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他们肯定是烧杀劫掠,不知死了多少人,劫去了多少珠宝,师傅们肯定暴怒了,觉得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居然还在躲懒,所以特意跑来正话反说,就是来看朕知不知羞的。”

    他脸青一块红一块,显得局促不安,说也奇怪,平时自己怎么偷偷琢磨的时候,总在想有朝一日,自己面对师傅们,一定要拿出天子的气度出来,好慑服他们,使他们对自己言听计从,可是想是一回事,等自己真正面对这些师傅的时候,却总是不安,总像个犯错的孩子。

    “额……喜从何来。”他很心虚的发问。

    谢迁毫不犹豫道:“宁波大捷,陛下,这是真正的大捷,陛下,这是祖宗保佑啊,是先帝在天有灵,就在七月十三,有倭贼近千余,突然袭击宁波沿海,海宁卫早已侦知,设伏于黄水滩,七八百海宁卫将士,在浙江举人叶春秋,指挥钱谦的率领下,一举将倭贼全歼,倭贼溃灭,贼首鬼岛三雄亦为举人叶春秋所诛,而今捷报传来,斩贼五百余,所俘亦有百余之数,现在倭贼的首级,还有百余俘虏,都已押解京师,就等兵部查验,陛下……这真是先帝……先帝……”说到先帝这里,谢迁落泪了。

    这些老臣,都曾是先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并且给予了他们几乎毫无理由的信任,君臣之间的感情,是常人难能理解。

    谢迁想到,当初为了这个鬼岛三雄,先帝震怒的事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先帝已经在病中了,却是带病召集了大臣,几乎是气若游丝的说起如何剿倭的事,这些事现在想来,使谢迁百感交集。

    现在鬼岛三雄已经伏诛,这不是先帝在天有灵,是什么。

    吸了吸鼻涕,谢迁才继续道::“陛下初登大宝不久,就已平了倭寇,除了这鬼岛三雄,其余倭贼,迟早要被备倭诸卫官军剿杀干净,陛下……自太祖以降,屡禁不止的倭寇,终于是安生了。这是盛世的征兆,是国运绵长的征兆啊。”

    “……”

    朱厚照惊呆了。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就被剿了呢?

    不是说,明军的主力都被倭人耍的团团转,那鬼岛三雄是蓄谋已久,而且他那样的勇武,这……怎么可能。

    他不相信。

    可是谢师傅不像是在骗人,他说的声泪俱下,这东南沿岸的倭患,似乎真的是平了,而且……看起来,鬼岛三雄,似乎也已经伏诛了。

    朱厚照像是被蜜蜂蛰了一样,整个人自御座上弹跳而起,精神振奋的道:“拿奏疏来给朕看看。”

    刘健已是不敢迟疑,忙是将早已准备好的奏疏交给刘瑾,刘瑾转呈到了朱厚照的案牍前。

    朱厚照翻开海宁卫的报捷奏疏,很认真的看,一个字都没有遗漏。

    全篇奏疏之中,似乎始终贯穿着一个人——叶春秋。

    听着挺耳熟的,嗯,是在哪里听说过呢……噢,只是个小小的举人。

    他继续往下看,噢,先是这个小举子突然跑去了海宁卫,告诉海宁卫,说是倭寇肯定会来袭,然后开始举证,其一,这事儿太蹊跷,倭人像是在诈降;其二,倭人素来狡诈,肯定是声东击西;其三……

    咦……这特么的跟朕的构想差不多啊,呀,居然除了朕,在江南,嗯,准确的来说,是在浙江,还真有一个人……呀……只有十三岁,居然比朕年纪还要小一些,这么一个小子,居然能料中此事。

    朱厚照直吸了一口气,这……这小子的智商,居然可以和朕媲美了。

    然后他看到,叶春秋如何和钱指挥布防,当然,奏疏之中肯定是隐去了钱指挥买卖公平、童叟无欺的细节,毕竟是钱指挥让自己账下书吏写的奏疏嘛,少不得要添油加醋说几句,钱指挥如何心忧社稷,如何想着报效国家,大抵……这都成了奏疏中的八股文了。

    朱厚照一看这种文体,就想犯困,对这个钱指挥,一丁点兴趣都没有,他的大臣,无论是文的还是武的,无论是老的还是小的,大抵都会来那么一句,公忠体国、心忧国家,然后少不得还有什么一心要报效君恩,然后怎么样茶不思饭不想来着。

    切……还是那举人有意思。

    于是他继续看,一个字都不敢遗漏,生怕因为一字之差,而使自己遗漏了什么。

    为了设伏,叶春秋居然挟持了都司府的大使唐兆丰。

    朱厚照不晓得这个大使是什么意思,不过挟持二字,听着似乎挺牛叉的,他突然有些手痒,禁不住想,当初朕若是挟持了刘伴伴威胁要去江南呢?不知好使不好使。

    他抬眸看着一旁很恭顺的刘瑾……

    好吧,继续看。

    接着倭寇果然来袭……

    朱厚照激动了,明军在叶春秋和钱谦的指挥下与倭寇进行了激战,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朱厚照却感觉到体内汹涌澎湃,他早想会一会那倭寇了,然后便是叶春秋杀死了鬼岛三雄,力挽狂澜,倭寇溃败。

    呼……

    朱厚照长长出了口气。

    就这么胜了?

    没有想象中的倭寇深入内陆,没有自以为是的烧杀劫掠,这群倭寇,刚刚登陆,直接被人包了饺子。

    叶春秋……叶春秋……

    朱厚照猛地想起是谁了,不就是那个那个那个小童生吗,呀,他居然成举人了,这才一年半载的功夫,这小童生,很厉害的样子嘛,竟有朕一样聪明伶俐了。

    朱厚照旋即就是大喜。

    太特么的有代入感了,他每日朝思暮想,就是自己逃出宫去,然后带着刘瑾,跑去海宁卫示警,然后指挥着海宁卫在黄水滩设伏,最后将来袭倭寇一网打尽,然后自己亲手将鬼岛三雄格杀。

    可是现在……这一切,这个举人做到了,保全了宁波的军民百姓,保住了自己的脸面。

    深吸一口气,有点难以置信。

    可终究还是切切实实的发生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天子的期待(第五更)

    朱厚照的眼眸发亮,在这世上,竟还有人和自己想到了一处,哈哈……不谋而合。

    他不由自主的挑了挑眉,猛地拍案道:“看到了吗,朕当初是怎么说的,怎么说的,朕当初就和诸位师傅们说,倭寇肯定是诈降的,倭寇来袭了……哈哈……师傅们就是不信,现在如何,现在有所验证了吧!叶春秋,这个叶春秋……查,查清楚他的底细,祖宗十八代都要翻出来,还有……该论功行赏……”

    阁老们大眼瞪小眼,都是面面相觑,对于朱厚照的嘚瑟,很是看不惯。

    这功劳明明是举人叶春秋的,怎么到了这儿,反而似是陛下神机妙算了呢?

    朱厚照没看到阁老们各异的神色,神采飞扬地抬眸道:“或许是朕托梦给了叶春秋,这就是了,朕前些日子,朝思暮想的就是此事,或许正因为如此,朕便托梦了给了他,他得了朕在梦中的旨意,参透了天机,果然不愧是大大的忠臣啊,历经艰难险阻,总算大功告成,诸位师傅,他只是个举人,还没有食君之禄,就已经这样公忠体国了,很了不起啊,哈……来人,得把他招来京师,朕要见一见才好……”

    “……”朱厚照间歇性的发点神经,大家早已习惯了。

    可是你特么的居然说托梦?你是逗我吗?

    谢迁这时候泪水干了,立即道:“陛下,所俘的倭人还未送抵京师,兵部也还未核实所报的倭人首级,若是现在论功行赏,还是早了些,举人叶春秋……他是个读书人,来年会试在即,怎好让他来京师?陛下想要见,他迟早有朝一日还是要来的,陛下岂可坏他的举业?”

    说到叶春秋的时候,谢迁将读书人三个字咬得很重。

    这样大的功劳,武夫们立了这个功,内阁是很不乐意的;若是宦官,那就更加不喜了;可若是读书人……嗯,读书人能有这样的功劳,岂不是理所应当吗?这岂不正是证明了读书的重要?那叶春秋正因为读了书,所以才明白了道理和是非,才有这样的忠义,正因为读了书,所以才熟知兵略,正因为读书,所以才能慷慨激昂,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才能一往无前,一举格杀鬼岛三雄。

    这是什么,这是精神的力量啊。

    此战再一次的证明,什么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谢迁这个人嘛,是不讲情面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皇帝老子的面子也不给。而且一个举人这样做,这可以说是公忠体国,是想要保护一方百姓,可是你天子每日琢磨着抗倭,这就是不务正业了,天子心怀的是天下,而不是东南一隅之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怎么能舞枪弄棒呢?

    牛皮一下子被戳破了,朱厚照显得有些尴尬,底气没有先前那样足了,只好道:“谢师傅,或许朕当真有托梦也是未必呢,哎哎……好吧,总而言之,此次大捷,大快人心,朕甚慰之。哈哈……真真是想不到,想不到啊。”

    阁老们今儿的心情都算不错,平了倭患,往后这些年,只怕倭人至多也只能小打小闹了,这样就可免去了剿倭的许多钱粮,解决了这个顽疾,朝廷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他的地方去。

    待阁老们告辞而去,憋了很久的朱厚照,这才放声大笑起来,今儿……是真高兴啊。

    “刘伴伴,立即命人去杭州、去宁波也好,给朕寻那个叶春秋,朕要知道击杀鬼岛三雄的经过,嗯,一丁点都不可遗漏,叶春秋……叶春秋……呵……”他又傻笑起来,接着道:“是个举人啊,举人也有如此的本事吗?要八百里加急,赶紧,一刻都不能耽误,朕该对他说什么呢?是不是要捎个话去?”

    他想了想,恢复了几分君王的姿态:“先不要说,省得让他觉得朕很稀罕他似的,朕九五之尊,总也要端着架子才好,这是师傅们教的,这话儿也没错,立即,立即去办,还傻傻的站着做什么,真是蠢货,朕看遍了朝野,也没见几个聪明的。”

    刘瑾本来还想着添油加醋的说几句坏话来着,叶春秋立功,他心里有点不舒服,现在见朱厚照气急败坏的样子,哪里还敢说什么,忙是连滚带爬的去了。

    朱厚照则是背着手,在殿中团团的转,口里反反复复的念叨:“鬼岛三雄的首级不知何时能送来,理应拿他的首级去告祭宗庙才好,不过师傅们肯定是不同意的,偷偷带去如何?藏在刘伴伴的袖子里……夹在裤裆里似乎也可以……叶春秋……叶春秋……居然和朕不谋而合,想到了一处了,你运气好,你是举子,朕是天子,朕若是举子,朕做的也比你好,不过……击杀鬼岛三雄……”

    他心里又开始发毛了,可见朱厚照其实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那鬼岛三雄的厉害,他是晓得的,他打不过啊。

    这位叶举人,莫非就是传说中的高手……

    朱厚照抬头望着殿中的漆红梁柱:“这得有多厉害。”

    朱厚照觉得很佩服起来。

    或许别人不晓得鬼岛三雄的厉害,可是朱厚照搜集了这么多资料,关于鬼岛三雄的奏报,朱厚照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再加上每次明军被鬼岛三雄打败,为了显示这是非战之罪,完全是对手过于逆天,所以对于鬼岛三雄的实力各种添油加醋,此人手持妖刀,一刀挥下,便是腥风血雨;此人还有妖法,凡有人与他对敌,便听他一声大吼,少不得默念天灵灵、地灵灵之类的话,对手便已惊恐万分,仿佛被人缚住,动弹不得。

    朱厚照深信这个世上有这些神奇的事,否则沿岸数省的都司,怎么都言之凿凿,如此不约而同?

    “叶春秋……”想到此处,朱厚照眼中放光,不由自主的坐下。

    他禁不住又开始一个人傻呵呵的笑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阶下囚(第六更)

    被拘押是很不好受的事,而且为了防范于未然,都司那儿,已是连夜动了身,赶赴杭州。

    这一路舟车劳顿,叶春秋和钱谦二人被关押在一起,钱谦很是郁闷,想不到好端端的立了功,还没乐几天,而今就成了阶下囚。

    等几日之后,他们被关押进了杭州的都司大牢,叶春秋和钱谦牢房的对面,便是一群被俘虏的倭人,这些倭人据说过几日就要解送去京师,而牢门是栅栏做的,并不封闭,于是叶春秋和钱谦与对面的倭人们大眼瞪小眼,这些倭人似乎依稀能分辨叶春秋和钱谦二人的身份,然后发出哄堂大笑。

    这或许是他们在吃断头饭前,最觉得快乐的一件事了。

    当初剿倭的两个‘官长’,而今却和他们一样,都成了阶下囚,而且看上去,都司衙门那儿,对于这两个‘罪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照顾。于是倭人便开始隔空叫骂。、

    “汉狗!”

    “马鹿……”

    “泥棒……”

    “阿呆!”

    “八嘎呀路!”

    钱谦暴怒,便以一当十,破口大骂:“倭狗,杂碎,狗娘养的东西,不要脸啊,说的就是你,狗东西,等爷爷出去,非让你们尝尝厉害不可,畜生,倭狗,哈哈……快来看倭狗,倭狗们活该要砍头,送去了京师,便教你们凌迟,三千六百五十刀,把你们割了去喂狗,哈……哈哈……你有种放马过来,统统都来,大爷我一个打你们这样的倭狗十个。”

    骂得累了,便喘口气,这牢里的气氛实在糟糕,便回到阴暗潮湿的牢里头,见盘膝而坐的叶春秋,他摇摇头,嘴里还在骂骂咧咧:“狗娘养的倭人,还有狗娘养的都司,他娘的,莫让我钱爷得志,有朝一日我若是出去,一个个把你们剁了喂狗。”

    看了一眼叶春秋,钱谦心里挺佩服他的,虽然也是被拘押起来,朝不保夕,这个小子居然还能如此淡定,可转念又暗怪他不肯帮自己骂那些倭人,便也跟着盘膝坐下,道:“春秋,你在做什么?”

    叶春秋抬眸,很平静的看了他一眼:“钱指挥,累不累,来歇一歇。”

    钱谦苦笑,歇什么歇?火烧眉毛了啊,他便皱起眉,道:“这牢里的伙食真不是人吃的,娘的,饭团都是嗖的,气死我也,饿了,我的饭团呢,我的饭团在哪里?”

    叶春秋一脸郁闷的道:“我吃了。”

    “呀。”钱谦气的跳起来:“吃了,你吃了,我吃什么?那是我的伙食呀,春秋,你落井下石,过河拆桥啊。”

    叶春秋更是无语:“可是方才你自己说不吃的,我年纪小,肚子容易饿,一个饭团吃不饱,顺便就把你的吃了,不怕,不怕,明日还会有饭团送来。好啦,三两银子,算我欠你的。”

    钱谦垂头丧气,耸拉着脑袋抠着脖子下的泥垢,把泥垢蜷起来,捏成小肉球,放在嘴里舔一舔,很感慨的道:“娘的,果然是老子身上抠出来的泥,居然还带着肉香。”咂巴咂巴把泥球塞进嘴里:“到了而今这个地步,银子还有个屁用!咱们要完蛋了,你难道不知那都司是什么人?他既然铁了心想要冒功,就肯定不会让咱们活着,哎……真是糟糕啊,怎么就沦落到这个境地的,当初我就是太心善了,太讲道义,早知道索性跟着都司混个功劳,诬赖你是冒功,这样一个人,总好过两个人死才好,我估摸着,也就这两三日活头了,都司的人肯定要结果了你我,哎……春秋,你别干坐着,你还欠我五百零三两银子,咱们可得说好,下辈子投了胎,你可要还我。”

    叶春秋很是无语,这尼玛的是讨债鬼啊:“为何不能做了鬼还。”

    钱谦很鄙视的看了叶春秋一眼,冷笑道:“这地府里的钱不值钱,你也不想想,逢年过节的,那些儿孙给祖宗烧多少黄纸,帐可不能这样算,我只收真金白银的,黄纸或者宝钞,一概不笑纳。哎……那都司派的鬼差也不知什么时候来索命,你我冤死在这牢里,倒也怪可惜,你还是个举子呢,细皮嫩肉,年纪又是轻轻,本来大好的前程,非要趟这趟浑水,平什么倭啊……死了,这一次是真要死了。”

    叶春秋方才还闭着眼睛养神,却是猛地张开眼睛,道:“不,暂时还死不了,那都司既要冒功栽赃,贸然整死我们,他怎么放心?所以少不得要私设公堂,录取了我们的口供才会下手,没有白纸黑字的凭据,他也怕朝廷追究,所以要死,还得过一趟审。”

    钱谦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自己若是也心狠手辣想要栽赃陷害,总也要先拿到对方的口供,反正是屈打成招,只要拿到了这个,再把人整死,死人的话只剩下那份口供了,就算有人怀疑,也寻不到破绽。

    他便靠在墙上,很庆幸自己又可以多活几日。

    谁晓得这时候脚步声纷沓而来,几个差役提着灯笼到了牢门前,其中一个道:“来,将这罪囚叶春秋和钱谦押来。”

    钱谦一看,真是死也,这尼玛的……还真是说来就来啊,刚以为屈打成招完就要去死,谁晓得这就来屈打成招了。

    叶春秋却很淡定,向那差役厉声道:“我乃浙江举人,就算要审,都司也无权过问,理应请我的学官来。”

    老吏只是冷冷一笑,道:“叶举人,我听说过你,不过你押送在此的事,无人知晓……”

    黑牢……

    一切都是不合法的情况下布置的,这也就意味着,那都司是铁了心的要杀人灭口了,现在过这一遍审,多半也只是秘密审问,只要弄到了口供,自己和钱谦供认不讳,再暗害了叶春秋和钱谦二人,对外宣称就不得而知了,要嘛是暴毙,又或者是其他原因。

    几个差役将钱谦和叶春秋押出去,从这阴森地牢房过道,却是转入了另一个位置,依然还是在牢里,在这里,钱谦和叶春秋见到了都司集以及那位高先生,还有大使唐兆丰。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杀人灭口(第七更)

    这里本就属于地牢,所以格外的阴森,点上了火把,这火光便映照在都司赵友静的脸上,赵友静只是冷笑,那双眸子全无任何感**彩,他已是将叶春秋和钱谦当做了死人。

    他很舒服的靠在官帽椅上的后垫上,徐徐道“说罢,你们是如何冒功,又是如何勾结,今儿本官就在这里,你们总要给一个说法。”

    钱谦忙是跪下,道:“大人,小人和叶春秋是冤枉的啊。”

    赵友静暴怒:“来人,掌他嘴!”

    几个差役便上前,手里拿着木牌,一个人捏住了他的下巴,那木牌便朝着钱谦的嘴啪啪打去。

    钱谦被打的满嘴是血,一旁的高先生禁不住笑起来,啧啧道:“你们看,人得识相,不识相的人,早该死一百遍了,莫要以为抵死不认就是骨气,骨气在这儿,可是一丁点用都没有,你们若是想有骨气,在这儿,都司大人并不介意将你们的骨头一根根的敲断揉碎了,所以嘛,还是老实交代为好,不要耽误都司大人的时间,也不要误了自己。”

    都司赵友静在高先生说话的功夫,便又狠厉的看向叶春秋:“叶春秋,你又怎么说?你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叶春秋依然站着,这或许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有勇气的事之一,这个少年经历了这一次的牢狱之灾,已经渐渐有了成长,所以脸上稳重更多了一些,他淡淡道:“都司大人,学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天地君亲师,唯独不拜恶官。”

    好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颇有些后悔,因为叶春秋知道,这是死鸭子嘴硬,接下来,理应也该自己被掌嘴了,很疼的。

    赵友静狞笑:“好,好,好,好得很哪。来人……来人……掌他嘴……”

    几个差役要上前。

    这时,却有差役急匆匆的过来,禀告道:“大人,本省郑提学与举人叶景会同几个举人上了门,说是要寻叶春秋。”

    赵友静和高先生对视一眼,他们似乎对此早有准备,当初把叶春秋押来这里,肯定有海宁卫的人去通风报信,宁波那儿,也肯定有人会传来消息,噢,想不到这叶春秋居然还有亲友给他做主,不过无妨,只要都司这儿抵死不认叶春秋在这里,只说他半途逃了或者其他缘故已经放他走了,他们也不能如何,很快,他赵友静就是大明朝鼎鼎有名的抗倭名将,会得到宫中和内阁的厚爱,这些许纠纷,不会有人在意。

    赵友静淡淡道:“去和他们说,就说这里没有什么叶春秋,不许他们进来。”

    他已经显得有些焦急,不管怎么说,现在外头有人闹事,总不是好事,还是及早把事情解决干净为好,他冷面看着叶春秋:“你到底是招认不招认?”

    听说宗师和老爹还有一些朋友闹到这儿来,叶春秋百感交集,他抬起头,摇头道:“大人,学生什么可招认的,大人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栽赃陷害……那么……自然悉听尊便。”

    赵友静杀机已起,大笑道:“事到如今,想必你还以为,外头那些人能够救你,哈哈……哈哈……你真是愚不可及,蠢透了,今儿你在这里,便是不招也要招,来人……”

    到了此处,高先生也不禁捋须微笑起来,自己这东翁解决了这两个麻烦,接下来,便是天大的麻烦也不差了,就凭着这个平倭的天大功劳,这辈子只怕也无人可撼动,而参与了此事的自己,只怕也可鸡犬升天吧。

    大使唐兆丰总是觉得不安,可是现在见叶春秋和钱谦遭难,心里还是觉得有些痛快,他已经修书给邓健,却是不知邓健接到了信没有,想必他的弹劾奏疏还没有发出去吧,若是如此,那就好极了。

    赵友静已是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给我动刑。”

    原先那来禀告的差役却在这个时候,又是去而复返,道:“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赵友静很是恼火,怒斥道:“天塌下来了吗?为何如此毛毛慥慥,不就是一个提学,几个举子,怕个什么?本官不是已经让你去挡驾,告诉他们,叶春秋不在这里。”

    那差役却是魂不附体的道:“大人……是南京的御史来了,还带来了南京五军营的官兵,杭州造作的曹公公也来了,还带了兵来,卑下们拦不住,他们已经闯了进来,说要搜寻叶春秋……”

    嗡嗡……

    赵友静脑子有点发蒙。

    怎么御史来了,怎么那不相干的曹公公也来了……

    他嘴巴嚅嗫了一下,紧迫的道:“来人,来人,打死这两个狗才!”

    事到如今,先杀人灭口了再说。

    可是那几个差役却是面面相觑,不敢动弹了。

    赵友静暴怒,还要催逼,身边有人却是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他侧目看去,却是大使唐兆丰。

    赵友静一把将他扯起来,怒目而视:“你现在是什么样子,你这混账,那御史和曹公公来了,你可知道怎么说?”

    “完了,完了……”唐兆丰口里只是反反复复的念,本来他还心存侥幸,可是现在……当得知御史和曹公公来,他就晓得,那件事已经上达天听。

    赵友静却是不甘心,暴跳如雷:“完什么完,怎么就完了,即便钦差来……”

    “大人……”唐兆丰万念俱灰的看着赵友静,却是一字一句道:“在倭人来袭之前,下官曾修书请御史弹劾叶春秋……弹劾叶春秋干涉军务……骂他……”、

    嗡嗡……

    赵友静嘴巴张的比鸡蛋还大,一下子,他全明白了。

    自己自以为得计,可是万万料不到,居然撞到了一个猪队友。

    他眼睛发直的看向唐兆丰,唐兆丰嚎哭道:“下官也没想到……没想到这倭寇当真来袭啊,下官……”

    啪,赵友静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狠狠一巴掌打在了唐兆丰的脸上,咬牙切齿地道:“狗东西!”

    如潮水一般的兵丁这时候已经涌入了大狱。

    ……………………………………

    订阅很不给力,求点订阅求点月票,然后继续码字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将功补过(第八更)

    有人在黑暗中举着火把道:“公公,就在这里……”

    “找到了,找到了……”

    一个面白无须的宦官此时被人搀着来,然后他的声音尖锐无比的在牢中回荡:“还愣着做什么,将叶小英雄请出去,来人,拿下犯官赵友静,还有这几个人,统统拿了,一个都不要遗漏。”

    曹公公一脸正气,接着笑吟吟的朝叶春秋作揖:“噢,叶小英雄,你好。”

    接着牢房的过道,又有纷沓的脚步来,叶春秋要出去,差点和来人撞了个满怀,这人骂骂咧咧:“不长眼睛吗?”等看清是叶春秋,惊愕了一下,连忙捋须,挤出笑容:“哈哈……哈哈……我说是谁,原来是春秋啊……你好,你好,好久不见,为了救你,本官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啊。”

    这个人……是邓健。

    邓御史前些日子还在南京快活着呢,心说这叶春秋怕是要倒霉了,自己一封洋洋洒洒的弹劾奏疏下去,他还不得脱一层皮?

    谁晓得很快事情就翻转了,内阁突然下了旨意,谢阁老亲自要督办都司冒功的案子,而且许多消息已经传来,说是黄水滩大捷,首功据说乃是叶春秋,谢阁老算起来,也是邓健的宗师,当初谢阁老任翰林侍讲学士的时候,曾主持过会试,邓健就是在那一年被录取,而接下来,谢迁却是直接点名道姓,让邓健督办此案。

    邓健惊呆了。

    叶春秋居然成了大功臣。

    他顿时不寒而栗,虽然他平时脾气火爆得很,可是并不代表他脑子里都是浆糊,做御史的翻脸无情这是理所当然,可是居然自己弹劾了平倭的首功,而且弹劾的事,就是叶春秋要干涉海宁卫平倭。

    这下要有麻烦了。

    幸好,大宗师让自己来督办都司冒功的案子,邓健明白了,这是大宗师保护自己呢,这一次平倭的事,肯定有不少人要垮台,也有不少人会成为新贵,而邓健很不巧,他牵涉进了平倭的事来,而且还成了反面的典型,这个时候,若是他什么都不做,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跳出来拿这个来弹劾自己。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将功补过,让自己来查都司冒功,谢阁老就是有这么一层意思在。

    他接到旨意之后,却又收到了那位同年唐大使的书信,唐大使在书信之中提出,原先那封书信不过是玩笑,不可再发了,又大致说了一些宁波的事,邓健一看,便看出了端倪,都司要冒功,当然绝不能让真正得了功劳的叶春秋好受啊,想到此处,他惊出了一身冷汗,那都司想必还不知道他已经东窗事发,真正的小英雄叶春秋只怕要糟糕了,而叶春秋等功臣一旦不明不白的死了,接下来是什么?

    那就是惊天大案啊,在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