一个星期以上。”

    听到这个作战参谋的话,不少人都点头附和。和印度军的几场交战下来,明军上下对于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大致有数——就是一群弱兵而已。战术呆板,训练不足。斗志几乎为零,在白人军官的督促下还能勉强战斗。一旦处于混乱就会迅速崩溃。逃跑的时候毫无秩序,经常会把武器弹药和粮食丢得到处都是……如果说这些印度阿三有什么优点,那就是跑得很快,真的很快!

    南方军参谋长石镇吉却站在地图前面,目光盯在东孟加拉一带,那位作战参谋的话他也听见了。说的不错,奔袭印度一战的胜算很大!哪怕没有可靠的后勤,哪怕大军携带的弹药不多,哪怕英属印度军的人数要比大明的印度方面军多一倍!可问题是。英属印度军的总司令可是威尔。海明啊!如果领兵入侵印度的是朱胡安,那倒是不用担心。仅凭击破美军180万的威名,也能吓倒印度军上下了,但是朱国卫……实在让人不放心啊!

    作战室的门一下被推开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门口。皇太子朱国雄正站在那里,打量着这个满是吸烟和咖啡味道的地方。他的手上正捏着朱国卫等人制定的作战方案,脸上的神色没有想象中的凝重,倒是有些轻松的样子。石镇吉在心里一笑,倒是有些大将风度了。

    朱国雄大步走了进来:“镇吉将军,我批准印度方面军的计划了,上报总参谋部吧!附带说明一下南方军支持该方案的理由……英属印度军的实力有限,有生力量不过70万,此战我印度方面军即便失利,也当能给英属印度军造成极大杀伤!而英属印度的动员能力远远不及我大明,一旦蒙受数十万人的损失,将会极大方便我南方军进一步攻略印度及南洋诸岛!”

    皇太子的话就是一个意思,大明帝国输得起!而英属印度却连一场惨胜也难以承受!

    ……

    孟加拉,梅克纳河西岸。

    西雨已经蒙蒙的下来了,还伴随着从印度洋刮来的海风。一片风雨当中,不计其数赤着上身的印度人正挥汗如雨的劳作——依托河堤在构筑防御工事。

    这里是通往达卡的要冲,孟加拉的第二大都市就在梅克纳河下游。不过那里的河道宽阔,东方舰队派来的炮舰可以在河道上来去自如,想要强渡的困难很大。因而最佳的攻击路线就是在梅克纳河上游的派罗布巴扎尔一带渡河,然后沿河直下达卡。准备在西孟加拉和华军决战的威尔。海明,便将防御达卡的第一道防线设在了这里。

    朱皇帝的这位老朋友,现在就在视察梅克纳河的防线工程进度,同印度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官沃尔斯利中将一起在雨中漫步。浑身都湿透了,却都没有在意。看着河岸边上壮观的施工场面,两人的眉头却都没有解开。

    “威尔,我们最终还是会失去印度的,是吗?哪怕我们打赢了即将开始的会战,最终还是会输!”

    “为什么会输?”

    “这不是明摆着的?中**队的战斗力远在印度军之上,至少有三倍的优势,而他们的陆军数量却十倍于印度军!这样的硬实力差距不是靠我们这些军事指挥官的才能可以弥补的。而且他们也不缺乏优秀的军事家,如果这一次来的是胡安……”

    威尔。海明淡淡一笑:“这次来的不是胡安,下一次也不会是他……因为不会有下一次了。他们不会接二连三犯同一个错误。大理王兵败后,中国人一定会用稳扎稳打的办法谋求印度。首先是修建铁路,同时还要恢复大理国和东辉国的秩序以及农业生产,然后再是囤积弹药和粮食。没有三年的准备是不会再来印度的,到时候……”

    “到时候大英帝国已经战败了!北美战场就是个流血的窟窿,堪萨斯城已经被围困成了个铁桶,美利坚联盟国又陷于分裂……德克萨斯州已经屈服选举马蒂尔德当了大公,路易斯安纳州和佛罗里达州则投入到了法国的怀抱当中!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还有乔治亚州也在动摇。”沃尔斯利中将的脸色铁青,显然是被北美洲传来的消息气坏了。

    在马蒂尔德的运动下,已经有六个美利坚联盟国的州退出或准备退出战争了!这六个州的土地上至少生活着700万白人。他们的退出,意味着大不列颠——美利坚帝国一下子减少了70万大军!而亨利。布什那个让东华流进鲜血的计划,在密苏里河——堪萨斯城大会战败北之后已经完全成了个笑话。即便他能够整合美利坚联盟国剩下的州,“统一”的美国也顶多只拥有3000万人口,根本不可能用600万人去和东华打消耗战。

    而且这几个月来,北美战场上并没有大战发生,而每个月都会有15万以上的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抵达北美。估计朱胡安手中掌握的兵力现在已经超过了200万!只等堪萨斯城投降,他就会发动新的攻势,到时候大不列颠——美利坚帝国大概就要输掉战争了……

    看到沃尔斯利中将难看的脸色,威尔。海明伸手按着他的肩膀,微笑道:“中将,没有那么绝望,大英帝国还有机会,海上的决战还没有开始呢!只要上能取得胜利,我们至少可以取得一个体面的和平。”

    “海上的胜利?”沃尔斯利中将摇摇头,“可主动权并不在我们啊……”

    威尔。海明一笑,“那我们就用陆上的战争替海军打出一个主动权!”(未完待续……)

第1389章      将计就计?

    夜色当中,一条火龙仍然在东辉王国的山路上面弯弯曲曲,滚动一般的前行。

    东辉王国当然就是后世的“大阿萨姆地区”,是夹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那加丘陵之间的地区,主要的地形地貌就是山区,北面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有较多的平地,是整个王国最富庶的地盘。盛产水稻、玉米、棉花、黄麻、甘蔗和烟草。而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又出产非常有名的阿萨姆红茶。另外,东辉王国的地盘上还盛产木材、大理石、金刚石、石油和天然气。

    总之这就是个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只是交通不大便利。北面是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余脉,南面又是南北走向的那加丘陵。特别是在雨季,从英府城向西的道路相当难走,又是暴雨,又是泥石流,没有个断绝的时候儿。所以朱国卫和吴长庆在第18山地军和大理陆军的后续部队基本到齐后,就毫不迟疑地日夜兼程向西开进,就是想在雨季完全到了之前,把部队开到孟加拉的平原上去。

    当然,如此部署也有打英印军一个措手不及的想法——现在阿萨姆地区并没有完全平定,只有曼尼普尔山区被东辉王国控制,北面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尚处于亲英地方势力的掌控当中,正由藏南过来的郑永一和投靠大明的苏严法共同出兵平定。

    所以这次跟随朱国卫出征印度的军队并没有17万,仅仅只有第18山地军的5万人,大理陆军的5万人和约2万驱赶着骡马大车运送辎重的东辉国民伕。满打满算也就12万人。

    朱国卫也在队列当中。他拎着自己的军刀。也打上了和士兵一样的绑腿。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崎岖的山路上行军——阿萨姆这里的骡马数量稀少,很难搜集到足够的马匹,所以自朱国卫以下,所有的军官都把自己的战马贡献出来驮运辎重。

    周围全是士兵,火把下这些来自妙香高原和川滇地区(第18山地军都是云南、四川士兵)的士兵们都看见大理王国陛下也跟着他们一样,一尺一尺的用脚量着这道路,大家的脚步就禁不住加快了几分。人人走得汗流浃背,却没有丝毫要放慢脚步的意思。

    说起这位大理国王。其实也是蛮拼的。在他被选为大理国王之前,不过是朱皇帝八十几个儿子中的一个,而且也没有权势显赫或是家产亿万的母亲当后援。他的母亲郑诗一直以来都不红不紫,虽然出自暹罗王室,但不过是上百个公主中的一个,根本算不上值钱——这几代暹罗国王都很能生养,公主可多得很!

    而朱济世给大多数儿子的待遇也不高,不过是个没有多少年金和产业的侯爵。在眼下的大明,侯爷虽然不至于烂大街,但是数量也有好几千之多。根本算不上显爵。所以朱皇帝的那些没有一顶王冠可以继承的儿子们,想要出头也是要努力拼搏的。朱国卫自然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因为他少年时的读书成绩不是太好,不过十一岁就在望子成龙的母亲郑诗的要求下,从皇城公学转入了皇家陆军军校少年班。

    随后的九年,他就像军校中最普通的学员一样,接受最严格的训练过着朴素的生活,绝没有丝毫的优待。少年军校和皇家陆军军校还有皇家海军军校里面显贵的子弟不知道有多少,就是朱济世的儿子也有二十几位,其中有几个还是一国之君!教官们就是要巴结,也轮不到当时还是个小侯爷的朱国卫。而朱国卫最后则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皇家陆军军校的毕业考试,在他这一期的两千一百名士官生中,毕业试的成绩排在第95。谈不上顶尖,但也不是容易取得的。像现在这样的长途步行进军,对年仅21岁的这位大理王来说真是小儿科一样——他的脚底板上可还有在军校训练中磨出的茧子呢!

    相比之下,倒是担任高级军官多年的吴长庆早就走得心里叫苦连天,不过在朱国卫面前,他还是得做出一副振奋的样子,拄着根拐棍一步一步地紧紧跟着,不时还要分出精神去回答朱国卫提出的问题。

    “看英国人一路弃守的样子,是想把我们放进孟加拉平原吧?”

    “该是如此吧?也不知道威尔。海明在打什么主意!”

    “会不会是后退决战,他要集中兵力在孟加拉平原与我决战?”

    “可能性很大,威尔。海明很可能会以一部固守吉大港,阻挡住暹罗军和第17山地军,再集中主力于我会战与孟加拉平原。不过我军有10万精锐,弹药足够支撑半个月,海明除非集结30万大军,否则不可能将我击败。”

    吴长庆和朱国卫也不是傻瓜,自然已经看出威尔。海明在诱敌深入了。但是两人的言语之中却没有多少担心,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10万大军极有信心。而且也看不大上英印军的战斗力。另外,“印度王公大起义”的承诺也给吴长庆和朱国卫吃了定心丸,有印度地头蛇的支持,他们可不怕在印度和英国人周旋。

    “就算有30万大军又如何?不跟他们摆开来打就是了,可以用运动战与之周旋,孟加拉平原可不缺粮食,这里可是印度人的地盘,威尔。海明难不成还敢在这里打焦土战?”

    “肯定不敢,他要那样干了就是把原本中立的印度人也逼到我们一边了。再说了,贾木纳河以西的孟加拉平原至少有两三千万人口,威尔。海明能杀多少?”

    “就是,他能杀多少!”朱国卫冷冷一笑,“他要能把孟加拉这里的两三千万人都屠干净了,我就败了也值!”

    吴长庆一愣,他不知道朱济世一直很忌惮印度的人口,3。5亿印度人虽然还不到7。5亿中国人的一半,但这也让朱济世对这片土地敬而远之了——朱皇帝虽然不介意担当马拉塔帝国的皇帝,但绝对不会把马拉塔帝国视为诸夏之一!他对英属印度的野心,就到东辉王国为止了。

    对于朱国卫的话,吴长庆并没有细想,只是挥挥手道:“就是败了也不怕,大不了退往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和郑侯爷会师,十二万大军依托喜马拉雅山南坡和不丹国,怎么会不至于大败。”

    “对,大不了退往喜马拉雅山!”

    ……

    达卡,巴拉?卡特拉宫。

    “我们就在这里,梅克那河挡住他们!”

    刚刚从梅克那河沿线阵地视察回来的威尔。海明正在向印度军的几个集团军、军级主官交代着任务。

    “上将,挡住他们没有问题。”一个看起来非常瘦削的五十多岁的英国将军拧着眉头道,“我们已经集中了40万人,而敌人肯定不会超过15万,所以我很怀疑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往我们的防线上撞!”

    “实际上他们不会!”威尔。海明摇摇头,“固守梅克那河防线只是一个开始,在将华军阻挡之后,我们还有一系列的战术机动要做,此战的难点不是将华军击退赶回英帕尔,而是把他们包围在梅克那河、苏唐江、达努江和加尔尼河之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还必须冒一定的风险,我们必须将军队拆成四到五个集群,在梅克那河以西的平原上进行运动战和阵地战,最后利用几条江河将敌人围堵住。”(未完待续……)

第1390章       消耗品

    枪声炮声在山谷里面回荡,弹雨划空而过,在空中发出了连成一片的呼啸声音。

    朱国卫举着望远镜,背靠一颗大树,死死的看着对面的攻守状况。

    原本以为会顺利进入孟加拉平原的大明印度方面军北路军在一个名叫锡尔赫特的山区小城被阻挡住了。这里是从那加山区通往孟加拉平原的最后一道关口,自英帕尔一路后退的英印军,居然在这里停止后撤,摆开来和明军决战了!

    在锡尔赫特城的正面,扼守住大路的山地上,已经构筑了土木工事还设置了障碍,而且看上去相当完整庞大和坚固,显然不是草草构建的,显然是预先布置的预设阵地!不过在朱国卫看来,这样的阵地也不是牢不可破的,而且根据情报,驻守在锡尔赫特的就是从英帕尔一路退出来的英印军英帕尔集团军,总兵力不过50000,只有朱国卫的北路军的一半,实在没有理由不战——而且这里距离东辉国太近,如果绕过去的话,他们万一反攻回东辉国夺下英帕尔,那乐子可就大了。

    不过,英印军这一次表现出来的抵抗意志,还是让朱国卫稍有些意外——他们并没有一触即溃!

    一个个印军前沿阵地被华军的炮火淹没,而后是大队大队的明军、大理军官兵如潮水一样拍击而上。但是只要逼近工事,就会遭到印军的炮火、步枪和机关枪的联合火力压制。华军的迫击炮弹虽然雨点一样打过去,但是却没有之前的奇效了——原来印军在一线阵地上构筑了大量有顶盖的坚固机枪火力点,这是一种由木料和沙袋垒成的碉堡一样的火力据点。用野炮直瞄射击倒是可以轻易摧毁。但是迫击炮弹却拿它们没有太大效果。印军的机枪。给冲锋的明军和大理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不过华军只要肯承受一定的伤亡。只要冲进印军的堑壕,那些可以在阵地上面做坚定射击的印度阿三,多半就不顾气急败坏的英**官的命令,纷纷退避下去。很显然,这支屡战屡败的军队并没有多高昂的士气。但是在被明军占领的阵地后面,却还有第二道、第三道依托低矮丘陵设置的防御阵地。

    在朱国卫所在的丘陵的反斜面,是整齐放列的二百多门光复27年75mm山炮。这是一款相当轻型的火炮,战斗全重不到600公斤。射程也不远,不过3000米出头,是专门配属给山地部队的。现在朱国卫所率领的2个军都是山地军的编制,一共配备了288门这样的火炮。每门大炮还携带了10个基数也就是500发炮弹——75炮弹比较沉重,所以并没有带足15个基数,不过迫击炮弹和子弹倒是带足了。特别是子弹,在后勤部队按照每枪15个基数携带之外,每名士兵还随身带了100发子弹。

    啾的一颗子弹掠过,打在了靠近朱国卫的一颗大树上面,这大概是从远处阵地上射来的流弹。因为距离太远,子弹已经无力。只是在树干上面碰了一下,就落在了地上。

    朱国卫动也不动,身后几个军官却是一身冷汗,纷纷扑了上来,要按着他趴下来。大理王哭笑不得的甩开他们,“这是干什么?”

    “大王,危险!”

    这些都是大理国陆军的参谋,几个月前都不知道朱国卫是谁?不过朱国卫以国王之尊,和他们一起步行强袭,还身先士卒的上了第一线,已经赢得了这些大理军官的爱戴。

    朱国卫笑道:“有什么危险?这些印度人虽然把阵地修得非常坚固,但却没有坚守的勇气,只会远远的放枪……比起之前还是有点进步。能用这样的弱兵和我们对抗,也真是难为威尔。海明了。不过,靠这样的部队还是挡不住我们大理的忠勇官兵啊!”

    听着朱国卫夸奖大理陆军,这些大理军官都面有得色,毕竟在整个大中华军队的序列中,大理军(妙香军)和暹罗军、琉球军还有朝鲜军一样,都是“弱旅”的代名词——实际上这四支军队的确是弱旅,就算眼下和大理军、暹罗军搭档的两个山地军,在明军序列中同样是两三流的部队。

    如果这次上来的是东华军和日本军或是明军的精锐部队,威尔。海明有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把他们放进印度。这就是威尔。海明对明军知根知底的好处了……之前,这位爱尔兰裔的英军上将亲临古灵庙前线观战,也是为了最后确定对手的斤两。

    对面的山头突然发出了欢呼的声音。接着就看见一面万字旗升起来,一天的攻击下来。锡尔赫特城正面的外围阵地,几乎给大理第一军夺取了快一半!照这个速度,最多再有三天,英印军队英帕尔集群就该被彻底击溃了!

    朱国卫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笑道:“打得好!传令下去,此战结束,凡是有功之臣,孤王一定厚赐田宅,烈士遗孤,皆是孤王义子!”

    听到这番允诺,在场的参谋一个个都露出了感激的表情,对朱国卫这位国王的尊敬顿时又重了几分。

    ……

    ‘最多再守三天……这样至少可以消耗中国人四到五个基数的弹雨,这是在拿人命换子弹啊!’

    在战线的另一头,查理。戈登中将脸色阴沉地看着刚刚被占领的阵地上升起大理的万字旗,心里默默的想着。他所在的位置,已经相当靠近火线,几乎就顶在印军堑壕线的后面!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