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4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话音落下,许多大臣都意识到了什么,亦纷纷道:“请太后早做决断。”

    张太后本是咄咄逼人地盯着杨一清的目光,可是在这排山倒海一般的唿声之中,这目光从冷然,渐渐开始疑虑,接着,开始有了几分动摇和松动。

    不得不承认,张太后已经有些慌了,这倒不是她不够坚韧,实在是任何人面对这种选择,都无法做到足够的冷静。

    “安什么心,安谁的心?”

    眼看着张太后就要坚持不下去了,甚至有些人已经暗喜……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传来。

    正在气愤和无奈下的张太后愕然地抬眸,却见一人按着腰间的剑柄,大喇喇地走入了殿中。

    对张太后来说,这人是再熟悉不过了。

    张太后的脸,先是铁青,接着是愕然,之后是大喜过望。

    是叶春秋……

    叶春秋这个时候怎么来了?

    可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来了,让张太后感觉无力的身子,徒然间又有了力气。

    叶春秋不惊不慌地举步进来,神色间顾盼自雄,接着道:“方才本王听到有人想要请太后娘娘早做决断,却又不知是什么决断?”

    无数的眼睛朝着叶春秋的身上聚来。

    叶春秋则继续一步步往殿中走去,他的目光,坦然地与所有人的目光相对,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许多人的眼里露出来的慌乱。

    看来……自己来得正好啊。

    叶春秋却一点都不感觉轻松,因为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大的考验。

    他一错眸,先是扫了杨一清一眼,杨一清则是冷冷地看着他,脸上是似笑非笑之态。

    叶春秋朝他笑了笑,笑中带着讽刺。

    此时已到了殿中,叶春秋拜下道:“儿臣叶春秋,见过母后。”

    叶春秋单膝拜下,手依然还是按着腰间的佩剑剑柄,这破虏剑乃是御赐之物,有带入宫中的权利。原本这还只是礼仪的象征,象征着陛下对他的厚爱,还有这鲁王殿下的特殊权利,可是现在,叶春秋不禁有些庆幸,这柄剑使自己心安不少。

    话音落下,殿中依然又是沉默一片。

    今天的许多人都想到了许多个可能,可似乎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么个意外。

    而叶春秋这笃定和沉稳的样子,使许多人心里,不禁有了几分阴霾。

    “亚父,你来了!”太子朱载已是站了起来,一双乌亮的眼眸紧紧地看着叶春秋,压抑已久的他,面上露出了几分惊喜。

    张太后也是喜上眉梢,叶春秋来了,使她终于有了一些底气,至少不必沦落到孤儿寡母们孤军奋战的境地。

    张太后便道:“起来,起来吧,起来说话,你来得正好,哀家正好要询问你。”

    叶春秋长身而起,道:“不知母后要问什么?”

    张太后瞥了叶春秋一眼,道:“而今皇帝传来噩耗,哀家这做母亲的,自是肝肠寸断,只是而今,国不可一日无君,哀家虽是悲痛万分,却也得为大明的江山社稷想着,而今群臣都以为太子殿下年幼,不宜克继大统,叶春秋,你以为……如何?”

    叶春秋没有急着回答张太后,因此大殿之中,又变得安静起来。

    许多人的心里开始弥漫起不安,因为叶春秋的到来,突增了变数。

    从一开始,大家都往一个思路去想,没有太后的懿旨,这叶春秋敢带兵入关吗?若是不敢带兵入关,他又怎么敢孑身一人入关?

    可是大家还是失算了,这小子,还真敢啊。

    此时,叶春秋抬眸道:“这些话,是谁说的?”

    张太后看了杨一清一眼,才徐徐道:“杨一清!”

    从张太后的口中吐出杨一清这三个字的时候,叶春秋的目光,已如电一般的扫在了杨一清的身上。

    杨一清又怎么感受不到叶春秋那目光下的尖锐,只是他的脸色依旧沉稳,因为他非沉稳不可。

    (未完待续。。)

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幕后黑手

    叶春秋冷然地盯着杨一清,朝他勾唇冷笑道:“是吗?杨公?”

    杨一清随即道:“正是,太子年幼,宜……”

    只是还不等杨一清把话说完,叶春秋就打断道:“很好,杨公所言不差!叶某人也深以为然,谁是天子,关系重大,决不可有任何的才差池。”

    叶春秋突然这么一说,却是令人诧异不已。

    而叶春秋则是接着道:“既然要择选出新君,既然是事关重大,那么我有一个提议,不如诸公们好生在这里,一齐讨论出一个新君来,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瞧这叶春秋的语气,倒是颇有些退让的意思,大家再讨论讨论?

    可这……不太像是叶春秋的风格啊。

    这家伙不怎么用套路出牌,顿时使杨一清之前预想的方案,全然没了用武之地。

    叶春秋道:“不知杨公以为,宗室诸子弟之中,谁最合适?”

    杨一清知道,此前他已经说出了一个明确支持的对象,此时若是避讳,反而显得自己没有底气,反正该说的,也都说了,自然也不缺对叶春秋再说一遍:“兴王世子。”

    叶春秋笑了,道:“兴王世子的年纪倒是恰好,为人还算是忠厚,杨公有这样的想法,倒也无可厚非。”

    大家听他说出这番话,就更加惊异了,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都一副看不懂的神色。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这叶春秋也想要从龙?

    不对啊,他乃是太子殿下的亚父,何况,还和兴王世子不太对付,这不是谁都知道的事吗?

    就是大家深感疑惑不解之时,叶春秋接着道:“那么,何不这就请兴王父子二人入宫,商讨这件事呢?我们在这里议了再多,这兴王父子不在,也是无济于事,这未来的天子的人选,总该先问一问人家是否愿意才对,杨公,我说的对吗?”

    说罢,叶春秋已朝张太后行礼道:“恳请母后即刻请兴王父子入宫,商讨大事。”

    唿……

    一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

    是啊,兴王父子都躲在幕后,还奢谈什么克继大统呢?

    现在这父子就在京师里,就应该将他们请来才是,若是不请来,现在讨论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可是,许多人却发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兴王父子敢来吗?

    叶春秋的本身无疑就是很令人忌惮的,现在叶春秋就在这里,请他们入宫,这父子二人,岂会没有顾虑?

    张太后方才也是不解,此时也醒悟过来了,便道:“不错,来人,请兴王父子入宫见驾。”

    杨一清既然提议是兴王世子,那么想来这些人的背后就有朱和朱厚,这两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幕后黑手。

    他们在幕后操纵,是这场阴谋之中最核心的人物。

    而只要这二人入了宫,至少暂时来说,在这太和殿里,就算是暂时稳住了局势。

    众人一想,什么都明白了。

    听了太后的懿旨,自然有人匆匆地往鸿胪寺去请人了。

    张太后吩咐完,随即道:“来人,给鲁王殿下赐坐。”

    有人搬了座椅来,叶春秋倒也不含煳,径直坐下,叶春秋坐稳,却是将剑解了下来,横在自己的膝间。

    杨一清心里开始忧心起来,忍不住道:“今日时候不早了,不如明日再召行兴王父子入宫,再议此事。”

    “不成。”叶春秋正色道:“既然杨公已经说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事情紧急,怎么还可以等闲视之呢?要定,就一次性将事情定下来,也省得天下人见疑,你们说是也不是?”

    叶春秋说的没有错,当初是杨一清这些人急着要早正君位的,既然如此,这场廷议,自然不能半途而废。

    对上叶春秋这么个主儿,杨一清也是无可奈何,他咬了咬牙,只得站稳了,朝着叶春秋瞥了一眼,道:“鲁王说的是。”

    同时,他的目光,还是很忌惮地朝着叶春秋抱着的剑看去。这叶春秋也算是凶名在外,谁不晓得此人的狠辣?杨一清,又哪里感受不到这叶春秋的威胁。

    叶春秋如老僧一般地坐定,使张太后的心也不由笃定了一些,张太后道:“这里一切,就拜托诸卿了。”

    说罢,张太后又回到了珠帘之后,叶春秋的回来,无疑给了张太后些许的信心,就在方才,她还差点做出退步,而如今,叶春秋来了,便没有了退让的可能了。

    ………………

    在安静的鸿胪寺里,有人从宫里火速地赶来了这里,毫不耽误地向兴王父子宣读了太后的懿旨。

    兴王父子面面相觑,一时却是踟蹰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该不该入宫呢?

    假若叶春秋不在,入宫固然是好事,说不准,太后一松口,一切就可水到渠成了。

    毕竟太后是妇道人家,终究心里还是求一个踏实的,作为祖母的,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孙儿遭遇什么不测。

    皇位能争取到,固然是好,可一旦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太后不可能不掂量一下。

    父子二人,倒没有立即动身,而是关在了书房里,先是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几许焦色。

    朱厚则是率先道:“父王,事到如今,只有富贵险中求了,有杨一清这些人在,想来大局可定。”

    说到这里,朱厚的眼眸中掩盖不住地闪露出了几分贪婪。

    二人本是天潢贵胄,可一直被圈禁在京师里,不知道受了多少的白眼,早已憋屈透了,而今好不容易,这大志要得以施展了,又怎么能不怦然心动?

    可是相比于朱厚的兴奋,朱却是深深地皱起了眉头,脸上更多的是忧色,沉默了良久,才道:“你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吗?叶春秋没去倒也罢了,既然已回了京师,就在那太和殿里,这一去,可能就是杀身之祸,你别忘了,有一句话叫做擒贼先擒王,是不是?现在去,便是束手就擒,谁知道这叶春秋会打什么主意?”

    朱厚岂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他比任何人都要明白,可是……

    (未完待续。。)

第一千八百零七章:高风亮节

    想到叶春秋这个程咬金,朱厚照当然是气恼的,但是在天大的富贵跟前,不是每个人都有持得得住的能耐。

    朱厚是又气却又急,便恶狠狠地道:“可是太后的懿旨已是来了,若是不去,岂不是……岂不是示之以弱?”

    朱则是沉声道:“不,不是这样的,这一去,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到时想要抽身,可就难上加难了。叶春秋和别人不同,厚,你对这叶春秋还不够了解吗?你这么快就忘记了在他手上吃过的亏?你难道还不知道他曾做了多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若是别人,为父倒也没有这么多的顾虑,可是叶春秋不同,他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的。有道是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不能去,得拖着。”

    朱的一席话,犹如给朱厚浇了一盘冷水,朱厚倒是渐渐冷静了下来,他眯着眼眸,想了想,才道:“那么就回绝太后?可该怎么说呢?”

    过了半响,父子二人终于从书房中出来,那传达口谕的宦官早已久等了,正在心急着呢,见了父子二人,连忙热络地道:“殿下,世子……你们看……”

    朱厚两眼通红,勉强地挤出了一点笑容,道:“容请回禀娘娘,臣听说杨公诸人竟是有意使臣克继大统,臣不过是一介宗子,何德何能,眼下竟要请张臣入太和殿,接受如此重任,臣身无寸功,不敢奉诏,恳请娘娘,另委他人。”

    这意思便是辞谢,表达自己不愿意去做皇帝。

    当然,这样的做法,只会得到更多人的好评,既得到了一个美名,同时又是以退为进,免得现在掺和进那浑水里去。

    朱厚也算是想明白了,如今局势还不够明朗,自己的父王谨慎是没错的,就算有天大的富贵,可性命才是最为重要的,绝不能轻举妄动。

    这宦官微微愣了一下,大抵明白了什么意思。于是急匆匆又赶回宫,回复去了。

    当消息传到了太和殿,朝中百官也松了口气。

    不得不说,这世子殿下的选择是正确的,有不少人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着呢,叶春秋这魔头就在这里,若是世子来,岂不等于是自投罗网?

    现在倒是好了,世子以这样的理由和借口,既表示了自己高风亮节,同时也避免了一场危机。

    杨一清便想着趁机道:“兴王世子虚怀若谷,臣等敬佩,既然世子不肯,那么不妨再作打算,今日的廷议……”

    “不可!”叶春秋斩钉截铁地道,他依旧坐在椅上,手中抱剑,却如老僧一般,双目一张,一身不容置疑之态地道:“世子若是不来,那么又有谁可以克继大统?杨公,你们不早就说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不可无君,就非得立即议出一个君来不可,否则如何安众心呢?就是不知诸公还有什么高见,还要推举出什么人选?”

    其实现在已到了下午,百官们清早入的宫,到现在已是站了大半天,方才紧张的时候,倒并不觉得什么,可是此时,却感觉肚子饿了,前胸贴了后背。

    偏偏,自己落了话柄,没有错,这国不可一日无君,确实是他们喊出来的,他们开始只是生恐夜长梦多,可现在形势逆转,叶春秋的出现,使他们陷入了僵局。

    稍稍犹豫了一下,杨一清道:“依着老夫来看,兴王世子朱厚,为人谦虚,且又聪明伶俐,还是他最为合适。”

    叶春秋的唇角不免勾起一丝笑意,只是这笑显然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是啊,这朱厚早就和你们勾搭好了,当然只能是他了,若是其他的宗子,你杨一清定必不乐意呢!

    叶春秋依旧盯着杨一清,不轻不重地道:“既然杨公以为,兴王世子最是合适,那么就只好再请了。”

    还请?

    杨一清显示愕然了一下,随即怒道:“太后下了懿旨即可,何须三番五次的请来?”

    叶春秋笑了,道:“这样的大事,只需太后一封懿旨吗?何况兴王世子肯不肯,还是两说的事,他若是铁了心不肯,又当如何?这天底下,做皇帝的人,哪一个不需劝进?自己都不肯进,还做什么天子?”

    礼法上来说,是该如此的。

    杨一清的面色越加的不好看,他陡然之间,终于更深一层地明白了叶春秋的意图。

    叶春秋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将兴王父子二人召入宫来,如此,反而这兴王父子二人,一旦入了太和殿,就可能被叶春秋所胁迫了。

    可是兴王父子不入宫,叶春秋在这边却又要早作打算,非要弄出一个宗子来。

    这……

    杨一清一阵无力,便道:“鲁王殿下,现在大家肚中空空,而且天色不早了,还是明日再说吧。”

    “肚子饿了?”叶春秋眼中露出嘲弄之色,随之道:“这肚子饿事大,还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的事大?你们不是说了吗?不早一日定下来,就要动摇国本!这倒很有意思了,国本都要动摇了,杨公还想着自己的肚子?杨公,你这话,可是失言了,今日一定要议出个结果来,我来倡议,今日议不出,那谁也别走,捱到明日还定不出,那就捱到后日,总而言之,不出一个结果,国本动摇,尔等吃得下饭,睡得踏实?”

    这便是扣大帽子了。

    这看起来是很下作的手法啊!可是叶春秋并不下作,因为当初就是杨一清这些人一来就义正言辞的,叶春秋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杨一清明白了,叶春秋等于是把百官挟持为了人质,逼迫兴王父子来,兴王父子不来,那么这百官一个都别想走,如此一来,兴王父子和百官就割裂了开来,可一旦兴王父子来了,说不准这叶春秋就将兴王父子当作了人质,这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看出叶春秋的居心的又何止是杨一清一个,杨一清倒还算镇定,却已有人大怒,厉声道:“鲁王殿下,这里可不是你说了算。”

    (未完待续。。)

第一千八百零八章:人去楼空

    说话的人,是兵部侍郎周涛。

    周涛乃是杨一清的故吏,也负责过边镇的马政,所以相对于在这里的许多人来说,更有胆魄一些。

    此时,他又道:“现在兴王父子不来,太后又不肯下懿旨,那么就明日再议,鲁王殿下,本官恕不相陪,就此告辞。”

    说罢,周涛再不迟疑,已举步往外走。

    显然在这殿中,对杨一清这群人来说,形势渐渐处于了劣方。

    这时候不走,可就要遭了,大家都不傻,谁不知道叶春秋是个难缠的主?现在他来了,这逼宫只怕就要半途而废了。

    而眼下最重要的,则是赶紧去和兴王父子商量对策,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确定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措施。

    宫变这种事,本就是争分夺秒,一旦一条路走不通,就必须抢在前头,进行下一步的举动,否则就是夜长梦多。

    可是他们想到的,叶春秋又怎么没想到?既然想到,又怎么可能给这群在他看来心怀不轨之人得逞?

    叶春秋目光一冷,厉声道:“太后没叫你走,你是想谋反吗?”

    周涛却不予理会,甚至加急了脚步,如今到了这个份上,不能再在这里拖下去了。

    说时迟,那时快,一柄骑枪,竟是被叶春秋从怀里摸了出来。

    进宫的时候,没有人检查叶春秋,也没有人敢搜查他,叶春秋端起了骑枪,朝向周涛道:“再走一步,便是死罪。”

    周涛根本没有回头,反而脚步更快。

    而后……

    砰!

    叶春秋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骑枪喷出一团火光,随即,那周涛闷哼一声,直接倒在了殿门口。

    这一声枪声在这大殿里显得格外的响亮,声音久久在殿中回荡,而这一声枪响,显然将所有人都吓坏了。

    满殿的大臣,顿时慌乱起来,连珠帘之后的张太后,也料不到叶春秋会使用这样过激的手段,也不免心有余悸。

    太子朱载,更是吓得脸色都煞白了。

    在震惊过后,便是无数人怒吼起来:“叶春秋,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火铳入宫?你要做什么?你是要做曹操吗?”

    “大胆,你叶春秋要谋反!”

    “来人……”

    外头的禁卫,也是受了惊吓,一个个急匆匆地走到了殿外,却是进去不是,离开又不是。

    叶春秋脸色镇定,只是一声冷哼:“没有太后娘娘的懿旨,谁敢踏出这里?这狗贼,就是这样的下场,来人,去请兴王父子!”

    他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手里早不知沾了多少血,也没指望这一次进宫来,靠跟着人讲道理来说服谁,这么多年来,叶春秋早已习惯了依靠枪和剑去解决问题,虽然他明知道,这未必是最好的方法,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方法很有效。

    叶春秋扫视了众人一眼,面色平常,虽没有露出半点狰狞,可是这股子杀气,却足以震慑住了所有人。

    于是,大殿中又安静了起来,只听到叶春秋清冷的声音:“我早已说过,太后娘娘没有让人离开,一个人都不得离开,谁若是想走,那么不妨再试试看,就看你们的腿跑得快,还是我叶春秋的手比你们更快,现在再去请兴王世子。”

    可这个时候,傻子都明白,那兴王世子知道这儿已经死了人,哪里还会敢来?这摆明着就是挟持着百官在拖延啊。

    而今百官在叶春秋的手里,这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糟老头子,哪里逃得出叶春秋的手掌心?有了前车之鉴,明显出去便是死路一条,此时,谁还敢有什么其他念头?

    而兴王父子那里,却因为百官被叶春秋挟持,信息不畅,他们毕竟只是躲在幕后的角色,当然不敢亲自去联络什么人,比如那些读书人,大多是朝中的一些清流去联系,比如京营的官兵,很多都和杨一清有关系,失去了这些为他们鞍前马后的人,这父子二人,哪里敢贸然铤而走险?

    父子不敢去紫禁城,偏偏又无法发挥出力量,一时也是急得如热锅蚂蚁一般。

    兴王朱,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忍不住地道:“如今时局越发凶险,不如……”

    “父王。”朱厚心知自己的父王想要说什么,心底却依旧难以甘心,于是振振有词地道:“父王,走到了这一步,我们还有退路吗?一旦太子登基,你我便都是罪人,定必死无葬身之地,富贵险中求,我们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朱不由直直地看着朱厚,脸上露出明显的挣扎之色,良久才道:“现在该怎么办?天色就要黑了,若是那叶春秋一直将百官囚禁在宫中,这样下去,可怎生是好?”

    “怕什么?”朱厚冷笑道:“别忘了,叶春秋还有家眷在宫外呢,我这便叫人去叶家!他挟持了百官,我便要他的家人不得好死!”

    朱厚感觉自己已经疯狂起来。

    其实他比朱更加理性,他很清楚,走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选择,要嘛君临天下,要嘛便求死不能。

    他叫了随侍的宦官来,下了一个条子,道:“将这书信送给三千营的千户张永和,他知道怎么办的。”

    半个时辰之后,三千营出动,一个武官骑马带着数百骑士贸然离开了军营,匆匆赶到了叶家,只是这时,令这些人惊愕不已的是,叶家竟已是人去楼空。

    当朱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脸色顿时变了。

    叶春秋是有准备的……

    若是如此,那么情况就更加危急了,他看了朱一眼,脸色灰暗地道:“父王,只怕大事不妙了,叶春秋才是入京不久,何以叶家的人便迅速地走了个干净?唯一的可能就是,叶春秋早在几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谋划,所以事先给叶家打了招唿,我们此前将一切精力都放在了对付太后和太子的身上,反而疏忽了叶家这边,可是既然这小子知道京里要出大事,为何还敢一个人入京呢,难道他就不怕……”

    (未完待续。。)

第一千八百零九章:谋逆

    本就忧心不已的朱,已是禁不住地打了个冷战,不等朱厚说下去,便接口道:“你的意思是,这是叶春秋是故意为之,他还有后手?”

    “说不清。”朱厚的目光显得异常的阴沉,他站了起来,背着手,开始焦躁地在这里踱步。

    不得不说,朱厚已经开始有些心虚了,本来一切都预备得好好的,足以逼迫太后那孤儿寡母妥协,可没想到叶春秋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一切还是全数被打乱了。

    沉默了一下,朱厚勐地抬眸道:“到了今日,看来也只能动强了,不必再理会杨一清这些人了。”

    “什么……”朱愣了一下,随即就明白了什么,顿时怒道:“不可,若是如此,你我父子,岂不就成了逆贼?”

    是啊,没有逼迫成太后下懿旨,百官现在又无法联络,一旦动强,即便攻入宫中去,可这定义就不是克继大统,而是成了谋逆了。

    朱厚红着眼睛,突然狞笑一声,道:“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吗?时间越是拖延下去,对我们就越是不利,叶春秋既然明知道我们有谋划,而且现在就和太后在一起,若是请太后下了懿旨,让新军入了关,呵……到时候,我们还能有活路吗?父王,你也别忘了,那叶春秋,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这也是你说过的话,新军一到,我们到时就算是想求死一个痛快,怕也成了痴心妄想了。”

    “山海关那里,有我们的人,若是新军当真入关,一定提前会示警,即便是走海路,天津卫那儿……”

    说到这里,朱厚深吸一口气,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目光一暗,嚅嗫了一下,方才道:“好吧,那就再等等吧,再等等看,现在太子和王华声名狼藉,就算是动强,没有了杨一清这些人,我们还是有极大的胜算,只要新军一入关,我们就立即动手,拿下叶春秋,将他碎尸万段。呵……呵呵……现在,就先放出消息去,就说这叶春秋挟持了百官,先将声势造起来。”

    在这短短时间里,他似乎想好了一些对策,可身上依旧显得有些心烦意燥,早不似从前那般的城府和心机深沉了。

    也不知是什么缘故,朱厚只要一想到叶春秋,便忍不住整个人变得激动起来。

    朱犹豫了一下,则是道:“还有,得让人搜捕叶家的人,或许叶家人还未出京师,其实……这样也很好,叶春秋挟持了百官,可太后、太子和叶春秋,也别想走出太和殿去,外朝现在是群龙无首,足够我们做好足够准备,本王这就一一去拜访京营的人马。这些老丘八,当初有不少人都是受过杨一清恩惠的,他们都是聪明人,即便不帮着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的,局势不明朗之前,他们只会做墙头草。”

    朱厚笑了笑,道:“那就有劳父王了,其实我们既然有杀手锏,就算这些京营不敢轻举妄动,倒也无妨。”

    朱则是深深地看着朱厚照,郑重其事地道:“不到最后关头,不必动用这样的手段,暂时还是静观其变为妙。”

    “儿臣知道了。”朱厚点了点头。

    ………………

    这一天,注定了时间会让人感觉过得很缓慢,可时间依旧一点一滴地过去,天色终究暗淡了下来。

    太和殿里,死一般的沉寂。

    到了这个份上,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客气可言,叶春秋将一群支持太子的大臣直接挑了出来,这数十个人,而今成了叶春秋的左膀右臂,负责轮流当值,看守百官。

    叶春秋则请太子到了一旁的耳殿里休息,又命宦官送了饭菜来,这饭菜,自然不会给杨一清这些人吃的,叶春秋巴不得他们饿得前胸贴后背,没了逃跑和挣扎的气力。

    眼下这太和殿的局势,算是稳住了,叶春秋让王华在此暂时主持大局,自己则是走出了殿去,伸了个懒腰。

    一见叶春秋出来,一直在这殿外守着的钱谦便连忙上前,看了一眼幽深的太和殿,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道:“春秋,你……这太冒险了。”

    叶春秋看了钱谦一眼,叹了口气道:“到了今日这个地步,又有什么办法呢?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事,倒是有劳了钱兄,在这里守了这么久。”

    钱谦亦是叹了口气,道:“可是这样也不是办法,这宫里,怕有不少被那兴王世子和杨一清收买了的人,还有谷大用……”

    叶春秋冷冷一笑,道:“谷大用现在也在这太和殿里头,他的一切,都来源于太后,只要他人走不出去,就作不了什么乱子,他下头的厂卫,有不少都是刘瑾的心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