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瑾气得发抖,可是他突然嗅到了一丝不妙的东西,只好乖乖闭嘴,却是看了朱厚照一眼。

    焦芳表态之后,刘健也是正色道:“焦公之言,甚合臣心,老臣附议。”

    李东阳、谢迁也纷纷拜倒:“臣附议。”

    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气,他还是有点不太明白,怎么好端端的一件事,就变得这样的严重,可是这内阁今日如此出奇一致,十分罕见,而且师傅们面色个个沉重,使他不敢大意,忙道:“诸卿所言甚是,好吧,好吧,就这样办,传朕的旨意,立命东厂去捉拿说涉事人等,其他的事都交师傅们办理。”

    呼……

    四个‘师傅’都松了口气,像是完成了一桩心愿。

    刘健慢悠悠地道:“陛下,此事还需彻查不可,一个小小王洪,怎么就敢和锦衣卫屈打成招……”

    刘瑾吓了一跳,忙道:“对,要彻查,陛下,要彻查,奴婢这就命人去查清楚。”

    刘健抬眼看了刘瑾,怫然不悦。

    朱厚照便道:“嗯,就如此吧,刘伴伴来彻查。”

    金口一开,刘健露出一丝心灰意冷,却还是点头:“陛下圣明。”

    四个阁老告退而出,朱厚照依然还是有点发懵,好在事情总算圆满,自己关注的叶春秋也没什么事,不过想到那些狗才居然牵连到了自家师弟,不免有些愤愤然。

    刘瑾却是心不在焉,告退往司礼监里公干而去。

    …………………………

    啪。

    在司礼监里,一只巨大的瓷瓶被刘瑾一脚踹翻,应声而倒,只留下了一地的碎瓷,刘瑾还觉得不解恨,又拿起案上的砚台狠狠摔在地方。

    这司礼监里人都是大气不敢出,一个个屏着呼吸,胆战心惊的看着刘瑾。

    刘瑾怒气冲冲的在这碎瓷上来回走了几步,正要骂几句,外头却有宦官道:“公公,焦阁老有一份奏疏,因为紧急,所以特地亲自送来,请司礼监赶紧批了。”

    焦芳……

    一想到焦芳方才在陛下面前说的那些话,刘瑾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这是抡了手臂脆生生的打自己的脸啊。

    这个焦芳,若没有咱家,他做得了他的内阁学士?现在倒好了,他如此的忘恩负义……

    刘瑾气冲冲的道:“请他进来。”

    焦芳徐徐步入,见了刘瑾,笑吟吟的行礼道:“见过刘公公。”

    刘瑾暴跳如雷:“你……”

    焦芳却是面不改色,左右看了一旁案牍上的小宦官一眼:“你们下去吧,老夫有话要与刘公公说。”

    小宦官们不敢怠慢,忙是退了下去。

    “哼!”刘瑾犹然不解恨,冷哼一声。

    焦芳却是微微笑道:“刘公公是在怪老夫吗?哎……刘公公显然不知道,王洪等人事发,已是保不住了啊。”

    “怎么就保不住,就算保不住,咱也不管他们的死活,可是那些作乱的人,如叶景这些人,为何不惩处?”刘瑾气得咬牙切齿。

    焦芳却是摇头:“这也是为了刘公公好,这件事到了现在,已是沸沸汤汤,闹到这个地步,天下人都在看着呢,谁不晓得,一个王洪能有什么胆子,居然敢做这样的事,何况还牵涉到了锦衣卫,这不是摆明着他背后有人吗?”

    焦芳看着脸色渐渐凝重的刘瑾,继续道:“刘公公还不知道这件事有多严重吧,刘公公想想看,借科举来做文章,排除异己,这是何等严重的事,这得罪的可是天下的士人,说再严重一些,现在只是南京那儿在闹,可一旦继续咬着不放,整个天下都要沸腾起来。一个读书人好对付,十个百个也不算什么,以刘公公的能耐,便是对付一千个也没无妨,可若是一万个、十万个呢?老夫提出要严惩王洪这些人,就是为了洗清嫌疑,好让天下人知道,王洪的背后不是老夫,而褒奖叶景、邓健这些人,则是为了平息事态,也是平息大家的怨气,如若不然,继续撕扯下去,刘公公焦头烂额,老夫也要粉身碎骨了。”

    焦芳叹口气:“事情败露,就理应壮士断腕,绝不能继续纠缠不清,现在这口诛笔伐的对象还只是锦衣卫的一些人,还只是一个王洪,可若是刘公公不肯撒手,那么接下来,天下人的嘴巴,可都要骂在刘公公身上,刘公公难道就当真一丁点都不怕?”

    刘瑾沉默了,他虽然晓得这事儿可能引火烧身,却没有想到这样的严重。

    焦芳冷冷一笑,继续道:“而今这个局面,刘公公还能怎么办呢?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报复那些人,而是赶解除别人的疑心,若是这个时候,刘公公极力要严惩叶景,别人就会认为,这王洪是受刘公公指使,一旦被人怀疑,刘公公岂不是成了众矢之的,刘公公现在得赶紧旌表他们,表现出刘公公和老夫对此乐见其成的样子,王洪和锦衣卫的那个千户是不能留了,刘公公让东厂的人将他们处理了吧……至于那个叶景……”

    焦芳顿了一下,才慢悠悠地道:“刘公公怕是要亲自派人要好生安抚着,得显出刘公公的气度,快刀斩乱麻吧。”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如鱼得水(第十更)

    刘瑾咬咬牙,却又觉得焦芳所言的很有道理,偏偏心里又有些不忿,只好道:“哼,怎么安抚,怎么安抚来着……哎……烦透了,咱烦透了这些读过了书的,这……一肚子坏水啊……哎……这件事,你去安排吧,王洪他们,咱会干干净净的处理掉,放心,攀咬不到咱们的头上……”

    焦芳抿嘴一笑,虽然这时候,他还算是镇定,可是心里大抵也不太好受,这一次真的是栽了个大跟头,现在却还需忍气吞声,于是他叹了口气,接着道:“哎……刘公公,来日方长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无妨……”

    说罢,辞别而去。

    刘瑾怒气难平,猛地抬眸看到墙上装裱的一幅字。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刘瑾暴怒,上前将那一幅字摘下来,撕了个粉碎:“杂家一点都不开心。”

    ………………………

    天蒙蒙亮,叶春秋已经穿着夏衫出门了。

    这十几日里发生了许多事,东厂的番子到了,直接拿了王洪等人去,而且朝廷的态度对于读书人很是宽容,甚至有传闻此次滋事的人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想到这些,叶春秋哂然想笑,而今天气渐热起来,暑气迫人,到处都是虫鸣和知了的叫声,平添了几分烦意。

    老家已经修书来信了,叶景父子高中进士,早已通过急递铺送去了奉化县,而奉化县令亲自前去河西报喜,据说整个奉化已经沸腾,而老太爷高兴的疯了,一科家里中了两个进士,还有一个会元,这世上再扬眉吐气的事怕也不如此事吧,于是一封长信便托了王县令用急递铺送来,足足有七八千字,都是热情洋溢,里头大致说了一些叶家父子中第之后的情况,无非就是无数人来道贺,连鄞县的杨家也派了人,宁波知府也委了人过来,似乎所有人都想凑这个热闹。

    而家中在三房的打理下,已是蒸蒸日上,当然……虽然老太爷很轻描淡写的夸了三房一句,却也非常老实的说出了实情。

    叶家现在能如鱼得水,说穿了还是叶景和春秋的原因啊,三房的人能力虽然平平,可是家里出了这样有出息的人,办什么事不方便?

    想要买地,还不如叫个人给衙里递个条子,那县里的老吏们还不是争相来作保;若是遇到水源的纷争,根本不用叶家人出面,那隔壁的几个狗大户也谦让的很,二话不说就当即表示,这水先让叶家灌溉着,不急,不急。若是想在县里置产,胥吏们听到了动静,还不赶紧着帮衬着找房?还有一些小农,觉得无依无靠,想要找个靠山,自然而然,也就携地投靠到叶家的门下了。叶家的油坊榨出来的油,那也是县里的油商抢着要的,价钱都好商量,三叔在外头,人五人六,现在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时上门拜访和拜谒的人,大抵都是宁波较为显赫的人家,若是有哪个老爷恰好要出远门,路过了奉化,少不得也会过来拜访一下,坐一坐,毕竟都是积善之家嘛,虽然隔得远,可是关系就是关系。

    家里的事,自然是三婶打理,还算是井井有条,家里今年又多雇了几十个长工,还请了几个丫头,族学也进行了扩建,不只是如此,连请来的老师,也是宁波小有名气之人,人家跑来给你子弟教书,当然不是图你几个束脩,分明是想借着叶家这层关系而已。

    老太爷在信中明言,打算存一笔钱,到了来年,要将叶家扩建一下,现在的老宅,实在是有失体面了。甚至还直言,门槛实在太矮,面上无光,所以最紧要的事,莫过于增高门槛了,高门嘛,得有高门的样子。

    叶家阖族的向心力而今更强了,若是往年的时候,主家这儿有个什么事,请大家来商量,又或者是一道捐钱铺路什么的,大家都不肯来,可是现在,简直就是一呼百应,现在最令老太爷觉得体面的事就是今岁县里修县学,作为地方的士绅,自然要号召一下,给王县令一点面子嘛,结果老太爷一号召,叶家这儿竟是筹了六百多两银子,河西各家可谓是踊跃贡献,足足将其他各地有头有脸的士绅甩了三条街。

    这就是面子啊,凡是关系到体面的事,老太爷就总能不吝笔墨的大书特书,什么今年的诞日,连王县令都随了礼,许多不曾来往的远亲也来祝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而书信的最后,则是很传统的环节,少不得嘘寒问暖几句,然后很是豪气的说,今年的收成好,老三在外打理了几个新铺子,油坊的生意也是兴隆,所以岁入大增,寄二百两银子来,让叶景父子省着点花用,除此之外,又托人送了一些家乡的东西,于南京某人处去取,莫要糟践云云。

    叶春秋现在出门,提着的就是一些家里寄来的土产,大清早到了王家门口,这儿他经常来,况且又是王家的门生和准姑爷,门子见了他,就好似见了菩萨一样,远远便招呼着要行礼,叶春秋抿嘴对他笑,将土产递给他:“这是老宅送来的,你送去厨子,让他炖了,熬一锅汤给泰山补一补身子,泰山还在吗?”

    “老爷清早去部里了。”

    “噢。”叶春秋一脸遗憾的样子,心里却贼贼的笑,正因为掐指算着泰山要去当值才这时候来的,否则又要被拉去训斥一顿,泰山近来吃了火药,小心为妙。

    门子接了,忙说:“姑爷真好。”

    叶春秋便板起脸:“呀,八字没一撇,可不要乱说。”他晓得门子不会改口的,也愿意虚伪的‘呵斥’一下,这样显得自己谦虚。

    接着轻车熟路的进去,名义上自然是要去拜谒‘岳母’,这是老规矩,这时代男女大妨的厉害,想要和静初接触,固然算是半个未婚夫了,却也很不容易,不过曲线救国的方法也是有的……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四章:赶赴北京(第一更)

    既然上了门,总要见岳母兼师母吧,得问个安,而这个时候,王静初都会知道叶春秋这个时间点会来,也晓得叶春秋的心意,便在王夫人那儿做女红,然后少不得不期而遇一下。

    这种手段……叶春秋早就熟稔了,心里感叹朱夫子坑人坑得厉害,他是个花心大萝卜,偏偏他的学说里却是各种所谓男女授受不亲的一套,差点没把自己坑的半死。

    到了后宅,命人通报,叶春秋一本正经的进去,王夫人果然端坐在那儿,王静初则陪坐一侧,然后很自然的露出不期而遇的哑然,接着便要起身回避的样子。

    王夫人受够了他们这一套把戏,每一次都是如此,春秋脸皮也厚,天天都来,套路都不见换的,偏偏还得成全着这个未来女婿,便咳嗽一声,抿抿嘴,将王静初拉住,道:“静初啊,你继续给娘绣这只鸳鸯,娘得盯着你。”

    王静初很‘无奈’的样子,便道:“是,母亲。”说罢,便乖乖地坐在一侧,假装着做女红。

    叶春秋便抿嘴笑道:“王小姐的女红真好,学生很佩服。”

    王静初自是不好答的,便缳首继续针绣。

    王夫人有点无奈的样子,道:“嗯,多承你的夸奖,静初很乖的,噢,春秋,你打算何时进京?”

    叶春秋有些郁闷,本来还想哄王静初几句,偏偏丈母娘有些不识趣。

    不过问到此处,王静初也停下了手工,抬眸看着叶春秋,显然对此很是在意。

    叶春秋便答道:“家父的意思是过七八日就要走,早去安心一些,免得中途出什么意外,耽搁了时间,会误了殿试。”

    王静初立即露出一脸失望,俏脸凝上了一层郁郁的气息。

    王夫人也蹙眉:“这么早?不过……举业要紧,本来……你恩师的意思是让你和静初……”

    王静初一听,便忙是起身回避了,躲到一旁耳房里去。

    王夫人看着女儿的样子,哑然失笑,不过当初自己还在闺阁的时候,只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她摇摇头,接着说:“本来的意思是,你中试之后,让你及早与静初完婚的,不过殿试更要紧,若是赶考之前完婚,不免时间过于仓促,既是婚姻,静初是王家的独女,自然还是大操大办的好,可不能委屈,所以只好等你殿试了。只是你在北京,王家在南京,却是多有不便,事急从权,总能有权宜的办法。”

    叶春秋心里也是挺遗憾的,可是细细一想,即便这时候在南京完婚,过了几日又要动身去北京,依然异地相处,既然恩师说会想出权宜之计了,那耽误一些日子,也是无妨。

    现在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殿试。

    走到今日这一步,对于叶春秋来说,这世上再没有比殿试重要的了,他已经连续成为县试、府试、院试三案首,又得了解元和会元,最后若是能殿试第一,那么这个进入仕途的起点,就足以称得上是空前绝后;若是在殿试之中马前失蹄,前头的解元、会元之名,便要大打折扣。

    所谓******,就是高中解元、会元、状元,而一旦成为******,就相当于创造了历史,就意味着自己是读书人中的龙凤,将来的仕途会顺利得多。

    考霸在同僚之中总是受欢迎的,尤其是科举的出身极为重要,甚至一些极端的例子就是,一群官老爷凑在一起论起自己的出身,堂堂知县老爷说自己是三甲进士,而一个县丞却说,我乃二甲出身,于是一时间,大家侧目,连县令都不好坐在上首了,要推这位县丞坐上。

    当然,这只是一个较为夸张的例子,实际上这种情况很难出现,虽然科举的出身重要,而且很让人看重,一些三甲进士或者是举人进入了仕途,确实有许多自卑感,却也不至于这样夸张,不过既然有这样的典故,也可见这时对于出身的看重。

    叶春秋颌首,对王夫人道:“这样也好,倒是此去京师,婚事还要劳恩师和师母费心。静初也要承恩师和师母好好照料了,学生感激不尽。”

    这口吻,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既然王静初将来要嫁作叶春秋为妻,她现在便算是叶春秋的人了,王家终究是王静初的娘家,叶春秋说承蒙照顾,带着一点男主人的口吻并不算错。

    王夫人便掩嘴而笑,和叶春秋说了几句话,叶春秋见王静初没来,便也没了兴致,能和丈母娘愉快玩耍的人毕竟不多啊,反正叶春秋不在其中,他索性泱泱告辞,等出了王家,心里便有些郁闷,话说,才见了静初一盏茶不到,话都没说一句,失败。

    ……………………

    前去京师赶考,已经提上了日程,叶家父子走上这一条路,就不可避免的只能将这诺大的南京城当做自己的旅途点,这里显然不是终点,在短暂的停留之后,势必要向前,因为他们都无路可退。

    因而近来走亲访友尤为频繁,一些在南京相熟和不相熟的人都要拜访,叶景这几日都是早出晚归,多是和一些朋友和同乡告别。

    倒是这时候,钱谦帮叶家父子打开了方便之门,他笑嘻嘻的登门,身上的伤患早就好了,依然生龙活虎的样子,见了叶春秋,便托着腮,很惆怅的样子:“春秋,我仔细想了想,自从你欠了我银子之后,我总是时运不济,莫不是因为这样才走这样的霉运吧。”

    叶春秋见他这个样子,冷俊不禁:“噢,钱大哥要我还钱就直说,我又不是不肯还,明日叫人送你营里去就是。”

    钱谦立即大喜,喜上眉梢的搓搓手:“哎呀,你这是什么话,说得好似我钱某人这样不讲义气似的,我是那种没脸没皮的讨债鬼吗?何况我们是什么关系……”不过他嘴巴咂了咂,继续道:“话说回来,老哥现在当真是缺钱,哎,老哥总结了教训啊,从前的时候是真的走了不少弯路,才吃了那么多的亏。”(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拜别(第二更)

    叶春秋微笑着点头,好奇地道:“那钱大哥可得出了什么教训?”

    钱谦露出得意之色道:“以前那真是像苍蝇一样到处的寻门路,门路倒是寻到了,结果金元宝他娘的就好像丢进了无底洞里,不曾听到一个响啊。这一次我虽是遭了牢狱之灾,却是受益匪浅,终于晓得这送钱的学问,这一次是决计亏不了了,不过手头近来确实紧张一些,春秋若是能还钱,就再好不过了。”

    他笑了笑,接着道:“噢,还有一件事告诉你,我在转运司那儿有一个朋友,你不是要进京吗,就走漕运吧,直接坐漕船从南京到京师,方便快捷,也省了许多的事,哈……这个可是真朋友,决计不是那些使了钱的,我已跟他打了招呼,到时你上船就是。”

    然后很羡慕地看着叶春秋,感叹道:“当初认识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小秀才,而今……就已经是进士公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老哥我很羡慕你啊,去了京师,可要小心一些,那儿不是南边,听说在那儿的官儿比狗还多呢,砸一块砖下去,就能倒下几个戴乌纱帽的,哈哈……不过你运气好,总能逢凶化吉,其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咱们还是朋友……呃……”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却还是道:“春秋可莫要忘了我啊,嗯嗯……不是有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我看你将来一定很有前途。”

    叶春秋苦笑道:“我哪敢忘了钱大哥。”

    钱谦便又笑了:“这倒是,你要走的时候知会一声,我去送你,他娘的,今儿还要带人去会操,其实就是耍把式,给那些个屁都不懂的官儿看的,叶贤弟,先告辞了。”

    将钱谦送走,叶春秋看着这个很‘耿直’的人,有点脑子发晕,这个人,当真很耿直吗?好像也是未必,不过至少……他总不爱装逼吧。

    不装逼就是好朋友。

    …………………

    陈蓉和张晋也要走了,这一次是真的要回宁波去,又是一次送别,多了一些轻车熟路,倒也不至于泪眼婆娑,不过想到三人的友谊,叶春秋依然心里微微有些沉重,三人相互作揖,各自露出牵强的微笑,少不得再次嘱咐:“记得要修书来,在京师安顿之后就要修书。”

    “诗社就拜托陈兄了,张兄不稳健,靠不住,指望他的红烧鲈鱼更实在一些。”

    “哈……随你怎么编排我,我今儿不揍你,换做平时,依着我的脾气,非要用酒灌死你不可。”

    目送二人远去,叶春秋心里有些伤感,而后冒出一个念头:“伤感了两次,卧槽。”

    时间已经迫近,而叶春秋和叶景终于还是启程出发了。

    临行前,叶春秋最后一次来王华这儿拜别,王华在厅中见他,也颇为伤感:“老夫老了,也不知还能活多久……”

    叶春秋这时候心里想:“我已经查过了,恩师还可以活到嘉靖年间。”当然面上不能表现出来,不管如何,心里还是有些不舍的。

    王华又是唏嘘:“哎,行将就木之人,见了什么都不免有所感触,你自拜入老夫的门下,其实老夫也没有教你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你是才子嘛……”说到才子的时候,王华不由哂然,只是才子这样简单吗?分明就是考霸和妖孽啊,以往人们总是用文曲星来形容天资过人的人,可是眼前这个少年,单凭一个八股三百篇,就足以称之为‘文曲星他爹’了。

    “此去京师,今日之你与明日之你就大不相同了,殿试之后,无论排名几何,朝廷都会授你官职,这就如从清流之中跃入了泥潭,哎……我晓得你觉得为师的话‘刻薄’了些,你们少年人总有诸多的抱负,有抱负是好事,为师只望你能信守现在的抱负,无论今日之你的抱负有多可笑,可是明日之你回想今日你所思所念之事,若能无愧于心,老夫也就满足了。老夫不求你成两袖清风的君子,也不求你是造福万民的好官,老夫只愿你做一个无愧于心的人。”

    叶春秋深深记住这番话,躬身行礼:“学生受教。”

    王华又是唏嘘不已:“这话,从前老夫教给了伯安,现在也同样教给你,你那位远在贵州的师兄……”

    说起王守仁,王华摇摇头:“他在贵州是清苦一些,而且他也是糊涂虫,不知明哲保身,可是……老夫有这个儿子,也是无怨,因为老夫不求他是圣贤,可是他至少做到了这一点;你是老夫第二个学生……老夫愿你如你的师兄一样。哈……你看,我晓得你有时候躲我,只怕是不愿听我絮絮叨叨吧,嗯,伯安也是如此,你们啊……太年轻,总愿意撞个头破血流,撞个头破血流也好啊,这世上的人,老夫最鄙夷的就是害怕头破血流的人,人生在世,有几分胆气,有几分坚持,这才是人,否则与猪狗何异?”

    他絮絮叨叨说了一通,最后见叶春秋一脸不舍的样子,便又叹息:“没什么不舍的,天下的事大抵是分分合合而已,噢,你去拜别你师母吧。”

    叶春秋想了想,拜倒在地,朝王华行了大礼,道:“学生蒙受恩师言传身教,受益良多,如今远行在即,不能侍奉恩师……”

    王华摇摇手道:“去吧,去吧,这些话对你师母说。”

    说是去拜谒师母,其实是网开一面,给自己机会和未婚妻说点临别话。

    想到王华这时也有开明的一面,叶春秋心存感激,忙是去了后宅,先是通报,过不多时便在花厅里谒了王夫人,王静初也早在这儿了,王夫人见了他,便笑道:“好了,不要多礼,你即将远行,我给你备了些礼物,来人……算了,还是我亲自去拿吧,你在此稍坐,我去去就来。”

    说罢起身,花厅里只留了叶春秋和王静初。

    王静初终于抬起头看着叶春秋,叶春秋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二人就这么安静地看着对方,时间就像是静止了一般。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不舍(第三更)

    想到就要离开南京,叶春秋其实是有很多话儿想跟王静初说的,可是当看着眼前的这张眼露笑意的俏脸的时候,心头微微有种说出明白的触动,似乎不愿打破这份安静。

    过了半响,叶春秋才终于道:“噢,静初小姐近来在家里做什么?”

    王静初刚才就看他一副傻乎乎的样子看着她,可是心里却觉得甚事有趣,原以为这呆瓜会一直不开口说话的。

    王静初笑了,脸上浮现出了带着几分矜持的红晕,道:“只是读读书,做做女红。”

    叶春秋哑然失笑,这个话题似乎没什么营养,便又道:“明日我就要启程,等到了京师,给你寄些东西来。”

    王静初的俏脸上的红晕微微褪去,抬眸看着叶春秋,露出贝齿笑道:“呀,寄什么?”

    叶春秋想了想道:“想必寻常的东西,你也不稀罕,就送一些字画吧,嗯,我亲手作的。”

    王静初觉得好笑,却忙是点头:“嗯嗯,我瞧你的字又有长进了,不过这行书作画只能自娱,你去了京师,最紧要的是照顾好自己,京师比南京冷哩,我曾在那儿住过几年,需多备些袄子才好,还有……去了那儿做官,若是能忝居翰林,清早就要去院里点卯,还要入宫轮值待诏,得多添些衣衫,吃饱了才去,正午的时候,宫里可不管饭,只许你吃一些茶点,你胃口大,怕是吃不消。”

    叶春秋心里想,能入翰林,那就说明殿试能名列前茅,想来……也要靠运气,不过他打起精神:“我记住了,你在南京也要注意些身子才好,莫要中暑了,嗯,过些日子我送些避暑的药来,呃……”

    “什么……”见叶春秋嚅嗫,王静初睁着眼睛看叶春秋,鼓励叶春秋说下去。

    叶春秋正色道:“我仔细打探了恩师和师母的口风,他们虽说什么总有权宜之计,可是我人都要走了,却不知怎么权宜,咳咳……我没有催婚的意思,只是问问,毕竟此去京师,再难回乡省亲了。”

    王静初本以为自己会害羞的,却被叶春秋的话逗乐了,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嫣然道:“这个……我也不知……不过……总有权宜之法。”

    叶春秋哂然,突然感觉少了几分拘束,跟王静初就像是认识了很久似的,不过想到王静初自小接受着良好的教养,还是没有过份靠近,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王静初,希望自己一直记着此时这张带笑的脸。

    王静初没有避开叶春秋的目光,脸上笑容依然,轻轻道:“明早你什么时候走?”

    叶春秋亦带着淡笑道:“卯时就要出发,坐的是漕船,所以宜早不宜迟。”

    王静初微笑着点了点头道:“你到了住处,记得寄信来。我……”

    正说着,便见王夫人带着一个小包袱进来,于是对谈到此为止,叶春秋起身,朝王夫人行礼:“师母……”

    王夫人将抱负交给叶春秋:“都是我和静初绣的一些东西,绣得不好,你带着吧。”

    叶春秋又要称谢,王夫人深看一眼王静初,又看叶春秋,道:“不必谢的,终究还是一家人。”

    叶春秋唯唯称是,眼看着再难有接触王静初的机会,便再看她一眼,见她也拿眼睛不舍地看自己。

    叶春秋好不容易收回了自己的目光,最后道:“学生还要回去收拾行李,告辞。”

    心里默默地想着,他们一定会很快又再见面的,那张端庄而带着嫣然笑容的脸却是在他心头,久久没有散开……

    ………………

    曙光初露,叶春秋背着行囊启程,没有人相送,只是跟着叶景,在这星月之下,抵达了码头。

    所有来送别的人都挡了驾,甚至连出行的具体时辰都没有向人告知,为的,只是不想去徒增伤感而已。

    通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