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风流-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其实很好理解,整个车坊看上去规模宏大,从上游的整车生产,到下游的零件加工、木具、皮具还有钢铁作坊、漆坊等等,足足十几个大小作坊,容纳的匠人和学徒,竟有两万多人,这还不包括负责原料和零件运输,还有售卖的人员,一百多万两银子,绝大多数都摊在了这无数的人工和原料上头,正如叶春秋所设想的那样,它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好处在于,它本身的强项不是大把的挣银子,而在于可以容纳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那模具和零件加工的匠人,现在就有七八百人,再加上学徒,足足三千,在这个还未自动化的时代,人才是生产的关键,借助着车辆的制造,无数能工巧匠汇聚在了镇国府这方圆十里的地方,每日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渐渐去明白和掌握机械制造的原理,自然而然,有人开始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精英,而后进入研究院,车坊的背后,等同于是两三万个家庭,他们有儿女,有妻子,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较为优渥的薪俸。
这比起水晶作坊,水晶作坊虽然获利甚大,可不过是一两千人的规模,显得弥足的珍贵。
而最有意思的是,叶春秋却是发现马车的畅销,竟带来了沙发的火爆。
沙发这种东西,柔软而舒适,宽大又彰显身份,以往大家坐的都是官帽椅,威风倒是威风,唯独太硬,那些大人、老爷们,若是没有接触过沙发倒也罢了,偏偏自从接触之后,就开始爱不释手了,孙琦甚至说起一件可笑的事:“我听说,还有人将车里的沙发拆了下来,放在自家的房里坐的呢,所以现在沙发是最畅销的,现在订单已经多达上万了,京中的高门,都是一口气下订十几座的,平时自己可以坐坐,厅中若是待客,用这个也能彰显身份。”
叶春秋不禁哭笑不得,这沙发和寻常的座椅,确实有天壤之别,沙发主要牵涉到的是皮具、木具的加工,再就是弹簧了,原本只是作为附属于车辆制造的产业,万万料不到竟比仙鹤车还要火,毕竟一个大家族里,可能只需要一辆仙鹤车,可一旦要购置沙发,这些富贵人家有大厅、小厅、花厅、书房、前堂、中堂之类,这样的需求,可就不是一个两个这样简单了。
可叶春秋还是觉得太火了,不禁道:“真真是想不到,一万多?看来还得增设作坊才好。”
孙琦便笑道:“其实……现在烟花胡同里的销量最大。”
叶春秋一听,旋即明白了,那些青楼酒肆之类的声娱场所,某种程度也是沙发的主要客户,尤其是那些销金窟,若有一家用的是沙发,其他人自然也会争先恐后效仿,毕竟他们就是让客人们舒服的,若是坐不住,还怎么销金?
………………
有人问我《龙武2》100万起点币怎么送,这个比较简单,9月23号游戏不限号,我们进入【惊涛】区,取名字时带上“老虎”二字当联络语即可领取奖励,不说了,我先去“龙武”官方微信号领个新手礼包……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二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六更)
墙内开花墙外香,叶春秋不禁莞尔,只是这种事,毕竟不好和自己的舅父深谈。
孙琦却是想起了一个问题,道:“各个作坊现在有个难题,尤其是用餐,是最难解决的,春秋,许多人抱怨作坊里没有提供三餐,很是不便,希望作坊能够专门置办一个厨房,他们宁愿少领一些工钱,用做饭补,噢,还有就是工服的问题……”
叶春秋却是摇摇头道:“这件事就不必费心了,让他们自己下工之后到外面吃吧。”
孙琦随即道:“可是他们往往离家有些距离,这样下去,岂不是耽误工时?”
叶春秋在这一点上,却有自己的盘算,道:“舅父,春秋想问你,镇国府是什么?”
孙琦愣了一下,料不到叶春秋竟会说起这个问题,镇国府是什么,那自然是天子的一个传奉机构,是……
叶春秋轻轻一笑,没等孙琦答话,便道:“镇国府若是一棵树,那么招商局的职责就是要成为这棵大树的树干,工坊里设厨房,这确实可以给匠人们提供方便,可是舅父可想过吗?若是工坊一切都大包大揽,其他人能从中获利吗?”
“其他人?这和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孙琦还是不明白叶春秋的想法。
叶春秋这一次却显得极为凝重,当着舅父,完全一副上司的口吻:“有关系的,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若是镇国府将所有的买卖都吃进肚子里,那么这天下,获利的就只有镇国府,其他人就无法得到好处了。可若是镇国府只抓住自己的主干,就如沙发吧,别人造不得,是因为镇国府能造弹簧,他们却造不出,这就是镇国府的优势,我们只要牢牢抓住这些优势的产业,成为主干就可以了。可是我们也要懂得让其他人分一杯羹,就如这工服,镇国府完全没有必要自己设一个成衣的作坊去制造,匠人们有薪俸,就让他们自己去买,正因为这镇国府里有数万的匠人和学徒,每月有上百万的薪俸发放下去,你想想看,这是何其大的一个商机,用不了多久,多半就会有人愿意运送松江的布匹来,在这里制造成衣,就如这匠人们吃饭的问题一样,只要匠人们有钱,又需要吃饭,你等着瞧,到时更不知有多少商贾跑到工坊外头开炉卖饭了。”
叶春秋说到这里,深深地看了脸色也渐渐变得凝重起来的孙琦一眼,继续道:“你看,这些布匹的商贾,那些养桑地大户,还有那些织布的作坊,甚至是酒楼、茶肆都可以趁着咱们镇国府的兴旺而从中分到一杯羹,他们大多都是商贾,商贾的背后,多多少少又有些京中的官员和地方的士绅,他们得了好处,还需要招募大量的伙计和艺人,这就等于,原本不相干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坐上了同一条船上,变得休戚与共起来。”
“舅父,你是不知啊,咱们镇国府这么大的买卖,你想想,惹来了多少人的眼红?若不是因为这是天子的产业,这才让许多人虽然早就垂涎三尺,却是不敢轻易妄动。可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既然如此,那么何不让更多的人进来,镇国府靠着主干挣大钱,而其他人也从中获利,大家将来不知不觉之中,就坐在了同一条船上,而一旦当真镇国府遇到了什么事,这些人也势必遭受影响,舅父现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孙琦也是个极聪明的人,叶春秋这样一讲解,就明白了,举一反三地道:“就如咱们镇国府收原料一样,原本不值一钱的矿石,现在因为镇国府的原因,突然变得有了价值,于是不少人自行去开矿,运输了各种原料来供应镇国府,煤炭、瓷土、碎石、铁矿……圆木、牛皮、羊皮,这些我知道,现在供应原料的大多都在北直隶附近,在这北直隶,能有一座矿山的人,哪一个不是地方的豪强,家里即便没有人做官,这祖宗三代也是盘踞在地方上不可一世的人物,他们其实正如春秋所说的那样,就是我们得道之后升天的鸡犬?”
顿了一下,孙琦接着又道:“噢,还有……自从马车、沙发、水晶畅销之后,不少商贾大肆购入咱们的货物,拿去各地兜售,敢在大明走货的商贾,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有不少人都靠着咱们的水晶挣了大钱,他们……想必也是……”
叶春秋笑吟吟地打断了孙琦的话:“不错,就是这个道理,大明敢走货的商贾,没一个人吃素的,否则单单通过重重的关卡,早就被人吃干抹净了,这些人只要出门,大多都带着某些高门大族的信笺,遇到有人刁难,将信拿出来便可保平安,所以你说他们是商,不如说他们是绅,不但是绅,而且多是豪绅,镇国府的招商局这么多产业想要立足,在于如何分享,而不能总想着什么事都插上一手,那些利润不是很高,别人可以做得来的东西,都可以让别人去做,我们呢,专心去做我们自己的独门生意,不但自己要挣钱,还要让更加人从这里得到好处,有了好处,大家就在一条船上,就是自己人,他们自己,或者是背后的人,自然而然也不自觉的成了咱们的门神,若有人侵害镇国府,就不可避免的会伤害他们的利益,到时候还未等我们跳出来,这些人多半就要急不可耐的跳出来拼命了。”
叶春秋说到这里,突然话头一转,道:“对了,寿宁侯现在在为工坊供应煤炭是吗?”
“是啊。”孙琦想到那寿宁侯,便很是头痛的样子:“这人……品德不好。”
叶春秋抿嘴一笑,舅父的评价还真不会冤枉了那个家伙,德行这种事,还真和他无关。
叶春秋便道:“既然是打开门做生意,就不必理会他,按章办事就是,别少了他的油水,却也不能让他过份,有什么事,知会我便是。
孙琦颌首。
………………
《龙武2》明天14点开测,老虎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向100万起点币发起冲锋,敢不敢和我一起去建家族、打天下?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没时间解释了,明日征战《龙武2》【惊涛】区!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三章:可喜可贺(第七更)
叶春秋与孙琦说罢,便不知不觉地到了正午,而在此时此刻,那副楼不远的钟塔已是发出了哐当的声音。
午时到了,而一到午时,从窗上远远地眺望,远处的各家工坊便开始下工,可见到无数密密麻麻的人流自工坊中出来,那本有些清冷的街道上,顿时变得喧哗起来。
叶春秋看着无数的人流,心底深处,升腾起了一丝希望。
这些匠人,某种程度来说,将会是一支和自己去改变的力量啊,工业人口和农业人口是全然不同的,为何说农民目光短浅,这倒不是歧视,而是在于,这个时代的农民大多只被局限于一个方寸之地上,他们从出生开始,可能最大的见识就是几里之外的集市,他们的左邻右舍,一成不变,日复一日,所接收到的讯息,永远都在方寸之地。
而工人全然不同,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彼此都有各自的信息和见识,而因为工人需要协作,就会产生交流,这种交流颇有些像是工业时代跨越了信息时代一样,原本工业时代,人们要获取知识,就少不得需要书本,而书本毕竟不是无限供应的,可一旦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和各种新闻便开始爆炸式的增长,这就使那些即便不必出门的人,其知识含量可能都要远高于工业时代一个到处漂泊的所谓‘精英’。
人和人相互交流,其实和交换没有什么分别,河南来的匠人与江西来的匠人在一起闲聊,用不了多久,二人都获得了两地的风土人情,而一个知道两地风土人情的人又与另一个人交流,那么他们的眼界,他们的目光,显然比那些在田埂里劳作,甚至连当今是哪个皇帝都不知道的农人不知要高了多少倍。
这几日,叶景分派了新职,却是令叶春秋颇为错愕,竟是直接调去了都察院任陕西科道御史,并且立即巡按陕西。
叶春秋微微一愣,这个任命有些蹊跷,叶春秋不敢怠慢,立即去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陕西道的御史确实有一个缺额,此次任命,乃是都御史刘宇举荐。
刘宇有这样好心?
又或者是故意让自己的父亲进入都察院,好要挟自己什么?
这显然是极有可能的,不过叶春秋终究不太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他要要挟就要挟好了,而自己的爹却是实实在在得了好处。毕竟从县令到御史,虽是平级的调动,却是直接从浊流转化成了清流,这种意义非同凡响,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叶景新官上任,便需立即前去陕西各府巡按,他走得匆忙,叶春秋则还是亲自去相送,这已不是叶景第一次远行了,所以父子二人在长亭上也不过是相视一笑,交代了一些事,虽是心里有所不舍,却也不至于心情太过郁郁,目送叶景离开,叶春秋带着几分惆怅,便赶去了镇国新军的大营。
毕竟如今的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等着他,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去难过对亲人的不舍!
已过去了半月,正德五年已到了岁末,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当叶春秋抵达镇国新军大营的时候,大营里的操练依旧是如火如荼。
五百个新卒,在这校场上,一个个都已经换上了板甲,因为到了下午,所以现在也已不再只是炼体术的操练,而是刺杀的训练,老兵站在了前队,新兵则是在后队,每一个紧紧握着钢矛,手上与钢矛上早已凝结了一层冰霜,新兵的口里喷着白气,厚重的板甲似乎与身体凝结在了一起,雪絮飘然而下,轻轻地在他们护肩和头盔上覆盖了一层薄雪。
他们必须得保持着收矛的动作,纹丝不动,那叶世宽在队伍之中,感觉自己整个人已经僵硬了,手上的钢矛带着刺骨的寒意,通过了手心袭遍了他的全身,这样的动作,他已经保持了足足半个时辰,可是负责操练的王守仁却只是背着手,穿梭在每一个新兵之间,规范着他们的动作。
目视前方,身子微微弓起,持矛的双手要与钢矛平齐,长矛的矛尖要做到微微上扬三十度,前后脚相距一步。
在这新军营中虽然只有二十多天,可是对于刘世宽来说,却比半辈子都要长,这里做什么都要求一丝不苟,一丁点的细小错误都不能出现,他根本不知道这样的操练有什么意义,若说炼体术还可增强自己的体魄,增加自己的饭量,可是所谓的突刺操练,很多时候却并不是刺,而只是让你的身体纹丝不动,虽然已经入营近一月,已经慢慢适应,可是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却令他一分钟都不愿熬下去。
若不是军令如山,惩罚极重,叶世宽也不想在同袍面前丢脸,此时他宁愿丢了钢矛,解甲归田。
叶春秋便背着手站在校场之外,默默地看着操练的新兵,猛地,王守仁突然大喝:“刺。”
前头的老兵,已是一齐刺出钢矛,带着雷霆之势,整齐划一。
可是后头的新兵却显得掺差不齐了,有人早刺一些,有些手忙脚乱得还未刺出,也有人未尽全力。
王守仁只得走到了后队,继续规范他们的刺出动作,叶春秋的这个干瘦的大舅哥,做任何事都要求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甚至叶春秋到了,他也不为所动。
此时,王守仁走到了叶世宽的跟前,他先拍了拍叶世宽的腰,叶世宽忙是将腰紧绷,接着狠狠一拉他的手,使他的钢矛前移一寸,接着又走到下一个人的跟前,继续规范。
这些新兵的表现,其实比叶春秋当初所预想的还要好一些,或许是因为有老兵帮带的缘故,虽然依旧还很生涩,却至少已经超出了预期。
今儿夜里是叶春秋上夜课,明伦堂里没有壁炉,也没有任何取暖的暖炉,所有人都跪坐于地,听着叶春秋的宣讲,足足一个时辰,叶春秋这才出了营地。(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图霸业(第八更)
因为接近年关,所以叶春秋作为张太后的义子,少不得需要去问安。
在镇国新军大营呆了两天,叶春秋便进宫觐见。
到了仁寿宫,外头天寒地冻的,仁寿宫里却满是暖意,叶春秋前脚进去,却见一个小家伙坐在地上,几个宦官正围着他。
这小家伙抬眼看到了叶春秋,竟也不认生,嘻嘻的便笑了起来。
叶春秋也朝他笑了笑,不过却不忘正事,忙是朝坐在暖榻上的张太后行了礼,张太后笑吟吟地道:“难为你还惦记着,噢,小橙子,不要再让太子殿下坐地上了,地上凉呢,这孩子……”张太后摇了摇头,露出了几分爱宠之色,道:“和皇帝小时候是一样的,别的地方坐着便又哭又闹的,唯是坐在地上,这才安生一些。”
呃……叶春秋不知怎么回答,难道说基因不好吗?
那小橙子忙是将朱载垚抱起,谁晓得这时候,朱载垚便哇哇的哭了起来,叶春秋不禁失笑道:“让我来试试看。”
他和朱载垚也算是老熟人了,伸手过去,朱载垚已经长大了不少,竟能勉强坐着了。
叶春秋将朱载垚抱在手上,这朱载垚竟朝他咯咯直笑,接着便伸出手来,要摸叶春秋的下巴,叶春秋见了如此,心里不免生出了几分亲切和暖意。
张太后命他坐下,叶春秋便抱着朱载垚放在自己膝间安坐下来,只听张太后笑道:“前几日寿宁侯来,还夸你呢,说是自从有了你那镇国府,他那几块地也获利颇丰,春秋啊,你莫要什么都迁就他们,自家的兄弟,哀家是知道的,哀家啊,可不指望什么,就指望他们平平安安,至于他们的生意经,只要不弄砸了,到时候又来哭诉就好了。”
叶春秋便笑道:“母后说的是,儿臣已经知会下头了,寿宁侯和建昌伯的原料都要优先收购,他们若有兴趣,做些别的生意也可以。”
张太后点头,赞许地看他一眼,又道:“听说你制了一个舆图,哎,皇帝现在真真是茶饭不思,命人将那舆图摹了去,整日躲在暖阁里,成日的盯着看,满口都是真腊、吕宋、奥什么什么曼来着……”
小橙子在一旁帮腔:“奥斯曼。”
张太后点了点头,道“哦,是奥斯曼,就是它,你说这奥斯曼有什么好,就让他这样着迷?他这心思收不住的,哀家也懒得管了。”
叶春秋随口和张太后聊家常,却是为朱厚照辩护道:“母后可不要这样说,陛下乃是心有大志的人,奥斯曼在我大明的西部边陲之地,几乎已经要接近大明的疆界了,此国崛起之后,强极一时,灭国无数,一统天下三洲,兵锋所指,可谓是所向披靡,便是连瓦剌、鞑靼人也要让他们几分呢,可正因如此,他们却阻塞了我大明向西的商道,使原先的互通有无变成了不可能……”
张太后不禁笑道:“你怎么和陛下一个路数,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说起这什么奥斯曼,就滔滔不绝的,这些啊,可别和哀家这妇人说,哀家听了也不懂。”
叶春秋恍然,也不禁觉得好笑,心里说,那待会儿去和朱厚照说去。
和讨喜的朱载垚逗玩了一会,叶春秋便向张太后告辞去了暖阁,到了暖和,果然看到朱厚照胡子拉碴地盯着墙壁上的舆图一动不动。
叶春秋蹑手蹑脚地到了朱厚照的身侧,朱厚照倒是收回了目光,看了叶春秋一眼,喃喃道:“春秋来了啊,朕正好有话要问你,大明既然只是偏居一隅,那么按理来说,这天下的中心理应是这奥斯曼才是,大明要成为真正的中土之国,岂不是要击溃奥斯曼,占据着三洲腹心之地,方才可称为中国,是吗?”
叶春秋颌首:“陛下说的是。”
“那么朕若是兴兵征伐可以吗?”
叶春秋摇头道:“不可以。”
朱厚照有些恼了;“这又是为何?”
“陛下,因为天下人都不肯。”叶春秋如实道。
是啊,兴兵征伐,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要死多少人,只为满足你一人的皇图霸业!
而事实上,经营西域,除了战略需要,在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个赔钱的买卖,因为那儿的土地根本不适合耕种,难道要让无数的家庭牺牲,就只是为了得到一大片荒芜之地不成?
这种行为,几乎违背了所有人的利益,士绅们得到的不值一钱的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所以生活也得不到改善,朝中的百官,只要你花费了他的钱去做无意义的事,他们保证一个个暴跳如雷。
唯一有这个意愿的,也就是自幼就幻想着赫赫战功的朱厚照了。
朱厚照一脸遗憾的样子,幽幽地叹了口气。
叶春秋继续道:“可是如果这里有了价值,天下人就肯了。”
“嗯?”朱厚照奇怪地看了叶春秋一眼。
叶春秋道:“若是有一日,越来越多的商贾需要生产,对于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若是有一日,更多人称为匠人,朝廷需要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若是有一日,商贾们需要开拓更多的市场,将货物卖给更多的人,到了那时,他们就成了积蓄起来的洪水,会疯狂地推动着陛下经营天下的腹心之地,以此将这里作为货物的集散区,借此将他们的货物输送天下各处,这里……若是耕种,固然没有价值,可若是经商,却是至关重要。”
朱厚照似懂非懂地颌首,然后笑呵呵地道:“朕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不过不要紧,春秋懂就可以了。”
叶春秋看着小皇帝,见他面色中带着一丝憔悴,某种程度,这个家伙确实挺奇葩的,也算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一个稀罕物了。
聊起军事话题,小皇帝是必定很有兴致的,接着又跟叶春秋边看着墙上的舆图边聊,直到正午,叶春秋又陪了小皇帝用了午膳,小皇帝才是去小歇,而叶春秋则是出宫。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五章:措手不及(第一更)
在忙碌和迎接新年到来的喜气喧闹里,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年关。
此时,叶春秋也就渐渐清闲下来了,也减少了去镇国府和镇国新军大营的次数,而这时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接近年关的一个清早,一段时间没见的邓健却是冒雪登门。
之前邓健的腿又折了,叶春秋还前去看望了一次,少不得又被邓健唠叨着少惹事,后来叶春秋便因为手上太多事要忙,便没再去看邓健,只是此时一见,邓健的腿脚,看起来已经好了不少。
不过今日,邓健的脸色似乎显得格外的凝重,似是心里端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一见到叶春秋,邓健便劈头盖脸地道:“春秋,我来,是要问你一件事。”
叶春秋看着邓健的脸色,虽是满肚子的疑惑,却快步将他迎入厅中,邓健还在厅里的椅子坐下,便急不可耐地问道:“我只问你,你爹分明是陕西科道御史,巡按陕西各府,何以突然都察院下令他去宁夏巡按屯田之事?”
叶春秋竟是一时愕然,微楞道:“为何突然又去了宁夏?”
这宁夏和陕西虽然都属于甘陕区域,可是叶春秋却是知道,大明的行政划分是极为严格的,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让陕西的御史去巡按宁夏的事,何况宁夏属于边区,朝廷对于边镇的事务向来是慎之又慎,现在听到这个,叶春秋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搞错了?
邓健看叶春秋反应,便知道叶春秋似乎也不清楚这件事。
而叶春秋心里的疑问,也正是邓健的疑问,才觉得蹊跷。
邓健皱着深眉,继续道:“前几日,宁夏确实有奏报,说是负责屯田之事的,乃是大理寺少卿周东度,此人谄媚刘瑾,敛财巨多,为边军所愤,接着安化王又上了奏疏,说是巡抚的御史安淮学屡次侮辱士兵的妻子,请朝廷为他们做主,春秋,这二人,可都是刘瑾的人,在边镇上屡屡为人所弹劾,怨言四起,可是一直以来,刘宇对此事,都是压着不报的,却突然让令尊去彻查这两个刘瑾的人,你说……这里面……”
对于邓健后面的问题,叶春秋还没来得及用心思去深究,可是听到安化王三个字,叶春秋的脸色一下子变了。
只听安化王这三个字,叶春秋猛地想起了一段历史!
正德五六年的时候,安化王谋反……
一开始,这种历史中的记载,对于叶春秋来说毕竟遥远,那安化王远在宁夏,作为藩王,即便他想谋反,叶春秋难道还能提前预警不成?涉及到藩王的事务,只要人家没有扯旗,作为臣子,是绝不能信口开河的。
而叶春秋怎么也预料不到,自己的爹赴任陕西不久,就被一纸调令派去了宁夏,那……
显然……刘宇固然不知道安化王谋反,可是至少知道,安化王对于朝廷是极为不满的,现在边镇的不满愈来愈加剧,为了做个样子,便索性让自己的爹去做个替罪羊,因为宁夏边镇的事过于复杂,老爹不过是一个新御史,说句难听一些的话,不过是一个菜鸟而已,菜鸟能办成什么事呢?最后一旦闹出什么动静,或是惹来了什么民怨,这黑锅也就扣在了老爹的身上。
如此一来,之前刘宇的行为,都可以解释得通了,那刘宇固然不能拿他怎样,可是并不代表,刘宇不可以影响到他爹,作为老爹的上司,先是将他爹调去陕西,这当然没有问题,叶春秋也不会有任何警觉,可是半途突然改了任命,让叶景去处理如此棘手的事,却是令叶春秋打了个措手不及。
可若只是让他爹去背一个黑锅,叶春秋倒也罢了,老爹有时候确实有些天真,背个黑锅,兴许还能有吃一堑长一智,也不是什么坏事,真正的问题在于,叶春秋知道历史中的安化王即将谋反。
宁夏即将兵变,那安化王杀了所有朝廷委派的官员,而后宣布谋反,这场叛乱虽然及不上后世的宁王之乱,可是影响却绝对不小,要知道……宁夏乃是边镇所在,屯驻了大量的边军,安化王在宁夏,亦有两卫的护卫,这些加起来,可就是足足四五万人,四五万的叛军,且都是训练有素之人,这变乱起来,足以让整个甘陕之地尸横遍野。
想清楚了这一切,叶春秋的心里最后冒出了一个结论,老爹此去,只怕……凶多吉少。
“邓兄。”叶春秋的脸色很是沉重,情绪变得异常激动起来。
这反而让邓健有些错愕,因为他来告诉叶春秋这件事,是觉得叶景可能被刘宇坑了,但倒没有想到叶景会有什么性命之危,可是看叶春秋的脸色,不太对劲啊。
叶春秋带着肃然的语调继续道:“调令去了多久,可以快马追回吗?”
邓健忙道:“前日就发出去了,我昨日看公文的时候才看到的,现在已经过去了两日,两三日时间,快马足以抵达了陕西,因为是紧急的调令,所以叔父怕是这几日就要动身了,就算是让人快马加急去追回,只怕也已迟了,叔父理应这个时候已在去宁夏的路上了。”
顿了一下,邓健无奈地接着道:“何况,这是都察院的调令,叔父难道还能抗命不成?所以……”
叶春秋却是火冒三丈。
那姓刘或许没有杀人之心,可是却已将自己的父亲置身于险地。
叶春秋露出愤恨之色,怒道:“刘宇老贼……”猛地,他忙是开启了光脑,而后,一个时间出现在了叶春秋的脑海,十九天,也就是说,十九天之后,那安化王即将谋反,这是历史的记载,可到底是不是准确的,却也未必,因为历史已经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