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正因为找不到具体的敌人,才变得更加凶险。”

    王宁安顿了顿,“我让你二弟去了锡兰岛,我预估如果有人添乱,会从天竺下手。”

    放在以往,狗牙儿或许会有所怀疑,可是现在他只有用心思索。

    渐渐地,狗牙儿也有所领悟。

    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宋那么大,哪里是最好下手的地方?

    本土不行,王宁安的实力庞大,分田之后,民望崇高,根基稳固,当然没法下手……海外殖民地当中,天竺是最后拿下的,距离大宋最远,控制能力最薄弱,加上人口众多,民间潜力强大,想要扯旗造反,那是最容易的!

    “爹,我懂了,我这就去天竺,谁要是想从天竺发难,我一定让他们尝到苦头!”

    “别忙!”

    王宁安笑了笑,“天竺虽然是发难最容易的地方,但是却是成功几率最低的。”

    “这……这是为什么?”

    “你在天竺那么长时间,还没看明白吗?天竺人信奉轮回,求来世不求今生,而且彼此之间,四分五裂,根本不是一个国家……你瞧着吧,天竺要是燃起烽火,用不了多少力量,就能摆平。”

    既然那么容易,为什么还要上心?

    狗牙儿觉得要跟上老爹的思路,实在是太困难了。

    他又思索了许久,才缓缓道:“爹,你这是挖了一个陷阱?”狗牙儿将信将疑,王宁安淡然一笑,呵呵道:“姑且算是吧,我也是只有一点思路,还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总之,你去替我盯着,有什么风吹草动,一定要尽快告诉我……对了,我们谈的话,不要和你二弟讲。”

    “为什么?”狗牙儿惊呼起来,“爹,你不会怀疑二弟和别人有勾结吧?”

    “胡说!”王宁安瞪了他一眼,“你们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再要废话,我就把你扔到更远的海外,让你和土著猴子过日子!”

    “别,别啊,我不问了还不成!”

    狗牙儿总算是变乖了,他老实答应,灰溜溜儿下去准备了……王宁安看着儿子的背影,摇了摇头,哪怕是父子,有些话也不能挑明了,王宁安要整顿的方面太多了,接下来,军队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儿子是皇家军官团的头儿,又和皇帝关系亲密无间,如果整顿到了军方,儿子会难做人的。

    而且赵曙也康复了,留狗牙儿在他的身边,难免会让皇帝有些别的心思,即便皇帝没有,军官团能没有吗?

    所以啊,还是趁早消除隐患的好!

    秦王将儿子发配海外,这个消息比陈升之倒台还要可怕。

    就算是最迟钝的人,也清楚了,这是要玩真的了!

    再也没有侥幸了!

    果然!

    就在发配了狗牙儿的第五天,针对谋害赵曙一案,公布了调查结果。

    哈密王赵世将勾结礼部侍郎冯京,试图暗害皇帝,十恶不赦,罪不容诛!

    作为首犯,两个人都被处以极刑!

    家属悉数流放大洋洲,永远不准返回大宋。

    牵连到这个案子的官员,一共不下50多人,该处死的全部处死,该发配的立刻发配。没有半点迟疑,朝廷展现出的高效率让人惊叹。

    案子结束了,整肃也初见成果,王爷会不会收手了?

    是不是要雨过天晴了?

    大家伙都在盼着呢!

    快点安稳下来吧!

    可一个晴天霹雳,把大家都给打懵了。

    曾巩被罢免了!

    这个消息传出,简直比狗牙儿被发配还要厉害十倍!

    毕竟狗牙儿是个年轻人,他的作为仅仅是观感不好,赶到海外,历练一些日子,受点惩罚,吃点苦头,也就有交代了。

    曾巩不同啊!

    他是六艺的核心成员,仅次于吕惠卿、章、曾布、苏辙!

    和王宁安既是朋友,又是师生。

    自从嘉佑二年中进士之后,曾巩一直兢兢业业,清廉勤勉,他先后在御史台,翰林院,礼部做事,后来又负责修史,修起居注……每一件事情,都干得漂漂亮亮,没有半点差错。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曾巩都是完美的循吏。

    这样的人才,以往是争抢着重用,王宁安怎么能把曾巩给罢黜了,这不是胡来吗?

    “我们不服气!”

    许多年轻官吏,甚至原来的六艺一系,都主动站出来,要给曾巩鸣不平。

    他们更是找到了曾布,“曾相公,南丰先生是你的兄长,他无故被罢免,你应该有个态度!”

    “是啊,你要去和秦王说,无论罢黜谁,也不能罢黜南丰先生,如此大才,不能重用,那是宰相的过错!”

    ……

    大家伙群情激愤,曾布一脸古怪,他咳嗽两声,正在此时,有人从外面飘然而至。

    来的正是曾巩。

    他一身儒衫,飘飘洒洒,难掩的书卷气,简直是谪仙一般的人物,天下文采,钟灵毓秀,老天爷的眷顾,几百年未必能出来一个。

    如此完美无瑕,怎么能罢官?

    “南丰先生!”

    “子固兄!”

    他们七嘴八舌头,曾巩只是微笑听着,最后他深深一躬。

    “诸公垂爱,仆深深感激,不过大家不必为我鸣不平,更不可以去埋怨秦王,他这么做,是对的!”

    “对的?什么对的?我们不信!”

    有人更是直接问道:“子固兄,是不是有人要陷害你,你说出来,王爷会明察秋毫的。”

    “不不不!”

    曾巩连连摆手,他指了指自己花白的鬓角,“你们瞧瞧,我不年轻了!”

    一句话,把大家吓了一跳。

    “南丰先生,你老当益壮,又没有病,怕什么?”

    “不然!”

    曾巩恳切道:“三个月之前,仆过了60岁生日,花甲之年,放在寻常人身上,早就含饴弄孙了。仆却还要夜以继日,不停修书,熬得都是心血……年纪大了,体力不济了,修书也没有别人快,如果还霸占着国史馆的位置,别人怎么办?年轻人哪有出头天?”

    曾巩一连串的反问,让大家陷入了沉默。

    这时候曾布站起来,他走了过来。

    “这件事情师父把我们都叫去了,经过一番研究,我们觉得官吏要有个年龄的上限,超过年纪,必须下去,不能留在位置上,尸位素餐,挡着年轻人的路。”

    此话一出,所有人倒是真的思索起来,有人就问道:“曾相公,请问这个上限是怎么设置的?”

    曾布道:“宰执一级,年龄以65岁为限,六部九卿,各行省平章事,负责军务的经略安抚使,布政使,以60为限,府、州、军、县,是55岁,普通吏员,是50岁!”

    如果年龄到了,升不上去,就必须退休回家。

    以曾布为例,他负责修史,挂了龙图阁直学士的衔,和六部侍郎平级,上限就是60岁,他超过了60,就算身体很好,没有什么劣迹,也必须退休,没有商量的余地!

    当大家伙弄清楚之后,一个个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貌似这个办法不赖啊!

    其实大宋也有退休年龄限制,70岁就要致仕。

    只不过这个要求落实很差,常常因人而异。

    比如一些宰执重臣,从中枢离开,到了地方任职,干到七老八十,也不知道退休……历史上,人家文宽夫就愣是混到了92岁!足足超过标准22年!

    而且70岁的标准又太高了,在平均年龄不到50岁的大宋,70岁致仕,意味着九成以上的官吏,能一直干到死!

    有这帮老家伙在,新人哪来的出头之路……王宁安设置了年龄限制之后,就必须强制新陈代谢,哪怕有功无过,也要给后辈让出位置。

    刚刚还义愤填膺的众人,想通之后,无比为之一振。

    有几个更是喜形于色,忍不住要给秦王拍巴掌……可又想到因为年龄罢官的曾巩,憋得脸都红了!

第1120章 退休官员集中营

    官员们有人惊愕,有人窃喜,带着复杂的心情纷纷告辞,只剩下曾布和曾巩两兄弟。

    曾巩笑了笑,很坦然。

    “宦海浮沉,一转眼两鬓斑白,能致仕回家,做一些喜欢的事情,也算是福气,总好过老死在官位上,贤弟不用为我担心了……回头我去拜见王爷,你就不用去了,好好做事吧!”

    曾巩说完之后,又飘然而去,没有半点迟疑。

    真潇洒啊!

    望着堂兄的背影,曾布百感交集。

    他做不到兄长的超然,曾布是要往上爬,不但要争政事堂的椅子,还想成为老师的衣钵传人。

    只是他年纪也不小了,再有十年八年,上不去,他也要致仕回家……师父啊,是不是太早了点?

    曾布有这个心思,其他人也未必没有。

    尤其是官位越高,年龄越大,退休的年限放在那里,就像是一道鬼门关,谁到了年纪,都没法拖延,只能乖乖致仕,这也太残酷了。

    有很多人心里头不满,但是却有更多的人振奋无比,尤其是从下面爬上来的吏员。

    由于兴起秀才科,进士科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多年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通过秀才科冒出来的官吏,已经超过了一半。

    他们之中,不少都干了十年八年,还有许多是书吏出身,经验更加丰富,这些人都是朝廷的中坚力量。

    上面有什么命令,只是下一纸文书,下面要怎么办,也没有主意……没有他们的协调,整个朝廷就彻底乱了。

    干得最多,受的苦最多,偏偏老一波的官吏把持着高端的位置,几乎把上升空间给堵死了。前几年就发生过,进士科和工程师之争。

    这几年情况更加严重,大家都吵翻了天。

    究竟朝廷要如何用人,是重进士身份,还是倾向工程师和实务经验……虽然王宁安和政事堂的倾向很明白,但是议政会议这边,还有舆论界,通常还是更重视进士出身,双方势均力敌,为此展开了积累的辩论。甚至发展到进士官瞧不起秀才官,秀才官看不起进士官。

    双方势如水火,闹得不可开交。

    争论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终于能画上句号了!

    朝廷不但要重用秀才官,而且通过年龄设限,把所有进士官都置于非常尴尬的位置……最近几届,进士科的题目越来越难,平均考取进士的年龄是30几岁。

    通过进士科,先要有3年的学习期,还要从吏员做起,积累经验,虽然进士的提拔速度很快,但是等到重用的时候,也差不多40几岁了,甚至接近50,能爬上知县一级,也不过是55岁致仕,屈指算来,有几年的好时光啊?

    大家伙谁都会算计,考相对容易的秀才科,20岁之前考中,如果有本事,有人赏识,再遇到机会,40岁爬到知县,甚至知府一级,不是难事。接下来就能蹿升行省高官,甚至杀进中枢,成为最有权势的宰执重臣。

    该怎么选择,不言自明。

    年龄限制,直接宣判了进士科的死刑,还是立刻执行的那种。

    只要不是脑袋抽了,绝对不会考进士科。

    而且目前在朝堂上,早些时候通过进士科出来的官员,都已经年纪偏大了。

    像吕惠卿啊,章啊,曾布啊,苏辙啊,这还算是年富力强的,比他们再早一些,或者中进士晚的,现在已经都过了50岁,刚刚要过上颜如玉,黄金屋的好日子,就一个晴天霹雳,恭喜你,必须退休了!

    这也太坑爹了吧!

    一辈子岂不是白混了?

    倒是那些秀才科出来的官员,无不拍手称快。

    活该!

    让你们自命清高,让你们眼高于顶,瞧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你们除了会考试,还有别的本事吗?

    试问衙门的公务,哪一次不是我们干得多!

    你们这帮东西,只会夸夸其谈,大言不惭。早就该把你们赶走了,你们不走,老子哪来的位置?

    王宁安推出年龄约束之后,发生了很奇怪的一幕。

    市面上,官场上,几乎都是批评的声音,但是,无论这帮人怎么吵,怎么嚷,民间都一点声音没有,大家只是冷冷看着,你们叫吧,叫得再响,也没有人会支持你们!

    年龄设限,强制退休,挺好的!

    王宁安当然清楚民间的声音,他没有什么好在乎的。

    在命令推出的第三天,王宁安就找到了张方平。

    虽然这位实力不强,但好歹也是元老之一,值得王宁安跑一趟。

    “张相公,你现在是殖民尚书,刚刚过了67岁寿诞,已经超出了65岁的上限,所以……”王宁安没有说下去,但是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你老人家需要退休了!

    张方平坐在那里,脸色不停变化,

    他从海外回来,颇为感慨。

    当年发配出去那么多宰执相公,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活着回来,真是令人唏嘘。

    张方平不愿意折腾了,他也不觊觎政事堂的椅子,殖民部挺好,适合养老!他琢磨着,在殖民部干几年,等到70之后,就顺利退休,过安稳日子,挺好的!

    可王宁安硬生生打断了他的如意算盘!

    想想吧,王宁安为什么要如此行事?

    说穿了,还不是记恨自己当初站在曹太后一边,向他试压吗?

    王宁安,你就是个小人!

    满嘴冠冕堂皇的小人!

    张方平呵呵两声,“该来的总会来……秦王殿下,我会上书请辞,不劳你费心!”

    辞官致仕有两种,一种是曾巩那样,年纪到了,自动罢黜;一种则是上书主动请辞,挂冠而去。

    张方平虽然无法抗拒,但是他觉得士可杀不可辱!

    他要维护老牌宰执的尊严。

    只有我请辞,没人能罢免我!

    “这个……张相公,你的请辞奏疏不会送到陛下那里。”

    “为什么?”张方平提高了声调。

    “因为处理权限,即便是上了疏,也只会打回吏部,然后吏部根据年龄问题,给张相公办理致仕手续……退休之后,张相公每个月能领到原俸禄的七成……”

    “王宁安!”

    张方平忍不住了,怒火中烧,“你真是厉害!老夫不过是得罪了你,就处心积虑,那这种手段对付老夫,你不惭愧吗?”

    “哈哈哈!”

    王宁安放声大笑,“张相公,你这话未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为了你,我何必费这么大的功夫?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朝廷的规矩,不只是你,包括我在内,都不能打破这个规矩,到了年限,自然致仕,不会有任何例外!”

    张方平的眼神不停闪烁,充满了怀疑。

    显然,他不信王宁安能放手。

    他更不相信这条规矩能落实下去……如果真的按照年龄划线,大宋从上到下,至少要拿掉一成多的官员。

    加上之前肃贪的成果,成千上万的官吏被罢黜,如何能找出那么多合适的人选?老夫不信,就是不信!

    你王宁安根本是包藏祸心,只为了你自己。

    等到碍眼的人都被赶走了,一定会修改规矩的!

    张方平震怒到了极点,他懒得废话了,也不管规矩如何,这位直接离开了西京,挂冠而去。

    又一位老臣被拿下了,紧接着,火就烧到了贾章身上。

    他今年63了,由于没有得到同平章事的衔,也没有挂大学士,因此已经超过了退休年龄,按照规矩,必须离开。

    贾章可不想放手,他爹一直干到了七老八十,他现在精力旺盛,不亚于小伙子,让他回家,还不如杀了他。

    “那个……王爷,咱们之间也是亲家,这么多年了,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请王爷能高抬贵手,我,我还能干几年!”

    一言以蔽之:求官!

    只要能加上同平章事,贾章就是宰执一级,因为宰执有任期制,他还能干5年,那时候也不过是68岁,虽然还有些舍不得,但是也能勉强接受,可现在让他辞官,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贾章近乎哀求……仿佛在说,去天竺当总督,是你给我的机会,不能收回啊!

    王宁安突然一笑,“规矩如此,还是不要违背得好,你说是不?”

    “是……是……”贾章低下了头,声音几乎听不到了。

    就这样,一个个超过年龄限制的官员,纷纷被拿下。

    期间还出了很多笑话,有一个知州不愿意回家,他愣是偷偷篡改了年纪,从65改成了51,一下子年轻了14岁。

    年纪能改,可样貌却没有办法,要知道眼下可没有神奇的整容术,一头白发,都有了老年斑,能骗得了谁?

    负责巡视的官员也够坏的,愣是不停给老家伙灌酒,一顿饭吃下来,这位老知州跑了十几次厕所,跑得脸都青了,第二天他就乖乖滚蛋了。

    还有更过分的,有人超过了70岁,已经老迈昏庸,耳聋眼花,什么都干不了,全靠着幕宾和书吏,偏偏这位就舍不得权力,上面每次让他致仕,他就拿死来要挟,充分发挥了老流氓的本色。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能干到死的时候,禁军出现了,直接拿下没有半点客气!

    治平11年的后半段,所有年龄超标的官员,都被清退……这些老家伙当中,有人认命了,有人却不甘心,越来越多人聚在了开封。

    司马光,还有文彦博,他们的住处不但有人造访,两位相公,要帮我们说话啊!

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战

    “奶奶的,他这是玩真的了!”

    这句话文相公念叨了一个上午,从最初的惊讶,愤怒,到失望,此刻还有那么一丁点佩服,可佩服过后,就是更大的愤怒。

    姓王的,你他娘的太过分了!

    宰执才能干到65岁,老夫岂不是彻底完蛋了?

    文彦博干嘛跑到开封住草堂,当教书匠,自种自吃……除了避祸之外,还是存在着幻想,万一哪一天王宁安的变法推不动,或者反对的力量集结,他扛不住,俺老文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你这么干,拿年龄卡人,不是彻底断了老夫的路吗?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文相公又花了一个下午,仔细想办法,对付王宁安。

    可是想来想去,文相公无可奈何了。

    以年龄划线,其实是很不错的办法。

    首先,任何位置都要有经验,没有经过相应的历练,肯定负担不起,另一方面,官场公务繁重,没有旺盛的精力也干不来,比如县令,县尉,州府的推官,判官,都要亲自到各乡镇,去探查情况,处理各种事务,组织施工建设……超过50岁,根本就跑不动了,王宁安设立的年龄限制,非常合适。

    尤其是官场的那些新人,还有那些干了20几年的老吏,谁不想往上爬,谁不想升官……可前面就有一大堆的老家伙挡着,半点希望都没有。

    这回好了,年龄限制划好。

    60岁的县令立刻滚蛋,四十岁的吏员一步登天,三十岁的年轻人也能官升一级,除了退休的老人之外,其余人皆大欢喜,欢呼雀跃。

    有了强大的支持,老文哪有什么好办法!

    王宁安这家伙真是功力深沉!

    原来文彦博琢磨着,王宁安会和其他人一样,主持变法越久,结怨越多,混来混去,就会混得人不人鬼不鬼,他的机会就来了。

    可王宁安偏偏不走寻常路,始终都能拉到最多的支持,每一次的改革只是针对少数人,别人是攻坚克难,他是顺水推舟,难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沉思之后,文相公只能无奈地吩咐家人,千万看好了大门,外面的人谁来了也不见,他老人家要闭门修书。

    文相公沉默了,另外一位也不敢张扬,司马光也是老老实实修书,可是过了没多久,就出现了一种声音,有人提出了强烈意见。

    文官设置了年龄限制,那武将不用吗?

    文官七老八十,干不动了,那武将呢?就不用改革吗?

    发现了这个点之后,开封的报界就像是疯了一样,不断报道,那些致仕的老官僚,也跟着煽风点火,闹得不可开交。

    凭什么优待武夫?

    凭什么视文官为鱼肉?

    姓王的根本不是大公无私,而是偏向武人……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服!

    ……

    “他们不服,老子就打到他们服气为止!”

    慕容轻尘气冲冲地找到了王宁安。

    “王爷,我们这些年出生入死,开疆拓土,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凭什么让我们退休?我们和文官不一样!”

    他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王宁安倒是很淡然,“慕容,军中的情况如何,到底需不需要有年龄划线?”

    “这个……”慕容轻尘结巴了。

    “王爷,你不会真的要给武人划线吧?”

    王宁安把脸一沉,“慕容,你在战场上,是个冷静的将军,如果带着情绪,有着好恶,能指挥好吗?我现在要求你,以冷静的心态去看待,军中是否需要新陈代谢?”

    “这个……当然需要!”慕容的额头冒出了汗水。

    王宁安曾经制定过规矩,一些年老体弱,或者在战争中负伤的士兵,需要离开军队,朝廷要给予补偿安顿。

    只不过这些规定都是临时性的,没有普遍适用。

    而且大宋的武器越来越先进,战斗中损失的兵力越来越少,而控制的领土越来越大……自然而然,军队数量快速膨胀,其中老迈无能的将领,也不在少数。

    有些人已经六七十岁,还舍不得解甲归田,就被安置在二线,三线,负责守卫地方……他们年纪大了,也没法训练军队,加强战备,说穿了,就是养老等死而已。

    这些情况,所在多有。

    慕容也不敢否认,但他始终觉得,武夫立了功,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可以清退文官,但是绝不能拿武夫开刀!

    “王爷……”他还想说什么,王宁安突然一摆手,拦住了他,“慕容,身为一个军人,考虑的事情当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打胜仗……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强大的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凡是对提升战斗力有用的事情,必须去做;凡是不利于战斗力提升的弊端,必须革除……你不要觉得大宋军队天下无敌,就可以高枕无忧,躺在功劳簿上享受……那么大的疆土,各种叛乱层出不穷,你扪心自问,能胜任肩头的使命吗?”

    教训了几句之后,王宁安也不迟疑,直接让慕容回去好好想想……五天的时间,还没等慕容想明白,就接连传出了惊人的消息。

    首先王老爹以年事已高为由,请辞太尉之职,接着狄青也上书请辞,理由同样是老病不堪用……要是他们两个也就算了,紧接着,杨文广也上书了,另外杨怀玉,三种,还有王家军出来的几个老将,也先后上书,全部请辞!

    一共20多位高级将领,主动上书,请求辞职。

    这个震撼弹,远远比清理官场来得强烈百倍!

    就算是被震得麻木的人们,此刻也是胆战心惊。

    当年赵匡胤也仅仅是做到了杯酒释兵权。

    而且将军们的兵权没有彻底剥夺,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依旧巨大……还形成了绵延百年的将门势力。

    这一次王宁安却轻易让许许多多大将,甘心放弃兵权,直到此刻,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秦王的力量如此之强……或许,或许连赵大都比不上!

    当然了,赵大面对的是五代十国以来的乱局,情况远比现在复杂多了,武人也更加凶悍强大,但是人们不会在乎这些,他们只知道,赵大也做不到的事情,王宁安成功了!

    这就是威望!

    按照年龄划线,不但是文官适用,武将也是如此。

    而且因为武人的特殊,他们的规定更加严格。

    比如一线的战兵,年龄上限是30岁,守备士兵能放宽到33岁。

    低级军官是40岁,中级军官45岁,高级军官50岁,兵部,枢密院,参谋部,副职是55岁,正职60岁,挂同平章事衔,能放宽到65岁。

    不过不管怎么衡量,狄青这个老战士必须退了。

    作为征战一辈子的老将,狄青没有什么遗憾,相反,他很高兴,特意摆酒,和京城中的老部下把酒言欢。

    “仆自配军起家,几十年间,竟然成为宰执相公,回头看去,恍如一场大梦!”狄青顿了顿道:“历代开国的时候,名将辈出,战力无双,横扫天下,无人可挡。等到天下承平,将领凋敝,就军力衰败,难以抵挡外族袭扰,澶渊之耻,就是如此!”

    “原因很多,但不能不说,还是咱们武人不争气……老的舍不得退休,年轻人历练不够,没法承担重任……普通小兵,到了四五十岁,还在阵前冲杀,怎么能胜得过青壮?”

    狄青越说越激动,“秦王的规矩,是为了咱们武夫好,我知道大家伙有些心里不服气……但是我告诉你们,谁敢不听,我狄青就饶不了他!”

    作为大宋的战神,狄青的表态绝对是震撼人心。

    哪怕还有人不服气,人家狄青以身作则,你们有什么好说的?

    更何况秦王的父亲,岳父,还有大舅哥,全都退了,率先垂范,谁敢不听?这帮武夫也都认命了,但是还有几个,趴在桌子上,哭得稀里哗啦。

    他们从十几岁,就在军中,一直打仗,出了军营,什么都不会做,除了杀人,就没有别的本事,让他们离开军营,等于把他们从家里赶出来,心态一下子崩了,什么未来啊,什么规划啊,全都没了数。

    “狄帅,你说我们什么都不会,除了混吃等死,还能干什么?王爷就不能网开一面,给我们一条活路?”

    这些人哀求得厉害,狄青脸色阴沉,“没出息的东西,有手有脚的,扒了这身皮,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吗?”

    狄青嘴上骂着,可心里也挺不好受的。

    这时候王韶突然站起来,“狄相公,眼下议政会议还有军方的名额,秦王的意思是不想用现役的军人出任议政卿,不过退役的就没问题了……另外各个军事院校,还要招收教员,诸军有兴趣,可以争取教员名额,这也是兵部能给大家争取到最多的好处了……不过请大家伙放心,你们离开军队之后,军饷照发,还会提供一些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地方衙门要留一些名额,要设立创业基金,总而言之,不会让大家的生活遇到困难……”

    听完了王韶的讲解,这帮人都陷入了沉思,狄青却是一拍桌子。

    “听到没有?秦王是关心你们的,别分不清好坏,都老老实实,服从安排吧!”

    云淡风轻之间,文官和武将,都被摆平了,王宁安的强势,震撼着整个官场……“师父到底是师父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