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朝之梦-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食⒃械牟圃矗橇肀俨圃矗用骋住⒖笊健⒘忠怠⒂嬉怠⒔鹑谌胧郑坏谄呤敲骋坠镜木有虢邮艽竺鞔笤Ц闹富樱挥Ψ延糜擅骋坠靖旱#坏诎颂跏浅⒃诖硗视泄厥挛裰保匦胪拭骋坠拘蹋匦胪ü拭骋坠臼敌卸猿裕蛔詈笠惶酰褪峭跎闲敫璩拭骋坠驹100年内独家经营朝鲜的对外贸易、矿山开采和货币发行。虎兄,您看这九条王上能答应吗?”(未完待续。。)

第376章 利用,还是利用 求月票

    “如何不能答应?”

    王德虎笑了起来,这九条本来就是朱济世关照下来的“朝九条”,看来潘仕成已经用一张巧嘴说服了崔阿圃和沙吴仔二位了。

    他微微一笑,又换了一副神态,似乎是推心置腹的样子:“潘老哥,阿圃哥,吴仔哥,兄弟跟着王上的时间久,又和王上沾了亲,论起揣摩上意来,自问还是有点心得的。

    你们别看王上和湘湖派走得近,可实际上王上并不是儒生,他也是个商人。孔圣人的那些书他根本看不进去,他现在给一帮酸秀才做官并不是真的相信他们能把事情做好,不过是利用他们来挖满清的墙角。重商的根本并没有变,特别在对外国的问题上,一直都没有儒生士大夫说话的份,所以朝鲜贸易公司根本不会让朝堂上的酸儒插手,这一点可以绝对放心。

    而且这朝鲜贸易公司绝不会是大明唯一一家特许贸易公司,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特许贸易公司出现的!还有现在的立宪议会和地方公局,可不能以为是权宜之计,这是王上在扶植咱们商家参与政治,是要以商制儒……前明是用太监,咱家天子则是用商人。”

    也不知道王德虎的这一番见解是不是从他妹妹那里批发来的?总之都是颇得要领的,朱济世的为人其实非常务实,用得着的时候自然什么话都好说,等到利用完了,可就别再想“共天下”的好事儿了……

    就在王德虎向潘仕成、崔阿圃还有沙吴仔三人交底的时候。朱大天子正站在一幅油画面前,仔细端详着。这是他自己的画像。是由一位法国画师所作。极为传神——这幅画像将作为朱济世的标准像悬挂在所有的大明官衙的军营还有驻外使馆当中。同时,第二版的汇丰银行钞票一元纸钞上面的朱济世头像,也将从这幅画上选取。想到自己的头像竟然有印上钞票的一天,朱济世就有些出神,连罗泽南走进来的脚步声都没有留意。

    “王上,安徽巡抚苗沛霖的军报,僧格林沁的大军从开封开拔西进了。”

    说起这个苗沛霖,倒是和崔阿圃、沙吴仔两人差不多。都是听封不听调的军阀,让他出兵打仗也是要讲条件的。而且一开始也不是按时给朱济世的朝廷送军报——李鸿章的老爹现在当然不会阻扰苗沛霖和武昌之间的通信。

    另外,苗沛霖虽然是安徽巡抚,但是他现在的用兵重点却是河南,而不是淮南。因为淮南是李鸿章父子的地盘,李家父子的四万淮勇可不是好对付的。而且打下淮南后苗沛霖就要和朱明直辖地盘接壤,之后必然会有诸多约束,这个军阀可就当得不自在了。所以他现在干脆利用满清和太平天国在黄河两岸大决战的机会,向豫皖交界地盘大肆扩张,现在已经逼近河南省界了。因而这段时间。苗沛霖在琢磨成立一个淮北省,自任淮北巡抚。所以开始定时向广州通报消息了。

    “什么时候的事情?”朱济世把目光从画像上收回,望着罗泽南道。

    “12天前……是公历10月8日开拔的。”罗泽南道。眼下中国是存在四种历法,满清的“癸卯元历”,太平天国的“天历”,而朱明这边同时存在两种历法一个是明末修订的“时宪历”,一个就是“公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时宪历”是二百多年前的“老黄历”了,早在康熙年间就出现了误差,所以满清朝廷才会进行修订,推出了“癸卯元历”。现在大明恢复,自然不能用满清的历法,而“时宪历”又不太准,因而官方就暂时用“公历”,民间则使用“时宪历”。

    “12天前开拔的……”朱济世走到书桌旁,将一幅河南地图摊了开来。罗泽南也靠了过去,伸手指着豫北彰德府道:“王上,如果属下所料不差,现在僧格林沁和杨秀清应该在彰德府一代对垒了。”

    “苗沛霖……此人可用?”

    这是朱济世第二次问罗泽南同样的问题了。满清和太平天国的决战在即,作为这场三国争霸战中的第三方,朱济世的大本营广州的确离中原有些遥远了。虽然北迁武昌的决心已下,但也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实现的。因而苗沛霖这个皖北军阀,就成了朱明争夺中原的唯一一枚棋子了。

    “苗沛霖,枭雄也!”

    “枭雄?何以见得?”

    罗泽南捋着胡须笑道:“臣下曾经命锦衣卫密侦过此人,得到几首诗词,便知此人雄心万丈,非一般人物。”

    “诗词?”朱济世知道这个时代的文人都喜欢作诗,而且常常会在诗词中流露自己的真性情,以诗明志。

    “苗沛霖在皖北颇有才名,同臣下一样为孰师多年,他的八股文章一般,不过诗文却是小有名气。臣下记得其中几首,可念给王上一听。”

    朱济世不会作诗,不过毕竟是后世医学院的高材生,语文总归学得不错,记得不少有名的诗篇,现在听到罗泽南如此推崇苗沛霖的诗文,也来了些兴趣。

    “苗沛霖曾作《秋霄独坐》,诗曰:手披残卷对青灯,独坐搴帷数列星;六幅屏开秋黯黯,一堂虫鸣夜冥冥。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

    “我自横刀向天笑!?”朱济世如何不知道这是谭嗣同《狱中题壁》中最豪迈,最感人的一句诗,没想到竟然是从这个苗沛霖处抄来的……

    “这诗果然有几分豪迈!”朱济世说着这话却不由想到了左宗棠和罗泽南,听这诗中的意境,苗沛霖和他们好像就是同一类人啊!怪不得罗泽南对他总有一种惺惺相惜。

    “苗沛霖还有一首《故园》也流传甚广,诗曰:故园东望草离离,战垒连珠卷画旗;乘势欲吞狼虎肉,借刀争剥牛马皮。知兵乱世原非福,老死寒窗岂算奇?为鳖为鳌终不免,不如大海作蛟螭。”

    “知兵乱世原非福……这乱世果是被他等到了!”朱济世微微苦笑,中国历来的乱世都是英雄起四方,如今也不会例外吧?

    “他在皖北有多大局面了?”朱济世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淮河以北的大平原,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说,在如今的三国之中,自己虽然实力最大,但是却远离中原,想要得中原只怕不太容易。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不让太平天国和满清中的任何一方独霸了中原之地。苗沛霖这个枭雄,倒是个不错的搅局者。

    “不过数月,苗沛霖已经据有圩寨数百,拥众数万,控制了凤台、蒙城、埠阳、太和等县,日前还出兵围攻亳州州城,现在多半已经打下亳州城了。”

    罗泽南伸手点着地图上面的亳州道:“亳州地近归德府和徐州府,离赛尚阿所据的徐州府也不过200多里,实在是中原之要冲啊!若满清和太平军在中原相持,苗沛霖据亳州可坐观风云。若满清兵败,赛尚阿必然北上燕京,苗沛霖则可乘机东取徐州。若满清破灭,徐州又为大明所有,孔伯海这个守家的圣人之后必然南望王师,王上可飞檄封其为衍圣公,山东巡抚,再海运数万兵马北上。如此我大明只用几道诏书便可在中原和满清、太平天国分庭抗礼了。”

    罗大军师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一个枭雄,几道诏书就能让明朝拥有中原的三分天下。

    “那就委苗沛霖为淮北巡抚兼提督军务事宜,封凤台侯,加平北大将军衔!再许他一个淮西王……军师,你看如何啊?”

    “正该如此。”罗泽南眯着眼睛笑了笑。心说,朱济世的雄才大略或许远不如乃祖朱元璋,但是器量却可和汉高祖媲美,对于用得上的势力、人物,是从来不吝啬官爵的,现在光是异姓王爷已经许出去四个了。若清廷破灭,对于广西、云南、贵州的满清残余势力,也可招揽安抚,使之成为藩镇,将来再慢慢削夺其权。(未完待续。。)

第377章 终于清醒了? 求月票

    “求皇上移驾东狩!”

    紫禁城养心殿内乱作一团,满殿文武都跪着齐声高呼。

    形势严峻到了极点,也混乱到了极点。督促僧格林沁和粤匪决战的旨意已经送出北京,可是谁也不知道这旨意有没有到僧格林沁手中,甚至不知道……僧格林沁的20万大军还在不在!

    真的不知道!因为现在沧州和正定都被粤匪占领,直隶已经被一切为二,北京通往开封大营的陆路联络时断时续,想要有确切的消息,只有走海路绕道山东去往开封。

    所以最坏的可能甚至是僧格林沁的20万大军已经被粤匪打崩!大清朝的天完全塌了。这是最坏的可能,但是概率绝对不小!要不然,粤匪的大队怎么会气势汹汹的北上?僧格林沁会眼睁睁看着百万粤匪奔着北京而来?他又不是林则徐!

    对于僧格林沁的忠心,道光皇帝从来没有怀疑过,也不相信他会寻个天下大乱的机会去拥立绵愉那个老实孩子当皇上。这种可能性,真的是没有的。所以,僧格林沁的大军,很有可能已经遭遇了不测……

    “朕要留在北京,与城同亡……”

    道光皇帝的瘦脸上显出了少有的坚毅,前明的崇祯皇帝都知道君王死社稷的道理,他这个爱新觉罗的子孙,难道还能输给汉人的皇帝?

    “让……六阿哥奕欣去盛京,耆英、徐广缙,你们陪六阿哥去盛京。如果朕殉了北京城。他就是我大清的新君!”

    虽然道光皇帝喜爱的是笨头笨脑的“仁君”奕裕?裳巯碌木置妗H什蝗实挠惺裁从茫看笄宓慕剑枰桓雒骶皇窍褡约赫庋沼腥拾牡幕杈酥溃拦饣实壑沼诜⑾肿约菏歉龌杈耍笄遄叩窖巯抡庖徊剑鹤畲笠环菰鹑巍

    “下罪己诏,朕要向天下人,向天下士子认错……”

    “皇上……”

    下面跪着的大臣们除了喊“皇上”。其他的话都不会说了。

    “北京城里的八旗老弱都要走,马上走!让半个镶黄旗的兵护送他们和六阿哥一块儿走。还有紫禁城里的珍宝,户部和大清银行里面的存银也运走……还有北京城外的汉人也跟着走,马上就走!”

    “皇上……大清的祖制,汉人不得出关……”也不知道是哪个低声说了那么一句。

    “混帐!”一个笔架子就从道光皇帝的御案上飞了出去,正好砸在穆彰阿脑门上,吓得穆彰阿连连叩头,其实这话真不是他说的。

    “大清的祖制,朕要守,天下的旗人要守。朱济世、洪秀全、杨秀清他们会守?不许汉人出关……那是不许忠于大清的汉人出关!那些造大清朝反的汉人才不会管大清的祖制是怎么说的呢!”

    道光皇帝拼命捶打着御案,声泪俱下地说着:“朕悔啊。朕要是早20年开发满州,让全天下吃不饱饭的汉人去满洲开垦求食,现在就没有那么多人跟着朱济世、洪秀全、杨秀清造反了!朕要是早20年破除满汉隔离,许满汉通婚,废了铁杆庄稼,废了八旗军制……大清朝就不会有今天的大难了!

    咱们的大清朝,都是叫一大堆不合时宜的祖制害了,以后不能再守了,不能守了……”

    “皇上!”

    下面的臣子也都无话可说,更没有人进谏,因为道光说的都是大实话。满清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叫这些祖制给害了……其实大家早就知道这些祖制不对,可是知错未必肯改啊!甭说早20年,就是早一年道光皇帝提出要破除满汉隔离,许满汉通婚,废了铁杆庄稼,废了八旗军制,还许汉人出关,这满北京的旗人就该造反了!

    “皇阿玛,您还是移驾东狩吧!”

    四阿哥奕裕土⒏甾刃啦恢朗裁词焙蛞怖戳搜牡睿礁霭⒏缍际切⒆樱仓老衷诹粼诒本┏蔷褪堑人溃绾紊岬酶盖自诒本┑人滥兀

    “请让儿臣守北京与贼一决生死吧!”六阿哥奕欣叩头道。

    “皇阿玛,呜呜……”四阿哥奕裕故呛窟罂蕖

    “走,都走!你们都走……”道光皇帝朝两个儿子挥挥手,“北京城有朕就够了,你们是大清的未来,不能留在北京!”

    道光皇帝忽然无比认真地看着奕欣:“奕欣,朕已经决定传位给你!现在封你当和硕恭亲王,重整山河的担子就须由你挑起来了。所以你必须走,去盛京先把盛京将军的差事兼起来,去收拾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吧!”

    “皇阿玛……”

    奕欣伏地不起。

    说实在的,让奕欣当接班人大概是眼下唯一合适的选择了,真要让奕裕簿褪窍谭崂醋龌实郏笄宄欢〉慊盥范疾换嵊小

    “拟诏,琦善兼任四川、云贵总督;祁寯藻做山陕总督,西安将军……”

    “皇上,您要让……祁寯藻做西安将军?他,他可是……”下面的穆彰阿一怔,一下没忍住居然打断了道光。

    “怎么不行吗?”道光倒没有生气,只是淡淡看了穆彰阿一眼:“祁寯藻是汉人对吧?事到如今,你觉得大清还有必要分什么满人汉人吗?”

    “皇上……圣明。”穆彰阿脑子一转,已经想明白其中的利害了。北京一失,满清是不是天下正朔就两说了。如果还想要尽可能维持住地方,那就要放手任用汉臣。特别是有名望有势力的汉臣。祁寯藻是山西人,祁家是山西大族,和晋商关系密切。任命他做山陕总督,至少能维持山西、陕西两省暂时不变颜色。

    “拟诏,命赛尚阿为黑龙江将军,官文为吉林将军,让他们带着徐州的八旗、绿营走海路撤往关外。耆英,你速去天津联络洋人,让他们帮忙。”

    “奴才领旨。”耆英叩了个头,刚想起身离开。道光又喊住他,吩咐道:“等办完了事儿就别回北京了,坐洋人的船去盛京吧,让洋人把使馆也迁往盛京。还有那个怡和洋行……可以把旅顺港给他们经营。”

    “皇上,林则徐那里也须拉拢住,奴才愿去一趟两江,说服林则徐继续效忠朝廷。”

    看到耆英飞也似的离开,穆彰阿也想给自己找个借口,于是就提出去两江说服林则徐了。

    “林则徐……”道光皇帝却摇了摇头,“他哪有力量为朝廷保两江?朱济世的二十几万大军不是他能挡住的……现在朕只盼他在两江沦陷前能给盛京多弄点粮食和金银。苦日子,还在后面呢!”说着他意味深长地撇了眼穆彰阿:“穆彰阿,你就跟朕一块儿守北京吧,让讷尔经额的兵来北京,你和他一起做守城大臣。能不能守住北京,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再拟一道旨,催促僧格林沁尽快与贼决战,走海路绕道山东给开封大营送去。”

    随着道光皇帝的一道道圣旨,满清朝廷终于以难得的高效率运转起来了!该收拾东西跑路的,一刻也不敢停留,飞也似的出城往东。该留在北京城死守的,更不敢怠慢,千方百计开始筹谋守城战——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啊!

    当天下午,道光皇帝调兵的旨意就用800里加急发往了保定,得到命令的讷尔经额倒是如释重负,守北京怎么都比守保定有把握吧?北京城里还有几万八旗新军呢!

    而此时此刻,远在河南汲县的僧格林沁根本还不知道北京城内已经乱作一团,旗人、汉人都在收拾东西准备逃难,动作快一点的都已经到了通州了。在接到一封由海路辗转山东河南而来的,道光皇帝催促决战的谕旨后,他便立即召集诸将议论决战之事。(未完待续。。)

第378章 决战,绕道走 求月票

    敌情依旧不明!

    汲县大营中的满清诸将,听到“与贼决战”,无不面面相觑。这个“贼”的主力到底在哪里?有多少人?这都不知道,就要决战,怎么会有胜算?

    而且自大屿山乱起到现在,清军只在韶州芙蓉山和长沙守城战中小胜两役,此外就是每战皆北,早就败出了心里阴影,未曾交战已经胆寒了三分。所谓“误听消息而逃”实在不是句玩笑。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的5万大军不就是连贼影都未见到,就逃去北京了吗?

    仗打到这个份上,还有谁会把“百万粤匪”当成虚张声势之言?谁还会当太平军是乌合之众?僧格林沁看到属下诸将都沉默无言,只得叹了口气言道:

    “既然贼寇已入直隶,那我军也不必拘于河南决战,粤匪的目标既然是北京,我军不如就做决战北京的打算吧。”

    奕山、奕湘、载垣、奕经等八旗新军都统,还有坐在下首都傅方、肃顺等副都统都互相交换了下眼神,依旧沉默不语。僧格林沁说这话的时候也是一脸凝重的模样,坐在角落里面的袁甲三稍微琢磨了下,站起身说道:

    “若要与贼在京师会战,就须绕开淇县之敌,走濮阳北上,从沧州、正定和保定三城间穿过。其中关键,就是牵制住淇县的粤匪。不如由属下指挥山西绿营往淇县虚张声势,吸引粤匪的注意。”

    僧格林沁思索了下,点点头表示同意。淇县粤匪大营的情况不明,多半真驻扎有重兵。如果不把他们牵制住了。自己的大军想要安然北上是不可能的。而且僧格林沁军中除了六旗新军。还有两万山西过来的绿营兵,这些日子已经被粤匪的气势吓掉了魂,带他们上战场怕是会被粤匪吓得一哄而散。

    现在让袁甲三领着他们去淇县虚张一下也好,粤匪要吃掉他们,总归得花些时间吧?

    “午桥,你要小心一些,若事不可为,往山西往河南都可。同粤匪、朱逆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往后的路还长着呢……”

    “属下知道了。”

    虽然在座的诸将看袁甲三的眼神都好像在看死人,不过这位袁世凯的叔祖却在心里面长吁口气。说真的,他根本就不看好僧格林沁的北上之路。粤匪的百万大军不在半道上堵截,打死袁甲三都不相信。与其跟着僧格林沁去送死,还不如拉着两万山西绿营博一下!

    ……

    差不多就在同时,太平军淇县大营中的杨秀清也接到了天官正丞相秦日刚的军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已经弃了保定,太平军先头部队现已入城。

    原来打着东王杨秀清旗号北进的正是秦日刚所指挥的5万大军,同萧朝贵一样,他们也是虚张声势吓唬满清的。没想到居然把满清的直隶总督给吓跑了。还轻取了直隶首府保定城。

    “东王殿下,若无道光谕旨。讷尔经额身为总督是不敢放弃督署所在地保定的。”说话的是太平军悍将曾天养,同大部分目不识丁的太平军将领不同,曾天养也是个落地秀才,而且行走江湖多年,阅历丰富,知道满清守土之臣的责任。除非是像林则徐那样拥兵自重,否则谁敢不战而弃一省首府?

    “如果讷尔经额是奉旨弃城……那他该是领兵退守北京城了。”

    决战将至,杨秀清的容色无比凝重。目前的局势乍看起来对太平军极为有利,可身为三军统帅的杨秀清却很清楚,胜负仍是五五之数,若走岔一步,数十万北伐大军就有倾覆的危机!

    他低声自语道:“北京是满清都城,必然坚固异常,在吃掉僧格林沁的二十万大军前是不能打北京的。”

    北京城内有多少守军,太平军当然无从得知,身为统帅必须料敌从宽,如果要攻打北京,就必须做好蒙受惨重损失的准备。所以不打掉僧格林沁的主力,杨秀清是无论如何不敢攻北京这座坚城的。如果久战不克,僧格林沁再和守城的清军来个内外夹攻,大好的局面可就都给败坏了。

    “军粮还够几日?”杨秀清低声问了一句。除了北京坚城和僧格林沁的二十万大军之外,太平军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缺粮。

    太平军的“粮食危机”从北伐军出兵之前就开始了,本想随战随征,像蝗虫一样一路吃过去。可是郑州和豫北三府的农人逃亡,田地荒芜,根本掠不到多少粮食。

    直隶和鲁北的地倒是还有人种,但是当地乡绅都组织了团练武装还建造堡寨同抵抗太平军。虽然不难打破,但总要付出一些伤亡,得到的粮食又不太多,真有些得不偿失。而且现在杨秀清手头的兵力也没有道光和僧格林沁他们想象的那么富裕。拢共三十万出头的兵力,被杨秀清拆成了四路,萧朝贵带一路绕道鲁北突入沧州府。秦日纲带一路走邯郸、正定打入直隶。韦昌辉带一路正在围攻安阳。杨秀清手里面掌握着十五万精锐,就等着和僧格林沁决战,哪儿能分出许多兵力去抢粮?若是僧格林沁一直守在汲县大营不动,杨秀清可就要进退两难了。

    “还够吃11天半,马料够吃9天。”

    负责管理后勤的东殿幕僚傅学贤立即拿出来精确的数字。现在的太平军也是一天供应两顿饭食,11天半就是23顿。不过要开战的话须供应双份伙食,这些粮食真是维持不了几日了。

    “再等三日,僧格林沁这个龟儿子再不动,我们就去保定筹粮就食吧。”杨秀清轻轻摁着太阳穴道。

    他的话音刚落,营帐外面就传来了张乐行的皖北口音:“东王,东王,僧妖头动了!僧妖头动了!”

    “成天侯,有什么发现?”杨秀清看着快步走进来的张乐行急急问道。

    “什么发现都没有!僧格林沁撒了大批马队出来,咱们的人根本进不了汲县的地盘。”

    没有发现,就是最大的发现!

    同之前遭遇的湘军不同,僧格林沁的主力是有大队骑兵的。而骑兵在这个时代所起的作用,除了在战阵上拼杀,就是窥伺敌情和遮蔽战场。前者是查探敌军动向,后者是不让敌军知道己方的调动部署情况。

    当然,僧格林沁虽然有近五万骑兵,但也不会没事就大规模出动马队遮蔽战场。

    一来毫无必要,他的大营就大大方方扎在汲县城外,太平军肯定知道,遮不遮蔽都无所谓。

    二来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双方小规模马队的交锋也是极为激烈的,积少成多,也会造成不小的伤亡。他的马队,其实不是很能打的!那些北京城出来的八旗大爷兵就不说了,都是骑马人坠地的主。就是草原上来的蒙古马队,也不比当年蒙古人纵横天下的时候了。这些日子撒在外面的蒙古探马和太平军的捻军探马交手的结果也是败多胜少。说起来,僧格林沁麾下最能打的骑兵,还是原来甘陕绿营的马队,不过和捻军遭遇也不过是伯仲之间罢了。

    “成天侯,把你的马队也撒出去,好好和僧妖头的马队较量一番,先给他们个下马威!”

    僧格林沁动了,太平军当然也不能闲着。杨秀清一样不想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眼皮底下。

    “传令,让三军歇息,今晚上加餐,今晚明晨,咱们可有大仗要打了!”杨秀清接着下达军令道,“告诉弟兄们,上帝已经降下圣谕,太平天国当可一战定天下!”(未完待续。。)

第379章 决战之夜行军 求月票

    杨秀清下令三军……睡觉了!为了晚上或者是第二天可能爆发的决战而睡觉养精神。

    他猜到了僧格林沁将有大动作,但是却没有猜到这个大动作到底是什么?

    说起来僧格林沁撒出去的两万马队还是收到了效果,现在捻军的侦骑无法进入汲县地面,更别说窥伺僧格林沁的大营了。所以杨秀清只能想当然地认为,僧格林沁正在准备决战——就在淇县和自己分个胜负!决然想不到,堂堂大清20多万大军的主帅,成吉思汗的子孙的大动作居然是逃跑!

    就在太平天国的勇士们睡觉养精神的时候。大队大队的清军,正在汲县往东的道路上滚滚向前,一片人喊马嘶的声音。在黄河以北的辽阔平原上面,十几万八旗新军官兵,分成六个行军纵队,汇合着辎重火炮,在拼命地向东运动,想要绕过淇县的太平军大营,然后折返北上,去保卫他们的帝都北京城。

    此时,河南、直隶和鲁北等地,已经乱成一团,原先的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豪强起四方的局面。大军所过之处,再也没有竞相迎候的地方官和士绅,不是荒芜人烟的旷野,就是一个个紧闭寨门的新建起来的堡寨。即便是朝廷王师路过,也没有拿个堡寨肯主动开门相迎……乱世之中,可不能随随便便表面立场,站在满清一边就等于和太平天国为敌,来日没准就是灭寨之祸!

    僧格林沁现在也没有心情去追究这些地方士绅的无礼,不。这些人已经不再是士绅。而是一方豪强了。只要中原的大势一日未明。他们就不会再变回士绅。

    僧格林沁的中军,是随着他自己的八旗新军正白旗一块儿行动的。正白旗的一协马队已经撒出去控制战场了。所以现在只有两万一千人左右的兵马遮护着中军和大批辎重物资——还有不少河南籍的民伕赶着车马或推着独轮车在替清军运输物资,他们都是从开封左近征来的伕子,许多还是豫西逃来的难民,因为家乡被蹂躏,对太平军没有什么好感,因而比较拥护满清。

    传递消息的骑兵在旷野上往来奔驰,扬起一阵阵的烟尘。僧格林沁通过他们和派出去的马队哨探们保持着联络,及时获得太平军的动向。

    快到公历10月24日傍晚的时候,三个正白旗的马甲骑着快马疾驰而来,在僧格林沁的马前勒住了马。大声报告:“贝勒爷,粤匪的马队也出来了,和咱们的人打成一团!”

    “贝勒爷,袁大人的绿营已经出阵了,正往淇县而去!”

    僧格林沁在马上掏出自己的西洋怀表,时间正是下午5点30分左右。考虑到传递消息的骑兵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袁甲三的绿营应该是在下午3点出动的。汲县和淇县之间大约距离50里。寻常行军需要5到6个时辰……也就明天凌晨可以抵达太平军在淇县的大营附近,基本上能算夜袭了。

    通常情况下。太平军一定会摸清虚实再采取反击,很有可能要捱到天亮以后再派兵出营试探。等到他们发现袁甲三在虚张声势,再将其击溃,怎么都要到下午了……这样袁甲三和他带领的山西绿营应该能为自己赢得大半天时间。如果太平军不在夜里行军,那么就能有一整天了。

    他朝后招呼了一声,傅方和几个协领立刻迎了过来。

    “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今晚上要连夜行军,什么时候到滑县什么时候休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