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风流-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捷报怎么可能是真的呢?若是如此,这可真正是旷世奇功啊,天,朱厚照几乎可以想象,这一战是何等的惊心动魄,想到这六百人突入宁夏,斩下朱寘鐇首级,朱厚照顿时热血沸腾,春秋没有骗人,镇国新军的战力,他还是小觑了,而更为重要地却是,叶春秋这个家伙,真是胆大,换做是朕,只怕带着六百人,也不敢半夜杀出自己屏障,去完成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
朱厚照激动得发抖,当叶春秋呼了一声陛下的时候,朱厚照忙道:“什,什么?”
叶春秋道:“臣弟与诸将士平乱,所凭借的,不过是心中的忠勇而已,上报国家,下报君王,这刘宇却是在此高谈阔论,恳请陛下为臣与将士们正名,请陛下立即委派钦差,核实叛乱的经过,若臣冒功,臣愿以死谢罪,可若是臣没有冒功,所报属实,刘都御史又该当如何?”
真正的杀手锏,大抵和后世的骂得急了,说如果这样,我死全家,否则你死全家一样,完全属于拼命的架势。
这时候,所有人都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刘健本还忧心宁夏的时局,一直都出在紧绷的精神状态,现在也大大地松了口气,整个保和殿里,像是炸了锅一样,无数人窃窃私语,沸沸扬扬,宛如菜市口一样。
看来,这是属实的了,这叶春秋……还真算是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可是现在,看这姿态,这是挟着天大的功劳,要和刘宇撕破脸了。
刘宇的脸色一下子白了,他猛地发现自己出现了失误,他的一切立论基础在于,叶春秋不可能做到奏疏中的这样,可问题就在于,如果叶春秋做到了呢?
现在来看,叶春秋当真做到了。
于是这个家伙,毫不犹豫的开始了反击。
刘宇此时已不敢迟疑,他心里清楚,自己必须认怂,否则,情况恶化起来,对他是大大的不利,不及多想,刘宇立即拜倒在地,道:“臣……万死之罪,误信人言,责难忠烈,恳请陛下加罪。”
(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四章:世袭罔替(第二更)
大明的战争,素来是胜多败少的,其中最大的惨败莫过于土木堡之战,可是很快就被北京保卫战挽回了局势。
可是似这一场平叛的胜利,却是足以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了。
现在叶春秋言之凿凿,细说各种有力证据,那么这件事想必是**不离十了。更是可以想象,这是何等大的功劳。
即便是堂堂都御史的刘宇,在觉得事情不对劲之后,便立即拜倒认错,这也绝不只是因为他软弱所为,而是因为,若果真如叶春秋口中所说,那么他方才所质疑和污蔑的,就是一群大明朝真正的大英雄,质疑英雄和忠烈是需要勇气的,说不好,就可能担上罪责,所以刘宇毫不犹豫,便拜倒在地,匍匐着说出了臣万死之罪四个字。
本来叶春秋平安归来,朱厚照便一扫之前的幽暗心情,现在叶春秋口中所说证实了战果的可信性,朱厚照便龙心大悦。
朱厚照已将朱寘鐇恨透了,可是想到那朱寘鐇处心积虑的谋反,结果竟是一夜之间就被镇国新军击溃,朱厚照甚至在想,这朱寘鐇临死之前,一定是绝望到了极点,可惜,他已经死了,否则,押解到了京师,非要将他碎尸万段不可。
不过,朱厚照这时候还是收敛着内心的激动和痛快,眼眸冷冷地看着刘宇,他觉得刘宇这个家伙有些讨厌起来,冷哼一声道:“那么依卿之见,这追封的镇国公,刘卿还有意见吗?”
叶春秋这时听到追封镇国公,也是吓了一跳,自己还没死呢,怎么就追封了呢?
却听刘宇乖乖地道:“且不说叶侍学功劳甚大,本就该重赏,更何况陛下已开了金口,圣谕也已昭告天下,若是食言而肥,不免引起天下人的猜忌,只是……臣……”他小心翼翼地看了朱厚照一眼,似乎欲言又止。
此时此刻,他仿佛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堂堂都御史,居然犯下如此致命错误,这极有可能会使自己陷入了一个十分被动的局面,所以他必须小心应对。
好人不长命,王八活千年,这其实还是颇有科学依据的,要知道,好人总有底线,会有自己的原则,当他坚持了自己底线和原则的时候,就可能给自己带来祸端。可是王八不同,似刘宇这种人,一旦感觉到了什么危险,他便会立即见风使舵,一切都以自身利益为考量,所以这时候,他的话锋一转,便道:“只不过,若是加封国公,据臣所知,大明尚没有国公拜为学士和公卿的先例……”
这里的所谓公卿,是指文官的系统,也就是说,一旦成为了镇国公,就意味着叶春秋这侍学之职也就没了。
自然,侍学和国公孰轻孰重,大家心里都有概念,这国公可是与国同休的爵位,和一般的侯爵和伯爵不同,他们往往对朝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宫中休戚与共,而侍学的顶点,终究只是内阁学士而已,而即便是宰辅,到了最后,终究还是要乞老回乡,子弟们至多,也不过是有机会进入国子监里读书而已,而国公不同,国公的儿子还是国公,国公的次子,至少也可世袭一个指挥使,这是真正的豪门。
也正因为国公与侯爵与伯爵的不同,所以大明对于公爵一向吝啬,延续至今,各种亲王、郡王多如狗,可是真正的公爵,也不过是魏国公、英国公、定国公、黔国公、成国公这五大公族而已,大明自开国的所谓六大公爵,硕果仅存的,怕也只有黔国公和魏国公,而到了靖难之役之后,方才有了定国公、英国公、成国公,分别是徐氏的魏国公和定国公,张氏的英国公,朱氏的成国公还有沐氏的黔国公。
此后一百年,虽然朝廷追封了不少公爵,可是这玩意都不是世袭罔替,和叶春秋的追封一样,不过是死后的荣誉。
也正因为如此,当追封出来,结果大家发现叶春秋还活蹦乱跳的,才会滋生出恩荣太重的争议。
除了似刘宇、张彩这些人,对叶春秋有提防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国公乃是大明至高的荣誉,一旦加封出去,必是大为不妥。
这大明历史上,多少功勋卓著之人,那开国的功臣更是如过江之鲫,可是能封为国公的,也不过区区六个而已,还被朱元璋砍了几个,因为即便是六个,老朱都嫌多了,可见这国公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其他五个公族,几乎都是大明的支柱,有的镇在云南,有的世代守在南京,有的专司五军营,监督天下军马,他们大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经过数代之后,无数的子弟和亲族已经渗透进大明系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子弟无论远近,第一时间往往就是先进入亲军,历练了一些年之后,再封了官职,镇守各地。
尤其是那云南的沐家,在整个云南,十个武官,至少有三个可能和沐家沾上关系的,每一个公族,都是庞然大物,他们绝大多数和重臣,甚至是皇室有联姻,甚至可以说,他们本就有皇亲国戚的身份。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保持文官系统的纯洁性,他们和他们的子弟,一般是不经过科举,也不会进入文管系统的。
因为他们的权势已经太大了,而叶春秋一旦被封为镇国公,虽然只是公一代,这镇国公的体系还未经营出来,可是镇国公的系统,因为此前是天子的爵位,所以经过两年的经营,早就自成体系了,从研究院到镇国新军,从镇国新军再到那个什么劳什子招商局,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虽不似其他公族一样开枝散叶,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刘宇提出这个,这一次倒不是为难叶春秋,他现在没有胡搅蛮缠的胆子了,反而属于绕着弯,认了叶春秋这个镇国公的爵位,镇国公啊,这姓叶的算是真正的发迹了,可你还想做侍学,就真是疯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五章:名门世家(第三更)
朱厚照见此,似乎也有犹豫,一旦叶春秋不是翰林侍学,往后入宫可就没这么方便了,从此之后,他的老窝就是那镇国府,想一想,挺不便的。
不过,他还是乐意,在他看来,叶春秋是自己的兄弟,不过不是宗室,既然不是宗室,自然也就无法封王,若是不能封王,算什么兄弟手足呢?
可是一旦叶春秋不是翰林,那么就不能参加隔三差五的莛讲,也不能隔三差五入宫了,这确实是一件很让人郁闷的事。
他便看向刘健道:“刘师傅意下如何?”
他希望刘健能有个转圜的办法。
刘健便上前道:“刘都御史所言不差,陛下已经昭告天下,虽是叶春秋幸存,可是他立下大功,何况陛下若是食言而肥,天下臣民不免侧目,所以以老臣愚见,叶春秋这镇国公可谓是实至名归,只是……”
他在这里故意地顿了顿,而后才继续道:“镇国新军屡立大功,尤其是这一次,大破贼军,是否也该予以恩赏呢?”
对啊,新军这一次立的功劳绝对是不小的,为朝廷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可这该如何是好呢?
朱厚照道:“愿闻刘师傅高见。”
刘健便道:“此前就有先例,立功的镇国新军,可赐予功名,那些新兵,都赐个生员吧,可是此前的生员再有什么恩荣,只怕要另行斟酌了,这事儿……不急。”
刘健抿嘴笑着又道:“至于镇国府的参事王守仁,他亦是屡立奇功,难道不该给个名分吗?依着臣看,既然镇国新军中生员诸多,自然免不了要设立讲官,不如就让叶春秋罢去侍学之职,封为镇国府提都督,王守仁为镇国府学正,如何?”
一时间,整个殿中又议论纷纷起来。
刘健说的倒是没错的,在大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是需要进行管理的,就好像在国子监里,会有专门的国子监祭酒,会有学正,会有博士,而在各省则有提学都督,府里会有学正,县里也有教谕一样的道理。
这功名,你赐给了人家,当然要进行管理,这即是所谓的学政。
现在镇国新军也是一样,一个镇国新军里这么多的生员,你总不能撒手不管吧,可镇国新军的体系和其他的学政体系又有一些特殊性,因为人家主要的任务是操练,是上阵,真正适用的是军规,而不是学规,学政既然管不了,那么索性就让镇国公兼任学官,以叶春秋的学问,足以担当了,至于王守仁,资历上也足够成为学正。
你看,问题解决了,这个学官的体系是在镇国府里的,是镇国府的官职,就好像王府里的长史一样,可是不管怎么说,牵涉到了学政,那么理所应当,也还是清流的身份,大明的学官其实还是很吃香的,比如筳讲,除了翰林之外,学官也要参加。
刘健终究还是存着私心,他想拐弯抹角地将叶春秋纳入官僚的体系之内,无论怎么说,此人是状元,若是当真弃文从戎,不免有些可惜。
这等于是设立了一个模糊的地带,你说这个提学都督是学官嘛,它又不是,它属于镇国府的系统,你说他是镇国府的武职系统嘛,可它又和学政沾亲带故,在大明,但凡是沾了一个学字,就属于圣人门下的事了,可以归入教化系统,跟教化沾边的人,不是清流也是清流。
朱厚照颌首,显得十分满意,随即道:“既如此……”
“陛下。”此时倒是有人急了,却是兵部侍郎杨坚站出来:“陛下,既然叶春秋为镇国公,这镇国新军毕竟战力强大,是否将其归纳入五军营……”
真正的问题来了,镇国公原先是朱厚照的,所以镇国新军理应属于皇帝的私人卫队,性质大抵和勇士营差不多,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既然镇国公已经换了人,这镇国新军岂不是成了镇国公的私兵?这显然是兵部不能接受的。
所以,现在终于有人开始讨论镇国新军的归属问题了。
关乎于这个问题,满殿又陷入了沉默。
倒是这时候,站在朱厚照身边的刘瑾却是突然发话了:“奴婢有句话,本是不该说的。”
刘瑾按理,是没有资格在这里建言,可是他毕竟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却听他笑吟吟地道:“只是奴婢想问一问,这镇国新军每月军费几何?”
满殿的人大眼瞪小眼起来,那兵部的侍郎一时也是愕然。
叶春秋听到有人想将镇国新军纳入五军营,心里不禁有些不喜,无论怎么说,这镇国新军是自己带出来的,算是自己的孩子,现在要分出去,就因为自己成了镇国公,不免有所遗憾。
可是他万万想不到,刘瑾这个时候要横插一竿子,也不知这刘瑾葫芦里卖什么药,却是道:“而今镇国新军有六百之众,每月从装备的保养,到操练和给养,一月下来,大致靡费白银五万两上下。”
五万两上下,此言一出,令所有人倒吸了一口气,这可是真正金子打造出来的军马啊!
要知道,朝廷一年下来的银税也不过两三百万,这就等于是,你要养这六百人,得拿出国库两成的银子来供养这区区六百人,有这个银子,朝廷完全可以给上万的官员发薪俸了,这么看来,这镇国新军能打胜仗,说穿了就是生生用银子砸出来的。
刘瑾便笑了,然后徐徐道:“你看,若是纳入五军营,兵部养得起吗?噢,话又说回来了,要将这镇国新军与镇国府剥离出去,就不免连带着招商局要剥离出去,镇国公,奴婢说的总没有错吧,可是奴婢又听说,那镇国府的研究院对于招商局的用处甚大,这样一来,是不是又该将研究院一并剥离呢。若是统统剥离,这也没什么不可以,问题又来了,若是招商局和研究院没了镇国公,还能获利吗?咱们朝廷哪,也不是没有造作局,可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些造作和织造局,最后的结果,哪个给朝廷挣了银子?没让朝廷填银子就算不错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六章:权贵中的权贵(第四更)
刘瑾的一席话,却是说了一个道理。
镇国府是和镇国新军密不可分的,叶春秋本质上就是镇国府的大脑,没了叶春秋,就不会有镇国新军,就不会有招商局,若是这口锅甩给了兵部或是户部,试问,这镇国新军还是镇国新军吗?
所以………镇国新军必须在镇国府的名义之下。
叶春秋听了刘瑾的话,不禁愕然,这刘瑾疯了吗?怎么开始为他说话了?
只是刘瑾确实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满殿文武,竟是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朱厚照见状,也是笑了,道:“嗯,刘伴伴说的很有道理,镇国新军和招商局的差,料你们也办不来,只得让镇国公来办,此事不必再议了,就如此吧。”
朱厚照说到这里,便打了个哈哈,随即道:“今日廷议,就到这里吧,都散了去。”
众臣只好告退,叶春秋却被留了下来。
叶春秋的心里,还在想着刘瑾刚才所说的话,刘瑾这个家伙,今儿也太不寻常了。
他总在心里隐隐觉得,刘瑾的那番话是别有目的的!不能怪他多疑,实在是刘瑾往日给他的印象太灰暗了!
可是随即一想,他倒是没有继续往这个问题继续纠结下去,终究,对于这个镇国公赐封,叶春秋算是意外之喜,想到这个,心情不免愉悦。
公族啊,这可是大明朝真正的顶级豪门,从今日开始,他叶春秋算是真正地迈入了权贵的行列了,而且还是权贵中的权贵。
待着群臣一散去,朱厚照便端坐在御案后,却是板着脸,狠狠地瞪视着叶春秋,想必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叶春秋这家伙的一拳之仇。
叶春秋见这殿中除了自己和天子,便只有笑呵呵的刘瑾,却忙是向朱厚照行了礼。
朱厚照冷哼一声,气冲冲地道:“朕算过了,你是二月初一从宁夏回程的,到现在,已过了十二天,这两千里路,十二天确实紧迫一些,可是呢,朕知道快马的话,七八天就可以到了,你看看你,在路上耽搁了多少时候。”
还真是只要想来找茬,就不怕没有理由啊,叶春秋毫不迟疑地道:“是,臣万死之罪。”
朱厚照还等着叶春秋‘狡辩’呢,然后自己用无法辩驳的理由来呵斥他一顿,怎么也料不到这家伙很直接的认怂了,可你特么的为什么认怂了呢?
朱厚照的嘴巴嚅嗫了一下,竟发现不知说什么好,和他嬉皮笑脸吗?这家伙可是揍了自己一拳的,朱厚照自觉得自己该睚眦必报,于是长身而起,下了殿,到了叶春秋面前,毫不客气地一拳打在了叶春秋的肩上。
这一拳,不算轻,但也绝对不重。
朱厚照收了拳头,这才眉毛一挑,笑了:“好了,现在两清了,往后再敢和朕动手动脚,朕双倍……不,十倍奉还。”
呃……
叶春秋有一种无语的感觉,想了想,却也是笑了,便道:“陛下圣明。”
这话听在朱厚照的耳里听着,有些不得劲,怎么说呢,怎么像是讽刺?朕只是报复而已,你说朕圣明?不是讽刺那才见鬼了,他很想恼怒,偏偏人家说自己圣明,也寻不到什么借口,可是想到这个家伙终究是平安回来了,还是不禁失笑起来:“呵呵……呵呵……”
叶春秋见他笑,而且是那么明显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也不禁被他感染,一起跟他笑起来。
这一笑,总算把所有的尴尬气氛统统一扫而空,朱厚照便禁不住又想一拳砸叶春秋的肩窝,边举起拳头,边道:“真有你的。”
可惜手未触碰到叶春秋的肩窝,叶春秋的身子已微微一侧,堪堪躲过,朱厚照便悻悻然地摸了摸鼻子道:“快,拿舆图,刘伴伴,去拿来,朕要春秋和朕好好说一说这宁夏之战。”
刘瑾站在一旁,他心里想什么,看不出来,可始终都保持着笑容,听到朱厚照的吩咐,他忙是低眉顺眼地点头,匆匆去取了舆图来。
这舆图很大,所以没有桌案可以放,便直接铺在了殿中,朱厚照就这样趴在绢布摹下来的万国舆图上的宁夏那个位置上,看着这里的一个个城池和据点,道:“天狼堡在哪里?”
面对这个喜欢纸上谈兵的家伙,叶春秋这时倒也不迟疑,便将事情的经过一一说了:“臣之所以选择夜战,便是因为夜战对新军尤为有利,这些叛军,许多人营养不足,所以都有夜盲症,一到了夜里,就难以视物,就如瞎子一样,而且一旦他们出现混乱,在这夜间就难以约束和组织,可镇国新军不同,镇国新军每日操练的内容,除了体力,其实就是教授他们协力作战之法,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能做到挥如臂使,臣要做的,就是夜战之中制造叛军的混乱,而一旦混乱开始,就会蔓延和扩大,这时候,镇国新军再趁势冲杀,叛军必定相互践踏……”
朱厚照听得如痴如醉,他方才知道,所谓的练兵,可不只是让人操练这样简单,操练的本质,在于如何将千万人拧成一根绳子,使他们永远保持组织。
“用手雷啊?”朱厚照不由抚摸额头:“朕竟没有想到,原来是用手雷破的城,此后呢,此后呢……”
叶春秋说得口干舌燥,却很有成就感,朱厚照只是用心静听,偶尔发表一些惊叹。
朱厚照此时一门心思地想象自己就在宁夏,带着镇国新军以一当百,顿时热血沸腾,忍不住羡慕地看着叶春秋道:“朕若是春秋就好了,可惜朕是天子。终有一日,朕也会和你一样,走上沙场……”
“陛下,我们还是继续纸上谈兵吧。”叶春秋很不合时宜地泼了他一盆冷水。
朱厚照只好摇摇头,确实挺灰心丧气的,看来这辈子也只能纸上谈兵,假装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
“呀……”倒是这个时候,朱厚照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春秋,朕竟忘了,你知不知道你要做爹了。”
(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七章:归心似箭(第五更)
还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朱厚照此言一出,叶春秋顿时也想起了这件重要的事情,忍不住抬头惊道:“陛下不说,臣弟竟是忘了。”
实在也是不能怪他,一路上,他心里是一直记挂王静初的,既是为王静初怀上身孕而沾沾自喜,又是为王静初的身体担心,回到京都后,本是想进宫复命后就立即回去看王静初,可没想到进宫后,就又面对了一次的人生考验,还好最后是有惊无险,而且,竟意外的成了镇国公。
不过,成为镇国公是惊喜,可想起怀了身孕,身体抱恙的王静初,他还是不免又忧心起来。
此时,连朱厚照想到这事,也立即捶胸地道:“朕真是该死,忘了如此重要的事,宁夏的事,明儿说,明儿说,咱们……先去看弟妇。”
呃……为什么是咱们……
却听朱厚照理直气壮地继续道:“早就听说了弟妇有孕,你又不在京中,朕想去瞧瞧又觉得不妥,现在你回来就好了,朕正好瞧瞧小侄儿去。事不宜迟,快快走吧。”
呃……
怎么是比他这个亲爹还要着急?
叶春秋只好匆匆地和朱厚照出了保和殿,外头早有一辆车在等了,这车巨大,镶金带银,用的乃是紫檀木,又刷了一层清漆,可依旧露出了那纹理,更有一只五爪金龙盘踞在车顶上,前头有两匹马来拉动。
叶春秋知道,这是车坊专门为朱厚照定制的车,想不到已经完工,多半是孙琦命人直接送来宫中的。
“这车好,大气、舒服。”朱厚照得意洋洋地道。
他的评价确实没有什么吹嘘之处,事实上这辆车不但外观惊艳,彰显了尊贵,便连里头的内饰,也是奢华到了极致,车厢里的每一处都蒙了一层特殊处理过的虎皮,由于车子宽大,所以里头的沙发也是厚实无比,前头的几子有一米长,五寸宽,完全可以在里头办公,玻璃窗很是宽大,只要拉开帘子,车子便宽敞明亮,因为车大,所以车辆减震和平稳性更是惊人,坐在其间,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的颠簸。
朱厚照现在出入,都用这辆‘龙车’,因为这是现下车坊的技术结晶。
其实制造龙车,既是车坊的政治任务,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叶春秋刻意为之的手段。
龙车虽是车坊打制,实际上却是研究院的机械所进行专门的设计,几乎不计任何成本,而为了供应宫中,龙车三年一换,这就意味着,每三年的时间,研究所都要拿出浑身解数,来对新一代的龙车进行各种提升,如何做到更加舒适,如何减少阻力,如何加强车身的结构,如何做到更加奢华,这就意味着,每一次的提升,都会出现很多‘小心思’,或者是新的设计,甚至是提高技术和工艺的水平,某些技术,在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又可以下放到新一代的仙鹤车中去。
故步自封是不可行的,因为仙鹤车的出现,虽然有跨时代的意义,可问题就在于,再如何跨越时代,迟早还是有人可以模仿出来,想要真正打造成精品,永远保持领先的地位,不断地进行技术储备,和不断的改进制造的工艺,可谓是必不可少的。
这龙车,倒是颇有些像是后世不计成本的所谓概念车,是叶春秋培养研究人员的重要手段。
朱厚照舒舒服服地坐上车,却是朝叶春秋招呼,想让叶春秋同车而行,叶春秋在这点上却是显得极为谨慎,他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愿意步行。
朱厚照也没有坚持,便很惬意地坐在车中厚实的沙发上,整个人几乎陷了下去,这车子虽然动了,可是坐在这宽大的车厢里,竟没有一丝感觉,他现在心情格外的好,自然觉得什么都好,拉开车帘子,那巨大的玻璃悬窗便出现了,外头有阳光照射进来,暖洋洋的,叶春秋则在外步行,朱厚照便索性让车夫故意放慢了车子的速度,省得叶春秋走得急。
数百个侍卫相伴,少不得又让京师鸡飞狗跳一番,尤其是这龙车车厢宽大,几乎占了半条街,因此龙车所行之处,车辆统统避让。
如此扰民,叶春秋是不喜欢的,却也没什么可劝谏的,待到了叶家,他归心似箭,便朝朱厚照行礼道:“陛下,臣先去看看。”
“去吧,去吧。”朱厚照唇边浮着笑意,很理解地挥挥手。
叶春秋这才小跑着到了叶家门口,门子早就听到一些风声,晓得少爷已经回京了,所以一直在外张望,一看到叶春秋回来,立即大喜,朝里头招呼了一声什么,叶春秋刚刚跨入门槛,便见叶老太公带着一家子人站在这儿,似是久候多时了。
还是那满满的套路,以叶东为首,几十个家人一齐行礼:“恭候少爷大驾。”
叶春秋不禁吐舌,接着便见叶老太公捶胸跌足道:“春秋啊,你这是要老夫的命啊,哎,你好端端的,跑去宁夏做什么,你还要不要命了?哎……可算是回来了,总算还活着,若是当真有什么意外,这个家还维持德下去吗,你不为老夫想,也该为静初想一想,你现在是成家立业了,都是快要做爹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会想事,气死人了,真是气死人了啊。”
叶春秋忙是朝老太公作揖诚心认错。
这叶老太公还要抱怨,却听有人道:“说的不错,确实是气死人了,他还打朕呢,朕不让他去,他居然拳脚相向,这样的人,非要好好教一教他什么叫君君臣臣不可。”
叶老太公本来见到叶春秋平安回来,其实心里是很欢喜的,刚才那么骂一通,也不过是履行以下程序罢了,毕竟那事儿,他也略知一二,现在想来,实在是害怕得很,生怕叶春秋再做什么冒险的事,可是当他听到一句朕,再看叶春秋身后,有几个宦官拥簇着一个人进来,叶老太公顿时之间,眼睛都直了。
是……是陛下……(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八章:忠孝无双(第六更)
叶老太公见到了朱厚照,如同见了鬼似的,他万万料不到,天子竟与叶春秋一同来,也是忙不迭地行礼,道:“草民见过陛下。”
朱厚照笑脸迎人地搀叶老太公起来道:“朕就喜欢你,朕和你是感同身受啊,这叶春秋,当真可恶……”
“陛下……”
朱厚照自觉得自己寻到了同道中人,正待要和叶老太公一道狠狠将地叶春秋批判一番,谁料到他才刚开口,叶老太公便连忙打断道:“陛下,这话从何说起?春秋自幼就听话的,读书刻苦,做人忠厚,最重要的是,他还很有孝心,陛下若是不信,便寻人去河西打听打听,谁不晓得我家春秋乃是少年俊杰?且不论他的文章,单说这品德,却是高洁无比的,陛下啊,草民所说,句句属实,若有一句不对,便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