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要是让外人看到,保证惊掉下巴,涅鲁古对他爹耶律重元都没有这么客气,面对王宁安,竟然乖巧无比,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有钱的是大爷!
王宁安还怕奶茶灌不迷煳涅鲁古,又怂恿道:“除了奶粉之外,肉也可以。”
“是腊肉吗?”涅鲁古总算聪明了一回。
“没错,我觉得大宋应该敞开大门,别的地方不算,就拿平县来说,全部加起来,三十几万人,一年至少要消费十万头羊。鲜肉,腊肉,统统都需要,再有,还可以把肉制成肉松,卖到更远的地方。”
又是个新名词,王宁安从怀里掏出了一包肉松,送到了涅鲁古的面前,给他讲解制作方法,涅鲁古品尝了一些,是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别说大宋喜欢,就是在辽国也有市场。
王宁安初步估算一下,光是奶粉和肉松,第一年至少有150万贯的市场,此后还会年年增加。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木材,皮草,药材,食盐,珠宝……每一样算下来,都不是一笔小钱。
涅鲁古听得频频点头,最初他还怀疑,以为一千万贯是吹牛皮,现在看起来,根本是保守了。
他看王宁安的目光,也全然变了,什么仇恨啊,什么杀了他的人,全都不在乎了,完全被王宁安忽悠得头晕目眩,不知所以。
“王爷,还是那句话,我是带着天大的诚意来的,宋辽两国必须和平,为此我将不惜血本,让利辽国。我知道辽国最富庶的燕云十六州都在你和令尊的手上。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众多,物产丰饶,是辽国的钱库和粮仓,我说句过分的话,辽国的江山就指着你们父子挑着。你们应该发挥燕云十六州的优势,多建作坊,多雇佣劳工,多采购其他部落的物资,让他们形成依赖,到时候,王爷和令尊还不是一唿百应吗!”
王宁安从经济谈到了辽国的局势,虽然是浅尝辄止,却让涅鲁古怦然心动,他之前就有一些念头,只是说不出来。
让王宁安一点拨,实在是拨云见日,一下子就豁然开朗。
“王大人,我服了,以你的才华,留在大宋当个区区县令,实在是屈才,你要是到了大辽,丞相的位置就是你的!”
王宁安笑道:“承蒙王爷错爱,下官愧不敢当。”
王宁安淡淡拒绝了,涅鲁古也只是一说。
“王大人,我们父子绝对鼎力支持,只是这些生意……”
“请小王爷放心,我一定优先和你们父子合作,采购的金额,七成用在燕云十六州,你意下如何!”
“成了!”
涅鲁古兴匆匆吩咐手下人,牵来四匹高俊的战马。
“王大人,你的马还是太差了,换上我们的,告诉你,这可是从西域那边弄来的良驹,大辽都不多。”
王宁安飞身上了战马,跑了两圈,十分满意,他显得非常激动。
“王爷,你是交朋友的人,我也不含煳。做生意就讲究先下手为强,我建议要扩大养羊的数量,多圈占牧场,毕竟你要是吃不下来,这个单子就要落到别人的手里了。”(未完待续。。)
第227章 改造辽国计划
王宁安最后的话,漫不经心,似乎是为了涅鲁古考虑一般,生怕他赚少了,会心里不高兴。
而涅鲁古也确实接受了王宁安的建议。
“父王,发财了,发大财了!”
涅鲁古兴奋地告诉耶律重元,到底是上了年纪,耶律重元没有那么激动,相反,还满心疑惑,宋人狡诈多端,根本不可信。
“父王,相信孩儿,王大人不一样,他告诉了孩儿制作奶粉和肉松的方法,他是真心要和我们做生意的!”
好嘛,这位被王宁安忽悠得上钩了,都不许他爹说王宁安的坏话。耶律重元脸色铁青,“你去把王宁安叫来,我要亲自见见他。”
王宁安大大方方,面对着辽国的二号人物,一点都不怯场,其实他们已经见过了,当初耶律重元追击王家父子,而王家父子用火药炸开了冰层,埋葬了耶律重元几千精兵。
曾经的对手,到了谈判桌上。
“不要用大话诓骗本王,不然我的大军会随时踏破平县!”
又是威胁,好吧!除了这个,耶律重元也想不到别的办法。
“你还是不相信我。”
王宁安笑呵呵道:“我是大宋的官员,尽我的职责,为了两国的长久和平而来。如果王爷还有疑惑,我现在就可以让贸易钱庄的代表过来,和你签下约书,承诺采购奶粉和肉松。你们只要负责生产就是了,销售我们包了。”
“当真?”
“一点问题没有。”
耶律重元还是将信将疑,他把爱将耶律仁先叫了过来,这位之前就和王宁安打过交道,王宁安也把吴世诚叫来,让他负责谈判。
很快双方就商谈妥了,大宋方面以每斤100文的价格,收购奶粉,初步采购量是80万贯,另外再拿出70万贯,采购肉松。
这些只是初步拓展市场,以后的订单会快速增加。
王宁安可不是吹牛皮,奶茶不光在辽国能行得通,放到大宋也是一样,君不见后世满大街都是奶茶铺子。
大宋的百姓或许喝不好奶粉,但是加了茶叶之后,能消除奶的膻味,保留纯正的奶香,另外王宁安手上还有白糖作坊,简直天衣无缝,配合默契。
他已经规定,六艺学堂的学员,每人每天一杯牛奶,至于王家的部曲,还有弓箭社的青壮,也要每天喝牛奶。
有这些人带头,很快平县就会喝牛奶成风,至于京城那边,更不用担心。
赵祯晚上肚子饿,想喝羊肉汤,害怕麻烦御厨,也担心每天都弄一只羊准备着,浪费财力,就忍饥挨饿。
皇上的仁慈被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不知。
这回不用了,有奶粉配合肉松,只要加一点热水,就能冲一碗香醇可口的牛奶,广告词王宁安都想好了皇帝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汴京的百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绝对天下第一,他们有恐怖的消费能力,再加上欧阳修等人也会卖力宣传,销路是不用担心的。
只是耶律重元拿到了谈判结果,顿时就怒了,冲着儿子不停挥舞,狂躁地咆哮。
“涅鲁古,你个蠢材,你上汉人的当了!”
涅鲁古不解其意,“父王,怎么会?约书不都强了,还要怎么样?”
“你睁开眼睛看看,这算什么约书,这是意向书,意向书!“
涅鲁古看了之后,也懵了,急忙跑去找王宁安,质问原因。
王宁安丝毫不乱,微微一笑,“小王爷,这就是你们的不对,几百万贯的生意,我立刻就把钱奉上,你们交不出货怎么办?”
“我,我们契丹人是讲信用的!”涅鲁古梗着脖子,大声嚷嚷道。
“在商言商,即便你们有信用,可你们一下子拿得出那么多奶粉吗?作坊要一点点建立,人手要培养,采购牛奶的人员要安排,你们要有个系统的规划,这事我已经和耶律仁先商量了。”
耶律仁先满脸羞愧,连忙道:“小王爷,王大人心思缜密。的确做生意不是那么简单,很快我就能准备出一份章程,交给小王爷。”
涅鲁古气得直跺脚,心说谈一个生意这么麻烦,就是不如抢劫来的爽快!可转念一想,抢劫也有风险啊,大宋要是软柿子,汴京城早就是辽国的天下了。
麻烦就麻烦点,关键是能把钱拿到手。
涅鲁古初步算了一下,如果燕云十六州分到七百万贯订单,他们父子至少能赚到100万贯,足够增加一万人马。
夺嫡路上,又增加了一个沉甸甸的筹码。
只是一万人马,未免有些太少了,最好能增加三五万才好,可是增加这么多兵,钱从哪里来?
涅鲁古真的发愁了,他和耶律仁先一同去找耶律重元,商量对策了。
……
看着他们的背影,王宁安真想放声大笑,庆祝一番。
赵宗景依旧是狐疑满腹,“王大人,这一路上,光看见你给辽国人好处,你还总说是对大宋好,我实在是看不出来好处在哪里!”
“哈哈哈,小王爷,事到如今,辽国人已经进入了罗网,咱们也不妨推演一下,这个订单下去,辽国方面要怎么干。”
赵宗景正是好奇呢,连忙点头。
首先面对着天大的订单,耶律重元父子想要吃下来,唯有拼命增加牛羊的数量,可燕云十六州多数是耕地,牧场有限,他们该怎么办呢?
赵宗景又不是白痴,肯定是把耕地变为牧场,这事情在大宋也不是没有,只是方向反过来而已,大宋是把牧监的土地变成耕地。
扩充牧场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肯定要强制家家户户养殖牛羊,这样一来,老百姓肩上的担子又重了。
原本辽国就没把燕云的汉人当成自己人,压榨起来一点负担也没有,他们会抢走老百姓的耕地,把自耕农变成牧场的奴隶,上演辽国版的“羊吃人”,王宁安在辽国的贵胄和汉人中间,挖了一道浅浅的沟,随着利益的纠缠冲突,这道沟会越来越深,直到深不见底,双方彻底决裂,成为寇仇,那时候就是大宋收服燕云的最好时机。
跟着王宁安一些日子,赵宗景的经济水平上来很快。
“王大人,你说的我没法苟同。”
“为什么?”
赵宗景道:“你说过,凡事有利可图,你给了耶律重元那么大的单子,他吃肉底下人喝汤,就算辽国的官吏贪婪,商人压榨,老百姓最多不赔不赚。他们也不笨,一旦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天下大乱,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王宁安含笑点头,“不错,不错,进步很快!耶律重元也是这么想的,才会毫不犹豫吞下了我的诱饵。”
赵宗景脸黑了,“你是说我和耶律重元一样笨吗?”
“哈哈哈,小王爷稍安勿躁,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愿闻高论!”
“辽国此时,不可以常理论之。耶律重元一心夺嫡,他多赚的钱,肯定全部用来增加军备,拉拢其他的部族,给他卖命。这可是个无底洞,最多的钱填进去,也不嫌多。你说的吃肉喝汤,根本不存在。耶律重元只会吃干抹净。而且他还会往死里压榨百姓,从农民到牧民,改变几千年的传统,老百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最初他们肯定干不好的,可是耶律重元压榨得又急迫,不出乱子才怪呢!”
王宁安把烈酒的方子给了耶律化葛,又把奶粉和肉松的生意给了耶律重元……他所做的一切,说穿了就是改变辽国的经济形态,从半农办牧的自然经济,变成商品化的农业经济。
有人要问了,商品经济繁荣了,财富更多了,效率更高了,辽国不就更强大了吗?
这是想当然了,来的经济变革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多赚的钱,如何分配,哪怕在后世,都是无比艰难的问题,更何况是放在如今的辽国。王宁安上辈子就读到过许多因为经济变革而亡国的案例。
比如巴列维王朝,就创造了令人目眩的经济成就,改革效果非凡。
可是经济发展的利益被垄断了,老百姓的薪水涨不起来,另一面,因为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又快速攀升,造成实质收入减少,如此一来,自然是民怨沸腾,愤怒的百姓集中到了宗教领袖的身边,发动了革命,把国王掀翻了……
这种例子在后世比比皆是,除非是足够庞大,又足够稳定的国家,搞经济改革,还有成功的希望,失败才是史的常态!
辽国很庞大,按理说他们有希望成功,可是眼下辽国分成了两部分,夺嫡战火愈演愈烈,再加上不怀好意的大宋,还有王宁安这个小毒物,辽国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绝路,注定了失败的下场。
只是辽国的贵胄们丝毫感觉不到,他们正按照王宁安的剧本在兴奋演出,涅鲁古已经迫不及待征召工匠,到处圈占土地,富饶的燕云十六州,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已经被财富蒙蔽了双眼的辽国贵胄丝毫感觉不到危险,相反,随着王宁安离开幽州,向北进发,越来越多的辽国贵胄飞蛾扑火一般涌上来,想要从庞大的订单中间,捞到一点油水,王宁安的帐篷,每天都被各式各样的人堵满了。(未完待续。。)
第228章 培养买办(求月票)
“萧大,咱们是老朋友了。”
王宁安一上来就给个拥抱,萧大老脸很长,他被贬官了,从枢密使贬到了参知政事,辽国的官普遍水分很大,王爷满天飞,有天下兵马大元帅,还有大元帅,都元帅……从掌兵的枢密使,变成了参知政事,萧大几乎是跌落云端,这就是辽国皇帝对他谈判不力的惩罚。
王宁安听说之后,满脸羞愧。
“萧兄是为了宋辽的和平,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我王宁安不能对不起朋友。这样吧,我决定每年从萧兄的手上采购十,呃不,是二十万张羊皮。”
萧大差点惊掉下巴,“王大人,你吃得下这么多吗?”
“哈哈哈,这才哪到哪啊!”
王宁安呵呵一笑,不说别的,王家眼下有三千士兵,随着不断招收扩充,王家的兵力在两三年之内,就能达到一万人……给每个士兵做一身羊皮袄不算过分吧,弄一个羊皮褥子也是可以的吧!
每个士兵用十张羊皮,那就是十万张,平县还有那么多工人,还有出海的船员,另外还有汴京,还有河北、山东等地,大宋的市场几乎是无限的,可以吞噬掉不计其数的货物。
毫不夸张说,这点东西对大宋来说,就是一点毛毛雨,可是萧大来说,却不亚于一场甘霖。
他算了一下,手上的部众差不多五千人,拥有羊群五万只,距离二十万,还差得太多,他计划着今年先增加到七万,缺口部分从别的部落采购。
卖给王宁安,一张羊皮一贯钱,在草原上,一两百文就能收购一张羊皮。
扣除运费,粗略一算,至少三倍暴利,从王宁安的帐篷出来,萧大就咧着嘴大笑。
怎么样,瞧不起老子,别看老子官被降了,可是老子的荷包满了!
每年多出来十几万贯的收入,他完全可以多养一些部众,增加一两千人马。在草原上,从来都是实力为尊,说话不是靠的嘴,靠的是拳头!
萧大非常满意,逢人便说王宁安的好话,大赞宋使慷慨。
就这样,王宁安一路向中京而来,沿途光是散出去的订单,粗略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有一千二百万贯。
已经超出了王宁安当初许诺的目标。
赵宗景看的是目瞪口呆,他接受了王宁安的说法,要通过经济利益,彻底改造辽国,激起辽国内乱,把这个强大的对手废掉……只是这么撒钱,辽国没怎么样,大宋先垮台了。
他实在是忍不住了,“王大人,停下来吧,大宋拿不出这么多钱的!”
“没关系,我又不需要朝廷出钱。”
“那,那是你出钱了?”赵宗景惊问道:“你有那么多钱?”
“当然没有了!”王宁安很坦白,“平县的账面上,大约有150万贯资产,不过还有500多万贯的负债,也就是说,我差不多欠了400万贯!”
赵宗景听完都傻了,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两个鸭蛋。突然他跳起来,抓着王宁安就往外面跑。
这丫的就是个大忽悠!
欠了那么多钱,跑辽国装大款,万一人家知道了真相,还不把他们扔到草原喂了野狼!
“趁着晚上,赶快逃回大宋,没准咱们还能保命,不然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王宁安呵呵两声,“亏你还是个王爷,这么胆小?那么点钱也值得害怕!你听过一句话没有,叫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听过,我看你离着诛不远了!”
“错了,大错特错了,只要我把辽国的生意做成了,以前的欠款一笔勾销……当然了,我准备借更多的钱,当我欠几千万贯的时候,你看着吧,满天下的人都生怕我出事,肯定卖力气奉承着我,孝敬着我,包括辽国在内!”
王宁安可不是说谎话,某位姓王的地产大亨欠了8000亿,某位姓马的网络巨头,欠了7000亿……这哥俩愁吗?一点都不愁,活得别提多潇洒了。挣钱是本事,能借到钱,那也是本事!还是更大的本事!
当然,赵宗景是理解不了这么高深的学问,他的头皮都要炸了,甚至不敢闭眼睛,只要一闭眼睛,就惊觉有人提着刀来要债。
“唉,你的胆子真是太小了。”
“不是我太小,是你的胆子太大了!”赵宗景仰天长叹,“姓王的,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跟着你到辽国,澜儿,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咱们的孩子,我要是回不去了,你可要替我照顾好孩子啊!”
又是澜儿,你妹的澜儿!
王宁安这个无语啊,他真想给赵宗景一顿胖揍。
“行了,我的小王爷,你也不用担心,总不能光是我来采购吧,辽国也需要咱们的东西,你看着吧,要不了多久,就有人送上门来了。”
果不其然,王宁安刚说完,吴世诚就跑了禀报,“大人,张孝杰来访。”
“请他进来吧!”
王宁安给了赵宗景一拳头,“精神点啊,别跟吃了苦瓜似的,咱们的生意上门了。”
赵宗景对王宁安的话,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和他在一起简直就是折磨!可又不得不承受着,赵宗景只能沉着脸不说话,光是看王宁安表演。
这不张孝杰跑来了,两个人是又说又笑,谈天说地,扯了好半天。
到了最后,张孝杰实在是忍不住了,“王大人,咱们也算是朋友了,我觉得你对不起朋友。”
王宁安把眼睛一瞪,“张大状元,你可不能信口胡说啊,我哪里对不起朋友?”
张孝杰掰着手指头道:“耶律化葛、耶律仁先、萧大,这些人都拿到了订单,我呢,你怎么把我忘了?”
王宁安毫不示弱,“我把订单给你,你能给我什么?你手下有多少牧场,有多少牛羊?”
被问得哑口无言,张孝杰低下了头,嘟囔着:“再少不也是一块肉吗,大不了我多养点羊!”
“哈哈哈哈!”王宁安突然大笑起来,“我说状元公,你稍微聪明一点行不!你想赚钱,何必费那个辛苦呢!你是文人,是大辽朝最聪明的脑袋,你挣钱,不过是举手之间啊!”
“哦?怎么说?”张孝杰惊问道。
“这还不简单,你是状元公,虽然学问吗,没法和我比,但是在辽国,绝对是顶尖儿的。辽国贵人不是喜欢大宋的书籍吗,不是喜欢珍玩瓷器、家具丝绸吗?我把这些统统交给你代理,你看怎么样?”
张孝杰眼前一亮,激动地浑身颤抖!
他仿佛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金山,正在向他走来。
大宋的商品有多紧俏,他是一清二楚,以往榷场买不到好东西,辽国的贵胄们只能想尽办法,花大价钱走私,一旦拿到了大宋的好东西,就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
“哎呦,我的王大人啊,你可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张孝杰有点自视甚高,他想贪图利益,却又觉得养羊养牛太费事,太肮脏了,有**份,而且投入太大,他没那个本钱。
代理大宋的货物就不一样了,比方说,一把寻常的扇子,弄到了辽国,那帮辽国的土鳖懂什么文化啊!
只要张孝杰随便忽悠两句,立刻就价钱几十倍那么涨。这钱挣得是轻轻松松,比喝凉水还容易。
可张孝杰也有些迟疑,“王大人,我手头不丰,你看能不能便宜一点……”
“说什么呢!”王宁安笑道:“咱们做生意,还用得着花钱吗!”
王宁安眼睛转了转,“这么办,你先去联系辽国的贵胄豪商,谁想代理大宋的货物,你们组成一个商会,你就是会长,那些不方便出面的,让他们家人代表。需要什么,拟出来一份单子,你把这个送到平县,然后那边帮着采购好了,再送回来,做成一笔生意,我给你百分之一的抽头儿。”
张孝杰迟疑一下,“王大人,是不是太……”
“你嫌少啊?那你多拉生意啊!”王宁安笑骂道:“我可告诉你,你是替辽国的贵人买东西,占他们的便宜,你活得不耐烦了?你辛苦一点,上面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还能让你吃亏吗?你瞅瞅你,才是个参知政事,不想往上努力了?想不想当宰相?要是想,就把贵人们伺候好了,明白不?”
“明白,明白了!”
张孝杰如获至宝,两个巴掌都拍不到一块儿了。
“听王大人一番话,胜读十年书。我张孝杰感激不尽,我这就去安排。”说完,张孝杰是一刻也不愿意停留,撒腿就跑,跟捡了狗头金似的。
……
王宁安把这家伙打发走了,笑呵呵看着赵宗景,“我说小王爷,这回你还担心我还不上钱吗?”
赵宗景彻底懵了,拿拳头锤了好几下,总算清醒了一点。
“我说王大人,你也太阴险了吧!”
赵宗景这才反应过来,说什么一千万贯的大单,好像帮了辽国多大的忙似的,可是别忘了,辽国人赚了钱干什么?
他们也需要提高生活,对于大宋的奢侈品,这帮人早就趋之若鹜,丝毫没有抵抗力了,只要贸易大门敞开,大宋的货物就会铺天盖地而来。
买辽国的奶粉,还要满世界推广,可是大宋的东西早就深入人心。
这一路赵宗景看得明明白白,“王大人,按照我的估算,辽国采购大宋的货物,绝对不会比你买的少!这根本就是平等交易,不!是你赚了更多!”
赵宗景总算是识破了王宁安的诡计,这丫的真够不要脸的,明明是赚辽国的钱,还一副我是来帮你们的嘴脸,你的皮到底是多厚啊!
王宁安恶狠狠瞪了赵宗景一眼,警告道:“看破别说破,你要是敢胡说八道一个字,小心我让你大爷收拾你!”(未完待续。。)
第229章 下马威
辽国有五座京城,不过他们的皇帝却不在任何一座城池当中。
为了保持祖先游牧的习惯,辽国有一种名为“捺钵”的习俗,捺钵是契丹语,翻译汉语,大约就是行宫,行营的意思。
按照辽人的说法,他们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和延芳淀。夏捺钵设在避暑胜地,通常离上京或中京不过三百里。
秋捺钵设在便于猎鹿、熊和虎的场所、离上京或中京也不很远。冬捺钵设在风寒较不严酷而又便于射猎的场所,通常在上京以南至中京周围。辽帝在四时捺钵驻留的时间长短不等,每处长则两月左右,短则不满一月。
一言以蔽之,辽帝每时每刻都在打猎之中,居无定所,为了处置庞大的帝国事务,捺钵就显得非常重要。
凡捺钵,所有契丹大小内外臣僚以及汉人宣徽院所属官员都必从行。汉人枢密院、中书省等南面臣僚则只有一二人相从,其余宰相以下在京都居守,处理公务。高级官吏的除拜,中书省以堂帖权差,等待皇帝主持的北南臣僚会议最后批准,然后出给诰敕。
这种会议,每年在五月纳凉和住冬时节举行。捺钵的禁卫法制十分森严,毡车为营,硬寨为宫,贵戚为侍卫,着帐户为近侍,武臣为宿卫,亲军为禁卫,百官轮番为宿直,以警卫皇帝的安全。
王宁安从幽州出来,前往的就是中京方向,辽帝的捺钵就设在那里。
这一路上,王宁安充分展示了他的忽悠天赋,到处和辽国的贵胄谈生意,做买卖,最初还都是王宁安撒钱,可是渐渐的辽国的贵胄就像是疯了一样,对于大宋的商品,一个个垂涎三尺,不惜重金,也要购买。
王宁安向他们表示,平县的榷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完全平等贸易,官窑瓷器,皇家的织物,最精致的家具衣料,经史子集,应有尽有。
辽国官吏商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代理大宋物产。这帮人还不明白,王宁安就亲自示范了一次。
比如他手上有一万匹上好的丝绸,辽国朋友感兴趣,就可以竞标出价,谁的价格更高,这一万匹丝绸就是他的。
买到了手里,可以自己穿,也可以贩卖到国内,还能通过商人,贩运到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赚取暴利。
王宁安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在平县榷场购买大宗商品,价格甚至略低于大宋境内的价格,运到辽国,就能翻两倍,如果运到了西域,立刻十倍不止!
辽国的这帮贵胄早就贪图享受,满身绫罗绸缎,每年花的钱难以计数,按照王宁安的说法,他们不但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还能从贸易当中,赚一笔大钱。
你说这帮人能不疯癫吗?
除此之外,张孝杰受了王宁安的好处,这家伙也不要脸了,他的绝对被王宁安对上来了,以前还觉得挺丢人的,不好意思说,这回他不管了。
王宁安可不是寻常人物,风靡天下的《三国演义》就是他写的,而且前段时间,王宁安一口气写了几十首词,各个都是佳作,深得文坛领袖欧阳修,范仲淹范相公的欣赏,俨然大宋年青一代的文魁星!
他张孝杰能和王宁安过招,那也是不同凡响。
这玩意像什么呢,就有点后世蹭热度的味道,他没口子夸王宁安,连带着自己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说白了,就是组团忽悠!
这一宣扬可不要紧,辽国的贵胄竟然不少读过王宁安的词作,每每被才情感动,真是没想到,偶像竟然驾临辽国。
一帮文青病泛滥的脑残粉天天往营帐跑,其中还有不少契丹女子,看她们的火辣劲儿,简直要把王宁安给吃了。
杨曦看到此情此景,都咬牙切齿,幸好自己跟来了,不然,不然就坏事了……在杨大小姐的严防死守之下,王宁安总算是保住了名节。
就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之下,王宁安一行来到了辽主捺钵所在。
眼下辽国的皇帝正是耶律重元的兄长耶律宗真,只是辽主最近身体不好,大小事务都交给了他的儿子,太子耶律洪基。
在王宁安赶到捺钵的前一天,皇太弟耶律重元也提前赶来了。
和王宁安谈判之后,耶律重元就成了坚定的主和派,鼓吹宋辽贸易,不光是他,萧大啊,耶律化葛啊,耶律仁先啊,还有许许多多拿到了好处的辽国臣子,部落头人,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